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24347U - 电芯外观的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芯外观的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424347U CN217424347U CN202221246260.3U CN202221246260U CN217424347U CN 217424347 U CN217424347 U CN 217424347U CN 202221246260 U CN202221246260 U CN 202221246260U CN 217424347 U CN217424347 U CN 21742434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tection
- battery cell
- appearance
- driving
- clamp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3638 chemical redu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32953 Device battery issu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芯外观的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电芯的端部焊缝的外观质量,该检测装置包括底座,还包括设于底座上的检测机构和翻转机构;其中,翻转机构具有往复滑动地设于底座上的安装座,转动设于安装座上的夹持部,以及与夹持部相连的驱动部,夹持部用于夹持电芯,驱动部用于驱使夹持部相对于安装座转动,以将电芯翻转至预设角度;检测机构具有对应电芯端部设置的检测部,以检测电芯端部的两相对边的焊缝。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装置,其能够同时检测电芯端部的对边焊缝的外观质量,而能够有效提高外观检测的作业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芯焊缝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芯外观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锂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其质量的可靠性是电动汽车品质好坏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在锂电池的诸多质量检测环节中,对顶盖激光焊后的焊缝轮廓检测尤其重要,通过焊缝轮廓检测可以快速识别出顶盖激光焊的不良产品,而能够有效防止因顶盖焊接不良而导致电芯发生漏气、漏泄等电池失效问题。
现有的长电芯顶盖焊缝轮廓检测机构,其存在检测工序繁琐,检测效率低,以及机构整体占用空间大,影响着电芯生产质量和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电芯外观的检测装置,以可同时检测对边焊缝的外观质量,而具有较高的检测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芯外观的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电芯的端部焊缝的外观质量,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底座,还包括设于所述底座上的检测机构和翻转机构;其中,
所述翻转机构具有往复滑动地设于所述底座上的安装座,转动设于所述安装座上的夹持部,以及与所述夹持部相连的驱动部,所述夹持部用于夹持所述电芯,所述驱动部用于驱使所述夹持部相对于所述安装座转动,以将所述电芯翻转至预设角度;
所述检测机构具有对应所述电芯端部设置的检测部,以检测所述电芯端部的两相对边的焊缝;
承接于外部操作,所述安装座通过夹持部带动所述电芯沿滑动路径滑移,以构成所述检测部对所述电芯端部的其一对边焊缝的外观检测,且所述检测部因所述驱动部驱使所述电芯翻转预设角度,并因所述安装座带动所述电芯反向滑移,而构成对所述电芯端部的另一对边焊缝的外观检测。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部和所述驱动部通过传动部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部包括设于所述安装座上的直角减速机,所述驱动部与所述直角减速机的输入轴相连,且所述夹持部通过所述直角减速机的输出轴转动设于所述安装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部包括与所述输出轴相连的气缸,以及设于所述气缸上的两个相对布置的夹持爪,且两个夹持爪分别与所述气缸的驱动端相连;和/或,所述夹持部为沿所述输出轴轴向间隔布置的两个;和/或,所述夹持部通过安装架设于所述输出轴上。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部为相对布置在所述滑动路径两侧的两个;和/或,所述翻转机构为沿所述安装座滑动路径间隔布置的两个。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设有沿所述安装座滑动路径布置的直线模组,所述安装座通过滑动座设于所述直线模组上。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部具有沿所述底座高度方向上下相对布置的两个检测单元,且两个所述检测单元间距可调。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部具有沿所述底座高度方向布置的导轨,所述检测单元滑动设于所述导轨上。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部还具有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的驱动端与所述检测单元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单元采用轮廓仪;和/或,所述检测单元通过滑块滑动设于所述导轨上;和/或,所述驱动单元和所述检测单元通过传动组件相连。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芯外观的检测装置,通过安装座和检测机构的配合设置,可实现对电芯端部的其一对边焊缝的外观检测,并通过设置翻转机构,以可实现对电芯端部的另一对边焊缝的外观检测,从而有效提高检测效率,且检测操作简单便捷。
此外,直角减速机的设置,利于实现电芯的角度调节自动化。将检测部设置为相对布置的两个,利于同时对电芯的两个端部的焊缝进行外观检测,而有效提高检测作业效率。并两个检测单元间距可调设置,能够将检测单元调节至最佳检测位置,而确保检测精确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芯外观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检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芯翻转前的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芯翻转后的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芯;2、安装座;
3、夹持部;301、气缸;302、夹持爪;
4、驱动部;5、检测部;500、基架;501、检测单元;502、导轨;503、驱动单元;504、滑块;505、传动组件;5051、丝杠;5052、传动轮;5053、皮带;
6、直角减速机;601、输出轴;
7、直线模组;701、滑动座;
8、安装架;801、连接座;802、支撑板;803、电芯放置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外”、“前”、“后”、“左”、“右”、“顶”、“底”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芯外观的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电芯1的端部焊缝的外观质量,检测装置包括底座,还包括设于底座上的检测机构和翻转机构。
其中,翻转机构具有往复滑动地设于底座上的安装座2,转动设于安装座2上的夹持部3,以及与夹持部3相连的驱动部4,夹持部3用于夹持电芯1,驱动部4用于驱使夹持部3相对于安装座2转动,以将电芯1翻转至预设角度。而检测机构具有对应电芯1端部设置的检测部5,以检测电芯1端部的两相对边的焊缝。
承接于外部操作,安装座2通过夹持部3带动电芯1沿滑动路径滑移,以构成检测部5对电芯1端部的其一对边焊缝的外观检测,且检测部5因驱动部4驱使电芯1翻转预设角度,并因安装座2带动电芯1反向滑移,而构成对电芯1端部的另一对边焊缝的外观检测。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底座的结构构造,根据检测机构和翻转机构实际的安装需求进行设定便可,其并未在图中示出。
本实施例的电芯1优选至长电芯1,而其端部焊缝一般由两个长对边焊缝和两个短对边焊缝(也即上述的其一对边焊缝和另一对边焊缝)围构而成,本实施例的预设角度即指利于将两个长对边焊缝和两个短对边焊缝互相切换为便于外观检测的角度。
在具体实施时,本实施例的预设角度则优选为90°,以使电芯1被翻转后,两个长对边焊缝和两个短对边焊缝能够分别与底座平行,分别如图4及图5所示。而预设角度除了设置为90°外,也可设置为其他角度,如80°、70°、60°及50°等,只需确保在电芯1翻转前,检测部5能够对两个长对边焊缝(或两个短对边焊缝)进行检测,并在电芯1翻转后,检测部5能够对两个短对边焊缝(或两个长对边焊缝)进行检测便可。
基于上述的整体介绍,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夹持部3和驱动部4通过传动部相连。并作为进一步的设置,传动部包括设于安装座2上的直角减速机6,驱动部4与直角减速机6的输入轴相连,且夹持部3通过直角减速机6的输出轴601转动设于安装座2上。
当然,上述的驱动部4优选采用常规的伺服电机产品,以具有控制精度高、夹持部3转动平稳的优点,上述的直角减速机6优选为常规的直角双输出轴601减速机产品。此处的传动部除了采用上述直角加速机外,还可设置为其他常见的传动结构,如在安装座2上设置有转轴,并在转轴和驱动部4之间通过传动丝杠传动。
作为优选的,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夹持部3包括与输出轴601相连的气缸301,以及设于气缸301上的两个相对布置的夹持爪302,且两个夹持爪302分别与气缸301的驱动端相连。同时,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的夹持部3为沿所述输出轴601轴向间隔布置的两个,以可通过两点夹持的方式,提高对电芯1的夹持可靠性。
此外,在具体实施时,同样作为优选的,上述夹持部3通过安装架8设于所述输出轴601上。此处的安装架8的结构设计根据夹持部3实际的安装需求设计便可,如结合图1及图4所示,该安装架8包括设置在直角减速机6的输出轴601上的连接座801,设于连接座801上的沿输出轴601轴向间隔布置的两个支撑板802,以及设于两个支撑板802顶部的电芯放置板803。
并在实际装配时,上述夹持部3的气缸301设置在连接座801的顶部,而两个夹持爪302则分布在电芯放置板803的两侧,以将放置在电芯放置板803上的电芯1夹持固定。此外,上述的连接座801与直角减速机6的输出轴601优选为两点连接,以提高结构稳定性。
作为优选的,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底座上设有沿安装座2滑动路径布置的直线模组7,安装座2通过滑动座701设于直线模组7上,以使直线模组7通过滑动座701便可驱动安装座2沿直线模组7中的直线导轨502往复滑移。此处的直线模组7参照常规的直线模组7产品便可,如滚珠丝杆型直线模组。
为进一步地提高外观检测效率,作为优选的,仍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检测部5为相对布置在滑动路径两侧的两个,以可同时检测电芯1两个端部的焊缝的外观质量。
同时,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的翻转机构为沿其安装座2滑动路径间隔布置的两个,以可实现两个电芯1为一组的同步检测,进而有效提高整体装置的检测作业效率。
同样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检测部5具有沿底座高度方向上下相对布置的两个检测单元501,且两个检测单元501间距可调。并且,检测部5优选设置为具有沿底座高度方向布置的导轨502,检测单元501滑动设于导轨502上。
并作为进一步的改进,上述的检测部5还具有驱动单元503,驱动单元503的驱动端与检测单元501相连。在具体实施时,驱动单元503和导轨502的数量对应检测单元501的数量进行设置,也即驱动单元503和导轨502数量为两个,以形成两个检测单元501分别驱动,且间距可调设置。
在具体实施时,作为优选的,上述的驱动单元503采用与驱动部4相同的伺服电机便可,以具有优异的控制精度。上述的检测单元501优选采用常规的轮廓仪产品便可。上述的检测单元501优选通过滑块504滑动设于导轨502上。
同时,上述的驱动单元503和检测单元501优选通过传动组件505相连。该传动组件505优选采用常规的传动结构形式便可,如在基架500上设置与导轨502平行布置的丝杠5051,将驱动单元503和丝杠5051上均设置传动轮5052,并通过皮带5053传动,再将丝杠5051与滑块504螺纹连接,以可将驱动单元503驱动丝杠5051的转动运动转化为滑块504沿导轨502的直线运动,也即实现检测单元501沿导轨502的位置滑移。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的检测部5还包括设于底座上的基架500,该基架500的结构设计根据检测单元501、驱动单元503和导轨502等部件的安装需求进行设定便可,如基架500包括与底座相连的底板,垂直布置在底板上的用于装配导轨502和丝杠5051的支撑板802,以及设于支撑板802顶部的用于安装驱动单元503的顶板等。
本实施例的检测装置在具体实施时,其结构布置参照图1及图2所示,两个检测部5分设在直线模组7的两侧(也即分设在两个翻转机构的两侧),以分别检测电池的两个端部。
在使用时,先给翻转机构上料两个电芯1(优选指长电芯1),并通过夹持部3将电芯1夹紧固定(如图4所示,此时电芯1端部的长对边焊缝与底座水平布置),同时,将四个检测单元501通过各自驱动单元503的驱使而调节至适当高度(间距调大至适配电芯1厚度),然后,通过直线模组7驱动安装座2滑移经过四个检测单元501,以完成电芯1两个端部的长对边焊缝的轮廓检测;
再者,通过翻转机构带动电芯1旋转90°(如图5所示,此时电芯1端部的短对边焊缝与底座水平布置),同时,将四个检测单元501调整到适当高度(间距调大至适配电芯1宽度),随后通过直线模组7驱动安装座2反向滑移,以完成电芯1两个端部的短对边焊缝的轮廓检测,从而完成整个电芯1的端部焊缝的外观检测。
本实施例的电芯外观的检测装置,通过安装座2和检测机构的配合设置,可实现对电芯1端部的其一对边焊缝的外观检测,并通过设置翻转机构,以可实现对电芯1端部的另一对边焊缝的外观检测,从而有效提高检测效率,且检测操作简单便捷。
此外,直角减速机6的设置,利于实现电芯1的角度调节自动化。将检测部5设置为相对布置的两个,利于同时对电芯1的两个端部的焊缝进行外观检测,而有效提高检测作业效率。并两个检测单元501间距可调设置,能够将检测单元501调节至最佳检测位置,而确保检测精确度。
另外,该检测装置通过检测机构设置有两个检测部5,并通过设置两个翻转机构,不仅整体结构布置紧凑,空间占用率低,还能够有效提高电芯1外观检测的作业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芯外观的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电芯(1)的端部焊缝的外观质量,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于所述底座上的检测机构和翻转机构;其中,
所述翻转机构具有往复滑动地设于所述底座上的安装座(2),转动设于所述安装座(2)上的夹持部(3),以及与所述夹持部(3)相连的驱动部(4),所述夹持部(3)用于夹持所述电芯(1),所述驱动部(4)用于驱使所述夹持部(3)相对于所述安装座(2)转动,以将所述电芯(1)翻转至预设角度;
所述检测机构具有对应所述电芯(1)端部设置的检测部(5),以检测所述电芯(1)端部的两相对边的焊缝;
承接于外部操作,通过所述夹持部(3)带动所述电芯(1)沿滑动路径滑移,以构成所述检测部(5)对所述电芯(1)端部的其一对边焊缝的外观检测,且所述检测部(5)因所述驱动部(4)驱使所述电芯(1)翻转预设角度,并因所述带动所述电芯(1)反向滑移,而构成对所述电芯(1)端部的另一对边焊缝的外观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外观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部(3)和所述驱动部(4)通过传动部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外观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部包括设于所述上的直角减速机(6),所述驱动部(4)与所述直角减速机(6)的输入轴相连,且所述夹持部(3)通过所述直角减速机(6)的输出轴(601)转动设于所述安装座(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外观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部(3)包括与所述输出轴(601)相连的气缸(301),以及设于所述气缸(301)上的两个相对布置的夹持爪(302),且两个夹持爪(302)分别与所述气缸(301)的驱动端相连;和/或,
所述夹持部(3)为沿所述输出轴(601)轴向间隔布置的两个;和/或,
所述夹持部(3)通过安装架(8)设于所述输出轴(60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外观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5)为相对布置在所述滑动路径两侧的两个;和/或,
所述翻转机构为沿所述安装座(2)滑动路径间隔布置的两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外观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上设有沿所述安装座(2)滑动路径布置的直线模组(7),所述安装座(2)通过滑动座(701)设于所述直线模组(7)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外观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5)具有沿所述底座高度方向上下相对布置的两个检测单元(501),且两个所述检测单元(501)间距可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芯外观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5)具有沿所述底座高度方向布置的导轨(502),所述检测单元(501)滑动设于所述导轨(502)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芯外观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5)还具有驱动单元(503),所述驱动单元(503)的驱动端与所述检测单元(501)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芯外观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单元(501)采用轮廓仪;和/或,所述检测单元(501)通过滑块(504)滑动设于所述导轨(502)上;和/或,所述驱动单元(503)和所述检测单元(501)通过传动组件(505)相连。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246260.3U CN217424347U (zh) | 2022-05-23 | 2022-05-23 | 电芯外观的检测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246260.3U CN217424347U (zh) | 2022-05-23 | 2022-05-23 | 电芯外观的检测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424347U true CN217424347U (zh) | 2022-09-13 |
Family
ID=83190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246260.3U Active CN217424347U (zh) | 2022-05-23 | 2022-05-23 | 电芯外观的检测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42434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986287A (zh) * | 2023-09-25 | 2023-11-03 | 深圳市中钞科信金融科技有限公司 | 刀片电池壳上料装置、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
-
2022
- 2022-05-23 CN CN202221246260.3U patent/CN21742434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986287A (zh) * | 2023-09-25 | 2023-11-03 | 深圳市中钞科信金融科技有限公司 | 刀片电池壳上料装置、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
CN116986287B (zh) * | 2023-09-25 | 2023-12-12 | 深圳市中钞科信金融科技有限公司 | 刀片电池壳上料装置、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866019B (zh) | 手机无线耳机充电盒组装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 |
CN109128643A (zh) | 一种机动车零部件工装夹具 | |
CN201950360U (zh) | 圆弧板多点焊机 | |
CN212652879U (zh) | 一种激光焊接设备用具有传感位移监测功能的定位装置 | |
CN217424347U (zh) | 电芯外观的检测装置 | |
CN112548331B (zh) | 一种供暖水套激光自动化焊接生产线及方法 | |
CN212342661U (zh) | 一种锂电池电芯恒压恒距专机 | |
CN220971278U (zh) | 一种铝合金薄壁壳体焊接装置 | |
CN219715561U (zh) | 一种电路板漏电检测用固定夹具 | |
CN219852992U (zh) | 焊接管道加工定位装置 | |
CN219401834U (zh) | 顶盖除尘及极耳折弯装置 | |
CN217497848U (zh) | 电芯上下料机构 | |
CN219169123U (zh) | 一种锂电池清洗机构 | |
CN219005045U (zh) | 一种钢板焊接装置 | |
CN112548332B (zh) | 一种供暖水套用自动焊接装置 | |
CN214350577U (zh) | 一种用于双工位旋转焊接架的工装结构 | |
CN215469055U (zh) | 一种机械零部件加工用焊接设备 | |
CN216004335U (zh) | 一种继电器底盘的全自动插脚机 | |
CN113210918B (zh) | 扁焊带预焊转台焊接装置 | |
CN214489321U (zh) | 冷凝器焊接送料装置 | |
CN114161066A (zh) | 一种桁架臂拼焊一体变位机 | |
CN221564563U (zh) | 自动换料装置 | |
CN220196774U (zh) | 一种压缩机壳体移载装置 | |
CN222078276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单体电池连接片焊接平台 | |
CN106624782B (zh) | 用于带动凸轮传动的动力输出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