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17079U - 集尘装置及清洁机器人系统 - Google Patents
集尘装置及清洁机器人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417079U CN216417079U CN202122399130.5U CN202122399130U CN216417079U CN 216417079 U CN216417079 U CN 216417079U CN 202122399130 U CN202122399130 U CN 202122399130U CN 216417079 U CN216417079 U CN 21641707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ot
- dust collecting
- inductive switch
- force
- du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5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2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08 swee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04350 Strabismu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545 inva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93 optoelectronic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01 scrubb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集尘装置及清洁机器人系统,其中,集尘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插槽;盖体,盖体活动连接壳体,盖体设置有触发件;尘袋组件,尘袋组件可拆卸地安装于壳体内,尘袋组件设置有插板,插板与插槽插接配合;感应开关组件,包括活动机构和安装于活动机构的感应开关,活动机构可活动地连接壳体;活动机构设有受力部,插板可插接于插槽内而挤压受力部,以带动感应开关移动至第一位置,以允许触发件随盖体封盖壳体而触发感应开关产生第一信号;插板可与插槽分离而撤销对受力部的挤压,以允许感应开关回复至第二位置而产生第二信号;控制器,控制器判断感应开关产生第二信号时,限制集尘装置启动集尘动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清洁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尘装置及清洁机器人系统。
背景技术
集尘装置通常包括箱体、可取放于箱体的尘袋组件以及能够盖合箱体的箱盖。在集尘装置进行工作之前,需要先检测尘袋组件是否安装到位。对此,现有集尘装置通常设置在位传感器单独检测尘袋组件是否安装到位,防止集尘装置启动时尘袋没有安装到位,但是目前集尘装置中在位传感器功能较为单一,无法检测尘袋组件安装到位但箱盖未盖合的情况,导致集尘装置无法正常工作,使用性能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集尘装置及清洁机器人系统,以解决现有集尘装置无法检测尘袋组件安装到位但箱盖未盖合的情况,导致集尘装置无法正常工作,使用性能差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集尘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插槽;
盖体,所述盖体活动连接所述壳体,以封盖或开放所述壳体的内腔,所述盖体设置有触发件;
尘袋组件,所述尘袋组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尘袋组件设置有插板,所述插板与所述插槽插接配合;
感应开关组件,包括活动机构和安装于所述活动机构的感应开关,所述活动机构可活动地连接所述壳体,以带动所述感应开关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所述活动机构设有受力部,所述插板可插接于所述插槽内而挤压所述受力部,以带动所述感应开关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以允许所述触发件随所述盖体封盖所述壳体而触发所述感应开关产生第一信号;所述插板可与所述插槽分离而撤销对所述受力部的挤压,以允许所述感应开关回复至所述第二位置而产生第二信号;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判断所述感应开关产生第二信号时,限制所述集尘装置启动集尘动作。
第二方面,在本申请中,还公开了一种清洁机器人系统,包括清洁机器人和上述的集尘装置,所述清洁机器人可自动与所述集尘装置对接,以使所述集尘装置将所述清洁机器人的垃圾抽取至所述尘袋组件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集尘装置,通过所述活动机构设有受力部,所述插板可插接于所述插槽内而挤压所述受力部,以带动所述感应开关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以允许所述触发件随所述盖体封盖所述壳体而触发所述感应开关产生第一信号;又通过所述插板可与所述插槽分离而撤销对所述受力部的挤压,以允许所述感应开关回复至所述第二位置而产生第二信号;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判断所述感应开关产生第二信号时,限制所述集尘装置启动集尘动作,从而可以实现检测所述盖体和所述尘袋组件同时在位的情况,避免因尘袋组件安装到位但箱盖未盖合或未盖紧而导致的集尘装置仍然启动集尘动作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集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感应开关处于第一位置);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集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感应开关处于第二位置);
图3为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插板与壳体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活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尘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集尘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集尘装置的横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清洁机器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申请。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申请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阅图1至图7,本申请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集尘装置100,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内设有插槽11;
盖体20,所述盖体20活动连接所述壳体10,以封盖或开放所述壳体10的内腔,所述盖体20设置有触发件21;
尘袋组件30,所述尘袋组件30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壳体10内,所述尘袋组件30设置有插板31,所述插板31与所述插槽11插接配合;
感应开关组件40,包括活动机构41和安装于所述活动机构41的感应开关42,所述活动机构41可活动地连接所述壳体10,以带动所述感应开关4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所述活动机构41设有受力部43,所述插板31可插接于所述插槽11内而挤压所述受力部43,以带动所述感应开关42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以允许所述触发件21随所述盖体20封盖所述壳体10而触发所述感应开关42产生第一信号;所述插板31可与所述插槽11分离而撤销对所述受力部43的挤压,以允许所述感应开关42回复至所述第二位置而产生第二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信号与所述第二信号不同;
控制器50,所述控制器50判断所述感应开关42产生第二信号时,限制所述集尘装置100启动集尘动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集尘装置100,通过所述活动机构41设有受力部43,所述插板31可插接于所述插槽11内而挤压所述受力部43,以带动所述感应开关42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以允许所述触发件21随所述盖体20封盖所述壳体10而触发所述感应开关42产生第一信号;又通过所述插板31可与所述插槽11分离而撤销对所述受力部43的挤压,以允许所述感应开关42回复至所述第二位置而产生第二信号;控制器50,所述控制器50判断所述感应开关42产生第二信号时,限制所述集尘装置100启动集尘动作,从而可以实现检测所述盖体20和所述尘袋组件30同时在位的情况,避免因尘袋组件30安装到位但箱盖未盖合或未盖紧而导致的集尘装置100仍然启动集尘动作的情况发生。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集尘装置100进行集尘动作时,尘袋组件30的插板31插接于壳体10内的插槽11内,且盖体20盖合箱体,此时,灰尘等杂质可在抽尘风机15的真空负压下通过进尘通道13被引入尘袋组件30内;而在集尘装置100暂停集尘动作时,操作人员可打开盖体20将尘袋组件30从壳体10内取出,可再将新的尘袋组件30放回箱体内,以待集尘装置100工作。
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50电连接感应开关组件40,控制器50根据感应开关组件40的未触发状态限制集尘装置100进行集尘动作,控制器50根据感应开关组件40的触发状态解除限制集尘装置100启动集尘动作。
可选地,控制器50可以为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MCU),例如,控制器50可以为ARM Cortex-M4-32位微控制器,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于是,在集尘装置100进行集尘动作之前,本实施例通过感应开关组件40实现检测尘袋组件30是否到位(即尘袋组件30的插板31是否插接于壳体10内的插槽11内)以及盖体20是否盖合壳体10,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控制器50,再由控制器50限制或解除限制集尘装置100工作,可以实现单一传感器双重检测功能,有利于节省传感器数量,降低成本,结构简单,使用可靠性高。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10为所述集尘装置100的主体部分,所述壳体10设置有集尘口12、进尘通道13、内腔和排气通道14。所述集尘口12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外侧,所述集尘口12用于与所述清洁机器人200的排尘口对接。所述内腔用于收容所述尘袋组件30,所述内腔具有敞口端,所述尘袋组件30经敞口端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壳体10的内腔内。所述盖体20转动连接所述壳体10设置,以封盖或开放所述内腔的敞口端。所述进尘通道13一端连通所述集尘口12,另一端连通所述内腔设置。所述排气通道14一端连通所述集尘腔设置,另一端连通大气设置。所述尘袋组件30安装于所述集尘腔内可与所述进尘通道13连通,以及与所述排气通道14连通。所述抽尘风机15位于所述排气通道14内,所述抽尘风机15用于驱动气体流动,所述抽尘风机15可以驱动所述内腔内的气体流向所述排气通道14以排向外界,以在所述尘袋组件30和所述进尘通道13内产生负压,以通过在负压作用下抽吸所述清洁机器人200内的垃圾至所述尘袋组件30内,从而实现集尘动作。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尘袋组件30包括袋体32和连接所述袋体32的插板31。所述插板31设有连通所述袋体32内部的开口312。当尘袋组件30的插板31插接于壳体10内的插槽11内时,所述开口312对接所述进尘通道13的端口,以使得所述进尘通道13与所述尘袋组件30相连通。所述袋体32为过滤袋,当所述抽尘风机15工作时,所述进尘通道13在真空负压作用下可向所述袋体32导入气流,接着气流可以穿过所述袋体32而进入所述排气通道14内而排出,其中,所述袋体32可起到过滤作用而拦截气流中携带的灰尘碎屑。所述袋体32的材质可以为塑料或纸质或复合材质,这里不作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插板31可插接于所述插槽11内而挤压所述受力部43,以带动所述感应开关42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以允许所述触发件21随所述盖体20封盖所述壳体10而触发所述感应开关42产生第一信号。其中,第一位置与所述触发件21在所述盖体20位置相对应。所述插板31可与所述插槽11分离而撤销对所述受力部43的挤压,以允许所述感应开关42回复至所述第二位置而产生第二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信号与所述第二信号不同,所述第一信号用于指示所述尘袋组件30安装到位并且所述盖体20封盖所述壳体10。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机构41可活动地连接所述壳体10,所述尘袋组件30安装在所述壳体10内而通过插板31推动所述活动机构41至第一预设位置,以带动所述感应开关42移动至第一位置;所述尘袋组件30与所述壳体10拆卸分离而撤销推动以使得所述活动机构41在弹性元件412作用下自动回复至第二预设位置,以带动所述感应开关42移动至第二位置。当所述感应开关42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触发件21可随所述盖体20盖合在所述壳体10上而移动靠近第一位置,以触发所述感应开关42;当所述感应开关组件40为第二位置时,所述触发件21可随所述盖体20盖合在所述壳体10上而移动靠近第一位置,所述触发件21最终与所述感应开关42错开设置,所述触发件21不能触发位于第二位置的感应开关42。
所述活动机构41包括活动支架411和弹性元件412,所述活动支架411可活动地连接所述壳体10,所述弹性元件412弹性连接所述活动支架411和所述壳体10,所述弹性元件412用于提供驱动活动支架411带动所述感应开关42回复至第二位置的弹性力,所述活动支架411设有所述受力部43和相对所述受力部43设置的承载部44,所述感应开关42安装于所述承载部44上。
其中,所述活动支架411与所述壳体10滑动连接。或者,所述活动支架411与所述壳体10转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支架411与所述壳体10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机构41沿直线轨迹活动设置,所述活动机构41的活动方向与所述插板31的活动方向垂直设置。其中,所述活动机构41的活动方向沿水平方向,即所述活动机构41可以水平左右移动,所述受力部43可以水平左右移动,所述感应开关42可以跟随所述活动机构41水平左右移动。所述插板31沿垂直方向活动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机构41转动连接所述壳体10设置,所述活动机构41的转动轴线与所述插板31垂直设置。其中,所述壳体10设有位于所述插槽11一侧的配合面15。所述插板31插接于所述插槽11时与所述配合面15贴合设置。所述活动机构41的转动轴线与所述配合面15垂直设置,使得所述活动机构41的转动平面大致平行所述配合面15设置。当所述插板31挤压所述受力部43时,所述承载部44朝靠近所述盖体20所在一侧方向移动,以最终带动所述感应开关42移动至第一位置;当所述插板31与所述受力部43分离时,所述承载部44朝远离靠近所述盖体20所在一侧方向移动,以最终带动所述感应开关42移动至第二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机构41转动连接所述壳体10设置,所述活动机构41的转动轴线与所述插板31平行设置。其中,所述壳体10设有位于所述插槽11一侧的配合面15。所述插板31插接于所述插槽11时与所述配合面15贴合设置。所述活动机构41的转动轴线与所述配合面15平行设置,使得所述活动机构41的转动平面垂直平行所述配合面15设置。当所述插板31挤压所述受力部43时,所述承载部44朝靠近所述盖体20所在一侧方向移动,以最终带动所述感应开关42移动至第一位置;当所述插板31与所述受力部43分离时,所述承载部44朝远离靠近所述盖体20所在一侧方向移动,以最终带动所述感应开关42移动至第二位置。
其中,所述感应开关42为光电开关,所述触发件21为设置于所述盖体20表面的挡光件;或,所述感应开关42为霍尔开关,所述触发件21为磁性元件;所述感应开关42为轻触开关,所述触发件21为设置于所述盖体20表面的凸出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感应开关42为光电开关,所述触发件21为设置于所述盖体20表面的挡光件。其中,所述感应开关42包括发射器和与所述发射器相对设置的接收器,所述发射器和所述接收器之间设置有间隔,所述发射器通过所述间隔向所述接收器发射光信号,所述触发件21可随所述盖体20盖合在所述壳体10而伸入所述间隔内,所述触发件21可以起到遮挡光信号的作用,使得所述感应开关42产生第一信号;所述触发件21可随所述盖体20相对所述壳体10打开而脱离所述间隔,则所述接收器可以通过所述间隔接收所述发射器的光信号,使得所述感应开关42产生第二信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感应开关42为霍尔开关,所述触发件21为磁性元件。其中,所述触发件21可随所述盖体20盖合在所述壳体10而与所述感应开关42相邻近,所述感应开关42可以感应所述触发件21的磁场强度而进入触发状态,产生第一信号;所述触发件21随所述盖体20相对所述壳体10打开而远离所述感应开关42,则所述感应开关42进入未触发状态,产生第二信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感应开关42为轻触开关,所述触发件21为设置于所述盖体20表面的凸出部。其中,所述触发件21可随所述盖体20盖合在所述壳体10上而抵触所述感应开关42,使得所述感应开关42进入触发状态,产生第一信号;所述触发件21可随所述盖体20相对所述壳体10打开而远离所述感应开关42,则所述感应开关42进入未触发状态,产生第二信号。
请参阅图1至图9,进一步地,所述受力部43在所述插槽11内可活动设置,所述插板31通过侧边缘311挤压所述受力部43。其中,所述受力部43大致隐藏在所述插槽11内,所述壳体10无需正面开孔,有利于减少所述壳体10正面暴露的开口数量,减少灰尘堵塞开口的情况,并且也降低了所述受力部43受到垃圾颗粒干涉移动的风险,所述受力部43损坏的风险低。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10内设有第一空腔16和第二空腔17,以及将所述第一空腔16和所述第二空腔17分隔开的隔离支架18,所述第一空腔16用于容纳所述尘袋组件30,所述第二空腔17用于容纳所述感应开关组件40,所述隔离支架18靠近所述第一空腔16一侧设有所述插槽11,所述隔离支架18对应所述插槽11的侧壁处开设有开口19,所述受力部43经所述开口19伸入所述插槽11内。
其中,所述第一空腔16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二空腔17的体积,从而可以通过所述第一空腔16为容纳所述尘袋组件30提供更大的容积。所述第一空腔16具有敞口端,用户可以经敞口端向所述第一空腔16内放置尘袋组件30,所述盖体20盖合在所述壳体10上可封盖所述敞口端。所述隔离支架18可以通过螺钉连接、一体注塑成型、热熔接或胶水粘结等方式固定在所述壳体10内部。所述第一空腔16可能因集尘操作而不可避免地残留灰尘,通过所述隔离支架18将所述第一空腔16和所述第二空腔17分隔开,使得所述第一空腔16和所述第二空腔17相互独立,避免所述第一空腔16内的灰尘碎屑侵入所述第二空腔17内而无法清理,进而避免所述第二空腔17内的感应开关42和活动机构41受到灰尘碎屑干扰而无法正常工作,例如,所述活动机构41受到灰尘碎屑的阻碍而活动阻力变大,从而保证所述感应开关组件40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由于所述隔离支架18对应所述插槽11的侧壁处开设有开口19,所述开口19隐藏于所述插槽11的内侧,所述插板31插接于所述插槽11内而封盖所述开口19,可以减少所述隔离支架18上暴露的开口数量,可以实现所述第一空腔16和所述第二空腔17相互隔离,避免所述第一空腔16内的灰尘碎屑侵入所述第二空腔17内而无法清理,避免所述第二空腔17内的感应开关42和活动机构41受到灰尘碎屑干扰而无法正常工作,从而保证所述感应开关组件40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并且,所述第一空腔16和所述第二空腔17的隔离程度高,所述集尘装置100的抽尘风机15对所述第一空腔16产生真空抽吸作用时,可以避免对所述第二空腔17产生负压抽吸作用,进而避免所述感应开关组件40因负压抽吸作用而损失。
所述活动支架411的主体收容于所述第一空腔16内,所述活动支架411的受力部43经所述开口19伸入所述插槽11内,使得所述受力部43在所述插槽11内可活动设置。所述插板31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侧边缘311,所述两个侧边缘311均与所述插槽11的延伸方向相平行。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插板31通过所述两个侧边缘311中的一者挤压所述受力部43,以带动所述活动机构41整体横向移动,以带动所述感应开关42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
请继续参阅图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离支架18对应所述第一位置处设有开孔181,所述触发件21随所述盖体20封盖所述壳体10而伸入所述开孔181内,以触发所述感应开关42。由于所述触发件21凸出设置在所述盖体20的表面,所述触发件21可以伸入所述开孔181以足够靠近所述感应开关42,便于灵敏触发所述感应开关42。
请参阅图4、图5、图6和图9,进一步地,所述插槽11具有敞开的槽口111,所述插板31经所述槽口111插接于所述插槽11内,所述受力部43具有朝向所述槽口111所在一侧的受力面431,所述受力面431相对所述插槽11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所述插板31经所述受力面431推动所述活动机构41横向移动。其中,所述槽口111朝向所述第一空腔16的敞口端。所述受力面431可以为倾斜的平面或者曲面,当所述插板31沿垂直方向插接于所述插槽11内时,所述插板31可以经所述受力面431对所述活动机构41产生水平方向的推力,以带动所述活动机构41整体横向移动,以带动所述感应开关42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
请参阅图4、图5、图6和图9,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0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插槽11,所述插板31的两侧边缘311分别与所述两个插槽11插接配合,所述两个插槽11、所述插板31和所述受力部43位于同一平面上。其中,所述壳体10还设有位于所述两个插槽11之间的配合面15。当所述插板31的两侧边缘311分别与所述两个插槽11插接配合,所述插板31与所述配合面15贴合设置,两插槽11和配合面15对插板31具有固定和限位的作用,使插板31能够沿插槽11的长度方向移动,不会发生左右偏移,便于所述插板31沿垂直方向抵压所述受力部43。由于所述两个插槽11、所述插板31和所述受力部43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受力部43对所述插板31产生反向推力不会影响所述插板31与配合面15的贴合程度,保证密封性能。所述配合面15设置有输尘口,所述插板31设有与所述袋体32内腔连通的进尘口,所述插板31与所述配合面15贴合,并使得所述输尘口与所述进尘口对接,以便于向所述袋体32内导入灰尘碎屑。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插槽11、所述插板31和所述受力部43可以不位于同一平面上。
请参阅图4、图5、图6和图9,进一步地,所述两个插槽11包括第一插槽112和第二插槽113,所述受力部43于所述第一插槽112内沿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插槽113的方向弹性活动设置,当所述插板31与所述两个插槽11插接配合时,所述受力部43对所述插板31的侧边缘311产生指向所述第二插槽113的抵持力。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支架411与所述壳体10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支架411相对所述壳体10的滑动方向垂直于所述两个插槽11的延伸方向,可以实现所述受力部43于所述第一插槽112内沿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插槽113的方向弹性活动设置。通过所述受力部43对所述插板31的侧边缘311产生指向所述第二插槽113的抵持力,使得所述插板31受到抵持力而保持贴合所述配合面15,保证所述插板31与所述配合面15之间的密封性能。
请参阅图1、图2、图8和图10,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清洁机器人系统1000,所述清洁机器人系统1000包括如上所述的集尘装置100,以及清洁机器人200。所述清洁机器人200可自动与所述集尘装置100对接,以使所述集尘装置100将所述清洁机器人200的垃圾抽取至所述尘袋组件30内。
所述清洁机器人200可以自主地导航至集尘装置100,使得所述清洁机器人200与集尘装置100完成对接,所述清洁机器人200的排尘口与集尘装置100的集尘口12对接连通,从而集尘装置100可以经上述集尘口12和排尘口抽吸所述清洁机器人200内的垃圾,实现将所述清洁机器人200内的垃圾回收至集尘装置100上。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清洁机器人200可以是扫地机器人、扫拖一体式机器人、擦地机器人或洗地机器人等其中任意一种。当然,所述清洁机器人200可以不局限于上述举例。
所述壳体10为所述集尘装置100的主体部分,所述壳体10设置有集尘口12、进尘通道13、内腔和排气通道14。所述集尘口12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外侧,所述集尘口12用于与所述清洁机器人200的排尘口对接。所述内腔用于收容所述尘袋组件30,所述内腔具有敞口端,所述尘袋组件30经敞口端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壳体10的内腔内。所述盖体20转动连接所述壳体10设置,以封盖或开放所述内腔的敞口端。所述进尘通道13一端连通所述集尘口12,另一端连通所述内腔设置。所述排气通道14一端连通所述集尘腔设置,另一端连通大气设置。所述尘袋组件30安装于所述集尘腔内可与所述进尘通道13连通,以及与所述排气通道14连通。所述抽尘风道位于所述排尘通道内,所述抽尘风机15用于驱动气体流动,所述抽尘风机15可以驱动所述内腔内的气体流向所述排气通道14以排向外界,以在所述尘袋组件30和所述进尘通道13内产生负压,以通过在负压作用下抽吸所述清洁机器人200内的垃圾至所述尘袋组件30内,从而实现集尘动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申请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申请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插槽;
盖体,所述盖体活动连接所述壳体,以封盖或开放所述壳体的内腔,所述盖体设置有触发件;
尘袋组件,所述尘袋组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尘袋组件设置有插板,所述插板与所述插槽插接配合;
感应开关组件,包括活动机构和安装于所述活动机构的感应开关,所述活动机构可活动地连接所述壳体,以带动所述感应开关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所述活动机构设有受力部,所述插板可插接于所述插槽内而挤压所述受力部,以带动所述感应开关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以允许所述触发件随所述盖体封盖所述壳体而触发所述感应开关产生第一信号;所述插板可与所述插槽分离而撤销对所述受力部的挤压,以允许所述感应开关回复至所述第二位置而产生第二信号;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判断所述感应开关产生第二信号时,限制所述集尘装置启动集尘动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部在所述插槽内可活动设置,所述插板通过侧边缘挤压所述受力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插槽,所述插板的两侧边缘分别与所述两个插槽插接配合,所述两个插槽、所述插板和所述受力部位于同一平面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插槽包括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所述受力部于所述第一插槽内沿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插槽的方向弹性活动设置,当所述插板与所述两个插槽插接配合时,所述受力部对所述插板的侧边缘产生指向所述第二插槽的抵持力。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机构沿直线轨迹活动设置,所述活动机构的活动方向与所述插板的活动方向垂直设置;或者,所述活动机构转动连接所述壳体设置,所述活动机构的转动轴线与所述插板垂直设置,或者,所述活动机构转动连接所述壳体设置,所述活动机构的转动轴线与所述插板平行设置。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具有敞开的槽口,所述插板经所述槽口插接于所述插槽内,所述受力部具有朝向所述槽口所在一侧的受力面,所述受力面相对所述插槽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所述插板经所述受力面推动所述活动机构横向移动。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以及将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分隔开的隔离支架,所述第一空腔用于容纳所述尘袋组件,所述第二空腔用于容纳所述感应开关组件,所述隔离支架靠近所述第一空腔一侧设有所述插槽,所述隔离支架对应所述插槽的侧壁处开设有开口,所述受力部经所述开口伸入所述插槽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板插接于所述插槽内而封盖所述开口。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支架对应所述第一位置处设有开孔,所述触发件随所述盖体封盖所述壳体而伸入所述开孔内,以触发所述感应开关。
10.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机构包括活动支架和弹性元件,所述活动支架可活动地连接所述壳体,所述弹性元件弹性连接所述活动支架和所述壳体,所述弹性元件用于提供驱动活动支架带动所述感应开关回复至第二位置的弹性力,所述活动支架设有所述受力部和相对所述受力部设置的承载部,所述感应开关安装于所述承载部上。
11.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应开关为光电开关,所述触发件为设置于所述盖体表面的挡光件;或,所述感应开关为霍尔开关,所述触发件为磁性元件;所述感应开关为轻触开关,所述触发件为设置于所述盖体表面的凸出部。
12.一种清洁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清洁机器人和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集尘装置,所述清洁机器人可自动与所述集尘装置对接,以使所述集尘装置将所述清洁机器人的垃圾抽取至所述尘袋组件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399130.5U CN216417079U (zh) | 2021-09-30 | 2021-09-30 | 集尘装置及清洁机器人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399130.5U CN216417079U (zh) | 2021-09-30 | 2021-09-30 | 集尘装置及清洁机器人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417079U true CN216417079U (zh) | 2022-05-03 |
Family
ID=81330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399130.5U Active CN216417079U (zh) | 2021-09-30 | 2021-09-30 | 集尘装置及清洁机器人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417079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486750A (zh) * | 2022-08-22 | 2022-12-20 | 深圳市无限动力发展有限公司 | 堵管检测机构和集尘机构 |
WO2024130962A1 (zh) * | 2022-12-20 | 2024-06-27 | 深圳银星智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维护基站及清洁机器人系统 |
-
2021
- 2021-09-30 CN CN202122399130.5U patent/CN21641707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486750A (zh) * | 2022-08-22 | 2022-12-20 | 深圳市无限动力发展有限公司 | 堵管检测机构和集尘机构 |
CN115486750B (zh) * | 2022-08-22 | 2024-01-16 | 深圳市无限动力发展有限公司 | 堵管检测机构和集尘机构 |
WO2024130962A1 (zh) * | 2022-12-20 | 2024-06-27 | 深圳银星智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维护基站及清洁机器人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6417079U (zh) | 集尘装置及清洁机器人系统 | |
US11452418B2 (en) | Station of robot cleaner | |
EP3860417B1 (en) | Robot cleaner, station and cleaning system | |
EP4316328A1 (en) | Dust collection apparatus and cleaning robot system | |
EP1836941B1 (en) |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 |
CN113679315A (zh) | 集尘装置及清洁机器人系统 | |
EP4137028B1 (en) | Vacuum cleaner | |
CA2424185A1 (en) | Airflow system for bagless vacuum cleaner | |
CA2413401A1 (en) | Convertible vacuum cleaner | |
AU3817500A (en) | Vacuum cleaner | |
CN112515547A (zh) | 一种垃圾回收基站以及清洁系统 | |
WO2022110852A1 (zh) | 一体式清洁装置及清洁设备 | |
CN112515546B (zh) | 一种垃圾回收基站和清洁系统 | |
CN201127572Y (zh) | 电动吸尘器 | |
CN212307728U (zh) | 一种垃圾回收基站以及清洁系统 | |
CN214017398U (zh) | 尘盒以及清洁装置 | |
CN218978756U (zh) | 一种防漏尘的手持式吸尘器 | |
CN115886659A (zh) | 集尘装置及清洁机器人系统 | |
CN215993870U (zh) | 集尘装置及清洁机器人系统 | |
CN218304791U (zh) | 维护基站以及清洁机器人系统 | |
CN212630669U (zh) | 一种垃圾回收装置以及垃圾回收站 | |
CN114365980A (zh) | 一种尘满检测装置、基站及清洁系统 | |
CN216962356U (zh) | 一种集尘组件及集尘设备 | |
CN209315744U (zh) | 吸尘器 | |
KR100545237B1 (ko) | 사이클론 진공 청소기의 필터 장착 확인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518110 1701, building 2, Yinxing Zhijie, No. 1301-72, sightseeing Road, Xinlan community, Guanlan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Yinxing Intelligent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10 Building A1, Yinxing Hi-tech Industrial Park, Guanlan Street Sightseeing Road,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