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83434U - 汽车发动机电热塞 - Google Patents
汽车发动机电热塞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283434U CN217283434U CN202220112449.7U CN202220112449U CN217283434U CN 217283434 U CN217283434 U CN 217283434U CN 202220112449 U CN202220112449 U CN 202220112449U CN 217283434 U CN217283434 U CN 2172834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de wall
- heater
- glow plug
- front side
- connecting sh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汽车配件领域的汽车发动机电热塞,包括电热装置,电热装置前端中心位置由内向外依次固定连接有有导热杆、连接壳、配合安装套,导热杆外侧设置有螺旋加热管,螺旋加热管后端电力输入端连接有电热装置前侧电力输出端,螺旋加热管位于连接壳内。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良好的加热结构设计,即于加热器外部设置有壳体防护,加热器采用螺旋状设置,且于加热器内部设置有导热杆,导热杆并不与加热器直接接触,实际进行电热加热工作时,加热器对导热杆加热,经由导热杆导热发热代替传统的加热器工作,实际使用时对加热器的损伤较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特别是涉及汽车发动机电热塞。
背景技术
预热塞是汽车点火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配件,预热塞(Glow Plug),俗称电热塞,是一个补助加热器,使用在柴油引擎启动过程中的补助器材,当柴油引擎启动时,因为外部的低温,使得依靠进气、压缩、爆炸、排气循环的过程,难以启动引擎的循环,此时就需要补助加温。这个装置装设在引擎气缸上部的预热室,喷油嘴下方。当柴油被喷出雾化时,会经过预热塞而被加温。当油气被压缩时,则容易爆炸,启动引擎的循环,达到正常的引擎循环工作。
目前,现有汽车发动机电热塞在于配合安装使用时,其缺乏良好的加热结构设计,实际进行电热加热工作时,其采用直接式加热方式,虽然加热效率高,但是对加热器的损伤较大,同时其整体缺乏良好的组合安装结构设计,实际进行整体汽车发动机电热塞安装时,其安装便利性与密封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汽车发动机电热塞缺乏良好的加热结构设计与良好的组合安装结构设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汽车发动机电热塞,包括电热装置,所述电热装置前端中心位置由内向外依次固定连接有有导热杆、连接壳、配合安装套;
所述导热杆外侧设置有螺旋加热管,所述螺旋加热管后端电力输入端连接有电热装置前侧电力输出端,所述螺旋加热管位于连接壳内,螺旋加热管可于连接壳内通电工作发热,起到对其内部的导热杆加热作用,导热杆并不与加热器直接接触,实际进行电热加热工作时,加热器对导热杆加热,经由导热杆导热发热代替传统的加热器工作,实际使用时对加热器的损伤较小;
所述连接壳前侧内侧壁螺纹连接有螺纹连接圈,所述螺纹连接圈前侧壁固定连接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前后两侧壁中心位置之间开设有通孔,所述密封盖前侧壁位于通孔开口处固定安装有第一密封圈,可拧动密封盖带动螺纹连接圈运动,实现螺纹连接圈与连接壳的脱离,进而实现密封盖的拆卸。
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圈与通孔内侧壁滑动连接有导热杆外侧壁,起到连接壳前侧开口的密封作用,所述电热装置后端设置有供电座,所述供电座后侧壁中心位置设置有供电接口,所述供电接口内部中心位置设置有连接触点,可通过供电接口连接供电接头,起到为整体电热塞的供电作用。
优选的,所述连接壳前侧外侧壁设置有连接螺纹,所述连接壳前侧壁滑动连接有密封盖后侧壁,所述配合安装套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壳外侧壁,所述配合安装套前侧壁且位于连接壳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圈,其整体采用一体化结构设计,且设置有螺纹连接壳与第二密封圈,可通过螺纹连接壳进行电热塞的螺纹连接安装工作,其外侧的第二密封圈起到了辅助密封作用,整体的安装便利性与密封性较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良好的加热结构设计,即于加热器外部设置有壳体防护,加热器采用螺旋状设置,且于加热器内部设置有导热杆,导热杆并不与加热器直接接触,实际进行电热加热工作时,加热器对导热杆加热,经由导热杆导热发热代替传统的加热器工作,实际使用时对加热器的损伤较小;
2. 本实用新型通过整体采用良好的组合安装结构设计,实际进行整体汽车发动机电热塞安装时,其整体采用一体化结构设计,且设置有螺纹连接壳与密封圈,整体的安装便利性与密封性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拆除密封盖与第一密封圈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中:1、电热装置;2、配合安装套;3、连接壳;4、导热杆;5、螺旋加热管;6、螺纹连接圈;7、密封盖;8、第一密封圈;9、第二密封圈;10、供电座;11、供电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和图2,汽车发动机电热塞,包括电热装置1,电热装置1前端中心位置由内向外依次固定连接有有导热杆4、连接壳3、配合安装套2,导热杆4外侧设置有螺旋加热管5,螺旋加热管5后端电力输入端连接有电热装置1前侧电力输出端,螺旋加热管5位于连接壳3内,螺旋加热管5可于连接壳3内通电工作发热,起到对其内部的导热杆4加热作用,导热杆4并不与加热器直接接触,实际进行电热加热工作时,加热器对导热杆4加热,经由导热杆4导热发热代替传统的加热器工作,实际使用时对加热器的损伤较小,连接壳3前侧内侧壁螺纹连接有螺纹连接圈6,螺纹连接圈6前侧壁固定连接有密封盖7,密封盖7前后两侧壁中心位置之间开设有通孔,密封盖7前侧壁位于通孔开口处固定安装有第一密封圈8,可拧动密封盖7带动螺纹连接圈6运动,实现螺纹连接圈6与连接壳3的脱离,进而实现密封盖7的拆卸。
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密封圈8与通孔内侧壁滑动连接有导热杆4外侧壁,起到连接壳3前侧开口的密封作用,电热装置1后端设置有供电座10,供电座10后侧壁中心位置设置有供电接口11,供电接口11内部中心位置设置有连接触点,可通过供电接口11连接供电接头,起到为整体电热塞的供电作用。
如图1所示,连接壳3前侧外侧壁设置有连接螺纹,连接壳3前侧壁滑动连接有密封盖7后侧壁,配合安装套2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壳3外侧壁,配合安装套2前侧壁且位于连接壳3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圈9,其整体采用一体化结构设计,且设置有螺纹连接壳3与第二密封圈9,可通过螺纹连接壳3进行电热塞的螺纹连接安装工作,其外侧的第二密封圈9起到了辅助密封作用,整体的安装便利性与密封性较好。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其整体采用一体化结构设计,且设置有螺纹连接壳3与第二密封圈9,可通过螺纹连接壳3进行电热塞的螺纹连接安装工作,其外侧的第二密封圈9起到了辅助密封作用,整体的安装便利性与密封性较好,可通过供电接口11连接供电接头,起到为整体电热塞的供电作用,螺旋加热管5后端电力输入端连接有电热装置1前侧电力输出端,螺旋加热管5位于连接壳3内,螺旋加热管5可于连接壳3内通电工作发热,起到对其内部的导热杆4加热作用,导热杆4并不与加热器直接接触,实际进行电热加热工作时,加热器对导热杆4加热,经由导热杆4导热发热代替传统的加热器工作,实际使用时对加热器的损伤较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汽车发动机电热塞,包括电热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装置(1)前端中心位置由内向外依次固定连接有有导热杆(4)、连接壳(3)、配合安装套(2);
所述导热杆(4)外侧设置有螺旋加热管(5),所述螺旋加热管(5)后端电力输入端连接有电热装置(1)前侧电力输出端;
所述连接壳(3)前侧内侧壁螺纹连接有螺纹连接圈(6),所述螺纹连接圈(6)前侧壁固定连接有密封盖(7),所述密封盖(7)前后两侧壁中心位置之间开设有通孔,所述密封盖(7)前侧壁位于通孔开口处固定安装有第一密封圈(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电热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8)与通孔内侧壁滑动连接有导热杆(4)外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电热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装置(1)后端设置有供电座(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电热塞,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座(10)后侧壁中心位置设置有供电接口(11),所述供电接口(11)内部中心位置设置有连接触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电热塞,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安装套(2)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壳(3)外侧壁,所述配合安装套(2)前侧壁且位于连接壳(3)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圈(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电热塞,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壳(3)前侧外侧壁设置有连接螺纹,所述连接壳(3)前侧壁滑动连接有密封盖(7)后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电热塞,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加热管(5)位于连接壳(3)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112449.7U CN217283434U (zh) | 2022-01-17 | 2022-01-17 | 汽车发动机电热塞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112449.7U CN217283434U (zh) | 2022-01-17 | 2022-01-17 | 汽车发动机电热塞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283434U true CN217283434U (zh) | 2022-08-23 |
Family
ID=82896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112449.7U Active CN217283434U (zh) | 2022-01-17 | 2022-01-17 | 汽车发动机电热塞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283434U (zh) |
-
2022
- 2022-01-17 CN CN202220112449.7U patent/CN21728343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7283434U (zh) | 汽车发动机电热塞 | |
CN206625884U (zh) | 汽车尾气节能供电装置 | |
CN201221428Y (zh) | 汽油发动机用的热火头点火装置 | |
CN103850847A (zh) | 集成电晕点火装置的柴油喷油器 | |
CN200996350Y (zh) | 一种汽车发动机的电加热冷起动装置 | |
CN202970963U (zh) | 一种柴油机柴油电加热器 | |
CN203362375U (zh) | 一种柴油发动机进气预热装置 | |
CN2924038Y (zh) | 柴油车用燃油管自动控温加热装置 | |
CN208040542U (zh) | 燃油加热系统 | |
CN2324746Y (zh) | 一种柴油机全陶瓷电热塞 | |
CN201100164Y (zh) | 改善火花塞局部散热的装置 | |
CN216922294U (zh) | 一种超声波脉冲缸内除碳仪 | |
CN220769612U (zh) | 一种带内置温度传感器的电热塞 | |
RU2340786C1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топлива для сжигания его в двигателе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 | |
CN202645815U (zh) | 汽车电桥点火提速节油、节气减排装置 | |
CN2531121Y (zh) | 柴油机节能尾气净化装置 | |
CN201679582U (zh) | 汽车太阳能超声波水雾节油装置 | |
CN109253025A (zh) | 具有偏心双阳极结构的双放电模式等离子体点火器 | |
CN202510210U (zh) | 柴油机高压电燃气喷射单陶瓷燃烧室 | |
CN211819681U (zh) | 一种用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双喷式结构的气缸盖 | |
CN109578188A (zh) | 一种用于柴油机防爆系统的预热塞 | |
CN108973644B (zh) | 一种电气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系统 | |
CN2720144Y (zh) | 柴油机用双发热管火焰预热塞 | |
CN2368639Y (zh) | 电气两用焊接工具 | |
CN108301928B (zh) | 燃油加热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