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98180U - 立绒织物 - Google Patents
立绒织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298180U CN217298180U CN202220153885.9U CN202220153885U CN217298180U CN 217298180 U CN217298180 U CN 217298180U CN 202220153885 U CN202220153885 U CN 202220153885U CN 217298180 U CN217298180 U CN 21729818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le
- fiber
- fibers
- needle
- fabr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仿生效果优异,柔软且容易弯折并具有长度差的立绒织物,其特征在于,该立绒织物包括底织物和形成于所述底织物的至少一面的立绒部,所述立绒部包括针毛部和绒毛部,针毛部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比绒毛部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长5mm以上,所述针毛部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为20mm以上150mm以下,平均纤度为25dtex以上70dtex以下,所述绒毛部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为10mm以上100mm以下,平均纤度为1dtex以上20dtex以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绒织物。
背景技术
为了积极响应保护动物,已知存在作为仿照天然皮毛的人工皮毛的立绒织物。即,模仿动物的皮毛结构而制造出的织物。例如,利用锦纶制造的仿兔毛织物、利用腈纶纤维和涤纶纤维制造的仿狐狸毛织物等。
实用新型内容
在毛比较长的仿狐狸毛或者仿貉子毛的立绒织物的情况下,要求接近动物本身的皮毛的外观,即,要求绒毛密、立、平、齐,丰满匀净,针毛的手感柔软丰厚。另外,作为织物整体,优选的是容易弯折且褶裥性能丰富的织物。但以往的仿狐狸毛、仿貉子毛的立绒织物在这些方面还存在改进的地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仿生效果优异,柔软且容易弯折并具有长度差的立绒织物。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一种立绒织物,其特征在于,该立绒织物包括底织物和形成于所述底织物的至少一面的立绒部,所述立绒部包括针毛部和绒毛部,形成所述针毛部的针毛部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比形成所述绒毛部的绒毛部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长5mm以上,所述针毛部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为20mm以上150mm以下,平均纤度为25dtex以上70dtex以下,所述绒毛部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为10mm以上100mm以下,平均纤度为1dtex以上20dtex以下。
优选的是,所述绒毛部包括多个字母V字状的绒毛部纤维株,所述针毛部包括多个字母V字状的针毛部纤维株,所述绒毛部纤维株和所述针毛部纤维株位于所述底织物的位置不同。
优选的是,在所述绒毛部纤维株中,形成所述绒毛部纤维株的纤维束的总纤度为500dtex以下,所述绒毛部纤维的纤维长度标准差系数为5%以下。
优选的是,所述立绒织物的单位面积重量为1000g/m2以上。
优选的是,所述针毛部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比所述绒毛部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长12mm以上40mm以下。
优选的是,所述针毛部纤维的平均纤度为大于50dtex且为70dtex以下。
优选的是,所述针毛部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为30mm以上70mm以下。
优选的是,利用聚酯纤维形成所述针毛部和所述绒毛部。
优选的是,所述针毛部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或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形成。
优选的是,所述绒毛部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为20mm以上60mm以下,平均纤度为5dtex以上15dtex以下,所述针毛部纤维和所述绒毛部纤维的截面形成为扁平状,所述绒毛部纤维和所述针毛部纤维的重量比为60:40~90:10。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仿生效果优异,柔软且容易弯折并具有长度差的立绒织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立绒织物的概念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底织物的概念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V字状的纤维株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立绒织物;2、底织物;3、立绒部;31、针毛部;32、绒毛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立绒织物。
需要注意的是,附图中的各部件的尺寸与实际尺寸存在不一致的情况,需要参照实际情况进行考虑。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仅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例子,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进行的改型、变更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中。
立绒织物1
如图1所示,立绒织物1包括底织物2和立绒部3。立绒部3既可以仅形成于底织物2的任意一面,也可以形成于底织物2的两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1中示出的是立绒部3仅形成于底织物2的一面的例子。
立绒织物1的单位面积重量为1000g/m2以上。由此,能够提升立绒织物1的致密度,获得优异的仿生效果。例如,立绒织物1的单位面积重量可以为1300g/m2。
底织物2
在本实施方式中,底织物2采用纬编织物。具体地,如图2所示,将纱线由纬向(图2中的黑色箭头所示的方向)编入,同一根纱线顺序的弯曲成圈并相互串套,由此形成底织物2。采用纬编织物的底织物2质地松软,除了有良好的抗皱性和透气性外,还具有较大的延伸性和弹性。
立绒部3
如图1所示,立绒部3包括针毛部(以下有时也简称为GH部)31和绒毛部(以下有时也简称为DH部)32。为了接近狐狸、貉子等动物本身的皮毛,针毛部31的毛较粗且较长,绒毛部32的毛较细且较短。如图1所示,针毛部31和绒毛部32存在长度差LD。
立绒部3由多个图3所示的字母V字状的纤维株形成。不过,也不用必须所有的纤维株都是V字状,也可以包含一侧较短的J字状的纤维株。具体而言,针毛部31包括多个字母V字状的针毛部纤维株,绒毛部32包括多个字母V字状的绒毛部纤维株。如图1所示,针毛部纤维株和绒毛部纤维株位于底织物2的位置不同,由此,能够减少纤维在纤维株根部处的缠绕,提升立绒织物的柔软度。另外,绒毛部纤维和针毛部纤维的重量比可以设为60:40~90:10。例如,绒毛部纤维和针毛部纤维的重量比可以设为70:30。
在此,字母V字状的纤维株是指,利用镊子从立绒织物的背面的编织组织任意地揪住拔出的字母V字状的纤维束。
在立绒部3中,构成一株纤维株的纤维是一种纤维但构成每株纤维株的纤维种类不同。此时,将从纤维株的V字状根部起算纤维长度最长的纤维株设为针毛部纤维株,将构成针毛部纤维株的纤维设为针毛部纤维,将最短的纤维株设为绒毛部纤维株,将构成绒毛部纤维株的纤维设为绒毛部纤维。
另外,在有些利用公知技术制成的立绒织物中,有时构成一株纤维株的纤维是两种以上。此时,将从纤维株的V字状根部起算纤维长度最长的纤维种类的纤维设为针毛部纤维,将除此以外的一种以上的纤维种类的纤维统一设为绒毛部纤维。在这样的织物的情况下,由于在一株纤维株中混合有针毛部纤维和绒毛部纤维,因此,不存在针毛部纤维株和绒毛部纤维株。
在立绒部3中,形成每株纤维株的纤维束的总纤度为500dtex以下,因此,形成绒毛部纤维株的纤维束的总纤度也为500dtex以下。由此,能够提高立绒部的毛的致密度,提升立绒织物的柔软度。另外,由于毛的根部不会成束,因此能够表现出逼真的、松软的外观。
在此,利用镊子从立绒织物的背面的编织组织任意地揪住拔出一株字母V字状的纤维株作为试样,数出构成一株纤维株的针毛部纤维的根数和绒毛部纤维的根数。一株纤维株的总纤度由以下的算式(1)算出。另外,在构成纤维株的纤维是一种的情况下,将由绒毛部纤维构成的纤维株的总纤度作为一株纤维株的总纤度。
(一株纤维株的总纤度)=(针毛部纤维的平均纤度)×(针毛部纤维的根数)+(绒毛部纤维的平均纤度)×(绒毛部纤维的根数)(1)
针毛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采用聚酯纤维形成针毛部31。例如,可以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纤维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纤维形成针毛部31。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其他本领域公知的材料形成针毛部31。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接近狐狸、貉子等动物本身的皮毛,针毛部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为20mm以上150mm以下较好,优选的是,30mm以上70mm以下较好。
在此,利用镊子从立绒织物的背面的编织组织任意地揪住拔出一株字母V字状的纤维株作为试样,取出其中的单根针毛部纤维并将其根部对齐尺子的0cm。利用镊子以不会弄断试样的方式夹住该根部,将纤维拉直并将其与尺子对齐,将测量到的全长的长度设为试样的纤维长度。将试样的20根的纤维长度的平均值设为针毛部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接近具有狐狸毛、貉子毛等动物皮毛那样的存在感的外观,针毛部纤维的平均纤度为25dtex以上70dtex以下较好,优选的是,大于50dtex且为70dtex以下较好。例如,针毛部纤维的平均纤度可以为55dtex。
在此,利用镊子从立绒织物的背面的编织组织任意地揪住拔出一株字母V字状的纤维株作为试样,取出其中的单根针毛部纤维,根据JIS 1015-2010所规定的“参考法”,使用振动式纤度测量仪测量纤度。将试样的20根单纤维的纤度的平均值作为针毛部纤维的平均纤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针毛部31的纤维的截面可以形成为扁平状。例如,可以形成为扁平的矩形、扁平的椭圆形或者扁平的多边形等各种形状。
绒毛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采用聚酯纤维形成绒毛部32。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本领域的其他公知的材料形成绒毛部32。
为了接近狐狸、貉子等动物本身的皮毛那样的外观,绒毛部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为10mm以上100mm以下较好,优选的是,20mm以上60mm以下较好。
在此,利用镊子从立绒织物的背面的编织组织任意地揪住拔出一株字母V字状的纤维株作为试样,取出其中的单根绒毛部纤维并将其根部对齐尺子的0cm。利用镊子以不会弄断试样的方式夹住该根部,将纤维拉直并将其与尺子对齐,将测量到的全长的长度设为试样的纤维长度。将试样的20根的纤维长度的平均值设为绒毛部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并且,将20根绒毛部纤维的纤维长度的标准差除以平均值而得到的值(%)作为绒毛部纤维的纤维长度标准差系数。
在本实施方式中,绒毛部纤维的平均纤度为1dtex以上20dtex以下,优选的是,5dtex以上15dtex以下。由此,能够使绒毛部的蓬松厚密感更好,仿生效果更好。
在此,利用镊子从立绒织物的背面的编织组织任意地揪住拔出一株字母V字状的纤维株作为试样,取出其中的单根绒毛部纤维,根据JIS 1015-2010所规定的“参考法”,使用振动式纤度测量仪测量纤度。将试样的20根单纤维的纤度的平均值作为绒毛部纤维的平均纤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绒毛部纤维的截面可以形成为扁平状。例如,可以形成为扁平的矩形、扁平的椭圆形或者扁平的多边形等各种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绒毛部32的绒毛部纤维株中,绒毛部纤维的纤维长度标准差系数为5%以下,由此,绒毛部纤维株的纤维长度均匀,能够获得优异的仿生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针毛部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比绒毛部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长5mm以上,即,长度差LD为5mm以上。优选的是,长度差LD为10mm以上40mm以下。更优选的是,长度差LD为12mm以上40mm以下。由此,能够实现接近动物本身的皮毛的长度差构造。
本实用新型的立绒织物例如可以采用使用长丝的超柔绒(boa)针织机制造,但不限于此。例如,利用超柔绒针织机,在形成底织物的同时将用于形成针毛部纤维株和绒毛部纤维株的各长丝植入底织物的不同位置,由此进行制造。然后,通过热风处理、刷毛处理、打磨处理等而获得最终的立绒织物。
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和比较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立绒织物进行更具体的说明。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聚酯纤维的制作
以下,记载了聚酯纤维的制作方法的一个例子,但聚酯纤维能够利用公知的技术制成,因此制作方法不限于此。
1号长丝的制作
使用固有粘度(IV值)为0.65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利用通常的纺纱机,在纺纱温度为290℃的条件下使用具有异形扁平的孔形状的纺纱喷嘴,以1000m/分钟的速度进行纺纱,接着利用90℃的热辊拉伸380%,之后一边进行3%的热收缩一边在180℃的条件下进行热处理,得到单纤维纤度7dtex、总纤度280dtex的复丝(multifilament)。另外,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中添加了相对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100重量%而言的0.5重量%的二氧化钛作为消光剂。
2号长丝的制作
使用固有粘度(IV值)为0.65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利用通常的纺纱机,在纺纱温度为290℃的条件下使用具有异形扁平的孔形状的纺纱喷嘴,以1000m/分钟的速度进行纺纱,接着利用90℃的热辊拉伸380%,之后一边进行3%的热收缩一边在180℃的条件下进行热处理,得到单纤维纤度40dtex、总纤度280dtex的复丝(multifilament)。另外,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中添加了相对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100重量%而言的0.5重量%的二氧化钛作为消光剂。
3号长丝的制作
使用固有粘度(IV值)为0.65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利用通常的纺纱机,在纺纱温度为290℃的条件下使用具有异形扁平的孔形状的纺纱喷嘴,以1000m/分钟的速度进行纺纱,接着利用90℃的热辊拉伸380%,之后一边进行3%的热收缩一边在180℃的条件下进行热处理,得到单纤维纤度60dtex、总纤度300dtex的复丝(multifilament)。另外,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中添加了相对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100重量%而言的0.5重量%的二氧化钛作为消光剂。
4号长丝的制作
使用固有粘度(IV值)为0.65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利用通常的纺纱机,在纺纱温度为290℃的条件下使用具有异形扁平的孔形状的纺纱喷嘴,以1000m/分钟的速度进行纺纱,接着利用90℃的热辊拉伸380%,之后一边进行3%的热收缩一边在180℃的条件下进行热处理,得到单纤维纤度20dtex、总纤度280dtex的复丝(multifilament)。另外,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中添加了相对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100重量%而言的0.5重量%的二氧化钛作为消光剂。
1号短纤的制作
使用固有粘度(IV值)为0.65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利用通常的纺纱机,在纺纱温度为290℃的条件下使用具有异形扁平的孔形状的纺纱喷嘴,以400m/分钟的速度进行纺纱,接着利用90℃的热辊拉伸380%,之后一边进行3%的热收缩一边在190℃的条件下进行1分钟的热处理,得到单纤维的平均纤度为7dtex的拉伸热处理纱线。另外,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中添加了相对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100重量%而言的0.5重量%的二氧化钛作为消光剂。进而,使用填料箱式的卷缩机进行98℃的预热从而施加卷缩,利用设定为70℃的均匀热风干燥机进行15分钟的热处理。之后,利用旋转切割机切割成预定长度,由此获得具有异形扁平截面的单纤维的平均纤度为7dtex、切割长度为51mm的1号短纤。
2号短纤的制作
使用固有粘度(IV值)为0.65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利用通常的纺纱机,在纺纱温度为290℃的条件下使用具有异形扁平的孔形状的纺纱喷嘴,以400m/分钟的速度进行纺纱,接着利用90℃的热辊拉伸380%,之后一边进行3%的热收缩一边在190℃的条件下进行1分钟的热处理,得到单纤维的平均纤度为40dtex的拉伸热处理纱线。另外,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中添加了相对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100重量%而言的0.5重量%的二氧化钛作为消光剂。进而,使用填料箱式的卷缩机进行98℃的预热从而施加卷缩,利用设定为70℃的均匀热风干燥机进行15分钟的热处理。之后,利用旋转切割机切割成预定长度,由此获得具有异形扁平截面的单纤维的平均纤度为40dtex、切割长度为89mm的2号短纤。
3号短纤的制作
使用固有粘度(IV值)为0.65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利用通常的纺纱机,在纺纱温度为290℃的条件下使用具有异形扁平的孔形状的纺纱喷嘴,以400m/分钟的速度进行纺纱,接着利用90℃的热辊拉伸380%,之后一边进行3%的热收缩一边在190℃的条件下进行1分钟的热处理,得到单纤维的平均纤度为15dtex的拉伸热处理纱线。另外,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中添加了相对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100重量%而言的0.5重量%的二氧化钛作为消光剂。进而,使用填料箱式的卷缩机进行98℃的预热从而施加卷缩,利用设定为70℃的均匀热风干燥机进行15分钟的热处理。之后,利用旋转切割机切割成预定长度,由此获得具有异形扁平截面的单纤维的平均纤度为15dtex、切割长度为76mm的3号短纤。
1号精纺毛纱
以30:50:20的重量比使用“可耐可龙(Kanecaron)MCB”(株式会社钟化制,丙烯酸纤维,软化点180~190℃,纤度2.2dtex,切割长度V100mm,热收缩率30%)、“可耐可龙(Kanecaron)MSB”(株式会社钟化制,丙烯酸纤维,软化点180~190℃,纤度5dtex,切割长度V115mm,热收缩率30%)、“可耐可龙(Kanecaron)ELP”(株式会社钟化制,丙烯酸纤维,软化点180~190℃,纤度44dtex,切割长度V127mm),并且利用公知的纺纱方法进行纺纱,得到24支双股的1号精纺毛纱。
2号精纺毛纱
以30:50:20的重量比使用“可耐可龙(Kanecaron)MCB”(株式会社钟化制,丙烯酸纤维,软化点180~190℃,纤度2.2dtex,切割长度V100mm,热收缩率30%)、“可耐可龙(Kanecaron)MSB”(株式会社钟化制,丙烯酸纤维,软化点180~190℃,纤度5dtex,切割长度V115mm,热收缩率30%)、“可耐可龙(Kanecaron)ELP”(株式会社钟化制,丙烯酸纤维,软化点180~190℃,纤度18dtex,切割长度V127mm),并且利用公知的纺纱方法进行纺纱,得到24支双股的2号精纺毛纱。
实施例1
以70:30的重量比使用如上所述得到的1号长丝和2号长丝,利用超柔绒(boa)针织机针织而得到立绒织物。其中,立绒织物中的每株纤维株仅包括1号长丝或者仅包括2号长丝。接着,利用丙烯酸酯胶黏剂对织物背面进行背面上胶,进行拉伸处理,并且进行热风处理、刷毛处理、打磨处理,从而得到单位面积重量约1300g/m2的立绒织物。
其中,热风处理用于施加卷缩。刷毛处理用于去除纤维间的缠绕,以及去除不需要的纱线。打磨处理用于去除毛尖部的卷缩。
实施例2
以70:30的重量比使用如上所述得到的1号长丝和3号长丝,利用超柔绒(boa)针织机针织而得到立绒织物。其中,立绒织物中的每株纤维株仅包括1号长丝或者仅包括3号长丝。接着,利用丙烯酸酯胶黏剂对织物背面进行背面上胶,进行拉伸处理,并且进行热风处理、刷毛处理、打磨处理,从而得到单位面积重量约1300g/m2的立绒织物。
比较例1
以70:30的重量比使用如上所述得到的1号长丝和4号长丝,利用超柔绒(boa)针织机针织而得到立绒织物。其中,立绒织物中的每株纤维株仅包括1号长丝或者仅包括4号长丝。接着,利用丙烯酸酯胶黏剂对织物背面进行背面上胶,进行拉伸处理,并且进行热风处理、刷毛处理、打磨处理,从而得到单位面积重量约1300g/m2的立绒织物。
比较例2
以70:30的重量比使用如上所述得到的1号短纤和2号短纤制作毛条(sliver),利用毛条针织机(长绒毛(high pile)针织机)针织而得到立绒织物。接着,利用丙烯酸酯胶黏剂对织物背面进行背面上胶,进行拉伸处理,并且进行刷毛处理、打磨处理,从而得到单位面积重量约1300g/m2的立绒织物。
比较例3
使用如上所述得到的1号精纺毛纱,利用超柔绒(boa)针织机针织而得到立绒织物。接着,利用丙烯酸酯胶黏剂对织物背面进行背面上胶,进行拉伸处理,并且利用热风使纤维收缩而使绒毛部和针毛部的长度差呈现出来,并进行刷毛处理、打磨处理,从而得到单位面积重量约1300g/m2的立绒织物。
比较例4
以70:30的重量比使用如上所述得到的1号短纤和3号短纤制作毛条(sliver),利用毛条针织机(长绒毛(high pile)针织机)针织而得到立绒织物。接着,利用丙烯酸酯胶黏剂对织物背面进行背面上胶,进行拉伸处理,并且进行热风处理、刷毛处理、打磨处理,从而得到单位面积重量约1300g/m2的立绒织物。
比较例5
使用如上所述得到的2号精纺毛纱,利用超柔绒(boa)针织机针织而得到立绒织物。接着,利用丙烯酸酯胶黏剂对织物背面进行背面上胶,进行拉伸处理,并且利用热风使纤维收缩而使绒毛部和针毛部的长度差呈现出来,并进行刷毛处理、打磨处理,从而得到单位面积重量约1300g/m2的立绒织物。
评价
对如上所述得到的实施例1、实施例2、比较例1~5进行比较,并且从立绒织物的柔软度、仿生效果的角度进行评价。
柔软度的评价标准
通过感官评价来评价立绒织物的柔软度,其评价标准如下所示。
○:将立绒织物平放,将手指从上而下按在立绒部时,完全感觉不到厚度地直接接触到底织物。另外,将立绒织物以立绒部朝内的方式弯折180度时,容易弯折的程度为感觉不到底织物附近的厚度地将底织物彼此重叠的程度。
△:将立绒织物平放,将手指从上而下按在立绒部时,不怎么感觉到底织物附近的厚度。另外,将立绒织物以立绒部朝内的方式弯折180度时,不怎么感觉到底织物附近的厚度,不会感到弯折困难。
×:将立绒织物平放,将手指从上而下按在立绒部时,感觉到底织物附近的厚度。另外,将立绒织物以立绒部朝内的方式弯折180度时,由于底织物附近的厚度而感到弯折困难。
仿生效果的评价标准
关于立绒织物的仿生效果的评价,通过感官评价来评价以下两项内容,综合利用下述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①绒毛部的致密度较高。
②针毛部较厚实且较明显。
○:上述①和②全都满足。
△:上述①和②不全满足。
×:上述①和②全不满足。
在表1中示出实施例1、实施例2、比较例1~5的比较结果。
表1
如表1所示,与比较例1~5相比,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立绒织物柔软度和仿生效果的评价结果均是○,表示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立绒织物不仅柔软,而且仿生效果优异。
另一方面,针毛部纤维的平均纤度较小的比较例1的立绒织物的针毛部不够厚实且不够明显,立绒织物的仿生效果较差。
另外,在比较例2中,1株纤维株的总纤度较大,因此立绒织物的柔软度较差,另外,绒毛部纤维的纤维长度标准差系数较大,因此纤维长度不均匀,绒毛部的致密度较差,立绒织物的仿生效果较差。
另外,在比较例3中,1株纤维株的总纤度较大,立绒织物不够柔软,进一步说,虽然绒毛部纤维的纤维长度标准差系数较小,绒毛部纤维的纤维长度均匀,但是1株纤维株的总纤度较大且根部成束,因此绒毛部的致密度较差,立绒织物的仿生效果较差。
另外,在比较例4和5中,1株纤维株的总纤度较大,立绒织物不够柔软,而且,针毛部不够厚实,仿生效果较差。
简而言之,与比较例1~5相比,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立绒织物满足了仿生效果优异,柔软且容易弯折并具有长度差的立绒织物的要求。
作用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针毛部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为20mm以上150mm以下,优选的是,30mm以上70mm以下。针毛部纤维的平均纤度为25dtex以上70dtex以下,优选的是,大于50dtex且为70dtex以下。由此,针毛部成为非常接近狐狸、貉子等动物本身的皮毛的外观。
绒毛部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为20mm以上150mm以下,优选的是,20mm以上60mm以下。绒毛部纤维的平均纤度为1dtex以上20dtex以下,优选的是,5dtex以上15dtex以下。由此,能够使绒毛部的蓬松厚密感更好,成为非常接近狐狸、貉子等动物本身的皮毛的外观。
在绒毛部纤维株中,纤维束的总纤度为500dtex以下,绒毛部纤维的纤维长度标准差系数为5%以下。由此,提升了绒毛致密且松软的厚实感,绒毛部的长度均匀,看起来整齐,从而与针毛部的长度差变得明显,能够表现出更接近动物本身的皮毛的外观。
针毛部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比绒毛部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长5mm以上。优选的是,针毛部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比绒毛部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长10mm以上40mm以下。更优选的是,针毛部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比绒毛部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长12mm以上40mm以下。由此,能够表现出接近动物本身的皮毛的长度差构造。
另外,针毛部纤维株和绒毛部纤维株位于底织物2的位置不同,由此,能够减少纤维在纤维株根部处的缠绕,提升立绒织物的柔软度。
另外,立绒织物1的单位面积重量为1000g/m2以上。由此,能够提升立绒织物1的致密度,获得优异的仿生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仿生效果优异,柔软且容易弯折并具有长度差的立绒织物。
Claims (10)
1.一种立绒织物,其特征在于,
该立绒织物包括底织物和形成于所述底织物的至少一面的立绒部,
所述立绒部包括针毛部和绒毛部,
形成所述针毛部的针毛部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比形成所述绒毛部的绒毛部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长5mm以上,
所述针毛部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为20mm以上150mm以下,平均纤度为25dtex以上70dtex以下,
所述绒毛部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为10mm以上100mm以下,平均纤度为1dtex以上20dtex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绒织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绒毛部包括多个字母V字状的绒毛部纤维株,所述针毛部包括多个字母V字状的针毛部纤维株,所述绒毛部纤维株和所述针毛部纤维株位于所述底织物的位置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绒织物,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绒毛部纤维株中,
形成所述绒毛部纤维株的纤维束的总纤度为500dtex以下,
所述绒毛部纤维的纤维长度标准差系数为5%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立绒织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立绒织物的单位面积重量为1000g/m2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立绒织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针毛部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比所述绒毛部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长12mm以上40mm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立绒织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针毛部纤维的平均纤度为大于50dtex且为70dtex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立绒织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针毛部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为30mm以上70mm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立绒织物,其特征在于,
利用聚酯纤维形成所述针毛部和所述绒毛部。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立绒织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针毛部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或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立绒织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绒毛部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为20mm以上60mm以下,平均纤度为5dtex以上15dtex以下,
所述针毛部纤维和所述绒毛部纤维的截面形成为扁平状,所述绒毛部纤维和所述针毛部纤维的重量比为60:40~90:1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153885.9U CN217298180U (zh) | 2022-01-20 | 2022-01-20 | 立绒织物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153885.9U CN217298180U (zh) | 2022-01-20 | 2022-01-20 | 立绒织物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298180U true CN217298180U (zh) | 2022-08-26 |
Family
ID=82925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153885.9U Active CN217298180U (zh) | 2022-01-20 | 2022-01-20 | 立绒织物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298180U (zh) |
-
2022
- 2022-01-20 CN CN202220153885.9U patent/CN21729818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418104A (en) | Fur-like napped fabric and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same | |
EP1985193B1 (en) | Wig | |
US3199516A (en) | Process of making long haired pile fabric and making artificial hairpieces therefrom | |
JP2626230B2 (ja) | 毛皮調パイル布帛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KR20070006899A (ko) | 입모 포백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CN217298180U (zh) | 立绒织物 | |
TW201034590A (en) | Wig | |
TW202104697A (zh) | 具有捲縮之聚酯系纖維、其製造方法、含其之絨毛布帛、及絨毛布帛之製造方法 | |
CN105671721A (zh) | 一种羽绒制成的花式纱线及其双面绒裘片材 | |
KR100362429B1 (ko) | 내주름성이 뛰어난 파일 조성물 | |
CN216998754U (zh) | 绒头布帛 | |
CN217077949U (zh) | 绒头布帛 | |
CN210886421U (zh) | 纺织品的结构 | |
CN218621301U (zh) | 绒头布帛 | |
CN220503410U (zh) | 绒头布帛 | |
WO2006011350A1 (ja) | 人形頭髪用繊維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てなる人形頭髪 | |
JP3065645B2 (ja) | パイル布帛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216639895U (zh) | 绒头布帛 | |
CN216998766U (zh) | 绒头布帛 | |
CN218399700U (zh) | 一种抗菌高阻燃拉毛布 | |
US20190360137A1 (en) | Insulation with reactive flaps | |
CN204530112U (zh) | 一种新型涤棉面料 | |
CN218140279U (zh) | 一种抗脱毛仿真人造毛皮 | |
CN213007332U (zh) | 一种防尘抗菌的绒球 | |
JP3068208U (ja) | 繭糸と他繊維とを用いたブラシ製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