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6675439U - 烹饪器具的发热组件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的发热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75439U
CN216675439U CN202122921699.3U CN202122921699U CN216675439U CN 216675439 U CN216675439 U CN 216675439U CN 202122921699 U CN202122921699 U CN 202122921699U CN 216675439 U CN216675439 U CN 2166754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heating
inner layer
assembly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2169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伟平
李泽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2169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754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754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754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烹饪器具的发热组件,包括内层组件,所述内层组件包括筒状的内层侧壁以及连接于所述内层侧壁一端的内层底壁,所述内层侧壁和所述内层底壁围出用于容置锅体的加热腔,所述内层侧壁和所述内层底壁的外侧表面均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上设置有发热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发热组件,由于内层侧壁和内层底壁的外侧表面均设有凸起部,凸起部上设置有发热层。加热面积大大增加,进而提高了加热效率。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的发热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型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烹饪器具的发热组件。
背景技术
电炖锅、电饭锅等烹饪器具通常通过底部的圆形发热盘进行加热,发热盘的加热面为平面,加热范围小,热量集中,无法对食物进行大范围加热,使得食物加热不均匀,味道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烹饪器具的发热组件,能够提高加热面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的发热组件,包括内层组件,所述内层组件包括筒状的内层侧壁以及连接于所述内层侧壁一端的内层底壁,所述内层侧壁和所述内层底壁围出用于容置锅体的加热腔,所述内层侧壁和所述内层底壁的外侧表面均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上设置有发热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发热组件,由于内层侧壁和内层底壁的外侧表面均设有凸起部,凸起部上设置有发热层。相对于仅在锅体底部设置发热盘的方案而言,本方案在对应锅体的底部和侧部的位置均设有发热层,形成三维立体加热结构,加热面积大大增加。相对于未设置有凸起部而直接在内层侧壁和内层底壁设置发热层的方案而言,本方案将发热层设置在凸起部上,相应增加了发热层的发热面积,从而提高了该发热组件的加热面积,进而提高了加热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层的截面形状为弧形。
如此,有利于发热层朝加热腔辐射热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层对应的弧的度数为8度至15度。
如此,发热层的形状类似于凹面镜,有利于发热层产生的热量聚焦到加热腔内,从而提高加热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内层侧壁的多个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沿着所述内层侧壁外侧表面的周向呈环状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凸起沿所述内层侧壁的上下方向并列连续设置。
如此,有利于在第一凸起上设置发热层,从而大大提高了发热层的发热面积,有利于发热层对锅体的侧部进行加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内层底壁的多个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以所述内层底壁的圆心为中心呈环状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凸起沿所述内层底壁的径向间隔设置。
如此,有利于在第二凸起上设置发热层,从而大大提高了发热层的发热面积,有利于发热层对锅体的底部进行加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层为石墨烯。
石墨烯具有较好的远红外特性,通电后发射远红外,可以直接对锅体内的食物进行加热,使得食物受热均匀,且远红外具有净水活水、抗菌抑菌的作用,有利于增强汤类食物的香气,且能够提高汤中氨基酸含量。此外,石墨烯能够制成较薄的片层,不会影响发热组件的整体体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外层组件,所述外层组件设置于所述内层组件的外侧,且所述外层组件和所述内层组件之间围成封闭的空腔。
如此,可减少热量向发热组件外侧散发,从而减少热量损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层组件的内侧表面设有反射层。
反射层能够将发热层产生的远红外反射到加热腔中,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加热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层组件为玻璃或陶瓷。
玻璃和陶瓷表面光滑,容易镀上反射层,且反射效果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层组件为玻璃。
如此,有利于石墨烯产生的远红外穿过内层组件而辐射到加热腔中,从而加热锅体内的食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发热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发热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内层组件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内层组件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10、内层组件;11、内层侧壁;12、内层底壁;101、加热腔;20、外层组件;21、外层侧壁;22、外层底壁;201、空腔;30、凸起部;31、第一凸起;32、第二凸起;40、发热层;50、接板;60、反射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设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的发热组件,包括内层组件10,内层组件10包括筒状的内层侧壁11以及连接于内层侧壁11一端的内层底壁12,内层侧壁11和内层底壁12围出用于容置锅体(未图示)的加热腔101。如此,锅体可以放置于加热腔101中进行加热。内层侧壁11和内层底壁12的外侧表面均设有凸起部30,凸起部30的设置增加了内层侧壁11和内层底壁12的外侧表面的面积。凸起部30上设置有发热层40。如此,相对于仅在锅体底部设置发热盘的方案而言,本方案在对应锅体的底部和侧部的位置均设有发热层40,形成三维立体加热结构,加热面积大大增加。相对于未设置有凸起部30而直接在内层侧壁11和内层底壁12设置发热层40的方案而言,本方案将发热层40设置在凸起部30上,相应增加了发热层40的发热面积,从而提高了该发热组件的加热面积,进而提高了加热效率。
请参阅图1和图2,进一步地,凸起部30的截面的轮廓线形状为弧形。相应地,发热层40的截面形状为弧形。如此,有利于发热层40朝加热腔101辐射热量。弧形的凸起部30有利于发热层40设置在凸起部30上,并且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发热层40可采用喷涂或刷涂的方式设置在凸起部30上,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进一步地,凸起部30外表面对应的弧的度数为8度至15度。相应地,发热层40对应的弧的度数为8度至15度。可以理解的是,弧的度数指的是弧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请参阅图2,图中以β表示弧对应的圆心角。如此,发热层40的形状类似于凹面镜,有利于发热层40产生的热量聚焦到加热腔101内,从而提高加热效率。发热层40对应的弧的度数具体可以为8度,9度,10度,11度,12度,13度,14度,15度,等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请参阅图1和图3,进一步地,凸起部30包括设置于内层侧壁11的多个第一凸起31,第一凸起31沿内层侧壁11外侧表面的周向呈环状设置,多个第一凸起31沿内层侧壁11的上下方向并列连续设置。如此,有利于在第一凸起31上设置发热层40,从而大大提高了发热层40的发热面积,有利于发热层40对锅体的侧部进行加热。
请参阅图1和图4,凸起部30还包括设置于内层底壁12的多个第二凸起32,第二凸起32以内层底壁12的圆心为中心呈环状设置,多个第二凸起32沿内层底壁12的径向间隔设置。如此,有利于在第二凸起32上设置发热层40,从而大大提高了发热层40的发热面积,有利于发热层40对锅体的底部进行加热。
进一步地,发热层40为石墨烯。石墨烯具有较好的远红外特性,通电后发射远红外,可以直接对锅体内的食物进行加热,使得食物受热均匀,且远红外具有净水活水、抗菌抑菌的作用,有利于增强汤类食物的香气,且能够提高汤中氨基酸含量。此外,石墨烯能够制成较薄的片层,不会影响发热组件的整体体积。
进一步地,内层组件10为玻璃材质,如此,有利于石墨烯产生的远红外穿过内层组件10而辐射到加热腔101中,从而加热锅体内的食物。
请参阅图1,进一步地,该烹饪器具的发热组件还包括外层组件20,外层组件20设置于内层组件10的外侧,且外层组件20和内层组件10之间围成封闭的空腔201,如此,可减少热量向发热组件外侧散发,从而减少热量损失。
本实施例中,外层组件20包括筒状的外层侧壁21以及连接于外层侧壁21一端的外层底壁22。外层侧壁21围设于内层侧壁11外侧,外层底壁22位于内层底壁12远离加热腔101的一侧。
内层组件10和外层组件20的底部可通过接板50连接。接板50的设置既保证了内层组件10和外层组件20之间的间距,又起到密封空腔201的作用。接板50可通过胶粘的方式连接内层组件10的内层侧壁11和外层组件20的外层侧壁21,但不限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接板50与内层侧壁11为一体式结构。进一步地,接板50自内层侧壁11向外层侧壁21延伸且延伸至外层侧壁21外侧。如此,接板50与外层组件20形成台阶,从而方便该发热组件的安装。
在一实施例中,外层组件20的内侧表面设有反射层60。反射层60能够将发热层40产生的远红外反射到加热腔101中,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加热效率。反射层60可通过镀膜的方式设置在外层组件20的内侧表面。反射层60可以为铝、铜、不锈钢、银、镉、锡或铟等金属层或金属氧化物,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进一步地,外层组件20为玻璃或陶瓷。玻璃和陶瓷表面光滑,容易镀上反射层60,且反射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发热组件可以应用于电炖锅、电饭锅、电火锅、电蒸锅等烹饪器具中,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层组件(10),所述内层组件(10)包括筒状的内层侧壁(11)以及连接于所述内层侧壁(11)一端的内层底壁(12),所述内层侧壁(11)和所述内层底壁(12)围出用于容置锅体的加热腔(101),
所述内层侧壁(11)和所述内层底壁(12)的外侧表面均设有凸起部(30),所述凸起部(30)上设置有发热层(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层(40)的截面形状为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层(40)对应的弧的度数为8度至15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30)包括设置于所述内层侧壁(11)的多个第一凸起(31),所述第一凸起(31)沿着所述内层侧壁(11)外侧表面的周向呈环状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凸起(31)沿所述内层侧壁(11)的上下方向并列连续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30)包括设置于所述内层底壁(12)的多个第二凸起(32),所述第二凸起(32)以所述内层底壁(12)的圆心为中心呈环状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凸起(32)沿所述内层底壁(12)的径向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层(40)为石墨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层组件(20),所述外层组件(20)设置于所述内层组件(10)的外侧,且所述外层组件(20)和所述内层组件(10)之间围成封闭的空腔(20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组件(20)的内侧表面设有反射层(60)。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组件(20)为玻璃或陶瓷。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组件(10)为玻璃。
CN202122921699.3U 2021-11-25 2021-11-25 烹饪器具的发热组件 Active CN2166754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21699.3U CN216675439U (zh) 2021-11-25 2021-11-25 烹饪器具的发热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21699.3U CN216675439U (zh) 2021-11-25 2021-11-25 烹饪器具的发热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75439U true CN216675439U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33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21699.3U Active CN216675439U (zh) 2021-11-25 2021-11-25 烹饪器具的发热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754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352327B1 (ko) 조리기구
JP2012519560A (ja) 省エネ型の保温調理器具
KR20110044010A (ko) 이중 바닥을 갖는 조리용기
JP2010099140A (ja) 調理・湯沸かし器具
CN216675439U (zh) 烹饪器具的发热组件
CN213186609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09996046U (zh) 烹饪器具
JP2009240447A (ja) 電気炊飯器
JP3115765B2 (ja) 加熱調理器
CN221060358U (zh) 一种锅具
JPH09159179A (ja) 加熱調理器
JP5918276B2 (ja) 調理器具
CN108236383A (zh) 发热盘组件及烹饪电器
CN211212615U (zh) 内锅及烹饪器具
CN204995180U (zh) 一种电磁加热烹饪锅及其电饭锅
CN215127163U (zh) 加热底座及烹饪器具
CN105105616B (zh) 一种电磁加热烹饪锅及其电饭锅
KR102552263B1 (ko) 측면가열 관통형 조리기기
CN217524596U (zh) 一种热量损失低的石墨锅具及烹饪器具
CN217696159U (zh) 一种新型烤炉
CN218791825U (zh) 上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8651364U (zh) 烹饪器具
CN216702302U (zh) 一种热传导效果好的锅胆及具有其的双胆电饭锅
CN220917137U (zh) 一种双驱加热的炖锅
CN219020824U (zh) 电热锅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