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81291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481291U CN216481291U CN202122974015.6U CN202122974015U CN216481291U CN 216481291 U CN216481291 U CN 216481291U CN 202122974015 U CN202122974015 U CN 202122974015U CN 216481291 U CN216481291 U CN 21648129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flow path
- water
- heat exchange
- refrigera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5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YCKRFDGAMUMZLT-UHFFFAOYSA-N Fluorine atom Chemical compound [F] YCKRFDGAMUMZLT-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29910052731 fluori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9000011737 fluori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BYUKRKALWSMYBW-UHFFFAOYSA-N O.[F] Chemical compound O.[F] BYUKRKALWSMYBW-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257 thaw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91 liquid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2 pos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5 wor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氟水换热器以及四通阀,氟水换热器具有相互热交换的第一换热流路和第二换热流路,第一换热流路用于供冷媒流动换热;第二换热流路的输出端设置有水泵,用于输送经过第二换热流路的流体;四通阀包括四个连接端口用于实现压缩机与氟水换热器以及室外换热器的连接,空调器满足除霜条件的时候,将氟水换热器第二换热流路输出端设置的水泵关闭,此时,流经氟水换热器的冷媒加热氟水换热器第二换热流路内的静态低温水,水侧温升得到快速提高,且水温的升高使得氟水换热器内部制冷剂冷凝温度上升,进入除霜后,闪发的能量明显减少,且此状态下,水的温度较高,不容易发生冻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家用电器,空调分为壁挂式空调和柜式空调。其中,空调通常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室内机安装在室内侧,而室外机安装在室外侧。
现有技术中空调器一般包括压缩机、节流装置和室外换热器,而为了丰富其使用功能,部分空调器还配置有冷媒水换热器,冷媒水换热器可以增加空调器制热水的功能,从压缩机输出的部分冷媒进入到冷媒水换热器中,对经过其中另一流路的流体进行加热,得到热水,满足人们的使用甚至采暖。
在制热水的时候,当水温较低的时候,冷媒水换热器中会积存大量的制冷剂,此时,若发生除霜,即使冷媒水换热器前的膨胀阀关闭,由于四通换向等原因,还是会使得冷媒水换热器内部由高压侧切换成低压,其内集聚的冷媒会闪发导致冷媒水换热器内部冷媒温度迅速降低,其中流动的水存在冻结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除霜状态下,冷媒水换热器中的制冷剂积存,低压状态下,制冷剂闪发造成其内部温度降低,换热水存在冻结的风险,影响空调器工作效果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空调器,其包括:
压缩机,其用于压缩冷媒;
室外换热器,其用于供冷媒流动换热;
氟水换热器,所述氟水换热器具有相互热交换的第一换热流路和第二换热流路,所述第一换热流路用于供冷媒流动换热;所述第二换热流路的输出端设置有水泵,用于输送经过所述第二换热流路的流体;
四通阀,其包括四个连接端口,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四通阀的连接端口D连接,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与所述四通阀连接端口S连接;所述第一换热流路与所述四通阀的连接端口E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与四通阀的连接端口C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氟水换热器上连接有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氟水换热器中第二换热流路内的流体温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用于连接所述四通阀及所述氟水换热器的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截止阀。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用于连接所述氟水换热器及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截止阀。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至少一个室内换热器,各所述室内换热器与所述氟水换热器并联,其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支管连接在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的连接支管上还设置有阀门,用于控制流入到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冷媒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截止阀以及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还设置有第一膨胀阀。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室内换热器的输出端还设置有第二膨胀阀。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氟水换热器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三膨胀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当空调器满足除霜条件的时候,将氟水换热器第二换热流路输出端设置的水泵关闭,此时,流经氟水换热器的冷媒加热氟水换热器第二换热流路内的静态低温水,水侧温升得到快速提高,且水温的升高使得氟水换热器内部制冷剂冷凝温度上升,则氟水换热器内的制冷剂质量减小,此状态下,进入除霜后,闪发的能量明显减少,且此状态下,水的温度较高,不容易发生冻结,不至于影响空调器的工作,用户使用感受较好。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 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空调器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室内换热器关闭状态下,空调器的冷媒输送路径示意图;
图3是室内换热器和氟水换热器均为开启状态下,空调器的冷媒输送路径示意图;
图中,
1、压缩机;
2、四通阀;
3、室外换热器;
4、第一膨胀阀;
5、室内换热器;
6、第二膨胀阀
7、第三膨胀阀;
8、氟水换热器;
9、水泵;
10、第一管路;
11、第二管路;
12、连接支管;
21、第一截止阀;
22、第二截止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制热循环。制冷制热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对室内空间进行制冷或制热。
低温低压制冷剂进入压缩机,压缩机压缩形成高温高压状态的冷媒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冷媒气体。所排出的冷媒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冷媒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形成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冷媒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冷媒。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冷媒,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冷媒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冷媒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的室外机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和室外风机的部分,空调器的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和室内风机的部分,并且节流装置(如毛细管或电子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机或室外机中。
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执行制热模式,当室内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执行制冷模式。
其中,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转换作为冷凝器或蒸发器的方式,一般采用四通阀,具体参考常规空调器的设置,在此不做赘述。
空调器的制冷工作原理是:压缩机工作使室内换热器(在室内机中,此时为蒸发器)内处于超低压状态,室内换热器内的液态冷媒迅速蒸发吸收热量,室内风机吹出的风经过室内换热器盘管降温后变为冷风吹到室内,蒸发汽化后的冷媒经压缩机加压后,在室外换热器(在室外机中,此时为冷凝器)中的高压环境下凝结为液态,释放出热量,通过室外风机,将热量散发到大气中,如此循环就达到了制冷效果。
空调器的制热工作原理是:气态冷媒被压缩机加压,成为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室内换热器(此时为冷凝器),冷凝液化放热,成为液体,同时将室内空气加热,从而达到提高室内温度的目的。液体冷媒经节流装置减压,进入室外换热器(此时为蒸发器),蒸发气化吸热,成为气体,同时吸取室外空气的热量(室外空气变得更冷),成为气态冷媒,再次进入压缩机开始下一个循环。
为了将空调器上集成给用户提供热水的功能,空调器中除了室内换热器以及室外换热器之外,还可以连接冷媒水换热器,在冷媒水换热器中,通过冷媒将水加热,实现热水的供应。
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3、氟水换热器8以及四通阀2,压缩机1的输出端与四通阀2连接.
四通阀2包括四个连接端口,压缩机1的排气口与四通阀2的连接端口D连接,压缩机1的回气口与四通阀2连接端口S连接;第一换热流路与四通阀2的连接端口E连接,室外换热器3与四通阀2的连接端口C连接。
压缩机1其用于压缩冷媒,室外换热器3用于供冷媒流动换热;除了室外换热器3之外,还包括有室内换热器5,根据用户需求,室内换热器5可以开启或关闭,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换热。
氟水换热器8具有相互热交换的第一换热流路和第二换热流路(未图示),第一换热流路用于供冷媒流动换热,第二换热流路中为流动水,流动水与冷媒换热,实现加热目的。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空调室外机中的室外换热器3与空调室内机中的室内换热器5进行连接,而氟水换热器8中的第二换热流路则与室内的散热终端(如地暖、暖气片)进行连接,具体连接方式,可以参考常规技术,在此不做限制和赘述。
为了避免在除霜状态下,第二换热流路中的水出现冻结的现象,第二换热流路的输出端设置有水泵9,水泵9用于输送经过第二换热流路的流体,控制水流的流速以及开关。
氟水换热器8上连接有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氟水换热器8中第二换热流路内的流体温度。
温度检测装置在除霜前N分钟对第二换热流路内的水温进行检测,如果此时的水温低于T,则水泵9关闭,否则,水泵9继续运行。
检测时间N以及检测水温T的值为预设值,具体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在此并不对其具体的数值进行限定。
水泵9关闭后,第二换热流路中的水流静止,不再流动,流经氟水换热器8的冷媒加热第二换热流路内的静态低温水,由于水量一定,水侧温升得到快速提高,水温的升高使得氟水换热器8内部制冷剂冷凝温度上升,则氟水换热器8内的制冷剂质量减小,此状态下,进入除霜后,闪发的能量明显减少,且此状态下,水的温度较高,不容易发生冻结。
空调室外机在运行过程中,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不同,通过控制四通阀2中不同的连接端口之间的相互连通作用,将室内换热器5和氟水换热器8或者室外换热器3与压缩机1的排气口连通,进而实现制冷或制热过程。
四通阀2与氟水换热器8之间通过第一管路11连接,氟水换热器8以及室外换热器3之间通过第二管路12连接,第一管路11上设置有第一截止阀21,第二管路12上设置有第二截止阀22。
室内换热器5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各室内换热器5与氟水换热器8并联,各室内换热器5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支管13连接在第一管路11和第二管路12上。
第一管路11与室内换热器5之间的连接支管13上还设置有阀门,用于控制流入到室内换热器5的冷媒量,进而根据实际需求分配流入到室内换热器5以及氟水换热器8中的冷媒比例,控制室内换热器5和氟水换热器8的换热效果。
第二截止阀22以及室外换热器3之间还设置有第一膨胀阀4,各室内换热器5的输出端还设置有第二膨胀阀6,氟水换热器8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三膨胀阀7。
下面,将对氟水换热器8具体的制热过程以及该状态下冷媒的流通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参考图2,此状态下,连接室内换热器5的连接支管13上的阀门为关闭状态,室内换热器5中无冷媒流通,处于非工作状态。
氟水换热器8为用户提供热水,此时,四通阀2中的连接端口D与连接端口E连通,连接端口S与连接端口C连通,压缩机1输出的高温高压的冷媒经过四通阀2之后,从第一管路11输送到氟水换热器8的第一换热流路中,第一换热流路中的高温冷媒与第二换热流路中输送的水流进行热交换,将第二换热流路中的水流加热,第二换热流路中的水流在水泵9的驱动下不断输送,给用户输送加热后的热水,用于地热采暖或者其他日常使用。
冷媒在氟水换热器8中完成热交换之后,经过第二管路12输送到室外换热器3中,经过室外换热器3换热之后,流回到压缩机1中。
参考图3,此状态下,连接室内换热器5的连接支管13上的阀门为开启状态,经过阀门进入到室内换热器5中的冷媒量可以通过阀门的开度大小控制,室内换热器5与氟水换热器8均处于工作状态。
氟水换热器8为用户提供热水,且同时,室内换热器5作为冷凝器,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同样的,四通阀2中的连接端口D与连接端口E连通,连接端口S与连接端口C连通,压缩机1输出的高温高压的冷媒经过四通阀2之后,从第一管路11一部分输送到氟水换热器8的第一换热流路中,另一部分经过连接支路输送到室内换热器5中。
第一换热流路中的高温冷媒与第二换热流路中输送的水流进行热交换,将第二换热流路中的水流加热,第二换热流路中的水流在水泵9的驱动下不断输送,给用户输送加热后的热水,用于采暖或者使用。
室内换热器5此时作为冷凝器,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
冷媒在氟水换热器8中以及室内换热器5中完成热交换之后,经过第二管路12输送到室外换热器3中,经过室外换热器3换热之后,流回到压缩机1中。
由于第二换热流路的输出端设置有水泵9,为了避免氟水换热器8中的冷媒闪放,造成第二换热流路中的水出现冻结的现象,在满足除霜条件的情况下,将水泵9关闭,第二换热流路中的水流不再流动,冷媒仅仅需要加热第二换热流路内的静态低温水,不易发生冻结,起到保护空调器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其用于压缩冷媒;
室外换热器,其用于供冷媒流动换热;
氟水换热器,所述氟水换热器具有相互热交换的第一换热流路和第二换热流路,所述第一换热流路用于供冷媒流动换热;所述第二换热流路的输出端设置有水泵,用于输送经过所述第二换热流路的流体;
四通阀,其包括四个连接端口,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四通阀的连接端口D连接,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与所述四通阀连接端口S连接;所述第一换热流路与所述四通阀的连接端口E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与四通阀的连接端口C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氟水换热器上连接有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氟水换热器中第二换热流路内的流体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用于连接所述四通阀及所述氟水换热器的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截止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用于连接所述氟水换热器及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截止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至少一个室内换热器,各所述室内换热器与所述氟水换热器并联,其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支管连接在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的连接支管上还设置有阀门,用于控制流入到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冷媒量。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截止阀以及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还设置有第一膨胀阀。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室内换热器的输出端还设置有第二膨胀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氟水换热器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三膨胀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974015.6U CN216481291U (zh) | 2021-11-30 | 2021-11-30 | 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974015.6U CN216481291U (zh) | 2021-11-30 | 2021-11-30 | 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481291U true CN216481291U (zh) | 2022-05-10 |
Family
ID=81401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974015.6U Active CN216481291U (zh) | 2021-11-30 | 2021-11-30 | 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48129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218462A (zh) * | 2022-07-27 | 2022-10-21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
-
2021
- 2021-11-30 CN CN202122974015.6U patent/CN21648129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218462A (zh) * | 2022-07-27 | 2022-10-21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5218462B (zh) * | 2022-07-27 | 2024-03-22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9091241A1 (zh) | 空调制冷循环系统及空调器 | |
KR101639814B1 (ko) | 냉장 및 냉동 복합 공조시스템 | |
WO2019091240A1 (zh) | 空调制热循环系统及空调器 | |
CN114151934B (zh) | 空调器 | |
JP2005257231A (ja) | ヒートポンプ給湯エアコン | |
CN105466075B (zh) | 热泵与热水加热组合系统中制冷和制生活热水流程 | |
KR101964946B1 (ko) | 외기온도 보상형 고효율 냉각시스템 | |
CN113339909B (zh) | 热泵空调系统 | |
CN111412687A (zh) | 一种制冷制热一体化换热系统 | |
CN216481291U (zh) | 空调器 | |
CN217031657U (zh) | 空调机组 | |
CN217031455U (zh) | 一种热泵空调系统 | |
CN215675896U (zh) | 一种空调器 | |
KR101173736B1 (ko) | 냉장 및 냉동 복합 공조시스템 | |
KR100965114B1 (ko) | 냉난방 냉온수 시스템 | |
CN213066334U (zh) | 一种空调 | |
KR20100005736U (ko) | 히트펌프 시스템 | |
CN212205134U (zh) | 一种制冷制热一体化换热系统 | |
CN215637633U (zh) | 空调室外机 | |
CN216522045U (zh) | 多功能空调器 | |
KR100613502B1 (ko) | 히트 펌프식 공기조화기 | |
CN219640384U (zh) | 一种热泵及空调水机系统 | |
JPH04257660A (ja) | 二段圧縮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JP2007051788A (ja) | 冷凍装置 | |
JP2013092342A (ja) | 冷凍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