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6434980U - 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及其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及其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34980U
CN216434980U CN202122604971.5U CN202122604971U CN216434980U CN 216434980 U CN216434980 U CN 216434980U CN 202122604971 U CN202122604971 U CN 202122604971U CN 216434980 U CN216434980 U CN 2164349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circuit board
identification module
platform
board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0497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波
王海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JIHA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h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ha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h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0497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349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349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349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及其终端设备,该指纹识别装置包括指纹识别模组,指纹识别模组包括一体封装的采集单元和指纹识别芯片;电路板组件,电路板组件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电性连接;指纹识别模组的至少部分通过电路板组件设置在终端设备的固定框架形成的安装空间,并使得指纹识别模组位于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下方,从而实现指纹识别装置的小型化,进而减小终端设备的整机空间占用率,从而实现终端设备的小型化和轻量化。

Description

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及其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指纹识别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及其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指纹识别方案是将光学或超声波指纹识别模组设置在显示屏下,从而实现屏下指纹识别。
但目前的指纹识别方案采用的指纹识别模组均是指纹采集单元与指纹识别芯片分离的封装方式,即采用的是传统的RW封装芯片,这样封装方式的指纹识别模组使得设置在终端设备中,占用了终端设备的较大安装空间,从而使得不能满足器件小型化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及其终端设备,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包括:指纹识别模组,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包括一体封装的采集单元和指纹识别芯片;电路板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电性连接;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至少部分通过所述电路板组件设置在终端设备的固定框架形成的安装空间,并使得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位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下方。
在上述设计的指纹识别装置中,由于指纹识别装置中的指纹识别模组采用一体封装的采集单元和指纹识别芯片,使得设计的指纹识别模组相对于目前的指纹采集单元与指纹识别芯片分离的指纹识别模组来说更加小型化,从而应用在终端设备中时占用终端设备的整机空间较小;另外,本方案将设计的指纹识别模组通过电路板组件设置在终端设备的固定框架形成的安装空间中,使得利用终端设备显示屏与固定框架厚度的空间来装配设计的指纹识别模组,从而更加合理并有效地利用了终端设备的装配空间,基本实现指纹识别模组的无占用率安装。
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包括一个采集单元和一个指纹识别芯片,所述一个采集单元和一个指纹识别芯片一体封装;或,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包括一个采集单元和多个指纹识别芯片,所述一个采集单元和多个指纹识别芯片一体封装,其中,所述多个指纹识别芯片共用所述采集单元;或,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包括多个一体封装的采集单元和指纹识别芯片。
在上述设计的实施方式中,本方案设计的指纹识别模组一体封装的采集单元和指纹识别芯片,从而使得指纹识别模块更加小型化和集成化。
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柔性印刷电路板与设置在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下方的钢片;或,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印制电路板;或,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软硬结合电路板。
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包括芯片级一体封装的采集单元和指纹识别芯片。
在上述设计的实施方式中,指纹识别模组为芯片级一体封装的采集单元和指纹识别芯片,从而使得设计的指纹识别模组更加小型化。
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与所述电路板组件之间具有电连接层,所述电连接层为表面贴装工艺焊锡或异方性导电胶层。
在上述设计的实施方式中,指纹识别模组与电路板组件通过表面贴装工艺锡焊或异方性导电胶层电性连接,从而使得指纹识别装置的制程工艺简单,量产可操作性高。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显示屏;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上开设有安装空间;以及;指纹识别装置,所述指纹识别装置为第一方面中任一可选实施方式描述的指纹识别装置;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至少部分通过所述电路板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并使得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位于所述显示屏的下方。
在上述设计的终端设备中,由于该终端设备采用了第一实施例描述的指纹识别装置,因此,该终端设备应用的指纹识别装置相对于目前的指纹识别装置来说更加小型化,从而装配该指纹识别装置所占用的整机空间较小;另外,本方案设计的终端设备中,在固定框架上开设安装空间,指纹识别模组通过电路板组件设置在该安装空间,并且通过固定框架将指纹识别模组设置在显示屏的下方,使得设计的终端设备利用显示屏与固定框架的厚度的安装空间来装配设计的指纹识别模组,从而更加合理并有效地利用终端设备的装配空间,从而实现更加轻量化和小型化的并且具有指纹识别模组的终端设备的设计。
在第二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框架开设有凹槽,所述安装空间位于所述凹槽中,所述电路板组件的下表面固定于所述凹槽的底部,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至少部分通过所述电路板组件设置在所述凹槽中。
在上述设计的实施方式中,本方案只需在设计的终端设备的固定框架中开设一凹槽,将该指纹识别模块设置在该凹槽中,从而使得设计的指纹识别装置通过这样的简易方式即可应用在终端设备中,从而使得设计的具有指纹识别模组的终端设备更加简单化。
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框架开设有开孔,所述安装空间位于所述开孔中,所述固定框架开设有开孔的部分向开孔中心延伸形成有平台,所述电路板组件与所述平台连接,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至少部分通过所述电路板组件设置在所述开孔中。
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平台形成于所述固定框架的上部,所述电路板组件的上表面与所述平台的下表面连接。
在上述设计的实施方式中,本方案在固定框架的局部区域上设置开孔并在开设开孔的固定框架的上部设置平台,进而通过电路板组件与平台连接,从而将指纹识别模组设置在开孔内,从而有效利用了终端设备的固定框架的厚度作为安装空间,进而实现终端设备的小型化和轻量化。
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侧壁外围,所述第一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电路板组件的上表面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与所述平台的下表面连接。
在上述设计的实施方式中,本方案在固定框架的局部区域开设开孔并在开设开孔的固定框架的上部设置平台,进而通过第一支架连接电路板组件和平台,从而使得指纹识别模组设置在开孔内,进而通过简易支架完成指纹识模组与固定框架的连接,从而在更换指纹识别模组时通过解决第一支架与平台的连接即可完成,实现简易更换。
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路板组件的至少一条边的长度大于所述平台围绕形成的平台孔的孔径。
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平台的上部设置为倾斜面,平台孔的上部孔径大于下部孔径。
在上述设计的实施方式中,平台围绕形成的平台孔的上部孔径大于下部孔径,使得平台的上部形成倾斜面,从而增大指纹识别模组采集的视野范围。
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平台形成于所述固定框架的下部,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电路板组件通过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平台连接。
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架包括凹陷区域,所述凹陷区域位于所述平台围绕形成的平台孔中,所述指纹识别模组通过所述电路板组件设置在所述凹陷区域的上表面。
在上述设计的实施方式中,本方案设计在固定框架上设置开孔并在开设开孔的固定框架的下部设置平台,进而通过第二支架来支撑指纹识别装置,又通过第二支架与平台连接,从而使得平台来支撑第二支架,进而将指纹识别装置设置在安装空间内,另外,本方案在对指纹识别装置进行更换时,只需解决第二支架与平台的连接,从而实现简易更换;并且当固定框架的厚度不足够时,在此方案中,可以通过增加第二支架的凹陷深度,从而增加指纹识别装置的容置空间,进而避免指纹识别装置影响固定框架与显示屏的连接。
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屏的下表面与所述电路板的底部的间距为0至5mm。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识别装置的第一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识别装置的第二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识别装置的第三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识别装置的第四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识别装置的第五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识别装置的第六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A-终端设备;1-指纹识别装置;2-显示屏;3-固定框架;10-指纹识别模组;101-采集单元;102-指纹识别芯片;20-电路板组件;30-电连接层;301-安装空间;302-凹槽;303-开孔;304-平台;3041-平台孔;40-第一支架;50-第二支架;501-凹陷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生物识别技术已广泛地应用到各种终端设备或电子装置上。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包括但不限于指纹识别、掌纹识别、静脉识别、虹膜识别、人脸识别、活体识别、防伪识别等技术。其中,指纹识别通常包括光学指纹识别、电容式指纹识别和超声波指纹识别。随着全面屏技术的兴起,可以将指纹识别模组设置在显示屏下方的局部区域或者全部区域,从而形成屏下(Under-display)光学指纹识别;或者,也可以将光学指纹识别模组的部分或者全部集成至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内部,从而形成屏内(In-display)光学指纹识别。所述显示屏可以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或液晶显示屏(LiquidCrystal Display,LCD)等。指纹识别方法通常包括指纹图像的获取、预处理、特征提取、特征匹配等步骤。上述步骤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可以通过传统计算机视觉(ComputerVision,CV)算法实现,也可以通过基于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的深度学习算法实现。指纹识别技术可以应用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游戏设备等便携式或移动终端,以及智能门锁、汽车、银行自动柜员机等其他电子设备,以用于指纹解锁、指纹支付、指纹考勤、身份认证等。
第一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如图1所示,该指纹识别装置1包括指纹识别模组10和电路板组件20,该电路板组件20与该指纹识别模组10电性连接,该指纹识别模组10包括一体封装的采集单元101和指纹识别芯片102,采集单元101将指纹反射后的光信号引导至指纹识别芯片102,指纹识别芯片102对光信号进行光电转换,成像得到指纹图像,指纹图像用于进行指纹识别或活体防伪。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采集单元101可以包括:半导体光学器件,例如,可以包括采用半导体工艺形成光学晶片镜组。
上述设计的指纹识别装置1应用在终端设备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该指纹识别模组10的至少部分通过该电路板组件20设置在终端设备的固定框架3形成的安装空间301,并使得指纹识别模组10位于终端设备的显示屏2的下方。
在上述设计的指纹识别装置中,由于指纹识别装置中的指纹识别模组10采用一体封装的采集单元101和指纹识别芯片102,使得设计的指纹识别模组10相对于目前的指纹采集单元与指纹识别芯片分离的指纹识别模组来说更加小型化,从而应用在终端设备中时占用终端设备的整机空间较小;另外,本方案将设计的指纹识别模组10通过电路板组件20设置在终端设备的固定框架形成的安装空间中,使得利用终端设备显示屏与固定框架厚度的空间来装配设计的指纹识别模组10,从而更加合理并有效地利用了终端设备的装配空间,基本实现指纹识别模组10的无占用率安装。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该指纹识别模组10可包括一个采集单元101和一个指纹识别芯片102,该一个采集单元101和一个指纹识别芯片102一体封装。
在本实施例中,指纹识别模组10除了为前述的单个指纹识别模组以外,还可以为指纹识别阵列,在指纹识别模组10为指纹识别阵列的情况下,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该指纹识别模组10可包括一个采集单元101和多个指纹识别芯片102,该一个采集单元101和多个指纹识别芯片102一体封装,其中,该多个指纹识别芯片102可共用该采集单元101。
在指纹识别模组10为指纹识别阵列的情况下,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该指纹识别模组10可包括多个一体封装的采集单元101和指纹识别芯片102。又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指纹识别模组10包括多个子模组,每一个子模组包括一个采集单元101和一个指纹识别芯片102。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前述描述到指纹识别模组10中的采集单元101和指纹识别芯片102一体封装,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指纹识别模组10中的采集单元101和指纹识别芯片102可通过芯片级封装(Chip Scale Package,CSP)方式一体封装;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指纹识别模组10中的采集单元101和指纹识别芯片102还可通过晶圆级(Camera Cube Chip,CCC)封装方式一体封装,这样的一体封装方式使得采集单元101集成在指纹识别芯片102上,达到了封装后的指纹识别模组10小型化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前述到指纹识别模组10与电路板组件20电性连接,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指纹识别模组10与电路板组件20之间具有电连接层30,从而实现指纹识别模组10与电路板组件20的电气连通。其中,该电连接层30可为表面贴装工艺(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SMT)焊锡;该电连接层30还可以为异方性导电胶层(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ACF),其中,具体的电性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变更。
上述设计的实施方式中,本方案通过SMT工序或ACF方式直接将指纹识别模组10与电路板组件20电性连接,从而使得指纹识别装置1的制程工艺简单,量产可操作性高。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前述的电路板组件20可为印刷电路板(PrintedCircuit Board,PCB);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该电路板组件20还可以为软硬结合电路板;作为又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该电路板组件20还可以为柔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Printed Circuit,FPC)与设置在FPC下方的钢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电路板组件20为FPC与设置在FPC下方的钢片结合的电路板的情况下,设置在FPC下方的钢片可以为FPC提供支撑。其中,电路板组件20的实际选择可根据使用环境和需求进行变更。
第二实施例
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设备A,如图3所示,该终端设备A包括显示屏2、固定框架3以及第一实施例描述的指纹识别装置1,显示屏2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屏幕或其他形式的显示屏幕,其具有显示区域,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该显示屏2可以为手机屏幕,当然该显示屏还可以为其他形式的终端设备的屏幕,例如平板电脑的屏幕或笔记本电脑的屏幕等等。
该固定框架3具体可为终端设备的中框,该终端设备的中框在终端设备中为设置在显示屏和终端设备后盖中间并用于承载内部各种组件的框架,该中框具有一定的厚度,本实施例在该终端设备的固定框架3上开设有一安装空间301,指纹识别模组10的至少部分通过电路板组件20设置在安装空间301,设置在安装空间301的指纹识别模组10位于显示屏2的下方,指纹识别模组10的采集单元101朝向该显示屏2,从而在显示屏2的显示区域上形成采集区域,当用户的手指放置在显示屏2上的采集区域时,指纹识别模组10即可采集到用户的指纹并对用户的指纹进行识别。其中,需要进行指纹采集的情况下,该采集区域可显示为高亮状态,从而提醒用户将手指放置在采集区域;当然也可以不显示为高亮,通过其他的提示方式对用户进行手指放置提示。
在上述设计的终端设备中,由于该终端设备采用了第一实施例描述的指纹识别装置1,因此,该终端设备应用的指纹识别装置1相对于目前的指纹识别装置来说更加小型化,从而装配该指纹识别装置所占用的整机空间较小;另外,本方案设计的终端设备中,在固定框架3上开设安装空间301,指纹识别模组10通过电路板组件20设置在该安装空间301,并且通过固定框架3将指纹识别模组10设置在显示屏2的下方,使得设计的终端设备利用显示屏2与固定框架3的厚度的安装空间来装配设计的指纹识别模组10,从而更加合理并有效地利用终端设备的装配空间,从而实现更加轻量化和小型化的并且具有指纹识别模组的终端设备的设计。
本方案后续以指纹识别模组10为单个采集单元101和单个指纹识别芯片102的结构为例,对指纹识别装置1在终端设备中的装配情况进行如下阐述说明。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本方案将该固定框架3的部分区域开设有凹槽302,该安装空间301位于该凹槽302中,该电路板组件20的下表面固定于与该凹槽302的底部,从而使得指纹识别模组10的至少部分通过该电路板组件20设置在该凹槽302内。其中,在凹槽302的深度足够的情况下,指纹识别模组10除至少部分以外的部分也可以设置在该凹槽302中;在凹槽302的深度不足够的情况下或指纹识别模组10的高度超过该凹槽302的情况下,该指纹识别模组10除至少部分以外的部分设置在显示屏2与固定框架3之间的间隙中。
在上述装配方式下,指纹识别模组10的采集单元101通过该凹槽302的开口朝向显示屏2的下表面,从而在显示屏2的显示区域上形成采集区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路板组件20的下表面与凹槽302底部可具体通过如下多种方式连接,其包括但不限于水胶、胶膜、泡棉或者焊接等,具体连接方式可根据需求进行变更。
上述设计的固定框架3,可通过对凹槽302的深度进行更改从而改变指纹识别模组10与显示屏2的间距,例如,当需要指纹识别模组10中的采集单元101与显示屏2的下表面更贴近时,可适当减小凹槽的深度从而减小指纹识别模组10的采集单元101与显示屏2的下表面的间距;当需要指纹识别模组10中的采集单元101与显示屏2的下表面更远离时,可适当增加凹槽302的深度,从而增大采集单元101与显示屏2的下表面的间距。
在上述设计的实施方式中,本方案只需在设计的终端设备的固定框架3中开设一凹槽302,将该指纹识别组件10设置在该凹槽302中,从而使得设计的指纹识别装置1通过这样的简易方式即可应用在终端设备中,从而使得设计的具有指纹识别模组10的终端设备更加简单化。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方案可以在固定框架3的局部区域设置开孔303,该安装空间301位于该开孔303中,固定框架3开设有开孔303的部分向开孔中心延伸形成有平台304,电路板组件20与平台304连接,指纹识别模组10的至少部分通过电路板组件20设置在开孔303中,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该开孔303向开孔中心延伸的平台304可分布在开设有开孔303的固定框架2的上部,进而形成如图5所示类似埋头孔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前述所说的开设有开孔303的固定框架3的上部可为开设有开孔303的固定框架3的上端部,也可以为开设有开孔303的固定框架3的偏向上端位置而不是端部的部分。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上述设计的安装空间301基础上,如图5所示,本方案可将电路板组件20的上表面与平台304的下表面直接连接,从而使得指纹识别模组10的至少部分通过电路板组件20设置在开孔303中,其中,电路板组件20的上表面与平台304的下表面直接连接的方式可为粘接或焊接等方式。
在上述设计的实施方式中,本方案在固定框架3的局部区域上设置开孔303并在开设开孔303的固定框架3的上部设置平台304,进而通过电路板组件20的上表面与平台304的下表面直接连接,从而使得指纹识别模组10通过电路板组件20设置在开孔303内,由此本方案利用指纹识别装置中已有电路板组件20完成与安装空间301的连接,进而节约成本并减小安装复杂度。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前述的平台形成于开设开孔303的固定框架3的上部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本方案设计的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支架40,该第一支架40设置在该指纹识别模组10的侧壁外围,并且第一支架40的下端与电路板组件20的上表面连接,第一支架40的上端与平台304的下表面连接,从而使得指纹识别模组10的至少部分通过该第一支架40架设在该开孔303内。其中,该第一支架40的材质可以是金属、树脂、塑料等材料中的任意一种,第一支架40的材质和绝缘性要求可根据使用环境和需求进行变更。
其中,该第一支架40的下端与电路板组件20的上表面可通过焊接方式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连接,例如粘接等;该第一支架40的上端部与平台304的下表面可通过贴合胶的方式连接,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连接,如焊接等;而第一支架40的上端与平台304的下表面通过贴合胶的方式连接,可使得设计的终端设备在需要对指纹识别模组10进行更换的情况下,只需断开第一支架40的上端与平台304的下表面的连接即可,从而实现指纹识别模组10的简易更换。
在上述采用第一支架40的连接实施方式中,本方案可选择不同高度的第一支架40来调整指纹识别模组10相对于显示屏2的间距。
在上述设计的实施方式中,本方案在固定框架3的局部区域开设开孔303并在开设开孔303的固定框架3的上部设置平台304,进而通过第一支架40连接电路板组件20和平台304,从而使得指纹识别模组10设置在开孔303内,进而通过简易支架完成指纹识别模组10与固定框架3的连接,从而在更换指纹识别模组10时通过解决第一支架40与平台304的连接即可完成,实现简易更换。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平台304形成于开设开孔303的固定框架3的上部的情况下,该电路板组件20的至少一条边的长度大于该平台304围绕形成的平台孔3041的孔径。其中,该平台304围绕形成的平台孔3041可为圆形孔也可以为矩形孔,其形成的平台孔3041的形状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平台304形成于开设开孔303的固定框架3的上部的情况下,平台304围绕形成的平台孔的上部孔径大于下部孔径,使得平台304的上部形成如图4和图5的倾斜面,从而增大指纹识别模组10采集的视野范围。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平台304除了形成在开设开孔303的固定框架3的上部以外,如图7所示,平台304还可以形成于开设开孔303的固定框架3的下部,在此基础上,本方案设计的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二支架50,该电路板组件20通过第二支架50与平台304连接。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该第二支架50包括凹陷区域501,该凹陷区域501位于平台304围绕形成的平台孔中,指纹识别模组10通过电路板组件20设置在凹陷区域501的上表面;该第二支架50的两端分别与平台304的上表面连接,从而使得指纹识别模组10架设在该开孔303内。
其中,该第二支架50的两端可通过焊接或粘接的方式与平台304的上表面连接,从而完成第二支架50的两端与平台304的固定,在本实施方式的设计中,平台304对于第二支架50进行支撑,第二支架50对指纹识别装置1进行支撑,从而使得指纹识别装置1架设在开孔303内。
其中,本实施方式可通过改变第二支架50的凹陷区域501的深度从而改变指纹识别模组10中的采集单元101与显示屏2的下表面的间距,从而根据实际需求对采集单元101与显示屏2的下表面的间距进行调整。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支架50除了具有凹陷区域501的支架以外,还可以为直状的支架,从而架设在平台304围绕形成的平台孔3041上,然后指纹识别模组10通过电路板组件20设置在该第二支架50的上表面。
在上述设计的实施方式中,本方案设计在固定框架3上设置开孔303并在开设开孔303的固定框架3的下部设置平台304,进而通过第二支架50来支撑指纹识别装置1,又通过第二支架50与平台304连接,从而使得平台304来支撑第二支架50,进而将指纹识别装置1设置在安装空间301内,另外,本方案在对指纹识别装置1进行更换时,只需解决第二支架50与平台304的连接,从而实现简易更换;并且当固定框架3的厚度不足够时,在此方案中,可以通过增加第二支架50的凹陷深度,从而增加指纹识别装置1的容置空间,进而避免指纹识别装置1影响固定框架3与显示屏2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该显示屏2的下表面与电路板组件20的底部的间距可为0至5mm,进而使得采集单元101可以更加精确的对接触到显示屏2的指纹进行采集。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指纹识别模组,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包括一体封装的采集单元和指纹识别芯片;
电路板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电性连接;
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至少部分通过所述电路板组件设置在终端设备的固定框架形成的安装空间,并使得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位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包括一个采集单元和一个指纹识别芯片,所述一个采集单元和一个指纹识别芯片一体封装;或,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包括一个采集单元和多个指纹识别芯片,所述一个采集单元和多个指纹识别芯片一体封装,其中,所述多个指纹识别芯片共用所述采集单元;或,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包括多个一体封装的采集单元和指纹识别芯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柔性印刷电路板与设置在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下方的钢片;或,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印制电路板;或,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软硬结合电路板。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包括芯片级一体封装的采集单元和指纹识别芯片。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与所述电路板组件之间具有电连接层,所述电连接层为表面贴装工艺焊锡或异方性导电胶层。
6.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屏;
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上开设有安装空间;以及;
指纹识别装置,所述指纹识别装置为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
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至少部分通过所述电路板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并使得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位于所述显示屏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架开设有凹槽,所述安装空间位于所述凹槽中,所述电路板组件的下表面固定于所述凹槽的底部,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至少部分通过所述电路板组件设置在所述凹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架开设有开孔,所述安装空间位于所述开孔中,所述固定框架开设有开孔的部分向开孔中心延伸形成有平台,所述电路板组件与所述平台连接,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至少部分通过所述电路板组件设置在所述开孔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形成于所述固定框架的上部,所述电路板组件的上表面与所述平台的下表面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侧壁外围,所述第一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电路板组件的上表面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与所述平台的下表面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组件的至少一条边的长度大于所述平台围绕形成的平台孔的孔径。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的上部设置为倾斜面,平台孔的上部孔径大于下部孔径。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形成于所述固定框架的下部,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电路板组件通过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平台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包括凹陷区域,所述凹陷区域位于所述平台围绕形成的平台孔中,所述指纹识别模组通过所述电路板组件设置在所述凹陷区域的上表面。
15.根据权利要求6-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的下表面与所述电路板组件的底部的间距为0至5mm。
CN202122604971.5U 2021-10-27 2021-10-27 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及其终端设备 Active CN2164349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04971.5U CN216434980U (zh) 2021-10-27 2021-10-27 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及其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04971.5U CN216434980U (zh) 2021-10-27 2021-10-27 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及其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34980U true CN216434980U (zh) 2022-05-03

Family

ID=81332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04971.5U Active CN216434980U (zh) 2021-10-27 2021-10-27 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及其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349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75141B (zh) 芯片封装结构、方法和终端设备
US8616451B1 (en) Finger sensing device including finger sensing integrated circuit die within a recess in a mounting substrate and related methods
CN110770746B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5404880B (zh) 一种具有指纹传感器组件的电子装置
CN100487719C (zh) 改进的传感设备
US10551951B2 (en) Input assembly with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chip arranged between a touch panel and flexible circuit board
CN205427870U (zh) 指纹传感器模块、具备此的便携式电子设备
KR20160129874A (ko) 지문 센서
CN112384004B (zh) 一种电路板组件、显示组件及其组装方法、显示装置
CN105095861B (zh) 指纹识别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6774684A (zh) 电子设备
CN210041952U (zh) 光学图像采集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5699111A (zh) 生物特征成像模块和用于制造生物特征成像模块的方法
CN108205650A (zh) 指纹辨识模块
CN207182346U (zh) 光学指纹识别组件和电子装置
US12191588B2 (e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6434980U (zh) 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及其终端设备
CN106355146A (zh) 终端及指纹识别模组
WO2020061748A1 (zh) 光学图像采集装置和电子设备
US8078050B2 (en) Camera module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CN210864764U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04613969U (zh) 指纹识别装置、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CN105867538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6594568U (zh) 电子设备
CN216161128U (zh) 指纹模组、指纹识别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01-1, 2nd Floor, Building 4, No. 188 Rixin Road, Bin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Binhai New Area, Tianjin, 300450

Patentee after: Tianjin Jihao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2 Z, 17th floor, No. 1, Zhongguancun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Jihao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