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39351U - 一种大负载型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负载型继电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239351U CN217239351U CN202220074156.4U CN202220074156U CN217239351U CN 217239351 U CN217239351 U CN 217239351U CN 202220074156 U CN202220074156 U CN 202220074156U CN 217239351 U CN217239351 U CN 21723935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yoke
- contact
- fixed terminal
- heavy load
- relay accor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负载型继电器,包括骨架和外壳体,骨架置于外壳体内,骨架上设置有轭铁和衔铁,轭铁和衔铁均置于骨架上,轭铁和衔铁之间还连接设置有弹性片,弹性片的一端固定设置在衔铁上且弹性片上设置有动触点,骨架上设置有动触点接触配合的静触点,弹性片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轭铁上,轭铁上独立设置有固定端子,固定端子与弹性片以及轭铁之间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一种大负载型继电器负载能力更大,整体结构牢固,使用寿命长,内部结构设置合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负载型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是当输入量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运作的一种“自动开关”,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目前现有的通用继电器包括基座、衔铁、铁芯、电磁线圈、复位件、静触头以及和衔铁一端联动的动触头,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会产生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当线圈断电后,衔铁会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吸合。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然而现有的一些继电器在轭铁的一侧往往通过轭铁自身引出的铁脚进行外接负载,并通过底板对铁脚进行限位固定,然而这种形式的轭铁以及铁脚或引脚会使得其负载能力较小,不能够适应较大负载的环境使用,具有一定的使用局限性,且容易造成大负载而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负载能力更大的、整体结构简单、内部结构稳固性更好、使用范围更广的大负载型继电器。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负载型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架和外壳体,所述骨架置于所述外壳体内,所述骨架上设置有轭铁和衔铁,所述轭铁和所述衔铁均置于所述骨架上,所述轭铁和所述衔铁之间还连接设置有弹性片,所述弹性片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衔铁上且所述弹性片上设置有动触点,所述骨架上设置有所述动触点接触配合的静触点,所述弹性片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轭铁上,所述轭铁上独立设置有固定端子,所述固定端子与所述弹性片以及所述轭铁之间固定连接,此结构的设置通过所述固定端子与所述弹性片和所述轭铁的固定连接设置,将所述固定端子代替传统的所述轭铁引出的铁脚,能够实现较大的负载能力,使用寿命更长。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端子铆接设置在所述轭铁上,能够保证所述固定端子和所述轭铁之间的稳固性,能够保证内部结构的安装更加牢固。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端子包括安装端,所述安装端与所述轭铁通过铆接固定设置,固定端子包括接触端,所述接触端置于所述轭铁的外侧与外部器件接触配合,所述安装端和所述接触端的设置能够保证所述固定端子的结构更加合理,同时能够通过所述安装端与所述轭铁之间进行固定安装,内部结构设置合理,所述接触端与外部器件接触连接,能够保证所述继电器的正常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端上开设有铆接孔,所述铆接孔与所述轭铁上的限位柱对应,所述弹性片的一端限位设置在所述限位柱上,所述铆接孔的设置能够减少空间的占用,同时能够保证所述固定端子和所述轭铁之间的铆接固定,固定方式更加简单。
进一步的,所述接触端与所述安装端之间通过倾斜端连接,接触端与所述轭铁在同一水平面,所述倾斜端的设置能够保证所述接触端和所述安装端之间的连接,同时能够保证所述接触端与所述轭铁在同一水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接触端的宽度小于所述安装端,能够方便安装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骨架的一侧还设置有底板,所述固定端子的一端穿过所述底板,所述底板的设置能够对所述接触端进行安装限位,同时能够对所述骨架进行限位固定,保证整体结构设置更加合理。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固定端子的接触端穿过所述通孔与外部器件连接配合,此结构的设置能够有效减少空间占用,内部结构设置合理,所述通孔的设置能够方便所述固定端子与所述底板的安装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端子为铜材料,能够实现较好的负载能力。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大负载型继电器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在于:具有较大的负载能力,内部结构设置合理,整体结构的稳固性更好,同时能够有效地延长使用寿命,通过在轭铁上固定设置有固定端子,通过接触端能够提高负载能够,同时接触端与底板的配合能够保证内部结构的稳固性更好,整体的结构更加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大负载型继电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大负载型继电器底部向上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大负载型继电器除去外壳体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大负载型继电器除去外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大负载型继电器除去外壳体和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大负载型继电器除去固定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大负载型继电器除去除去外壳体和底板的仰视图;
其中:1为骨架、2为外壳体、3为轭铁、301为限位柱、4为衔铁、5为弹性片、6为固定端子、601为安装端、602为接触端、603倾斜端、7为铆接孔、8为底板、9为通孔、10为动触点、11为静触点、1201为第一静簧端子、1202为第二静簧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阅图1~图7,一种大负载型继电器,包括骨架1和外壳体2,骨架1置于外壳体2内,骨架1上设置有轭铁3和衔铁4,轭铁3和衔铁4均置于骨架1上,轭铁3和衔铁4之间还连接设置有弹性片5,弹性片5的一端固定设置在衔铁4上且弹性片5上设置有动触点10,骨架1上设置有动触点10接触配合的静触点11,动触点10在弹性片5的作用下分别与第一静簧端子1201和第二静簧端子1202配合,第一静簧端子1201和第二静簧端子1202均固定设置骨架1上且置于弹性片5的两侧,静触点11设置在第二静簧端子1202上,弹性片5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轭铁3上,轭铁3上独立设置有固定端子6,固定端子6与弹性片5以及轭铁3之间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端子6为铜材料,当然固定端子6也可以为其他导电材料,通过所述固定端子6与所述弹性片5和所述轭铁3的固定连接设置,将所述固定端子6代替传统的所述轭铁3引出的铁脚,能够实现较大的负载能力,使用寿命更长。
参阅图3和图4,固定端子6铆接设置在轭铁3上,能够保证所述固定端子6和所述轭铁3之间的稳固性,能够保证内部结构的安装更加牢固。
参阅图4和图5,固定端子6包括安装端601,安装端601与轭铁3通过铆接固定设置,固定端子6包括接触端602,接触端602置于轭铁3的外侧与外部器件接触配合,所述安装端601和所述接触端602的设置能够保证所述固定端子6的结构更加合理,同时能够通过所述安装端601与所述轭铁3之间进行固定安装,内部结构设置合理,所述接触端602与外部器件接触连接,能够保证所述继电器的正常使用。
参阅图3、图4和图6,安装端601上开设有铆接孔7,铆接孔7与轭铁3上的限位柱301对应,弹性片5的一端限位设置在限位柱301上,所述铆接孔7的设置能够减少空间的占用,同时能够保证所述固定端子6和所述轭铁3之间的铆接固定,固定方式更加简单。
参阅图4和图5,接触端602与安装端601之间通过倾斜端603连接,接触端602与轭铁3在同一水平面,所述倾斜端603的设置能够保证所述接触端602和所述安装端601之间的连接,同时能够保证所述接触端602与所述轭铁3在同一水平面,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接触端602的宽度小于安装端601,能够方便安装限位。
参阅图3,骨架1的一侧还设置有底板8,固定端子6的一端穿过底板8,所述底板8的设置能够对所述接触端602进行安装限位,同时能够对所述骨架1进行限位固定,保证整体结构设置更加合理。
参阅,底板8上开设有通孔9,固定端子6的接触端602穿过通孔9与外部器件连接配合,能够有效减少空间占用,内部结构设置合理,所述通孔9的设置能够方便所述固定端子6与所述底板8的安装配合。
本实施例大负载型继电器通过在轭铁上固定设置有固定端子,具有较大的负载能力,内部结构设置合理,整体结构的稳固性更好,同时能够有效地延长使用寿命,通过接触端能够提高负载能够,同时接触端与底板的配合能够保证内部结构的稳固性更好,整体的结构更加简单。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大负载型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架(1)和外壳体(2),所述骨架(1)置于所述外壳体(2)内,所述骨架(1)上设置有轭铁(3)和衔铁(4),所述轭铁(3)和所述衔铁(4)均置于所述骨架(1)上,所述轭铁(3)和所述衔铁(4)之间还连接设置有弹性片(5),所述弹性片(5)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衔铁(4)上且所述弹性片(5)上设置有动触点(10),所述骨架(1)上设置有所述动触点(10)接触配合的静触点(11),所述弹性片(5)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轭铁(3)上,所述轭铁(3)上独立设置有固定端子(6),所述固定端子(6)与所述弹性片(5)以及所述轭铁(3)之间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大负载型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子(6)铆接设置在所述轭铁(3)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大负载型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子(6)包括安装端(601),所述安装端(601)与所述轭铁(3)通过铆接固定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大负载型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固定端子(6)包括接触端(602),所述接触端(602)置于所述轭铁(3)的外侧与外部器件接触配合。
5.如权利要求3所述大负载型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端(601)上开设有铆接孔(7),所述铆接孔(7)与所述轭铁(3)上的限位柱(301)对应,所述弹性片(5)的一端限位设置在所述限位柱(301)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大负载型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端(602)与所述安装端(601)之间通过倾斜端(603)连接,接触端(602)与所述轭铁(3)在同一水平面。
7.如权利要求4所述大负载型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端(602)的宽度小于所述安装端(601)。
8.如权利要求1所述大负载型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1)的一侧还设置有底板(8),所述固定端子(6)的一端穿过所述底板(8)。
9.如权利要求8所述大负载型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8)上开设有通孔(9),所述固定端子(6)的接触端(602)穿过所述通孔(9)与外部器件连接配合。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大负载型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子(6)为铜材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074156.4U CN217239351U (zh) | 2022-01-12 | 2022-01-12 | 一种大负载型继电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074156.4U CN217239351U (zh) | 2022-01-12 | 2022-01-12 | 一种大负载型继电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239351U true CN217239351U (zh) | 2022-08-19 |
Family
ID=82830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074156.4U Active CN217239351U (zh) | 2022-01-12 | 2022-01-12 | 一种大负载型继电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239351U (zh) |
-
2022
- 2022-01-12 CN CN202220074156.4U patent/CN21723935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513207B1 (ko) | 전자접촉기 | |
CN217239351U (zh) | 一种大负载型继电器 | |
US11501938B2 (en) | Magnetic latching relay | |
US20240347298A1 (en) | Relay | |
US20240347300A1 (en) | Relay | |
US20240347299A1 (en) | Relay | |
CN205984822U (zh) | 一种小型大功率电磁继电器 | |
CN214175942U (zh) | 一种内置电路板转接式电磁继电器 | |
CN206524284U (zh) | 小型电磁继电器 | |
CN215815724U (zh) | 小型大功率电磁继电器 | |
CN213277961U (zh) | 一种继电器 | |
CN213936052U (zh) | 一种新型继电器 | |
CN218333618U (zh) | 大负载电磁继电器 | |
CN209859879U (zh) | 减少触点抖动的双路磁保持继电器 | |
CN212032954U (zh) | 继电器磁钢夹持结构 | |
CN208819808U (zh) | 小型大功率继电器 | |
CN213691891U (zh) | 一种继电器的抗摔限位结构 | |
CN206379314U (zh) | 高稳定性电磁继电器 | |
CN218333626U (zh) | 高压直流电磁继电器 | |
CN218333614U (zh) | 超薄高负载继电器 | |
CN222071808U (zh) | 一种交直流接触器 | |
CN213691887U (zh) | 高负载直流继电器 | |
EP4447081A1 (en) | Relay | |
CN217768236U (zh) | 一种抗短路电流及安全监测继电器 | |
CN220627708U (zh) | 一种通信电源用pcb继电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