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22174U - 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022174U CN217022174U CN202122635643.1U CN202122635643U CN217022174U CN 217022174 U CN217022174 U CN 217022174U CN 202122635643 U CN202122635643 U CN 202122635643U CN 217022174 U CN217022174 U CN 21702217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aft
- gear
- input
- output
- input sha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32369 Primary transmiss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及车辆,动力传动系统包括:发动机、第一电动发电机和第二电动发电机;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一输入轴分别与所述发动机和所述第一电动发电机动力连接;第二输入轴,所述第二输入轴与所述第二电动发电机动力连接;中间轴,所述中间轴与所述第一输入轴可选择地联动与所述第二输入轴联动;第二中间轴,所述第二中间轴与所述第一输入轴联动;输出轴,所述输出轴可选择地与所述中间轴和/或所述第二中间轴联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动力传动系统设置有中间轴和第二中间轴,中间轴与第二中间轴以及输出轴之间可选择地连接,以形成互不干涉的多条传动路径,从而在换挡时可以利用不同的动力源补偿换挡过程中的动力中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随着油电混动技术的发展,油电混动技术所能应用的领域逐渐增加,虽然应用于轿车的油电混动技术较为成熟,但轿车的载荷轻,应用于轿车的传动系统的档位无法适应于重载车辆中,特别是,应用于商用车的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在换挡时存在动力中断的情况方式,在重载车辆中出现动力中断会严重影响车辆的行驶性能以及安全性,因此,在油电混动技术的大背景下,开发一种适用于重载车辆,同时如何解决换挡过程中的动力中断问题成为了本领域中的技术难题。
对于一些动力传动系统中,存在利用空套轴的结构形式,而空套轴的制造难度高,对于材料以及工艺的要求高,同时也增加了动力传动系统的装配和维修的难度,导致传动系统的制造、维护成本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该动力传动系统设置有第一中间轴和第二中间轴,第一中间轴与第二中间轴以及输出轴之间可选择地连接,以形成互不干涉的多条传动路径,从而在换挡时可以利用不同的动力源补偿换挡过程中的动力中断。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动力传动系统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包括:发动机、第一电动发电机和第二电动发电机;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一输入轴分别与所述发动机和所述第一电动发电机动力连接;第二输入轴,所述第二输入轴与所述第二电动发电机动力连接;第一中间轴,所述第一中间轴与所述第一输入轴可选择地联动,所述第一中间轴与所述第二输入轴联动;第二中间轴,所述第二中间轴与所述第一输入轴联动,所述第二中间轴与所述第二输入轴可选择地联动;输出轴,所述输出轴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输入轴和/或所述第一中间轴和/或所述第二中间轴联动;其中所述第一输入轴、所述输出轴同轴布置,所述第一中间轴、所述第二中间轴与所述第一输入轴的平行布置,所述第一中间轴与所述第二中间轴彼此交错地布置于所述第一输入轴所在轴线的外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动力传动系统,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同轴布置,保证动力的主要传动位于同一轴线上,提高动力传动系统结构的紧凑程度,降低动力传动系统的体积,同时第一中间轴与第二中间轴与第一输入轴平行布置,第一中间轴与第二中间轴可以位于第一输入轴的外周,并且第一中间轴与第二中间轴彼此交错开,充分利用第一输入轴外周的空间,利用动力传动系统中的径向空间实现第一中间轴与第二中间轴的布置,相比较于将第二中间轴构造为空套轴的形式,第二中间轴的加工成本大大降低,动力传动系统的安装以为维护难度也进一步降低,提高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动力传动系统的实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输入轴上空套有多个第一输入轴第一输出齿轮,所述第一输入轴第一输出齿轮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输入轴接合,所述第一中间轴上设置有多个第一中间轴输入齿轮,多个所述第一中间轴输入齿轮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输入轴第一输出齿轮啮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动力传动系统还包括:第一换挡机构,所述第一换挡机构可选择地将所述多个所述第一输入轴第一输出齿轮与所述第一输入轴接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输入轴上设置有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出齿轮,所述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出齿轮适于与所述第二中间轴联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中间轴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出齿轮啮合的第二中间轴输入齿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中间轴还设置有适于与所述输出轴联动的多个第二中间轴输出齿轮,所述输出轴上空套有输出轴第一输入齿轮,所述输出轴第一输入齿轮与所述输出轴可选择地接合;所述输出轴第一输入齿轮构造为多个且与对应的所述第二中间轴输出齿轮啮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动力传动系统还包括:第二换挡机构,所述第二换挡机构可选择地将所述第一输入轴与所述输出轴接合或将多个所述输出轴第一输入齿轮中的一个与所述输出轴接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中间轴上设置有多个第一中间轴输出齿轮,所述输出轴上空套有多个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多个所述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与对应的第一中间轴输出齿轮对应啮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动力传动系统还包括:第三换挡机构,所述第三换挡机构设置于所述输出轴上且可选地将所述输出轴第一输入齿轮或一个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与所述输出轴接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动力传动系统还包括:第四换挡机构,所述第四换挡机构可选择地将多个所述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中的一个与所述输出轴接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动力传动系统还包括:第三输入轴,所述第三输入轴与输出轴连接;副变速输出轴,所述副变速输出轴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三输入轴联动;副变速中间轴,所述副变速中间轴与所述第三输入轴与所述第三输入轴联动与所述副变速输出轴可选择地联动。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动力传动系统,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动力传动系统,因此,该车辆可以适用于重载车型,可以实现发动机与双电机的油电混动,传动系统的挡位丰富油耗低、换挡过程中动力不中断,车辆行驶更加舒适,动力传动系统占用空间小。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动力传动系统100
发动机1、发动机输出轴101,第一电动发电机2、第二电动发电机3;
第一输入轴11,第一输入轴第一输出齿轮111,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出齿轮112,第二输入轴12,第二输入轴输出齿轮12。
第一中间轴13,第一中间轴输入齿轮131,第一中间轴输出齿轮132,第二中间轴14,第二中间轴输入齿轮141,第二中间轴输出齿轮142,
输出轴15,输出轴第一输入齿轮151,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152;
第一换挡机构k1,第二换挡机构k2,第三换挡机构k3,第四换挡机构k4,离合器k5,副变速换挡机构k6;
副变速箱16,
第三输入轴161,第三输入轴输出齿轮1611,
副变速第一中间轴162,副变速第一中间轴输入齿轮1621,副变速第一中间轴输出齿轮1622,
副变速输出轴163,副变速输出轴输入齿轮1631,
第二双联齿轮17,第二双联输入齿轮17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相关技术中,随着油电混动技术的发展,油电混动技术所能应用的领域逐渐增加,虽然应用于轿车的油电混动技术较为成熟,但轿车的载荷轻,应用于轿车的传动系统的档位无法适应于重载车辆中,特别是,应用于商用车的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在换挡时存在动力中断的情况方式,在重载车辆中出现动力中断会严重影响车辆的行驶性能以及安全性,因此,在油电混动技术的大背景下,开发一种适用于重载车辆,同时如何解决换挡过程中的动力中断问题成为了本领域中的技术难题。
对于一些动力传动系统中,存在利用空套轴的结构形式,而空套轴的制造难度高,对于材料以及工艺的要求高,同时也增加了动力传动系统的装配和维修的难度,导致传动系统的制造、维护成本提高。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动力传动系统100包括发动机1、第一电动发电机2和第二电动发电机3。发动机1、第一电动发电机2和第二电动发电机3可以作为动力传动系统100中的动力源,同时第一电动发电机2可以作为发电机,第一输入轴11分别与发动机1和第一电动发电机2动力连接。发动机1与第一电动发电机2中的一个或两个同时进行输出,也可以是发动机1输出,而第一电动发电机2作为电动机进行发电。
动力传动系统100中还包括第二输入轴12、第一中间轴13、输出轴15和第二中间轴14,第二输入轴12与第二电动发电机3动力连接,第一中间轴13与第一输入轴11可选择地联动,第一中间轴13与第二输入轴12联动,第二中间轴14与第一输入轴11联动;输出轴15第二中间轴14可选择地联动。
第一输入轴11、第二输入轴12同轴布置,保证动力的主要传动位于同一轴线上,提高动力传动系统结构的紧凑程度,降低动力传动系统的体积,同时第一中间轴13与第二中间轴14与第一输入轴11平行布置,第一中间轴13与第二中间轴14可以位于第一输入轴11的外周,并且第一中间轴13与第二中间轴14彼此交错开,充分利用第一输入轴11外周的空间,利用动力传动系统中的径向空间实现第一中间轴13与第二中间轴14的布置,相比较于将第二中间轴14构造为空套轴的形式,第二中间轴14的加工成本大大降低,动力传动系统的安装以为维护难度也进一步降低,提高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动力传动系统的实用性。
为此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输入轴11、第二输入轴12、第一中间轴13以及第二中间轴14,并利用输出轴15可选择地与第一中间轴13、第二中间轴14中的至少一个联动,以实现动力传动系统100的动力传动。同时,设置第一中间轴13与第一输入轴11 可选择地联动与第二输入轴12联动,实现了第一输入轴11的动力与第二输入轴12的动力可选择地进行耦合,同时设置第二中间轴14,第二中间轴14与第一输入轴11联动,而输出轴15可选择地与第二中间轴14和/或第一中间轴13联动,从而使动力传动系统 100中形成了互不干涉的多条动力传动路径,在对应的动力传动路径上设置多个挡位,在换挡过程中可以利用与当前动力传动路径不干涉的其他路径预先传功,在换挡完成时可以保持动力传动系统100的动力性能,避免了在换挡过程中出现动力中断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动力传动系统100,通过设置第一中间轴13、第二中间轴14以及输出轴15,使动力传动系统100实现了发动机1、第一电动发电机2以及第二电动发电机3的混合动力输出,同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动力传动系统100中,由于第一中间轴13 以及第二中间轴14的设置,输出轴15可选择地与第一中间轴13和/或第二中间轴14中的动力连接,从而形成了多个互不干涉的动力传动路径,以使动力传动系统100在换挡过程中避免动力中断,提高了动力传动系统100的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输入轴11上空套有多个第一输入轴第一输出齿轮111,第一输入轴第一输出齿轮111可选择地与第一输入轴11结合,第一中间轴13 上设置有多个第一中间轴输入齿轮131,多个第一中间轴输入齿轮131与对应的第一输入轴第一输出齿轮111啮合。多对第一输入轴第一输出齿轮111与对应的第一中间轴输入齿轮131之间具有不同的传动比,从而使第一输入轴11与第一中间轴13之间的动力传动之间形成有多个挡位。
动力传动系统100还包括第一换挡机构k1,第一换挡机构k1可选择地将多个第一输入轴第一输出齿轮111与第一输入轴11接合,从而实现对第一输入轴11上第一输入轴第一输出齿轮111的控制,在第一输入轴11上选择不同的传动比进行输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输入轴11上设置有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出齿轮112,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出齿轮112适于与第二中间轴14联动,从而将第一输入轴11的动力传输至第二中间轴14,进一步利用第二中间轴14将动力传输至与输出轴15可选择地接合,以实现动力的输出,第一输入轴11与第一第二中间轴14之间形成了新的动力传输路径,将第一输入轴11的动力传输至第二中间轴14,经过第二中间轴14后再接入至输出轴1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二中间轴14设置有与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出齿轮112啮合的第二中间轴输入齿轮141,第二中间轴14可以位于第一输入轴11的外周,并与第一中间轴13间隔开,以充分利用第一中间轴11周向上的空间,确保了不同的传动路径之间彼此互不影响,使动力传动系统100在换挡过程中能够利用不同的传动路径进行换挡,以对动力进行补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二中间轴14还设置有适于与所述输出轴15联动的多个第二中间轴输出齿轮142,输出轴15上空套有输出轴第一输入齿轮151,输出轴第一输入齿轮151与输出轴15可选择地接合,输出轴第一输入齿轮151构造为多个且与对应的第二中间轴输出齿轮142啮合。多对第二中间轴输出齿轮142与输出轴第一输入齿轮151之间的传动比例不同,从而实现了第二中间轴14与输出轴15之间的不同传动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动力传动系统100还包括第二换挡机构,第二换挡机构k2可选择地将第一输入轴11与输出轴15接合或多个输出轴第一输入齿轮151中的一个与输出轴15接合,第二换挡机构k2可以实现将第一输入轴11与输出轴15接合,以形成第一输入轴11与输出轴15的直连模式,或将其中一个输出轴第一输入齿轮151 与输出轴15接合,以将第二中间轴14的动力传输至输出轴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中间轴13上设置有多个第一中间轴输出齿轮132,输出轴15上空套有多个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152,多个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152与对应的第一中间轴输出齿轮132对应啮合。每对第一中间轴输出齿轮132与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152之间的传动比例不同,利用第一中间轴输出齿轮132与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152实现了第一中间轴 13与输出轴15之间的动力传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动力传动系统100还包括第三换挡机构k3,第三换挡机构k3设置于输出轴15上且可选择地将多个输出轴第一输入齿轮151中的另一个或多个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152中的一个与输出轴15接合,第三换挡机构k3可以控制输出轴15与第一中间轴13或是第二中间轴14的动力连接,以在换挡过程中,利用不同的动力源预先驱动第一中间轴13或是第二中间轴14,在第三换挡机构k3切换后,动力不中断,传动系统在换挡过程中的顿挫较小,提高了车辆的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动力传动系统100还包括第四换挡机构k4,第四换挡机构k4可选择地将多个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152中的一个与输出轴15接合,第四换挡机构k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152,第四换挡机构k4将其中一个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152与输出轴15接合,以实现输出轴15与第一中间轴13的动力连接,而第四换挡机构k4可以选择不同传动比对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152,进一步丰富了动力传动系统100的挡位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发动机1的输出轴与第一输入轴11之间设置有离合器k5,离合器k5可选择地接合发动机1的输出轴与第一输入轴11。离合器k5适于控制发动机1是否与第一输入轴11连接,在纯电动状态下,可以将发动机1与第一输入轴11 之间断开,仅利用第一电动发电机2和/或第二电动发电机3的动力进行输出。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动力传系统给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动力传动系统100包括发动机1、第一电动发电机2和第二电动发电机3。
第一输入轴11,第一输入轴11与发动机1的输出轴之间设置有离合器k5,第一电动发电机2相对发动机1偏置设置,第一电动发电机2与第一输入轴11之间通过一级传动齿轮传动。第一输入轴11上空套有两个第一输入轴输出齿轮111,第一输入轴11上还设置有第一换挡机构k1,以可选择地将其中一个第一输入轴第一输出齿轮111与第一输入轴11接合。
将第一电动发电机2与发动机1偏置布置,可以简化对第一电动发电机2、第二电动发电机3的油封,使第一电动发电机2、第二电动发电机3以及发动机1的油封布置更加简单,润滑的密封效果更好。
第一输入轴11上还设置有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出齿轮112,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出齿轮 112设置于第一输入轴11的末端且与第一输入轴11常连接。
第一中间轴13,第一中间轴13上设置有两个第一中间轴第一输入齿轮131,两个第一中间轴第一输入齿轮131与对应的第一输入轴第一输出齿轮111啮合,第一中间轴13 上还设置有三个第一中间轴输出齿轮132。第一中间轴13可以构造为多个,且分别与第一输入轴11平行布置,以提高动力传动系统100所能输出的载荷。
第二输入轴12,第二输入轴12可以构造为第二电动发电机3的输出轴。第二输入轴12上设置有第二输入轴输出齿轮12,第二输入轴输出齿轮12与其中一个第一中间轴输入齿轮131啮合。
输出轴15,输出轴15与所述第一输入轴11同轴布置,且输出轴15上空套有两个输出轴第一输入齿轮151、三个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152,三个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152与第一中间轴13上设置的三个第一中间轴输出齿轮132一一对应啮合。
输出轴15上设置有第二换挡机构k2、第三换挡机构k3和第四换挡机构k4,第二换挡机构k2、两个输出轴第一输入齿轮151、第三换挡机构k3、两个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 152、第四换挡机构k4、一个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152依次布置。
第二换挡机构k2可选择地将输出轴15与第一输入轴11接合或与输出轴第一输入齿轮151与输出轴15接合。第三换挡机构k3设置于输出轴第一输入齿轮151与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152之间,且可以将相邻的输出轴第一输入齿轮151与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 152中的一个与输出轴15接合。第四换挡机构k4设置于两个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152之间,第四换挡机构k4可以将两个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152中的一个与输出轴15接合。
多联齿轮,多联齿轮套设于第一中间轴13上,多联齿轮上设置有第二中间轴输入齿轮141,第二中间轴输入齿轮141与位于第一输入轴11末端的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出齿轮112啮合,多联齿轮上设置有两个第二中间轴输出齿轮142,第二中间轴输出齿轮142与对应的输出轴第一输入齿轮151啮合。如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二输入轴12上空套有第二输入轴输出齿轮12,第二输入轴输出齿轮12,第二输入轴12上设置有第七换挡机构以可选择地将其中一个第二输入抽输出齿轮与第二输入轴 12接合,而每个第二输入轴12输出齿轮与两个对应的第一中间轴输入齿轮131啮合。
如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动力传动系统100还包括副变速箱16,副变速箱16具有第三输入轴161和副变速输出轴163、副变速第一中间轴162,第三输入轴161与输出轴15连接,第三输入轴161上设置有第三输入轴输出齿轮1611,副变速第一中间轴162上设置有副变速第一中间轴输入齿轮1621,副变速第一中间轴输入齿轮1621与第三输入轴输出齿轮1611啮合,副变速第一中间轴162上设置有副变速第一中间轴输出齿轮1622,副变速输出轴163上空套有与副变速第一中间轴输出齿轮 1622啮合的副变速输出轴输入齿轮1631,副变速箱16内设置有副变速换挡机构k6,副变速换挡机构k6可选择地将第三输入轴161与副变速输出轴163接合或副变速输出轴163与副变速输出轴输入齿轮1631接合。通过设置副变速箱16,可以对主变速箱的挡位进行放大,进一步丰富了动力传动系统100的挡位,车辆可以适应于多种不同的工况。
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动力传动系统中,还可以包括:第二双联齿轮17,第二双联齿轮17空套于第一输入轴11上,从而使动力传动系统的结构更加紧凑,第二双联齿轮17包括第二双联输入齿轮171以及第一输入轴第一输出齿轮111,第二双联输入齿轮171适于与第二输入轴12联动,以将第二电动发电机3的动力接入至动力传动系统中,第二双联齿轮17可选择地与第一输入轴11接合,第一换挡机构k1可选择地将第二双联齿轮17与第一输入轴11接合,第一输入轴第一输出齿轮111与第一中间轴输入齿轮131常啮合。如图2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发动机1与第一电动发电机2同轴布置,发动机输出轴101与第一电动发电机2的输出轴之间可以设置有离合器k5,第一输入轴11与第一电动发电机2的输出轴连接。将发动机1、第一电动发电机2同轴布置,使动力传动系统100的结构更加紧凑,动力传动系统100的体积更小。
下面简单描述本实用新型中动力传动系统100的工作模式。
停车充电模式。离合器k5接合,发动机输出轴101与第一输入轴11联动,第一电动发电机2与第一输入轴11通过一级齿轮啮合并联动;第一换挡机构k1、第二换挡机构 k2、第三换挡机构k3和第四换挡机构k4均处于空挡状态。
此时,第一电动发电机2对发动机1进行调速发电,对车载动力电池充电,第二电动发电机3停机。
车辆处于停车状态,车载动力电池充电状态偏低,第一电动发电机2工作在闭环转速控制模式,发动机1加载,第一电动发电机2通过机电转换将发动机1的机械动力转变为电能对动力电池充电,充电功率通过调节第一电机转速或发动机1的输入扭矩实现。第一电动发电机2及发动机1工作在高效区间,以便实现高效充电。
电动模式:离合器k5断开,发动机1的输出轴与第一输入轴11断开连接,第一换挡机构k1可以选择空挡或与第一输入轴第一输出齿轮111中的一个接合;第二换挡机构 k2可以选择空挡或与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出齿轮112、输出轴第一输入齿轮151中的一个接合;第三换挡机构k3可以选择空挡或与输出轴第一输入齿轮151或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152中的一个接合;第四换挡机构k4可选择空挡或与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152中的一个接合。
第一电动发电机2和/或第二电动发电机3独立地或共同联动地进行输出,以实现纯电前进挡或倒挡驱动,第一电动发电机2可提供九个挡位纯电驱动或空挡,第二电动发电可提供六个挡位驱动或空挡,发动机1停机。
车载动力电池电量充足,第一电动发电机2及第二电动发电机3可独立或共同提供纯电前进挡或倒挡驱动,第一电动发电机2可在第一至九挡位驱动或空挡,第二电动发电机3可工作在第一挡位、第三挡位、第四挡位、第六挡位、第七挡位、第九挡位及空挡。需要换挡时,一个电机保持当前挡位,另外一个电机可平顺切换到其他挡,从而实现无动力中断换挡。
串联混动模式:离合器k5将发动机1与第一输入轴11接合,第一换挡机构k1和第二换挡机构k2保持空挡状态,第三换挡机构k3与第四换挡机构k4将输出轴15与其中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152接合。此时,第二电动发电机3单独进行输出,以在一挡、或四挡、或七挡提供前进挡或倒挡驱动,第一电动发电机2对发动机1调速高效发电。
车载动力电池电量不足,车辆运行在低载或城市交变负荷工况或倒车,第一电动发电机2工作在闭环转速控制模式,将发动机1的机械动力通过机电转换对动力电池高效充电,或部分电能直接提供给第二电动发电机3驱动用。第一电动发电机2及发动机1 工作在高效区间;第二电动发电机3可在第一挡位、或第四挡位、或第七挡位独立驱动。
发动机1第一挡位直驱及并联混动模式:离合器k5将发动机1与第一输入轴11接合,第一换挡机构k1与靠近发动机1一侧的第一输入轴第一输出齿轮111接合,第二换挡机构k2和第三换挡机构k3保持空挡,第四换挡机构k4与远离发动机1一侧的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152接合。发动机1独立地在第一挡位直驱或与第一电动发电机2和/或所述第二电动发电机3共同并联联动地提供前进挡驱动。
发动机1在第一挡位提供高效直驱,或第一电动发电机2与发动机1同挡并联发电对动力电池充电并优化发动机1工作点,或第一电动发电机2和或第二电动发电机3都在第一挡位同速提供并联助力。
发动机1第二挡位直驱及并联混动模式:离合器k5将发动机1与第一输入轴11接合,第一换挡机构k1与远离发动机1一侧的第一输入轴第一输出齿轮111接合,第二换挡机构k2和第三换挡机构k3保持空挡,第四换挡机构k4与远离发动机1一侧的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152接合。发动机1独立地在第二挡位直驱或与第一电动发电机2和/或所述第二电动发电机3共同并联联动地提供前进挡驱动。
发动机1在第二挡位提供高效直驱,或第一电动发电机2与发动机1同挡并联发电,对动力电池充电并优化发动机1工作点,或第一电动发电机2和/或第二电动发电机3提供并联助力,第二电动发电机3工作在第一挡位。
发动机1第三挡位直驱及并联混动模式:离合器k5将发动机1与第一输入轴11接合,第一换挡机构k1可以处于空挡,第二换挡机构k2处于空挡,第三换挡机构k3将输出轴第一输入齿轮151与输出轴15接合,第四换挡机构k4可以处于空挡或在挡。此时,发动机1独立地在第三挡位直驱或与第一电动发电机2并联联动。第二电动发电机3 可以在一挡、或三挡、或四挡、或空挡共同并联联动地提供前进挡驱动。
发动机1在第三挡位提供高效直驱,或第一电动发电机2同挡并联发电对动力电池充电并优化发动机1工作点,或第一电动发电机2和或第二电动发电机3提供并联助力,第二电动发电机3工作可工作在第一挡位、或第三挡位、或第四挡位、或空挡停机。
发动机1第四挡位直驱及并联混动模式:离合器k5将发动机1与第一输入轴11接合,第一换挡机构k1将靠近发动机1一侧的第一输入轴第一输出齿轮111与第一输入轴 11接合,第二换挡机构k2、第三换挡机构k3保持空挡,第四换挡机构k4将所靠近发动机1一侧的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152与输出轴15接合。
发动机1在第四挡位提供高效直驱,或第一电动发电机2同挡并联发电对动力电池充电并优化发动机1工作点,或第一电动发电机2和或第二电动发电机3都在第四挡位提供并联助力。
发动机1第五挡位直驱及并联混动模式:离合器k5将发动机1与第一输入轴11接合,第一换挡机构k1将远离发动机1一侧的第一输入轴第一输出齿轮111与第一输入轴 11接合,第二换挡机构k2、第三换挡机构k3保持空挡,第四换挡机构k4将所靠近发动机1一侧的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152与输出轴15接合。此时发动机1独立地在第五挡位直驱或与第一电动发电机2并联联动。第二电动发电机3可以在四挡共同并联联动地提供前进挡驱动。
发动机1在第五挡位提供高效直驱,或第一电动发电机2同挡并联发电对动力电池充电并优化发动机1工作点,或第一电动发电机2和或第二电动发电机3在第四挡位提供并联助力
发动机1第六挡位直驱及并联混动模式:离合器k5将发动机1与第一输入轴11接合,第二换挡机构k2将输出轴第一输入齿轮151与输出轴15接合,此时发动机1独立地在第六挡位直驱或与第一电动发电机2并联联动。第二电动发电机3可以在在四挡、或六挡、或七挡、或空挡共同并联联动地提供前进挡驱动。
发动机1在第六挡位提供高效直驱,或第一电动发电机2同挡并联发电对动力电池充电并优化发动机1工作点,或第一电动发电机2和或第二电动发电机3提供并联助力,第二电动发电机3工作可工作在第四挡位、或第六挡位、或第七挡位、或空挡停机。适合中速巡航,第二电动发电机3可脱挡停机,保障发动机1高效直驱。
发动机1第七挡位直驱及并联混动模式:离合器k5将发动机1与第一输入轴11接合,第一换挡机构k1将靠近发动机1一侧的第一输入轴第一输出齿轮111与第一输入轴 11接合,第三换挡机构k3将远离发动机1一侧的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152与输出轴15 接合。第二换挡机构k2和第四换挡机构k4保持空挡,发动机1独立地在第七挡位直驱或与第一电动发电机2联动和/或第二电动发电机3共同并联联动地提供前进挡驱动。
发动机1在第七挡位提供高效直驱,或第一电动发电机2同挡并联发电对动力电池充电并优化发动机1工作点,或第一电动发电机2和或第二电动发电机3都在第七挡位提供并联助力
发动机1第八挡位直驱及并联混动模式:离合器k5将发动机1与第一输入轴11接合,第一换挡机构k1将远离发动机1一侧的第一输入轴第一输出齿轮111与第一输入轴 11接合,第三换挡机构k3将远离发动机1一侧的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152与输出轴15 接合。第二换挡机构k2和第四换挡机构k4保持空挡,发动机1独立地在第八挡位直驱或与第一电动发电机2并联联动,和/或第二电动发电机3在七挡共同并联联动地提供前进挡驱动。
发动机1在第八挡位提供高效直驱,或第一电动发电机2同挡并联发电对动力电池充电并优化发动机1工作点,或第一电动发电机2和或第二电动发电机3在第七挡位提供并联助力
发动机1第九挡位直驱及并联混动模式:离合器k5将发动机1与第一输入轴11接合,第二换挡机构k2将输出轴15与第一输入轴11连接,第一换挡机构k1、第二换挡机构k2和第四换挡机构k4可以保持空挡。发动机1独立地在第九挡位直驱或与第一电动发电机2并联联动。
发动机1在第九挡位提供高效直驱,或第一电动发电机2同挡并联发电对动力电池充电并优化发动机1工作点,或第一电动发电机2和或第二电动发电机3提供并联助力,第二电动发电机3工作可工作在第四挡位、或第七挡位、或第九挡位、或空挡停机。适合中高速巡航,第二电动发电机3可脱挡停机,保障发动机1高效直驱。
发动机1在第一挡位、第二挡位及第三挡位间换挡过程中,第二电动发电机3可以提前进入第一挡位提供动力补偿,从而避免发动机1在第一、第二及第三挡位间换挡过程中出现动力中断;发动机1在第四挡位、第五挡位及第六挡位间换挡过程中,第二电动发电机3可以提前进入第四挡位提供动力补偿,从而避免发动机1在第四挡、第五及第六挡位间换挡过程中出现动力中断;发动机1在第七挡位、第八挡位及第九挡位间换挡过程中,第二电动发电机3可以提前进入第七挡位提供动力补偿,从而避免发动机1在第七、第八及第九挡位间换挡过程中出现动力中断。
如图1所示,第一电动发电机2与第二电动发电机3的中心轴输入端通过一级减速齿轮偏置输入,第一电动发电机2通过一级减速齿轮减速增扭输入到第一动力输入轴,第二电动发电机3通过一级减速齿轮输入到第一中间轴13,双电机扭矩需求大幅降低,双电机的体积可以更小,利于系统降本。第一电动发电机2及发动机1可工作在第一至九挡及空挡,第二电动发电机3可工作在第一挡位、第三挡位、第四挡位、第六挡位、第七挡位、第九挡位及空挡。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中各个挡位的动力传动路径。
第一挡位:
发动机1和/或第一电动发电机2→第一输入轴11→第一输入轴第一输出齿轮111→第一中间轴13→第一中间轴输出齿轮132→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152→输出轴15;
第二挡位:
发动机1和/或第一电动发电机2→第一输入轴11→第一输入轴第一输出齿轮111→第一中间轴13→第一中间轴输出齿轮132→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152→输出轴15;
第三挡位:
发动机1和/或第一电动发电机2→第一输入轴11→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出齿轮112→第二中间轴输入齿轮141→第二中间轴输出齿轮142→输出轴第一输入齿轮151→输出轴15;
第四挡位:
发动机1和/或第一电动发电机2→第一输入轴11→第一输入轴第一输出齿轮111→第一中间轴输入齿轮131→第一中间轴13→第一中间轴输出齿轮132→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152→输出轴15。
第五挡位:
发动机1和/或第一电动发电机2→第一输入轴11→第一输入轴第一输出齿轮111→第一中间轴输入齿轮131→第一中间轴13→第一中间轴输出齿轮132→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152→输出轴15。
第六挡位:
发动机1和/或第一电动发电机2→第一输入轴11→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出齿轮112→第二中间轴输入齿轮141→第二中间轴输出齿轮142→输出轴第一输入齿轮151→输出轴15。
第七挡位:
发动机1和/或第一电动发电机2→第一输入轴11→第一输入轴第一输出齿轮111→第一中间轴输入齿轮131→第一中间轴13→第一中间轴输出齿轮132→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152→输出轴15。
第八挡位:
发动机1和/或第一电动发电机2→第一输入轴11→第一输入轴第一输出齿轮111→第一中间轴输入齿轮131→第一中间轴13→第一中间轴输出齿轮132→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152→输出轴15。
第九挡位:发动机1和/或第一电动发电机2→第一输入轴11→输出轴15
发动机1及第一电动发电机2可以工作在第一挡位至第九挡位及空挡,第二电动发电机3只能工作在第一挡位、第三挡位、第四挡位、第六挡位、第七挡位、第九挡位及空挡。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动力传动系统100,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动力传动系统100,因此,该车辆可以适用于重载车型,可以实现发动机1与双电机的油电混动,传动系统的挡位丰富油耗低、换挡过程中动力不中断,车辆行驶更加舒适,动力传动系统100占用空间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动机、第一电动发电机和第二电动发电机;
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一输入轴分别与所述发动机和所述第一电动发电机动力连接;
第二输入轴,所述第二输入轴与所述第二电动发电机动力连接;
第一中间轴,所述第一中间轴与所述第一输入轴可选择地联动,所述第一中间轴与所述第二输入轴联动;
第二中间轴,所述第二中间轴与所述第一输入轴联动,所述第二中间轴与所述第二输入轴可选择地联动;
输出轴,所述输出轴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输入轴和/或所述第一中间轴和/或所述第二中间轴联动;其中
所述第一输入轴、所述输出轴同轴布置,所述第一中间轴、所述第二中间轴与所述第一输入轴的平行布置,所述第一中间轴与所述第二中间轴彼此交错地布置于所述第一输入轴所在轴线的外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轴上空套有多个第一输入轴第一输出齿轮,所述第一输入轴第一输出齿轮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输入轴接合,所述第一中间轴上设置有多个第一中间轴输入齿轮,多个所述第一中间轴输入齿轮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输入轴第一输出齿轮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换挡机构,所述第一换挡机构可选择地将所述多个所述第一输入轴第一输出齿轮与所述第一输入轴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轴上设置有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出齿轮,所述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出齿轮适于与所述第二中间轴联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中间轴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出齿轮啮合的第二中间轴输入齿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中间轴还设置有适于与所述输出轴联动的多个第二中间轴输出齿轮,所述输出轴上空套有输出轴第一输入齿轮,所述输出轴第一输入齿轮与所述输出轴可选择地接合;所述输出轴第一输入齿轮构造为多个且与对应的所述第二中间轴输出齿轮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换挡机构,所述第二换挡机构可选择地将所述第一输入轴与所述输出轴接合或将多个所述输出轴第一输入齿轮中的一个与所述输出轴接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间轴上设置有多个第一中间轴输出齿轮,所述输出轴上空套有多个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多个所述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与对应的第一中间轴输出齿轮对应啮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换挡机构,所述第三换挡机构设置于所述输出轴上且可选地将所述输出轴第一输入齿轮或一个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与所述输出轴接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四换挡机构,所述第四换挡机构可选择地将多个所述输出轴第二输入齿轮中的一个与所述输出轴接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输入轴,所述第三输入轴与输出轴连接;
副变速输出轴,所述副变速输出轴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三输入轴联动;
副变速中间轴,所述副变速中间轴与所述第三输入轴与所述第三输入轴联动与所述副变速输出轴可选择地联动。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动力传动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635643.1U CN217022174U (zh) | 2021-10-29 | 2021-10-29 | 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635643.1U CN217022174U (zh) | 2021-10-29 | 2021-10-29 | 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022174U true CN217022174U (zh) | 2022-07-22 |
Family
ID=82438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635643.1U Active CN217022174U (zh) | 2021-10-29 | 2021-10-29 | 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022174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78232A (zh) * | 2021-09-30 | 2022-01-28 | 如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
CN115419685A (zh) * | 2022-07-28 | 2022-12-02 | 湖南行必达网联科技有限公司 | 双电机混动变速箱及作业机械 |
CN115465083A (zh) * | 2022-07-28 | 2022-12-13 | 湖南行必达网联科技有限公司 | 双电机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及作业机械 |
-
2021
- 2021-10-29 CN CN202122635643.1U patent/CN21702217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78232A (zh) * | 2021-09-30 | 2022-01-28 | 如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
CN115419685A (zh) * | 2022-07-28 | 2022-12-02 | 湖南行必达网联科技有限公司 | 双电机混动变速箱及作业机械 |
CN115465083A (zh) * | 2022-07-28 | 2022-12-13 | 湖南行必达网联科技有限公司 | 双电机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及作业机械 |
WO2024045547A1 (zh) * | 2022-07-28 | 2024-03-07 | 湖南行必达网联科技有限公司 | 双电机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及作业机械 |
WO2024045549A1 (zh) * | 2022-07-28 | 2024-03-07 | 湖南行必达网联科技有限公司 | 双电机混动变速箱及作业机械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942382B (zh) | 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及车辆 | |
CN217022174U (zh) | 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及车辆 | |
CN112590530A (zh) | 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113879104B (zh) | 一种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113879103A (zh) | 一种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108327514B (zh) | 一种多模式混合动力传动装置 | |
CN113978232A (zh) | 一种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 |
WO2019233329A1 (zh) | 一种纵置多档位电驱动动力总成 | |
CN113147354B (zh) | 混合动力系统 | |
CN106004407A (zh) | 一种混合动力驱动总成及设有该总成的汽车 | |
CN110962577A (zh) | 混合动力变速箱及混合动力变速传动系统 | |
CN114043866A (zh) | 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6783253U (zh) | 动力传动系统及车辆 | |
CN216374155U (zh) | 一种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106274441A (zh) | 一种带有双离合器的多模式混合动力传动装置 | |
CN216359902U (zh) | 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112744067B (zh) | 混合动力系统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20548929U (zh) | 动力传动系统和车辆 | |
CN216331396U (zh) | 一种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7761910U (zh) | 纵置后驱混动变速器结构 | |
CN216374157U (zh) | 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111251875A (zh) | 动力驱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114132166A (zh) | 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115503459A (zh) | 双电机双中间轴带取力模块的多挡变速混合动力系统 | |
CN111251868B (zh) | 动力驱动系统和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