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88053U - 一种便于调节的环保工程用高效刮泥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调节的环保工程用高效刮泥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188053U CN217188053U CN202221001033.4U CN202221001033U CN217188053U CN 217188053 U CN217188053 U CN 217188053U CN 202221001033 U CN202221001033 U CN 202221001033U CN 217188053 U CN217188053 U CN 21718805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d
- scraping
- pressure groove
- impeller
- p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调节的环保工程用高效刮泥机,包括处理池、中心杆、刮杆、叶轮和进料口,所述处理池的上端安装挺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下端固定有中心杆,所述中心杆的一侧外表面固定有刮杆,所述位移块的下表面固定有齿杆,所述中心杆的侧表面与刮杆之间安装有与中心杆转动连接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上端固定有转向齿轮。该便于调节的环保工程用高效刮泥机,通过刮杆对污泥刮除后通过污泥之间的相互挤压使得污泥能够通过进料口进入刮杆的内部,污泥在周期性转动的叶轮带动下移动至出料管的上方被排出,在保证污水不会大量进入出泥管的前提下完成对污泥的刮除和收集,使用起来十分的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调节的环保工程用高效刮泥机。
背景技术
在环保工程的污水处理领域,通常使用添加剂使得污水中的物质沉淀在污水池中,然后随着污水的流动流入下一道处理工序进行污水和沉淀的分离,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会发现大量的污泥附着在污水池的侧壁上,因此需要通过刮泥机对侧壁上的污泥进行刮除,但是现有的刮泥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就比如现有的刮泥机在通过刮板对污泥进行刮除后,污泥会附着在刮板上,需要工作人员对刮板上的污泥进行定时的清理,同时大量的污泥会造成后续分离工序的工作量增加,不利于提升整体污水水处理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调节的环保工程用高效刮泥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污泥附着在刮板上和刮除时污泥和污水无法分离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调节的环保工程用高效刮泥机,包括处理池、中心杆、刮杆、叶轮和进料口,所述处理池的上端安装挺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下端固定有中心杆,所述中心杆的一侧外表面固定有刮杆,所述刮杆的内部空腔安装有转动的叶轮,所述叶轮所在内部空腔的一侧开设有贯穿刮杆侧表面的进料口,所述刮杆的下端连接有出料管,所述处理池的底表面内部开设有环形的空腔,且处理池底表面内部环形空腔的内侧表面固定有卡齿,所述处理池的内部底表面嵌入式安装有转动的内转封闭环和外转封闭环,所述叶轮的转轴下端贯穿外转封闭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所述处理池的底表面内部开设有用于排出污泥的出泥管,所述处理池的下端侧表面连接有用于排出污水的出水管,所述处理池的内侧表面固定有挡块,所述中心杆的侧表面固定有压力槽,所述压力槽朝向挡块的一端被活塞杆所贯穿,所述压力槽与中心杆连接的一端下表面连接有进水单向阀,所述压力槽与叶轮所在的刮杆内部空腔之间连接有冲洗管,且冲洗管与压力槽连接的一端安装有出水单向阀,所述中心杆的上端侧表面螺纹连接有转环,且转环朝向刮杆的一端连接有转动的位移块,并且位移块与刮杆滑动连接,所述位移块的下表面固定有齿杆,所述中心杆的侧表面与刮杆之间安装有与中心杆转动连接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上端固定有转向齿轮。
优选的,所述叶轮的外表面与刮杆的内侧表面为滑动摩擦连接,且刮杆的侧表面为尖锐的弧形设计,并且刮杆弧形设计的一端与处理池的内侧表面相贴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刮杆能够通过弧形的一端将处理池内壁的污泥刮除。
优选的,所述出料管的下端贯穿外转封闭环和出泥管的外表面,且外转封闭环和内转封闭环分别与处理池为紧配合的转动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外转封闭环和内转封闭环能够对处理池与出泥管和传动齿轮所在空腔之间进行密封。
优选的,所述挡块朝向压力槽的一端为直角梯形设计,且挡块直角梯形设计的一端朝向活塞杆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活塞杆与挡块斜面接触时能够受斜面挤压而滑动。
优选的,所述活塞杆位于压力槽外部的一端与挡块的斜面相贴合,且活塞杆位于压力槽内部的一端与压力槽为滑动摩擦连接,并且活塞杆位于压力槽内部的一端与压力槽之间连接有弹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活塞杆滑动时能够改变压力槽内部压力使得污水被吸入和排出。
优选的,所述冲洗管与刮杆连接的一端位于出料管与刮杆连接的一端正上方,且出料管的上端贯穿刮杆的下表面,并且出料管贯穿刮杆下表面的一端与进料口为错位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冲洗管能够通过污水对叶轮上的污泥进行冲洗。
优选的,所述齿杆分别与2个转向齿轮啮合连接,且转向齿轮、导向板和进料口均位于刮杆的同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齿杆可以通过滑动带动转向齿轮转动杆以调节导向板的角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调节的环保工程用高效刮泥机:
1.通过刮杆对污泥刮除后通过污泥之间的相互挤压使得污泥能够通过进料口进入刮杆的内部,污泥在周期性转动的叶轮带动下移动至出料管的上方被排出,在保证污水不会大量进入出泥管的前提下完成对污泥的刮除和收集,使用起来十分的方便;
2.通过转动转环以调节导向板对污水的导向方向,从而使得污水流向处理池侧壁的流量改变,以达到控制污泥附着在处理池内壁的量的作用,从而使得在需要对污泥和污水在处理池内部分离时,增大污泥附着在处理池内壁的量;
3.通过活塞杆转动过程中被挡块挤压滑动的方式,使得压力槽能够通过冲洗管将污水注入刮杆内部对叶轮表面的污泥进行冲洗,以降低污泥附着在叶轮表面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俯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处理池与卡齿连接俯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处理池;2、电机;3、中心杆;4、刮杆;5、叶轮;6、进料口;7、出料管;8、传动齿轮;9、卡齿;10、内转封闭环;11、外转封闭环;12、出泥管;13、出水管;14、挡块;15、压力槽;16、活塞杆;17、进水单向阀;18、冲洗管;19、出水单向阀;20、转环;21、位移块;22、齿杆;23、导向板;24、转向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调节的环保工程用高效刮泥机,包括处理池1、电机2、中心杆3、刮杆4、叶轮5、进料口6、出料管7、传动齿轮8、卡齿9、内转封闭环10、外转封闭环11、出泥管12、出水管13、挡块14、压力槽15、活塞杆16、进水单向阀17、冲洗管18、出水单向阀19、转环20、位移块21、齿杆22、导向板23和转向齿轮24,处理池1的上端安装挺有电机2,电机2的输出轴下端固定有中心杆3,中心杆3的一侧外表面固定有刮杆4,刮杆4的内部空腔安装有转动的叶轮5,叶轮5所在内部空腔的一侧开设有贯穿刮杆4侧表面的进料口6,叶轮5的外表面与刮杆4的内侧表面为滑动摩擦连接,且刮杆4的侧表面为尖锐的弧形设计,并且刮杆4弧形设计的一端与处理池1的内侧表面相贴合,使得刮杆4通过弧形部分刮起的污泥能够通过进料口6进入刮杆4的内部,通过叶轮5的转动使得污泥能够轮流通过出料管7流入出泥管12被排出,排出污泥的同时保证污水不会大量通过进料口6被排出。
如图1-4所示,刮杆4的下端连接有出料管7,处理池1的底表面内部开设有环形的空腔,且处理池1底表面内部环形空腔的内侧表面固定有卡齿9,处理池1的内部底表面嵌入式安装有转动的内转封闭环10和外转封闭环11,叶轮5的转轴下端贯穿外转封闭环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8,处理池1的底表面内部开设有用于排出污泥的出泥管12,处理池1的下端侧表面连接有用于排出污水的出水管13,出料管7的下端贯穿外转封闭环11和出泥管12的外表面,且外转封闭环11和内转封闭环10分别与处理池1为紧配合的转动连接,使得外转封闭环11和内转封闭环10能够对叶轮5转轴和出料管7贯穿处理池1底表面的位置进行封闭,保证叶轮5转轴和出料管7能够相对处理池1转动的同时防止处理池1内部的污水进入传动齿轮8所在空腔和出泥管12的内部。
如图1-2所示,处理池1的内侧表面固定有挡块14,中心杆3的侧表面固定有压力槽15,压力槽15朝向挡块14的一端被活塞杆16所贯穿,压力槽15与中心杆3连接的一端下表面连接有进水单向阀17,压力槽15与叶轮5所在的刮杆4内部空腔之间连接有冲洗管18,且冲洗管18与压力槽15连接的一端安装有出水单向阀19,挡块14朝向压力槽15的一端为直角梯形设计,且挡块14直角梯形设计的一端朝向活塞杆16设置,活塞杆16位于压力槽15外部的一端与挡块14的斜面相贴合,且活塞杆16位于压力槽15内部的一端与压力槽15为滑动摩擦连接,并且活塞杆16位于压力槽15内部的一端与压力槽15之间连接有弹簧,冲洗管18与刮杆4连接的一端位于出料管7与刮杆4连接的一端正上方,且出料管7的上端贯穿刮杆4的下表面,并且出料管7贯穿刮杆4下表面的一端与进料口6为错位设置,使得挡块14在转动过程中能够将压力槽15内部的水通过出水单向阀19压入冲洗管18,同时在活塞杆16受弹簧拉动反向滑动时,出水单向阀19保证冲洗管18内部的水不会反向被抽回,同时进水单向阀17可以保证压力槽15能够进水且在压力槽15内部压力增大时不会将水通过进水单向阀17排出。
如图1-3所示,中心杆3的上端侧表面螺纹连接有转环20,且转环20朝向刮杆4的一端连接有转动的位移块21,并且位移块21与刮杆4滑动连接,位移块21的下表面固定有齿杆22,中心杆3的侧表面与刮杆4之间安装有与中心杆3转动连接的导向板23,导向板23的上端固定有转向齿轮24,使得导向板23可以将带有污泥的污水导向刮杆4即将刮过的处理池1内壁,从而达到增加污泥吸附在处理池1内壁上的量和对污泥更加好的回收效果。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便于调节的环保工程用高效刮泥机时,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电机2带动中心杆3转动,中心杆3带动刮杆4通过刮杆4的弧形一端对处理池1的内壁进行污泥的刮除,污泥在不断地堆积后,后被刮除的污泥挤压已经在刮杆4上的污泥,使得先刮除的污泥通过进料口6进入叶轮5所在空腔内部,此时当刮杆4转动至卡齿9的上方时,贯穿外转封闭环11的叶轮5转轴下端的传动齿轮8通过与卡齿9的啮合进行自转,使得叶轮5能够转动并改变正对进料口6的扇叶间隔,直至装有污泥的叶轮5扇叶间隔转动至出料管7与刮杆4连接一端的正上方,同时活塞杆16转动至挡块14处被挡块14斜面挤压向压力槽15内部滑动,压力槽15内部压力增大将压力槽15内部的污水通过出水单向阀19和冲洗管18注入刮杆4内部对叶轮5表面的污泥进行冲洗,使得叶轮5表面的污泥通过出料管7贯穿内转封闭环10和出泥管12的一端注入出泥管12并通过出泥管12排出,而在活塞杆16转离挡块14后,活塞杆16在其与压力槽15之间的弹簧带动下向压力槽15的外部滑动,使得压力槽15能够通过负压和进水单向阀17将污水吸入等待下次对叶轮5的冲洗;
而在需要对处理池1内部吸附在内壁上的污泥量进行调节时,转动转环20,转环20通过与中心杆3的螺纹连接带动位移块21相对刮杆4滑动,位移块21通过带动齿杆22滑动的方式,通过齿杆22与转向齿轮24的啮合带动2个导向板23转动,从而改变导向板23相对处理池1内壁的角度,改变导向板23在跟随中心杆3转动时向处理池1内壁方向导流的污水量,达到对污水中淤泥与处理池1内壁接触量的调节,使得刮杆4能够刮除的污泥量改变,剩下的污水在出咯完成后通过出水管13排出至下一道工序,增加了整体的实用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便于调节的环保工程用高效刮泥机,包括处理池(1)、中心杆(3)、刮杆(4)、叶轮(5)和进料口(6),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池(1)的上端安装挺有电机(2),所述电机(2)的输出轴下端固定有中心杆(3),所述中心杆(3)的一侧外表面固定有刮杆(4),所述刮杆(4)的内部空腔安装有转动的叶轮(5),所述叶轮(5)所在内部空腔的一侧开设有贯穿刮杆(4)侧表面的进料口(6),所述刮杆(4)的下端连接有出料管(7),所述处理池(1)的底表面内部开设有环形的空腔,且处理池(1)底表面内部环形空腔的内侧表面固定有卡齿(9),所述处理池(1)的内部底表面嵌入式安装有转动的内转封闭环(10)和外转封闭环(11),所述叶轮(5)的转轴下端贯穿外转封闭环(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8),所述处理池(1)的底表面内部开设有用于排出污泥的出泥管(12),所述处理池(1)的下端侧表面连接有用于排出污水的出水管(13),所述处理池(1)的内侧表面固定有挡块(14),所述中心杆(3)的侧表面固定有压力槽(15),所述压力槽(15)朝向挡块(14)的一端被活塞杆(16)所贯穿,所述压力槽(15)与中心杆(3)连接的一端下表面连接有进水单向阀(17),所述压力槽(15)与叶轮(5)所在的刮杆(4)内部空腔之间连接有冲洗管(18),且冲洗管(18)与压力槽(15)连接的一端安装有出水单向阀(19),所述中心杆(3)的上端侧表面螺纹连接有转环(20),且转环(20)朝向刮杆(4)的一端连接有转动的位移块(21),并且位移块(21)与刮杆(4)滑动连接,所述位移块(21)的下表面固定有齿杆(22),所述中心杆(3)的侧表面与刮杆(4)之间安装有与中心杆(3)转动连接的导向板(23),所述导向板(23)的上端固定有转向齿轮(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的环保工程用高效刮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5)的外表面与刮杆(4)的内侧表面为滑动摩擦连接,且刮杆(4)的侧表面为尖锐的弧形设计,并且刮杆(4)弧形设计的一端与处理池(1)的内侧表面相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的环保工程用高效刮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7)的下端贯穿外转封闭环(11)和出泥管(12)的外表面,且外转封闭环(11)和内转封闭环(10)分别与处理池(1)为紧配合的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的环保工程用高效刮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14)朝向压力槽(15)的一端为直角梯形设计,且挡块(14)直角梯形设计的一端朝向活塞杆(16)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的环保工程用高效刮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16)位于压力槽(15)外部的一端与挡块(14)的斜面相贴合,且活塞杆(16)位于压力槽(15)内部的一端与压力槽(15)为滑动摩擦连接,并且活塞杆(16)位于压力槽(15)内部的一端与压力槽(15)之间连接有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的环保工程用高效刮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管(18)与刮杆(4)连接的一端位于出料管(7)与刮杆(4)连接的一端正上方,且出料管(7)的上端贯穿刮杆(4)的下表面,并且出料管(7)贯穿刮杆(4)下表面的一端与进料口(6)为错位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的环保工程用高效刮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杆(22)分别与2个转向齿轮(24)啮合连接,且转向齿轮(24)、导向板(23)和进料口(6)均位于刮杆(4)的同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001033.4U CN217188053U (zh) | 2022-04-27 | 2022-04-27 | 一种便于调节的环保工程用高效刮泥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001033.4U CN217188053U (zh) | 2022-04-27 | 2022-04-27 | 一种便于调节的环保工程用高效刮泥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188053U true CN217188053U (zh) | 2022-08-16 |
Family
ID=82775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001033.4U Active CN217188053U (zh) | 2022-04-27 | 2022-04-27 | 一种便于调节的环保工程用高效刮泥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188053U (zh) |
-
2022
- 2022-04-27 CN CN202221001033.4U patent/CN21718805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6296601B (zh) | 一种海洋水质检测的采样装置 | |
CN214738380U (zh) | 一种河道污泥清除设备 | |
CN217188053U (zh) | 一种便于调节的环保工程用高效刮泥机 | |
CN208136870U (zh) | 一种水利工程水闸结构 | |
CN220225514U (zh) | 一种高效率的水利施工清淤装置 | |
CN219848311U (zh) | 一种污水处理厂平流式二沉池出水堰自动清洗装置 | |
CN219298299U (zh) | 一种河道清淤设备 | |
CN219636963U (zh) | 一种污水处理池水面浮渣清理装置 | |
CN213468737U (zh) | 用于刮泥机的清理装置 | |
CN116871261A (zh) | 一种水务管道内清污装置 | |
CN217340187U (zh) | 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池除泥装置 | |
CN214460759U (zh) | 一种水运工程用智能清淤装置 | |
CN213014424U (zh) | 一种水利工程清淤装置 | |
CN216191148U (zh) | 一种高度集中污水处理用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 |
CN217734158U (zh) | 一种水利工程用清淤装置 | |
CN213448606U (zh) | 一种具有搅拌功能的水利工程快速清淤装置 | |
CN222241776U (zh) | 一种可对池底进行清洁的废水净化池 | |
CN217887086U (zh) | 一种煤水预沉池 | |
CN221107102U (zh) | 一种污水处理用具有淤泥清理功能的初沉池 | |
CN221412328U (zh) | 一种水污染治理沉淀池 | |
CN213141542U (zh) | 一种具有滤网清理功能的易排污式化粪池 | |
CN218221213U (zh) | 一种河道水净化处理用浓缩池结构 | |
CN221074158U (zh) | 一种钻井用安全环保灌泥浆装置 | |
CN222065747U (zh) | 一种市政污水管网疏通装置 | |
CN221461371U (zh) | 一种水利工程施工排水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Inventor after: Bian Ligang Inventor after: Wang Shumin Inventor after: Meng Qingyang Inventor after: Wang Jin Inventor before: Bian Ligang Inventor before: Wang Shumin Inventor before: Meng Qingyang Inventor before: Wang J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