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50103U - 无极耳式镍氢电池 - Google Patents
无极耳式镍氢电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850103U CN216850103U CN202123296592.0U CN202123296592U CN216850103U CN 216850103 U CN216850103 U CN 216850103U CN 202123296592 U CN202123296592 U CN 202123296592U CN 216850103 U CN216850103 U CN 21685010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ickel
- battery
- metal hydride
- connecting part
- hydride batte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1257 hydrogen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6
- 229910052739 hyd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6
-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9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5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1
- 229910052987 metal hydr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3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1 nickel metal hydride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1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UFHFLCQGNIYNRP-UHFFFAOYSA-N Hydrogen Chemical compound [H][H] UFHFLCQGNIYNR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Lithium ion Chemical compound [Li+]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3 clad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36 corrosion preven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416 lith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53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13 acti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49 activ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13 alkali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05 anod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OJIJEKBXJYRIBZ-UHFFFAOYSA-N cadmium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Cd] OJIJEKBXJYRIB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89 copper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2 electroly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88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03 fossil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无极耳式镍氢电池。上述的无极耳式镍氢电池包括错位式电芯、镍氢电池壳体、顶盖及泡沫镍层;错位式电芯包括正极片、隔膜及负极片,正极片包括第一重叠部和第一连接部,第一重叠部包覆于隔膜,第一连接部裸露于隔膜外,负极片包括第二重叠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二重叠部与隔膜背离第一重叠部的一侧贴合,第二连接部裸露于隔膜外,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分别位于隔膜的两端;泡沫镍层包括第一泡沫镍层和第二泡沫镍层,第一泡沫镍层分别与顶盖及第一连接部电连接,第二泡沫镍层分别与镍氢电池壳体及第二连接部电连接。上述无极耳式镍氢电池能够有效地降低电池电阻、减小电池质量以及提高电池能量密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二次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极耳式镍氢电池。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Rechargeable battery)又称为充电电池或蓄电池,是指在电池放电后可通过充电的方式使活性物质激活而继续使用的电池。利用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可以组建成一个新电池,即当一个化学反应转化为电能之后,还可以用电能使化学体系修复,然后再利用化学反应转化为电能,所以叫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市场上主要充电电池有镍氢电池、镍镉电池、铅酸(或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等。
由于化石燃料在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的情况下越来越少,近年来,氢能源的开发利用日益受到重视。镍氢电池作为氢能源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越来越被人们注意。镍氢电池中的集流体作为电池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常用的集流体为较厚的铜箔或铝箔,其重量占镍氢电池总重量的20%~40%,导致镍氢电池的能量密度降低;同时现有的镍氢电池中对集流体进行焊接时采用极耳进行焊接,不仅会增加极耳与金属壳体之间焊接电阻使得电池电阻增大,还会增大电池质量,降低电池能量密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够降低电池电阻、减小电池质量以及提高电池能量密度的无极耳式镍氢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无极耳式镍氢电池,包括:
错位式电芯,所述错位式电芯包括正极片、隔膜及负极片,所述正极片包括第一重叠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重叠部包覆于所述隔膜,所述第一连接部裸露于所述隔膜外,所述负极片包括第二重叠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重叠部与所述隔膜背离所述第一重叠部的一侧贴合,所述第二连接部裸露于所述隔膜外,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隔膜的两端;
镍氢电池壳体,所述镍氢电池壳体开设有容纳腔,所述错位式电芯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顶盖,所述顶盖与所述镍氢电池壳体绝缘连接,所述顶盖盖设于所述镍氢电池壳体;
泡沫镍层,所述泡沫镍层包括第一泡沫镍层和第二泡沫镍层,所述第一泡沫镍层分别与所述顶盖及所述第一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二泡沫镍层分别与所述镍氢电池壳体及所述第二连接部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泡沫镍层分别与所述顶盖及所述第一连接部过盈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泡沫镍层分别与所述镍氢电池壳体及所述第二连接部过盈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极耳式镍氢电池还包括绝缘密封胶圈,所述绝缘密封胶圈夹设于所述顶盖与所述镍氢电池壳体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重叠部的宽度与所述第二重叠部的宽度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宽度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宽度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盖包括壳体和帽体,所述帽体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帽体与所述第一泡沫镍层过盈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盖还包括可恢复式安全阀,所述可恢复式安全阀安装于所述帽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泡沫镍层的厚度和所述第二泡沫镍层的厚度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镍氢电池壳体靠近所述顶盖的一侧开设有卡位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无极耳式镍氢电池包括错位式电芯,错位式电芯包括正极片、隔膜及负极片,由于正极片包括第一重叠部和第一连接部,第一重叠部包覆于隔膜,第一连接部裸露于隔膜外,使第一连接部能够与镍氢电池的顶盖连通,从而将正极片中的电流导出;又由于负极片包括第二重叠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二重叠部与隔膜背离第一重叠部的一侧贴合,第二连接部裸露于隔膜外,使第二连接部能够与镍氢电池的壳体连通,从而将负极片中的电流导出。此外,镍氢电池壳体开设有容纳腔,错位式电芯放置于容纳腔内,顶盖与镍氢电池壳体绝缘连接,顶盖盖设于镍氢电池壳体,如此,能够使镍氢电池省去极耳,避免了极耳焊接的内阻,从而有效地降低镍氢电池的电池电阻,同时采用无极耳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减轻镍氢电池的质量,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2、本实用新型的无极耳式镍氢电池还包括泡沫镍层,泡沫镍层包括第一泡沫镍层和第二泡沫镍层,由于第一泡沫镍层分别与顶盖及第一连接部电连接,能够有效地提高第一连接部的导电性,且无需焊接,在实现无极耳的同时,还能免去焊接操作,从而进一步地降低电池电阻,提高电池性能;又由于第二泡沫镍层分别与镍氢电池壳体及第二连接部电连接,能够有效地提高第二连接部的导电性,且无需焊接,在实现无极耳的同时,还能免去焊接操作,从而进一步降低电池电阻,提高电池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无极耳式镍氢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无极耳式镍氢电池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无极耳式镍氢电池中错位式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错位式电芯的局部展开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错位式电芯的另一视角的局部展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提供一种无极耳式镍氢电池。上述无极耳式镍氢电池包括错位式电芯、镍氢电池壳体、顶盖及泡沫镍层;所述错位式电芯包括正极片、隔膜及负极片,所述正极片包括第一重叠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重叠部包覆于所述隔膜,所述第一连接部裸露于所述隔膜外,所述负极片包括第二重叠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重叠部与所述隔膜背离所述第一重叠部的一侧贴合,所述第二连接部裸露于所述隔膜外,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隔膜的两端;所述镍氢电池壳体开设有容纳腔,所述错位式电芯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顶盖与所述镍氢电池壳体绝缘连接,所述顶盖盖设于所述镍氢电池壳体;所述泡沫镍层包括第一泡沫镍层和第二泡沫镍层,所述第一泡沫镍层分别与所述顶盖及所述第一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二泡沫镍层分别与所述镍氢电池壳体及所述第二连接部电连接。
请参阅图1,其为一实施例中无极耳式镍氢电池10的示意图。
同时参阅图2、图4及图5,一实施例的无极耳式镍氢电池10包括错位式电芯100、镍氢电池壳体200、顶盖300及泡沫镍层400;错位式电芯100包括正极片110、隔膜120及负极片130,正极片110包括第一重叠部111和第一连接部113,第一重叠部111包覆于隔膜120,第一连接部113裸露于隔膜120外,负极片130包括第二重叠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3,第二重叠部131与隔膜120背离第一重叠部111的一侧贴合,第二连接部133裸露于隔膜120外,第一连接部113与第二连接部133分别位于隔膜120的两端;镍氢电池壳体200开设有容纳腔202,错位式电芯100放置于容纳腔202内;顶盖300与镍氢电池壳体200绝缘连接,顶盖300盖设于镍氢电池壳体200;泡沫镍层400包括第一泡沫镍层410和第一泡沫镍层420,第一泡沫镍层410分别与顶盖300及第一连接部113电连接,第一泡沫镍层420分别与镍氢电池壳体200及第二连接部133电连接。
上述的无极耳式镍氢电池10中包括错位式电芯100,错位式电芯100包括正极片110、隔膜120及负极片130,由于正极片110包括第一重叠部111和第一连接部113,第一重叠部111包覆于隔膜120,第一连接部113裸露于隔膜120外,使第一连接部113能够与镍氢电池的顶盖300连通,从而将正极片110中的电流导出;又由于负极片130包括第二重叠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3,第二重叠部131与隔膜120背离第一重叠部111的一侧贴合,第二连接部133裸露于隔膜120外,使第二连接部133能够与镍氢电池的壳体连通,从而将负极片130中的电流导出。此外,镍氢电池壳体200开设有容纳腔202,错位式电芯100放置于容纳腔202内,顶盖300与镍氢电池壳体200绝缘连接,顶盖300盖设于镍氢电池壳体200,如此,能够使镍氢电池省去极耳,避免了极耳焊接的内阻,从而有效地降低镍氢电池的电池电阻,同时采用无极耳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减轻镍氢电池的质量,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本申请还包括泡沫镍层400,泡沫镍层400包括第一泡沫镍层410和第一泡沫镍层420,由于第一泡沫镍层410分别与顶盖300及第一连接部113电连接,能够有效地提高第一连接部113的导电性,且无需焊接,在实现无极耳的同时,还能免去焊接操作,从而进一步地降低电池电阻,提高电池性能;又由于第一泡沫镍层420分别与镍氢电池壳体200及第二连接部133电连接,能够有效地提高第二连接部133的导电性,且无需焊接,在实现无极耳的同时,还能免去焊接操作,从而进一步降低电池电阻,提高电池性能。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泡沫镍层410分别与顶盖300及第一连接部113过盈抵接。由于泡沫镍具有较好的弹性,使得第一泡沫镍层410分别与顶盖300及第一连接部113过盈抵接后,无极耳式镍氢电池10的正极能够保持稳定的弹性电连接,从而在免除焊接操作的同时,还能有效提升电极电连接的稳定性,而且泡沫镍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和导电稳定性,进而能够进一步地降低电池电阻,同时提高电池性能。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泡沫镍层410的其中一面与顶盖300的帽体部位过盈抵接,第一泡沫镍层410的另一面与第一连接部113过盈抵接,且泡沫镍层400具有较好的弹性,从而实现无极耳式镍氢电池10正极的弹性电连接,一方面能够保证无极耳式镍氢电池10封装后的电连接紧密性和稳定性,从而提高无极耳式镍氢电池10的电学性能;另一方面,由于第一泡沫镍层410能够实现免焊接,减少了焊接造成的电阻增大问题,从而有效地降低无极耳式镍氢电池10正极的电阻,进而有效地降低无极耳式镍氢电池10的电阻。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泡沫镍层420分别与镍氢电池壳体200及第二连接部133过盈抵接。由于泡沫镍具有较好的弹性,使得第一泡沫镍层410分别与顶盖300及第一连接部113过盈抵接后,无极耳式镍氢电池10的负极能够保持稳定的弹性电连接,从而在免除焊接操作的同时,还能有效提升电极电连接的稳定性,而且泡沫镍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和导电稳定性,进而能够进一步地降低电池电阻,同时提高电池性能。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泡沫镍层420的其中一面与镍氢电池壳体200的底部过盈抵接,第一泡沫镍层420的另一面与第二连接部133过盈抵接,且泡沫镍层400具有较好的弹性,从而实现无极耳式镍氢电池10负极的弹性电连接,一方面能够保证无极耳式镍氢电池10封装后的电连接紧密性和稳定性,从而提高无极耳式镍氢电池10的电学性能;另一方面,由于第一泡沫镍层420能够实现免焊接,减少了焊接造成的电阻增大问题,从而有效地降低无极耳式镍氢电池10负极的电阻,进而有效地降低无极耳式镍氢电池10的电阻。
如图2所示,为了更好地隔绝电池正极耳及镍氢电池壳体20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无极耳式镍氢电池10还包括绝缘密封胶圈500,绝缘密封胶圈500夹设于顶盖300与镍氢电池壳体200之间。可以理解的是,顶盖300与镍氢电池壳体200绝缘连接,为了进一步提高顶盖300与镍氢电池壳体200之间的绝缘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无极耳式镍氢电池10还包括绝缘密封胶圈500,绝缘密封胶层的直径与顶盖300的直径及镍氢电池壳体200的直径保持一致,绝缘密封胶圈500夹设于顶盖300与镍氢电池壳体200之间,即绝缘密封胶圈500的一侧与顶盖300的内壁边缘贴合,绝缘密封胶圈500的另一侧与镍氢电池壳体200靠近顶盖300内壁的一侧贴合,而且绝缘密封胶层具有较好的弹性和绝缘性,从而使得顶盖300与镍氢电池壳体200之间的连接紧密性更好,且能够提升顶盖300与镍氢电池壳体200之间的绝缘效果,更好地隔绝电池正极耳及镍氢电池壳体20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重叠部111的宽度与第二重叠部131的宽度相同。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正极片110包括第一重叠部111和第一连接部113,第一重叠部111包覆于隔膜120,第一连接部113裸露于隔膜120外,使第一连接部113能够与镍氢电池的顶盖300连通,从而将正极片110中的电流导出;又由于负极片130包括第二重叠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3,第二重叠部131与隔膜120背离第一重叠部111的一侧贴合,第二连接部133裸露于隔膜120外,使第二连接部133能够与镍氢电池的壳体连通,从而将负极片130中的电流导出。第一重叠部111、隔膜120及第二重叠部131依次层叠卷绕,使正极片110、隔膜120及负极片130卷绕形成错位式电芯100,为了防止错位式电芯100在卷绕过程中出现正负极短路的问题,同时节省隔膜120材料,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重叠部111、隔膜120及第二重叠部131依次层叠卷绕,且第一重叠部111的宽度与第二重叠部131的宽度相同,能够使隔膜120充分隔绝正极片110及负极片130,同时避免正极片110、隔膜120及负极片130错位层叠而产生多余的隔膜120,从而节省隔膜120材料,提高错位式电芯100的紧密性,减小无极耳式镍氢电池10的质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3的宽度与第二连接部133的宽度相同。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正极片110包括第一重叠部111和第一连接部113,第一重叠部111包覆于隔膜120,第一连接部113裸露于隔膜120外,使第一连接部113能够与镍氢电池的顶盖300连通,从而将正极片110中的电流导出;又由于负极片130包括第二重叠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3,第二重叠部131与隔膜120背离第一重叠部111的一侧贴合,第二连接部133裸露于隔膜120外,使第二连接部133能够与镍氢电池的壳体连通,从而将负极片130中的电流导出。为了提高无极耳式镍氢电池10的结构一致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3与第二连接部133分别设置于镍氢电池的两端,第一连接部113的宽度与第二连接部133的宽度相同,能够有效地提高无极耳式镍氢电池10的结构一致性,提高无极耳式镍氢电池10的稳定性。
如图2、图3、图4及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3包括第一空白区1131和第一涂覆区1133,第一涂覆区1133和第一空白区1131连接,第一空白区1131用于与镍氢电池的顶盖300电连接,第一涂覆区1133与第一重叠部111连接,涂覆区上涂覆有第一固化胶层610,且第一固化胶层610与隔膜120部分贴合。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空白区1131能够实现镍氢电池正极的电连接,如此,能够使镍氢电池省去正极耳,避免了正极耳焊接的内阻,从而有效地降低镍氢电池的电池电阻,同时采用无极耳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减轻镍氢电池的质量,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进一步地,由于第一连接部113只有一层正极片110,使得第一连接部113相较于错位式电芯100的重叠部位的结构强度较弱,而通过在第一连接部113的第一涂覆区1133涂覆一层第一固化胶层610,一方面能够增大第一连接部113的厚度,提高第一连接部113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第一固化胶层610具有较好的绝缘性,且第一固化胶层610与隔膜120部分贴合,即第一固化胶层610与隔膜120具有重叠部分,从而能够进一步防止裸露于隔膜120外的正极片110,即第一连接部113与负极片130发生短路,进而提高错位式电芯100的稳定性,提高无极耳式镍氢电池10的稳定性。此外,第一固化胶层610还具有较好的防内腐蚀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无极耳式镍氢电池10的性能稳定性。
如图2、图3、图4及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133包括第二空白区1331和第二涂覆区1333,第二涂覆区1333和第二空白区1331连接,第二空白区1331用于与镍氢电池的顶盖300电连接,第二涂覆区1333与第二重叠部131连接,第二涂覆区1333上涂覆有第二固化胶层620,且第二固化胶层620与隔膜120部分贴合。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空白区1331能够实现镍氢电池负极的电连接,如此,能够使镍氢电池省去负极耳,避免了负极耳焊接的内阻,从而有效地降低镍氢电池的电池电阻,同时采用无极耳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减轻镍氢电池的质量,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进一步地,由于第二连接部133只有一层负极片130,使得第二连接部133相较于错位式电芯100的重叠部位的结构强度较弱,而通过在第二连接部133的第二涂覆区1333涂覆一层第二固化胶层620,一方面能够增大第二连接部133的厚度,提高第二连接部133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第二固化胶层620具有较好的绝缘性,且第二固化胶层620与隔膜120部分贴合,即第二固化胶层620与隔膜120具有重叠部分,从而能够进一步防止裸露于隔膜120外的负极片130,即第二连接部133与负极片130发生短路,进而提高错位式电芯100的稳定性,提高无极耳式镍氢电池10的稳定性。此外,第二固化胶层620还具有较好的防内腐蚀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无极耳式镍氢电池10的性能稳定性。
如图1及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顶盖300包括壳体310和帽体320,帽体320与壳体310连接,帽体320与第一泡沫镍层410过盈抵接。可以理解的是,使用不同正极材料和电解液的动力电池在过充电时具有不同特性的温度、电压变化曲线,当过充电达到一定程度后,,如果动力电池内部温度已达到热失控状态时,内压继续上升,防爆膜将被冲破,动力电池内物质随高压气体喷出。在本实施例中,帽体320具有过充电保护功能,当过充电达到一定程度后,能够及时终止充电,从而提高无极耳式镍氢电池10的安全性。此外,帽体320与第一泡沫镍层410的其中一侧过盈抵接,第一泡沫镍层410的另一侧与第一连接部113过盈抵接,从而有效提高第一泡沫镍层410与错位式电芯100及顶盖300弹性电连接的稳定性和固定性,进而降低电池电阻,提高无极耳式镍氢电池10的能量密度。
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顶盖300还包括可恢复式安全阀330,可恢复式安全阀330安装于帽体内。可以理解的是,无极耳式镍氢电池10在充电过程中,尤其是大电流快充电时,电池内部可能产生较多气体,造成电池内部压力升高。内压高容易引起漏液(气)、爬碱、隔膜120干枯及电池寿命缩短。为了提高无极耳式镍氢电池10的安全性,在本实施例中,顶盖300还包括可恢复式安全阀330,可恢复式安全阀330安装于帽体内。可恢复安全阀用于完成无极耳式镍氢电池10的密封,当电池内部压力过大时,可恢复式安全阀330开启,释放气体,降低电池内部的压力,从而提高无极耳式镍氢电池10的安全性。此外,可恢复式安全阀330具有较好的复位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无极耳式镍氢电池10的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泡沫镍层410的厚度和第一泡沫镍层420的厚度相同。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泡沫镍层410分别与顶盖300及第一连接部113电连接,能够有效地提高第一连接部113的导电性,且无需焊接,在实现无极耳的同时,还能免去焊接操作,从而进一步地降低电池电阻,提高电池性能;又由于第一泡沫镍层420分别与镍氢电池壳体200及第二连接部133电连接,能够有效地提高第二连接部133的导电性,且无需焊接,在实现无极耳的同时,还能免去焊接操作,从而进一步降低电池电阻,提高电池性能。为了进一步提高无极耳式镍氢电池10的结构一致性和导电一致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泡沫镍层410和第一泡沫镍层410分别设置于无极耳式镍氢电池10的两端,第一泡沫镍层410的厚度和第一泡沫镍层420的厚度相同,能够有效地提高无极耳式镍氢电池10的结构一致性,提高无极耳式镍氢电池10的稳定性,同时能够提高无极耳式镍氢电池10的导电一致性。
如图1及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镍氢电池壳体200靠近顶盖300的一侧开设有卡位槽204。在本实施例中,顶盖300与镍氢电池壳体200绝缘连接,顶盖300盖设于镍氢电池壳体200,通过在镍氢电池壳体200靠近顶盖300的一侧开设卡位槽204,使顶盖300能够卡设于卡位槽204内,从而提高顶盖300盖设于镍氢电池壳时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无极耳式镍氢电池10的结构稳定性。此外,卡位槽204还能起到防爆沟的作用,达到较好的防爆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无极耳式镍氢电池10包括错位式电芯100,错位式电芯100包括正极片110、隔膜120及负极片130,由于正极片110包括第一重叠部111和第一连接部113,第一重叠部111包覆于隔膜120,第一连接部113裸露于隔膜120外,使第一连接部113能够与镍氢电池的顶盖300连通,从而将正极片110中的电流导出;又由于负极片130包括第二重叠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3,第二重叠部131与隔膜120背离第一重叠部111的一侧贴合,第二连接部133裸露于隔膜120外,使第二连接部133能够与镍氢电池的壳体连通,从而将负极片130中的电流导出。此外,镍氢电池壳体200开设有容纳腔202,错位式电芯100放置于容纳腔202内,顶盖300与镍氢电池壳体200绝缘连接,顶盖300盖设于镍氢电池壳体200,如此,能够使镍氢电池省去极耳,避免了极耳焊接的内阻,从而有效地降低镍氢电池的电池电阻,同时采用无极耳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减轻镍氢电池的质量,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2、本实用新型的无极耳式镍氢电池10还包括泡沫镍层400,泡沫镍层400包括第一泡沫镍层410和第一泡沫镍层420,由于第一泡沫镍层410分别与顶盖300及第一连接部113电连接,能够有效地提高第一连接部113的导电性,且无需焊接,在实现无极耳的同时,还能免去焊接操作,从而进一步地降低电池电阻,提高电池性能;又由于第一泡沫镍层420分别与镍氢电池壳体200及第二连接部133电连接,能够有效地提高第二连接部133的导电性,且无需焊接,在实现无极耳的同时,还能免去焊接操作,从而进一步降低电池电阻,提高电池性能。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无极耳式镍氢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错位式电芯,所述错位式电芯包括正极片、隔膜及负极片,所述正极片包括第一重叠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重叠部包覆于所述隔膜,所述第一连接部裸露于所述隔膜外,所述负极片包括第二重叠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重叠部与所述隔膜背离所述第一重叠部的一侧贴合,所述第二连接部裸露于所述隔膜外,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隔膜的两端;
镍氢电池壳体,所述镍氢电池壳体开设有容纳腔,所述错位式电芯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顶盖,所述顶盖与所述镍氢电池壳体绝缘连接,所述顶盖盖设于所述镍氢电池壳体;
泡沫镍层,所述泡沫镍层包括第一泡沫镍层和第二泡沫镍层,所述第一泡沫镍层分别与所述顶盖及所述第一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二泡沫镍层分别与所述镍氢电池壳体及所述第二连接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极耳式镍氢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泡沫镍层分别与所述顶盖及所述第一连接部过盈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极耳式镍氢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泡沫镍层分别与所述镍氢电池壳体及所述第二连接部过盈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极耳式镍氢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密封胶圈,所述绝缘密封胶圈夹设于所述顶盖与所述镍氢电池壳体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极耳式镍氢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重叠部的宽度与所述第二重叠部的宽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极耳式镍氢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宽度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宽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极耳式镍氢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包括壳体和帽体,所述帽体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帽体与所述第一泡沫镍层过盈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极耳式镍氢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还包括可恢复式安全阀,所述可恢复式安全阀安装于所述帽体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极耳式镍氢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泡沫镍层的厚度和所述第二泡沫镍层的厚度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极耳式镍氢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镍氢电池壳体靠近所述顶盖的一侧开设有卡位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296592.0U CN216850103U (zh) | 2021-12-23 | 2021-12-23 | 无极耳式镍氢电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296592.0U CN216850103U (zh) | 2021-12-23 | 2021-12-23 | 无极耳式镍氢电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850103U true CN216850103U (zh) | 2022-06-28 |
Family
ID=82110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296592.0U Active CN216850103U (zh) | 2021-12-23 | 2021-12-23 | 无极耳式镍氢电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85010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335825A (zh) * | 2021-12-23 | 2022-04-12 | 梅州市量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无极耳式镍氢电池 |
-
2021
- 2021-12-23 CN CN202123296592.0U patent/CN21685010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335825A (zh) * | 2021-12-23 | 2022-04-12 | 梅州市量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无极耳式镍氢电池 |
CN114335825B (zh) * | 2021-12-23 | 2025-06-20 | 梅州市量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无极耳式镍氢电池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538114B2 (ja) | 二次電池 | |
CN103311569A (zh) |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 | |
CN105703015A (zh) | 一种叠片式锂离子电池 | |
CN101312244A (zh) | 电极组件及使用该电极组件的二次电池 | |
KR101546545B1 (ko) | 파우치형 리튬이차전지 | |
US11417874B2 (en) |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 |
KR20040022716A (ko) | 원통형 리튬이차전지와 이의 제조방법 | |
CN101299456A (zh) | 电极组件和具有该电极组件的二次电池 | |
KR101121205B1 (ko) | 이차전지 | |
US11069935B2 (en) | Cell and battery | |
CN216850103U (zh) | 无极耳式镍氢电池 | |
CN116387638A (zh) | 一种圆柱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 |
KR102680856B1 (ko) | 톱니형 실링엣지를 가진 연포장 리튬 이온 셀 | |
CN220122037U (zh) | 一种圆柱型锂离子电池 | |
CN118554092A (zh) | 柱形二次电池、注液方法及用电设备 | |
KR20150000159A (ko) | 전극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 |
CN218039736U (zh) | 锂离子电池及电池组 | |
CN111916581A (zh) | 一种大容量可充电镍氢电池及制造方法 | |
CN116114115B (zh) |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 |
CN114335825B (zh) | 无极耳式镍氢电池 | |
KR20080018471A (ko) | 이차 전지 | |
KR20000039287A (ko) | 리튬이온 이차전지 | |
CN212587559U (zh) | 纽扣锂电池卷芯及包含其的纽扣锂电池 | |
CN211555984U (zh) | 一种超薄纽扣电池 | |
CN111786033A (zh) | 纽扣锂电池卷芯的成型方法、卷芯及包含卷芯的纽扣锂电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Non polar lug Nickel metal hydride battery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2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628 Pledgee: Meixian Sub branch of Postal Savings Bank of China Co.,Ltd. Pledgor: MEIZHOU LIANGN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49324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