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6660033U - 一种纵梁前段外板总成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纵梁前段外板总成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60033U
CN216660033U CN202220333838.2U CN202220333838U CN216660033U CN 216660033 U CN216660033 U CN 216660033U CN 202220333838 U CN202220333838 U CN 202220333838U CN 216660033 U CN216660033 U CN 2166600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ngitudinal beam
front section
plate
outer plate
section ou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3383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振宇
漆银利
赵纯国
张青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Branch of DFSK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Branch of DFSK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Branch of DFSK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Branch of DFSK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3383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600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600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600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纵梁前段外板总成及汽车,包括纵梁前段外板和纵梁外板连接板,纵梁前段外板的一端形成有第一翻折部,所述纵梁外板连接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形成有第二翻折部,所述纵梁外板连接板的中部设置有溃缩吸能部,所述纵梁外板连接板一端的第二翻折部与纵梁前段外板的第一翻折部相抵靠。汽车包括前述纵梁前段外板总成。通过将原一体成型形成的前纵梁前段外板采用由纵梁前段外板和纵梁外板连接板两个零件代替,使纵梁前段外板作为传力结构,纵梁外板连接板上设置溃缩吸能部作为溃缩吸能结构,使溃缩吸能部能充分发挥溃缩吸能的作用,提升溃缩吸能的效果,汽车的质量好。

Description

一种纵梁前段外板总成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结构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纵梁前段外板总成及汽车。
背景技术
在汽车的结构中,设置溃缩吸能结构为了在碰撞中可以通过溃缩吸收碰撞力,保障车内驾乘人员的安全。
目前,现有车型的前纵梁前段外板为一体形成的钣金结构,与纵梁内板焊接成一个腔体,该结构上的吸能结构和传力结构没有分开,导致吸能结构不能充分发挥溃缩吸收碰撞力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纵梁前段外板总成及汽车,将吸能结构和传力结构分开设置,充分发挥溃缩吸收碰撞力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纵梁前段外板总成,包括纵梁前段外板和纵梁外板连接板,纵梁前段外板的一端形成有第一翻折部,所述纵梁外板连接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形成有第二翻折部,所述纵梁外板连接板的中部设置有溃缩吸能部,所述纵梁外板连接板一端的第二翻折部与纵梁前段外板的第一翻折部相抵靠。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原一体成型形成的前纵梁前段外板采用由纵梁前段外板和纵梁外板连接板两个零件代替,使纵梁前段外板作为传力结构,并在纵梁外板连接板上设置溃缩吸能部作为溃缩吸能结构,使溃缩吸能部能充分发挥溃缩吸能的作用,提升溃缩吸能的效果;并在纵梁前段外板的一端形成有第一翻折部与纵梁外板连接板一端的第二翻折部相抵靠吸收部分碰撞力,并使第一翻折部和第二翻折部之间形成阻力保护后方的纵梁前段外板在受力后的结构稳定性,保证纵梁前段外板能正常传力。
优选的,所述纵梁前段外板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距离所述第一翻折部具有设定距离,连接螺栓穿设所述安装孔将纵梁前段外板与纵梁内板连接。
通过连接螺栓穿设具有设定位置的安装孔将纵梁前段外板与纵梁内板连接,通过设定距离对碰撞力形成一定的返冲吸能,提升纵梁外板连接板上的溃缩吸能部的溃缩吸能效果。
优选的,所述纵梁内板包括内板传力段和内板溃缩吸能段,所述内板传力段与所述纵梁前段外板连接。
通过将纵梁内板包括内板传力段和内板溃缩吸能段,使传力和吸能分段,使内板传力段与纵梁前段外板连接形成传力结构,提升传力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内板溃缩吸能段上形成有由其本体凹凸变形形成的溃缩部。
通过在内板溃缩吸能段上形成有由其本体凹凸变形形成的溃缩部,提升溃缩吸能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纵梁外板连接板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距离与第一翻折部相抵靠的所述第二翻折部具有设定距离,连接螺栓穿设所述安装孔将纵梁外板连接板与内板溃缩吸能段连接。
通过连接螺栓穿设具有设定位置的安装孔将纵梁外板连接板与内板溃缩吸能段配合连接,共同提升溃缩吸能的效果,并通过设定距离使该段距离对碰撞力形成一定的返冲吸能,提升纵梁外板连接板上的溃缩吸能部的溃缩吸能效果。
优选的,所述内板溃缩吸能段的外端连接有前防撞梁连接板总成,所述前防撞梁连接板总成上形成有第三翻折部,所述第三翻折部与所述纵梁外板连接板上的第二翻折部相抵靠。
通过将第三翻折部与纵梁外板连接板上的第二翻折部相抵靠,在受力碰撞力时抵靠处形成一定的返冲力,保护防撞梁连接板结构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纵梁前段外板上形成有数个加强部。
通过设置加强部提升纵梁前段外板的强度和刚度。
优选的,所述加强部由纵梁前段外板本体凹凸变形形成。
优选的,所述纵梁前段外板上形成有减重孔。
通过设置减重孔在纵梁前段外板满足强度和刚度的条件下实现轻量化。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纵梁前段外板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原一体成型形成的前纵梁前段外板采用由纵梁前段外板和纵梁外板连接板两个零件代替,使纵梁前段外板作为传力结构,纵梁外板连接板上设置溃缩吸能部作为溃缩吸能结构,使溃缩吸能部能充分发挥溃缩吸能的作用,提升溃缩吸能的效果;并在纵梁前段外板的一端形成有第一翻折部与纵梁外板连接板一端的第二翻折部相抵靠吸收部分碰撞力,并使第一翻折部和第二翻折部之间形成阻力保护后方的纵梁前段外板在受力后的结构稳定性,保证纵梁前段外板能正常传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去掉纵梁内板后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纵梁前段外板1、第一翻折部11、纵梁内板2、内板传力段21、内板溃缩吸能段22、前防撞梁连接板总成3、第二翻折部31、连接螺栓4、纵梁外板连接板5、溃缩吸能部51、第三翻折部52、加强部6、减重孔7。
实施例1,参见图1和图3,一种纵梁前段外板总成,包括纵梁前段外板1和纵梁外板连接板5,纵梁前段外板1的一端形成有第一翻折部11,所述纵梁外板连接板5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形成有第二翻折部31,所述纵梁外板连接板5的中部设置有溃缩吸能部51,所述纵梁外板连接板5一端的第二翻折部31与纵梁前段外板1的第一翻折部11相抵靠。
其中,参见图2,所述纵梁前段外板1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距离所述第一翻折部11具有设定距离,连接螺栓4穿设所述安装孔将纵梁前段外板1与纵梁内板2连接。
参见图1至图3,所述纵梁内板2包括内板传力段21和内板溃缩吸能段22,所述内板传力段21与所述纵梁前段外板1连接。
参见图1至图3,所述纵梁外板连接板5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距离与第一翻折部11相抵靠的所述第二翻折部31具有设定距离,连接螺栓4穿设所述安装孔将纵梁外板连接板5与内板溃缩吸能段22连接。
参见图3,所述内板溃缩吸能段22的外端连接有前防撞梁连接板总成3,所述前防撞梁连接板总成3上形成有第三翻折部52,所述第三翻折部52与所述纵梁外板连接板5上的第二翻折部31相抵靠。
参见图1和图3,所述纵梁前段外板1上形成有数个加强部6。所述加强部6由纵梁前段外板1本体凹凸变形形成。所述纵梁前段外板1上形成有减重孔7。
实施例2,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纵梁前段外板总成。需要说明的是,该汽车可包括燃油汽车、电动汽车等。具体的,可为两厢轿车、三厢轿车、皮卡车、SUV、MPV、面包车或越野车等。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纵梁前段外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纵梁前段外板(1)和纵梁外板连接板(5),纵梁前段外板(1)的一端形成有第一翻折部(11),所述纵梁外板连接板(5)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形成有第二翻折部(31),所述纵梁外板连接板(5)的中部设置有溃缩吸能部(51),所述纵梁外板连接板(5)一端的第二翻折部(31)与纵梁前段外板(1)的第一翻折部(11)相抵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梁前段外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前段外板(1)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距离所述第一翻折部(11)具有设定距离,连接螺栓(4)穿设所述安装孔将纵梁前段外板(1)与纵梁内板(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纵梁前段外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内板(2)包括内板传力段(21)和内板溃缩吸能段(22),所述内板传力段(21)与所述纵梁前段外板(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纵梁前段外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溃缩吸能段(22)上形成有由其本体凹凸变形形成的溃缩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梁前段外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外板连接板(5)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距离与第一翻折部(11)相抵靠的所述第二翻折部(31)具有设定距离,连接螺栓(4)穿设所述安装孔将纵梁外板连接板(5)与内板溃缩吸能段(2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纵梁前段外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溃缩吸能段(22)的外端连接有前防撞梁连接板总成(3),所述前防撞梁连接板总成(3)上形成有第三翻折部(52),所述第三翻折部(52)与所述纵梁外板连接板(5)上的第二翻折部(31)相抵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梁前段外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前段外板(1)上形成有数个加强部(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纵梁前段外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6)由纵梁前段外板(1)本体凹凸变形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梁前段外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前段外板(1)上形成有减重孔(7)。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纵梁前段外板总成。
CN202220333838.2U 2022-02-18 2022-02-18 一种纵梁前段外板总成及汽车 Active CN2166600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33838.2U CN216660033U (zh) 2022-02-18 2022-02-18 一种纵梁前段外板总成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33838.2U CN216660033U (zh) 2022-02-18 2022-02-18 一种纵梁前段外板总成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60033U true CN216660033U (zh) 2022-06-03

Family

ID=81764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33838.2U Active CN216660033U (zh) 2022-02-18 2022-02-18 一种纵梁前段外板总成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600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87140B (zh) 汽车车架
US6422604B2 (en) Vehicle body and frame assembly including energy absorbing structure
US7677617B2 (en) Efficient joint for vehicle energy-absorbing device
US20080116719A1 (en) Front structure for car body
GB2090795A (en) A motor vehicle front section
CN203593053U (zh) 用于车辆的碰撞保护系统
KR20210059760A (ko) 향상된 범퍼 시스템
CN202911804U (zh) 白车身前纵梁加强结构
CN203651909U (zh) 一种具有副车架的承载式车身
CN110282017B (zh) 一种车身前舱结构
CN205906062U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前舱纵梁
CN111762265B (zh) 传力结构、车身骨架及汽车
US20200130544A1 (en) Pivot bracket for connecting vehicle seats
US7523979B2 (en) Cable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vehicle front body
CN114291023B (zh) 包括非对称碰撞响应的车辆的能量衰减纵向框架构件
JP3045337B2 (ja) 自動車の前部構造
CN216660033U (zh) 一种纵梁前段外板总成及汽车
CN218907392U (zh) 前机舱结构及车辆
CN212400998U (zh) 一种能溃缩吸能的汽车后排座椅骨架
CN211196369U (zh) 一种蝶形副车架前纵横梁结构及蝶形副车架
CN108583689B (zh) 具有传力结构的纵梁和汽车
CN207809523U (zh) 一种井字形车体翻滚保护装置
JP2004314790A (ja) 自動車用バンパ
CN217496055U (zh) 一种能够提高车辆小偏置碰撞安全性的防撞梁结构
CN207078104U (zh) 一种蜂窝斜面结构吸能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