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86108U - 一种高架停车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架停车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586108U CN216586108U CN202123391279.5U CN202123391279U CN216586108U CN 216586108 U CN216586108 U CN 216586108U CN 202123391279 U CN202123391279 U CN 202123391279U CN 216586108 U CN216586108 U CN 21658610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rking
- viaduct
- parking area
- road
- are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停车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架停车场,其架设于横向主干道,其包括:高架桥本体,所述高架桥本体顶部形成有匝道区和高架桥停车区,所述匝道区一端架设于横向主干道,所述匝道区另一端与高架桥停车区相连通,所述匝道区的入口与横向主干道的入口相邻;位于高架桥本体下方的道路停车区,所述道路停车区位于横向主干道边侧。因匝道区的入口与纵向主干道的入口相邻,故高架桥本体不影响横向主干道通行,高架桥本体顶部设有高架桥停车区,可以供行驶车辆停放,位于高架桥本体下方的道路停车区也可供车辆停放。本申请具有改善高架桥功能单一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停车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架停车场。
背景技术
停车场,是指供停放车辆使用的场地,其主要任务是保管停放车辆,收取停车费。
随着汽车的普及,城市公路交通问题突显,例如交通拥堵、交通秩序紊乱等。城市主干道所处闹区的路段,有时会设置高架桥供车辆流通,虽然高架桥缓解了交通负荷,但是其功能单一,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高架桥功能单一,本申请提供一种高架停车场。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高架停车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架停车场,其架设于横向主干道,其包括:
高架桥本体,所述高架桥本体顶部形成有匝道区和高架桥停车区,所述匝道区一端架设于横向主干道,所述匝道区另一端与高架桥停车区相连通,所述匝道区的入口与横向主干道的入口相邻,位于高架桥本体下方的道路停车区,所述道路停车区位于横向主干道边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匝道区的入口与横向主干道的入口相邻,故高架桥本体不影响横向主干道通行,并且高架桥本体顶部设有高架桥停车区,可以供行驶车辆停放,以及位于高架桥本体下方的道路停车区也可供车辆停放,并最终使得本方案具有改善高架桥功能单一的优点。
可选的,所述高架桥停车区包括两个第一停车区和与两个第一停车区相连通的第二停车区,所述第二停车区的停车面积大于第一停车区的停车面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第二停车区的停车面积大于第一停车区的停车面积,故可以合理增设停车位。
可选的,所述第一停车区与第二停车区之间形成有上斜坡,所述第二停车区顶标高大于第一停车区的顶标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斜坡具有减缓车辆速度的功能,改善高架桥停车区停车安全和方便车辆离开第二停车区。
可选的,所述高架桥本体的进口处和出口处均设有可移动交通管理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可移动交通管理台,可以在交通压力时,合理控制高架桥的通行和停放车辆,以及对高架桥停车区合理使用,进而方便有需要的车辆临时停车。
可选的,所述高架桥停车区设有升降电梯,所述升降电梯远离高架桥停车区的一端设于道路停车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降电梯可供停放车辆的驾驶人员离开或进入高架桥停车区,进一步改善高架桥停车区的功能。
可选的,自所述第一停车区向第二停车区的方向设有水平扶梯,所述水平扶梯与升降电梯相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高架桥本体的跨度大,故设置水平扶梯供驾驶人员运动至合理的位置,进而离开或运动至指定的车位,十分便捷。
可选的,所述水平扶梯与停车区之间设有若干防护栏,相邻两个所述防护栏之间设有可启闭的感应门,所述感应门电连接有感应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栏为停车区与水平扶梯的安全线,当车辆停放就位时,感应件通过感应车辆的位置进而向感应门输出电信号,感应门通过接收电信号进而控制感应门的开启,在保障安全使用水平扶梯的同时,改善水平扶梯和高架桥停车区的使用功能。
可选的,所述感应件包括位移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位移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控制感应门开启的执行器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车辆停放合理时,位移传感器将距离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向控制器输出,控制器进而控制感应门的执行器,并实现开启感应门,十分便捷。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高架桥本体在不影响横向主干道通行的情况下,具有缓解交通压力的功能,高架桥本体可供车辆临时停放或长期停放,以及位于高架桥本体下方的道路停车区也可供车辆停放;
2.上斜坡具有减缓车辆速度的功能,改善高架桥停车区停车安全和方便车辆离开第二停车区;
3.防护栏为停车区与水平扶梯的安全线,当车辆停放就位时,感应件通过感应车辆的位置进而向感应门输出电信号,感应门通过接收电信号进而控制感应门的开启。
附图说明
图1是展示本申请实施例1展示纵向主干道、横向主干道、部分高架桥本体及道路停车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展示本申请实施例1展示纵向主干道、横向主干道及高架桥停车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匝道区处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2在图2中C -C高架桥停车区处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2感应件和感应门的逻辑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1、纵向主干道;2、横向主干道;3、高架桥本体;31、匝道区;32、高架桥停车区;321、第一停车区;322、第二停车区;323、上斜坡;324、侧斜坡;4、道路停车区;5、可移动交通管理台;6、升降电梯;7、水平扶梯;8、防护栏;9、感应门;10、位移传感器;11、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高架停车场,参照图1、图2,其架设于横向主干道2上,横向主干道2两端分别连通有纵向主干道1。一种高架桥停车场,其包括高架桥本体3和道路停车区4,高架桥本体3一端设立在横向主干道2的一端,高架桥本体3另一端起拱并向横向主干道2的另一端延伸设立。道路停车区4位于高架桥本体3的下方且有两处,两处道路停车区4分别位于横向主干道2的边侧,道路停车区4可划分机动车停车位和自行车停车位,合理停放不同种类的车辆。
参照图2、图3,高架桥本体3顶部形成有两段平行间隔设置的匝道区31、高架桥停车区32以及另外两段平行间隔设置的匝道区31,任一两段平行间隔设置的匝道区31一端分别与高架桥本体3相连通,任一两段平行间隔设置的匝道区31另一端分别设立在横向主干道2上。横向主干道2的入口位于其中两段平行间隔设置的匝道区31的入口之间,并且横向主干道2的出口位于另外两段平行间隔设置的匝道区31的出口之间,故高架桥本体3的设置不影响横向主干道2和纵向主干道1的通行,且在一定情况下可以改善交通负荷,并丰富高架桥本体3的功能。
匝道区31远离高架桥本体3的入口和出口均设置有可移动交通管理台5,可移动交通管理台5可以不直接管理横向主干道2的通行,但可移动交通管理台5可以方便且合理管理需要自匝道区31向高架桥停车区32驶入的车辆。
参照图2、图4,高架桥停车区32包括两段第一停车区321和一段第二停车区322,第二停车区322分别与两段第一停车区321相连通,两段第一停车区321背离第二停车区322的一端分别与相应的匝道区31相连通。第二停车区322的停车面积大于第一停车区321的停车面积,第一停车区321与第二停车区322之间形成有上斜坡323,上斜坡323可以减缓驶入第二停车区322的车辆速度,改善高架桥停车区32的使用。第一停车区321为较低位置且第二停车区322为较高位置,上斜坡323自中间向两侧形成有排水的侧斜坡324,并且合理拓宽第二停车区322,进而合理增设停车位。拓宽第二停车区322的具体布局为,第一停车区321中间为通路且通路两侧为停车位,第一停车区321的通路分别与匝道区31和上斜坡323相连通;第二停车区322中间为停车位且停车位两侧留设通路与上斜坡323和匝道区31依次连通,第二停车区322留设的两侧通路背离中间停车位的一侧分别设有停车位,以实现第二停车区322增设停车位的效果。
参照图2、图5,高架桥本体3顶部两侧分别沿其本身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升降电梯6,任一升降电梯6远离高架桥本体3的一端均设立在横向主干道2的相应位置,升降电梯6的设置可以为间隔10-20个车位进行设置,并考虑驾驶人员的通行效率合理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原理如下:
行驶在横向主干道2的车辆可以直接通行,而想临时停车的车辆则可以通过可移动交通管理台5进入匝道区31,之后驶入高架桥停车区32,停放完毕则可以通过升降电梯6离开。交通拥堵时,也可开放高架桥停车区32,并充当临时道路。
实施例2
本申请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参照图2、图5,并且高架桥本体3顶部两侧分别沿其本身长度方向配合升降电梯6设有水平扶梯7,水平扶梯7与升降电梯6相连通。同时水平扶梯7与高架桥停车区32之间间隔安装有防护栏8,相邻的两个防护栏8之间设有感应门9,一个感应门9对应一个停车位,一个感应门9配设有一组感应件,感应件可以通过感应车辆进而开启感应门9,进而方便开启感应门9。
参照图5、图6,感应件包括位移传感器10和控制器11,位移传感器10和控制器11安装在感应门9朝向停车位的一侧,位移传感器10电连接于控制器11,控制器11电连接于感应门9的执行器,感应门9的执行器用于开启感应门9。
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原理如下:
驾驶人员合理停放车辆后,位移传感器10接收位移信号并转化为电信号传递给控制器11,控制器11通过对感应门9的执行器进行信号输出,进而控制感应门9的开启,随着感应门9的开启,驾驶人员进入水平扶梯7并运动至合适的升降电梯6处,之后通过升降电梯6运动至横向主干道2。
驾驶人员通过升降电梯6运动至水平扶梯7并回到停车位时,手动关闭感应门9,之后驾驶离开高架桥停车区32。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高架停车场,其架设于横向主干道(2),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高架桥本体(3),所述高架桥本体(3)顶部形成有匝道区(31)和高架桥停车区(32),所述匝道区(31)一端架设于横向主干道(2),所述匝道区(31)另一端与高架桥停车区(32)相连通,所述匝道区(31)的入口与横向主干道(2)的入口相邻,位于高架桥本体(3)下方的道路停车区(4),所述道路停车区(4)位于横向主干道(2)边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架停车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架桥停车区(32)包括两个第一停车区(321)和与两个第一停车区(321)相连通的第二停车区(322),所述第二停车区(322)的停车面积大于第一停车区(321)的停车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架停车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停车区(321)与第二停车区(322)之间形成有上斜坡(323),所述第二停车区(322)顶标高大于第一停车区(321)的顶标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架停车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架桥本体(3)的进口处和出口处均设有可移动交通管理台(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架停车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架桥停车区(32)设有升降电梯(6),所述升降电梯(6)远离高架桥停车区(32)的一端设于道路停车区(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架停车场,其特征在于:
自所述第一停车区(321)向第二停车区(322)的方向设有水平扶梯(7),所述水平扶梯(7)与升降电梯(6)相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架停车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平扶梯(7)与停车区之间设有若干防护栏(8),相邻两个所述防护栏(8)之间设有可启闭的感应门(9),所述感应门(9)电连接有感应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架停车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应件包括位移传感器(10)和控制器(11),所述位移传感器(10)与控制器(11)电连接,所述控制器(11)与控制感应门(9)开启的执行器电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391279.5U CN216586108U (zh) | 2021-12-29 | 2021-12-29 | 一种高架停车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391279.5U CN216586108U (zh) | 2021-12-29 | 2021-12-29 | 一种高架停车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586108U true CN216586108U (zh) | 2022-05-24 |
Family
ID=81628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391279.5U Active CN216586108U (zh) | 2021-12-29 | 2021-12-29 | 一种高架停车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586108U (zh) |
-
2021
- 2021-12-29 CN CN202123391279.5U patent/CN21658610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505794A (zh) | 狭窄路段全自动立体停车库 | |
WO2014071543A1 (zh) | 一种城市十字路口结构 | |
CN1179093C (zh) | 带停车场分行式立体公路 | |
CN108118569A (zh) | 用过街轻巴运载行人通过人行横道的方法 | |
KR101054018B1 (ko) | 자전거 고속도로 | |
CN216586108U (zh) | 一种高架停车场 | |
WO2000001889A1 (en) | Intersection with unhindered traffic flow | |
CN101338541B (zh) | 缓解交通堵塞的十字路口高架通道 | |
CN1101503C (zh) | 地铁交叉线路分侧式站台 | |
CN211420744U (zh) | 一种多层路桥立体交通结构 | |
CN202499138U (zh) | 双层运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 |
WO2008025201A1 (fr) | Voie surélevée faible vitesse | |
CN1332305A (zh) | 车库用混合式停车设备 | |
KR20130038568A (ko) | 외선형 경전철의 승강장 | |
CN104859664A (zh) | 乘客地面连续输送系统 | |
CN213202016U (zh) | 一种自动过街天桥 | |
JPH11172946A (ja) | 道路地下駐車方法及び道路地下駐車場 | |
JP4430725B2 (ja) | 自動車道料金所の収受員昇降用の階段を有する地下人道およびトールアイランド | |
CN101629410B (zh) | 并联高架路的岛式车站的立柱站棚 | |
CN201460335U (zh) | 城市道路地下停车库布局结构 | |
CN102182125A (zh) | 主辅路进出口平衡桥及缓解交通拥堵的方法 | |
CN218265206U (zh) | 一种横跨道路上空的电车充电车库 | |
RU2492289C1 (ru) | Универсальный разделитель транспортных и пешеходных потоков, устанавливаемый на крестообразном перекрестке главной и второстепенной дорог | |
CN201006968Y (zh) | 十字路口立交桥 | |
CN112660163A (zh) | 双轨道交通线共用车辆段配线形式及其双岛式站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