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6481311U - 一种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81311U
CN216481311U CN202123224873.5U CN202123224873U CN216481311U CN 216481311 U CN216481311 U CN 216481311U CN 202123224873 U CN202123224873 U CN 202123224873U CN 216481311 U CN216481311 U CN 2164813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ssis
air conditioner
condenser assembly
assembly
outdoo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2487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萌
许如亚
高力胜
王鹏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Ningbo Aux Intelligent Commercial Air Condition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Ningbo Aux Intelligent Commercial Air Condition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2487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813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813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813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外机及空调器,所述空调外机包括冷凝器总成、底盘,所述冷凝器总成被设置在底盘的外侧;所述冷凝器总成包括左侧板、右侧板,所述冷凝器总成一端的换热管贯穿左侧板,并与左侧板固定连接,所述冷凝器总成另一端的换热管贯穿右侧板,并与右侧板固定连接;所述左侧板、右侧板分别与底盘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冷凝器总成设置在底盘的外侧,从根源上避免了常规空调的底盘容易积水、结冰等问题,避免了冷凝器冻裂、风叶击打冰块导致风叶断裂等安全隐患;同时也省去了在底盘增加电加热带,或者在底盘开设排水通路等结构,不仅有利于简化底盘的结构,降低空调的制造成本,而且避免电加热融冰,减少了空调的额外功耗。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器设备,具有多种多样的结构形式。随着工业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新工艺、新材料和新造型在空调上的运用,不仅开发出了各式各样的空调室内机,而且对空调器室外机也进行了相应的结构优化。
针对现有的空调外机而言,在寒冷地区制热一段时间后,系统会进入化霜模式,化霜产生的融水往往会从外机冷凝器落入底盘内,并汇集在底盘中,导致底盘很容易凝结很厚的一层冰。虽然现有技术在底盘中设置相应的排水通道,但在严寒环境下底盘实际上仍是会不断地结冰,同时也伴随有冷凝器冻裂、风叶击打冰块导致风叶断裂等空调安全隐患。
此时,现有技术往往是对底盘进行化冰处理。目前国内空调行业,底盘化冰常采用底盘增加电加热带的方式,其工作原理是电加热通电后,内部电阻丝发热除冰。但是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空调在制造过程中的成本,还会增加空调制热时的额外功耗。
因此,在空调制热过程中,如何从根源上解决底盘容易积水、结冰等问题,便成了本领域所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空调外机及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在空调制热过程中,底盘容易积水、结冰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空调外机,包括冷凝器总成、底盘,所述冷凝器总成被设置在底盘的外侧;所述冷凝器总成包括左侧板、右侧板,所述冷凝器总成一端的换热管贯穿左侧板,并与左侧板固定连接,所述冷凝器总成另一端的换热管贯穿右侧板,并与右侧板固定连接;所述左侧板、右侧板分别与底盘固定连接,用于将冷凝器总成与底盘进行固定装配。从而通过将冷凝器总成设置在底盘的外侧,从根源上避免了常规空调的底盘容易积水、结冰等问题,避免了冷凝器冻裂、风叶击打冰块导致风叶断裂等空调安全隐患的产生;同时也省去了在底盘增加电加热带,或者在底盘开设排水通路等结构,不仅有利于简化底盘的结构,降低空调的制造成本,而且避免电加热融冰,减少了空调的额外功耗。
进一步的,所述底盘的外缘设置翻边,所述翻边在远离底盘的一侧与冷凝器总成的至少部分翅片结构贴合,或冷凝器总成整体与翻边之间相互分离;从而可以直接采用常规的底盘结构,甚至无需对常规的底盘结构进行过多改动,能够在常规空调外机基础上,不仅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各个零部件的重新设计、制造、更换的成本,而且对于空调生产线而言,也无需进行过多、过大的改动,在空调厂商进行技术更新、生产线更新时,有利于节约其人力物力的投入。
进一步的,所述左侧板在靠近底盘的一端设置第一装配孔,底盘的左侧设置对应的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装配孔与第一固定孔通过紧固件连接;从而可以简单便捷地实现左侧板与底盘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空调外机包括隔风立板,所述隔风立板分别与右侧板、底盘固定连接;具体的,隔风立板在靠近底盘的一端设置第二装配孔,底盘设置对应的第二固定孔;所述右侧板设置第三装配孔,隔风立板在靠近右侧板的一侧设置对应的第三固定孔。从而通过隔风立板的设置,一方面将底盘的上方空间分隔为相互独立的风机装配区、压缩机装配区,使得空调外机的内部相关部件在运行时不会相互干扰,另一方面能够简单便捷地实现右侧板通过隔风立板与底盘的固定连接,同时能够通过在冷凝器总成的上部、中部等多处提供固定点,以增强冷凝器总成与底盘之间的连接牢靠性。
进一步的,所述空调外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与底盘连接,所述底座的支撑端延伸至冷凝器总成的下方,所述冷凝器总成的底部与支撑端贴合,使得支撑端在竖直方向上能够对冷凝器总成的重力进行承载,对冷凝器总成在固定装配时的受力点分配进行优化,有利于改善相关装配受力点的受力分布情况,减轻冷凝器总成与底盘之间的作用力。
进一步的,所述空调外机包括支架结构,所述支架结构的一端与底盘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结构的另一端至少与冷凝器总成的顶部贴合,从而能够进一步对冷凝器总成在竖直方向上的自由度进行限制。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结构包括风机支架,所述风机支架的底端与底盘之间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风机支架的顶端与冷凝器总成的顶部卡接,不仅能够对冷凝器总成在竖直方向上的自由度进行限制,而且在水平方向上能够对冷凝器总成的顶部进行支撑,避免在空调外机运输过程中冷凝器总成发生倾倒。
进一步的,所述风机支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卡接件;所述第一支架的底端与底盘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第一支架的顶端连接,第二支架的另一端朝向空调外机的前面板延伸,并与空调外机的前面板和/或顶盖翻边固定连接;所述卡接件的一端与第一支架的顶端和/或第二支架连接,卡接件的另一端朝向冷凝器总成方向延伸,卡接件在靠近冷凝器总成处设置卡爪,所述卡爪与冷凝器总成的顶部卡接,使得在与底盘固定连接的基础上,在空调外机的前后方向上能够同时对前面板和/或顶盖、冷凝器总成之间产生一个相互支撑作用,不仅能够有效地对冷凝器总成、外机壳体组件进行固定、支撑,而且还能有效避免在空调外机运输过程中冷凝器总成发生倾倒。
一种空调器,包括所述的空调外机。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空调外机及空调器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空调外机及空调器,通过将冷凝器总成设置在底盘的外侧,从根源上避免了常规空调的底盘容易积水、结冰等问题,避免了冷凝器冻裂、风叶击打冰块导致风叶断裂等空调安全隐患的产生;同时也省去了在底盘增加电加热带,或者在底盘开设排水通路等结构,不仅有利于简化底盘的结构,降低空调的制造成本,而且避免电加热融冰,减少了空调的额外功耗。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空调外机的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空调外机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附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空调外机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空调外机的后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附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空调外机中的风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风机支架;11、第一支架;12、第二支架;13、卡接件;14、卡爪;2、冷凝器总成;3、隔风立板;4、底盘;41、翻边;5、左侧板;6、右侧板;7、底座;71、支撑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向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传达他们工作的实质所通常使用的术语来描述本公开的实用新型概念。然而,这些实用新型概念可体现为许多不同的形式,因而不应视为限于本文中所述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申请中的方向用语,均是以空调外机在正常放置或正常安装状态下为基准。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在现有技术中,空调在寒冷地区制热一段时间后,系统会进入化霜模式,化霜产生的融水往往会从外机冷凝器落入底盘内,并汇集在底盘中,导致底盘很容易凝结很厚的一层冰。此时,底盘需要进行化冰处理。目前国内空调行业,底盘化冰常采用底盘增加电加热带的方式,其工作原理是电加热通电后,内部电阻丝发热除冰。但是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空调在制造过程中的成本,还会增加空调制热时的额外功耗。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在空调制热过程中,底盘容易积水、结冰的问题,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空调外机,如附图1-7所示,所述空调外机包括冷凝器总成2、底盘4,所述冷凝器总成2被设置在底盘4的外侧;与现有技术将冷凝器安装在底盘内侧相比,本申请通过将冷凝器总成2设置在底盘4的外侧,使得在空调处于除霜等模式下,冷凝器总成2滴落的水不会落入到底盘4中,而是落在底盘4外,从根源上避免了常规空调的底盘容易积水、结冰等问题,避免了冷凝器冻裂、风叶击打冰块导致风叶断裂等空调安全隐患的产生;同时也省去了在底盘增加电加热带,或者在底盘开设排水通路等结构,不仅有利于简化底盘的结构,降低空调的制造成本,而且避免电加热融冰,减少了空调的额外功耗。
当然对于将冷凝器总成2设置在底盘4的外侧这一设计构思,仍需要面临冷凝器总成2的固定装配问题;本申请对相关结构进行进一步介绍:所述冷凝器总成2与现有技术中的冷凝器结构基本相同,具有换热盘管、翅片等常规结构;此外,所述冷凝器总成2还包括左侧板5、右侧板6,所述换热盘管一端的换热管贯穿左侧板5,并以胀管装配的方式与左侧板5固定连接,所述换热盘管另一端的换热管贯穿右侧板6,并同样以胀管装配的方式与右侧板6固定连接;对于板体与盘管结构的胀管装配,在空调换热器生产领域为常规的装配工艺技术,在此不进行赘述。所述左侧板5、右侧板6分别与底盘4固定连接,用于将冷凝器总成2与底盘4进行固定装配。从而能够在冷凝器总成2设置在底盘4的外侧这一设计构思的基础上,能够简单、便捷地将冷凝器总成2与底盘4连接在一起,实现冷凝器总成2的固定装配。
所述左侧板5在靠近底盘4的一端设置第一装配孔,底盘4的左侧设置对应的第一固定孔,从而在装配过程中,将第一装配孔与第一固定孔对齐,再将螺钉等紧固件旋入第一装配孔、第一固定孔中,即可实现左侧板5与底盘4的固定连接。
所述空调外机包括隔风立板3,所述隔风立板3分别与右侧板6、底盘4固定连接,或者说,右侧板6通过隔风立板3与底盘4固定连接。具体可以是,隔风立板3在靠近底盘4的一端设置第二装配孔,底盘4设置对应的第二固定孔,在装配过程中,将第二装配孔与第二固定孔对齐,再将螺钉等紧固件旋入第二装配孔、第二固定孔中,即可实现隔风立板3与底盘4的固定连接;在此基础上,所述右侧板6的上部、中部等多处设置第三装配孔,隔风立板3在靠近右侧板6的一侧设置对应的第三固定孔,在装配过程中,将第三装配孔与第三固定孔一一对齐,再将螺钉等紧固件旋入第三装配孔、第三固定孔中,即可实现隔风立板3与右侧板6的固定连接;从而通过隔风立板3的设置,一方面将底盘4的上方空间分隔为相互独立的风机装配区、压缩机装配区,使得空调外机的内部相关部件在运行时不会相互干扰,另一方面能够简单便捷地实现右侧板6通过隔风立板3与底盘4的固定连接,同时通过在冷凝器总成2的上部、中部等多处提供固定点,以增强冷凝器总成2与底盘4之间的连接牢靠性。
对于冷凝器总成2设置在底盘4的外侧,底盘4的外缘设置翻边41,这与常规底盘的结构基本相同,不进行赘述;在此基础上,冷凝器总成2是设置在翻边41远离底盘4的一侧;如附图3所示,所述冷凝器总成2的至少部分翅片结构与翻边41远离底盘4的一侧贴合;当然,翅片也可以完全与翻边41不贴合,使得冷凝器总成2与翻边41之间为相互分离状态。从而本申请可以直接采用常规的底盘结构,甚至无需对常规的底盘结构进行过多改动,只需在底盘4设置对应固定孔,然后将传统外机中设置在底盘4内的冷凝器移出,变更冷凝器的常规安装位置,将其固定设置在底盘4的外侧即可;当然也可以对常规冷凝器的结构进行适应性调整,在此不进行赘述。本申请的这种设计构思,在常规空调外机基础上,不仅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各个零部件的重新设计、制造、更换的成本,而且对于空调生产线而言,也无需进行过多、过大的改动,在空调厂商进行技术更新、生产线更新时,有利于节约其人力物力的投入。
此外,由于冷凝器总成2设置在底盘4的外侧,随着空调外机的实际安装,冷凝器总成2的至少部分结构或者整体是处于悬空状态,为了对冷凝器总成2在竖直方向上的自由度进行限制;本申请对空调外机的相关结构进行进一步介绍。
所述空调外机包括底座7,所述底座7与底盘4连接,所述底座7的一端向朝着冷凝器总成2的方向延伸,并延伸至冷凝器总成2的下方,将位于冷凝器总成2下方的底座7端部记为支撑端71,所述冷凝器总成2的底部与支撑端71贴合,使得支撑端71在竖直方向上能够对冷凝器总成2的重力进行承载,对冷凝器总成2在固定装配时的受力点分配进行优化,有利于改善相关装配受力点的受力分布情况,减轻冷凝器总成2与底盘4之间的作用力。
此外,对于底座7的结构,所述底座7优选为常规的支撑梁,底座7与底盘4的底面贴合,底座7与底盘4的底面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使得底座7不仅能够对空调外机进行整机支撑,还能够对冷凝器总成2的重力进行承载。
除此之外,所述空调外机还包括支架结构,所述支架结构的一端与底盘4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结构的另一端至少与冷凝器总成2的顶部贴合,从而能够进一步对冷凝器总成2在竖直方向上的自由度进行限制。
在本申请中,所述支架结构包括风机支架1,所述风机支架1与常规风机支架相同,均能够对风机进行固定支撑;所述风机支架1的底端与底盘4之间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风机支架1的顶端与冷凝器总成2的顶部卡接,不仅能够对冷凝器总成2在竖直方向上的自由度进行限制,而且在水平方向上能够对冷凝器总成2的顶部进行支撑,避免在空调外机运输过程中冷凝器总成2发生倾倒。对于风机支架1的设置位置,与风机的装配位置有关,在现有技术中往往在底盘4的中部附近,这个位置与冷凝器总成2的中部位置基本对应,从而风机支架1的顶端能够与冷凝器总成2顶端的中部位置进行卡接,这使得在对常规风机支架装配位置无需过多改动的情况下,有利于进一步确保在水平方向上对冷凝器总成2的支撑作用。
具体的,所述风机支架1包括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卡接件13,所述第一支架11竖直设置,第一支架11的底端与底盘4之间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12的一端与第一支架11的顶端连接,第二支架12的另一端朝向空调外机的前面板延伸,并通过螺钉等紧固件与空调外机的前面板和/或顶盖翻边固定;所述卡接件13的一端与第一支架11的顶端和/或第二支架12连接,卡接件13的另一端朝向冷凝器总成2方向延伸,卡接件13在靠近冷凝器总成2处设置卡爪14,所述卡爪14与冷凝器总成2的顶部卡接。从而通过风机支架1的特殊结构设置,使得在与底盘4固定连接的基础上,在空调外机的前后方向上能够同时对前面板和/或顶盖、冷凝器总成2之间产生一个相互支撑作用,且该支撑力的来源位于前面板、顶盖、底盘4、冷凝器总成2之间的空调外机内部,不仅能够有效地对冷凝器总成2、外机壳体组件进行固定、支撑,而且还能有效避免在空调外机运输过程中冷凝器总成2发生倾倒或变形。
所述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卡接件13之间可以为分体结构,亦可以通过板材一体冲压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于任意空调器而言,可以包括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外机,且在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外机的相关结构及装配关系的基础上,所述空调器还包括风机、压缩机、壳体等结构在内的空调外机常规构件;同样的,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空调室内机以及相关部件;鉴于其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外机包括冷凝器总成(2)、底盘(4),所述冷凝器总成(2)被设置在底盘(4)的外侧;所述冷凝器总成(2)包括左侧板(5)、右侧板(6),所述冷凝器总成(2)一端的换热管贯穿左侧板(5),并与左侧板(5)固定连接,所述冷凝器总成(2)另一端的换热管贯穿右侧板(6),并与右侧板(6)固定连接;所述左侧板(5)、右侧板(6)分别与底盘(4)固定连接,用于将冷凝器总成(2)与底盘(4)进行固定装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4)的外缘设置翻边(41),所述翻边(41)在远离底盘(4)的一侧与冷凝器总成(2)的至少部分翅片结构贴合,或冷凝器总成(2)整体与翻边(41)之间相互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5)在靠近底盘(4)的一端设置第一装配孔,底盘(4)的左侧设置对应的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装配孔与第一固定孔通过紧固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外机包括隔风立板(3),所述隔风立板(3)分别与右侧板(6)、底盘(4)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空调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风立板(3)在靠近底盘(4)的一端设置第二装配孔,所述底盘(4)设置对应的第二固定孔;所述右侧板(6)设置第三装配孔,隔风立板(3)在靠近右侧板(6)的一侧设置对应的第三固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外机包括底座(7),所述底座(7)与底盘(4)连接,所述底座(7)的支撑端(71)延伸至冷凝器总成(2)的下方,所述冷凝器总成(2)的底部与支撑端(71)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外机包括支架结构,所述支架结构的一端与底盘(4)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结构的另一端至少与冷凝器总成(2)的顶部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空调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结构包括风机支架(1),所述风机支架(1)的底端与底盘(4)之间固定连接,所述风机支架(1)的顶端与冷凝器总成(2)的顶部卡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空调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支架(1)包括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卡接件(13);所述第一支架(11)的底端与底盘(4)连接,所述第二支架(12)的一端与第一支架(11)的顶端连接,第二支架(12)的另一端朝向空调外机的前面板延伸,并与空调外机的前面板和/或顶盖翻边固定连接;所述卡接件(13)的一端与第一支架(11)的顶端和/或第二支架(12)连接,卡接件(13)的另一端朝向冷凝器总成(2)方向延伸,卡接件(13)在靠近冷凝器总成(2)处设置卡爪(14),所述卡爪(14)与冷凝器总成(2)的顶部卡接。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外机。
CN202123224873.5U 2021-12-21 2021-12-21 一种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Active CN2164813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24873.5U CN216481311U (zh) 2021-12-21 2021-12-21 一种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24873.5U CN216481311U (zh) 2021-12-21 2021-12-21 一种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81311U true CN216481311U (zh) 2022-05-10

Family

ID=81424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24873.5U Active CN216481311U (zh) 2021-12-21 2021-12-21 一种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813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23863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EP2799787B1 (en) Outdoor unit for refrigeration device
WO2020155352A1 (zh) 窗式空调器
WO2011124111A1 (zh) 空调室内机
CN110657501A (zh) 一种新型窗户空调机
CN106322557B (zh) 厨房空调器
CN216481311U (zh) 一种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CN211400080U (zh) 空调
CN102080871A (zh) 用于固定空调室外机铜管的减震轱辘
CN216481310U (zh) 一种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CN207132462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卧式风机盘管
CN214647436U (zh) 驻车空调
CN216409144U (zh) 一种底盘结构及空调器
CN210042690U (zh) 一种机柜空调
CN204329283U (zh) 立式空调器的换热器组件和立式空调器
WO2019150720A1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
CN116358060A (zh) 一种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CN219063750U (zh) 底盘结构、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6953505U (zh) 空调器的底盘以及空调器
CN113007815A (zh) 空调
CN204329169U (zh) 立式空调器的换热器组件和立式空调器
CN109631178A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
CN221349397U (zh) 空调制热能力提升装置
CN222504309U (zh) 一种厨房空调中冷凝器的支撑结构
CN221122433U (zh) 一种蒸发冷节能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25

Address after: 315191 No. 1166 Mingguang North Road, Jiangshan Town, Ningbo, Zhejiang, Yinzhou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NINGBO AUX ELECTRIC Co.,Ltd.

Patentee after: AUX AIR CONDITIONING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315191 No. 1166 Mingguang North Road, Jiangshan Town, Ningbo, Zhejiang, Yinzhou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NINGBO AUX ELECTRIC Co.,Ltd.

Patentee before: Ningbo Oxfam intelligent commercial air conditioning manufactur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5191 No. 1166 Mingguang North Road, Jiangshan Town, Ningbo, Zhejiang, Yinzhou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NINGBO AUX ELECTRIC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Patentee after: AUX AIR CONDITIONING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No. 1166 Mingguang North Road, Jiangshan Town, Ningbo, Zhejiang, Yinzhou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NINGBO AUX ELECTRIC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Patentee before: AUX AIR CONDITIONING LIMITED BY SHARE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