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7283176U - 可视对讲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视对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83176U
CN217283176U CN202221260369.2U CN202221260369U CN217283176U CN 217283176 U CN217283176 U CN 217283176U CN 202221260369 U CN202221260369 U CN 202221260369U CN 217283176 U CN217283176 U CN 2172831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intercom device
light
visual intercom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6036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mi Unite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mi Unite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mi Unite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mi Unite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6036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831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831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831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可视对讲装置,涉及门禁产品领域。该可视对讲装置包括设有透光部和声孔的壳体及设于壳体的摄像单元。摄像单元用于采集位于可视对讲装置外部采集区域的实时图像。壳体包括外表面设有内凹部的围合件。发声单元与围合件围设形成与声孔连通的音腔,使得音腔能够独立密封,以方便发声单元发出的声音能够经声孔向壳体外传播,保证发声单元的音质。可视对讲装置还包括发光组件。发光组件能够发出透过透光部射出壳体的光线。进一步地,发光组件部分收容于内凹部,如此使得围合件和发光组件在空间上形成交错,并保证了音腔完整性,在保证发声单元音质的同时,能够减少可视对讲装置用于安装发声单元和发光组件的空间。

Description

可视对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禁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视对讲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通道控制和智能家居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公共设施和生活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使得门禁机和智能猫眼等可视对讲装置的应用也越发广泛。可视对讲装置除了具有发声单元外,发光组件也是其常规的组成组件之一。现有可视对讲装置为了保证发声单元的音质,发声单元和发光组件常间隔设置在可视对讲装置的摄像单元两侧,造成可视对讲装置需要具有较大的安装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视对讲装置,旨在解决可视对讲装置为保证发声单元音质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用于发声单元和发光组件安装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可视对讲装置,包括:
壳体,设有透光部和声孔,所述壳体包括围合件,所述围合件的外表面设有内凹部;
摄像单元,设于所述壳体;
发声单元,与所述围合件围设形成音腔,所述音腔与所述声孔连通;及
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部分收容于所述内凹部,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能够经所述透光部透射出所述壳体。
在所述可视对讲装置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围合件包括大端段和小端段,所述大端段和所述小端段依次连接,以在所述小端段的外表面形成所述内凹部,所述发声单元设于所述大端段,所述小端段设有通孔,所述音腔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声孔连通。
在所述可视对讲装置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包括本体,所述围合件连接于所述本体,所述本体对应所述内凹部的位置设有避让孔,以对所述光线进行避让。
在所述可视对讲装置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包括面板、底板和中壳,所述透光部和所述声孔形成于所述面板,所述中壳连接于所述面板和所述底板之间,所述围合件连接于所述中壳,所述小端段抵接于所述面板,所述底板将所述发声单元抵接于所述大端段。
在所述可视对讲装置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组件包括电路板和发光单元,所述电路板部分收容于所述内凹部,所述发光单元设于所述电路板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在所述可视对讲装置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通过螺纹件设于所述壳体。
在所述可视对讲装置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视对讲装置还包括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收容于所述壳体,所述透光部盖设于所述显示单元。
在所述可视对讲装置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线的光路位于所述显示单元与所述声孔之间。
在所述可视对讲装置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视对讲装置还包括防尘件,所述防尘件上设有透声部,所述防尘件设于所述声孔。
在所述可视对讲装置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尘件包括连接板和嵌入部,所述连接板设于所述壳体,所述嵌入部凸设于所述连接板,并自弯折嵌设于所述声孔,所述透声部形成于所述嵌入部。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上述方案的可视对讲装置除了具备极佳的可视对讲效能之外,其自身还能够在保证发声单元音质的同时,减少用于安装发声单元和发光组件的空间,使得可视对讲装置整体紧凑、占用空间小,方便后续可视对讲装置的安装。具体而言,该可视对讲装置包括设有透光部和声孔的壳体及设于壳体的摄像单元。其中,摄像单元用于采集位于可视对讲装置外部采集区域的实时图像。进一步地,壳体包括外表面设有内凹部的围合件。发声单元与围合件围设形成与声孔连通的音腔,使得音腔能够独立密封,以方便发声单元发出的声音能够经声孔向壳体外传播,保证发声单元的音质。可视对讲装置还包括发光组件。发光组件能够发出透过透光部射出壳体的光线。进一步地,发光组件部分收容于内凹部,如此使得围合件和发光组件在空间上形成交错,并保证了音腔完整性,在保证发声单元音质的同时,能够减少可视对讲装置用于安装发声单元和发光组件的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可视对讲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为如2中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C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可视对讲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D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随着智能通道控制和智能家居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公共设施和生活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使得门禁机和智能猫眼等可视对讲装置的应用也越发广泛。可视对讲装置除了具有发声单元外,发光组件也是其常规的组成组件之一。现有可视对讲装置为了保证发声单元的音质,发声单元和发光组件常间隔设置在可视对讲装置的摄像单元两侧,造成可视对讲装置需要具有较大的安装空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视对讲装置。该可视对讲装置可为门禁机或智能猫眼,可以安装于公司、学校、家庭、工厂等各种场合环境中,实现对来访者的面部识别、图像采集和语音交互,提升通道控制和家居的智能化。为便于描述本申请技术方案,下面以可视对讲装置为智能猫眼作例进行说明。
请一并结合图1、图2和图5,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视对讲装置进行说明。该可视对讲装置包括壳体10、摄像单元20、发声单元30及发光组件40。摄像单元20设于壳体10。如图1、图4和图5所示,壳体10设有透光部和声孔100。如图2和图3所示,壳体10包括围合件11,围合件11的外表面设有内凹部200。发声单元30与围合件11围设形成音腔300。音腔300与声孔100连通。发光组件40部分收容于内凹部200。发光组件40发出的光线能够经透光部透射出壳体10。
综上,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方案的可视对讲装置除了具备极佳的可视对讲效能之外,其自身还能够在保证发声单元30音质的同时,减少用于安装发声单元30和发光组件40的空间,使得可视对讲装置整体紧凑、占用空间小,方便后续可视对讲装置的安装。具体而言,该可视对讲装置包括设有透光部和声孔100的壳体10及设于壳体10的摄像单元20。其中,摄像单元20用于采集位于可视对讲装置外部采集区域的实时图像。进一步地,壳体10包括外表面设有内凹部200的围合件11。发声单元30与围合件11围设形成与声孔100连通的音腔300,使得音腔300能够独立密封,以方便发声单元30发出的声音能够经声孔100向壳体10外传播,保证发声单元30的音质。可视对讲装置还包括发光组件40。发光组件40能够发出透过透光部射出壳体10的光线。进一步地,发光组件40部分收容于内凹部200,如此使得围合件11和发光组件40在空间上形成交错,并保证了音腔300完整性,在保证发声单元30音质的同时,能够减少可视对讲装置用于安装发声单元30和发光组件40的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凹部200可通过在围合件11的外表面开设槽结构形成。发光组件40部分插设于槽结构。同时保证光线不被围合件11遮挡即可。进一步地,发光组件40与围合件11之间为间隙配合,以防止音腔300振动造成光线闪动。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围合件11包括大端段111和小端段112。大端段111和小端段112依次连接,以在小端段112的外表面形成内凹部200。发声单元30设于大端段111。如此使得本实施例中可视对讲装置无需对发声单元30的外形尺寸进行改进,使得围合件11能够适配原有发声单元30的外形尺寸。本实施例中,发声单元30与大端段111粘结密封。如发声单元30与大端段111之间可通过EVA实现粘结密封。进一步地,大端段111部分套设于发声单元30,如此增大了围合件11与发声单元30之间的连接面积,进一步提升两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降低音腔300振动造成围合件11与发声单元30之间的密封失效风险。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6所示,小端段112设有通孔400,音腔300通过通孔400与声孔100连通。如此可通过设置通孔400尺寸,在保证通孔400和声孔100连通的同时,减少音腔300经过通孔400外露于小端段112的尺寸,以降低通孔400和声孔100连通处的密封难度。进一步地,发光组件40与围合件11之间为间隙配合,以防止音腔300振动造成光线闪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壳体10还包括本体12,围合件11连接于本体12,本体12对应内凹部200的位置设有避让孔,本体12部分收容于内凹部200,并与小端段112的外表面间隔设置,以对光线进行避让。本体12部分能够收容于内凹部200,以进一步提升可视对讲装置的紧凑性。同时上述设置不会对光线形成遮挡,保证光线能够稳定照射到透光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结合图1、图2和图5,本体12包括面板121、底板122和中壳123。透光部和声孔100形成于面板121。本实施例中,面板121可由玻璃或亚克力等透光材质制成。透光部可形成于整个面板121。而为了提升面板121可观察侧的美观,面板121可通过涂层或表面处理等方式形成半透光或不透光的遮挡区域。上述遮挡区域可限定透光部的尺寸和形状或将透光部分隔成多个间隔设置的组成部分。进一步地,中壳123连接于面板121和底板122之间,实现可视对讲装置的整体刚性支撑。面板121和底板122可通过粘结、焊接或螺纹件实现与中壳123的连接。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围合件11连接于中壳123,小端段112抵接于面板121,底板122将发声单元30抵接于大端段111。如此使得面板121和底板122在与中壳123连结后能够对围合件11和发声单元30整体形成夹持,保证围合件11和发声单元30的位置稳定,避免音腔300振动造成围合件11和发声单元30的位置窜动,提升发声单元30与围合件11之间以及通孔400与声孔100之间的密封性,提升发声单元30的音质。本实施例中,围合件11与中壳123一体成型。可以理解为在其他实施例中,围合件11还可以与中壳123分体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发光组件40包括电路板41和发光单元42。电路板41部分收容于内凹部200,发光单元42设于电路板41并与电路板41电连接。发光组件40所需安装空间的大部分由电路板41占据。内凹部200的设置使得电路板41能够沿其长度或宽度方向插设于内凹部200,减少电路板41沿其长度或宽度方向的位于内凹部200之外的安装空间。本实施例中,发光单元42沿电路板41的厚度方向设于电路板41,并收容于内凹部200。光线由发光单元42发射产生,并能够经过本体12和小端段112的外表面之间照射到透光部。如图5所示,该光线可为可见光,以在透光部上形成光斑500。进一步地,可通过前文提及的遮挡区域限定透光部的尺寸和形状,以在面板121上形成光亮图案。该光亮图案可为警示图案或可视对讲装置的状态图案。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组件40可为具有红外光发射功能的传感器组件。发光组件40可感知可视对讲装置外部采集区域是否有到访者,以触发摄像单元20开启,从而能够降低可视对讲装置在非到访时段的能耗。进一步地,电路板41可通过螺纹件50设于壳体10。具体地,电路板41可通过螺纹件设于中壳123。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结合图1、图2和图5,可视对讲装置还包括显示单元60,显示单元60收容于壳体10,透光部盖设于显示单元60。如此使得显示单元60的显示图像能够经透光部透射出壳体10。显示单元60能够显示预存视频和/或动画。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单元60还能够具有触控功能,能够显示虚拟键盘或者能够在显示预存视频和/或动画与虚拟键盘之间进行切换。本实施例中,透光部包括正对于显示单元60的显示区域1211和用于光线透过的透射区域1212。显示区域1211和透射区域1212可连为一体或通过遮挡区域分隔成间隔设置的两个区域。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5所示,光线的光路位于显示单元60与声孔100之间。如此使得光线能够正常从透射区域1212透射出壳体10,且不影响声孔100和显示区域1211的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6所示,可视对讲装置还包括防尘件70。防尘件70上设有透声部600。防尘件70设于声孔100。如此通过防尘件70的设置能够防止灰尘由声孔100进入音腔300,影响音腔300振动发声。本实施例中,透声部600具有多个微孔,以方便声音的传播。而当微孔缩小至一定尺寸时,微孔除了方便声音的传播还能够防止液滴通过,使得防尘件70除了具备防尘性能外还起到防水效果。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防尘件70可为橡胶、塑胶等材质制成的多孔结构。请继续参阅图4和图6,本实施例中,防尘件70包括连接板71和嵌入部72。连接板71设于壳体10,以增加防尘件70与壳体10之间的连接面积,提升防尘件70与壳体1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一步地,嵌入部72凸设于连接板71,并自弯折嵌设于声孔100。如此通过自弯折形成的嵌入部72能够有效减轻防尘件70的质量,同时利用嵌入部72自弯折产生的弹力能够更好的与壳体10形成声孔100的孔壁连接,进一步提升防尘件70与壳体1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一步地,透声部600形成于嵌入部72。本实施例中,连接板71的数量为多个且设于嵌入部72的周向,在增加防尘件70与壳体10连接面积的同时,可保证音腔300与透声部600的连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围合件11设有避让空间700,连接板71收容于避让空间700。由于连接板71设于壳体10,会外凸于壳体10面向围合件11一侧,如此使得避让空间700的设置能够对连接板71起到收容作用,同时,还能够使得围合件11与壳体10之间能够紧密贴合,保证声孔100与音腔300之间的密封性。而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避让空间700还可设置在壳体10上。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可视对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设有透光部和声孔,所述壳体包括围合件,所述围合件的外表面设有内凹部;
摄像单元,设于所述壳体;
发声单元,与所述围合件围设形成音腔,所述音腔与所述声孔连通;及
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部分收容于所述内凹部,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能够经所述透光部透射出所述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对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合件包括大端段和小端段,所述大端段和所述小端段依次连接,以在所述小端段的外表面形成所述内凹部,所述发声单元设于所述大端段,所述小端段设有通孔,所述音腔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声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视对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本体,所述围合件连接于所述本体,所述本体对应所述内凹部的位置设有避让孔,以对所述光线进行避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视对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面板、底板和中壳,所述透光部和所述声孔形成于所述面板,所述中壳连接于所述面板和所述底板之间,所述围合件连接于所述中壳,所述小端段抵接于所述面板,所述底板将所述发声单元抵接于所述大端段。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可视对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包括电路板和发光单元,所述电路板部分收容于所述内凹部,所述发光单元设于所述电路板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视对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通过螺纹件设于所述壳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对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对讲装置还包括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收容于所述壳体,所述透光部盖设于所述显示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视对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的光路位于所述显示单元与所述声孔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对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对讲装置还包括防尘件,所述防尘件上设有透声部,所述防尘件设于所述声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视对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件包括连接板和嵌入部,所述连接板设于所述壳体,所述嵌入部凸设于所述连接板,并自弯折嵌设于所述声孔,所述透声部形成于所述嵌入部。
CN202221260369.2U 2022-05-23 2022-05-23 可视对讲装置 Active CN2172831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60369.2U CN217283176U (zh) 2022-05-23 2022-05-23 可视对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60369.2U CN217283176U (zh) 2022-05-23 2022-05-23 可视对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83176U true CN217283176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86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60369.2U Active CN217283176U (zh) 2022-05-23 2022-05-23 可视对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831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33415B (zh) 一种传感器组件和终端
KR102675932B1 (ko) 에어 벤트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06506746B (zh) 一种面板、传感器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7968910B (zh) 电子装置
CN217283176U (zh) 可视对讲装置
CN108200237B (zh) 电子装置
RU2612568C2 (ru) Многослойное стекло с функциональным элементом
JP2003308768A (ja) 二重照光方式タッチボタン装置
KR20150107611A (ko) 스위치용 커버 및 조작 단말기
JPH0423268Y2 (zh)
JP4591464B2 (ja) カメラ付きドアホン子器
CN218631333U (zh) 一种吊灯
CN215301151U (zh) 一种智能控制面板
CN219392822U (zh) 一种带侧向提示灯的学习机
CN217470447U (zh) 控制设备
CN218972502U (zh) 导光组件、发光结构及终端设备
CN218100683U (zh) 一种门铃和监控装置
CN218626550U (zh) 一种面板光线散射的厨卫无线感应模块
CN214697335U (zh) 智能门锁
JP7573237B2 (ja) 情報端末及び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
CN219800233U (zh) 一种具有防水结构和摄像头结构的门铃
CN220651324U (zh) 交互显示终端及门禁系统
CN221995588U (zh) 一种logo发光音箱
CN220043607U (zh) 一种音箱装置
CN220065053U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