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57612U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157612U CN217157612U CN202220212355.7U CN202220212355U CN217157612U CN 217157612 U CN217157612 U CN 217157612U CN 202220212355 U CN202220212355 U CN 202220212355U CN 217157612 U CN217157612 U CN 21715761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strate
- display
- area
- protrusion
-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衬底位于弯折区的部分弯折后所形成的弯曲半径的极限为0.25mm,不利于进一步实现窄边框的问题。一种显示模组,包括:衬底,以及设置于衬底上的电路层和显示层,所述衬底划分出显示区、绑定区,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和绑定区之间的弯折区;所述电路层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像素驱动电路和位于所述绑定区的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和所述像素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显示层设置于所述电路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且与所述电路层电连接;所述衬底位于所述弯折区的部分包括: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沿垂直于所述显示层所在平面的方向延伸。本申请实施例用于实现窄边框或超窄边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显示装置的使用要求越来越高,超窄边框的显示装置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因此,超窄边框的显示装置设计成为各个厂商追求和看重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衬底位于弯折区的部分弯折后所形成的弯曲半径的极限为0.25mm,不利于进一步实现窄边框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衬底,以及设置于衬底上的电路层和显示层,所述衬底划分出显示区、绑定区,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和绑定区之间的弯折区;所述电路层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像素驱动电路和位于所述绑定区的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和所述像素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显示层设置于所述电路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且与所述电路层电连接;所述衬底位于所述弯折区的部分包括: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沿垂直于所述显示层所在平面的方向延伸。通过使第一延伸部沿垂直于显示层所在平面的方向延伸,与相关技术中衬底位于弯折区的部分具有一定的曲率相比,可以减小衬底位于弯折区的部分沿水平方向的宽度,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小边框,实现超窄边框。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支撑膜,所述支撑膜设置于所述衬底背离所述显示层的一侧,并与所述衬底相贴合;所述支撑膜在对应所述弯折区的位置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将所述支撑膜分割为位于所述显示区的部分和位于所述绑定区的部分,所述支撑膜位于所述显示区的部分和/或所述支撑膜位于所述绑定区的部分在对应所述开口的位置处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用于对所述衬底位于所述弯折区的部分进行支撑,以使得所述第一延伸部沿垂直于所述显示层所在平面的方向延伸。通过在支撑膜对应弯折区的位置设置开口,还能够提高衬底位于弯折区的部分的弯折特性。同时,通过在支撑膜位于显示区的部分和位于绑定区的部分对应开口的位置处设置支撑部,对衬底位于弯折区的部分进行支撑,即可使第一延伸部沿垂直于显示层所在平面的方向延伸。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形成在所述支撑膜位于所述显示区的部分对应所述开口位置的侧面上,所述第二凸起形成在所述支撑膜位于所述绑定区的部分对应所述开口位置的侧面上。通过在支撑膜位于显示区的部分对应开口位置的侧面上形成第一凸起,以及在支撑膜位于绑定区的部分对应开口位置的侧面上形成第二凸起,并将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作为支撑部,对衬底位于弯折区的部分进行支撑,即可使第一延伸部沿垂直于显示层所在平面的方向延伸,这时,第一延伸部可以为衬底位于弯折区的部分位于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之间的部分。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均具有圆弧形表面;所述衬底位于所述弯折区的部分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显示区之间的第二延伸部,以及设置于所述绑定区和所述第一延伸部之间的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凸起的圆弧形表面相贴合,所述第三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凸起的圆弧形表面相贴合。上述衬底位于弯折区的部分为双折90度后的状态,与相关技术中衬底位于弯折区的部分单折180度相比,可以减小衬底位于弯折区的部分的弯折半径,从而可以突破相关技术中衬底位于弯折区的部分的弯折半径为0.25mm的极限,进一步实现窄边框。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的高度均小于或等于0.1mm。这时,以衬底的厚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为例,衬底位于弯折区的部分的弯折半径可以降至0.1mm。
另外,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将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的表面设计成圆弧形,并使第二延伸部和第一凸起的圆弧形表面贴合,第三延伸部和第二凸起的圆弧形表面贴合,可以防止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在支撑过程中对第二延伸部和第三延伸部的表面划伤,长此以往,容易造成衬底位于弯折区的部分磨损或断裂。
另外,在上述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的表面为圆弧形的情况下,在将衬底位于绑定区的部分弯折至衬底位于显示区的部分背离显示层的一侧时,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还能够起到类似于转轴的作用,并能够在操作过程中,对衬底位于弯折区的部分起到转轴支撑的作用,防止对衬底位于弯折区的部分产生损伤,并能够保持衬底位于弯折区的部分处于拉直状态,尽可能减小衬底位于弯折区的部分的弯折半径,具体的,在将衬底位于绑定区的部分弯折至衬底位于显示区的部分背离显示层的一侧时,可以先将衬底位于弯折区的部分绕第一凸起弯折90度,并在第一凸起的支撑下将衬底位于弯折区的部分拉直,接着,将衬底位于弯折区的部分绕第二凸起再弯折度,最后在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的支撑作用下,将衬底位于显示区的部分和衬底位于绑定区的部分通过一定厚度的胶粘剂粘贴在一起即可。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膜的材料包括PET材料,且厚度大于所述衬底的厚度,用于对衬底进行支撑。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衬底的材料包括PI材料。以实现衬底位于弯折区的部分发生弯折。同时,由于驱动芯片形成在衬底上,也即该显示模组采用上述COP的封装工艺进行封装。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衬底位于所述绑定区的部分弯折至所述衬底位于所述显示区的部分背离所述显示层的一侧;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胶粘层,所述胶粘层设置于所述衬底位于所述绑定区的部分和所述衬底位于所述显示区的部分之间,以对所述衬底位于所述绑定区的部分和所述衬底位于所述显示区的部分进行粘贴。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接地层,所述接地层设置于所述显示区,且位于所述衬底位于所述显示区的部分和所述衬底位于所述绑定区的部分之间。接地层的作用为对背膜进行保护,并起到对整个显示模组进行接地的作用,接地层的材质可以为SCF(Super-Composite-Film,铜箔胶带),由泡棉、PI(Polyimide,聚酰亚胺)和铜箔复合而成,还可以起到良好的散热作用,通过将接地层设置于衬底位于显示区的部分和衬底位于绑定区的部分之间,能够对衬底位于显示区的部分和衬底位于绑定区的部分均进行接地。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地层设置于支撑膜位于显示区的部分背离衬底的一侧,并位于支撑膜位于显示区的部分和支撑膜位于绑定区的部分之间,这时,胶粘层位于接地层和支撑膜位于绑定区的部分之间。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模组;以及壳体组件。壳体组件示例的可以包括:前壳和电池盖等,其中,显示模组设置于前壳背离电池盖的一侧,用于实现显示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电池、主板、小板、摄像头模组等其他功能组件,以实现显示功能和其他功能。示例的,电池可以为显示模组1提供电能,主板可以支撑和电连接各种电子元器件(如电容、电感、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电池管理芯片、充电管理芯片、摄像头模组等),小板可以支撑和电连接话筒、喇叭等电子器件,摄像头模组可以实现摄像功能。
其中,电池、主板、小板、摄像头模组等其他功能组件可以设置于前壳和电池盖之间,前壳起到对显示模组、电池、主板、小板、摄像头模组进行支撑的功能,电池盖用于对保护主板和小板上的各种电子元器件。
其中,第二方面中任一种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中不同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图3的显示模组中,将衬底位于绑定区的部分弯折至衬底位于显示区的部分远离显示层一侧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100,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100包括显示模组10和壳体组件20。壳体组件20示例的可以包括:前壳21和电池盖22等,其中,显示模组1设置于前壳21背离电池盖22的一侧,用于实现显示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电池30、主板40、小板、摄像头模组等其他功能组件,以实现显示功能和其他功能。示例的,电池30可以为显示模组1提供电能,主板40可以支撑和电连接各种电子元器件(如电容、电感、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电池管理芯片、充电管理芯片、摄像头模组等),小板可以支撑和电连接话筒、喇叭等电子器件,摄像头模组可以实现摄像功能。
其中,电池30、主板40、小板、摄像头模组等其他功能组件可以设置于前壳21和电池盖22之间,前壳21起到对显示模组10、电池30、主板40、小板、摄像头模组进行支撑的功能,电池盖22用于对保护主板40和小板上的各种电子元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0示例的可以为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模组、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模组、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显示模组等。相应地,显示装置100为LCD显示装置、OLED显示装置、LED显示装置等。该显示装置10也可以称为电子产品或终端,可以包括手机、移动电脑、电子书、平板电脑(portable android device,Pad)、智能电视、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和可穿戴智能产品等。其中,可穿戴智能产品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媒体播放器、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手环等。
屏占比是用于显示的屏幕面积与整机面积的比例,随着屏占比越大,对体验更有益,为了提高屏占比,需要实现窄边框或超窄边框的设计。
根据屏幕的封装工艺不同,屏占比也会有所不同。目前,针对不同类型的显示模组10,屏幕的封装工艺主要有COG(chip on glass,芯片在玻璃上)工艺、COF(chip on film,芯片在膜上)工艺和COP(chip on plastic,芯片在塑料上)工艺这三种,其中,COG工艺和COF工艺既可以应用在LCD显示模组,也可以用于OLED显示模组上,但是COP工艺只能用在柔性的OLED显示模组上。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10,如图2所示,包括:衬底1,设置于衬底1上的电路层2和显示层3,其中,衬底1划分出显示区A、绑定区B,以及位于显示区A和绑定区B之间的弯折区C。显示层3设置于电路层2背离衬底1的一侧,并与电路层2电连接,电路层2包括位于显示区A的像素驱动电路和位于绑定区B的驱动芯片4(如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芯片),驱动芯片4可以通过设置于弯折区C的电连接线和像素驱动电路电连接,通过电连接线向像素驱动电路提供驱动信号,驱动显示层3进行显示。
其中,上述衬底1可以为柔性衬底,其材料可以为有机聚合物材料(例如塑料),示例的,衬底的材料可以包括PI(Polyimide,聚酰亚胺)材料等,以实现衬底1位于弯折区C的部分发生弯折。同时,由于驱动芯片4形成在衬底1上,也即该显示模组10采用上述COP的封装工艺进行封装,因此,显示层3可以为OLED显示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衬底1位于绑定区B的部分弯折至衬底1位于显示区A的部分背离显示层3的一侧。显示模组10还包括:胶粘层5,胶粘层5设置于衬底1位于绑定区B的部分和衬底1位于显示区A的部分之间,以对衬底1位于绑定区B的部分和衬底1位于显示区A的部分进行粘贴。
在相关技术中,在将衬底1位于绑定区B的部分弯折至衬底1位于显示区A的部分背离显示层3的一侧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由于弯折区C的存在,导致弯折后所形成的弯曲半径的极限目前为0.25mm,不利于进一步实现窄边框。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衬底1位于弯折区C的部分包括:第一延伸部11,第一延伸部11沿垂直于显示层3所在平面的方向延伸。
本申请的这些实施例中,通过使第一延伸部11沿垂直于显示层3所在平面的方向延伸,与相关技术中衬底1位于弯折区C的部分具有一定的曲率相比,可以减小衬底1位于弯折区C的部分沿水平方向的宽度W,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小边框,实现超窄边框。
其中,对上述第一延伸部11沿垂直于显示层3所在平面的方向延伸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够使第一延伸部11沿垂直于显示层3所在平面的方向延伸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显示模组10还包括:支撑膜6,支撑膜6设置于衬底11背离显示层3的一侧,并与衬底1相贴合;支撑膜6在对应所述弯折区C的位置设置有开口K,开口K将支撑膜6分割为位于显示区A的部分和位于绑定区B的部分,支撑膜6位于显示区A的部分和/或支撑膜6位于绑定区B的部分在对应开口K的位置处设置有支撑部7,支撑部7用于对衬底1位于弯折区C的部分进行支撑,以使得第一延伸部11沿垂直于显示层3所在平面的方向延伸。
在这些实施例中,支撑膜6示例的可以为背膜,其材料可以为柔性材料,如包括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材料,为了对显示面板层(如衬底1、电路层2和显示层3)进行支撑,支撑膜6的厚度d1可以大于衬底1的厚度d2。通过在支撑膜6对应弯折区C的位置设置开口K,还能够提高衬底1位于弯折区C的部分的弯折特性。同时,通过在支撑膜6位于显示区A的部分和位于绑定区B的部分对应开口K的位置处设置支撑部7,对衬底1位于弯折区C的部分进行支撑,即可使第一延伸部11沿垂直于显示层3所在平面的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支撑部7包括:第一凸起71和第二凸起72,第一凸起71形成在支撑膜6位于显示区A的部分对应开口K位置的侧面上,第二凸起72形成在支撑膜6位于绑定区B的部分对应开口K位置的侧面上。
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在支撑膜6位于显示区A的部分对应开口K位置的侧面上形成第一凸起71,以及在支撑膜6位于绑定区B的部分对应开口K位置的侧面上形成第二凸起72,并将第一凸起71和第二凸起72作为支撑部7,对衬底1位于弯折区C的部分进行支撑,即可使第一延伸部11沿垂直于显示层3所在平面的方向延伸,这时,第一延伸部11可以为衬底11位于弯折区C的部分位于第一凸起71和第二凸起72之间的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凸起71和第二凸起72均具有圆弧形表面。衬底1位于弯折区C的部分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延伸部11和衬底1位于显示区A的部分之间的第二延伸部12,以及设置于衬底1位于绑定区B的部分和第一延伸部11之间的第三延伸部13。第二延伸部12与第一凸起71的圆弧形表面相贴合,第三延伸部13与第二凸起72的圆弧形表面相贴合。
在这些实施例中,上述衬底1位于弯折区C的部分为双折90度后的状态,与相关技术中衬底1位于弯折区C的部分单折180度相比,可以减小衬底1位于弯折区C的部分的弯折半径,从而可以突破相关技术中衬底1位于弯折区C的部分的弯折半径为0.25mm的极限,进一步实现窄边框。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凸起71和第二凸起72的高度h均小于或等于0.1mm。这时,以衬底1的厚度d2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为例,衬底1位于弯折区C的部分的弯折半径可以降至0.1mm。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凸起71和第二凸起72的表面设计成圆弧形,并使第二延伸部12和第一凸起71的圆弧形表面贴合,第三延伸部13和第二凸起72的圆弧形表面贴合,可以防止第一凸起71和第二凸起72在支撑过程中对第二延伸部12和第三延伸部13的表面划伤,长此以往,容易造成衬底1位于弯折区C的部分磨损或断裂。
另外,在上述第一凸起71和第二凸起72的表面为圆弧形的情况下,在将衬底1位于绑定区B的部分弯折至衬底1位于显示区A的部分背离显示层3的一侧时,第一凸起71和第二凸起72还能够起到类似于转轴的作用,并能够在操作过程中,对衬底1位于弯折区C的部分起到转轴支撑的作用,防止对衬底1位于弯折区C的部分产生损伤,并能够保持衬底1位于弯折区C的部分处于拉直状态,尽可能减小衬底1位于弯折区的C的部分的弯折半径,具体的,如图4所示,在将衬底1位于绑定区B的部分弯折至衬底1位于显示区A的部分背离显示层3的一侧时,可以先将衬底1位于弯折区C的部分绕第一凸起71弯折90度,并在第一凸起71的支撑下将衬底1位于弯折区C的部分拉直,接着,将衬底1位于弯折区C的部分绕第二凸起72再弯折90度,最后在第一凸起71和第二凸起72的支撑作用下,将衬底1位于显示区A的部分和衬底1位于绑定区B的部分通过一定厚度的胶粘剂粘贴在一起即可。
其中,上述第一凸起71可以通过对支撑膜6位于显示区A的部分对应开口K位置的侧面进行激光处理或点胶得到,第二凸起72也可以通过对支撑膜6位于绑定区B的部分对应开口K位置处的侧面进行激光处理或点胶得到。
其中,对上述胶粘层5的厚度不做具体限定,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上述流程来完成衬底1位于绑定区B的部分弯折到衬底1位于显示区A的部分背离显示层3的一侧的操作,并根据最后一步衬底1位于弯折区C的部分处于拉直状态时,支撑膜6位于显示区A的部分和支撑膜6位于绑定区B的部分之间的间隙来对胶粘剂的厚度进行合理设置,以使得胶粘层5的厚度d3能够使衬底1位于弯折区C的部分处于拉直状态,也即使得衬底1位于弯折区C的部分位于第一凸起71和第二凸起72之间的部分沿垂直于显示层3所在平面的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显示模组10还包括:接地层8,接地层8设置于显示区A,且位于衬底1位于显示区A的部分和衬底1位于绑定区B的部分之间。
也即,接地层8的作用为对背膜进行保护,并起到对整个显示模组10进行接地的作用,接地层8的材质可以为SCF(Super-Composite-Film,铜箔胶带),由泡棉、PI(Polyimide,聚酰亚胺)和铜箔复合而成,还可以起到良好的散热作用,通过将接地层8设置于衬底1位于显示区A的部分和衬底1位于绑定区B的部分之间,能够对衬底1位于显示区A的部分和衬底1位于绑定区B的部分均进行接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接地层8设置于支撑膜6位于显示区A的部分背离衬底1的一侧,并位于支撑膜6位于显示区A的部分和支撑膜6位于绑定区B的部分之间,这时,胶粘层5位于接地层8和支撑膜6位于绑定区B的部分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各层膜层的厚度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置,在此均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5所示,支撑膜6的厚度d1可以为0.1mm,接地层8的厚度d4可以为0.2mm,胶粘层5的厚度d3可以为0.05mm,衬底1、电路层2和显示层3的总厚度D可以为0.025mm。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显示模组10还可以包括:设置于显示层3远离衬底1一侧的偏光片(Polarizer,简称POL)101和盖板(CG)102,偏光片101和盖板102之间可以通过光学透明胶(Optically Clear Adhesive,OCA)103进行贴合。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5所示,偏光片101的厚度d5可以为0.105mm,盖板102的厚度d6可以为0.65mm,透明光学胶103的厚度d7可以为0.15mm。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所述衬底划分出显示区、绑定区,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和绑定区之间的弯折区;
电路层,所述电路层设置于所述衬底上,所述电路层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像素驱动电路和位于所述绑定区的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和所述像素驱动电路电连接;
显示层,所述显示层设置于所述电路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且与所述电路层电连接;
所述衬底位于所述弯折区的部分包括: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沿垂直于所述显示层所在平面的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支撑膜,所述支撑膜设置于所述衬底背离所述显示层的一侧,并与所述衬底相贴合;
所述支撑膜在对应所述弯折区的位置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将所述支撑膜分割为位于所述显示区的部分和位于所述绑定区的部分,所述支撑膜位于所述显示区的部分和/或所述支撑膜位于所述绑定区的部分在对应所述开口的位置处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用于对所述衬底位于所述弯折区的部分进行支撑,以使得所述第一延伸部沿垂直于所述显示层所在平面的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
所述第一凸起形成在所述支撑膜位于所述显示区的部分对应所述开口位置的侧面上,所述第二凸起形成在所述支撑膜位于所述绑定区的部分对应所述开口位置的侧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均具有圆弧形表面;
所述衬底位于所述弯折区的部分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显示区之间的第二延伸部,以及设置于所述绑定区和所述第一延伸部之间的第三延伸部;
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凸起的圆弧形表面相贴合,所述第三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凸起的圆弧形表面相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的高度均小于或等于0.1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膜的材料包括PET材料,且厚度大于所述衬底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衬底的材料包括PI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衬底位于所述绑定区的部分弯折至所述衬底位于所述显示区的部分背离所述显示层的一侧;
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胶粘层,所述胶粘层设置于所述衬底位于所述绑定区的部分和所述衬底位于所述显示区的部分之间,以对所述衬底位于所述绑定区的部分和所述衬底位于所述显示区的部分进行粘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接地层,所述接地层设置于所述显示区,且位于所述衬底位于所述显示区的部分和所述衬底位于所述绑定区的部分之间。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以及壳体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212355.7U CN217157612U (zh) | 2022-01-24 | 2022-01-24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212355.7U CN217157612U (zh) | 2022-01-24 | 2022-01-24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157612U true CN217157612U (zh) | 2022-08-09 |
Family
ID=82688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212355.7U Active CN217157612U (zh) | 2022-01-24 | 2022-01-24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157612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052544A (zh) * | 2023-02-24 | 2023-05-02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支撑膜和显示装置 |
WO2024041320A1 (zh) * | 2022-08-25 | 2024-02-2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
-
2022
- 2022-01-24 CN CN202220212355.7U patent/CN21715761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41320A1 (zh) * | 2022-08-25 | 2024-02-2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
CN116052544A (zh) * | 2023-02-24 | 2023-05-02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支撑膜和显示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204628B2 (en) | Flexible display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 |
US8953338B2 (en) | Curved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8681118B (zh) | 液晶显示器 | |
US10823996B2 (en) |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display device | |
WO2019205923A9 (zh) | 触控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透明光学胶层结构 | |
US20180314000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CN217157612U (zh)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
CN102608778B (zh) | 液晶显示器 | |
CN113555412A (zh) |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
US20160291245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isplay Chassis Structures | |
CN108319074A (zh) |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 | |
US20240324403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US12238910B2 (en) | Display device | |
CN110764302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对位系统 | |
CN117395333A (zh) | 电子设备 | |
CN204155244U (zh) | 触摸显示模组和电子显示产品 | |
CN215955284U (zh) |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109061962B (zh) |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 |
CN208110199U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02305974A (zh) |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8828855A (zh) | 一种显示装置 | |
US11740504B1 (en) | Curved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CN203786693U (zh) | 触控显示装置 | |
US20170005116A1 (en) | Displays Having Substrate Ledge Support | |
CN204143399U (zh) | 触控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Unit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Patentee after: Honor Terminal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Honor Devic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