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04930U - 一种风嘴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704930U CN216704930U CN202122842752.0U CN202122842752U CN216704930U CN 216704930 U CN216704930 U CN 216704930U CN 202122842752 U CN202122842752 U CN 202122842752U CN 216704930 U CN216704930 U CN 21670493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cavity
- plate
- wind
- flow gu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08000002925 dental carie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3460 diamon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32 diamo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002 slurr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QNRATNLHPGXHMA-XZHTYLCXSA-N (r)-(6-ethoxyquinolin-4-yl)-[(2s,4s,5r)-5-ethyl-1-azabicyclo[2.2.2]octan-2-yl]methanol;hydro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Cl.C([C@H]([C@H](C1)CC)C2)CN1[C@@H]2[C@H](O)C1=CC=NC2=CC=C(OCC)C=C21 QNRATNLHPGXHMA-XZHTYLCX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8 desig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04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涂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嘴,包括匀风装置,匀风装置的一端开口;导流腔体,连接于匀风装置背离开口的一端;出风板,连接于导流腔体背离匀风装置的一端;出风板上开设有出风口,出风口与导流腔体连通。本申请通过匀风装置能够使进入风嘴的风得到降速,保持风速一致性,通过导流腔体能够使从匀风装置出来的风能够定向地导向出风板的出风口,从而达到风嘴匀速出风、风速适中的目的,以提高烘箱的干燥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涂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嘴。
背景技术
涂布机主要用于向基材的表面进行涂布工艺,其主要工作过程是在基材上涂覆浆料,而后将涂布后的基材烘干后收卷。在涂布机中,往往设置多节烘箱以对涂布后的基材进行烘干,烘箱内设有风嘴往基材上吹风,风嘴的结构形式、出风速度、出风量以及出风方向等均会对烘干速率、烘干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现有的风嘴结构多为聚集性出风,风速较大,在干燥过程中会对基材产生冲击,会对基材造成一定影响,如开裂、虚边、鼓筋等。另外,现有的风嘴结构出风风速不均,会导致干燥的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风嘴,以解决现有风嘴结构出风速度大、风速不均匀等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风嘴,风嘴包括:
匀风装置,匀风装置的一端开口;
导流腔体,连接于匀风装置背离所述开口的一端;
出风板,连接于导流腔体背离匀风装置的一端;出风板上开设有出风口,出风口与导流腔体连通。
通过匀风装置能够使进入风嘴的风得到降速,保持风速一致性,通过导流腔体能够使从匀风装置出来的风能够定向地导向出风板的出风口,从而达到风嘴匀速出风、风速适中的目的,以提高烘箱的干燥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匀风装置包括:
匀风壳体,匀风壳体内具有匀风腔,匀风腔的一端开口;
第一匀风机构,第一匀风机构安装于匀风腔内。
通过在匀风机构的匀风腔内安装第一匀风机构,能够对进入匀风腔内的风进行匀风处理,进而使得从风嘴出来的风保持风速一致性,以实现均匀干燥的目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匀风机构为第一匀风板,第一匀风板上开设有第一通风孔。
通过将开设有第一通风孔的第一匀风板作为第一匀风机构,风可以经过第一通风孔导入导流腔体,风在经过第一匀风板时,过调节第一通风孔的开度,可以调节通过第一通风孔的风量,从而达到风速一致性的目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匀风装置还包括:
第二匀风机构,第二匀风机构连接于匀风腔背离所述开口的一端。
通过在匀风腔背离所述开口的一端设计第二匀风机构,能达到进一步匀风的效果,能够保证从匀风腔出来的风速一致,进而更能保证从风嘴出来的风保持风速一致性,以实现更有效地均匀干燥的目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匀风机构为第二匀风板,第二匀风板上开设有第二通风孔。
通过将开设有第二通风孔的第二匀风板作为第二匀风机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风先经过第一通风孔的匀风,再经过第二通风孔的匀风,使得风更加匀速地导入导流腔体,从而更有效地达到风速一致性的目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导流腔体由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第一封板和第二封板围成;导流腔体内设置有导流腔,导流腔的一端与对准所述第二通风孔,另一端对准出风口。
通过在导流腔体上设计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使得从第二通风孔内出来的风经过导流腔能导向出风板的出风口,达到精准出风的目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相对设置,第一封板和第二封板相对设置;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均为倾斜板。
通过设计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均为倾斜板,使得第二通风孔出来的风能够在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的导流下精准地导向出风口方向。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导流腔体的数量为多个,相邻的导流腔体之间具有间隙;出风板上开设有回风口,回风口对准间隙。
通过设计多个导流腔体,能对应出风板上多个出风口,以满足较大出风量的需求,达到有效干燥的目的。通过在相邻的导流腔体之间设计间隙,且在出风板上开设对准间隙的回风口,可以将从出风口出来的回风经回风口,再从间隙两端导出,加速气流交换,进一步提升干燥速率。同时,避免回风对出风板产生冲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导流腔体包括第一导流腔体和第二导流腔体,第一导流腔体连接于第二匀风板的一端,第二导流腔体连接于第二匀风板背离第一导流腔体的一端。
通过设计第一导流腔体和第二导流腔体,能对应出风板上多个出风口,以满足较大出风量的需求,达到有效干燥的目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导流腔体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导流腔体,第三导流腔体连接于第二匀风板位于第一导流腔体和第二导流腔体之间的位置;
第一导流腔体相对于第二导流腔体朝向远离第三导流腔体的方向倾斜,第二导流腔体相对于第一导流腔体朝向远离第三导流腔体的方向倾斜。
通过增加设计第三导流腔体,能进一步地满足出风板上多个出风口的需要,以满足更大出风量的需求,达到更有效干燥的目的。第一导流腔体相对于第二导流腔体朝向远离第三导流腔体的方向倾斜,第二导流腔体相对于第一导流腔体朝向远离第三导流腔体的方向倾斜,这样的设计使得第一导流腔体与第二导流腔体之间形成足够大的空间用于布置第三导流腔体,也使得进行多个风嘴安装时,能够充分利用风嘴之间的间距空间,充分利用烘箱空间进行干燥,提升干燥效率。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一种风嘴包括匀风装置、导流腔体和出风板,通过匀风装置能够使进入风嘴的风得到降速,保持风速一致性,通过导流腔体能够使从匀风装置出来的风能够定向地导向出风板的出风口,从而达到风嘴匀速出风、风速适中的目的,以提高烘箱的干燥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风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风嘴的内部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出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匀风装置;
11-匀风壳体;
110-匀风腔;
12-第一匀风板;
120-第一通风孔;
13-第二匀风板;
130-第二通风孔;
2-导流腔体;
20-导流腔;
200-间隙;
21-第一导流板;
22-第二导流板;
23-第一封板;
24-第二封板;
2a-第一导流腔体;
2b-第二导流腔体;
2c-第三导流腔体;
3-出风板;
31-出风口;
32-回风口。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涂布机主要用于向基材的表面进行涂布工艺,其主要工作过程是在基材上涂覆浆料,而后将涂布后的基材烘干后收卷。在涂布机中,往往设置多节烘箱以对涂布后的基材进行烘干,烘箱内设有风嘴往基材上吹风,风嘴的结构形式、出风速度、出风量以及出风方向等均会对烘干速率、烘干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授权公告号CN204817113U的相关技术中公开了一种涂布机烘箱及其风嘴,该风嘴用于向涂布后的基材吹风以对基材进行干燥。风嘴于面向基材的一面设有四个互相平行并间隔的出风狭缝,四个出风条狭缝分列于风嘴中轴面的两侧,并相对于风嘴中轴面对称。该风嘴在常规双出风条缝布局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出风条缝,使出风条缝数量达到四个,大大增加单个风嘴的出风量,从而极大提高了单个风嘴的干燥能力。该风嘴结构虽然能够一定程度降低风速提升干燥能力,但是采用狭缝出风,出来的风呈聚集状,风速较大,对出风口风速降低不明显,会对基材造成一定影响,如开裂、虚边、鼓筋等,且难保持出口风速的一致性,会导致干燥的不均匀的问题。
针对现有的风嘴结构多为聚集性出风,风速较大,在干燥过程中会对基材造成一定影响,风速不均,会导致干燥的不均匀的问题,申请人研究发现,可以在风嘴结构中设计匀风装置使经风嘴出来的风匀速、适速,以提升干燥效率。
基于以上考虑,为了解决现有的风嘴结构风速大,风速不均的问题,申请人经过深入研究,设计了一种风嘴,该风嘴包括匀风装置、导流腔体和出风板,匀风装置的一端开口,导流腔体连接于匀风装置背离所述开口的一端,出风板,连接于导流腔体背离匀风装置的一端。出风板上开设有出风口,出风口与导流腔体连通。
这样的风嘴包括匀风装置、导流腔体和出风板,通过匀风装置,使经过风嘴的风能够风速一致地从出风板的出风口出来,提高干燥效率。通过导流腔体的作用,从匀风装置出来的风能够定向地导向出风板的出风口。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风嘴可以但不限于用于涂布机的烘箱内,能保证从风嘴出来的风均匀且速度适中地进入烘箱内,对烘箱内的基材进行干燥,提高干燥效率。在实际应用中,烘箱内可排布多个本申请的风嘴,且风嘴间间距可以保持在10mm-300mm,具体可以为10mm、30mm、50mm、70mm、90mm、150mm、250mm或300mm等,当然也可以是上述范围内的其他值,在此不做限定。风嘴离基材的距离可以为5mm-50mm,具体可以为5mm、10mm、20mm、30mm、40mm或50mm等,当然也可以是上述范围内的其他值,在此不做限定。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风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风嘴沿纵向剖开而呈现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本申请提供一种风嘴,风嘴包括匀风装置1、导流腔体2和出风板3,匀风装置1的一端开口。导流腔体2连接于匀风装置1背离所述开口的一端。出风板3连接于导流腔体2背离匀风装置1的一端。如图3所示,图3为出风板3的结构示意图,出风板3上开设有出风口31,出风口31与导流腔体2连通。
匀风装置1能够通过增压提升风速一致性,使进入风嘴的风能够匀速出风。
导流腔体2是起到导流的作用,使从匀风装置1出来的风能够定向地导向出风板3的出风口31。导流腔体2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导流腔体2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或者方形等。
出风板3的形状可以为长方形、正方形等,但也不仅限于这些形状,可以根据实际的设计需要进行设计。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出风板3为长方形,长度可以为500mm-3000mm,宽度可以为50mm-1000mm。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出风板3采用卡扣式、螺栓-螺母式、抽屉式等方式与导流腔体2连接。
出风口31,设置于出风板3上,风嘴的风最后经出风口31向外输出,出风口31的形状可以为圆孔、矩形、菱形、方形等,但也不仅限于这些形状。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开有出风口31的板面面积为出风板3面积的30%-100%。出风板3上出风口31的网孔率为3%-30%。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从出风口31出来的风速为0.1m/s-10m/s。
通过匀风装置1能够使进入风嘴的风保持风速一致性出风,通过导流腔体2能够使从匀风装置1出来的风能够定向地导向出风板3的出风口31,从而达到风嘴匀速出风、风速适中的目的,以提高烘箱的干燥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匀风装置1包括匀风壳体11和第一匀风机构,匀风壳体11内具有匀风腔110,匀风腔110的一端开口。第一匀风机构安装于匀风腔110内。
匀风壳体11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长方形或正方形等,当然也不仅限于这些形状,可以根据不同的安装场景设计对应的形状。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匀风壳体11的横截面为长方形。
匀风腔110是由匀风壳体11围成,作为风的流动通道,匀风腔110的一端开口,开口端用于与出风设备连通。匀风腔110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长方形或正方形等,当然也不仅限于这些形状,可以根据不同的安装场景设计对应的形状。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匀风壳体11的横截面为长方形。
第一匀风机构是指能使风经过该机构后保持匀速出风的机构。
通过在匀风机构1的匀风腔110内安装第一匀风机构,能够对进入匀风腔110内的风进行匀风处理,进而使得从风嘴出来的风保持风速一致性,以实现均匀干燥的目的。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匀风机构为第一匀风板12,第一匀风板12上开设有第一通风孔120。
第一通风孔120的形状可以为圆孔、矩形、菱形或方形等,当然也不仅限于这些形状,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需要进行相应的设计。第一通风孔120可以成规则排布于第一匀风板12上,根据出风设备的出风特点,一般第一匀风板12中间部位接触的风速度较大,可以在相应的中间位置设计相对少的第一通风孔120,第一匀风板12两侧部位接触的风速度相对较小,可以在第一通风孔120两侧分别设计相对多的第一通风孔120。
通过将开设有第一通风孔120的第一匀风板12作为第一匀风机构,风可以经过第一通风孔120导入导流腔体2,风在经过第一匀风板12时,过调节第一通风孔120的开度,可以调节通过第一通风孔120的风量,从而达到风速一致性的目的。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匀风装置还包括第二匀风机构,第二匀风机构连接于匀风腔110背离所述开口的一端。
第二匀风机构起到进一步匀风的效果,能够对进入匀风腔110内的风进行进一步地匀风处理,进而更能保证从风嘴出来的风保持风速一致性,以实现更有效地均匀干燥的目的。第二匀风机构可以为打孔方式匀风机构,可根据需求设计成不同的几何形状。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匀风机构为方形/长条形带圆孔匀风结构。
通过在匀风腔110背离所述开口的一端设计第二匀风机构,能达到进一步匀风的效果,能够保证从匀风腔110出来的风速一致,进而更能保证从风嘴出来的风保持风速一致性,以实现更有效地均匀干燥的目的。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2所示,第二匀风机构为第二匀风板13,第二匀风板13上开设有第二通风孔130。
第二通风孔130的形状可以为圆孔、矩形、菱形或方形等,当然也不仅限于这些形状,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需要进行相应的设计。第二通风孔130可以成规则排布于第二匀风板13上。
通过将开设有第二通风孔130的第二匀风板13作为第二匀风机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风先经过第一通风孔120的匀风,再经过第二通风孔130的匀风,使得风更加匀速地导入导流腔体2,从而更有效地达到风速一致性的目的。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导流腔体2由第一导流板21、第二导流板22、第一封板23和第二封板24围成。导流腔体2内设置有导流腔20,导流腔20的一端与对准第二通风孔130,另一端对准出风口31。
导流腔20是用于风流通的通道。
第一导流板21和第二导流板22主要是起到导流的作用,使得从第二通风孔130内出来的风经过导流腔20能导向出风板3的出风口31。
第一封板23和第二封板24起到一定封闭效果,与第一导流板21和第二导流板22一起围成封闭的导流腔体2。
通过在导流腔体2上设计第一导流板21和第二导流板22,使得从第二通风孔130内出来的风经过导流腔20能导向出风板3的出风口31,达到精准出风的目的。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第一导流板21和第二导流板22相对设置,第一封板23和第二封板24相对设置。第一导流板21和第二导流板22均为倾斜板。
第一导流板21和第二导流板22均为倾斜板是指,第一导流板21和第二导流板22向出风板3的出风口31方向倾斜。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了增大出风面积,出风板3的需要设计成比第二匀风板13的宽度宽,从而在出风板3能设计更多的出风口31,设计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第二通风孔130与出风口31在位置上有错位的情况,为了使第二通风孔130出来的风顺利地从出风口31出来,通过设计第一导流板21和第二导流板22均为倾斜板,使得第二通风孔130出来的风能够在第一导流板21和第二导流板22的导流下精准地导向出风口31方向。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导流腔体2的数量为多个,相邻的导流腔体2之间具有间隙200。出风板3上开设有回风口32,回风口32对准间隙200。回风口32与出风口31间隔排布。
间隙200是由相邻的导流腔体2的侧壁围成的两端开口的通孔结构,其横截面可以为三角形、方形或梯形等,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间隙200横截面可以为三角形。
回风口32的形状可以为圆孔、矩形、菱形或方形等,当然也不仅限于这些形状,回风口3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回风口32的数量为多个时,可以成排成列地规则排布于出风板3上。回风口32与出风口31间隔排布,以保证从出风口31出来的回风能顺利地导入回风口32,再从间隙200两端排出。
回风口32与出风口31间隔排布是指相邻的导流腔体2分别对应的回风口32之间排布有出风口31。
通过设计多个导流腔体2,能对应出风板3上多个出风口31,以满足较大出风量的需求,达到有效干燥的目的。通过在相邻的导流腔体2之间设计间隙200,且在出风板3上开设对准间隙200的回风口32,可以将从出风口31出来的回风经回风口32,再从间隙200两端导出,加速气流交换,进一步提升干燥速率。同时,避免回风对出风板3产生冲击。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导流腔体2包括第一导流腔体2a和第二导流腔体2b,第一导流腔体2a连接于第二匀风板13的一端,第二导流腔体2b连接于第二匀风板13背离第一导流腔体2a的一端。
第一导流腔体2a和第二导流腔体2b可以形状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一导流腔体2a连接于第二匀风板13的一端,第二导流腔体2b连接于第二匀风板13背离第一导流腔体2a的一端,是指沿着第二匀风板13长度方向的两端布置第一导流腔体2a和第二导流腔体2b。
通过设计第一导流腔体2a和第二导流腔体2b,能对应出风板3上多个出风口31,以满足较大出风量的需求,达到有效干燥的目的。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导流腔体2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导流腔体2c,第三导流腔体2c连接于第二匀风板13位于第一导流腔体2a和第二导流腔体2b之间的位置。
第一导流腔体2a相对于第二导流腔体2b朝向远离第三导流腔体2c的方向倾斜,第二导流腔体2b相对于第一导流腔体2a朝向远离第三导流腔体2c的方向倾斜。
第三导流腔体2c的形状可以与第一导流腔体2a和第二导流腔体2b的形状相同或者不同,第三导流腔体2c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第三导流腔体2c与第一导流腔体2a之间,第三导流腔体2c与第二导流腔体2b之间、第三导流腔体2c之间可以均具有间隙200。
通过增加设计第三导流腔体2c,能进一步地满足出风板3上多个出风口31的需要,以满足更大出风量的需求,达到更有效干燥的目的。第一导流腔体2a相对于第二导流腔体2b朝向远离第三导流腔体2c的方向倾斜,第二导流腔体2b相对于第一导流腔体2a朝向远离第三导流腔体2c的方向倾斜,这样的设计使得第一导流腔体2a与第二导流腔体2b之间形成足够大的空间用于布置第三导流腔体2c,也使得进行多个风嘴安装时,能够充分利用风嘴之间的间距空间,充分利用烘箱空间进行干燥,提升干燥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申请公开一种风嘴,风嘴包括匀风装置1、第一导流腔体2a、第二导流腔体2b、第三导流腔体2c和出风板3,匀风装置1的一端开口。第一导流腔体2a、第三导流腔体2c和第二导流腔体2b沿着匀风装置1长度方向依次连接于匀风装置1背离开口的一端。第一导流腔体2a相对于第二导流腔体2b朝向远离第三导流腔体2c的方向倾斜,第二导流腔体2b相对于第一导流腔体2a朝向远离第三导流腔体2c的方向倾斜。出风板3连接于导流腔体2背离匀风装置1的一端,出风板3上开设有多个出风口31多个回风口32,出风口31与导流腔体2连通。匀风装置1包括匀风壳体11、第一匀风板12和第二匀风板13,匀风壳体11内具有一端开口的匀风腔110,第一匀风板12安装于匀风腔110内,第二匀风板13连接于匀风腔110背离开口的一端。第一匀风板12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风孔120,多个第一通风孔120呈五列沿着第一匀风板12长度方向排布,每列第一通风孔120具有若干第一通风孔120,第一匀风板12两端分别具有两列第一通风孔120,中间位置具有一列第一通风孔120。第二匀风板13上开设有第二通风孔130,多个第二通风孔130呈六列沿着第二匀风板13长度方向排布,每列第二通风孔130具有若干第二通风孔130,第二匀风板13的两端和中间位置各排布有两列第二通风孔130。
第一导流腔体2a、第三导流腔体2c和第二导流腔体2b分别由第一导流板21、第二导流板22、第一封板23和第二封板24围成。第一导流板21和第二导流板22相对设置,第一封板23和第二封板24相对设置。第一导流板21和第二导流板22均为倾斜板。第一导流腔体2a、第三导流腔体2c和第二导流腔体2b内均设置有导流腔20,每个导流腔20的一端与对准第二通风孔130,另一端对准出风口31,其中,第一导流腔体2a对准六列出风口31,第二导流腔体2b对准六列出风口31,第三导流腔体2c对准三列出风口31。
第一导流腔体2a和第三导流腔体2c之间、第三导流腔体2c和第二导流腔体2b均具有间隙200。回风口32对准间隙200。第一导流腔体2a对应的出风口31与第三导流腔体2c对应的出风口31之间、第三导流腔体2c对应的出风口31与第一导流腔体2a对应的出风口31之间分别排布有一组出风口31,每组出风口31包括三列出风口31,每列出风口31由若干出风口31沿着出风板3宽度方向排列而成。
在使用过程中,热风进入风嘴匀风腔110,经第一匀风板12进行第一次匀风或者增压以初步提高风的均匀性,再第二匀风板13的匀风提升出风的风速一致性。从匀风腔110出来的风沿着各导流腔20到达出风口31出风,从出风口31出来的热风对基材进行干燥,含溶剂的气体部分风可经回风口32回风,再经间隙200向侧排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风嘴,其特征在于,包括:
匀风装置(1),所述匀风装置(1)的一端开口;
导流腔体(2),连接于所述匀风装置(1)背离所述开口的一端;
出风板(3),连接于所述导流腔体(2)背离所述匀风装置(1)的一端;所述出风板(3)上开设有出风口(31),所述出风口(31)与所述导流腔体(2)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匀风装置(1)包括:
匀风壳体(11),所述匀风壳体(11)内具有匀风腔(110),所述匀风腔(110)的一端开口;
第一匀风机构,所述第一匀风机构安装于所述匀风腔(110)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匀风机构为第一匀风板(12),所述第一匀风板(12)上开设有第一通风孔(12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匀风装置还包括:
第二匀风机构,所述第二匀风机构连接于所述匀风腔(110)背离所述开口的一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匀风机构为第二匀风板(13),所述第二匀风板(13)上开设有第二通风孔(13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腔体(2)由第一导流板(21)、第二导流板(22)、第一封板(23)和第二封板(24)围成;所述导流腔体(2)内设置有导流腔(20),所述导流腔(20)的一端与对准所述第二通风孔(130),另一端对准所述出风口(31)。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21)和所述第二导流板(2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封板(23)和所述第二封板(24)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导流板(21)和所述第二导流板(22)均为倾斜板。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腔体(2)的数量为多个,相邻的所述导流腔体(2)之间具有间隙(200);所述出风板(3)上开设有回风口(32),所述回风口(32)对准所述间隙(200);所述回风口(32)与所述出风口(31)间隔排布。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腔体(2)包括第一导流腔体(2a)和第二导流腔体(2b),所述第一导流腔体(2a)连接于所述第二匀风板(13)的一端,所述第二导流腔体(2b)连接于所述第二匀风板(13)背离所述第一导流腔体(2a)的一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腔体(2)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导流腔体(2c),所述第三导流腔体(2c)连接于所述第二匀风板(13)位于所述第一导流腔体(2a)和所述第二导流腔体(2b)之间的位置;
所述第一导流腔体(2a)相对于所述第二导流腔体(2b)朝向远离所述第三导流腔体(2c)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二导流腔体(2b)相对于所述第一导流腔体(2a)朝向远离所述第三导流腔体(2c)的方向倾斜。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842752.0U CN216704930U (zh) | 2021-11-19 | 2021-11-19 | 一种风嘴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842752.0U CN216704930U (zh) | 2021-11-19 | 2021-11-19 | 一种风嘴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704930U true CN216704930U (zh) | 2022-06-10 |
Family
ID=81878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842752.0U Active CN216704930U (zh) | 2021-11-19 | 2021-11-19 | 一种风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704930U (zh) |
-
2021
- 2021-11-19 CN CN202122842752.0U patent/CN21670493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894025B (zh) | 一种宽幅多孔风嘴结构 | |
FI108870B (fi) | Leijukuivainyksikkö | |
CA2804948C (en) | Airflow distribution system | |
CN217747927U (zh) | 一种涂布机烘箱风嘴 | |
CN114623498B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6704930U (zh) | 一种风嘴 | |
CN204817113U (zh) | 涂布机烘箱及其风嘴 | |
CN216800481U (zh) | 电池涂布烘箱风嘴 | |
CN217615831U (zh) | 一种涂布烘箱结构 | |
US10767283B2 (en) | Ovens, discharge nozzle plates for distribution of gas through an oven, and methods to operate an oven | |
CN216500488U (zh) | 一种宽幅多孔风嘴结构 | |
CN114623502A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6880227U (zh) | 一种涂布机 | |
CN214426308U (zh) | 风腔装置及烘干设备 | |
CN216094649U (zh) | 一种高速宽幅涂布风嘴 | |
PL196864B1 (pl) | Urządzenie do nawilżania powietrza | |
CN222625238U (zh) | 一种同向风嘴结构 | |
CN220288075U (zh) | 布料预烘干单元 | |
CN207897861U (zh) | 均温式果蔬烘干烤房 | |
CN219861564U (zh) | 一种用于空间隔离原子层沉积设备的匀气喷头装置 | |
CN113877784A (zh) | 一种极片干燥系统 | |
TWM592504U (zh) | 用於印刷的烘乾機之分流導風結構 | |
CN218955017U (zh) | 一种双面均匀出风的天花机 | |
US2970531A (en) | Outlet box fo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 |
CN218309064U (zh) | 一种涂布机烘箱风嘴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