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06607U - 抗爆消防救援门 - Google Patents
抗爆消防救援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406607U CN216406607U CN202122964433.7U CN202122964433U CN216406607U CN 216406607 U CN216406607 U CN 216406607U CN 202122964433 U CN202122964433 U CN 202122964433U CN 216406607 U CN216406607 U CN 21640660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oor
- door leaf
- wall body
- standing plate
- fire rescu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al W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爆消防救援门,包括:平开门,平开门包括设于墙体的门框以及通过多个抗爆铰链铰接于门框的门扇,门扇上设有允许人员从墙体外侧打开的门锁;门扇限位机构,门扇限位机构用于约束门扇朝墙体外侧打开的开门角度;救援翻转台,救援翻转台包括站板,站板的一侧铰接于门框的底部,站板的另一侧设有允许人员经过的防护栏结构,站板与平开门之间设有摆动约束结构。本实用新型能够便于人员利用常规手段从墙体外侧打开门扇并且快速搭建伸出于墙体的救援翻转台,更加保证人员和设备安全,并为快速救援行动提供安全可靠条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抗爆消防救援门。
背景技术
目前,抗爆建筑物的门窗设计特点:二层以上的建筑没有直通室外的疏散通道,或者没有可开启的外窗;更为严重的是:抗爆固定窗不易被破拆以供消防救援人员进入建筑内部实施救援。与此同时,现有的抗爆建筑物的门窗结构不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中新增加的强制性条文,即“厂房、仓库、公共建筑的外墙应在每层的适当位置设置可供消防救援人员进入的窗口”等相关条文。
现有的具有抗爆功能的消防救援门:其结构并非常规的平开结构,而为下悬式,门扇本身重量大,在打开过程中易发生人身伤害事故,门扇打开后作为消防救援平台使用时,亦存在人员跌落风险。
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810382673.6)公开了一种下悬式消防救援门,该下悬式消防救援门包括门樘和安装于门樘中的门扇、连杆等,门扇开启方式为下悬式,开启后由连杆与门樘连接固定并保持水平状态,以作为消防救援平台使用。然而,该下悬式消防救援门在门锁打开过程比较繁琐,且门扇较重,旋转半径幅度大,救援人员必须在开门前熟知这种非常规的特殊门结构,并提前做好安全防护准备工作,否则在开门过程中极有可能造成人员受伤或设备损坏。在门扇打开后作为消防救援平台使用时,由于平台四周没有围挡设施,易导致跌落事故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抗爆消防救援门,能够便于人员利用常规手段从墙体外侧打开门扇并且快速搭建伸出于墙体的救援翻转台,更加保证人员和设备安全,并为快速救援行动提供安全可靠条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爆消防救援门,包括:
平开门,平开门包括设于墙体的门框以及通过多个抗爆铰链铰接于门框的门扇,门扇上设有允许人员从墙体外侧打开的门锁;
门扇限位机构,门扇限位机构用于约束门扇朝墙体外侧打开的开门角度;
救援翻转台,救援翻转台包括站板,站板的一侧铰接于门框的底部,站板的另一侧设有允许人员经过的防护栏结构,站板与平开门之间设有摆动约束结构;
当门扇关闭时,所述站板竖立于门扇的内侧,所述防护栏结构悬挑于室内以阻止人员靠近或避免货物堆放;当门扇朝墙体外侧打开时,所述站板在摆动约束结构的限定作用下朝墙体外侧摆动至水平状态或倾斜状态,所述防护栏结构和门扇共同构成一个防跌落结构。
优选地,所述门框由槽钢或钢板制成,门框与墙体内的钢制预埋件或现有钢结构焊接固连。
优选地,所述门扇由型钢龙骨、内门板以及外门板拼焊而成,门扇的内部空腔内填充阻燃性防火材料,门扇上设有抗爆观察窗。
优选地,所述摆动约束结构包括托持件或斜拉件,托持件设于门扇的内侧壁以朝上顶住站板的边沿处,斜拉件分别与门框和站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站板远离墙体的一侧设有悬挂件,悬挂件用于安装救援绳梯。
优选地,所述门锁包括外露于门扇外侧壁的门把手;门扇上设有防护罩,防护罩用于罩住门把手。
优选地,所述门锁还包括多个插销以及联动机构,多个插销设于门扇并且通过联动机构与门把手传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门扇限位机构包括设于门扇的活动杆、设于墙体或门框的悬挑架、设于悬挑架的挡杆板、设于悬挑架的挂环杆以及套设于挂环杆且只能朝挡杆板运动的锁杆环;当门扇朝墙体外侧打开至极限位置时,活动杆在水平推开锁杆环之后抵接于挡杆板,随后锁杆环复位并且和挡杆板共同约束活动杆。
优选地,所述抗爆消防救援门还包括报警系统,报警系统包括主控器、报警按钮以及多个蜂鸣灯,报警按钮和蜂鸣灯均与主控器通信连接,报警按钮设于墙体的内侧壁,多个蜂鸣灯分别设于墙体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防护栏结构包括警示外围带以及设于警示外围带内的栅栏杆。
优选地,所述门扇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门扇对称设置于门框的左右两侧。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抗爆消防救援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上述实用新型中,当出现隐患或灾患时,首先,外部人员通过消防设备抵达墙体的外侧,外壁人员解开上述门锁,从而打开门扇,当门扇的打开角度增大至预设角度时,门扇限位机构能够约束门扇,使门扇保持固定状态,避免门扇来回摆动。其次,外部人员将救援翻转台的站板朝墙体外侧扳转至水平状态或倾斜状态,通常情况下,将站板扳转至水平状态便于人员站立。由于站板与平开门之间设有摆动约束结构,上述站板在摆动约束结构的限定作用下能够朝墙体外侧摆动至预设使用状态,此时,站板处于稳定状态。更为重要是:上述防护栏结构和门扇共同构成一个防跌落结构。这样,当人员站在上述站板时,人员不易跌落;由于防护栏结构是允许人员经过的,外部人员可通过防护栏结构的孔洞进入室内,或者内部人员可通过防护栏结构的孔洞爬至消防设备。当未出现隐患或灾患时,上述站板竖立于门扇的内侧,上述防护栏结构伸入至室内并且处于悬挑状态,此时,防护栏结构兼具以下技术效果:不仅能够阻止人员靠近,避免发生内部人员因开启门扇而跌落的风险,或者避免货物堆放,从而能够腾出必要消防区域。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抗爆消防救援门能够便于人员利用常规手段从墙体外侧打开门扇并且快速搭建伸出于墙体的救援翻转台,更加保证人员和设备安全,并为快速救援行动提供安全可靠条件。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抗爆消防救援门的关闭状态的第一立体图;
图2显示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抗爆消防救援门的关闭状态的第二立体图;
图4显示为抗爆消防救援门的关闭状态的主视图;
图5显示为抗爆消防救援门的关闭状态的后视图;
图6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抗爆消防救援门的打开状态的第一立体图;
图7显示为图6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8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抗爆消防救援门的打开状态的第二立体图;
图9显示为抗爆消防救援门的打开状态的侧视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墙体
2 平开门
21 门框
22 门扇
23 门锁
231 门把手
232 插销
233 联动机构
24 防护罩
241 消防玻璃块
25 抗爆铰链
26 抗爆观察窗
3 门扇限位机构
31 活动杆
32 悬挑架
33 挡杆板
34 挂环杆
35 锁杆环
4 救援翻转台
41 站板
42 防护栏结构
421 警示外围带
422 栅栏杆
43 摆动约束结构
431 托持件
432 斜拉件
44 悬挂件
5 报警系统
51 主控器
52 报警按钮
53 蜂鸣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中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在图1、图3、图6以及图8中,X轴正方向为室外方向,X轴负方向为室内方向。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爆消防救援门,包括:
平开门2,平开门2包括设于墙体1的门框21以及通过多个抗爆铰链25铰接于门框21的门扇22,门扇22上设有允许人员从墙体1外侧打开的门锁23;
门扇限位机构3,门扇限位机构3用于约束门扇22朝墙体1外侧打开的开门角度;
救援翻转台4,救援翻转台4包括站板41,站板41的一侧铰接于门框21的底部,站板41的另一侧设有允许人员经过的防护栏结构42,站板41与平开门2之间设有摆动约束结构43;
当门扇22关闭时,上述站板41竖立于门扇22的内侧,上述防护栏结构42悬挑于室内以阻止人员靠近或避免货物堆放;当门扇22朝墙体1外侧打开时,上述站板41在摆动约束结构43的限定作用下朝墙体1外侧摆动至水平状态或倾斜状态,上述防护栏结构42和门扇22共同构成一个防跌落结构。
在上述实用新型中,当出现隐患或灾患(例如爆炸、火灾)时,首先,外部人员(例如消防员)通过消防设备抵达墙体1的外侧,外壁人员解开上述门锁23,从而打开门扇22,当门扇22的打开角度增大至预设角度(例如90度)时,门扇限位机构3能够约束门扇22,使门扇22保持固定状态,避免门扇22来回摆动。其次,外部人员将救援翻转台4的站板41朝墙体1外侧扳转至水平状态或倾斜状态,通常情况下,将站板41扳转至水平状态便于人员站立。由于站板41与平开门2之间设有摆动约束结构43,上述站板41在摆动约束结构43的限定作用下能够朝墙体1外侧摆动至预设使用状态(水平状态或倾斜状态),此时,站板41处于稳定状态。更为重要是:上述防护栏结构42和门扇22共同构成一个防跌落结构。这样,当人员站在上述站板41时,人员不易跌落;由于防护栏结构42是允许人员经过的,外部人员可通过防护栏结构42的孔洞进入室内,或者内部人员可通过防护栏结构42的孔洞爬至消防设备(例如消防升降梯,消防升降工作台)。当未出现隐患或灾患时,上述站板41竖立于门扇22的内侧,上述防护栏结构42伸入至室内并且处于悬挑状态(具体参见图3和图5),此时,防护栏结构42兼具以下技术效果:不仅能够阻止人员靠近,避免发生内部人员因开启门扇22而跌落的风险,或者避免货物堆放,从而能够腾出必要消防区域。
因此,相较于现有的下悬式消防救援门,本实用新型的抗爆消防救援门能够便于人员利用常规手段从墙体1外侧打开门扇22并且快速搭建伸出于墙体1的救援翻转台4,更加保证人员和设备安全,并为快速救援行动提供安全可靠条件。
为了进一步避免内部人员意外开启上述门扇22,上述门锁23只允许人员从墙体1外侧打开,不允许内部人员从墙体1内侧打开。
如图3、图5以及图9所示,上述摆动约束结构43包括托持件431或斜拉件432,托持件431设于门扇22的内侧壁以朝上顶住站板41的边沿处,斜拉件432分别与门框21和站板41连接。托持件431可以水平延伸的托持条,托持条设于门扇22的内侧壁的底侧处。斜拉件432可以是可折叠的连杆组件,也可以是柔性的拉绳。
如图6所示,上述站板41远离墙体1的一侧设有悬挂件44,悬挂件44用于安装救援绳梯。
如图1和图4所示,上述门锁23包括外露于门扇22外侧壁的门把手231;由于门把手231因可能长期不使用而很容易导致损坏,门扇22上设有防护罩24,防护罩24用于罩住门把手231。进一步的,上述防护罩24的一部分由消防玻璃块241构成。在展开救援行动时,救援人员可通过敲碎上述消防玻璃块241,从而迅速开门。
如图4所示,上述门锁23还包括多个插销232以及联动机构233,多个插销232设于门扇22并且通过联动机构233与门把手231传动连接。插销232可以布置于门扇22的顶部,可以布置于门扇22的底部,还可以布置于门扇22的中部。具体的,上述插销232可以是抗爆插销。
如图2和图7所示,为了实现上述门扇限位机构3自动锁住门扇22的功能,上述门扇限位机构3包括设于门扇22的活动杆31、设于墙体1或门框21的悬挑架32、设于悬挑架32的挡杆板33、设于悬挑架32的挂环杆34以及套设于挂环杆34且只能朝挡杆板33运动的锁杆环35;当门扇22朝墙体1外侧打开至极限位置时,活动杆31在水平推开锁杆环35之后抵接于挡杆板33,随后锁杆环35复位并且和挡杆板33共同约束活动杆31。
如图5所示,为了便于外部人员(例如消防人员)与内部人员(例如被困人员)快速定位平开门2的位置,有利于迅速开展救援行动,上述抗爆消防救援门还包括报警系统5,报警系统5包括主控器51、报警按钮52以及多个蜂鸣灯53,报警按钮52和蜂鸣灯53均与主控器51通信连接,报警按钮52设于墙体1的内侧壁,多个蜂鸣灯53分别设于墙体1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上。
如图3和图5所示,为了在未发生灾患时避免人员靠近平开门2的附近处,上述防护栏结构42包括警示外围带421以及设于警示外围带421内的栅栏杆422。具体的,警示外围带421上可以写警示语,例如“消防救援专用门,请勿靠近”。栅栏杆422的长度不宜短于1.2m,防止人员在位于站板41上时跌落。
上述平开门2的形式不限,可以是双开门,也可以是单开门。对于门框21的宽度小于1.4m的平开门2,一般宜设置为单开门。对于门框21的宽度不小于1.4m的平开门2,上述门扇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门扇22对称设置于门框21的左右两侧。
为了使上述抗爆消防救援门的防火抗爆功能体现于:
上述门框21由槽钢或钢板制成,门框21与墙体1内的钢制预埋件或现有钢结构焊接固定。
上述门扇22由型钢龙骨、内门板和外门板拼焊而成,其中型钢龙骨包含边框和纵横分布的抗爆加强筋,且内门板和外门板的各边尺寸均突出于型钢龙骨,并且内门板和外门板由边框矩管焊接加固,形成抗爆密封结构。
门扇22的内部空腔内填充阻燃性防火材料,例如防火岩棉,门扇22的四周设有防火密封条。当发生火灾时,防火密封条受热膨胀,阻止火焰和烟气蔓延,从而满足耐火极限≥1.5h的防火要求。
上述门扇22的外侧壁上还设有消防救援口标志和拉手,消防救援口标志涂布于门扇22表面的醒目位置。
上述门扇22上还设有抗爆观察窗26,抗爆观察窗26为矩形或方形,抗爆观察窗26由观察窗框与抗爆玻璃组成,观察窗框由折弯钢板制成,所述抗爆玻璃采用防火夹层玻璃制作而成,兼具抗爆和防火性能。
上述抗爆铰链25兼具抗爆与承重功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抗爆消防救援门能够便于人员利用常规手段从墙体外侧打开门扇并且快速搭建伸出于墙体的救援翻转台,更加保证人员和设备安全,并为快速救援行动提供安全可靠条件。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抗爆消防救援门,其特征在于,包括:
平开门(2),平开门(2)包括设于墙体(1)的门框(21)以及通过多个抗爆铰链(25)铰接于门框(21)的门扇(22),门扇(22)上设有允许人员从墙体(1)外侧打开的门锁(23);
门扇限位机构(3),门扇限位机构(3)用于约束门扇(22)朝墙体(1)外侧打开的开门角度;
救援翻转台(4),救援翻转台(4)包括站板(41),站板(41)的一侧铰接于门框(21)的底部,站板(41)的另一侧设有允许人员经过的防护栏结构(42),站板(41)与平开门(2)之间设有摆动约束结构(43);
当门扇(22)关闭时,所述站板(41)竖立于门扇(22)的内侧,所述防护栏结构(42)悬挑于室内以阻止人员靠近或避免货物堆放;当门扇(22)朝墙体(1)外侧打开时,所述站板(41)在摆动约束结构(43)的限定作用下朝墙体(1)外侧摆动至水平状态或倾斜状态,所述防护栏结构(42)和门扇(22)共同构成一个防跌落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爆消防救援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21)由槽钢或钢板制成,门框(21)与墙体(1)内的钢制预埋件或现有钢结构焊接固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爆消防救援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扇(22)由型钢龙骨、内门板以及外门板拼焊而成,门扇(22)的内部空腔内填充阻燃性防火材料,门扇(22)上设有抗爆观察窗(2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爆消防救援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约束结构(43)包括托持件(431)或斜拉件(432),托持件(431)设于门扇(22)的内侧壁以朝上顶住站板(41)的边沿处,斜拉件(432)分别与门框(21)和站板(4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爆消防救援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站板(41)远离墙体(1)的一侧设有悬挂件(44),悬挂件(44)用于安装救援绳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爆消防救援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锁(23)包括外露于门扇(22)外侧壁的门把手(231);门扇(22)上设有防护罩(24),防护罩(24)用于罩住门把手(23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爆消防救援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锁(23)还包括多个插销(232)以及联动机构(233),多个插销(232)设于门扇(22)并且通过联动机构(233)与门把手(231)传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爆消防救援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扇限位机构(3)包括设于门扇(22)的活动杆(31)、设于墙体(1)或门框(21)的悬挑架(32)、设于悬挑架(32)的挡杆板(33)、设于悬挑架(32)的挂环杆(34)以及套设于挂环杆(34)且只能朝挡杆板(33)运动的锁杆环(35);当门扇(22)朝墙体(1)外侧打开至极限位置时,活动杆(31)在水平推开锁杆环(35)之后抵接于挡杆板(33),随后锁杆环(35)复位并且和挡杆板(33)共同约束活动杆(3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爆消防救援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爆消防救援门还包括报警系统(5),报警系统(5)包括主控器(51)、报警按钮(52)以及多个蜂鸣灯(53),报警按钮(52)和蜂鸣灯(53)均与主控器(51)通信连接,报警按钮(52)设于墙体(1)的内侧壁,多个蜂鸣灯(53)分别设于墙体(1)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爆消防救援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栏结构(42)包括警示外围带(421)以及设于警示外围带(421)内的栅栏杆(422)。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7821017 | 2021-11-12 | ||
CN202122782101 | 2021-11-12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406607U true CN216406607U (zh) | 2022-04-29 |
Family
ID=81305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964433.7U Active CN216406607U (zh) | 2021-11-12 | 2021-11-26 | 抗爆消防救援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406607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82439A (zh) * | 2021-11-12 | 2022-01-28 | 江苏爵格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抗爆消防救援门 |
CN115450504A (zh) * | 2022-10-18 | 2022-12-09 |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 一种变电站设备室用防风杆结构 |
-
2021
- 2021-11-26 CN CN202122964433.7U patent/CN21640660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82439A (zh) * | 2021-11-12 | 2022-01-28 | 江苏爵格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抗爆消防救援门 |
CN113982439B (zh) * | 2021-11-12 | 2024-10-01 | 江苏爵格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抗爆消防救援门 |
CN115450504A (zh) * | 2022-10-18 | 2022-12-09 |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 一种变电站设备室用防风杆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6406607U (zh) | 抗爆消防救援门 | |
US4406351A (en) | Emergency escape system for use in multistoried buildings | |
US4185716A (en) | Self closing gate | |
US11828070B2 (en) | Fire and disaster evacuation apparatus | |
US3692145A (en) | Emergency fire escape means | |
EP3639896B1 (en) | Fire/disaster evacuation facility for building | |
CN110770404B (zh) | 凸阳台护栏兼用火灾或其他灾害疏散设施 | |
KR101962656B1 (ko) | 출입문이 구비된 고층 건물에서의 재난피난시설 | |
CN211986704U (zh) | 多功能逃生装置 | |
KR101976476B1 (ko) | 화재 재난용 긴급탈출 승강장치 | |
US4211306A (en) | Emergency building escape ladder | |
CN113982439B (zh) | 抗爆消防救援门 | |
EP0218764A1 (en) | Apparatus for assisting escape from a high building | |
CN208017947U (zh) | 滑道式救援疏散安全梯 | |
KR20110127349A (ko) | 긴급대피용 피난장치 | |
CN111013032A (zh) | 多功能逃生装置 | |
KR102037262B1 (ko) | 건축용 베란다 안전난간 | |
KR20200079809A (ko) | 화재 차단문이 구비된 건물 대피용 전개식 안전난간 | |
KR200344310Y1 (ko) | 건물의 비상탈출장치 | |
CN216319559U (zh) | 一种高层建筑独立型逃生设备 | |
KR101922174B1 (ko) | 전개형 화재 대피 장치 | |
KR20090110530A (ko) | 새로운 비상구 구조를 갖는 방화 스크린 셔터 | |
CN210659751U (zh) | 消防救援窗 | |
CN216341801U (zh) | 可展开成逃生梯的防护栏 | |
KR101793211B1 (ko) | 주택용 소방 완강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