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6436953U - 油水混合冷却电驱系统、油水混合冷却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油水混合冷却电驱系统、油水混合冷却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36953U
CN216436953U CN202122695490.XU CN202122695490U CN216436953U CN 216436953 U CN216436953 U CN 216436953U CN 202122695490 U CN202122695490 U CN 202122695490U CN 216436953 U CN216436953 U CN 2164369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cooling
channel
cooling water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9549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立真
陈寄贵
陈广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C Ai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c Aion New Energy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c Aion New Energy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c Aion New Energy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9549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369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369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369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水混合冷却电驱系统、油水混合冷却系统及车辆,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以及分别嵌于壳体内腔内的定子组件、转子组件和转轴,壳体上设有冷却水道、冷却油道、油孔和出油道,冷却水道的两端连接整车冷却水路,冷却油道的进油端连接整车冷却油路,油孔连通冷却油道和内腔,出油道回流油液至整车冷却油路;冷却水道和冷却油道相间设置。冷却油道内通入的油液经油孔喷出,与设于内腔的结构进行热交换后,从出油道回流将热量带走,同时油液与壳体进行热交换,冷却水与壳体进行热交换,实现冷却水冷却油液,实现良好的冷却效果,提高电驱功率和扭矩密度;无需为油冷设置热交换器及其连接件,结构简单,质量轻、体积小,成本低。

Description

油水混合冷却电驱系统、油水混合冷却系统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驱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油水混合冷却电驱系统、油水混合冷却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电驱冷却形式主要分水冷和油冷,水冷结构简单,但是冷却效果相对较差;油冷冷却效果好,但结构复杂,且需增加热交换器及其连接件等多种附件增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不能兼顾冷却效果和成本的问题,提供一种油水混合冷却电驱系统、油水混合冷却系统及车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油水混合冷却电驱系统,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以及分别嵌于所述壳体内腔内的定子组件、转子组件和转轴,所述壳体上设有冷却水道、冷却油道、油孔和出油道,所述冷却水道的两端用于连接整车冷却水路,所述冷却油道的进油端用于连接整车冷却油路,所述油孔连通所述冷却油道和所述内腔,所述出油道用于回流油液至整车冷却油路;
所述冷却水道和所述冷却油道相间设置。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一端开口的壳本体和盖设于所述壳本体的开口端的端盖;
所述冷却水道、所述冷却油道、所述油孔和所述出油道设于所述壳本体上。
可选地,所述冷却水道绕设于所述壳本体的周壁,且从所述壳本体的一端螺旋延伸至另一端;
所述冷却油道绕设于所述壳本体的周壁,且从所述壳本体的一端螺旋延伸至另一端。
可选地,所述冷却水道绕设于所述壳本体的周壁,且从所述壳本体的一端往复迂回延伸至另一端;
所述冷却油道绕设于所述壳本体的周壁,且从所述壳本体的一端往复迂回延伸至另一端。
可选地,所述冷却水道沿所述壳本体的轴向设置,且从所述壳本体的一侧往复迂回延伸至另一侧;
所述冷却油道沿所述壳本体的轴向设置,且从所述壳本体的一侧往复迂回延伸至另一侧。
可选地,所述冷却水道和所述冷却油道内设有散热筋。
可选地,所述油孔设为多个;部分所述油孔设于所述壳本体的一端且绕所述壳本体的周向分布,并用于朝向定子组件的一端喷油;另一部分所述油孔设于所述壳本体的另一端且绕所述壳本体的周向分布,并用于朝向定子组件的另一端喷油。
可选地,所述出油道较所述冷却水道和所述冷却油道靠近所述转轴,且侧部连通所述内腔。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油水混合冷却系统,包括整车冷却水路、整车冷却油路和前述油水混合冷却电驱结构,所述整车冷却水路包括散热器和水泵,所述整车冷却油路包括减速机和油泵,所述冷却水道的进水端与所述水泵连接,出水端与所述散热器连接,所述冷却油道的进油端与所述油泵连接,所述出油道与所述减速机的腔体连接。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前述油水混合冷却系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油水混合冷却电驱系统、油水混合冷却系统及车辆,与现有技术相比,冷却油道内通入的油液经油孔喷出,与设于内腔的结构进行热交换后,从出油道回流将热量带走,同时油液在冷却油道、内腔和出油道内流动的过程中与壳体进行热交换,冷却水在冷却水道内流动的过种中与壳体进行热交换,由于所述冷却水道和所述冷却油道相间设置,从而实现冷却水通过壳体间接冷却油液,更利于油液对设于内腔的结构的冷却,以此通过油、水混合冷却实现良好的冷却效果,提高电驱功率和扭矩密度;由于油液的热量由冷却水带走,因此无需为油冷设置热交换器及其连接件,结构简单,质量轻、体积小,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油水混合冷却系统的结构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油水混合冷却电驱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截面图;
图4是图2的B-B截面图;
图5是图2的C-C截面图;
图6是图5中D处的放大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壳体;11、壳本体;111、冷却水道;112、冷却油道;113、油孔;114、出油道;115、散热筋;12、端盖;13、内腔;
2、定子组件;3、转子组件;4、转轴;5、转子平衡端板;6、轴承;
7、整车冷却水路;71、散热器;72、水泵;
8、电控水道;
9、整车冷却油路;91、减速机的腔体;92、油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油水混合冷却电驱系统,包括具有内腔13的壳体1,以及分别嵌于壳体1内腔13内的定子组件2、转子组件3和转轴4,壳体1上设有冷却水道111、冷却油道112、油孔113和出油道114,冷却水道111的两端用于连接整车冷却水路7,冷却油道112的进油端用于连接整车冷却油路9,油孔113连通冷却油道112和内腔13,出油道114用于回流油液至整车冷却油路9;
冷却水道111和冷却油道112相间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油水混合冷却电驱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冷却油道112内通入的油液经油孔113喷出,与设于内腔13的结构进行热交换后,从出油道114回流将热量带走,同时油液在冷却油道112、出油道114内流动的过程中与壳体1进行热交换,冷却水在冷却水道111内流动的过种中与壳体1进行热交换,由于冷却水道111和冷却油道112相间设置,从而实现冷却水通过壳体1间接冷却油液,更利于油液对设于内腔13的结构的冷却,以此通过油、水混合冷却实现良好的冷却效果,提高电驱功率和扭矩密度;由于油液的热量由冷却水带走,因此无需为油冷设置热交换器及其连接件,结构简单,质量轻、体积小,成本低。
此外,油水混合冷却电驱系统还包括转子平衡端板5和轴承6等常规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壳体1包括一端开口的壳本体11和盖设于壳本体11的开口端的端盖12;
冷却水道111、冷却油道112、油孔113和出油道114设于壳本体11上。
结构简单,便于冷却水道111、冷却油道112、油孔113和出油道114的加工。
具体地,端盖12与壳体1通过螺栓连接,且通过密封胶密封。保证壳体1的密封性。
定子组件2过盈安装于壳体1内,转子组件3和转子平衡端板5安装于转轴4上,转轴4两端分别安装于壳体1的轴承6室的轴承6上和端盖12的轴承6室的轴承6上。
在一实施例中,冷却水道111绕设于壳本体11的周壁,且从壳本体11的一端螺旋延伸至另一端;
冷却油道112绕设于壳本体11的周壁,且从壳本体11的一端螺旋延伸至另一端,请结合图2至图5,图4中的带箭头虚线表示油液流动路径,图5中的带箭头虚线表示冷却水流动路径,图4-5中省略了与图3相同的部分结构的标注。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且保证均匀的冷却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冷却水道111绕设于壳本体11的周壁,且从壳本体的一端往复迂回延伸至另一端(未图示);
冷却油道112绕设于壳本体11的周壁,且从壳本体的一端往复迂回延伸至另一端(未图示)。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且保证均匀的冷却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冷却水道111沿壳本体11的轴向设置,且从壳本体11的一侧往复迂回延伸至另一侧;
冷却油道112沿壳本体11的轴向设置,且从壳本体11的一侧往复迂回延伸至另一侧。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且保证均匀的冷却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冷却水道111和冷却油道112内设有散热筋115,增强散热效果。
具体地,散热筋115的截面呈矩形、梯形或三角形。
在一实施例中,油孔113设为多个;部分油孔113设于壳本体11的一端且绕壳本体11的周向分布,并用于朝向定子组件2的一端喷油;另一部分油孔113设于壳本体11的另一端且绕壳本体11的周向分布,并用于朝向定子组件2的另一端喷油。利于对定子组件2两端进行加强冷却。
在一实施例中,出油道114较冷却水道111和冷却油道112靠近转轴4,且侧部连通内腔13,结构简单,冷却油道112靠近转轴4的一侧开口,便于接收冷却内腔13中结构后的油液。
另一方面,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油水混合冷却系统,包括整车冷却水路7、整车冷却油路9和前述油水混合冷却电驱结构,整车冷却水路7包括散热器71和水泵72,整车冷却油路9包括减速机和油泵92,冷却水道111的进水端与水泵72连接,出水端与散热器71连接,冷却油道112的进油端与油泵92连接,出油道114与减速机的腔体91连接。
此外水泵72与冷却水道111的进水端还可设置电控水道8,以便对冷却水的输送进行控制。
该油水混合冷却系统包含油路和水路。油路由油泵92提供循环动力,流经冷却油道112、油孔113、内腔13、出油道114、减速机腔体,最后流回油泵92;水路由水泵72提供循环动力,流经冷却水道111、散热器71,最后流回水泵72。
散热路径:电驱的发热件-油路-水路。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前述的油水混合冷却系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油水混合冷却电驱结构,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以及分别嵌于所述壳体内腔内的定子组件、转子组件和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冷却水道、冷却油道、油孔和出油道,所述冷却水道的两端用于连接整车冷却水路,所述冷却油道的进油端用于连接整车冷却油路,所述油孔连通所述冷却油道和所述内腔,所述出油道用于回流油液至整车冷却油路;
所述冷却水道和所述冷却油道相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水混合冷却电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一端开口的壳本体和盖设于所述壳本体的开口端的端盖;
所述冷却水道、所述冷却油道、所述油孔和所述出油道设于所述壳本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水混合冷却电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道绕设于所述壳本体的周壁,且从所述壳本体的一端螺旋延伸至另一端;
所述冷却油道绕设于所述壳本体的周壁,且从所述壳本体的一端螺旋延伸至另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水混合冷却电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道绕设于所述壳本体的周壁,且从所述壳本体的一端往复迂回延伸至另一端;
所述冷却油道绕设于所述壳本体的周壁,且从所述壳本体的一端往复迂回延伸至另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水混合冷却电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道沿所述壳本体的轴向设置,且从所述壳本体的一侧往复迂回延伸至另一侧;
所述冷却油道沿所述壳本体的轴向设置,且从所述壳本体的一侧往复迂回延伸至另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水混合冷却电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道和所述冷却油道内设有散热筋。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水混合冷却电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孔设为多个;部分所述油孔设于所述壳本体的一端且绕所述壳本体的周向分布,并用于朝向定子组件的一端喷油;另一部分所述油孔设于所述壳本体的另一端且绕所述壳本体的周向分布,并用于朝向定子组件的另一端喷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水混合冷却电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道较所述冷却水道和所述冷却油道靠近所述转轴,且侧部连通所述内腔。
9.一种油水混合冷却系统,包括整车冷却水路和整车冷却油路,所述整车冷却水路包括散热器和水泵,所述整车冷却油路包括减速机和油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油水混合冷却电驱结构,所述冷却水道的进水端与所述水泵连接,出水端与所述散热器连接,所述冷却油道的进油端与所述油泵连接,所述出油道与所述减速机的腔体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油水混合冷却系统。
CN202122695490.XU 2021-11-04 2021-11-04 油水混合冷却电驱系统、油水混合冷却系统及车辆 Active CN2164369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95490.XU CN216436953U (zh) 2021-11-04 2021-11-04 油水混合冷却电驱系统、油水混合冷却系统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95490.XU CN216436953U (zh) 2021-11-04 2021-11-04 油水混合冷却电驱系统、油水混合冷却系统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36953U true CN216436953U (zh) 2022-05-03

Family

ID=81334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95490.XU Active CN216436953U (zh) 2021-11-04 2021-11-04 油水混合冷却电驱系统、油水混合冷却系统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369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01450B (zh) 一种油水双冷的电驱动总成和新能源汽车
CN113364166B (zh) 一种电机定子油冷结构
CN206237254U (zh) 电机液冷结构
CN111756133A (zh) 电机冷却结构、电机、汽车
CN108667215B (zh) 马达
CN212412862U (zh) 电机冷却结构、电机、汽车
CN111342586B (zh) 电机、动力总成和汽车
CN111756134A (zh) 电机冷却结构、电机、汽车
CN113555996A (zh) 一种高效高功率电子水泵
KR102176370B1 (ko) 전동기
CN116094235A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空心杯电机
CN101087083B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机的冷却水套
CN110649767A (zh) 一种双电机系统及其应用的冷却方法
WO2022089539A1 (zh) 集成化电驱系统冷却结构及集成化电驱系统
CN216436953U (zh) 油水混合冷却电驱系统、油水混合冷却系统及车辆
KR102018230B1 (ko) 전동기
CN218733603U (zh) 双电机和车辆
CN207612155U (zh) 潜水电动机的散热装置
CN215772776U (zh) 一种高效高功率电子水泵
CN111756163B (zh) 电机端盖、电机、汽车
CN112865397B (zh) 一种电机冷却油路结构
CN215890514U (zh) 耐高温的工业风机
CN116599277A (zh) 一种双冷型永磁同步电机
CN221487520U (zh) 电机、电动总成和车辆
CN208638162U (zh) 电机水冷机壳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36 Longying Road, Shilou Town,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AC AI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36 Longying Road, Shilou Town,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AC AION New Energy Vehicl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