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7416470U - 包装组件及堆垛式包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包装组件及堆垛式包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16470U
CN217416470U CN202221236460.0U CN202221236460U CN217416470U CN 217416470 U CN217416470 U CN 217416470U CN 202221236460 U CN202221236460 U CN 202221236460U CN 217416470 U CN217416470 U CN 2174164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ckaging
positioning
tray
assembly
enclo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3646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浩
秦龙
汪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Yangguang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Yangguang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Yangguang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Yangguang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3646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164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164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164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ckaging Of Annular Or Rod-Shaped Articles, Wearing Apparel, Cassett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包装组件及堆垛式包装结构,其中,所述包装组件包括托盘、围合组件,所述托盘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槽,所述围合组件设于所述托盘上,且限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所述围合组件在所述托盘上形成有包装容置区,所述托盘于所述包装容置区内设置有供待包装物放置且定位的第二定位槽。用于解决包装及运输待包装物时存在的包装、运输不便且成本较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包装组件及堆垛式包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包装组件及堆垛式包装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带有托盘或底座的包装结构,大多采用托盘或底座加包装纸箱的组合形式,而采用这种组合形式的包装,包装纸箱内的包装物的质量普遍较大,已经超出了人力搬运的极限。为实现产品的贮存、搬运,通常会采用机械叉车、地牛等搬运工具完成对该包装结构的叉取搬运。现有的这类包装结构虽然解决了质量较大的待包装物的贮存、搬运问题,但包装成本普遍较高,尤其是运输多个纸箱的待包装物时,需要用绑带将纸箱连同底座打包成一个整体,操作复杂,包装、运输成本较高。加上包装纸箱的体积普遍较大,不仅无法定位箱内装载的物品,在运输过程中其庞大的体积也会对操作员的视线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提出一种包装组件,用于解决包装及运输待包装物时存在的包装、运输不便且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包装组件,包括:
托盘,所述托盘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槽;
围合组件,所述围合组件设于所述托盘上,且限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
所述围合组件在所述托盘上形成有包装容置区,所述托盘于所述包装容置区内设置有供待包装物放置且定位的第二定位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托盘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凸起,多个所述定位凸起围合形成所述第二定位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凸起包括第一限位条和第二限位条,所述第一限位条和第二限位条相互连接呈夹角设置,且均具有第一夹角,各个所述定位凸起的第一夹角的开口两两相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托盘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定位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托盘上设置有围边,所述围边呈环形设置,以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定位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托盘包括多个相互拼接的子托盘。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围合组件的内侧壁设有多个限位柱,多个所述限位柱相互间隔设置,每一所述限位柱由所述围合组件的底部延伸至顶部,所述限位柱的纵向长度不小于所述围合组件的纵向长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托盘背对所述第一定位槽的一侧还设置有用于供所述围合组件定位插接的第一定位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之二在于提出一种堆垛式包装结构,用于解决包装及运输待包装物时存在的包装、运输不便且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堆垛式包装结构,所述堆垛式包装结构包括第一包装单元和第二包装单元,所述第一包装单元为上述目的之一所述的包装组件,所述包装组件包括:
托盘,所述托盘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槽;
围合组件,所述围合组件设于所述托盘上,且限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
所述围合组件在所述托盘上形成有包装容置区,所述托盘于所述包装容置区内设置有供待包装物放置且定位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包装单元为上述目的之一所述的包装组件,且在所述的包装组件的基础上,所述托盘背对所述第一定位槽的一侧还设置有用于供所述围合组件定位插接的第一定位结构。所述包装组件包括:
托盘,所述托盘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槽;
围合组件,所述围合组件设于所述托盘上,且限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
所述围合组件在所述托盘上形成有包装容置区,所述托盘于所述包装容置区内设置有供待包装物放置且定位的第二定位槽。
其中,所述第二包装单元为一个,所述第二包装单元堆叠设置在所述第一包装单元上,且所述第二包装单元的第一定位结构插接定位于所述第一包装单元的围合组件上;
或者,所述第二包装单元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包装单元沿竖直方向依次堆叠设置在所述第一包装单元上,且按照自下向上的顺序堆叠,每一所述第二包装单元的第一定位结构插接定位于其上一所述第二包装单元的围合组件上;其中,沿竖直方向最下端的第二包装单元的第一定位结构插接定位于所述第一包装单元的围合组件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堆垛式包装结构还包括盖体,所述围合组件具有与所述包装容置区连通的开口;
所述第二包装单元为一个,所述盖体盖设于所述第二包装单元的开口外;
或者,所述第二包装单元为多个,所述盖体盖设于沿竖直方向最上端的第二包装单元的开口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托盘设置第一定位槽,围合组件设于托盘上,且限位于托盘的第一定位槽内,由第一定位槽对围合组件进行限位,实现托盘与围合组件的稳定连接,防止在打包或运输过程中承载有待包装物的围合组件发生位置偏移,影响实际使用效果,且避免出现需要用绑带多次打包的情况,有效降低包装难度;
2、由围合组件在托盘上形成包装容置区,通过包装容置区将待包装物与外部运输工具进行隔挡,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撞击,避免出现物品破损的情况,有效提高运输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3、在包装容置区内设置供待包装物放置且定位的第二定位槽,以压缩包装组件的体积,并进一步减少包装组件对空间的占用,有效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对视线造成遮挡,由第二定位槽对待包装物进行定位,可以有序整齐地打包待包装物,减少打包工序,且避免包装容置区的物品在包装、搬运、运输过程中发生位置偏移,徒增运输难度;
4、通过在包装容置区设置一到多个第二定位槽,以同时包装及运输一到多个待包装物,根据待包装物尺寸选用不同的第二定位槽,以适用于各种尺寸的待包装物,便于大批量生产,扩大使用范围,通过调整及组装包装组件,运输各种尺寸的多个待包装物,有效降低包装成本、提高包装运输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堆垛式包装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堆垛式包装结构的一实施例的实施状态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托盘与底座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托盘的一实施例的第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托盘的一实施例的第二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托盘的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围挡组件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盖板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堆垛式包装结构未封盖状态下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托盘;101、第二定位槽;102、定位凸起;1021、第一限位条;1022、第二限位条;1023、第一夹角;103、第一定位结构;1031、第一卡接槽;104、子托盘;105、第一侧面;106、第二侧面;200、围合组件;201、包装容置区;202、开口;203、限位柱;204、侧壁板;300、盖板;301、第二定位结构;302、第二卡接槽;400、缓冲垫;401、避位槽;500、第一定位槽;501、围边;600、底座;601、槽位;700、垫块;800、待包装物;901、第一包装单元;902、第二包装单元;903、包装组件。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若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若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A和/或B”的描述,则表示包含方案A或方案B,或者包含方案A和方案B。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至9,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包装组件及堆垛式包装结构。
所述的一种包装组件包括托盘100、围合组件200。用于解决包装及运输待包装物时存在的包装、运输不便且成本较高的问题。
其中,所述托盘100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槽500,所述围合组件200设于所述托盘100上,且限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500内;所述围合组件200在所述托盘100上形成有包装容置区201,所述托盘100于所述包装容置区201内设置有供待包装物800放置且定位的第二定位槽101。
可以理解的是,此处通过在托盘100上设置第一定位槽500,由第一定位槽对围合组件200进行限位,避免围合组件200发生位置偏移,由围合组件200在托盘100上形成包装容置区201,可选地,此处的包装容置区201可以是由围合组件200圈定的形成于其内侧壁、且顶部及底部呈敞开状的容置空间;也可以是,形成于所述围合组件的内侧壁与底部托盘之间的、顶部呈敞开状的容置空间。
在托盘设置第一定位槽,围合组件设于托盘上,且限位于托盘的第一定位槽内,由第一定位槽对围合组件进行限位,实现托盘与围合组件的稳定连接,防止在打包或运输过程中承载有待包装物的围合组件发生位置偏移,影响实际使用效果,且避免出现需要用绑带多次打包的情况,有效降低包装难度。
由围合组件在托盘上形成包装容置区,通过包装容置区将待包装物与外部运输工具进行隔挡,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撞击,避免出现物品破损的情况,有效提高运输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在包装容置区内设置供待包装物放置且定位的第二定位槽,以压缩包装组件的体积,并进一步减少包装组件对空间的占用,有效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对视线造成遮挡,由第二定位槽对待包装物进行定位,可以有序整齐地打包待包装物,减少打包工序,且避免包装容置区的物品在包装、搬运、运输过程中发生位置偏移,徒增运输难度。
通过在包装容置区设置一到多个第二定位槽,以同时包装及运输一到多个待包装物,根据待包装物尺寸选用不同的第二定位槽,以适用于各种类型及尺寸的待包装物,便于大批量生产,扩大使用范围;根据实际需要包装运输的待包装物可变换使用的底座,通过调整及组装包装组件,运输各种尺寸的多个待包装物,有效降低包装成本、提高包装运输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围合组件200设于所述托盘100上,且限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500,可选地,此处的围合组件200可以是一体成型的围合结构,所述围合组件通过所述第一定位槽500套设于所述托盘100上方;也可以是由多个侧壁板等连接结构组成,各连接结构通过沿第一定位槽500组装的形式两两连接,以在托盘100上方围合成一体。
可以理解的是,沿所述围合组件200纵向长度方向,所述围合组件200的顶部、底部形成于其纵向长度方向的最上端部及最下端,此处的纵向指的是所述围合组件在正常放置时的竖直方向。所述围合组件200可以是侧边围合,以形成顶部及底部敞开的围合结构,在此基础上,所述围合组件200可以设置成中空的筒状结构或是由多个侧边板等侧边连接结构相互拼接成筒状;也可以是由侧边及底部围合,以形成顶部呈敞开状的围合结构,在此基础上,所述围合组件200可以设置成顶部呈敞开状的盒状,也可以是由底板等底部承载结构及围合在底板顶部的侧边板等侧边连接结构相互拼接而成。
另外,所述托盘100于所述包装容置区201内设置有供待包装物放置且定位的第二定位槽101。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第二定位槽101可以是由所述围合组件200对所述包装容置区的进一步限定,通过在所述围合组件200的内侧壁设置限位柱、限位板等限位结构,以压缩所述包装容置区的形式形成所述第二定位槽;也可以是,所述围合组件200为顶部及底部敞开的围合结构,可以在所述托盘100对应所述包装容置区201的位置设置限位结构,以在所述容置区底部形成所述第二定位槽101;当然,也不排除,在所述围合组件200为顶部及底部呈敞开状的围合结构的基础上,在所述围合组件200内侧壁及所述托盘100分别设置限位结构,以共同地形成所述第二定位槽101。
可以理解的是,为实现放置且定位待包装物,此处可以根据待包装物的尺寸提前设置所述第二定位槽的尺寸,需要说明的是,在确定待包装物为某一固定的待包装部件后,所述第二定位槽101的尺寸可以设置成该待包装部件的常规尺寸,以便于批量生产。
所述第二定位槽101用以对放置在所述包装容置区201内的待包装物进行定位,避免待包装物发生位置偏移,所述第二定位槽101限定的可容置的待包装物的尺寸不大于所述包装容置区201的尺寸。当然,在不对本申请造成限制的情况下,可通过所述包装容置区201对待包装物进行定位,所述第二定位槽101形成于所述围合组件200内侧壁与所述托盘100之间。
可选地,此处的第二定位槽101可以设置成根据待包装物尺寸设置的棱边限位结构和/或棱角限位结构,所述的棱边限位结构和/或棱角限位结构可以设置于所述托盘100上方和/或所述围合组件200内侧壁。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棱边限位结构指的是根据所述待包装物的外形和/或体积等设置的限位结构,将待包装物放置在第二定位槽,使所述棱边限位结构抵接待包装物外侧边,用以对待包装物的放置位置进行定位限定;所述的棱角限位结构指的是根据所述待包装物的外形和/或体积设置的限位结构,将待包装物放在第二定位槽,棱角限位结构抵接待包装物外部转角位置,用以对待包装物的放置位置进行定位限定。
根据实际使用,可将该限位结构设置成定位凸起或限位柱等任意适于实际使用的限位结构,用以对待包装物的高度进行部分地或全部限位。
可选地,所述围合组件可采用瓦楞纸制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托盘100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凸起102,多个所述定位凸起102围合形成所述第二定位槽101。
用以简化结构,在托盘100上设置多个定位凸起102,由多个定位凸起102限定所述第二定位槽101的限位区域,以便于放置及定位待包装物,由第二定位槽101对待包装物底部进行限定定位,由围合组件的内侧壁对待包装物的外侧及高度进行进一步限定,避免在包装及运输过程中物品发生位置偏移。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可以根据预设的待包装物尺寸限定所述第二定位槽101以放置定位待包装物,所述第二定位槽101可以根据预设的待包装物的底部的尺寸设置由多个定位凸起圈定的限位区域。
可选地,本申请所示的定位凸起固定安装于所述托盘,以围合形成所述第二定位槽;当然,也不排除设置所述定位凸起可拆地安装于所述托盘,根据实际的待包装物尺寸调整各定位凸起安装于所述托盘的位置,以重新围合形成新的适于使用的第二定位槽。
可选地,可根据实际使用设置所述定位凸起,使所述定位凸起与所述第一定位槽之间形成一安装狭槽,围合组件通过该安装狭槽适配地安装于所述托盘顶部。
可选地,所述定位凸起可以对待包装物的棱边和/或棱角进行定位。
在一实施例中,为简化结构、便于加工,设置所述定位凸起102包括第一限位条1021和第二限位条1022,所述第一限位条1021和第二限位条1022相互连接呈夹角设置,且均具有第一夹角1023,各个所述定位凸起102的第一夹角1023的开口202两两相对。用以实现对待包装物的稳固定位。
设置第一限位条1021、第二限位条1022相互连接呈夹角设置,用以对待包装物进行棱角限位,进而对待包装物进行定位处理,避免在包装及搬运过程中出现位置偏移。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限位条1021、第二限位条1022可以呈直条状,也可以是带有一定弯折角的条状结构,当然,也不排除设置成带有一定弧度的规则或不规则的条状结构。所述第一限位条、第二限位条的尺寸、规格等可以相同或不相同。在形成的第二定位槽101可以供待包装物放置且定位的前提下,不对所述第一限位条、第二限位条的长度、材质、是否为空心结构等进行限定。
可选地,所述的第一限位条1021、第二限位条1022呈夹角设置,第一限位条1021、第二限位条1022可以采用首尾端相连、其中一个的中部与另一个的端部连接、或是两者的中部交叉相连等任意适于实际使用的形式实现连接关系。
可选地,所述第一夹角1023为直角,所述第一限位条1021和第二限位条1022相互连接成L型或十字型。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定位凸起可以是采用分开设置的第一限位条1021、第二限位条1022,第一限位条1021、第二限位条1022以组装的形式可拆地连接或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采用相互连接成一体成型结构的第一限位条1021、第二限位条1022。
另外,在由所述第一限位条1021、第二限位条1022相互连接形成的定位凸起102用于对待包装物进行限位的时候,可根据待包装物的体积和/或形状设置所述定位凸起102的数量。
可选地,所述定位凸起有四个,所述第一夹角1023为直角,所述第一限位条1021和第二限位条1022相互连接呈L型直角状,四个定位凸起的开口202两两连接以围合形成矩形状的第二定位槽101。
在一实施例中,为在所述包装容置区201内放置多个待包装物,所述托盘100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定位槽101。通过第二定位槽101的设定以实现同时放置多个待包装物。
可选地,所述的多个第二定位槽101可采用沿所述包装容置区201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等设置在所述包装容置区内任意适于实际使用的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多个第二定位槽101可以采用相互邻接的形式或相互间隔的形式设置在所述托盘100上。可选地,所述第二定位槽101由多个定位凸起围合形成,不排除将所述定位凸起设置成T型、X型等任意适于实际使用的形状以适用于相邻设置的第二定位槽101。
在一实施例中,为实现对围合组件200的定位,所述托盘100上设置有围边501,所述围边501呈环形设置,以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定位槽500。
可以理解的是,为实现对围合组件200的限定定位,根据实际使用,不排除将所述围边设置成沿所述托盘的周缘设置的多个限位结构,由该多个限位结构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定位槽,而不单是将所述围边设置成环状这一种实施例。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托盘100包括多个相互拼接的子托盘104。
可选地,设置所述托盘100由多个子托盘104相互拼接而成。根据实际使用,可以在子托盘104的侧边设置连接位,各子托盘104通过对应的连接位拼接成所述托盘;当然,不排除在多个子托盘之间设置相互配合的榫卯结构,使各个子托盘通过对应的榫卯结构以卡接的形式拼接成所述托盘。当然,根据实际使用,可选地,也可以是通过所述第一定位槽为多个相互拼接的子托盘进行限位。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子托盘可以仅通过侧边对位的形式实现拼接,也可以采用粘接、螺纹连接等任意适于实际使用的形式连接成一体,当然,也不排除在相互邻接的子托盘之间设置连接件以连接成一体。
可选地,根据实际使用,可采用一子托盘104对应一第二定位槽,每一第二定位槽对应定位一待包装物的形式设置所述子托盘的数量及每个子托盘的拼接位置。相邻的两个子托盘104可采用长度贴合连接、宽度贴合连接、长度与宽度贴合连接等任意适于使用的形式拼接成所述一体,以组装成所述托盘。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围合组件200的内侧壁设有多个限位柱203,多个所述限位柱203相互间隔设置,每一所述限位柱203由所述围合组件的底部延伸至顶部,所述限位柱203的纵向长度不小于所述围合组件200的纵向长度。
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述的纵向也即是所述围合组件处于正常放置状态下的竖直方向。通过围合组件200的纵向长度对待包装物的放置高度进行限定,在围合组件200内侧壁设置多个限位柱203,以各限位柱相对的面抵接待包装物,用以对待包装物进行进一步的限位固定,以实现稳固包装,避免在包装及运输过程中发生位置偏移。
设置所述限位柱的围合组件200的纵向长度,所述限位柱203由围合组件200底部沿其纵向长度方向延伸至其顶部,所述限位柱203的纵向长度不小于围合组件200的纵向长度,使限位柱203部分地引出围合组件200的顶部和/或底部。具体地,所述限位柱部分地引出围合组件底部,且插接于围合组件底部的托盘,使所述围合组件稳固地安装于托盘顶部;可选地,多个所述包装组件可沿竖直方向实现上下堆叠,所述限位柱部分地引出围合组件顶部,按照自下向上的顺序堆叠,该限位柱插接于其下一包装组件的托盘或围合组件上,使沿竖直方向的上方的包装组件稳固地盖设在下方的包装组件顶部;可选地,也可以在所述包装组件的顶部设置一盖体,所述限位柱部分地引出围合组件顶部,且插接于围合组件顶部的盖体,使盖体稳固地盖设在围合组件顶部;当然,根据实际使用,不排除将所述限位柱部分地引出围合组件顶部及底部,以实现围合组件与托盘、盖体、其他包装组件等的稳固连接。
于本申请中,通过所述限位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待包装物竖直方向进行进一步限位,可选地,多个所述定位凸起102围合形成所述第二定位槽101。在一示例中,所述定位凸起102背离所述第二定位槽的一侧设有所述楔形垫块700,通过该垫块的设置,可对待包装物的竖直方向进行进一步限位,避免发生位置偏移。可选地,所述垫块700与所述第一定位槽500之间形成一安装狭槽,围合组件200通过该安装狭槽适配地安装于所述托盘100顶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槽500呈矩形,所述围合组件200包括四个侧壁板204,所述的侧壁板204两两连接以围合成所述围合组件200。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限位柱203用于对待包装物的竖直方向进行定位,避免待包装物在包装及运输过程中发生位置偏移,在可实现对待包装物竖直方向进行定位的情况下,可将所述限位柱203设置在所述围合组件的内侧壁、所述围合组件的内弯角等任意适于实际使用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实际使用,不排除根据所述第二定位槽101的位置设置所述限位柱203,将围合组件200装配至托盘100顶部的第一定位槽500后,围合组件200内部的限位柱203恰好抵接所述第二定位槽101的定位凸起102,以实现围合组件200与托盘100的稳固连接。当然,若所述限位柱203的设定是为实现围合组件200与托盘100的稳固连接,则不排除将所述限位柱203设置于所述围合组件200外侧壁,将围合组件200装配在托盘100顶部的第一定位槽500后,限位柱203背离围合组件200的一侧面恰好抵接第一定位槽500,由所述围合组件200内侧壁对待包装物竖直方向方向进行进一步定位。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可选地,所述围合组件200的限位柱203可对应所述第二定位槽101设置,以一所述第二定位槽101对应一组限位柱203,在所述托盘100上设有多个所述第二定位槽101的时候,对应在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多组限位柱203。当然,也可以是,对应所述第二定位槽101设置所述围合组件200,所述托盘100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定位槽101,对应所述第二定位槽101的数量设置所述围合组件200的数量,并根据各第二定位槽101位置对应地安装各围合组件200。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托盘100背对所述第一定位槽500的一侧还设置有用于供所述围合组件200定位插接的第一定位结构103。
可选地,可定义所述托盘100设有第一定位槽500的一侧面作为托盘100的第一侧面105,以背对所述第一定位槽500的一侧面作为托盘100的第二侧面106。
可选地,所述包装组件可以相互组装,多个所述包装组件以上下重叠的形式沿竖直方向依次堆叠码放,在所述托盘100的第二侧面106设置第一定位结构103,通过所述第一定位结构103的设置,将上层的包装组件适配地套接在下层的包装组件上方。
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结构103可对应所述围合组件200设置,通过第一定位结构103套接所述围合组件200的形式,完成上下重叠的两个包装组件的稳固连接。
在一示例中,所述第一定位结构采用第一卡接槽,所述围合组件200内侧壁设有多个限位柱203,所述限位柱203的纵向长度大于所述围合组件200的纵向长度,所述第一定位结构103可设置成用于供所述限位柱203定位插接的第一卡接槽1031,通过第一卡接槽1031适配地套接在限位柱203顶部的形式,完成上下重叠的两个包装组件的稳固连接。可选地,在此示例的基础上,所述限位柱203的纵向长度大于所述围合组件200的纵向长度,所述限位柱203由所述围合组件200底部部分地引出,所述限位柱203引出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一卡接槽1031的槽深。
需要说明的是,可选地,本申请所示的包装组件的底部还设有底座600,所述托盘100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由所述底座600作为承托结构承托所述包装组件,可选地,可在所述底座600设置一定位区域,所述托盘100通过该定位区域安装于底座上。进一步地,所述底座600底部开设有多个槽位601,用于供外部运输工具完成插取动作。可选地,所述底座600可以是带盘形底座、纸栈板等。
当然,根据实际,可选地,设置本实用新型所示的托盘100包括呈板状的承托结构、带有底座600的承托结构等,所述托盘可包括或不包括所述底座,所述托盘的承托结构与底座600可以是分开设置的也可以是连接成一体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所述托盘不包括所述底座时:
参照图3至6,作为一示例,所述托盘100采用呈板状的承托结构。本申请所示的包装组件可沿竖直方向依次堆叠设置,根据实际,按照自下向上的顺序,可在最下端的包装单元底部另外地配置一底座600,所述底座600上设置有围边501,所述围边501呈环形设置,以围合形成第一定位槽500,最下端包装单元的托盘经由该第一定位槽500适配地安装于所述底座600。所述底座600底部开设有多个槽位601,用于供外部运输工具完成插取动作。
作为另一示例,所述托盘100采用呈板状的承托结构,所述托盘的外周缘设置有围边501,所述围边501呈环形设置,以围合形成第一定位槽500。本申请所示的包装组件可沿竖直方向依次堆叠设置,根据实际,按照自下向上的顺序,可在最下端的包装单元底部另外地配置一底座600,所述托盘通过钉接、卡接等连接方式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600底部开设有多个槽位601,用于供外部运输工具完成插取动作。
所述托盘包括所述底座时:
作为一示例,所述托盘100由底座600及呈板状的承托结构组装而成,其中,所述承托结构呈板状,所述底座600上设置有围边501,所述围边501呈环形设置,以围合形成第一定位槽500,所述承托结构经由该第一定位槽500适配地安装于所述底座600。所述底座600底部开设有多个槽位601,用于供外部运输工具完成插取动作。
作为另一示例,所述托盘100采用带有底座的承托结构,其中,所述托盘设置有围边501,所述围边501呈环形设置,以围合形成第一定位槽500,所述托盘底部开设有多个槽位601,用于供外部运输工具完成插取动作。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所示的包装组件可沿竖直方向依次堆叠设置,按照自下向上的顺序,可将上述示例所示的采用带有底座的承托结构、由底座及呈板状的承托结构组装而成的托盘等带有底座结构的托盘设置于最下端。
在一示例中,沿竖直方向依次堆叠设置多个包装组件,为实现外部运输工具逐层地插取所述包装组件,不排除在每一包装组件的托盘均设置底座或将托盘设置成包含有底座的结构。可选地,不排除在每一包装组件顶部对应设置适于所述底座600的限位槽,以实现稳固堆叠。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所示的包装组件还包括盖体,所述围合组件200具有与所述包装容置区201连通的开口202,所述盖体盖设于所述开口202外。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堆垛式包装结构,所述堆垛式包装结构包括第一包装单元901和第二包装单元902。
其中,所述第一包装单元901采用上述示例所示的包装组件903,所述包装组件903包括托盘100、围合组件200,所述托盘100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槽500;所述围合组件200设于所述托盘100上,且限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500内;所述围合组件200在所述托盘100上形成有包装容置区201,所述托盘100于所述包装容置区201内设置有供待包装物800放置且定位的第二定位槽101。
所述第二包装单元902在上述示例所示的包装组件903的基础上,在所述托盘100背对所述第一定位槽500的一侧还设置有用于供所述围合组件200定位插接的第一定位结构103。其中,所述包装组件903包括托盘100、围合组件200,所述托盘100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槽500;所述围合组件200设于所述托盘100上,且限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500内;所述围合组件200在所述托盘100上形成有包装容置区201,所述托盘100于所述包装容置区201内设置有供待包装物800放置且定位的第二定位槽101。
作为本申请文件的一示例,所述第二包装单元为一个,所述第二包装单元堆叠设置在所述第一包装单元上,且所述第二包装单元的第一定位结构103插接定位于所述第一包装单元的围合组件200上。
作为本申请文件的另一示例,所述第二包装单元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包装单元沿竖直方向依次堆叠设置在所述第一包装单元上,且按照自下向上的顺序堆叠,每一所述第二包装单元的第一定位结构103插接定位于其上一所述第二包装单元的围合组件200上;其中,沿竖直方向最下端的第二包装单元的第一定位结构103插接定位于所述第一包装单元的围合组件200上。
需要说明的是,每一所述第二包装单元的第一定位结构103插接定位于其上一所述第二包装单元的围合组件200上,其中,“其上一所述第二包装单元”指的是以自下向上堆叠的顺序在先堆叠的第二包装单元,也即是,沿竖直方向设置在其下方的邻接的第二包装单元。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堆垛式包装结构的第一包装单元、第二包装单元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上所示,在此不再赘述。
目前,现有的包装结构还需要额外地增设新的包装结构才能够实现纸箱的堆叠,即便如此,最高也只能堆叠两层包装纸箱。
本申请文件中,所示的第一包装单元与第二包装单元、第二包装单元与第二包装单元可拆地两两连接,具体可通过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与所述限位柱的插接配合实现定位连接,便于叠放多层包装组件,无须增设新的包装结构,简化结构,便于堆叠组装。且通过第二定位槽的设置,压缩包装组件体积,以进一步减少第一包装单元、第二包装单元对空间的占用,有效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对视线的遮挡。
在上述示例的基础上,所述堆垛式包装结构还包括盖体,所述围合组件200具有与所述包装容置区201连通的开口202。
在所述第二包装单元为一个时,所述盖体盖设于所述第二包装单元的开口202外。
在所述第二包装单元为多个时,所述盖体盖设于沿竖直方向最上端的第二包装单元的开口202外。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堆垛式包装结构包括多个包装组件,多个包装组件上下重叠码放,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排除只使用一所述第一包装单元,所述第一单元的围合组件200具有与所述包装容置区201连通的开口202,所述盖体可直接盖设于所述第一包装单元的开口202外。
另外,不排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每一所述第一包装单元、第二包装单元设置盖体,甚至也可以为每一围合组件设置对应的盖合件,以减少拆卸后的封盖工序。
在上述示例的基础上,所述盖体靠近所述开口202的一侧设有用于供所述围合组件200定位插接的第二定位结构30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定位结构采用第二卡接槽,所述盖体靠近所述开口202的一侧设有用于供所述限位柱203定位插接的第二卡接槽302。
可选地,所述盖体可采用瓦楞纸。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300与所述顶部包装单元之间设有缓冲垫400,所述缓冲垫400对应所述第二卡接槽的位置设有避位槽401。
可选地,为避免影响盖板的盖合,对应第二卡接槽的位置设置所述避位槽,并对应第二卡接槽的尺寸设计避位槽的尺寸。所述缓冲垫可采用珍珠棉材料制成,使缓冲垫具有一定的形变量,以确保整个包装结构相互贴合,缓冲垫具备吸震效果,可对包装组件内放置的物品进行防护。
可以理解的是,于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缓冲垫可对应围合组件的数量分设一个或多个,用于盖设在围合组件顶部开口,当然,也可以根据盖体的尺寸只设置一个缓冲垫以盖设在所述堆垛式包装结构最上端的全部围合组件上。在实际使用中,不排除在所述堆垛式包装结构的相邻的包装单元之间设置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的避位槽对应所述第一卡槽的位置设置,避免对限位柱及第一卡槽的卡接造成阻碍。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实际使用,不排除在所述围合组件内侧壁设置多道连接件以装配成所述堆垛式包装结构,该连接件沿围合组件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可选地,所述围合组件包括多个侧壁板,多个侧壁板两两连接以围合成所述围合组件,所述的一个或多个侧壁板的内侧壁设置有多个连接件,所述的多个连接件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的托盘有多个,多个所述托盘以一所述第一定位槽对应一所述连接件的形式适配地安装于所述围合组件内。使所述围合组件内具有多层托盘,每一托盘均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二定位槽,以供放置且定位待包装物,在此示例中,多个侧壁板可拆地连接,在完成托盘的组装及待包装物的定位放置后,通过围合侧壁板及盖板的封盖实现所述堆垛式包装结构的封装。
本申请所示的堆垛式包装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上所示,在此不再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托盘,所述托盘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槽;
围合组件,所述围合组件设于所述托盘上,且限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
所述围合组件在所述托盘上形成有包装容置区,所述托盘于所述包装容置区内设置有供待包装物放置且定位的第二定位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凸起,多个所述定位凸起围合形成所述第二定位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起包括第一限位条和第二限位条,所述第一限位条和第二限位条相互连接呈夹角设置,且均具有第一夹角,各个所述定位凸起的第一夹角的开口两两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定位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上设置有围边,所述围边呈环形设置,以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定位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包括多个相互拼接的子托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合组件的内侧壁设有多个限位柱,多个所述限位柱相互间隔设置,每一所述限位柱由所述围合组件的底部延伸至顶部,所述限位柱的纵向长度不小于所述围合组件的纵向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背对所述第一定位槽的一侧还设置有用于供所述围合组件定位插接的第一定位结构。
9.一种堆垛式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堆垛式包装结构包括第一包装单元和第二包装单元,所述第一包装单元为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装组件,所述第二包装单元为权利要求8所述的包装组件;
其中,所述第二包装单元为一个,所述第二包装单元堆叠设置在所述第一包装单元上,且所述第二包装单元的第一定位结构插接定位于所述第一包装单元的围合组件上;
或者,所述第二包装单元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包装单元沿竖直方向依次堆叠设置在所述第一包装单元上,且按照自下向上的顺序堆叠,每一所述第二包装单元的第一定位结构插接定位于其上一所述第二包装单元的围合组件上;其中,沿竖直方向最下端的第二包装单元的第一定位结构插接定位于所述第一包装单元的围合组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堆垛式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堆垛式包装结构还包括盖体,所述围合组件具有与所述包装容置区连通的开口;
所述第二包装单元为一个,所述盖体盖设于所述第二包装单元的开口外;
或者,所述第二包装单元为多个,所述盖体盖设于沿竖直方向最上端的第二包装单元的开口外。
CN202221236460.0U 2022-05-19 2022-05-19 包装组件及堆垛式包装结构 Active CN2174164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36460.0U CN217416470U (zh) 2022-05-19 2022-05-19 包装组件及堆垛式包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36460.0U CN217416470U (zh) 2022-05-19 2022-05-19 包装组件及堆垛式包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16470U true CN217416470U (zh) 2022-09-13

Family

ID=83191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36460.0U Active CN217416470U (zh) 2022-05-19 2022-05-19 包装组件及堆垛式包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164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050444A (zh) * 2024-10-31 2024-11-29 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 一种模组堆叠方法、堆叠托盘及模组堆叠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050444A (zh) * 2024-10-31 2024-11-29 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 一种模组堆叠方法、堆叠托盘及模组堆叠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454946A (en) Collapsible partitioned corrugated cardboard container
CN1011037B (zh) 包装组装件
JP2007084124A (ja) パネルの梱包装置
US20140353365A1 (en) Packing unit
CN217416470U (zh) 包装组件及堆垛式包装结构
CN102803085A (zh) 捆包单元及其装载方法以及装载结构
US10059496B2 (en) Device with reusable supports for packing flat articles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US3883000A (en) Shipping package
KR20110002494U (ko) 패널제품용 포장박스
EP0067656A1 (en) Packaging method
US6098804A (en) Metal packaging structure for a bundle of panels
WO2019082298A1 (ja) 表示パネル用梱包トレーおよび梱包トレー積層体
CN201158509Y (zh) 包装箱保护内衬
CN209582485U (zh) 一种包装箱和容纳装置
WO2021120601A1 (zh) 包装箱
CN209441843U (zh) 栈板组件
JPH02139369A (ja) 段ボール梱包構造
CN221024838U (zh) 一种托盘围板箱用正反盖
JP6686252B2 (ja) セラミック製分離膜用梱包体
KR20200000081U (ko) 달걀 포장박스
CN212638516U (zh) 无纸化光伏组件包装装置
JP2007073871A (ja) 薄形表示装置用基板の工程間搬送に使用するトレイ及びそれを使用した薄形表示装置用基板の出荷方法
KR101910688B1 (ko) 이차전지 셀 포장 방법 및 이차전지 셀 패키지
CN217416489U (zh) 一种光伏组件包装装置
CN217146906U (zh) 一种循环包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