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6749589U - 绕线包胶机 - Google Patents

绕线包胶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49589U
CN216749589U CN202220014042.0U CN202220014042U CN216749589U CN 216749589 U CN216749589 U CN 216749589U CN 202220014042 U CN202220014042 U CN 202220014042U CN 216749589 U CN216749589 U CN 2167495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belt
assembly
winding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1404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忠华
麦荣建
李海中
王立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ity Posonwo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ity Posonwo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ity Posonwo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ity Posonwo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1404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495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495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495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绕线包胶机,该绕线包胶机包括机架、出线套管装置、引线装置、夹料装置和包胶装置,出线套管装置包括线管输出机构、套管裁切机构和套管长度检测机构,线管输出机构具有套管输出口和导线输出口,套管裁切机构包括裁管组件、夹管组件和第一驱动组件,裁管组件用于裁切从套管输出口输出的套管,夹管组件用于夹持套管,第一驱动组件驱动夹管组件移动,套管长度检测机构用于检测套管输出口输出套管的长度;引线装置包括围绕出线套管装置周侧布置的上引线组件和下引线组件;包胶装置设置在夹料装置的一侧。本实用新型提升了套管裁切的精度、避免上引线组件和下引线组件移动时出现干涉的情况以及实现了自动包胶。

Description

绕线包胶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绕线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绕线包胶机。
背景技术
变压器和电感器都是一种在铁芯或磁芯上缠绕线圈制成的电子部件,在现有制造生产变压器和电感器过程中,一般是通过绕线机将导线缠绕在铁芯或磁芯上,并使得导向的两端与铁芯或磁芯上的导电柱电连接。
现有如公开号为CN212676097U的中国专利,通过将工件夹持,然后出管机构移出预设长度的套管并进行裁剪,从而便于将裁剪后的套管套设在导线上,再通过双导针组件引出导线传递组件上的导线,从而通过工件的自转将导线缠绕在工件上,最后利用人工将胶带包覆在线圈上,以便于提升产品的防护性能。但是,现有出管机构一般是完全依赖出管机构中移管装置的驱动精度来控制,因此,在长时间使用后,套管裁剪长度精度会变低,同时由于现有双导针组件整体位于导线传递组件的一侧,且双导针组件中的上导针和下导针呈上下状态布置,从而导致现有上导针和下导针上下移动时存在干涉,而且人工包覆胶带的方式一方面效率低,另一方面,由于工作人员的技能熟练度参差不齐,导致产品的良品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绕线包胶机,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绕线包胶机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出线套管装置、引线装置、夹料装置和包胶装置,所述出线套管装置包括线管输出机构、套管裁切机构和套管长度检测机构,所述线管输出机构具有套管输出口和导线输出口,所述套管裁切机构包括裁管组件、夹管组件和第一驱动组件,所述裁管组件用于裁切从所述套管输出口输出的套管,所述夹管组件用于夹持裁切后的套管,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夹管组件在所述套管输出口与所述导线输出口之间往复移动,所述套管长度检测机构用于检测从所述套管输出口输出套管的长度;所述引线装置包括围绕所述出线套管装置周侧布置的上引线组件和下引线组件;所述包胶装置设置在所述夹料装置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上引线组件包括上导针、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一夹线机构,所述上导针上具有沿竖直方向贯穿的第一导线孔,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上导针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上导针转动,所述第一夹线机构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并夹持穿过所述第一导线孔的导线。
优选地,所述下引线组件包括下导针、第三驱动机构、第四驱动机构、第五驱动机构和第二夹线机构,所述下导针上具有沿竖直方向贯穿的第二导线孔,所述第三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下导针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第四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下导针朝向所述上导针移动、并使所述第二导线孔与所述第一导线孔对接,所述第五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下导针转动,所述第二夹线机构与所述第五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并夹持穿过所述第二导线孔的导线。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线机构包括两个第一夹头、第一动力源和第二动力源,所述第一动力源驱动两个所述第一夹头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导线孔移动,所述第二动力源驱动两个所述第一夹头相向或相背移动;所述第二夹线机构包括两个第二夹头和第三动力源,两个所述第二夹头位于所述第二导线孔正下方,所述第三动力源驱动两个所述第二夹头相向或相背移动。
优选地,所述套管长度检测机构包括安装座、抵接片、检测部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抵接片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上并可相对于所述安装座转动,所述抵接片形成有位于其两端的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用于承接从所述套管输出口输出的套管,所述检测部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并位于所述第二抵接部的上方,所述检测部件在所述第二抵接部翘起预设程度后触发控制信号,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安装座靠近或远离所述夹管组件移动。
优选地,所述安装座上设有调节螺钉,所述调节螺钉的一端可与所述第一抵接部的底部抵接,所述安装座上设有供所述调节螺钉穿过的螺纹孔。
优选地,所述包胶装置包括两个,两个所述包胶装置相对设置的所述夹料装置的周侧,所述包胶装置包括安装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的储带机构、夹带机构、切带机构和拉带机构,所述储带机构用于安装胶带盘,且胶带盘中的胶带一端被所述夹带机构夹持,所述拉带机构夹持位于所述夹带机构上的胶带并上行,以释放胶带进行包胶,所述切带机构用于在包胶完成后切断胶带。
优选地,所述包胶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储带机构与所述夹带机构之间的测量机构,所述测量机构包括转轴和第一光电开关,所述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转轴上围绕其周向设有若干均匀布置的第一遮光片,且所述第一遮光片延伸至所述第一光电开关的检测区域内,所述胶带盘上的胶带与所述转轴贴合。
优选地,所述包胶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拉带机构与所述切带机构之间的压带机构,所述压带机构包括滚轮、安装块和第三驱动组件,所述滚轮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块上,所述第三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安装块沿水平方向移动,以使所述滚轮与所述拉带机构夹持的胶带抵接。
优选地,所述夹料装置包括取料机构和机械手,所述机械手驱动所述取料机构移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绕线包胶机,首先通过抵接片上的第一抵接部受到套管的压力下降时第二抵接部同步上翘,并使得第二抵接部移动至检测部件的检测区域,从而便于检测部件在检测到第二抵接部移动至特定位置后向套管裁切机构发出裁切套管的信号,以此有利于保证套管裁切的精度;然后通过将上引线组件和下引线组件分别布置在夹料装置的周侧,从而使得上引线组件和下引线组件可分别实现上下运动,避免出现两者移动时出现干涉的情况;最后利用夹料装置控制完成绕线后工件与包胶装置上的胶带贴合并自转,并在包胶完成后自动切断胶带,从而实现胶带的包覆。本方案提升了套管裁切的精度、避免上引线组件和下引线组件移动时出现干涉的情况以及实现了自动包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绕线包胶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出线套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所示线管输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所示套管裁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所示包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所示上引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所示第一夹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所示下引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所示第二夹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2中所示套管长度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所示抵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0中所示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5中所示储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5中所示夹带机构和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5中所示切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5中所示拉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5中所示压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5中所示包胶装置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中所示夹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455557280000041
Figure BDA000345555728000005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绕线包胶机,如图1至图5所示,该绕线包胶机包括机架1000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1000上的出线套管装置2000、引线装置3000、夹料装置4000和包胶装置5000,所述出线套管装置2000包括线管输出机构2100、套管裁切机构2200和套管长度检测机构2300,所述线管输出机构2100具有套管输出口2110和导线输出口2120,所述套管裁切机构2200包括裁管组件2210、夹管组件2220和第一驱动组件2230,所述裁管组件2210用于裁切从所述套管输出口2110输出的套管,所述夹管组件2220用于夹持裁切后的套管,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230驱动所述夹管组件2220在所述套管输出口2110与所述导线输出口2120之间往复移动,所述套管长度检测机构2300用于检测从所述套管输出口2110输出套管的长度;所述引线装置3000包括围绕所述出线套管装置2000周侧布置的上引线组件3100和下引线组件3200;所述包胶装置5000包括设置在所述夹料装置4000的一侧。
其中,线管输出机构2100和套管裁切机构2200均可参照现有形式进行布置,主要在于增加了套管长度检测机构2300,以便于检测线管输出机构2100输出套管的长度,并利用套管裁切机构2200将套管裁剪为预定的长度,具体为在套管长度检测机构2300检测到从套管输出口2110移出预设长度的套管后(此时套管移出的部分位于夹管组件2220的两夹头之间),裁管组件2210对套管进行裁切,此时夹管组件2220夹持的套管被裁切为上下两段(如裁管组件2210具有两个切刀,以将套管切断和分段),然后第一驱动组件2230驱动夹管组件2220夹持的套管移动至导线输出口2120的正下方,使得输出的导线可依次穿过套管以及上导针3110和下导针3210,然后利用上述两个第一夹头3141和两个第二夹头3251分别夹持两段套管,最后由两个第二夹头3251带动导线下行,以完成出线动作。
上引线组件3100和下引线组件3200围绕出线套管装置2000布置,以可避免上引线组件3100和下引线组件3200中的导针在沿竖直方向移动时不存在干涉,即上引线组件3100在出线套管装置2000的一侧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而下引线组件3200在出线套管装置2000的另一侧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具体的,优选上引线组件3100和下引线组件3200相对布置在出线套管装置2000的周侧,从而有利于保持设备的重心位于中心位置。此时,优选上引线组件3100和下引线组件3200中的导针呈上下状态对接布置,从而便于导线依次从上引线组件3100和下引线组件3200上的导针穿出。工作原理:通过出线套管装置2000输出导线并依次输出至上引线组件3100和下引线组件3200,然后利用下引线组件3200带动导线下行,再利用夹料装置4000抓取工件后与下引线组件3200夹持的导线抵接,并利用下引线组件3200与夹料装置4000配合将导线的一端挂接在工件的一个导电柱上后,利用夹料装置4000驱动工件自转进行绕线动作,在绕线完成后通过上引线组件3100与夹料装置4000配合将导线的另一端挂接在工件的另一个导电柱上,最后将导线剪断即可完成整个绕线工序。
本实施例中,首先通过抵接片2320上的第一抵接部2321受到套管的压力下降时第二抵接部2322同步上翘,并使得第二抵接部2322移动至检测部件2330的检测区域,从而即可便于检测部件2330在检测到第二抵接部2322移动至特定位置后向套管裁切机构2200发出裁切套管的信号,以此有利于保证套管裁切的精度;然后通过将上引线组件3100和下引线组件3200分别布置在夹料装置4000的周侧,从而使得上引线组件3100和下引线组件3200可分别实现上下运动,避免出现两者移动时出现干涉的情况;最后通过夹料装置4000控制完成绕线后的工件与包胶装置5000上的胶带贴合后自转,并在包覆预设长度的胶带后对胶带切断,从而自动对完成绕线后的工件进行包胶,从而使得本方案提供出的绕线包胶机提升了套管裁切的精度、避免上引线组件3100和下引线组件3200移动时出现干涉的情况以及实现了自动包胶。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优选所述上引线组件3100包括上导针3110、第一驱动机构3120、第二驱动机构3130和第一夹线机构3140,所述上导针3110上具有沿竖直方向贯穿的第一导线孔,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120驱动所述上导针3110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3130驱动所述上导针3110转动,所述第一夹线机构3140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3130的输出端连接并夹持穿过所述第一导线孔的导线。其中,优选第一驱动机构3120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一滑板和第一直线气缸,第一安装板设置在机架1000上,且优选第一安装板呈条状沿竖直方向布置,第一滑板通过直线导轨安装在第一安装板上并可沿竖直方滑动,第一直线气缸设置在第一安装板上,且第一直线气缸的输出端与第一滑板连接,以驱动第一滑板移动。优选第二驱动机构3130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安装条,第一电机设置在第一安装板上,第一安装条呈水平状态布置,且第一安装条的一端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以便于利用第一电机驱动第一安装条自转。此时,上导针3110和第一夹线机构3140均位于第一安装条上,优选上导针3110布置在第一安装条远离第一电机的一端,并与第一安装条可拆卸连接,如卡接或螺纹连接等方式,以便于根据实际情况更换不同孔径的上导针3110,而第一夹线机构3140布置在第一安装条的底部,从而便于夹持由上至下穿过第一导线孔的导线。当然,也可以采用丝杠组件、同步带轮组件或直线模组等组件替换上述第一直线气缸,以能驱动第一滑板移动即可,还可以采用旋转气缸替换上述第一电机,以能驱动第一安装条转动即可。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夹线机构3140在绕线完成后夹持导线并控制上导针3110转动,以将导线折叠预设角度,从而便于与夹料装置4000配合将导线挂接在工件的一个导电柱上。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优选所述第一夹线机构3140包括两个第一夹头3141、第一动力源3142和第二动力源3143,所述第一动力源3142驱动两个所述第一夹头3141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导线孔移动,所述第二动力源3143驱动两个所述第一夹头3141相向或相背移动。其中,优选第一动力源3142为直线气缸,第二动力源3143为手指气缸,具体为手指气缸的缸体通过直线导轨安装在第一安装条上,直线气缸的输出端与手指气缸的缸体连接,两个第一夹头3141分别设置在手指气缸的两个气动手指一一对应连接,从而便于利用第一动力源3142驱动两个第一夹头3141移动至上导针3110的下端,然后利用第二动力源3143驱动两个第一夹头3141对穿过上导针3110的导线进行夹持。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优选所述下引线组件3200包括下导针3210、第三驱动机构3220、第四驱动机构3230、第五驱动机构3240和第二夹线机构3250,所述下导针3210上具有沿竖直方向贯穿的第二导线孔,所述第三驱动机构3220驱动所述下导针3210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第四驱动机构3230驱动所述下导针3210朝向所述上导针3110移动、并使所述第二导线孔与所述第一导线孔对接,所述第五驱动机构3240驱动所述下导针3210转动,所述第二夹线机构3250与所述第五驱动机构3240的输出端连接并夹持穿过所述第二导线孔的导线。其中,优选第三驱动机构3220包括第二安装板、第二滑板和第二直线气缸,第二安装板设置在机架1000上,且优选第二安装板呈条状沿竖直方向布置,第二滑板通过直线导轨安装在第二安装板上并可沿竖直方滑动,第二直线气缸设置在第二安装板上,且第二直线气缸的输出端与第二滑板连接,以驱动第二滑板移动。优选第四驱动机构3230包括第三滑板和第三直线气缸,第三滑板通过直线导轨安装在第二滑板上并可朝向上述上引线组件3100移动,第三直线气缸设置在第二滑板上且其输出端与第三滑板连接,以驱动第三滑板移动。优选第五驱动机构3240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安装条,第二电机设置在第三滑板上,第二安装条呈水平状态布置,且第二安装条的一端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以便于利用第二电机驱动第二安装条自转。此时,下导针3210和第二夹线机构3250均位于第二安装条上,优选下导针3210布置在第二安装条远离第二电机的一端,并与第二安装条可拆卸连接,如卡接或螺纹连接等方式,以便于根据实际情况更换不同孔径的下导针3210,而第二夹线机构3250布置在第二安装条的底部,从而便于夹持由上至下穿过第二导线孔的导线。当然,也可以采用丝杠组件、同步带轮组件或直线模组等组件替换上述第二直线气缸或第三直线气缸,以能驱动第二滑板或第三滑板移动即可,还可以采用旋转气缸替换上述第二电机,以能驱动第二安装条转动即可。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夹线机构3250夹持位于上引线组件3100上的导线下移后,夹料装置4000夹取工件并使工件的一侧与导线(即上引线组件3100和下引线组件3200之间靠近下引线组件3200一端的导线)抵接,然后控制下导针3210转动,以将导线折叠预设角度,从而便于与夹料装置4000配合将导线挂接在工件的一个导电柱上。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优选所述第二夹线机构3250包括两个第二夹头3251和第三动力源3252,两个所述第二夹头3251位于所述第二导线孔正下方,所述第三动力源3252驱动两个所述第二夹头3251相向或相背移动。其中,优选第三动力源3252手指气缸,具体为手指气缸的缸体安装在第二安装条上,两个第二夹头3251分别设置在手指气缸的两个气动手指一一对应连接,从而便于利用第三动力源3252驱动两个第二夹头3251对穿过下导针3210的导线进行夹持。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优选上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上设有第二遮光片,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上设有第三遮光片,同时第一滑板上设有与第二遮光片配合的第二光电开关,第三滑板上设有与第三遮光片配合的第三光电开关,以此便于通过第二光电开关检测第二遮光片的位置以及第三光电开关检测第三遮光片的位置,从而控制上导针3110和下导针3210转动的角度。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2、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套管长度检测机构2300包括安装座2310、抵接片2320、检测部件2330和第二驱动组件2340,所述抵接片2320安装于所述安装座2310上并可相对于所述安装座2310转动,所述抵接片2320形成有位于其两端的第一抵接部2321和第二抵接部2322,所述第一抵接部2321用于承接从所述套管输出口2110输出的套管,所述检测部件2330设置在所述安装座2310上并位于所述第二抵接部2322的上方,所述检测部件2330在所述第二抵接部2322翘起预设程度后触发控制信号,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340驱动所述安装座2310靠近或远离所述夹管组件2220移动。其中,检测部件2330可以是接近开关、光电开关等形式,接近开关作为优选,抵接片2320的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通过抵接片2320的中部区域与安装座2310转动连接,且优选连接点靠近第一抵接部2321布置,以实现与跷跷板类似的功能,即在抵接片2320一端下降的同时另一端上升,优选在正常状态下抵接片2320呈水平状态或第一抵接部2321呈上翘的状态,而在第一抵接部2321受到套管的压力后则下降,第二抵接部2322上翘并直至进入检测部件2330的检测区域,从而触发对应的控制信号,如在检测部件2330检测到第一抵接部2321移动至预设位置后即表明移出套管的长度以达到预设要求,从而即可施行裁剪工作,以此便于保证裁剪套管的精度。优选第二驱动组件2340与第一驱动组件2230的输出端连接,第二驱动组件2340优选采用直线气缸,从而便于将第一抵接部2321移动至夹管组件2220的正下方承接套管。本实施例中,通过抵接片2320上的第一抵接部2321受到套管的压力下降时第二抵接部2322同步上翘,并使得第二抵接部2322移动至检测部件2330的检测区域,从而即可便于检测部件2330在检测到第二抵接部2322移动至特定位置后即发出裁切套管的信号,以此有利于保证套管裁切的精度。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优选安装座2310上设有可收纳第一抵接部2321的避位缺口2313。其中,抵接片2320贴合布置在安装座2310的顶面,而安装座2310上位于第一抵接部2321对应的一端设有避位缺口2313,以便于为第一抵接部2321在受外力作用下下降提供避位空间,使得抵接片2320可在受到套管的压力后转动。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优选安装座2310上设有调节螺钉2315,调节螺钉2315的一端可与第一抵接部2321的底部抵接,安装座2310上设有供调节螺钉2315穿过的螺纹孔。其中,优选螺纹孔由安装座2310的底部向上延伸并贯穿设置,且优选螺纹孔的上开口端位于上述避位缺口2313内,从而便于通过控制调节螺钉2315的位置(即调节螺钉2315上端的高度)来控制抵接片2320转动的角度范围,以此便于抵接片2320进入检测部件2330的检测区域。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优选安装座2310包括第一块体2311和与第一块体2311可拆卸链接的第二块体2312,抵接片2320转动安装在第一块体2311上,检测部件2330安装在第二块体2312上。其中,优选第一块体2311为与抵接片2320长度一致的块状体,第二块体2312与第一块体2311优选通过螺钉连接,以便于拆装。当然,还可以是第二块体2312上沿竖直方向设有多个供螺钉穿过的螺钉孔,从而便于通过螺钉穿过不同的螺钉孔与第一块体2311连接来控制检测部件2330的高度,即检测部件2330与抵接片2320之间的距离。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优选抵接片2320上设有两个相对布置的连接部2323,且两个连接部2323均位于第一抵接部2321与第二抵接部2322之间,安装座2310上设有第二转轴2314,安装座2310通过第二转轴2314分别与两个连接部2323转动连接。其中,优选两个连接部2323均为片状体,从而使得两个连接部2323可分别位于上述第一块体2311的相对两侧,以分别与第二转轴2314的两端连接。此时,第二转轴2314可以是固定设置在第一块体2311上,而连接部2323上则需与第二转轴2314转动连接,当然第二转轴2314也可以是转动设置在第一块体2311上,而连接部2323则与第二转轴2314固定连接即可。同时,优选两个连接部2323靠近第一抵接部2321布置,从而便于提升第二抵接部2322上翘的高度。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优选所述包胶装置5000包括两个,两个所述包胶装置5000相对设置的所述夹料装置4000的周侧,所述包胶装置5000包括安装架5100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架5100上的储带机构5200、夹带机构5300、切带机构5400和拉带机构5500,所述储带机构5200用于安装胶带盘,且胶带盘中的胶带一端被所述夹带机构5300夹持,所述拉带机构5500夹持位于所述夹带机构5300上的胶带并上行,以释放胶带进行包胶,所述切带机构5400用于在包胶完成后切断胶带。其中,安装架5100用于整体设置于机架1000上,且优选储带机构5200、夹带机构5300、切带机构5400和拉带机构5500自下至上依次布置,储带机构5200安装胶带盘的方式采用转动固定的方式,即胶带盘可整体转动固定于储带机构5200上,以便于通过胶带盘的转动持续输出胶带,夹带机构5300优选采用夹持的方式对胶带的一端进行固定,切带机构5400优选采用裁切或剪切的方式对胶带进行切断,拉带机构5500也优选采用夹持的方式对位于夹带机构5300上的胶带进行夹持后并带动夹持的胶带上行。具体的工作方式为:首先利用人工将胶带盘安装在储带机构5200上,并同时将胶带盘中胶带的一端放置在夹带机构5300上进行夹持,然后拉带机构5500拉动夹带机构5300上胶带的一端上行(此时夹带机构5300释放胶带),即可利用绕线包胶机上的夹持机构控制缠绕线圈后的工件移动至胶带(即夹带机构5300与拉带机构5500之间的胶带)的一侧以实现工件与胶带的粘贴,再利用夹持机构控制工件自转(此时拉带机构5500和夹带机构5300均释放胶带),从而将胶带依次缠绕在工件的线圈上,最后利用切带机构5400对胶带进行切断(此时夹带机构5300夹持胶带),以自动完成包胶工序。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13所示,优选储带机构5200包括设置在安装架5100上并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的固定辊5210和若干导向辊5220,固定辊5210用于安装胶带盘,胶带盘中的胶带一端依次与若干导向辊5220贴合后供夹带机构5300夹持。其中,胶带盘可以是转动安装在固定辊5210上,也可以是固定辊5210转动设置在安装架5100上并通过电机驱动转动,以使得工件缠绕胶带时可带动胶带盘主动转动,以降低工件缠绕胶带是胶带所受到的拉力,从而有利于避免出现胶带断裂的情况。导向辊5220可以是转动设置在安装架5100上,以使得胶带与导向辊5220贴合时实现滚动摩擦,从而有利于降低摩擦阻力。当然,导向辊5220还可以是通过第一滑块滑动设置在安装架5100上,且第一滑块还通过第一弹性件与安装架5100连接,从而便于形成自动张紧结构,以利用第一弹性件的弹力自动控制胶带的张紧度,此时优选导向辊5220与第一滑块转动连接。同时,还可以是无需设置上述导向辊5220,直接将位于固定辊5210上胶带盘中的胶带放置在夹带机构5300上。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14所示,优选夹带机构5300包括两个第三夹头5310和第四驱动组件5320,两个第三夹头5310呈水平状态布置,第四驱动组件5320设置在安装架5100上并驱动第三夹头5310移动,以控制两个第三夹头5310之间的距离。此时,优选其中一个第三夹头5310固定设置在安装架5100上,另一个第三夹头5310位于第四驱动组件5320的输出端上,从而便于利用第四驱动组件5320驱动该第三夹头5310朝向固定布置的第三夹头5310移动,以对位于两个第三夹头5310之间的胶带进行夹持。当然,两个第三夹头5310都可以是活动设置,通过第四驱动组件5320驱动分别驱动另两个第三夹头5310相向或相背移动,此时第四驱动组件5320优选采用手指气缸。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15所示,优选切带机构5400包括切刀5410和第五驱动组件5420,切刀5410垂直于胶带的延展面布置且与夹带机构5300间隔预设距离,第五驱动组件5420设置在安装架5100上并驱动切刀5410朝向胶带移动。其中,优选第五驱动组件5420为直线气缸,从而便于驱动切刀5410朝向胶带移动,以对胶带进行裁切,此时优选切刀5410上具有至少一个锯齿头,从而便于利用锯齿头对胶带形成的抵接力切断胶带。当然,切带机构5400也可以是采用剪切的形式对胶带实现切断,切刀5410为剪刀的形式,而第五驱动组件5420为手指气缸,以驱动剪刀的开合来实现对胶带的切断。本实施例中,工件在缠绕胶带预设时间后工件停止转动,然后夹带机构5300对胶带进行夹持,最后由第五驱动组件5420驱动切刀5410朝向位于工件与夹带机构5300之间的胶带移动并实现切断。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16所示,优选拉带机构5500包括两个第四夹头5510、第六驱动组件5520和第七驱动组件5530,第六驱动组件5520驱动两个第四夹头5510相向或相背移动,第七驱动组件5530驱动两个第四夹头5510沿竖直方向移动。其中,两个第四夹头5510呈水平布置,且优选两个第四夹头5510的相对侧面(即夹持侧)上设有防滑部,防滑部具体可为硅胶层或若干柔性凸点,也可以是其中一个第四夹头5510上设有凸条,另一个第四夹头5510设有凹槽,在两个第四夹头5510贴合时凸条可嵌入凹槽内,以有利于避免夹持的胶带从两个第四夹头5510之间脱落。此时,第六驱动组件5520优选采用手指气缸,第七驱动组件5530优选采用直线气缸,具体为第七驱动组件5530设置在安装架5100上,第六驱动组件5520与第七驱动组件5530的输出端连接,两个第四夹头5510则与第六驱动组件5520的输出端连接。本实施例中,在切带机构5400对胶带进行切断且工件下料后,第七驱动组件5530即可驱动两个第四夹头5510下行,以使夹带机构5300上的胶带一端位于两个第四夹头5510之间,然后第六驱动组件5520驱动两个第四夹头5510相向移动对胶带进行夹持,最后夹带机构5300松开胶带且第七驱动组件5530驱动两个第四夹头5510上行。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14所示,优选包胶装置5000还包括位于储带机构5200与夹带机构5300之间的测量机构5600,测量机构5600包括第一转轴5610和第一光电开关5620,第一转轴5610转动设置在安装架5100上,第一转轴5610上围绕其周向设有若干均匀布置的第一遮光片5611,且第一遮光片5611延伸至第一光电开关5620的检测区域内,胶带盘上的胶带与第一转轴5610贴合后被夹带机构5300夹持。其中,第一转轴5610可以是为上述其中一个导向辊5220,也可以是单独设置的圆柱,第一光电开关5620优选采用反射式,第一遮光片5611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以便于通过检测第一遮光片5611转动的角度来计算输出胶带的长度。本实施实施例中,胶带盘上胶带的一端从第一转轴5610一侧穿过后夹持在夹带机构5300上,且胶带还与第一转轴5610贴合布置,从而便于拉带机构5500拉动胶带以及工件包覆胶带时带动第一转轴5610转动,以此通过第一遮光片5611配合第一光电开关5620检测输出胶带的长度。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17所示,优选包胶装置5000还包括位于拉带机构5500与切带机构5400之间的压带机构5700,压带机构5700包括滚轮5710、安装块5720和第三驱动组件5730,滚轮5710转动设置在安装块5720上,第三驱动组件5730驱动安装块5720沿水平方向移动,以使滚轮5710与拉带机构5500夹持的胶带抵接。其中,第三驱动组件5730优选为直线气缸,且优选滚轮5710的侧面设有柔性层,从而有利于避免滚轮5710损伤胶带。本实施例中,在工件的侧面与拉带机构5500夹持的胶带贴合或间隔预设距离时,第三驱动组件5730驱动滚轮5710朝向胶带移动,以使滚轮5710与胶带抵接并使胶带与工件侧面贴合,最后在工件自转的过程中滚轮5710始终与工件的侧面贴合,从而使得胶带缠绕更紧致。
当然,滚轮5710还可以是通过第二滑块滑动设置在安装块5720上,且第二滑块还通过第二弹性件与安装块5720连接,此时滚轮5710转动设置在安装块5720上,从而使得滚轮5710与工件侧面形成弹性抵接,有利于适应不同规格的工件进行包胶。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18所示,优选安装架5100包括第三安装板5110以及与第三安装板5110滑动连接的第四安装板5120,第三安装板5110上设有用于驱动第四安装板5120移动的第八驱动组件5130,储带机构5200、夹带机构5300、切带机构5400和拉带机构5500均位于第四安装板5120上。其中,第三安装板5110用于固定布置在机架1000上,第八驱动组件5130优选采用直线气缸,以便于驱动位于第四安装板5120上的部件整体上行或下行。此时,优选第七驱动组件5530包括驱动气缸和滑动设置在第四安装板5120上的第五安装板,驱动气缸设置在第四安装板5120上并用于驱动第五安装板沿竖直方向滑动,第六驱动组件5520位于第五安装板上。本实施例中,通过第八驱动组件5130控制整体上行和下行,从而有利于进行空间避位,即包装装置需要工作时上行,不需要工作时进行收纳,以避免影响设备其余部件的运行。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优选所述夹料装置4000包括取料机构4100和机械手4200,所述机械手4200用于驱动所述取料机构4100移动。其中,优选机械手4200参照现有的三轴机械手进行布置即可,以便于驱动取料机构4100在空间任意一点移动,取料机构4100同时具有夹料和驱动被夹工件自转的功能,从而便于利用机械手4200驱动取料机构4100完成取料后与下引线组件3200配合将导线的一端挂接在工件的一个导电柱上,然后下引线组件3200释放导线并利用取料机构4100驱动工件自转进行绕线动作,最后在绕线完成后利用机械手4200驱动取料机构4100与上引线组件3100(此时)配合将导线的另一端挂接在工件上的另一个导电柱上。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优选绕线包胶机还包括剪线组件,此时剪线组件可以是设置在机架1000上,也可以是设置在上述第二安装条上,从而便于在绕线完成且将导线的一端挂接在工件的一个导电柱上后,利用剪线组件对导线实施剪断操作。如图1所示,还可以在机架1000上设置上料机构1100、下料机构1200和理线机构1300,其中优选上料机构1100和下料机构1200相对布置在夹料装置4000的两侧,至于上料和下料均可采用直振的形式运输工件,理线机构1300可对绕线完成后的工件上的线头进行整理,即减掉多余长度的线头,具体可以是理线机构1300的剪线头可沿竖直方向移动,从而便于在需要剪线时剪线头上行进行剪线,而在剪线完成后则剪线头下行为其余部件运行提供避位空间。
以上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或优选实施例,无论是文字还是附图都不能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凡是在与本实用新型一个整体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绕线包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出线套管装置、引线装置、夹料装置和包胶装置,所述出线套管装置包括线管输出机构、套管裁切机构和套管长度检测机构,所述线管输出机构具有套管输出口和导线输出口,所述套管裁切机构包括裁管组件、夹管组件和第一驱动组件,所述裁管组件用于裁切从所述套管输出口输出的套管,所述夹管组件用于夹持裁切后的套管,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夹管组件在所述套管输出口与所述导线输出口之间往复移动,所述套管长度检测机构用于检测从所述套管输出口输出套管的长度;所述引线装置包括围绕所述出线套管装置周侧布置的上引线组件和下引线组件;所述包胶装置设置在所述夹料装置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包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引线组件包括上导针、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一夹线机构,所述上导针上具有沿竖直方向贯穿的第一导线孔,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上导针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上导针转动,所述第一夹线机构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并夹持穿过所述第一导线孔的导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绕线包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引线组件包括下导针、第三驱动机构、第四驱动机构、第五驱动机构和第二夹线机构,所述下导针上具有沿竖直方向贯穿的第二导线孔,所述第三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下导针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第四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下导针朝向所述上导针移动、并使所述第二导线孔与所述第一导线孔对接,所述第五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下导针转动,所述第二夹线机构与所述第五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并夹持穿过所述第二导线孔的导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绕线包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线机构包括两个第一夹头、第一动力源和第二动力源,所述第一动力源驱动两个所述第一夹头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导线孔移动,所述第二动力源驱动两个所述第一夹头相向或相背移动;所述第二夹线机构包括两个第二夹头和第三动力源,两个所述第二夹头位于所述第二导线孔正下方,所述第三动力源驱动两个所述第二夹头相向或相背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包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长度检测机构包括安装座、抵接片、检测部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抵接片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上并可相对于所述安装座转动,所述抵接片形成有位于其两端的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用于承接从所述套管输出口输出的套管,所述检测部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并位于所述第二抵接部的上方,所述检测部件在所述第二抵接部翘起预设程度后触发控制信号,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安装座靠近或远离所述夹管组件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绕线包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上设有调节螺钉,所述调节螺钉的一端可与所述第一抵接部的底部抵接,所述安装座上设有供所述调节螺钉穿过的螺纹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包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胶装置包括两个,两个所述包胶装置相对设置的所述夹料装置的周侧,所述包胶装置包括安装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的储带机构、夹带机构、切带机构和拉带机构,所述储带机构用于安装胶带盘,且胶带盘中的胶带一端被所述夹带机构夹持,所述拉带机构夹持位于所述夹带机构上的胶带并上行,以释放胶带进行包胶,所述切带机构用于在包胶完成后切断胶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绕线包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胶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储带机构与所述夹带机构之间的测量机构,所述测量机构包括转轴和第一光电开关,所述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转轴上围绕其周向设有若干均匀布置的第一遮光片,且所述第一遮光片延伸至所述第一光电开关的检测区域内,所述胶带盘上的胶带与所述转轴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绕线包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胶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拉带机构与所述切带机构之间的压带机构,所述压带机构包括滚轮、安装块和第三驱动组件,所述滚轮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块上,所述第三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安装块沿水平方向移动,以使所述滚轮与所述拉带机构夹持的胶带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绕线包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料装置包括取料机构和机械手,所述机械手驱动所述取料机构移动。
CN202220014042.0U 2022-01-04 2022-01-04 绕线包胶机 Active CN2167495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14042.0U CN216749589U (zh) 2022-01-04 2022-01-04 绕线包胶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14042.0U CN216749589U (zh) 2022-01-04 2022-01-04 绕线包胶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49589U true CN216749589U (zh) 2022-06-14

Family

ID=81911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14042.0U Active CN216749589U (zh) 2022-01-04 2022-01-04 绕线包胶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495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29639A (zh) 一种包膜机构
CN210778037U (zh) 一种胶带自动缠绕设备
JPH11208618A (ja) テーピング装置
CN202764265U (zh) 手提纸袋拎手绳安装装置
CN112151850B (zh) 一种电芯自动包胶装置
CN214524553U (zh) 覆盖机
CN103710898B (zh) 一种鞋舌加工设备
CN216749589U (zh) 绕线包胶机
CN111890687A (zh) 一种可自动调节耳带线焊接长度的口罩焊耳带装置
CN210280981U (zh) 一种模具加工用线切割装置
CN217306308U (zh) 绕线机
CN219361409U (zh) 包膜装置
JP2843958B2 (ja) 線材巻付け装置
CN217148033U (zh) 一种包铜箔缠引线机构
CN214279808U (zh) 可多机联机的单体穿套管绕线包胶机
CN213459823U (zh) 一种用于电芯包胶的开卷机构
CN214684046U (zh) 一种旋转切线送线装置
CN107516562B (zh) 一种用于线束自动缠绕胶带和卷绕线束的装置
CN211003718U (zh) 胶带裁切装置
CN114300260A (zh) 绕线包胶机
CN216849646U (zh) 包胶装置和绕线包胶机
CN217944711U (zh) 一种装订机
CN114147982B (zh) 一种导管穿夹子装置
CN216300175U (zh) 一种自动胶纸缠绕裁切机
CN215496233U (zh) 一种电阻绕线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