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6589180U - 一种用于冷却塔的特制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冷却塔的特制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89180U
CN216589180U CN202123300681.8U CN202123300681U CN216589180U CN 216589180 U CN216589180 U CN 216589180U CN 202123300681 U CN202123300681 U CN 202123300681U CN 216589180 U CN216589180 U CN 2165891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mp body
water
pump
water inlet
wate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0068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劲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Jinling Refrige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Jinling Refrige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Jinling Refrige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Jinling Refrige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0068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891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891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891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冷却塔的特制泵,其工作时,外部的水流可通过第三入水口沿入水管进入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中由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共同对其进行增压,经过增压后的水流沿出水管流动后从第三出水口流出,另一方面可通过第一阀门控制只有第一泵体工作或者只有第二泵体工作或者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一起工作,与传统的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单水泵增压和多水泵增压,有效提高了水流增压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冷却塔的特制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及流体介质冷却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冷却塔的特制泵。
背景技术
水泵是运输液体或使液体增压的机械。它将原动机的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液体,使液体能量增加,主要用来输送液体包括水、油、酸碱液、乳化液、选乳液和液态金属等。
也可输送液体、气体混合物以及含悬浮固体物的液体。水泵性能的技术参数有流量、西城、扬程、轴功率、水功率、效率等;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可分为容积水泵、叶片泵等类型。容积泵是利用其工作室容积的变化来传递能量;叶片泵是利用回转叶片与水的相互作用来传递能量,有离心泵、轴流泵和混流泵等类型。
水泵一般具有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适用于大部分常规情况下的工程使用,但在面对一些规模较大的工程时,单个水泵且单进水口和单出水口的结构则显得不够用,对水流的增压能力显得不足,即存在有增压效率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冷却塔的特制泵,旨在解决常规水泵在面对大规模工程时对水流的增压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冷却塔的特制泵,包括入水管、出水管、第一泵体以及第二泵体,所述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呈左右相对设置,且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的工作室通连,第一泵体的上侧设有第一入水口,下侧设有第一出水口,第二泵体的上侧设有第二入水口,下侧设有第二出水口,所述入水管位于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的上方且入水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入水口和第二入水口对接,所述出水管位于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的下方且出水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对接,所述入水管的中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三入水口,外部的水流可经第三入水口沿入水管送至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中,所述出水管的中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三出水口,经过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增压后的水流可沿出水管流动后从第三出水口中流出,另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用于控制第一泵体与入水管和出水管之间的通与断,或者用于控制第二泵体与入水管和出水管之间的通与断。
本实用新型在左右相对设置的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了入水管和出水管,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的工作室通连,入水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泵体上的第一入水口和第二泵体上的第二入水口对接,出水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泵体上的第一出水口和第二泵体上的第二出水口对接,在入水管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入水口,在出水管上设置了至少一个第三出水口,还设置了第一阀门用于控制第一泵体与入水管和出水管之间的通与断,或者控制第二泵体与入水管和出水管之间的通与断,工作时外部的水流可通过第三入水口沿入水管进入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中由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共同对其进行增压,经过增压后的水流沿出水管流动后从第三出水口流出,另一方面可通过第一阀门控制只有第一泵体工作或者只有第二泵体工作或者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一起工作,与传统的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单水泵增压和多水泵增压,有效提高了水流增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角度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角度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垂向、横向、纵向,逆时针、顺时针、周向、径向、轴向……),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冷却塔的特制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2所示,该用于冷却塔的特制泵包括入水管1、出水管2、第一泵体3以及第二泵体4,所述第一泵体3和第二泵体4呈左右相对设置,且第一泵体3和第二泵体4的工作室通连,第一泵体3的上侧设有第一入水口31,下侧设有第一出水口32,第二泵体4的上侧设有第二入水口41,下侧设有第二出水口42,所述入水管1位于第一泵体3和第二泵体4的上方且入水管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入水口31和第二入水口41对接,所述出水管2位于第一泵体3和第二泵体4的下方且出水管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出水口32和第二出水口42对接,所述入水管1的中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三入水口11,外部的水流可经第三入水口11沿入水管1送至第一泵体3和第二泵体4中,所述出水管2的中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三出水口21,经过第一泵体3和第二泵体4增压后的水流可沿出水管2流动后从第三出水口21中流出,另设有第一阀门100,所述第一阀门100用于控制第一泵体3与入水管1和出水管2之间的通与断,或者用于控制第二泵体4与入水管1和出水管2之间的通与断。
本实用新型在左右相对设置的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了入水管和出水管,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的工作室通连,入水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泵体上的第一入水口和第二泵体上的第二入水口对接,出水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泵体上的第一出水口和第二泵体上的第二出水口对接,在入水管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入水口,在出水管上设置了至少一个第三出水口,还设置了第一阀门用于控制第一泵体与入水管和出水管之间的通与断,或者控制第二泵体与入水管和出水管之间的通与断,工作时外部的水流可通过第三入水口沿入水管进入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中由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共同对其进行增压,经过增压后的水流沿出水管流动后从第三出水口流出,另一方面可通过第一阀门控制只有第一泵体工作或者只有第二泵体工作或者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一起工作,与传统的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单水泵增压和多水泵增压,有效提高了水流增压效率。
具体的,所述入水管1靠近第一泵体3的一端和出水管2靠近第一泵体3的一端均设有所述第一阀门100,以通过第一阀门100控制第一泵体3与入水管1和出水管2之间的通与断。
具体的,所述第一泵体3和第二泵体4为离心泵、轴流泵或者混流泵。
具体的,所述第三入水口11和第三出水口21的数量均为两个,两所述第三入水口11间隔设于所述入水管1的中部,两所述第三出水口21间隔设于所述出水管2的中部。
具体的,还设有盖体(未图示)用于在所述第三入水口11和第三出水口21闲置时将第三入水口11和第三出水口21封闭。
具体的,所述出水管2外侧设有支撑架5,用于支撑所述出水管2、第一泵体3、第二泵体4以及入水管1。
具体的,所述支撑架5与所述出水管2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为可拆卸连接结构,为可拆卸连接结构时,所述支撑架通过螺钉锁定或者通过卡扣结构固定在出水管的外侧。
具体的,还设有第二阀门200,所述第二阀门200用于控制第一泵体3的工作室与第二泵体4的工作室之间的通与断。
具体的,所述第三入水口11通过螺钉可拆卸安装有用于与外部管道对接的第一管道连接件12,以适应不同口径的外部管道。
具体的,所述第三出水口21通过螺钉可拆卸安装有用于与外部管道对接的第二管道连接件22,以适应不同口径的外部管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冷却塔的特制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入水管(1)、出水管(2)、第一泵体(3)以及第二泵体(4),所述第一泵体(3)和第二泵体(4)呈左右相对设置,且第一泵体(3)和第二泵体(4)的工作室通连,第一泵体(3)的上侧设有第一入水口(31),下侧设有第一出水口(32),第二泵体(4)的上侧设有第二入水口(41),下侧设有第二出水口(42),所述入水管(1)位于第一泵体(3)和第二泵体(4)的上方且入水管(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入水口(31)和第二入水口(41)对接,所述出水管(2)位于第一泵体(3)和第二泵体(4)的下方且出水管(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出水口(32)和第二出水口(42)对接,所述入水管(1)的中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三入水口(11),外部的水流可经第三入水口(11)沿入水管(1)送至第一泵体(3)和第二泵体(4)中,所述出水管(2)的中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三出水口(21),经过第一泵体(3)和第二泵体(4)增压后的水流可沿出水管(2)流动后从第三出水口(21)中流出,另设有第一阀门(100),所述第一阀门(100)用于控制第一泵体(3)与入水管(1)和出水管(2)之间的通与断,或者用于控制第二泵体(4)与入水管(1)和出水管(2)之间的通与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却塔的特制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管(1)靠近第一泵体(3)的一端和出水管(2)靠近第一泵体(3)的一端均设有所述第一阀门(100),以通过第一阀门(100)控制第一泵体(3)与入水管(1)和出水管(2)之间的通与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却塔的特制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泵体(3)和第二泵体(4)为离心泵、轴流泵或者混流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却塔的特制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入水口(11)和第三出水口(21)的数量均为两个,两所述第三入水口(11)间隔设于所述入水管(1)的中部,两所述第三出水口(21)间隔设于所述出水管(2)的中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冷却塔的特制泵,其特征在于:还设有盖体用于在所述第三入水口(11)和第三出水口(21)闲置时将第三入水口(11)和第三出水口(21)封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却塔的特制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2)外侧设有支撑架(5),用于支撑所述出水管(2)、第一泵体(3)、第二泵体(4)以及入水管(1)。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冷却塔的特制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5)与所述出水管(2)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为可拆卸连接结构,为可拆卸连接结构时,所述支撑架通过螺钉锁定或者通过卡扣结构固定在出水管的外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却塔的特制泵,其特征在于:还设有第二阀门(200),所述第二阀门(200)用于控制第一泵体(3)的工作室与第二泵体(4)的工作室之间的通与断。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却塔的特制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入水口(11)通过螺钉可拆卸安装有用于与外部管道对接的第一管道连接件(12),以适应不同口径的外部管道。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却塔的特制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出水口(21)通过螺钉可拆卸安装有用于与外部管道对接的第二管道连接件(22),以适应不同口径的外部管道。
CN202123300681.8U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用于冷却塔的特制泵 Active CN2165891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00681.8U CN216589180U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用于冷却塔的特制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00681.8U CN216589180U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用于冷却塔的特制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89180U true CN216589180U (zh) 2022-05-24

Family

ID=81617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00681.8U Active CN216589180U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用于冷却塔的特制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891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589180U (zh) 一种用于冷却塔的特制泵
EP1397595B1 (en) Liquid seal pump of the helical screw type
CN211778175U (zh) 一种自吸泵叶轮进口密封装置
CN210371193U (zh) 化工泵用助吸真空泵系统
CN217270874U (zh) 一种用于冷却塔的水泵
CN218818241U (zh) 基于霍尔原理全密封阀门
CN213808107U (zh) 一种立式双通道蜗壳自吸泵
CN220726644U (zh) 一种抽液高压泵
CN2923009Y (zh) 压力式气液混合导气装置
CN2727453Y (zh) 喷射式自吸离心泵
CN206409391U (zh) 变频立式多级离心泵
CN214007612U (zh) 一种自吸两栖泵用泵体
CN211666943U (zh) 一种水泵泵体
CN221074646U (zh) 立式液下离心泵
CN211874828U (zh) 一种供暖水泵叶轮
CN213039474U (zh) 低泄漏点径向剖分蜗壳式重工位石油化工流程泵
CN207437373U (zh) 进口偏心侧进高温沥青输送泵
CN220337785U (zh) 一种液体输送泵进料管密封结构
CN215521299U (zh) 一种海水无堵塞回流式离心泵
CN210599381U (zh) 一种水泵泵盖
CN215213992U (zh) 一种自动抽水水泵控制器
CN220979935U (zh) 一种双蜗室泵体与立式离心泵
CN2371376Y (zh) 双蜗室潜油泵
CN210371221U (zh) 液下自平衡多级泵
JPH0335911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