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53505U - 一种s形排线轴及水滴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s形排线轴及水滴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853505U CN216853505U CN202220160077.5U CN202220160077U CN216853505U CN 216853505 U CN216853505 U CN 216853505U CN 202220160077 U CN202220160077 U CN 202220160077U CN 216853505 U CN216853505 U CN 21685350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aft
- wire
- winding displacement
- stopper
- whe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5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1066 destr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92 add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309464 bull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9 cont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485 cop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99 joint compou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Hydraulic Turb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S形排线轴及水滴轮,S形排线轴包括轴体、一号限位块及二号限位块;一号限位块与二号限位块中心对称,轴体倾斜设置并位于一号限位块与二号限位块之间,且轴体与一号限位块、二号限位块一体成型。水滴轮包括该S形排线轴。本新型采用S形排线轴替代原有的收线排线结构;在出线时,无压力施与线上,线与S形排线轴基本无摩擦,线离线杯即为出线,不会卡线,出线范围广。在收线时,线的压力基本不会对S形排线轴造成破坏性影响,具有结构简单、适应性强等诸多优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线轴及水滴轮,尤其涉及一种S形排线轴及水滴轮。
背景技术
水滴轮属于卧轮的一种,具有抛投精确度更高,体积小,出线容易控制的优点。现有技术中的水滴轮,其收线及排线方式需依赖过线环、排线柱、来复轴等结构实现,由线从过线环中穿过,过线环固定连接在排线柱上,排线柱可沿来复轴左右滑动;从而当线杯转动收线时,排线柱滑动排线,使线均匀排于线杯上。然而,对于现有的收线及排线结构,存在着以下技术缺陷:1)放线时,线与过线环摩擦,不利于出线;2)放线时,线杯放线快于过线环的出线速度,容易打结;3)放线时,排线柱要调至来复轴中间,不然会形成夹角,不利于出线;4)收线时,排线柱在滑动至左右两侧时,受力过大时容易使来复轴受损;5)排线总成结构复杂,配合精密,装配时困难,钓鱼时进水进沙,容易失效破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S形排线轴及水滴轮。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S形排线轴,包括轴体、一号限位块及二号限位块;一号限位块与二号限位块中心对称,轴体倾斜设置并位于一号限位块与二号限位块之间,且轴体与一号限位块、二号限位块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在S形排线轴的轴体的两侧中心对称的设置有呈圆弧状的三角台阶。
进一步地,一号限位块、二号限位块与主轴连接的一端表面分别形成有半球状的凸起。
一种水滴轮,包括上述S形排线轴。
进一步地,一号限位块、二号限位块分别连接有连接轴,在水滴轮主体上开设有用于S形排线轴安装的圆孔,连接轴与圆孔转动接触。
进一步地,圆孔处加装有轴承,由轴承连接连接轴。
进一步地,由一端的连接轴通过对扁螺丝与传动齿固定连接,从动齿与传动齿啮合。
进一步地,它包括线杯、主轴、螺旋齿、大齿轮、传动轴、摇臂;线杯与主轴固定连接,主轴与螺旋齿固定连接;
摇臂固定安装在传动轴上,传动轴通过摩擦片带动大齿轮转动,且传动轴与传动齿固连,大齿轮与螺旋齿啮合。
进一步地,主轴通过轴承一、轴承二架设在水滴轮主体上。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S形排线轴及水滴轮,采用S形排线轴替代原有的收线排线结构,无需过线环结构;在出线时,无压力施与线上,线与S形排线轴基本无摩擦,线离线杯即为出线,没有多余局限,不会卡线,也没有出线夹角,出线范围广。在收线时,线的压力基本不会对S形排线轴造成破坏性影响,具有结构简单、适应性强等诸多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水滴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传统的水滴轮的收线排线结构与线杯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收线排线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S形排线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6至图9为线在转动的S形排线轴上的位点变化过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水滴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S形排线轴与线杯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中:11、轴体;12、一号限位块;13、二号限位块;14、三角台阶; 2、连接轴;3、固定螺丝;101、主体;102、线杯;103、轴承一;104、轴承二;105、主轴销;106、螺旋齿;107、来复轴套管;108、开口挡圈;109、排线柱左限位;110、螺帽一;111、来复轴销;112、排线柱;113、来复轴; 114、排线柱右限位;115、来复轴齿;116、过线环;117、传动齿;118、大齿轮;119、摩擦片;120、螺帽二;121、传动轴;122、摇臂;123、从动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为现有的水滴轮的结构示意图,从图1、图2所展示的结构可知,现有的水滴轮的收线及排线原理为:
对于现有的水滴轮,其结构设置为:线杯与主轴固定连接,通过轴承一和轴承二架设于主体上并可以转动,主轴销固定在主轴上,螺旋齿上开设有销孔,销孔与主轴销配合,带动线杯转动;
大齿轮与螺旋齿啮合,当大齿轮转动时可带动线杯转动收线;
大齿轮装置有摩擦片,通过摩擦片的摩擦,大齿轮被传动轴带动转动,传动轴则连接摇臂,通过螺帽二锁定;
传动轴还固定连接传动齿,传动齿与来复轴齿啮合;
来复轴齿与来复轴连接,并通过开口挡圈固定;
如图3所示,来复轴外侧套设有来复轴套管,来复轴可在来复轴套管内转动,来复轴套管通过外壁与水滴轮主体紧固连接;
如图4所示,来复轴套管外侧设有排线柱,排线柱内开设有孔,孔中内置来复轴销,来复轴销可沿来复轴左右滑动,进而由来复轴销带动排线柱沿来复轴左右滑动;
来复轴销被螺帽一固定于排线柱上,以确保不会掉落;
排线柱上固定连接有过线环,线从过线环中穿过。
由此,现有的水滴轮的收排线过程为:转动摇臂,带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带动大齿轮、传动齿一起旋转;大齿轮带动螺旋齿旋转进而带动线杯旋转,传动齿带动来复线齿旋转进而带动来复轴旋转,来复轴旋转并通过轴上的齿纹结构驱动排线柱左右滑动,线杯转动收线,排线柱滑动排线,使线均匀排于线杯上。
然而,对于现有的水滴轮收线排线结构,存在着不利于出现、线容易打结、来复轴易受损等多个技术缺陷,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S形排线轴,以替代传统的收线排线结构;
如图5所示,为S形排线轴的结构示意图,S形排线轴包括轴体11、一号限位块12及二号限位块13;一号限位块12与二号限位块13中心对称,轴体11倾斜设置并位于一号限位块12与二号限位块13之间,轴体11与一号限位块12、二号限位块13一体成型,形成S形排线轴的主体结构。
同样,在S形排线轴1的轴体11的两侧中心对称设置呈圆弧状的三角台阶,以使轴体11具有莱洛三角形结构特征,从而使线一直处于同位高点。对于一号限位块12、二号限位块13,为降低其对线的摩擦损伤,限位块与轴体11连接的一端表面形成有光滑的半球状凸起。
将本新型所公开的S形排线轴应用于水滴轮上,当线杯转动收线时,S形排线轴转动使线在S形排线轴上左右滑动,实现排线。
如图6至图9所示,展示了线在转动的S形排线轴上的位点变化过程,当线受拉力(即收线时),线会下沉,随着S形排线轴的转动,轴的最低点在不断左右变化,但线会一直处于最高点,不断向低点滑动,当线滑到极限时,通过S形排线轴的转动,最低点变成了最高点,线再次由最高点向最低点滑动;如此反复,在S形排线轴转动时,线在S形排线轴上左右滑动,实现左右排线。
如图10和图11所示,为S形排线轴所在的水滴轮的结构示意图,在S形排线轴的两端(即一号限位块12、二号限位块13)设有连接轴2,由一端的连接轴通过对扁螺丝与从动齿固定连接,实现S形排线轴随从动齿同步转动;从动齿与传动齿啮合,由传动齿驱动从动齿旋转。
在水滴轮主体上开设有用于S形排线轴安装的圆孔,S形排线轴两端的连接轴与圆孔转动接触,再通过固定螺丝3锁定;为使S形排线轴保持稳定、平衡转动,可在圆孔处加装轴承,由轴承连接连接轴2。
对于摇臂、传动轴、大齿轮、线杯等结构的设置,则与传统的水滴轮相同,由此,本新型所公开的水滴轮,其收排线过程为:转动摇臂,带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带动大齿轮、传动齿一起旋转;大齿轮带动螺旋齿旋转进而带动线杯旋转,传动齿带动从动齿旋转,进而带动S形排线轴旋转,线杯转动收线,线在S形排线轴上左右滑动,使线均匀排于线杯上。
由此,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S形排线轴及水滴轮,具有以下技术优势:由于采用S形排线轴替代原有的收线排线结构,无需过线环结构;在出线时,线离线杯即为出线,没有多余局限,不会卡线;出线时无压力施与线上,线与S形排线轴基本无摩擦,可自由出线,解决了线的摩擦问题;并且,出线范围广,没有出线夹角。在收线时,线的压力基本不会对S形排线轴造成破坏性影响,解决了传统的来复轴易于受损的问题。此外,由S形排线轴替代传统的收线排线结构总成,具有结构简单、适应性强,能应对各种复杂环境,水、沙、泥等杂质的沾染也不会影响排线性能等诸多优势。
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S形排线轴,其特征在于:包括轴体(11)、一号限位块(12)及二号限位块(13);所述一号限位块(12)与二号限位块(13)中心对称,轴体(11)倾斜设置并位于一号限位块(12)与二号限位块(13)之间,且轴体(11)与一号限位块(12)、二号限位块(13)一体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形排线轴,其特征在于:在S形排线轴的轴体(11)的两侧中心对称的设置有呈圆弧状的三角台阶(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S形排线轴,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限位块(12)、二号限位块(13)与轴体(11)连接的一端表面分别形成有半球状的凸起。
4.一种水滴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S形排线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滴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限位块(12)、二号限位块(13)分别连接有连接轴(2),在水滴轮主体上开设有用于S形排线轴安装的圆孔,连接轴(2)与圆孔转动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滴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孔处加装有轴承,由轴承连接连接轴(2)。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水滴轮,其特征在于:由一端的连接轴通过对扁螺丝与从动齿固定连接,从动齿与传动齿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滴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线杯、主轴、螺旋齿、大齿轮、传动轴、摇臂;所述线杯与主轴固定连接,主轴与螺旋齿固定连接;
所述摇臂固定安装在传动轴上,传动轴通过摩擦片带动大齿轮转动,且传动轴与传动齿固连,所述大齿轮与螺旋齿啮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滴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通过轴承一、轴承二架设在水滴轮主体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160077.5U CN216853505U (zh) | 2022-01-20 | 2022-01-20 | 一种s形排线轴及水滴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160077.5U CN216853505U (zh) | 2022-01-20 | 2022-01-20 | 一种s形排线轴及水滴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853505U true CN216853505U (zh) | 2022-07-01 |
Family
ID=82153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160077.5U Active CN216853505U (zh) | 2022-01-20 | 2022-01-20 | 一种s形排线轴及水滴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853505U (zh) |
-
2022
- 2022-01-20 CN CN202220160077.5U patent/CN21685350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34700B (zh) | 电动阀 | |
CN105598999B (zh) | 一种利用钢丝驱动的阶梯凸轮输出式旋转关节 | |
CN216853505U (zh) | 一种s形排线轴及水滴轮 | |
US20210190191A1 (en) |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 |
CN102200179A (zh) | 减速机构 | |
CN110822030A (zh) | 一种调速装置以及变速器 | |
WO2008023965A1 (en) | Conical gear member for power transmission | |
CN207329958U (zh) | 一种具有延时自动换向的大推力电缆排线设备 | |
CN203479261U (zh) | 一种拉线式位移传感器 | |
CN110425258A (zh) | 一种变速箱 | |
US6460792B1 (en) | Spinning reel rotation transmission device | |
CN112361931A (zh) | 一种绞线加工质量检测装置及检测工艺 | |
CN217301444U (zh) | 线性执行器联接结构 | |
CN211501531U (zh) | 一种钢丝传动装置 | |
CN109655022A (zh) | 高精度拉线式位移传感器 | |
CN209587192U (zh) | 流量控制阀 | |
CN213583496U (zh) | 一种磁性线圈用张紧机构 | |
CN203381764U (zh) | 自行车双线变速器 | |
CN2664394Y (zh) | 卷线器 | |
CN219844666U (zh) | 一种多级齿轮传动系统的冰钓轮 | |
CN220435669U (zh) | 一种带有内螺纹的铜管 | |
CN112850344B (zh) | 一种纺织卷线装置 | |
CN204215085U (zh) | 日夜滤光片切换器 | |
CN101481058B (zh) | 一种卷管器的排线装置 | |
CN110690044A (zh) | 立体卷铁心线圈绕制齿轮结构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