[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7447724U - 一种内镜外置吸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镜外置吸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47724U
CN217447724U CN202220600256.6U CN202220600256U CN217447724U CN 217447724 U CN217447724 U CN 217447724U CN 202220600256 U CN202220600256 U CN 202220600256U CN 217447724 U CN217447724 U CN 2174477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pressure
external suction
tubular body
control switch
pressure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0025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宗益
刘青萌
范秀晶
蒋雨果
崔明歌
张文星
岑芬兰
陈洁玲
卢鼎谷
梁玉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2060025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477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477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4772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镜外置吸引装置及系统,该内镜外置吸引装置包括负压控制开关装置以及用于与内镜配合的第一外置吸引管段和用于与负压吸引装置连接的第二外置吸引管段,负压控制开关装置包括管状本体,管状本体的管壁上设有通气口,负压控制开关装置还包括可打开或封闭通气口的密封装置,负压控制开关装置的管状本体的一端与第一外置吸引管段连通,管状本体的另一端与第二外置吸引管段连通。负压吸引装置开启,不需要吸引时,打开负压控制开关装置的通气口,需要负压时,封闭负压控制开关装置的通气口,管道内负压形成,将本实用新型与内镜配合使用,对于出血患者,可以吸清胃内容物,如血凝块及食物等,操作方便、快捷,且使用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内镜外置吸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镜外置吸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胆管、胰管等器官及其周围组织病变引起的出血,是消化系统常见急危重症之一,具有病情发展快、病死率高等特点。随着消化内镜的发展,胃镜检查不仅能明确其病因,更能准确有效地治疗。然而,胃内容物(如血凝块,食物)往往影响手术视野,给操作带来极大的不便。内镜钳子管道3.2mm左右,不能够有效清除血凝块及食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内镜外置吸引装置及系统,其可以配合内镜吸清胃内容物,如血凝块及食物残渣等。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镜外置吸引装置,包括负压控制开关装置以及用于与内镜配合的第一外置吸引管段和用于与负压吸引装置连接的第二外置吸引管段,所述负压控制开关装置包括管状本体,所述管状本体的管壁上设有通气口,所述负压控制开关装置还包括可打开或封闭通气口的密封装置,所述负压控制开关装置的管状本体的一端与第一外置吸引管段连通,所述管状本体的另一端与第二外置吸引管段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置吸引管段的一端与负压控制开关装置的管状本体连通,所述第一外置吸引管段的另一端管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吸引口;第一外置吸引管段设置吸引口的一端端面为圆弧面。
进一步地,第一外置吸引管段、第二外置吸引管段、管状本体的内径为0.7cm-0.9c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置吸引管段采用软管。
进一步地,第一外置吸引管段插入负压控制开关装置的管状本体一端,并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外置吸引管段采用软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置吸引管段采用硅胶软管;第二外置吸引管段采用硅胶软管。
进一步地,所述负压控制开关装置的密封装置包括用于堵塞管状本体的通气口的堵塞体,所述堵塞体与管状本体的通气口配合;所述堵塞体通过连接部件与管状本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管状本体的管壁上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上设有连通外部的通气孔,所述凸起部的通气孔与管状本体的通气口连通,所述堵塞体与凸起部的通气孔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负压控制开关装置的密封装置包括用于堵塞管状本体的通气口的封堵管,所述封堵管套在管状本体上,与管状本体滑动配合。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内镜外置吸引系统,包括负压吸引装置以及如上所述的内镜外置吸引装置,所述内镜外置吸引装置的第二外置吸引管段的一端与负压控制开关装置连接,第二外置吸引管段的另一端与负压吸引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内镜外置吸引装置的第一外置吸引管段与内镜的插入管固定连接。如将第一外置吸引管段与内镜的插入管通过胶带(透明贴膜)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负压吸引装置为负压吸引瓶。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将本实用新型的内镜外置吸引系统与内镜配合使用,对于出血患者,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外置吸引管段随内镜插入患者胃内,通过本实用新型吸清胃内容物,如血凝块及食物残渣等。负压吸引装置开启后可以一直运行,不需要吸引时,打开负压控制开关装置的通气口,此时,胃腔内的气体不会被吸出,避免粘膜损伤,需要负压时,封闭负压控制开关装置的通气口,管道内负压形成,便于吸引,负压控制开关装置就在医生手边,操作方便、快捷,且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镜外置吸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负压控制开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负压控制开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镜外置吸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为第一外置吸引管段,11为吸引口,2为负压控制开关装置,21为管状本体,22为管状本体的通气口,23为堵塞体,24为封堵管,3为第二外置吸引管段,4为负压吸引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内镜外置吸引装置,包括负压控制开关装置2以及用于与内镜配合的第一外置吸引管段1和用于与负压吸引装置4连接的第二外置吸引管段3,所述负压控制开关装置2包括管状本体21,所述管状本体21的管壁上设有通气口,所述负压控制开关装置2还包括可打开或封闭通气口的密封装置,所述负压控制开关装置2的管状本体21的一端与第一外置吸引管段1连通,所述管状本体21的另一端与第二外置吸引管段3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置吸引管段1的一端与负压控制开关装置2的管状本体21连通,所述第一外置吸引管段1的另一端管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吸引口11。第一外置吸引管段1设置吸引口11的一端端面为圆弧面,避免进入食管时损伤粘膜。吸引口11的个数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外置吸引管段1、第二外置吸引管段3、管状本体21的内径为0.7cm-0.9cm。第一外置吸引管段1、第二外置吸引管段3、管状本体21的长度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置吸引管段1采用软管;所述第二外置吸引管段3采用软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置吸引管段1采用硅胶软管;第二外置吸引管段3采用硅胶软管。
第一外置吸引管段、第二外置吸引管段与负压控制开关装置的管状本体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现有的连接方式。
进一步地,第一外置吸引管段插入负压控制开关装置的管状本体一端,并可拆卸地连接。将第一外置吸引管段插入负压控制开关装置的管状本体后可以紧紧配合在负压控制开关装置的管状本体内,操作时用力可以将第一外置吸引管段从负压控制开关装置的管状本体内拔出。
进一步地,所述负压控制开关装置2的密封装置包括用于堵塞管状本体的通气口22的堵塞体23,所述堵塞体23与管状本体的通气口22配合;所述堵塞体23通过连接部件与管状本体21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管状本体21的管壁上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上设有连通外部的通气孔,所述凸起部的通气孔与管状本体的通气口22连通,所述堵塞体23与凸起部的通气孔配合。
实施例二
参见图3,本实施例的负压控制开关装置2与实施例一不同,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
本实施例的负压控制开关装置2的密封装置包括用于堵塞管状本体的通气口22的封堵管24,所述封堵管24套在管状本体21上,与管状本体21滑动配合。所述管状本体21的管壁上设有环形凹槽,所述封堵管24位于管状本体21的凹槽内,所述管状本体的通气口22位于环形凹槽的槽底。当封堵管24向左移到极限时,管状本体的通气口22打开,当封堵管24向右移到极限时,管状本体的通气口22关闭。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轴向移动封堵管24,使封堵管24打开或封闭管状本体的通气口22。
当然,也可以通过转动封堵管24,使封堵管24打开或封闭管状本体的通气口22,此时,封堵管24的管壁上也设置通气孔,转动封堵管24,当封堵管24的通气孔与封闭管状本体的通气口22对应时,即打开了管状本体的通气口22,当封堵管24管壁遮住管状本体的通气口22时,即封闭了管状本体的通气口22。
实施例三
参见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内镜外置吸引系统,包括负压吸引装置4以及如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所述的内镜外置吸引装置,所述内镜外置吸引装置的第二外置吸引管段3的一端与负压控制开关装置2连接,第二外置吸引管段3的另一端与负压吸引装置4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内镜外置吸引装置的第一外置吸引管段1与内镜的插入管固定连接。如将第一外置吸引管段1与内镜的插入管通过胶带绑扎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负压吸引装置4为负压吸引瓶或负压吸引器。负压吸引瓶或负压吸引器的上盖上设有用于与第二外置吸引管段3连通的连接头,所述负压吸引瓶的上盖与瓶体之间通过卡扣扣紧。
所述负压吸引装置4可以固定在支座上,所述支座下方设置滚轮,便于移动。支座上可以设置支架。
将本实用新型的内镜外置吸引系统与内镜配合使用,对于出血患者,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外置吸引管段随内镜插入患者胃内,通过本实用新型吸清胃内容物,如血凝块及食物残渣等。负压吸引装置开启后可以一直运行,不需要吸引时,打开负压控制开关装置的通气口,此时,胃腔内的气体不会被吸出,避免粘膜损伤,需要负压时,封闭负压控制开关装置的通气口,管道内负压形成,便于吸引,负压控制开关装置就在医生手边,操作方便、快捷,且使用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内镜外置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负压控制开关装置以及用于与内镜配合的第一外置吸引管段和用于与负压吸引装置连接的第二外置吸引管段,所述负压控制开关装置包括管状本体,所述管状本体的管壁上设有通气口,所述负压控制开关装置还包括可打开或封闭通气口的密封装置,所述负压控制开关装置的管状本体的一端与第一外置吸引管段连通,所述管状本体的另一端与第二外置吸引管段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镜外置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置吸引管段的一端与负压控制开关装置的管状本体连通,所述第一外置吸引管段的另一端管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吸引口;第一外置吸引管段设置吸引口的一端端面为圆弧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镜外置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置吸引管段采用软管;第一外置吸引管段插入负压控制开关装置的管状本体一端,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二外置吸引管段采用软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镜外置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外置吸引管段、第二外置吸引管段、管状本体的内径为0.7cm-0.9c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镜外置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控制开关装置的密封装置包括用于堵塞管状本体的通气口的堵塞体,所述堵塞体与管状本体的通气口配合;所述堵塞体通过连接部件与管状本体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镜外置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本体的管壁上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上设有连通外部的通气孔,所述凸起部的通气孔与管状本体的通气口连通,所述堵塞体与凸起部的通气孔配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镜外置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控制开关装置的密封装置包括用于堵塞管状本体的通气口的封堵管,所述封堵管套在管状本体上,与管状本体滑动配合。
8.一种内镜外置吸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负压吸引装置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内镜外置吸引装置,所述内镜外置吸引装置的第二外置吸引管段的一端与负压控制开关装置连接,第二外置吸引管段的另一端与负压吸引装置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镜外置吸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镜外置吸引装置的第一外置吸引管段与内镜的插入管固定连接。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镜外置吸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吸引装置为负压吸引瓶。
CN202220600256.6U 2022-03-18 2022-03-18 一种内镜外置吸引装置及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4477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00256.6U CN217447724U (zh) 2022-03-18 2022-03-18 一种内镜外置吸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00256.6U CN217447724U (zh) 2022-03-18 2022-03-18 一种内镜外置吸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47724U true CN217447724U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65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00256.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447724U (zh) 2022-03-18 2022-03-18 一种内镜外置吸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477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96611B2 (en) Gastrointestinal lavage system
CN108245755B (zh) 一种改进的可视气管插管
US11013395B2 (en) Endoscope restraint
CN217447724U (zh) 一种内镜外置吸引装置及系统
CN110292690A (zh) 喉罩的连接器、喉罩主体及喉罩
CN112107285A (zh) 内窥镜套以及双腔镜套
CN213963304U (zh) 内窥镜套以及双腔镜套
CN205885395U (zh) 一种内镜防雾通气装置
CN205795640U (zh) 一种改良式防污染的腹腔镜
CN210810933U (zh) 一种内镜吸引辅助装置
CN113520273A (zh) 内窥镜以及一次性全抛式内窥镜系统
CN219743462U (zh) 一种用于胃肠内出血的吸引装置
CN217408786U (zh) 一种防镜头污染的气道插入部及支气管内窥镜
CN217365785U (zh) 内窥镜套管
CN218652692U (zh) 一种吸痰管
CN214073234U (zh) 一种带有辅助装置的支气管镜
JP3290006B2 (ja) カバー式内視鏡
CN115381391B (zh) 一种用于辅助内镜异物取出的气动软体外壳
CN219579520U (zh) 一种吸痰管
CN219207311U (zh) 一种纤支镜无菌单
CN219001336U (zh) 辅助抽血装置
CN219208558U (zh) 一种可冲洗式可视气管插管
CN219048415U (zh) 多用途一次性使用喉镜片
CN221511854U (zh) 支气管镜双腔吸引连接管
CN215608029U (zh) 一种降低口腔粘膜损伤的吸痰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9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