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29699U - 机舱及风力发电机组 - Google Patents
机舱及风力发电机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129699U CN217129699U CN202221004520.6U CN202221004520U CN217129699U CN 217129699 U CN217129699 U CN 217129699U CN 202221004520 U CN202221004520 U CN 202221004520U CN 217129699 U CN217129699 U CN 21712969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acelle
- unit
- sub
- wall
- ma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050 lubric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61 lubr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108010066057 cabin-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机舱及风力发电机组,机舱包括:主机舱单元,具有第一容纳腔,主机舱单元在自身长度方向的一侧能够与叶轮配合且在自身高度方向的一侧能够与塔架配合;子机舱单元,主机舱单元在自身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设置有子机舱单元,子机舱单元具有第二容纳腔;其中,在高度方向,主机舱单元具有凸出于子机舱单元设置的第一端面,子机舱单元具有朝向第一端面一侧设置的第二端面,第二端面相对于第一端面倾斜设置并与第一端面之间形成有夹角。本申请能够降低积水或者积雪形成的液体由拼接缝隙进入其内部,能够提高风力发电机组的安全等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风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机舱及风力发电机组。
背景技术
随着风力发电机组额定发电功率的增加,组成风力发电机的各个部件和电气柜体的尺寸也越来越大,这导致机舱的整体外观尺寸加大超过运输的最大宽度,运输宽度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陆上大兆瓦机组的发展,因此需要将以往设计的整体式机舱分成不同的小单元模块机舱运输到吊装机位点,在机位点进行各模块组装。
分体式机舱的各单元模块组拼之后会存在拼接缝隙,已有的分体式机舱在拼接后在雨雪等恶劣环境下易存蓄积雨或者积雪,积雨或者积雪形成的液体易由拼接缝隙进入机舱内部,影响风力发电机组的安全等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机舱及风力发电机组,机舱能够降低积水或者积雪形成的液体由拼接缝隙进入其内部,能够提高风力发电机组的安全等级。
一方面,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机舱,包括:主机舱单元,具有第一容纳腔,主机舱单元在自身长度方向的一侧能够与叶轮配合且在自身高度方向的一侧能够与塔架配合;子机舱单元,主机舱单元在自身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设置有子机舱单元,子机舱单元具有第二容纳腔;其中,在高度方向,主机舱单元具有凸出于子机舱单元设置的第一端面,子机舱单元具有朝向第一端面一侧设置的第二端面,第二端面相对于第一端面倾斜设置并与第一端面之间形成有夹角。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主机舱单元包括在高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顶壁以及第一底壁,第一底壁用于与塔架配合,子机舱单元包括在高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二顶壁以及第二底壁;其中,第一顶壁以及第二顶壁平齐设置并相互对接,第一底壁背离第一顶壁的表面形成第一端面,第二底壁背离第二顶壁的表面形成第二端面;第一端面水平设置,第一顶壁以及第二顶壁分别与第二端面平行设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主机舱单元还包括在长度方向上间隔且相对设置的第一前壁以及第一后壁,第一前壁用于与叶轮配合,第一前壁与第一顶壁以及第一底壁中一者相交设置且与另一者垂直设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顶壁以及第一底壁中一者背离第一容纳腔的表面与第一前壁背离第一容纳腔的表面之间夹角的取值范围为81°~84°。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在长度方向,第一前壁的正投影面积大于第一后壁的正投影面积,且第一前壁的正投影覆盖第一后壁的正投影。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主机舱单元还包括在宽度方向间隔且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每个第一侧壁与第一顶壁、第一前壁以及第一后壁围合形成与第一容纳腔连通的开口,子机舱单元封闭开口设置并与主机舱单元连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子机舱单元还包括在长度方向间隔且相对设置的第二前壁、第二后壁以及分别与第二顶壁、第二底壁、第二前壁以及第二后壁连接的第二侧壁;在高度方向上,第二前壁的长度尺寸小于第一前壁的长度尺寸并与第一前壁对接,第二后壁的长度尺寸等于第一后壁的长度尺寸并与第一后壁对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之间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为6°~9°。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连通设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主机舱单元具有镂空的第一金属骨架以及第一波纹板,第一波纹板连接于第一金属骨架,第一波纹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第一通孔的轴线与第二通孔的轴线相交设置;和/或,子机舱单元具有镂空的第二金属骨架以及第二波纹板,第二波纹板连接于第二金属骨架。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机舱还包括加强连接件,加强连接件设置于主机舱单元在高度方向的一侧并分别与主机舱单元以及子机舱单元连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加强连接件包括两个以上连接梁,两个以上连接梁沿长度方向分布,每个连接梁分别与主机舱单元以及子机舱单元连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机舱还包括紧固件,主机舱单元以及子机舱单元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或者,主机舱单元以及子机舱单元的一者上设置有插槽且另一者上设置有与插槽插接配合的插接块,插接块能够沿高度方向与插槽插接配合或者分离。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机舱还包括散热器支架,散热器支架设置于主机舱单元在高度方向的一侧并与主机舱单元连接;和/或,子机舱单元成对设置,成对设置的子机舱单元对称分布于主机舱单元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
另一方面,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包括:塔架;上述的机舱,设置于塔架的一端并通过主机舱单元与塔架配合;多个风机部件,主机舱单元以及子机舱单元内均设置有至少一个风机部件;叶轮,与主机舱单元配合。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多个风机部件包括底座、发电机、冷却部件、润滑部件以及电气柜,底座以及发电机均设置于主机舱单元,发电机连接于底座以及叶轮之间,冷却部件、润滑部件以及电气柜设置于子机舱单元。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机舱以及风力发电机组,机舱包括主机舱单元以及子机舱单元,主机舱单元在自身长度方向一侧能够与叶轮配合且自身高度方向的一侧能够与塔架配合,子机舱单元位于主机舱单元的宽度方向并与主机舱单元连接,第一容纳腔以及第二容纳腔均能够用于容纳风机部件,机舱采用主机舱单元以及子机舱单元的分体设置模式,利于机舱的运输。并且,通过使得在高度方向,主机舱单元具有凸出于子机舱单元设置的第一端面,子机舱单元具有朝向第一端面一侧设置的第二端面,第二端面相对于第一端面倾斜设置并与第一端面之间形成有夹角,使得主机舱单元以及子机舱单元至少一者倾斜设置,使得当遇到雨雪天气时,落至机舱上的雨雪至少部分能够滑落与机舱分离,降低积水或者积雪形成的液体由拼接缝隙进入其内部,能够提高风力发电机组的安全等级。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风力发电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风力发电机组的侧视图;
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风力发电机组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机舱的轴测图;
图5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机舱的侧视图;
图6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主机舱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子机舱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机舱;
10-主机舱单元;11-第一顶壁;12-第一底壁;13-第一前壁;14-第一后壁;15-第一侧壁;16-第一容纳腔;17-第一端面;18-开口;
10a-第一金属骨架;10b-第一波纹板;111-第一通孔;112-第二通孔;
20-子机舱单元;21-第二顶壁;22-第二底壁;23-第二前壁;24-第二后壁;25-第二侧壁;26-第二容纳腔;27-第二端面;20a-第二金属骨架;20b-第二波纹板;
30-加强连接件;31-连接梁;
40-紧固件;50-散热器支架;
2-塔架;3-叶轮;4-发电机;5-底座;
X-长度方向;Y-宽度方向;Z-高度方向。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申请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的更好的理解。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至少部分的公知结构和技术没有被示出,以便避免对本申请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并且,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部分结构的尺寸。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申请的机舱以及风力发电机组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包括塔架2、机舱1、叶轮3以及多个风机部件,机舱1设置于塔架2并与塔架2配合,叶轮3设置机舱1的一端,多个风机部件包括底座5、发电机4、冷却部件、润滑部件以及电气柜等,发电机4的转子与叶轮3连接,发电机4的定子可以连接于底座5。风力作用于叶轮3时,叶轮3带动发电机4的转子相对于定子转动,以将风能转换成电能。
随着风力发电机组额定发电功率的增加,组成风力发电机组的各个风机部件尺寸也越来越大,这导致机舱1的整体外观尺寸加大,超过运输的最大宽度,而将运输宽度的限制在限高范围内在一定程度上又制约了陆上大兆瓦机组的发展,基于此,分体式机舱应运而生。
已有的分体式机舱,其各机舱的单元模块结构布局不合理,导致在雨雪等恶劣环境下易存蓄积雨或者积雪,积雨或者积雪形成的液体易由拼接缝隙进入机舱1内部,影响风力发电机组的安全等级。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新的机舱1,机舱1能够降低积水或者积雪形成的液体由拼接缝隙进入其内部,能够提高风力发电机组的安全等级。该机舱1可以作为独立的产品,当然也可以用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风力发电机组并作为风力发电机组的组成部分。
请参阅图4至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机舱1,包括主机舱单元10以及子机舱单元20,主机舱单元10具有第一容纳腔16,主机舱单元10在自身长度方向X的一侧能够与叶轮3配合且在自身高度方向Z的一侧能够与塔架2配合。主机舱单元10在自身宽度方向Y的至少一侧设置有子机舱单元20,子机舱单元20具有第二容纳腔26。其中,在高度方向Z,主机舱单元10具有凸出于子机舱单元20设置的第一端面17,子机舱单元20具有朝向第一端面17一侧设置的第二端面27,第二端面27相对于第一端面17倾斜设置并与第一端面17之间形成有夹角。
可选地,机舱1所包括的子机舱单元2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当然可以为两个以上,可选为成对设置,成对设置的子机舱单元20可以在宽度方向Y上对称分布在主机舱单元10的两侧。
可选地,主机舱单元10与子机舱单元20可以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相互连接,例如,运输至风力发电机组的施工现场后可以通过焊接的等方式相互连接。当然,此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在有些实施例中,主机舱单元10与子机舱单元20也可以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相互连接。
可选地,第二容纳腔26与第一容纳腔16可以相互连通,利于风机部件的放置以及维护。当然,第一容纳腔16以及第二容纳腔26也可以相互独立设置,只要能够保证风机部件的安装需求即可。
可选地,主机舱单元10的长度方向X、宽度方向Y以及高度方向Z相交设置,可选为任意二者的夹角为9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机舱1,在用于风力发电机组时,可以使得机舱1整体设置在塔架2的一端并通过主机舱单元10与塔架2配合,可以使得主机舱单元10以及子机舱单元20内均设置有至少一个风机部件,同时,可以使得叶轮3与主机舱单元10配合。机舱1采用主机舱单元10以及子机舱单元20的分体设置模式,利于机舱1的运输。
并且,通过使得在高度方向Z,主机舱单元10具有凸出于子机舱单元20设置的第一端面17,子机舱单元20具有朝向第一端面17一侧设置的第二端面27,第二端面27相对于第一端面17倾斜设置并与第一端面17之间形成有夹角,使得主机舱单元10以及子机舱单元20在用于风力发电机组时,至少一者可以倾斜设置,使得当遇到雨雪天气时,落至机舱1上的雨雪至少部分能够滑落与机舱1分离,降低积水或者积雪形成的液体由拼接缝隙进入其内部,能够提高风力发电机组的安全等级。
同时,通过使得在高度方向Z,主机舱单元10具有凸出于子机舱单元20设置的第一端面17能够增大主机舱单元10在高度方向X上的安装空间,利于风力发电机组向大兆瓦趋势发展。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机舱1,在用于风力发电机组时,可以使得第一端面17以及第二端面27在高度方向Z上位于背离塔架2所在的一侧设置,以利于积水的滑落。当然,此为一种可选地方式,也可以使得第一端面17以及第二端面27在高度方向Z上位于靠近塔架2的一侧,此时,可以使得第一端面17水平设置并与塔架2配合,第二端面27倾斜设置,主机舱单元10以及子机舱单元20在高度方向Z上背离塔架2的一侧表面均倾斜设置,可选与第二表面倾斜角度一致,保证积水的滑落需求。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机舱1,主机舱单元10包括在高度方向Z相对设置的第一顶壁11以及第一底壁12,第一底壁12用于与塔架2配合,子机舱单元20包括在高度方向Z相对设置的第二顶壁21以及第二底壁22。其中,第一顶壁11以及第二顶壁21平齐设置并相互对接,第一底壁12背离第一顶壁11的表面形成第一端面17,第二底壁22背离第二顶壁21的表面形成第二端面27,第一端面17水平设置,第一顶壁11以及第二顶壁21分别与第二端面27平行设置。
主机舱单元10以及子机舱单元20采用上述形式,既能够保证相应表面的倾斜设置要求,并且,通过使得第一端面17水平设置,利于主机舱单元10与塔架2之间的配合。同时,第一顶壁11以及第二顶壁21平齐设置并相互对接,能够保证机舱1背离塔架2的顶部表面的平整设置,同时,限定第一顶壁11以及第二顶壁21分别与第二端面27平行设置,使得机舱1的顶部整体倾斜设置,使得落至机舱1顶部的雨雪在重力的作用下能够滑落,降低积水或者积雪形成的液体由拼接缝隙进入其内部,进一步保证风力发电机组的安全等级。
如图6所示,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机舱1,主机舱单元10还包括在长度方向X上间隔且相对设置的第一前壁13以及第一后壁14,第一前壁13用于与叶轮3配合,第一前壁13与第一顶壁11以及第一底壁12中一者相交设置且与另一者垂直设置。
通过设置第一前壁13以及第一后壁14,能够对第一顶壁11以及第一底壁12起支撑作用,同时,通过使得第一前壁13与第一顶壁11以及第一底壁12中一者相交设置且与另一者垂直设置,能够通过第一前壁13的支撑使得第一顶壁11倾斜设置,利于雨雪形成的液体的排出。
当机舱1用于风力发电机组时,由于叶轮3的轴线相对于水平面具有一定的倾角,上述设置,还能够使得第一前壁13相对于竖向平面呈一定倾角设置,利于第一前壁13与叶轮3之间的配合,避免第一前壁13对叶轮3的转动产生干涉。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一顶壁11以及第一底壁12中一者背离第一容纳腔16的表面与第一前壁13背离第一容纳腔16的表面之间夹角的取值范围为81°~84°之间的任意数值,包括81°、84°两个端值,可选为82°~83°。通过上述设置,使得第一前壁13能够倾斜设置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有效的保证与叶轮3的匹配要求。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机舱1,第一端面17与第二端面27之间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为6°~9°之间的任意数值,包括6°、9°两个端值,可选为7°~8°,通过上述设置,第一端面17与第二端面27采用上述倾角范围,既能够保证雨雪在重力作用下的滑落,同时适配于叶轮3轴线的倾角。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坡度适中,同时利于保证第一前壁13的倾斜设置要求。
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可以使得第一前壁13在高度方向Z上与第一顶壁11连接的一端向第一后壁14倾斜设置,并且,可以使得第一前壁13与第一顶壁11相互垂直并与第一底壁12相交设置,通过上述设置,既能够保证机舱1与叶轮3以及塔架2之间的连接需求,同时保证机舱1顶部的倾斜要求。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机舱1,在长度方向X,第一前壁13的正投影面积大于第一后壁14的正投影面积,且第一前壁13的正投影覆盖第一后壁14的正投影。
通过使得第一前壁13的正投影面积大于第一后壁14的正投影面,利于第一前壁13的倾斜设置,使其能够更好的与叶轮3配合,并且,上述设置形式,使得主机舱单元10在长度方向X上的截面尺寸呈渐缩的形式,既能够节省材料,降低成本。还能够降低对气流流通的阻力,且稳定性高。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第一前壁13以及第一后壁14可以在长度方向X间隔且平行设置,可选地,第一前壁13以及第一后壁14分别与第一顶壁11相垂直,第一前壁13与第一底壁12之间可以呈锐角设置,第一后壁14与第一底壁12之间可以呈钝角设置,第一前壁13与第一底壁12之间的夹角与第一后壁14与第一底壁12之间的夹角之和可以为180°。主机舱单元10的外轮廓整体可以为直角梯形。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机舱1,主机舱单元10还包括在宽度方向Y间隔且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5,每个第一侧壁15与第一顶壁11、第一前壁13以及第一后壁14围合形成与第一容纳腔16连通的开口18,子机舱单元20封闭开口18设置并与主机舱单元10连接。
通过设置第一侧壁15,使得主机舱单元10以及子机舱单元20在宽度方向Y上投影形状不一致时,能够通过第一侧壁15调节形成的开口18的形状,使得形成的开口18与子机舱单元20的形状相匹配。并且,第一侧壁15的设置,还能够提高主机舱单元10的稳定性能,加强主机舱单元10的承载能力。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所形成的开口18大致呈矩形。矩形开口18的两个长边形成于第一顶壁11以及第一侧壁15,矩形开口18的两个短边分别形成于第一前壁13以及第一后壁14。开口18采用上述形式,形状规则,利于与子机舱单元20之间的连接。
可选地,第一侧壁15在高度方向Z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底壁12连接且在高度方向Z的另一端与第一顶壁11间隔且平行设置。
如图7所示,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机舱1,子机舱单元20还包括在长度方向X间隔且相对设置的第二前壁23、第二后壁24以及分别与第二顶壁21、第二底壁22、第二前壁23以及第二后壁24连接的第二侧壁25。在高度方向Z上,第二前壁23的长度尺寸小于第一前壁13的长度尺寸并与第一前壁13对接,第二后壁24的长度尺寸等于第一后壁14的长度尺寸并与第一后壁14对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机舱1,通过使得第二前壁23与第一前壁13对接能够保证机舱1朝向叶轮3一侧的端面平齐,满足叶轮3配合要求的基础上能够保证美观性。并且使得在高度方向Z上第二前壁23的长度尺寸小于第一前壁13的长度尺寸,利于主机舱单元10在高度方向Z上凸出于子机舱单元20设置,利于与塔架2之间的配合。
通过使得第二后壁24的长度尺寸等于第一后壁14的长度尺寸并与第一后壁14对接,能够保证机舱1整体在长度方向X上背离叶轮3一侧的平整性,利于主机舱单元10与子机舱单元20之间的对接,且同样能够保证机舱1整体的美观。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机舱1,其第一容纳腔16与第二容纳腔26连通设置。通过使得第一容纳腔16与第二容纳腔26连通设置,使得主机舱单元10与子机舱单元20之间可以直接进入,利于风机部件的放置以及维护。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子机舱单元20可以成对设置,成对设置的子机舱单元20对称分布主机舱单元10的两侧。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二顶壁21、第二底壁22可以间隔且平行设置,第二前壁23、第二后壁24间隔且平行设置。可选地,第二前壁23、第二后壁24分别与第二顶壁21、第二底壁22垂直设置。可选地,第二侧壁25在宽度方向Y上位于背离主机舱单元10的一侧并与第一侧壁15间隔设置。子机舱单元20整体可以呈在宽度方向上一侧敞开设置的矩形箱体结构。
可选地,子机舱单元整体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其第二端面27与水平面之间的倾角等于第二端面27与第一端面17之间的夹角α。
继续参阅图4至图7所示,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机舱1,主机舱单元10具有镂空的第一金属骨架10a以及第一波纹板10b,第一波纹板10b连接于第一金属骨架10a,第一波纹板10b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11以及第二通孔112,第一通孔111的轴线与第二通孔112的轴线相交设置。
主机舱单元10采用第一金属骨架10a与第一波纹板10b的配合形式,能够提高主机舱单元10的强度,提高主机舱单元10的承载能力。
第一通孔111可以用于与塔架2对应设置,第二通孔112可以用于与叶轮3对应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子机舱单元20具有镂空的第二金属骨架20a以及第二波纹板20b,第二波纹板20b连接于第二金属骨架20a。
子机舱单元20采用第二金属骨架20a与第二波纹板20b的配合形式,能够提高子机舱单元20的强度,提高主机舱单元10的承载能力。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一金属骨架10a包括多根第一金属杆,多根第一金属杆相连接,第二金属骨架20a包括多根第二金属杆,多根第二金属杆相连接,波纹板与镂空框架相连接,波纹板由于曲面板的形式,强度高,抗载荷能力强。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机舱1,还包括加强连接件30,加强连接件30设置于主机舱单元10在高度方向Z的一侧并分别与主机舱单元10以及子机舱单元20连接。
通过设置加强连接件30,能够提高主机舱单元10以及子机舱单元20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机舱1整体的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安全等级。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机舱1,加强连接件30包括两个以上连接梁31,两个以上连接梁31沿长度方向X分布,每个连接梁31分别与主机舱单元10以及子机舱单元20连接。加强连接件30采用上述形式,在保证机舱1强度的同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机舱1还包括紧固件40,主机舱单元10以及子机舱单元20通过紧固件40可拆卸连接。通过上述设置,既能够保证主机舱单元10与子机舱1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能够保证二者拆装方便,利于运输以及现场组装,同时能够保证对接面紧密性,提高密封等级。
可以理解的是,主机舱单元10与子机舱单元20之间采用紧固件40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只是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但不限于上述方式,在有些实施中,还可以使得主机舱单元10以及子机舱单元20的一者上设置有插槽且另一者上设置有与插槽插接配合的插接块,插接块能够沿高度方向Z与插槽插接配合或者分离。通过上述设置,同样能够保证主机舱单元10与子机舱单元2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需求,并且拆装更为便捷。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提供的机舱1,还包括散热器支架50,散热器支架50设置于主机舱单元10在高度方向Z的一侧并与主机舱单元10连接。通过设置散热架,能够用于安装散热器件。并且,将散热器支架50设置于主机舱单元10的外部,能够保证机舱1内有更大的放置空间,利于其他风机部件的安装。
可选地,发电机4、底座5等部件可以位于主机舱单元10内且在宽度方向Y上可以位于主机舱单元10的中部位置,保证风力发电机组平衡性能。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6)
1.一种机舱(1),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机舱单元(10),具有第一容纳腔(16),所述主机舱单元(10)在自身长度方向(X)的一侧能够与叶轮(3)配合且在自身高度方向(Z)的一侧能够与塔架(2)配合;
子机舱单元(20),所述主机舱单元(10)在自身宽度方向(Y)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所述子机舱单元(20),所述子机舱单元(20)具有第二容纳腔(26);
其中,在所述高度方向(Z),所述主机舱单元(10)具有凸出于所述子机舱单元(20)设置的第一端面(17),所述子机舱单元(20)具有朝向所述第一端面(17)一侧设置的第二端面(27),所述第二端面(27)相对于所述第一端面(17)倾斜设置并与所述第一端面(17)之间形成有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舱(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舱单元(10)包括在所述高度方向(Z)相对设置的第一顶壁(11)以及第一底壁(12),所述第一底壁(12)用于与所述塔架(2)配合,所述子机舱单元(20)包括在所述高度方向(Z)相对设置的第二顶壁(21)以及第二底壁(22);
其中,所述第一顶壁(11)以及所述第二顶壁(21)平齐设置并相互对接,所述第一底壁(12)背离所述第一顶壁(11)的表面形成所述第一端面(17),所述第二底壁(22)背离所述第二顶壁(21)的表面形成所述第二端面(27);所述第一端面(17)水平设置,所述第一顶壁(11)以及所述第二顶壁(21)分别与所述第二端面(27)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舱(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舱单元(10)还包括在所述长度方向(X)上间隔且相对设置的第一前壁(13)以及第一后壁(14),所述第一前壁(13)用于与所述叶轮(3)配合,所述第一前壁(13)与所述第一顶壁(11)以及所述第一底壁(12)中一者相交设置且与另一者垂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舱(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壁(11)以及所述第一底壁(12)中一者背离所述第一容纳腔(16)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前壁(13)背离所述第一容纳腔(16)的表面之间夹角的取值范围为81°~8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舱(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长度方向(X),所述第一前壁(13)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后壁(14)的正投影面积,且所述第一前壁(13)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后壁(14)的正投影。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舱(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舱单元(10)还包括在所述宽度方向(Y)间隔且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5),每个所述第一侧壁(15)与所述第一顶壁(11)、第一前壁(13)以及第一后壁(14)围合形成与所述第一容纳腔(16)连通的开口(18),所述子机舱单元(20)封闭所述开口(18)设置并与所述主机舱单元(10)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舱(1),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机舱单元(20)还包括在所述长度方向(X)间隔且相对设置的第二前壁(23)、第二后壁(24)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二顶壁(21)、第二底壁(22)、第二前壁(23)以及第二后壁(24)连接的第二侧壁(25);
在所述高度方向(Z)上,所述第二前壁(23)的长度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前壁(13)的长度尺寸并与所述第一前壁(13)对接,所述第二后壁(24)的长度尺寸等于所述第一后壁(14)的长度尺寸并与所述第一后壁(14)对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舱(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17)与所述第二端面(27)之间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为6°~9°。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机舱(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腔(16)与所述第二容纳腔(26)连通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机舱(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舱单元(10)具有镂空的第一金属骨架(10a)以及第一波纹板(10b),所述第一波纹板(10b)连接于所述第一金属骨架(10a),所述第一波纹板(10b)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11)以及第二通孔(112),所述第一通孔(111)的轴线与所述第二通孔(112)的轴线相交设置;
和/或,所述子机舱单元(20)具有镂空的第二金属骨架(20a)以及第二波纹板(20b),所述第二波纹板(20b)连接于所述第二金属骨架(20a)。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机舱(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舱(1)还包括加强连接件(30),所述加强连接件(30)设置于所述主机舱单元(10)在所述高度方向(Z)的一侧并分别与所述主机舱单元(10)以及所述子机舱单元(20)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机舱(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连接件(30)包括两个以上连接梁(31),两个以上连接梁(31)沿所述长度方向(X)分布,每个所述连接梁(31)分别与所述主机舱单元(10)以及所述子机舱单元(20)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机舱(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舱(1)还包括紧固件(40),所述主机舱单元(10)以及所述子机舱单元(20)通过所述紧固件(40)可拆卸连接;
或者,所述主机舱单元(10)以及所述子机舱单元(20)的一者上设置有插槽且另一者上设置有与所述插槽插接配合的插接块,所述插接块能够沿所述高度方向(Z)与所述插槽插接配合或者分离。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机舱(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舱(1)还包括散热器支架(50),所述散热器支架(50)设置于所述主机舱单元(10)在所述高度方向(Z)的一侧并与所述主机舱单元(10)连接;
和/或,所述子机舱单元(20)成对设置,成对设置的所述子机舱单元(20)对称分布于所述主机舱单元(10)在所述宽度方向(Y)上的两侧。
15.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塔架(2);
如权利要求1至14任意一项所述的机舱(1),设置于所述塔架(2)的一端并通过所述主机舱单元(10)与所述塔架(2)配合;
多个风机部件,所述主机舱单元(10)以及所述子机舱单元(20)内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风机部件;
叶轮(3),与所述主机舱单元(10)配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风机部件包括底座(5)、发电机(4)、冷却部件、润滑部件以及电气柜,所述底座(5)以及所述发电机(4)均设置于所述主机舱单元(10),所述发电机(4)连接于所述底座(5)以及所述叶轮(3)之间,所述冷却部件、润滑部件以及电气柜设置于所述子机舱单元(2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004520.6U CN217129699U (zh) | 2022-04-27 | 2022-04-27 | 机舱及风力发电机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004520.6U CN217129699U (zh) | 2022-04-27 | 2022-04-27 | 机舱及风力发电机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129699U true CN217129699U (zh) | 2022-08-05 |
Family
ID=82650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004520.6U Active CN217129699U (zh) | 2022-04-27 | 2022-04-27 | 机舱及风力发电机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12969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5123769A1 (zh) * | 2023-12-13 | 2025-06-19 |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 机舱、机舱的运输方法及风力发电机组 |
-
2022
- 2022-04-27 CN CN202221004520.6U patent/CN21712969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5123769A1 (zh) * | 2023-12-13 | 2025-06-19 |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 机舱、机舱的运输方法及风力发电机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050008472A1 (en) | Unit type windmill | |
CN217129699U (zh) | 机舱及风力发电机组 | |
CN209767472U (zh) | 一种可折叠式太阳能光伏板 | |
CN102594093B (zh) | 一种大功率变流设备功率模块组 | |
CN201523420U (zh) | 数字电视调制器散热结构 | |
CN212767398U (zh) | 一种方便运输拆卸的空调箱体框架 | |
WO2025081930A1 (zh) | 永磁变频驱动系统及轻量化车辆 | |
CN211858725U (zh) | 电池柜 | |
CN217270636U (zh) | 机舱组件及风力发电机组 | |
CN201023849Y (zh) | 风力发电机叶片输送用工装 | |
CN215214127U (zh) | 一种安装方便的风扇安装板 | |
CN220629300U (zh) | 储能装置 | |
CN202048648U (zh) | 一种空调器的电控盒结构 | |
CN221838463U (zh) | 一种箱变上移集成式机舱结构 | |
CN208143697U (zh) | 一种电子工程分布式节电装置 | |
CN222852542U (zh) | 一种电控箱驱动板的散热结构及热泵 | |
CN211743682U (zh) | 可拆卸式门板、集线柜及风力发电机组 | |
CN219036911U (zh) | 空调器室外机及空调器 | |
CN204596779U (zh) | 一种芯片散热装置 | |
CN214428720U (zh) | 一种便于安装电池的电池屏托盘 | |
CN220964719U (zh) | 一种光伏支架及光伏板总成 | |
CN219107974U (zh) | 一种现场装配式集装箱数据中心的箱体结构 | |
CN216146154U (zh) | 储能装置 | |
CN220553532U (zh) | 储能箱体及具有该储能箱体的储能装置 | |
CN220441131U (zh) | 一种高功耗加固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No.107 Shanghai Road, Urumq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Urumqi City,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Jinf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07 Shanghai Road, Urumq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Urumqi City,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XINJIANG GOLDWIND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