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15307U - 连通阀、回水阀、压力阀组件及供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连通阀、回水阀、压力阀组件及供水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715307U CN216715307U CN202123008896.2U CN202123008896U CN216715307U CN 216715307 U CN216715307 U CN 216715307U CN 202123008896 U CN202123008896 U CN 202123008896U CN 216715307 U CN216715307 U CN 21671530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valve
- cavity
- hot water
- link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1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7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8399 tap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20679 tap water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38 desig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10 flushing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00 voi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连通阀、回水阀、压力阀组件及供水系统。所述回水阀包括阀体和联动阀。所述阀体设有热水流道、冷水流道及单向流道;所述热水流道包括进水腔、连通腔及出水腔,所述连通腔具有与所述进水腔连通的进水口,以及与所述出水腔连通的出水口;所述单向流道将所述连通腔与冷水流道连通。所述联动阀设于所述热水流道内,所述联动阀适用于在初始位置和打开位置切换;其中:在所述初始位置,所述联动阀的一端封堵所述出水口,所述联动阀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水口之间形成有间隙;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联动阀将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均打开。本实用新型的回水阀,可以解决供水系统使用冷水模式时热水流道内的水串流到冷水流道的问题。
Description
优先权信息
本申请要求“2021年4月30日申请的、申请号为202120956351.5、名称为连通阀、回水阀、压力阀组件及供水系统”的优先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零冷水供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通阀、回水阀、压力阀组件及供水系统。
背景技术
热水器供水系统或壁挂炉供水系统等供水系统,通常用于为用户提供用水。常规供水系统通常包括燃气供应装置、冷水管、热水管、混水装置等结构;其中,燃气供应装置通过热水管与混水装置连接,以利用混水装置将燃气供应装置供应的热水和冷水管供应的冷水混合成温度适宜的用水,并供应到出水装置(如花洒、水龙头等出水结构),以供用户使用。
相关技术中,为了使传统供水系统具有零冷水功能,通常会在供水系统内配置回水阀,这种回水阀具有热水流道、冷水流道及将热水流道和冷水流道连通的单向流道,在该单向流道内配有单向阀。因此,将这种回水阀连接于冷水管和热水管中时,可以在供水系统内形成回水水路,从而在开启零冷水模式时,通过该回水流路先将出水端的冷水回流到热水供应装置,待热水供应装置加热后再供应给出水装置,如此可避免出水装置开启初期出现冷水。
然而,对于上述这类具有零冷水功能的供水系统,当用户家管路水压较高时,若开启供水系统的冷水模式(如开冷水或冲马桶等),会使得冷水流量较大,在冷热水侧容易形成较大的水压差,供水系统的热水管内的热水在该水压差作用下容易顶开回水阀的单向阀,从而导致大量热水串流入到冷水管中,进而导致出现热水供应装置启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回水阀,旨在解决供水系统开启单独使用冷水时,容易使供水系统的热水管内的热水通过回水阀而串流入冷水管内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回水阀,所述回水阀包括阀体和联动阀。所述阀体设有热水流道、冷水流道及单向流道;所述热水流道包括进水腔、连通腔及出水腔,所述连通腔具有与所述进水腔连通的进水口,以及与所述出水腔连通的出水口;所述单向流道将所述连通腔与冷水流道连通。所述联动阀设于所述热水流道内,所述联动阀适用于在初始位置和打开位置切换;其中:在所述初始位置,所述联动阀的一端封堵所述连通腔的出水口,所述联动阀的另一端与所述连通腔的进水口之间形成有间隙;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联动阀将所述连通腔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打开。
可选地,所述联动阀包括设于所述出水腔用于封堵所述连通腔的出水口的阀芯座,以及设于所述连通腔内并与所述阀芯座联动的阀芯,在所述初始位置,所述阀芯封堵所述进水口。
可选地,所述联动阀还包括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具有与所述阀芯座连接的上轴段,以及与所述上轴段连接并穿插至所述出水腔的下轴段,所述阀芯套设在所述下轴段。
可选地,所述阀芯套设在所述下轴段上的长度可调节,以使得形成在所述阀芯和所述连通腔的进水口之间的间隙的大小可调。
可选地,所述阀芯的一端贯设有与所述连接轴套置的套接孔,其另一端与所述套接孔连通的调节螺孔;所述联动阀还包括调节螺钉,所述调节螺钉安装于所述调节螺孔内,并与所述连接轴的端面接触配合。
可选地,所述阀芯座套设在所述连接轴的上轴段;所述联动阀还包括泄压件,所述泄压件具有弹性,所述泄压件连接所述阀芯座和所述上轴段。
可选地,所述泄压件配置为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阀芯座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上轴段的远离所述上轴段的一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阀芯座的背向所述阀芯的侧面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弹簧的与所述阀芯座连接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
可选地,所述连接轴的上轴段的远离所述阀芯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弹簧的与所述上轴段连接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可选地,所述阀芯的远离所述阀芯座的一端的外周壁凸设有环形封堵部,在所述初始位置时,在所述阀芯的环形封堵部与所述入口之间形成所述间隙。
可选地,所述联动阀还包括密封垫,所述密封垫设置在所述阀芯座的下表面。
可选地,所述连接轴的外周壁凸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将所述连接轴分隔为上轴段和下轴段,所述支撑部的相对两侧面分别适用于支撑所述阀芯座和阀芯。
可选地,所述回水阀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用于使所述联动阀具有复位至所述初始位置的趋势。
可选地,所述回水阀还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所述单向流道内,以用于在回水时引导所述热水流道的水流向所述冷水流道单向流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供水系统,所述供水系统包括热水供应装置、混水装置及回水阀。其中,所述热水供应装置具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混水装置的热水接入端通过热水管与所述出水管连通,所述混水装置的冷水接入端通过冷水管与进水管连通。所述回水阀包括阀体和联动阀。所述阀体设有热水流道、冷水流道及单向流道;所述热水流道包括进水腔、连通腔及出水腔,所述连通腔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所述进水腔、所述出水腔连通;所述单向流道将所述连通腔与冷水流道连通。所述联动阀设于所述热水流道内,所述联动阀适用于在初始位置和打开位置切换;其中:在所述初始位置,所述联动阀的一端封堵所述连通腔的出水口,所述联动阀的另一端与所述连通腔的进水口之间形成有间隙;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联动阀将所述连通腔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打开。所述回水阀的热水流道连接于所述热水管中,所述回水阀的冷水流道连接于所述冷水管中。
可选地,所述热水供应装置为燃气热水器或燃气壁挂炉或电热水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回水阀的热水流道内配置联动阀,该联动阀适用于在初始位置和打开位置切换,其中,在所述初始位置时,该联动阀的一端封堵连通腔的出水口,其另一端与连通腔的进水口之间形成有间隙,从而在开关冷水出现水锤现象时,通过联动阀保持在封堵了进水口的初始位置,可使得热水流道的水流不会进入到冷流道,避免出现开冷水出热水的情况,从而热水管不易出现明显水流信号,热水供应装置也就不易发生误启动;并且,由于联动阀与连进水口之间形成有间隙,可在关闭冷水出现水锤现象时,冷水管的压力向后传递至热水供应装置,然后经热水供应装置传递到回水阀的热流道的进水腔的过程中,该间隙可以平衡进水腔和出水腔之间的压力,从而可在每次水锤作用结束后,都可以将出水腔内部分压力卸掉,后续启用零冷水模式时,出水腔的压力不易将联动阀的锁紧在封堵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位置,使得循环水泵的压力可以轻易将联动阀向上顶开,进而开启零冷水模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供水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回水阀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的回水阀处于冷水模式下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的回水阀处于热水模式下的状态示意图;
图6为图2中的回水阀处于零冷水模式下、且热水流道的进水腔与出水腔压力持平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7为图2中联动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联动阀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9为图2中的回水阀处于零冷水模式下、且热水流道的出水腔压力大于进水腔压力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B处的放大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供水系统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中压力阀组件的一实施例处于冷水模式下的状态示意图;
图13为图17中的压力阀组件处于热水模式下的状态示意图;
图14为图17中的压力阀组件处于零冷水模式下、且热水流道的进水腔与出水腔压力持平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5为图17中的压力阀组件处于零冷水模式下、且热水流道的出水腔压力大于进水腔压力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C处的放大图;
图17为图12中连通阀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D处的放大图;
图19为图17中联动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中联动阀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供水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21中压力阀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表1:附图1至10的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0 | 阀体 | 332 | 下轴段 |
110 | 热水流道 | 333 | 支撑部 |
111 | 进水腔 | 334 | 第二限位槽 |
112 | 连通腔 | 340 | 调节螺钉 |
113 | 出水腔 | 350 | 泄压件/第一弹簧 |
120 | 冷水流道 | 360 | 密封垫 |
130 | 单向流道 | 301 | 间隙 |
200 | 单向阀 | 302 | 开口空隙 |
300 | 联动阀 | 400 | 复位件/第二弹簧 |
310 | 阀芯座 | 500 | 调水阀 |
311 | 第一限位槽 | 10 | 回水阀 |
320 | 阀芯 | 20 | 热水供应装置 |
321 | 环形封堵部 | 30 | 混水装置 |
322 | 套接孔 | 40 | 出水装置 |
323 | 调节螺孔 | 50 | 热水管 |
330 | 连接轴 | 60 | 冷水管 |
331 | 上轴段 | 70 | 循环水泵 |
表2:附图11至20的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0 | 阀体 | 360 | 密封垫 |
110 | 热水流道 | 301 | 间隙 |
120 | 冷水流道 | 302 | 开口空隙 |
130 | 单向流道 | 400 | 复位件/第二弹簧 |
200 | 单向阀 | 500 | 调水阀 |
300 | 联动阀 | 600 | 阀体 |
310 | 阀芯座 | 610 | 热水通道 |
311 | 第一限位槽 | 611 | 进水腔 |
320 | 阀芯 | 612 | 连通腔 |
321 | 环形封堵部 | 613 | 出水腔 |
322 | 套接孔 | 10 | 回水阀 |
323 | 调节螺孔 | 20 | 热水供应装置 |
330 | 连接轴 | 30 | 混水装置 |
331 | 上轴段 | 40 | 出水装置 |
332 | 下轴段 | 50 | 热水管 |
333 | 支撑部 | 60 | 冷水管 |
334 | 第二限位槽 | 70 | 循环水泵 |
340 | 调节螺钉 | 80 | 连通阀 |
350 | 泄压件/第一弹簧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 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图1至10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的回水阀及供水系统的实施例示意图。该图1至图10的附图标号说明参见前文表1。所述回水阀10用于连接到供水系统的冷水管50和热水管60中,以在供水系统内形成回水水路,使得供水系统具有零冷水模式,并且,还能够解决供水系统开启冷水模式时热水通过回水阀的单向流道串流入冷水管的问题。
请参阅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回水阀的一实施例中,回水阀10包括阀体100和联动阀300。阀体100设有热水流道110、冷水流道120及单向流道 130;热水流道110包括进水腔111、连通腔112及出水腔113,连通腔112具有与进水腔111连通的进水口112a,以及出水腔113连通的出水口112b;单向流道130将连通腔112与冷水流道120连通。联动阀300设于热水流道110 内,联动阀300适用于在初始位置和打开位置切换;其中:在所述初始位置,联动阀300的一端封堵的出水口112b,联动阀300的另一端与进水口112a之间形成有间隙301;在所述打开位置,联动阀300将进水口112a和出水口112b 均打开。
具体说来,回水阀10的单向流道130适用于引导水流自热水流道110向冷水流道120单向流动,而不能逆流。为实现单向流道130内水流单向流动,可在单向流道130内配置有单向阀200。单向阀200可以有多种结构类型,各种类型的单向阀在目前市场上较为常见,在此不一一列举。可选地,单向阀 200包括可活动地设于单向流道130的单向阀芯210,以及连接单向阀芯210 和阀体100的复位弹簧220,该单向阀200具有打开单向流道130的打开位置,以及受复位弹簧220驱动而复位至关闭单向流道130的关闭位置。
联动阀300安装在回水阀10的热水流道110内,联动阀300适用于在热水流道110的进水腔111内的水压与出水腔113内的水压的差值增大时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打开位置移动,其具有以下两种含义:1)当进水腔111内的水压与出水腔113内的水压的差值一开始增大时,联动阀300就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打开位置移动;2)当进水腔111内的水压与出水腔113内的水压的差值增大到预设值时,联动阀300就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打开位置移动。在具体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自行选择以上两种设计方式。
回水阀10的热水流道110在其进水腔111的入口还设置有第一接口101,并在出水腔113的出口设置有第二接口102;回水阀10的冷水流道120在其入口设置有第三接口103,并在其出口设置有第四接口104。将回水阀10装配到供水系统时,回水阀10的第一接口101通过热水管50与热水供应装置 20连通,第二接口102与混水装置30的热水接入端31连通;第三接口103 通过冷水管60与冷水源(如自来水管路)连通,该第四接口104则与混水装置30的冷水接入端32连通。此外,供水系统还配置有循环水泵70,该循环水泵70用于将该第三接口103和热水供应装置20连通,用于吸入冷水。该循环水泵70可以设置在热水供应装置20的热交换器与冷水管60之间的管路上。具体地,循环水泵70设在热水供应装置20的进水管21上。
由于供水系统配置有回水阀10,从而使得供水系统至少具有冷水模式、热水模式及零冷水模式三种工作模式。以下将对这三种工作模式的工作原理进行解释说明,详细请参见下文。
请参阅图1和图4,当供水系统使用冷水模式时,回水阀10处在初始位置;此时,回水阀10的冷水流道120压力降低,冷水管60的水流从冷水流道120向混水装置30的冷水接入端32流动,然后经混水装置30的输出端供应到出水装置40。此时,单向阀200的单向阀芯210在复位弹簧220张紧作用下处于关闭位置。
当用户住宅管路的水压较高时,所述供水系统在开关冷水时会出现水锤现象,这会使得冷水管60压力降低,回水阀10的冷水流道120压力也相应降低,而回水阀10热水流道110的进水腔111连接着热水管50,热水管50 相对于冷水管60压力高一些,热水管50内的水流有从该进水腔111进入冷水流道120的趋势,从而具有向上推动联动阀300的趋势;另外,热水流道 110的出水腔113连接的是混水装置30的热水接入端31,该热水接入端31 处于闭合状态,故该出水腔113处于保压状态,冷水流道120的降压也使得该热水流道110的出水腔113和冷水流道120出现压差,所以出水腔113的水压也具有向下推压联动阀300的趋势,从而抵消了热水流道110的进水腔 111对联动阀300向上的推力,限制了联动阀300向上移动打开,使得联动阀 300保持在初始位置,封堵了进水口112a,使得热水流道110的水流不会进入到冷流道120,避免出现开冷水出热水的情况,从而热水管50不易出现明显水流信号,热水供应装置20也就不易发生误启动。
然而,当关闭冷水时,由于可能会出现水锤现象,此时,冷水管60的压力升高并向后传递至热水供应装置20,然后经热水供应装置20传递到回水阀的热流道110,会短暂冲开联动阀300,使得联动阀300向上移动,进而短暂打开进水口112a和出水口112b,由于联动阀300的复位件400的作用,使得联动阀300复位回到关闭进水口112a的初始位置,即联动阀300上部形成一个保压的结构,会在每次水锤作用结束后,在出水腔113内的压力都会增加,若不能把这部分继续的压力卸掉,会使得用户在开启零冷水模式时,出水腔 113的压力会将联动阀300的锁紧在封堵进水口112a和出水口112b的位置,使得循环水泵70的压力不足以将联动阀300向上顶开,导致零冷水功能无法启动。因此,在本实施例的方案中,在联动阀300在初始位置时,在联动阀 300与连通腔112的进水口112a之间设置有间隙301,具体指的是,联动阀 300在初始位置遮盖但不完全封堵连通腔112的进水口112a,从而在联动阀 300和该进水口112a之间形成有狭小的间隙301(需注意,该间隙不足以使进水口112a处于打开状态)。当关闭冷水出现水锤现象时,冷水管60的压力向后传递至热水供应装置20,然后经热水供应装置20传递到回水阀10的热流道110的进水腔111,此时,联动阀300和该进水口112a之间的狭小间隙301 可以平衡进水腔111和出水腔113之间的压力,从而可在每次水锤作用结束后,都可以将出水腔113内部分压力卸掉,后续启用零冷水模式时,出水腔113 的压力不易将联动阀300的锁紧在封堵进水口112a和出水口112b的位置,使得循环水泵70的压力可以轻易将联动阀300向上顶开,进而开启零冷水模式。
请参阅图1和图5,当供水系统使用热水模式时,回水阀10内热水流道 110的出水腔113压力降低,并降低至小于进水腔111的压力,使得进水腔111 内的压力与出水腔113内的压力的差值增大,进水腔111的水流向上顶开联动阀300,使得联动阀300移动到打开位置,从而热水管50的水流从热水流道110经进水腔111向出水腔113流动,进而从混水装置30的热水接入端31 进入混水装置30,经混水装置30的出口供应到出水装置40。热水管50流量增大,热水供应装置20启动以制备热水。此时,单向阀200的单向阀芯210 在复位弹簧220张紧作用下处于关闭位置。
请参阅图1和图6,当供水系统使用零冷水模式时,循环水泵70开启并推动水流流动,使得热水管50水压升高,回水阀10内热水流道110的进水腔111压力增大,从而推动联动阀300向上移动,静止时,回水阀10的进水腔111和出水腔113压力持平,此时联动阀300到达打开位置,联动阀300 将连通腔112的进水口112a打开,热水管50中的水流大量进入到单向流道 130,从而克服复位弹簧220的作用力顶开单向阀200,水流经单向流道130 进入到冷水流道120,继而从冷水流道120经冷水管60回流到热水供应装置 20进行循环预热。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回水阀10的热水流道110内配置联动阀 300,该联动阀300适用于在初始位置和打开位置切换,其中,在所述初始位置时,该联动阀300的一端封堵连通腔112的出水口112b,其另一端与连通腔112的进水口112a之间形成有间隙301,从而在开关冷水出现水锤现象时,通过联动阀300保持在封堵了进水口112a的初始位置,可使得热水流道110 的水流不会进入到冷流道120,避免出现开冷水出热水的情况,从而热水管50不易出现明显水流信号,热水供应装置20也就不易发生误启动;并且,由于联动阀300与连进水口112a之间形成有间隙301,可在关闭冷水出现水锤现象时,冷水管60的压力向后传递至热水供应装置20,然后经热水供应装置 20传递到回水阀10的热流道110的进水腔111的过程中,该间隙301可以平衡进水腔111和出水腔113之间的压力,从而可在每次水锤作用结束后,都可以将出水腔113内部分压力卸掉,后续启用零冷水模式时,出水腔113的压力不易将联动阀300的锁紧在封堵进水口112a和出水口112b的位置,使得循环水泵70的压力可以轻易将联动阀300向上顶开,进而开启零冷水模式。
请参阅图2、图7及图8,在一实施例中,联动阀300包括设于出水腔113 内用于封堵连通腔112的出水口112b的阀芯座310,以及设于连通腔112并与阀芯座310联动的阀芯320;在所述初始位置,阀芯320封堵进水口112a。
具体说来,联动阀300的阀芯座310和阀芯320为同向联动。在所述初始位置,联动阀300通过阀芯座310封堵连通腔112的出水口112b,而联动阀300的阀芯320封堵连通腔112的进水口112a,此时,阀芯320和进水口 112a的周缘之间没有完全密封,而是在此两者之间预留有微小的间隙301。当联动阀300在两侧水压差作用下向上移动至所述打开位置时,联动阀300的阀芯座310打开连通腔112的出水口112b,联动阀300的阀芯320则打开连通腔112的进水口112a。反之亦然。
请参阅图2、图7及图8,至于联动阀300的阀芯座310和阀芯320联动设置的方式,则可以有多种设计方案。例如,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联动阀300还包括连接轴330,连接轴330具有与阀芯座310连接的上轴段331,以及与上轴段 331连接并穿插至出水腔113的下轴段332,阀芯320套设在下轴段332上。
具体地,连接轴330的外周壁凸设有支撑部333,连接轴330由支撑部33分隔为上轴段331和下轴段332,支撑部333的相对两侧面分别适用于支撑阀芯座 310和阀芯320。该连接轴330的下轴段332自上轴段331经出水口112b穿插到连通腔112,并与阀芯320套设连接固定。通过连接轴330将阀芯座310和阀芯320 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得阀芯座310和阀芯320联动。除此之外,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阀芯座310和阀芯320其中一个向另一者凸设连接部,以通过该连接部将此两者连接在一起而实现联动。
请参阅图2、图7及图8,在一实施例中,考虑到回水阀10在设计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结构设计或装配误差,使得联动阀300安装到回水阀10的热水流道 110后,联动阀300的阀芯320与该热水流道110的连通腔112的进水口112a之间出现零间隙或间隙过大的问题。为减少这种情况出现,可选地,将阀芯320套设在下轴段332上的长度设置为可调节,以使得形成在阀芯320和连通腔112的进水口112a之间的间隙301的大小可调。其中,图3中h1表示为阀芯320套设在下轴段332上的长度;h2表示为阀芯320和连通腔112的进水口112a之间的间隙 301的大小。间隙301的大小指的是沿连接轴330轴向方向上的宽度大小。
具体说来,阀芯320的上端部套设在下轴段332,阀芯320的下端部和连通腔112的进水口112a之间形成有间隙301。因此,通过调节阀芯320的套设在下轴段332的上端部的长度,也就可以调节阀芯320的下端部与连通腔112的进水口112a之间间距,从而调节形成在阀芯320和连通腔112的进水口112a之间的间隙301的大小。例如,减小阀芯320套设在下轴段332的上端部的长度,阀芯320 的下端部会向连通腔112的进水口112a靠近,从而缩小阀芯320下端部与连通腔112的进水口112a之间的间距,使得阀芯320和连通腔112的进水口112a之间的间隙301减小(即h1减小,则h2也减小)。
请参阅图2、图7及图8,至于实现阀芯320套设在下轴段332的长度可调节的方式,则可以有多种设计方式。在一实施例中,阀芯320的一端贯设有与下轴段332套置的套接孔322,其另一端贯设有与套接孔322连通的调节螺孔323;阀芯320还包括调节螺钉340,调节螺钉340安装于调节螺孔323内,并与下轴段332的端面接触配合。
在需要调节间隙301的大小时,旋转调节螺钉340,由于调节螺钉340的内端面与下轴段332的端面接触并抵持,调节螺钉340和下轴段332的相对位置不变,而与该调节螺钉340螺纹配合的阀芯320则相对于下轴段332沿其轴向伸缩,进而改变阀芯320套设在下轴段332上的长度,实现阀芯320套设在下轴段 332上的长度可调节。
当然,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直接在阀芯320的套接孔322内周面设置内螺纹,并在下轴段332的外周面设置外螺纹,以使得阀芯320的内螺纹和下轴段332的外螺纹配合,从而通过直接旋转阀芯320,即可改变阀芯320套设在下轴段332上的长度,进而实现阀芯320套设在下轴段332上的长度可调节。
至于阀芯320与连通腔112的进水口112a之间形成的间隙301位置,可选地,在阀芯320的远离阀芯座310的一端的外周壁凸设有环形封堵部321,在所述初始位置时,环形封堵部321与连通腔112的进水口112a之间形成有间隙301。可以理解的是,阀芯320通过该环形封堵部321遮盖但不完全封堵连通腔112的进水口112a,以在环形封堵部321和该进水口112a之间形成有狭小的间隙301。
请参阅图2、图7及图8,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回水阀10还包括复位件 400,复位件400用于使联动阀300具有复位至所述初始位置的趋势。如此,在出水装置40热水使用结束后或对热水管50内的热水预热结束后等,复位件400 可驱动联动阀300复位至初始位置。复位件400也可以为弹簧、弹片或拉伸弹簧等具有弹性结构
可选地,复位件400配置为第二弹簧400,第二弹簧400的一端固定在出水腔113内,第二弹簧400的另一端与联动阀300连接。第二弹簧400用于使联动阀300芯具有复位至初始位置的趋势。如此,一方面,在出水装置40 热水使用结束后或对热水管50内的热水预热结束后等,第二弹簧400可驱动联动阀300复位至初始位置;另一方面,第二弹簧400也可使联动阀300限位于初始位置,以保证联动阀300在初始位置的使用稳定性。
请参阅图4、图7和图8,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联动阀300还包括泄压件350,泄压件350具有弹性,泄压件350连接阀芯座310和上轴段331。因此,当开关冷水时会出现水锤现象时,回水阀10热水流道110的进水腔111的压力升高(升高约0.2~0.3MPa),热水流道110的进水腔111和出水腔113的压力差会大于泄压件350的张力而推动联动阀300的阀芯320向上微移,该阀芯320通过连接轴330带动阀芯座310抵顶泄压件350,从而克服泄压件350的张力(例如 0.1MPa左右),以保证热水流道110的出水腔113压力不至于过大,同时有一定压差,可以确保在开冷水模式时更好地将联动阀300维持在初始位置不打开,不让开冷水动作打开后出现串水问题,后续切换工作模式后则可以轻易将联动阀300打开。
基于此,由于泄压件350的存在,使得冷水模式开关冷水即使出现水锤现象,热水流道110的出水腔113内的压力也不至于过大。因此,如图6所示,在开启零冷水模式后,循环水泵70会推动水流流动,使得回水阀10的进水腔111 压力增大,循环水泵70在回水阀10的进水腔111产生的压力可以更好地抵消压力差,进而推动联动阀300向上移动而使联动阀300可以正常打开,实现水循环预热。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在开启零冷水模式后,因回水阀10内热水流道110 的出水腔113保持较高压力而将联动阀300锁紧在初始位置,使得联动阀300难以正常打开的情况出现。
请参阅图7和图8,对于泄压件350的具体结构,泄压件350也可以为弹簧、弹片或拉伸弹簧等弹性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泄压件350配置为第一弹簧350。为提高泄压件350安装的稳定性,可选地,阀芯座310面向第一弹簧 350的侧面设置有第一限位槽311;第一弹簧350的与阀芯座310连接的一端安装于第一限位槽311内。在连接轴330的上轴段331的远离阀芯320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二限位槽334;第一弹簧350的与上轴段331连接的一端安装于第二限位槽334内。
具体地,第一弹簧350的上端安装于第二限位槽334内,以使得第一弹簧350的上端不易从连接轴330上脱落下来;第一弹簧350的下端安装于第一限位槽311内,以使得第一弹簧350的下端不易从阀芯座310上脱落下来。
请参阅图7和图8,在一实施例中,联动阀300还包括密封垫360,密封垫 360设置在阀芯座310的下表面。具体地,阀芯座310的下表面凸设有环绕在连接轴330外周的安装部;密封垫360套置在安装部312上。密封垫360可选采用橡胶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以使得密封垫360可以发生弹性形变。
请参阅图9和图10,在出现上述回水阀10的热水流道110的出水腔113压力,高于其进水腔111压力而使得联动阀300难以正常打开的情况时,由于密封垫360的存在,在开启零冷水模式后,回水阀10的热水流道110的进水腔111 的压力增大,具有推动阀芯320向上移动的趋势,此时阀芯320会被上侧的阀芯座310压住,但由于热水流道110的进水腔111的压力会因为水循环而升高,从而使得进水腔111和出水腔113的压差变小(一般可以小0.05~0.08MPa),通过密封垫360发生一定的弹性形变,可使得压差变小的过程中让阀芯320通过连接轴330向上微移,但不足以使阀芯座310打开连通腔112的出水口112b,结合阀芯320和连通腔112的进水口112a之间的预留的间隙301就形成一个较大的开口空隙302。也就是说,该开口空隙302的大小为间隙301和阀芯320在此情况下发生的微位移量之和。因此,在此情况下,即使联动阀300没有完全将连通腔112的进水口112a打开,开口空隙302也可以保证循环流量在4L/min左右,满足零冷水使用。
请参阅图4,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回水阀10还包括调水阀500,调水阀500通过安装口而安装在冷水流道120内,以用于调节冷水流道120内水的流速。可选地,热水流道110为直流道,和/或,冷水流道120为直流道,和/或,单向流道130为直流道。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热水流道110、冷水流道120、单向流道130中任意一者或多者也可以设置为L形流道。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供水系统,所述供水系统包括热水供应装置20、混水装置30及回水阀10。其中,热水供应装置20具有进水管21 和出水管22;混水装置30的热水接入端31通过热水管50与出水管22连通,混水装置30的冷水接入端32通过冷水管60与进水管21连通;回水阀10的热水流道110连接于热水管50中,回水阀10的冷水流道120连接于冷水管 60中,回水阀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供水系统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可选地,供水系统还包括出水装置40,出水装置40与混水装置30的输出端33连接。出水装置4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两个及其以上。当出水装置40具有两个或以上,可以为每一个出水装置40均配置一个回水阀10,也可以仅为设置在最远端的出水装置40配置回水阀1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出水装置40也可以由用户自行提供。
至于热水供应装置20的具体类型,热水供应装置20可选为燃气热水器或燃气壁挂炉或电热水器,可以按照市场或用户需求进行合理配置,在此不设具体限定。
由于供水系统配置有回水阀10,从而使得供水系统至少具有冷水模式、热水模式及零冷水模式三种工作模式。以下将对这三种工作模式的工作原理进行解释说明,详细请参见下文。
请参阅图1和图4,当供水系统使用冷水模式时,回水阀10处在初始位置;此时,回水阀10的冷水流道120压力降低,冷水管60的水流从冷水流道120向混水装置30的冷水接入端32流动,然后经混水装置30的输出端供应到出水装置40。此时,单向阀200的单向阀芯210在复位弹簧220张紧作用下处于关闭位置。
在上述冷水模式中,由于冷水管60压力降低,会使得回水阀10的冷水流道120压力降低,而回水阀10热水流道110的进水腔111连接着热水管50,热水管50相对于冷水管60压力高一些,热水管50内的水流有从该进水腔111 进入冷水流道120的趋势,从而具有向上推动联动阀300的趋势;另外,热水流道110的出水腔113连接的是混水装置30的热水接入端31,该热水接入端31处于闭合状态,故该出水腔113处于保压状态,冷水流道120的降压也使得该热水流道110的出水腔113和冷水流道120出现压差,所以出水腔113 的水压也具有向下推压联动阀300的趋势,从而抵消了热水流道110的进水腔111对联动阀300向上的推力,限制了联动阀300向上移动打开,使得联动阀300保持在初始位置。
然而,由于回水阀10的冷水流道120水压急剧失压,使得热水流道110 的进水腔111压力相对偏高于冷水流道120的压力,容易导致进水腔111的压力略大于出水腔113的压力的情况,出现水锤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联动阀300与连通腔112的进水口112a保持零间隙完全密封配合,那么进水腔111的水流对联动阀300施加的向上的作用力,会大于出水腔113的水流对联动阀300施加的向下的作用力,从而进水腔111的水流向上顶开联动阀300,使得联动阀300将连通腔112的进水口112a打开,热水管50中的水流就会大量进入到连通腔112,进而从连通腔112冲开单向阀200进入到冷水流道120,热水管50中的水流量增大极容易触发热水供应装置20启动,出现开冷水时热水供应装置20启动的情况。
而实际在本实施例中,联动阀300在初始位置时,在联动阀300与连通腔112的进水口112a之间设置有间隙301,具体指的是,联动阀300在初始位置遮盖但不完全封堵连通腔112的进水口112a,从而在联动阀300和该进水口112a之间形成有狭小的间隙301(需注意,该间隙不足以使进水口112a 处于打开状态)。当冷水模式出现水锤现象时,热水流道110的进水腔111的水流会有一小部分从间隙301进入到连通腔112,从而实现对进水腔111泄压,减少进水腔111大于出水腔113的压力的情况出现,使得进水腔111的水流对联动阀300施加的向上的作用力,与出水腔113的水流对联动阀300施加的向下的作用力基本相同,从而限制进水腔111的水流向上顶开联动阀300,保持联动阀300处在初始位置,进而使得热水管50中泄漏到连通腔112的水量大大减小。
这部分较小的水量不足以顶开单向阀200,从而使得热水管50中水流不会大量经单向流道130串流到冷水流道120,这部分水量远小于热水供应装置 20启动的流量,从而解决了冷水模式出现水锤现象而导致热水管50的水流串流到冷水流道120的问题,有效减少因热水管50流量增大而导致热水供应装置20意外启动的情况,实现开冷水时热水供应装置20不启动。
图11至2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连通阀、压力阀组件及供水系统的实施例示意图。该图11至图22的附图标号说明参见前文表2。连通阀80可与回水阀10装配成压力阀组件,将压力阀组件连接到供水系统的冷水管50和热水管60中时,可以在供水系统内形成回水水路,使得供水系统具有零冷水模式,并解决供水系统开启冷水模式时热水串流到冷水管的问题,无需改变回水阀10的基本结构。也就是说,连通阀80可以单独制造生产,并与回水阀10装配成压力阀组件来使用,无需用户更换或废弃已有的回水阀10。当然,连通阀80也可以与回水阀10装配成压力阀组件成套出售。回水阀10可以是 H型回水阀(如图11和12所示),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回水阀(如图21和图22所示)。以下先对连通阀80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阅图17和图18,本实用新型回水阀的一实施例中,连通阀80包括阀体600和联动阀300。阀体600设有热水通道610,热水通道610包括进水腔611、连通腔612及出水腔613,连通腔612具有与进水腔611连通的进水口612a,以及与出水腔613连通的出水口612b;热水通道610还设有对接口 603,该对接口603适用于与回水阀10的单向流道130的入口端连通,以通过该单向流道130与该回水阀10的冷水流道120连通。联动阀300设于热水通道610内,联动阀300适用于在初始位置和打开位置切换,其中:在所述初始位置,联动阀300的一端封堵出水口612b,联动阀300的另一端与进水口612a之间形成有间隙301;在所述打开位置,联动阀300将进水口612a和出水口612b均打开。
具体说来,联动阀300安装在连通阀80的热水通道610内,联动阀300 适用于在热水通道610的进水腔611内的水压与出水腔613内的水压的差值增大时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打开位置移动,其具有以下两种含义:1)当进水腔 611内的水压与出水腔613内的水压的差值一开始增大时,联动阀300就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打开位置移动;2)当进水腔611内的水压与出水腔613内的水压的差值增大到预设值时,联动阀300就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打开位置移动。在具体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自行选择以上两种设计方式。
请参阅图12,连通阀80的热水通道610在其进水腔611的入口还设置有进水接口601,并在出水腔613的出口设置有出水接口602。为方便介绍连通阀80和回水阀10装配成压力阀组件的方式,在此先对回水阀10的基本结构进行说明。该回水阀10包括阀体100,该回水阀10的阀体100具有热水流道 110、冷水流道120及将其热水流道110和冷水流道120连通的单向流道130。其中,该回水阀10的热水流道110具有第一接口101和第二接口102;冷水流道120具有第三接口103和第四接口104。连通阀80和回水阀10装配时,将回水阀10的第一接口101和第二接口102中的其中一者与连通阀80的对接口603连接,另一者设置为封堵,即可将连通阀80和回水阀10装配成压力阀组件。其中,连通阀80的对接口603与回水阀10的第一接口101和第二接口102连接呈一体,或者,连通阀80的对接口603与回水阀10的第一接口101和第二接口102可拆卸连接。具体在此,连通阀80的对接口603与回水阀10的第一接口101可拆卸连接;例如,在连通阀80的对接口603处设置螺纹,使得对接口603与回水阀10的第一接口101螺纹连接。
将压力阀组件装配到供水系统时,连通阀80的进水接口601通过热水管 50与热水供应装置20连通,连通阀80的出水接口602与混水装置30的热水接入端31连通;冷水热阀10的第三接口103通过冷水管60与冷水供应源(如自来水管路)连通,该第四接口104则与混水装置30的冷水接入端32连通。此外,供水系统还配置有循环水泵70,该循环水泵70用于将该第三接口103 和热水供应装置20连通,用于吸入冷水。该循环水泵70可以设置在热水供应装置20的热交换器与冷水管60之间的管路上。具体地,循环水泵70设在热水供应装置20的进水管21上。
由于供水系统配置有压力阀组件,从而使得供水系统至少具有冷水模式、热水模式及零冷水模式三种工作模式。以下将对这三种工作模式的工作原理进行解释说明,详细请参见下文。
请参阅图11和图12,当供水系统使用冷水模式时,联动阀300处在初始位置;此时,回水阀10的冷水流道120压力降低,冷水管60的水流从冷水流道120向混水装置30的冷水接入端32流动,然后经混水装置30的输出端供应到出水装置40。此时,单向阀200的单向阀芯210在复位弹簧220张紧作用下处于关闭位置。
在上述冷水模式中,由于冷水管60压力降低,会使得回水阀10的冷水流道120压力降低,而连通阀80热水通道610的进水腔611连接着热水管50,热水管50相对于冷水管60压力高一些,热水管50内的水流有从该进水腔611 进入冷水流道120的趋势,从而具有向出水腔613推动联动阀300的趋势;另外,热水通道610的出水腔613连接的是混水装置30的热水接入端31,而热水接入端31处于闭合状态,故该出水腔613处于保压状态,冷水流道120 的降压也使得该热水通道610的出水腔613和冷水流道120出现压差,所以出水腔613的水压也具有向进水腔611推压联动阀300的趋势,从而抵消了热水通道610的进水腔611对联动阀300的推力,限制了联动阀300移动打开,使得联动阀300保持在初始位置。
然而,由于回水阀10的冷水流道120水压急剧失压,使得连通阀80中热水通道610的进水腔611压力相对偏高于冷水流道120的压力,容易导致进水腔611的压力略大于出水腔613的压力的情况,出现水锤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联动阀300与连通腔612的进水口612a保持零间隙完全密封配合,那么进水腔611的水流对联动阀300施加的向出水腔613方向推动的作用力,会大于出水腔613的水流对联动阀300施加的向进水腔611方向推压的作用力,从而进水腔611的水流顶开联动阀300,使得联动阀300将连通腔 612的进水口612a打开,热水管50中的水流就会大量进入到连通腔612,进而从连通腔612经回水阀10的热水流道110流向其单向流道130,进而在单向流道130内冲开单向阀200进入到冷水流道120,热水管50中的水流量增大极容易触发热水供应装置20启动,出现开冷水时热水供应装置20启动的情况。
而实际在本实施例中,联动阀300在初始位置时,在联动阀300与连通腔612的进水口612a之间设置有间隙301,具体指的是,联动阀300在初始位置遮盖但不完全封堵连通腔612的进水口612a,从而在联动阀300和该进水口612a之间形成有狭小的间隙301(需注意,该间隙不足以使进水口612a 处于打开状态)。当冷水模式出现水锤现象时,连通阀80的热水通道610的进水腔611内水流会有一小部分从间隙301进入到连通腔612,从而实现对进水腔611泄压,减少进水腔611大于出水腔613的压力的情况出现,使得进水腔611的水流对联动阀300施加的向出水腔613方向推动的作用力,与出水腔613的水流对联动阀300施加的向进水腔611方向推压的作用力基本相等,从而限制进水腔611的水流顶开联动阀300,保持联动阀300处在初始位置,进而使得热水管50中泄漏到连通腔612的水量大大减小。
这部分较小的水量不足以顶开单向阀200,从而使得热水管50中水流不会大量经单向流道130串流到冷水流道120,这部分水量远小于热水供应装置 20启动的流量,从而解决了冷水模式出现水锤现象而导致热水管50的水流串流到冷水流道120的问题,有效减少因热水管50流量增大而导致热水供应装置20意外启动的情况,实现开冷水时热水供应装置20不启动。
请参阅图11和图13,当供水系统使用热水模式时,连通阀80内热水通道610的出水腔613压力降低,并降低至小于进水腔611的压力,使得进水腔611内的压力与出水腔613内的压力的差值增大,进水腔611的水流顶开联动阀300,使得联动阀300移动到打开位置,从而热水管50的水流从热水通道610经进水腔611向出水腔613流动,进而从混水装置30的热水接入端 31进入混水装置30,经混水装置30的出口供应到出水装置40。热水管50流量增大,热水供应装置20启动以制备热水。此时,单向阀200的单向阀芯210 在复位弹簧220张紧作用下处于关闭位置。
请参阅图11和图14,当供水系统使用零冷水模式时,循环水泵70开启并推动水流流动,使得热水管50水压升高,连通阀80内热水通道610的进水腔611压力增大,从而推动联动阀300向上移动,静止时,连通阀80的进水腔611和出水腔613压力持平,此时联动阀300到达打开位置,联动阀300 将连通腔612的进水口612a打开,热水管50中的水流大量进入到单向流道 130,从而克服复位弹簧220的作用力顶开单向阀200,水流经单向流道130 进入到冷水流道120,继而从冷水流道120经冷水管60回流到热水供应装置 20进行循环加热。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连通阀80的热水通道610内配置联动阀 300,该联动阀300适用于在初始位置和打开位置切换,其中,在所述初始位置时,该联动阀300的一端封堵连通腔612的出水口612b,其另一端与连通腔612的进水口612a之间形成有间隙301,从而在冷水模式出现水锤现象时,可以利用该间隙301将连通阀80中热水通道610的进水腔611内的水流一小部分泄流到该热水通道610的连通腔612,从而实现对进水腔611泄压,以限制进水腔611的水流顶开联动阀300,使得联动阀300保持在初始位置,进而使热水管50中泄漏到连通腔612的水量大大减小,确保在此模式下不会因热水管50水量串流而导致热水供应装置20意外启动,实现开冷水时热水供应装置20不启动(详细请参见前文)。
由此可见,所述供水系统可以在原有基础上,仅需将已有的回水阀10与连通阀80组合使用,即可解决因热水管50水量串流而导致热水供应装置20 意外启动的问题,实现开冷水时热水供应装置20不启动,无需更换或废弃已有的回水阀10,也无需改变回水阀10的基本结构。
请参阅图17、图19及图20,在一实施例中,联动阀300包括设于出水腔613内用于封堵连通腔612的出水口612b的阀芯座310,以及设于连通腔612并与阀芯座310联动的阀芯320;在所述初始位置,联动阀300在阀芯320 和连通腔612的进水口612a之间形成所述间隙301。
具体说来,联动阀300的阀芯座310和阀芯320为同向联动。在所述初始位置,联动阀300通过阀芯座310封堵连通腔612的出水口612b,而在联动阀300的阀芯320和连通腔612的进水口612a之间则形成间隙301。当联动阀300在两侧水压差作用下向上移动至所述打开位置时,联动阀300的阀芯座310打开连通腔612的出水口612b,联动阀300的阀芯320则打开连通腔612的进水口612a。反之亦然。
请参阅图17、图19及图20,至于联动阀300的阀芯座310和阀芯320联动设置的方式,则可以有多种设计方案。例如,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联动阀300还包括连接轴330,连接轴330具有与阀芯座310连接的上轴段331,以及与上轴段331连接并穿插至出水腔613的下轴段332,阀芯320套设在下轴段332上。
具体地,连接轴330的外周壁凸设有支撑部333,连接轴330由支撑部33分隔为上轴段331和下轴段332,支撑部333的相对两侧面分别适用于支撑阀芯座 310和阀芯320。该连接轴330的下轴段332自上轴段331经出水口612b穿插到连通腔612,并与阀芯320套设连接固定。通过连接轴330将阀芯座310和阀芯320 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得阀芯座310和阀芯320联动。除此之外,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阀芯座310和阀芯320其中一个向另一者凸设连接部,以通过该连接部将此两者连接在一起而实现联动。
请参阅图17、图19及图20,在一实施例中,考虑到连通阀80在设计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结构设计或装配误差,使得联动阀300在安装到连通阀80的热水通道610之后,联动阀300的阀芯320与该热水通道610的连通腔612的进水口 612a之间出现零间隙或间隙过大的问题。为减少这种情况出现,可选地,将阀芯320套设在下轴段332上的长度设置为可调节,以使得形成在阀芯320和连通腔612的进水口612a之间的间隙301的大小可调。其中,图18中h1表示为阀芯 320套设在下轴段332上的长度;h2表示为阀芯320和连通腔612的进水口612a之间的间隙301的大小。
具体说来,阀芯320的上端部套设在下轴段332,阀芯320的下端部和连通腔612的进水口612a之间形成有间隙301。因此,通过调节阀芯320的套设在下轴段332的上端部的长度,也就可以调节阀芯320的下端部与连通腔612的进水口612a之间间距,从而调节形成在阀芯320和连通腔612的进水口612a之间的间隙301的大小。例如,减小阀芯320套设在下轴段332的上端部的长度,阀芯320 的下端部会向连通腔612的进水口612a靠近,从而缩小阀芯320下端部与连通腔612的进水口612a之间的间距,使得阀芯320和连通腔612的进水口612a之间的间隙301减小(即h1减小,则h2也减小)。应说明的是,所述间隙301的大小指的是沿连接轴330轴向方向上的宽度大小。
请参阅图17、图19及图20,至于实现阀芯320套设在下轴段332上的长度可调节的方式,则可以有多种设计方式。在一实施例中,阀芯320的一端贯设有与连接轴330套置的套接孔322,其另一端贯设有与套接孔322连通的调节螺孔323;阀芯320还包括调节螺钉340,调节螺钉340安装于调节螺孔323内,并与下轴段332的端面接触配合。
在需要调节间隙301的大小时,旋转调节螺钉340,由于调节螺钉340的内端面与下轴段332的端面接触并抵持,调节螺钉340和下轴段332的相对位置不变,而与该调节螺钉340螺纹配合的阀芯320则相对于下轴段332沿其轴向伸缩,进而改变阀芯320套设在下轴段332上的长度,实现阀芯320套设在下轴段 332上的长度可调节。
当然,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直接在阀芯320的套接孔322内周面设置内螺纹,并在下轴段332的外周面设置外螺纹,以使得阀芯320的内螺纹和下轴段332的外螺纹配合,从而通过直接旋转阀芯320,即可改变阀芯320套设在下轴段332上的长度,进而实现阀芯320套设在下轴段332上的长度可调节。
至于阀芯320与连通腔612的进水口612a之间形成的间隙301位置,可选地,在阀芯320的远离阀芯座310的一端的外周壁凸设有环形封堵部321,在所述初始位置时,环形封堵部321与连通腔612的进水口612a之间形成有间隙 301。可以理解的是,阀芯320通过该环形封堵部321遮盖但不完全封堵连通腔 612的进水口612a,以在环形封堵部321和该进水口612a之间形成有狭小的间隙 301。
请参阅图17、图19及图20,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连通阀80还包括复位件400,复位件400用于使联动阀300具有复位至所述初始位置的趋势。如此,在出水装置40热水使用结束后或对热水管50内的热水预热结束后等,复位件 400可驱动联动阀300复位至初始位置。复位件400也可以为弹簧、弹片或拉伸弹簧等具有弹性结构。
可选地,复位件400配置为第二弹簧400,第二弹簧400的一端固定在出水腔613内,第二弹簧400的另一端与联动阀300连接。第二弹簧400用于使联动阀300芯具有复位至初始位置的趋势。如此,一方面,在出水装置40 热水使用结束后或对热水管50内的热水预热结束后等,第二弹簧400可驱动联动阀300复位至初始位置;另一方面,第二弹簧400也可使联动阀300限位于初始位置,以保证联动阀300在初始位置的使用稳定性。
请参阅图12、图19和图20,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联动阀300还包括泄压件350,泄压件350具有弹性,泄压件350连接阀芯座310和上轴段331。因此,当开关冷水时会出现水锤现象时,连通阀80热水的进水腔611的压力升高(升高约0.2~0.3MPa),此时热水通道610的进水腔611压力相应升高,热水通道610 的进水腔611和出水腔613的压力差会大于泄压件350的力而推动联动阀300的阀芯320向上微移,该阀芯320通过连接轴330带动阀芯座310抵顶泄压件350,从而克服泄压件350的张力(例如0.1MPa左右),以保证热水通道610的出水腔 613压力不至于过大,同时有一定压差,可以确保在开冷水模式时更好地将联动阀300维持在初始位置不打开,不让开冷水动作打开后出现串水问题,后续切换工作模式后则可以轻易将联动阀300打开。
基于此,由于泄压件350的存在,使得冷水模式开关冷水即使出现水锤现象,热水通道610的出水腔613也能及时泄压,而使得出水腔613内的压力也不至于过大。因此,如图14所示,在开启零冷水模式后,循环水泵70会推动水流流动,使得连通阀80的进水腔611压力增大,循环水泵70在连通阀80的进水腔611产生的压力可以更好地抵消压力差,进而推动联动阀300向上移动而使联动阀300可以正常打开,实现水循环预热。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在开启零冷水模式后,因回水阀10内热水流道110的出水腔113保持较高压力而将联动阀300锁紧在初始位置,使得联动阀300难以正常打开的情况出现。
请参阅图19和图20,对于泄压件350的具体结构,泄压件350也可以为弹簧、弹片或拉伸弹簧等弹性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泄压件350配置为第一弹簧350。为提高泄压件350安装的稳定性,可选地,阀芯座310面向第一弹簧350的侧面设置有第一限位槽311;第一弹簧350的与阀芯座310连接的一端安装于第一限位槽311内。在连接轴330的上轴段331的远离阀芯320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二限位槽334;第一弹簧350的与上轴段331连接的一端安装于第二限位槽334内。
具体地,第一弹簧350的上端安装于第二限位槽334内,以使得第一弹簧350的上端不易从连接轴330上脱落下来;第一弹簧350的下端安装于第一限位槽311内,以使得第一弹簧350的下端不易从阀芯座310上脱落下来。
请参阅图19和图20,在一实施例中,联动阀300还包括密封垫360,密封垫360设置在阀芯座310的下表面。具体地,阀芯座310的下表面凸设有环绕在连接轴330外周的安装部;密封垫360套置在安装部312上。密封垫360可选采用橡胶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以使得密封垫360可以发生弹性形变。
请参阅图15和图16,在出现上述连通阀80的热水通道610的出水腔613压力,高于其进水腔611压力而使得联动阀300难以正常打开的情况时,由于密封垫360的存在,在开启零冷水模式后,连通阀80的热水通道610的进水腔611 的压力增大,具有推动阀芯320向上移动的趋势,此时阀芯320会被上侧的阀芯座310压住,但由于热水通道610的进水腔611的压力会因为水循环而升高,从而使得进水腔611和出水腔613的压差变小(一般可以小0.05~0.08MPa),通过密封垫360发生一定的弹性形变,可使得压差变小的过程中让阀芯320通过连接轴330向上微移,但不足以使阀芯座310打开连通腔612的出水口612b,结合阀芯320和连通腔612的进水口612a之间的预留的间隙301就形成一个较大的开口空隙302。也就是说,该开口空隙302的大小为间隙301和阀芯320在此情况下发生的微位移量之和。因此,在此情况下,即使联动阀300没有完全将连通腔612的进水口612a打开,开口空隙302也可以保证循环流量在4L/min左右,满足零冷水使用。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压力阀组件,所述压力阀组件包括回水阀10和所述连通阀80;连通阀8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压力阀组件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可选地,回水阀10可以是H型回水阀(如图12所示),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回水阀(如图21和图22所示)。回水阀10具有热水流道110、冷水流道 120及将热水流道110和冷水流道120连通的单向流道130;其中,所述连通阀80的对接口603与所述单向流道130的入口端连通。
具体在此,热水流道110具有第一接口101和第二接口102,第一接口 101和第二接口102中的其中一者设置为封堵,另一者与连通阀80的对接口 603连接,以使得连通阀80的对接口603通过回水阀10的热水流道110与其单向流道(130)的入口端连通。可选地,热水流道110的第一接口101与连通阀80的对接口603连接,热水流道110的第二接口102设置为封堵。热水流道110的第一接口101与连通阀80的对接口603的连接方式可以是但不局限于:在对接口603与回水阀10的第一接口101处均设置螺纹,使得对接口 603与第一接口101螺纹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热水流道110的第二接口102与连通阀80的对接口603连接,热水流道110的第一接口101设置为封堵。
至于封堵回水阀10的第一接口101或第二接口102的封堵方式,可以有多种设计方式。例如,在一实施例中,压力阀组件还包括封盖140,封盖140 适用于封盖回水阀10的第一接口101和第二接口102中的其中一者,以使另一者与所述连通阀80的对接口603连接。
具体地,封盖140封盖回水阀10的第二接口102,回水阀10的第一接口 101则与连通阀80的对接口603连接。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压力阀组件配置塞头,采用所述塞头将回水阀10的第二接口102堵塞,以使得第二接口102封堵亦可。
请参阅图12,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回水阀10还包括调水阀500,调水阀500通过安装口而安装在冷水流道612内,以用于调节冷水流道612内水的流速。可选地,回水阀10的热水流道110为直流道,和/或,回水阀10 的冷水流道120为直流道,和/或,回水阀10的单向流道130为直流道。
本实用新型提供还提供一种供水系统。请参阅图11和图16,图11和图 16为供水系统两种实施例的示意图。所述供水系统包括热水供应装置20、混水装置30及压力阀组件。其中,热水供应装置20具有进水管21和出水管22;混水装置30的热水接入端31通过热水管50与出水管22连通,混水装置30 的冷水接入端32通过冷水管60与进水管21连通;压力阀组件中连通阀80 的热水通道610连接于热水管50中,压力阀组件中回水阀10的冷水流道120 连接于冷水管60中,压力阀组件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供水系统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压力阀组件包括有回水阀10和连通阀80,该回水阀 10可选为H型回水阀,如图11所示;或者,回水阀10可选为其他形状的回水阀,如图16所示。回水阀10可以是用户自己提供,也可以由生产商配套提供。将压力阀组件装配到供水系统时,连通阀80的进水接口601通过热水管50与热水供应装置20连通,连通阀80的出水接口602与混水装置30的热水接入端31连通;冷水热阀10的第三接口103通过冷水管60与冷水供应源(如自来水管路)连通,该第四接口104则与混水装置30的冷水接入端32 连通。此外,供水系统还配置有循环水泵70,该循环水泵70用于将该第三接口103和热水供应装置20连通,用于吸入冷水。该循环水泵70可以设置在热水供应装置20的热交换器与冷水管60之间的管路上。具体地,循环水泵 70设在热水供应装置20的进水管21上。
由于所述供水系统配置有压力阀组件,从而使得供水系统至少具有冷水模式、热水模式及零冷水模式三种工作模式,具体如下文介绍。
请参阅图11和图12,当供水系统使用冷水模式时,联动阀300处在初始位置;此时,回水阀10的冷水流道120压力降低,冷水管60的水流从冷水流道120向混水装置30的冷水接入端32流动,然后经混水装置30的输出端供应到出水装置40。此时,单向阀200的单向阀芯210在复位弹簧220张紧作用下处于关闭位置。
在上述冷水模式中,由于冷水管60压力降低,会使得回水阀10的冷水流道120压力降低,而连通阀80热水通道610的进水腔611连接着热水管50,热水管50相对于冷水管60压力高一些,热水管50内的水流有从该进水腔611 进入冷水流道120的趋势,从而具有向出水腔613推动联动阀300的趋势;另外,热水通道610的出水腔613连接的是混水装置30的热水接入端31,而热水接入端31处于闭合状态,故该出水腔613处于保压状态,冷水流道120 的降压也使得该热水通道610的出水腔613和冷水流道120出现压差,所以出水腔613的水压也具有向进水腔611推压联动阀300的趋势,从而抵消了热水通道610的进水腔611对联动阀300的推力,限制了联动阀300移动打开,使得联动阀300保持在初始位置。
然而,由于回水阀10的冷水流道120水压急剧失压,使得连通阀80中热水通道610的进水腔611压力相对偏高于冷水流道120的压力,容易导致进水腔611的压力略大于出水腔613的压力的情况,出现水锤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联动阀300与连通腔612的进水口612a保持零间隙完全密封配合,那么进水腔611的水流对联动阀300施加的向出水腔613方向推动的作用力,会大于出水腔613的水流对联动阀300施加的向进水腔611方向推压的作用力,从而进水腔611的水流顶开联动阀300,使得联动阀300将连通腔 612的进水口612a打开,热水管50中的水流就会大量进入到连通腔612,进而从连通腔612经回水阀10的热水流道110流向其单向流道130,进而在单向流道130内冲开单向阀200进入到冷水流道120,热水管50中的水流量增大极容易触发热水供应装置20启动,出现开冷水时热水供应装置20启动的情况。
而实际在本实施例中,联动阀300在初始位置时,在联动阀300与连通腔612的进水口612a之间设置有间隙301,具体指的是,联动阀300在初始位置遮盖但不完全封堵连通腔612的进水口612a,从而在联动阀300和该进水口612a之间形成有狭小的间隙301(需注意,该间隙不足以使进水口612a 处于打开状态)。当冷水模式出现水锤现象时,连通阀80的热水通道610的进水腔611内水流会有一小部分从间隙301进入到连通腔612,从而实现对进水腔611泄压,减少进水腔611大于出水腔613的压力的情况出现,使得进水腔611的水流对联动阀300施加的向出水腔613方向推动的作用力,与出水腔613的水流对联动阀300施加的向进水腔611方向推压的作用力基本相等,从而限制进水腔611的水流顶开联动阀300,保持联动阀300处在初始位置,进而使得热水管50中泄漏到连通腔612的水量大大减小。
这部分较小的水量不足以顶开单向阀200,从而使得热水管50中水流不会大量经单向流道130串流到冷水流道120,这部分水量远小于热水供应装置 20启动的流量,从而解决了冷水模式出现水锤现象而导致热水管50的水流串流到冷水流道120的问题,有效减少因热水管50流量增大而导致热水供应装置20意外启动的情况,实现开冷水时热水供应装置20不启动。
请参阅图11和图13,当供水系统使用热水模式时,连通阀80内热水通道610的出水腔613压力降低,并降低至小于进水腔611的压力,使得进水腔611内的压力与出水腔613内的压力的差值增大,进水腔611的水流顶开联动阀300,使得联动阀300移动到打开位置,从而热水管50的水流从热水通道610经进水腔611向出水腔613流动,进而从混水装置30的热水接入端 31进入混水装置30,经混水装置30的出口供应到出水装置40。热水管50流量增大,热水供应装置20启动以制备热水。此时,单向阀200的单向阀芯210 在复位弹簧220张紧作用下处于关闭位置。
请参阅图11和图14,当供水系统使用零冷水模式时,循环水泵70开启并推动水流流动,使得热水管50水压升高,连通阀80内热水通道610的进水腔611压力增大,从而推动联动阀300向上移动,静止时,连通阀80的进水腔611和出水腔613压力持平,此时联动阀300到达打开位置,联动阀300 将连通腔612的进水口612a打开,热水管50中的水流大量进入到单向流道 130,从而克服复位弹簧220的作用力顶开单向阀200,水流经单向流道130 进入到冷水流道120,继而从冷水流道120经冷水管60回流到热水供应装置 20进行循环加热。
可选地,供水系统还包括出水装置40,出水装置40与混水装置30的输出端33连接。出水装置4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两个及其以上。当出水装置40具有两个或以上,可以为每一个出水装置40均配置一个压力阀组件,也可以仅为设置在最远端的出水装置40配置压力阀组件。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出水装置40也可以由用户自行提供。
至于热水供应装置20的具体类型,热水供应装置20可选为燃气热水器或燃气壁挂炉或电热水器,可以按照市场或用户需求进行合理配置,在此不设具体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28)
1.一种回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阀包括:
阀体,所述阀体设有热水流道、冷水流道及单向流道;所述热水流道包括进水腔、连通腔及出水腔,所述连通腔具有与所述进水腔连通的进水口,以及与所述出水腔连通的出水口;所述单向流道将所述连通腔与冷水流道连通;以及
联动阀,所述联动阀设于所述热水流道内,所述联动阀适用于在初始位置和打开位置切换;其中:
在所述初始位置,所述联动阀的一端封堵所述出水口,所述联动阀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水口之间形成有间隙;
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联动阀将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均打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阀包括:
阀芯座,所述阀芯座设于所述出水腔,用于封堵所述出水口;以及
阀芯,所述阀芯设于所述连通腔内,并与所述阀芯座联动设置,在所述初始位置,所述阀芯封堵所述进水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阀还包括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具有与所述阀芯座连接的上轴段,以及与所述上轴段连接并穿插至所述出水腔的下轴段,所述阀芯套设在所述下轴段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套设在所述下轴段上的长度可调节,以使得形成在所述阀芯和所述进水口之间的间隙的大小可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的一端设有与所述连接轴套置的套接孔,其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套接孔连通的调节螺孔;
所述联动阀还包括调节螺钉,所述调节螺钉安装于所述调节螺孔内,并与所述连接轴的端面接触配合。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阀还包括泄压件,所述泄压件具有弹性,所述泄压件连接所述阀芯座和所述连接轴的上轴段。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回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件配置为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阀芯座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上轴段的远离所述上轴段的一端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回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座的背向所述阀芯的侧面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弹簧的与所述阀芯座连接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回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的上轴段的远离所述阀芯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弹簧的与所述上轴段连接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10.如权利要求2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回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的远离所述阀芯座的一端的外周壁凸设有环形封堵部,在所述初始位置时,在所述阀芯的环形封堵部与所述进水口之间形成所述间隙。
11.如权利要求2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回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阀还包括密封垫,所述密封垫设置在所述阀芯座的下表面。
12.如权利要求3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回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的外周壁凸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将所述连接轴分隔为上轴段和下轴段,所述支撑部的相对两侧面分别适用于支撑所述阀芯座和阀芯。
13.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回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阀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用于使所述联动阀具有复位至所述初始位置的趋势。
14.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回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阀还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所述单向流道内,以用于在回水时引导所述热水流道的水流向所述冷水流道单向流动。
15.一种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系统包括:
热水供应装置,所述热水供应装置具有热水出口;
混水装置,所述混水装置的热水接入端通过热水管与所述热水出口连通,所述混水装置的冷水接入端通过冷水管与冷水源连通;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回水阀,所述回水阀的热水流道连接于所述热水管中,所述回水阀的冷水流道连接于所述冷水管中。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供应装置为燃气热水器或燃气壁挂炉或电热水器。
17.一种连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阀包括:
阀体,所述阀体设有热水通道;所述热水通道包括进水腔、连通腔及出水腔,所述连通腔具有与所述进水腔连通的进水口,以及与所述出水腔连通的出水口;所述连通腔还设置有对接口,所述对接口适用于与回水阀的单向流道的入口端连通,以通过该单向流道与该回水阀的冷水流道连通;以及
联动阀,所述联动阀设于所述热水通道内,所述联动阀适用于在初始位置和打开位置切换;其中:
在所述初始位置,所述联动阀的一端封堵所述出水口,所述联动阀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水口之间形成有间隙;
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联动阀将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均打开。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连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阀包括:
阀芯座,所述阀芯座设于所述出水腔,用于封堵所述出水口;以及
阀芯,所述阀芯设于所述连通腔内,并与所述阀芯座联动设置,在所述初始位置,所述联动阀在该阀芯和所述进水口之间形成所述间隙。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阀还包括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具有与所述阀芯座连接的上轴段,以及与所述上轴段连接并穿插至所述出水腔的下轴段,所述阀芯套设在所述下轴段上。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连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套设在所述下轴段上的长度可调节,以使得形成在所述阀芯和所述进水口之间的间隙的大小可调。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连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的一端贯设有与所述连接轴套置的套接孔,其另一端与所述套接孔连通的调节螺孔;
所述联动阀还包括调节螺钉,所述调节螺钉安装于所述调节螺孔内,并与所述连接轴的端面接触配合。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连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阀还包括泄压件,所述泄压件具有弹性,所述泄压件连接所述阀芯座和所述连接轴的上轴段。
23.如权利要求18至22任意一项所述的连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阀还包括密封垫,所述密封垫设置在所述阀芯座的下表面。
24.如权利要求18至22任意一项所述的连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阀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用于使所述联动阀具有复位至所述初始位置的趋势。
25.一种压力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阀组件包括:
回水阀;以及
如权利要求17至24任意一项所述连通阀;
其中,所述回水阀具有热水流道、冷水流道及将所述热水流道和所述冷水流道连通的单向流道;
其中,所述连通阀的对接口与所述单向流道的入口端连通。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压力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阀的热水流道具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中的其中一者设置为封堵,另一者与所述连通阀的对接口连接,以将所述对接口与所述单向流道的入口端连通。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压力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阀组件还包括封盖,所述封盖适用于封盖所述回水阀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中的其中一者,以使另一者与所述连通阀的对接口连接。
28.一种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系统包括:
热水供应装置,所述热水供应装置具有进水管和出水管;
混水装置,所述混水装置的热水接入端通过热水管与所述出水管连通,所述混水装置的冷水接入端通过冷水管与所述进水管连通;以及
如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压力阀组件,所述压力阀组件中连通阀的热水通道连接于所述热水管中,所述压力阀组件中回水阀的冷水流道连接于所述冷水管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956351 | 2021-04-30 | ||
CN2021209563515 | 2021-04-30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715307U true CN216715307U (zh) | 2022-06-10 |
Family
ID=81882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008896.2U Active CN216715307U (zh) | 2021-04-30 | 2021-11-30 | 连通阀、回水阀、压力阀组件及供水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71530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355338A (zh) * | 2021-04-30 | 2022-11-18 |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连通阀、回水阀、压力阀组件及供水系统 |
-
2021
- 2021-11-30 CN CN202123008896.2U patent/CN21671530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355338A (zh) * | 2021-04-30 | 2022-11-18 |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连通阀、回水阀、压力阀组件及供水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6715307U (zh) | 连通阀、回水阀、压力阀组件及供水系统 | |
CN216715309U (zh) | 回水阀及供水系统 | |
CN113494627B (zh) | 回水阀和供水系统 | |
CN216715306U (zh) | 连通阀、回水阀、压力阀组件及供水系统 | |
CN111828688B (zh) | 淋浴龙头结构 | |
CN212318860U (zh) | 回水阀和供水系统 | |
CN115264124A (zh) | 连通阀、回水阀、压力阀组件及供水系统 | |
CN218094413U (zh) | 回水阀和供水系统 | |
CN115355338A (zh) | 连通阀、回水阀、压力阀组件及供水系统 | |
CN111365494A (zh) | 一种自动开关阀芯 | |
CN113137498B (zh) | 回水阀和供水系统 | |
CN214368460U (zh) | 水路结构及净水系统 | |
CN112923098B (zh) | 控制阀及热水器循环系统 | |
CN113586759B (zh) | 温控阀、回水阀和供水系统 | |
CN219914536U (zh) | 一种带泄压装置的水流传感器 | |
CN210141341U (zh) | 一体式恒温混水阀体 | |
CN216868650U (zh) | 一种零冷水侧插水路 | |
CN217815151U (zh) | 一种集成手自动补水功能的进水阀装置 | |
CN112524678B (zh) | 供水系统 | |
CN222437162U (zh) | 一种冷热混水装置及淋浴器 | |
CN215445518U (zh) | 一种改进止水组件的止水连接器及其水龙头 | |
CN210219041U (zh) | 淋浴龙头主体及淋浴装置 | |
CN222122317U (zh) | 一种抽拉头 | |
CN222252376U (zh) | 清洗水路及坐便器 | |
CN219995553U (zh) | 一种恒温阀及电热水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