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03632U - 一种分体式缆载吊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体式缆载吊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403632U CN216403632U CN202123209402.7U CN202123209402U CN216403632U CN 216403632 U CN216403632 U CN 216403632U CN 202123209402 U CN202123209402 U CN 202123209402U CN 216403632 U CN216403632 U CN 21640363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fting
- cable
- main
- rope
- cra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9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019194 Sorbus aucupa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9790 Sorbus aucupari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153 chemical reaction re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57 re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体式缆载吊机,包括:提升支架,其设置在主缆下方并支撑待架设梁段;提升装置,其设置在主缆上,任一组提升装置的顶部与同侧的主缆固定连接,底部与同侧的提升支架连接,提升装置用于调节提升支架与主缆间的竖向距离;荡移装置,其设置在主缆上方,任一组荡移装置包括两个天车,其间隔设置并沿牵引索行走,任一天车通过荡移绳与同侧的提升装置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分体式结构,将提升装置以模块的形式布置在主缆上,提升支架从下方支撑待架设梁段,实现了位于缆梁相交段的梁段安装,并配合荡移装置,通过天车的交替荡移实现提升装置的快速移动,在保证施工效率的同时满足不同条件下的悬索桥主梁架设施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体式缆载吊机。
背景技术
悬索桥施工中,通常采用主梁横跨主桥截面、两侧支撑在主缆上的一体式缆载吊机或缆索吊架设悬索桥主梁。传统的缆载吊机多为一体式结构,当主缆之间存在跨度变化时,一体式缆载吊机的适用能力较弱,需要对应改变缆载吊机主梁的长度和强度刚度才能顺利实现悬索桥主梁的全长度架设,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且受到施工结构的限制,当主缆的高度低于待架设梁段的高度时,一体式缆载吊机无法架设缆梁相交段。
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提供一种分体式缆载吊机,以适应多种不同条件下的悬索桥主梁架设施工,并保证施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体式缆载吊机,采用分体式结构,将提升机构以模块的形式相对独立布置在主缆上,并在主缆上方对应设置荡移装置,通过天车的交替荡移实现提升机构在主缆上的快速移动,使缆载吊机能够更好的适应主缆走向变化,同时,通过提升支架从下方支撑待架设梁段,配合提升装置实现了位于缆梁相交段的梁段提升与安装,从而,在保证了施工效率的条件下满足了多种不同条件下的悬索桥主梁架设施工。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分体式缆载吊机,包括:
两个提升支架,其分别设置在两侧的主缆的正下方,任一提升支架沿桥梁的长度方向设置并支撑待架设梁段;
两组提升装置,其分别设置在两侧的主缆上,任一组提升装置包括多个提升机构,其沿主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任一提升机构的顶部与同侧的主缆固定连接,底部与同侧的提升支架连接,所述提升机构设置为用于调节所述提升支架与主缆间的竖向距离;
两组荡移装置,其分别设置在两侧的主缆的正上方,任一组荡移装置包括牵引索,其沿主缆的长度方向设置并锚固在桥梁两岸;两个天车,其间隔设置在所述牵引索上,任一天车沿所述牵引索行走;两个荡移绳,其分别与所述两个天车对应,任一荡移绳的顶部通过起重装置与对应的天车连接,底部与同侧的提升机构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分体式缆载吊机,所述提升支架包括贝雷架;多个连接座,其沿桥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贝雷架的底部横梁上并与所述多个提升机构一一对应,任一连接座与对应的提升机构的底部连接;多个支撑座,其间隔设置在贝所述贝雷架的顶部横梁上,任一支撑座支撑在待架设梁段的底部并与其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分体式缆载吊机,所述提升机构包括第一索夹,其顶端固定在主缆上;提升千斤顶,其竖直设置且顶端与所述第一索夹的底端固定连接;收绳器,其固定在所述提升千斤顶的一侧;钢绞线,其一端固定在所述收绳器上,另一端竖直向下穿过所述提升千斤顶;提升座,其位于所述提升千斤顶的正下方,所述提升座的顶端与所述钢绞线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提升座的底端与对应的连接座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分体式缆载吊机,所述提升机构还包括第二索夹,其固定在主缆上,所述第二索夹位于所述第一索夹存在下滑倾向的一端并与其抵接。
优选的是,所述分体式缆载吊机,所述提升机构还包括两个牛腿,其对称设置在所述提升千斤顶的两侧并不与所述收绳器干涉;
所述荡移绳包括两根荡移索,其分别位于所述天车的两侧并与所述两个牛腿对应,任一荡移索的一端通过所述起重装置与所述天车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牛腿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分体式缆载吊机,所述起重装置为手拉葫芦,其设置为用于调节所述荡移绳的下放长度。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分体式结构和模块化布置,每个提升机构作为独立模块连接在主缆上,并依靠两个天车的交替荡移使提升机构快速移动到主缆上的下一个梁段安装位置,解决了分体式缆载吊机在不同吊点间的快速移动的难题,同时,提升支架从下方支撑待架设梁段,配合提升装置既可以对常规主缆下方的主梁进行吊装,也可以对缆梁相交段的主梁进行吊装,解决了存在缆梁相交段的特殊条件下的梁段吊装难题,从而,使分体式缆载吊机能够更好的适应主缆存在较大跨度变化和高度变化的梁段施工,且在施工中不需要对缆载吊机进行额外的改装或临时支架的搭设,有效保证了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2、本实用新型的提升机构安装在主缆上,施工人员能够方便的从猫道对梁段的提升与安装进行辅助、监测,并对提升机构进行检修,在保证施工的稳定性的同时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
3、本实用新型的提升支架采用贝雷架分层的方式,将与提升装置连接的连接座设置在底部横梁上,将与待架设梁段连接的支撑座设置在顶部横梁上,从而,在不增加提升支架材料的同时,增加提升机构上钢绞线的吊装空间,能够更好的适应缆梁相交段的主缆与主梁底部空间有限的条件;
4、本实用新型通过天车和荡移绳配合沿施工方向交替前移搬运提升机构,避免提升机构在移动时需先拆装到地面(或水面)再搬运到下一梁段的安装位置,减少了大型吊装设备的使用,进一步提高了施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分体式缆载吊机的正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分体式缆载吊机的侧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提升支架的正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提升支架的侧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提升机构的侧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分体式缆载吊机的施工方法中S42的施工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上述实施例中S43的施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提升支架;11、底部横梁;12、顶部横梁;13、连接座;14、支撑座;2、提升机构;21、第一索夹;22、提升千斤顶;23、收绳器;24、钢绞线;25、第二索夹;26、牛腿;27、液压泵站;31、牵引索;32、天车一;33、荡移绳;34、起重装置;35、天车二;41、待架设梁段;42、已安装梁段;5、主缆;6、吊杆;7、猫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体式缆载吊机,包括:
两个提升支架1,其分别设置在两侧的主缆5的正下方,任一提升支架1沿桥梁的长度方向设置并支撑待架设梁段41;
两组提升装置,其分别设置在两侧的主缆5上,任一组提升装置包括多个提升机构2,其沿主缆5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任一提升机构2的顶部与同侧的主缆5固定连接,底部与同侧的提升支架1连接,所述提升机构2设置为用于调节所述提升支架1与主缆5间的竖向距离;
两组荡移装置,其分别设置在两侧的主缆5的正上方,任一组荡移装置包括牵引索31,其沿主缆5的长度方向设置并锚固在桥梁两岸;两个天车,其间隔设置在所述牵引索31上,任一天车沿所述牵引索31行走;两个荡移绳33,其分别与所述两个天车对应,任一荡移绳33的顶部通过起重装置34与对应的天车连接,底部与同侧的提升机构2可拆卸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提升支架1对称设置在桥梁两侧,任一提升支架1位于同侧的主缆5的正下方且沿桥梁的长度方向设置,两个提升支架1分别支撑待架设梁段41的两侧,配合两组提升装置同步调节实现对待架设梁段41的稳定提升。由于采用分体式结构,提升装置中的多个提升机构2相对独立的分布在主缆5上,两个提升支架1也相对独立且分别与两个提升装置连接,当主缆的高度、主缆间的跨度存在变化时,提升机构的施工位置、提升支架的支撑位置均可直接适应主缆的走向变化,不需要对原有支架进行改装或调整,有效节省了施工成本并保证了施工效率。同时,由于提升支架1从下方支撑待架设梁段41,在提升时待架设梁段41的顶部可以超过主缆5的高度位置,使所述分体式缆载吊机既可以对常规主缆下方的主梁进行吊装,也可以对缆梁相交段的主梁进行吊装,解决了存在缆梁相交段等特殊条件下的梁段吊装难题。另外,在两组提升装置的上方对应设置有两组荡移装置,任一组荡移装置的两个天车分别通过荡移绳33与同一提升机构2连接后可交替荡移实现提升机构2在主缆5上的移动。在提升装置与提升支架1配合完成待架设梁段41的提升,并将其吊装在主缆5上后,先将提升支架1从提升装置上拆下,使提升机构2恢复独立状态,然后可进行荡移装置与提升机构2的连接。具体的,牵引索31对应设置在主缆5的正上方并与其平行,天车通过常规的动力装置(电机等)驱动可在牵引索31上自由行走,位于同一牵引索31上的两个天车从施工方向的后端向前端分别为天车一32和天车二35,两个天车均通过荡移绳33与提升机构2连接。初始状态下,天车二35位于提升机构2的斜前方,此时下放天车一32的荡移绳33,使提升机构2向天车二35的方向靠近并下移,提升机构2的吊重逐渐转移至天车二35上,然后驱动天车一32向天车二35靠拢,向上收紧天车一32的荡移绳33,使提升机构2竖直上移且吊重重新回到天车一32上,即完成单次一定距离的提升机构的位置移动。通过分别控制荡移绳33下放和收紧的长度,可保证提升机构2在下移和上移两次运动后,提升机构2与主缆5的相对高度不发生变化,即使在主缆5本身存在高度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提升机构2的快速移动并在横向(沿主缆5的长度方向)移动后重新与主缆5快速连接。主缆5在架设施工时,下方配套设置有辅助施工的猫道7,提升机构2安装在主缆5上,施工人员能够方便的从猫道7对梁段的提升与安装进行辅助、监测,并对提升机构进行检修,在保证施工的稳定性的同时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荡移装置的架设也可以借用猫道施工中原有的牵引索和天车等结构,充分利用主缆施工中原有的辅助结构,进一步节省了施工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同一提升装置中的多个提升机构为两个提升机构,其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提升支架1的两端。在提升待架设梁段41时,荡移绳33与提升机构2的连接处于解开状态,采用四个模块化的提升机构2同步对提升支架1和待架设梁段41进行高度调节,当待架设梁段41提升到位并吊装在主缆5上后,解开已安装梁段42与提升支架1间的连接,并通过提升机构2将提升支架1下放到地面或船上,然后解开提升机构2与提升支架1的连接,再连接荡移绳33与提升机构2,并使用荡移装置对提升机构2进行荡移施工,挪动到下一个待架设梁段41的施工位置。上述结构使分体式缆载吊机能够更好的适应主缆5存在较大跨度变化和高度变化的梁段施工,且在施工中不需要对缆载吊机进行额外的改装或临时支架的搭设,有效保证了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分体式缆载吊机,所述提升支架1包括贝雷架;多个连接座13,其沿桥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贝雷架的底部横梁11上并与所述多个提升机构2一一对应,任一连接座13与对应的提升机构2的底部连接;多个支撑座14,其间隔设置在贝所述贝雷架的顶部横梁12上,任一支撑座14支撑在待架设梁段41的底部并与其可拆卸连接。其中,贝雷架为沿桥梁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立体式框架,以本实施例中的四提升机构2(两组提升装置)为例,与同侧的两个连接机构对应,贝雷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座13,任一连接座13为吊耳结构,能够与提升机构2的下端可拆卸连接,方便通过提升机构2吊升整体贝雷架,贝雷架中部设有两个支撑座14,支撑座14用于支撑待架设梁段41,并通过螺栓与待架设梁段41上对应的安装座连接。提升支架1采用两端连接座13下沉(设置在底部横梁11上),中部支撑座14抬高(设置在顶部横梁12上)的方案,在不增加提升支架材料的同时,增加了使用提升机构2连接提升支架1时的吊装空间,使整体分体式缆载吊机能够更好的适应缆梁相交段的主缆与梁段的底部空间有限的条件,方便、快速的进行梁段提升与架设施工,解决了存在缆梁相交段等特殊条件下的梁段吊装难题。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分体式缆载吊机,所述提升机构2包括第一索夹21,其顶端固定在主缆5上;提升千斤顶22,其竖直设置且顶端与所述第一索夹21的底端固定连接;收绳器23,其固定在所述提升千斤顶22的一侧;钢绞线24,其一端固定在所述收绳器23上,另一端竖直向下穿过所述提升千斤顶22;提升座,其位于所述提升千斤顶22的正下方,所述提升座的顶端与所述钢绞线24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提升座的底端与对应的连接座13可拆卸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一索夹21为临时索夹,其为两片式结构,能够从两侧合拢并夹紧主缆5,两个夹片可通过螺栓锁紧,第一索夹21的下部与提升千斤顶22的外部固定结构(提升千斤顶支架)连接;提升千斤顶22为钢绞线千斤顶,其侧面安装有收绳器23,用于配合钢绞线千斤顶进行钢绞线24的收放;钢绞线24的一端固定在收绳器23上,另一端沿收绳器23盘绕后从上方竖直穿过提升千斤顶22,并与下方提升支架1上的连接座13连接,提升千斤顶22能够驱动钢绞线24沿竖直方向稳定移动,从而控制提升支架1沿竖直方向的位移。另外,提升机构2还包括液压泵站27,其可以设置在主缆5下方的猫道7上或主缆5上方的施工平台上,所述液压泵站27用于为提升装置提供动力,在提升装置发生横向移动时,需朝同一方向对应移动液压泵站27,使其稳定驱动提升机构2工作。钢绞线千斤顶能够稳定提升重量较大的重物,使待架设梁段41在提升过程中保持稳定,便于提升到位后快速进行梁段的吊装。提升装置的多个提升机构结构均相同,采用模块化的方式,根据主梁梁段尺寸和规格选择合适数量的提升机构,能够适应不同桥梁在多种不同环境下的梁段吊装施工。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分体式缆载吊机,所述提升机构2还包括第二索夹25,其固定在主缆5上,所述第二索夹25位于所述第一索夹21存在下滑倾向的一端并与其抵接。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索夹25为锁紧索夹,由于主缆5的布置存在一定的倾斜角度,且提升机构2在安装后,受到下方待提升的重物的拉力影响,第一索夹21在主缆5上存在向某一侧(施工方向或施工方向的反方向)下滑的趋势。因此,设定所述第一索夹21存在下滑倾向的一端为下滑端,在紧靠第一索夹21下滑端的位置设置第二索夹25,其固定在主缆5上且能够通过调节第二索夹25上螺栓的预应力来调节第二索夹25与主缆5间的夹紧力,从而,能够根据施工进度控制第二索夹25的夹紧情况,以有效防止吊装施工过程中提升机构的滑动,进一步保证了整个分体式缆载吊机在施工中的稳定性。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分体式缆载吊机,所述提升机构2还包括两个牛腿26,其对称设置在所述提升千斤顶22的两侧并不与所述收绳器23干涉;
所述荡移绳33包括两根荡移索,其分别位于所述天车的两侧并与所述两个牛腿26对应,任一荡移索的一端通过所述起重装置34与所述天车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牛腿26可拆卸连接。
其中,同一提升机构2上的两个牛腿26对称位于同侧的主缆5的两侧,为避免干涉,收绳器23应设置在提升千斤顶22的外部固定结构(提升千斤顶支架)上与两个牛腿26均相邻的一侧,即收绳器23位于提升千斤顶22的(沿施工方向的)前端或后端。两个牛腿26分别与两根荡移索对应,在本实施例中,荡移索的一端固定在起重装置34上,另一端竖直向下延伸并与提升千斤顶22上对应的牛腿26连接,起重装置34能够同步下放或收紧两根荡移索,以实现天车对下方的提升机构2的高度调节。上述在主缆5两侧对称设置的牛腿26与荡移索的连接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荡移装置对提升机构进行荡移施工的稳定性。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分体式缆载吊机,所述起重装置34为手拉葫芦,其设置为用于调节所述荡移绳33的下放长度。在本实施例中,起重装置34优选为手拉葫芦,由于荡移装置位于同侧主缆5的正上方,施工人员可在猫道7上方便的操作手拉葫芦,对荡移绳33的下放长度进行直接调节,从而快速、准备的完成提升机构2的荡移施工,不需要额外安装其他大型起重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体式缆载吊机的施工方法,包括:
S1、在两侧的主缆5上安装两组提升装置,在下方的地面上对应设置两个提升支架1并将待架设梁段41固定在所述两个提升支架1的顶部,然后将同侧的多个提升机构2与提升装置连接;
其中,待架设梁段41通过多个支撑座14固定在贝雷架的顶部横梁12上。任一提升机构2在安装时,先通过第一索夹21将提升机构2整体固定在主缆5下方的设定位置(待架设梁段41的安装位置)处,并在所述第一索夹21的下滑端安装第二索夹25,然后使用所述提升千斤顶22将钢绞线24下放使提升座靠近位于地面上的所述提升支架1上的连接座13,并使用螺栓将提升座与对应的连接座13固定连接;在正式开始提升施工前,先按照要求增加第二索夹25上螺栓的预应力,保证第一索夹21不会在受到下方待架设梁段的负载拉力后沿主缆5下滑;
S2、使用所述两组提升装置同步带动所述两个提升支架1向上移动,直至待架设梁段41被提升至设定的安装位置,使用固定在主缆5上的吊杆6安装待架设梁段41,然后解除已安装梁段42与所述两个提升支架1的连接;
其中,提升千斤顶22驱动钢绞线24向上运动,钢绞线24的下端带动提升支架1向上移动,同时,收绳器23同步收卷钢绞线24的上端,保证钢绞线收卷整齐,不会影响提升千斤顶22上方主缆5附近的后续正常施工(吊装待架设梁段等);主缆5上根据设计图纸安装有多个吊杆6,用于分节吊装主梁(即待架设梁段),任一吊杆6的顶端固定在主缆5上,吊杆6的底端向下延伸,在待架设梁段41被提升到位后通过吊杆6将梁段与主缆5固定,完成该梁段的安装;在梁段吊装完成后,待架设梁段41成为已安装梁段42,此时可解除连接座13与提升座的连接;
S3、使用所述两组提升装置将所述两个提升支架1下放置地面上,并解除同侧的提升支架1与多个提升机构2间的连接;
其中,在解除提升支架1与提升机构2的连接(即解除连接座13与提升座的连接)后,使用提升千斤顶22提升钢绞线24,使提升座移动至上方的极限位置处,便于后续通过荡移的方法把提升机构2移动到下一个安装位置;
S4、在两侧的主缆5上方分别架设荡移装置,使用所述荡移装置依次将同侧的多个提升机构2荡移至主缆5上的下一梁段架设位置;
S5、重复S1-S4的步骤,对下一待架设梁段41进行安装,直至桥梁全部梁段均架设完成。
上述技术方案中,位于同一侧的提升机构2的数量与提升支架1上连接座13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一组提升装置包括两个提升机构2,对应的,与该组提升装置同侧的提升支架1上设有两个连接座13,其分别设置在贝雷架的底部横梁11的两端。S4中使用荡移装置移动提升机构2时,先移动位于施工方向前端的一个提升机构2,该提升机构2被移动到位后再移动另一个提升机构2;当同一组提升装置中提升机构2的数量较多时,也可以通过增加天车和荡移绳的数量来同步移动多个提升机构2,以提升荡移施工的效率。
具体的,S4中,使用所述荡移装置对同侧的任一提升机构2进行荡移施工的方法包括:
S41、使用两个荡移绳33分别连接同侧的两个天车与所述提升机构2,设定位于施工方向后端的天车为天车一32,与其连接的荡移绳33为荡移绳一,位于施工方向前端的天车为天车二35,与其连接的荡移绳33为荡移绳二;
S42、将所述天车一32移动至所述提升机构2的正上方,所述天车二35移动至所述提升机构2的斜上方,通过起重装置34控制所述荡移绳一处于竖直绷紧状态,所述荡移绳二处于倾斜绷紧状态,然后解除所述提升机构2与主缆5的连接;
其中,荡移绳一和荡移绳二均与提升千斤顶22两侧的牛腿26连接,在解除提升机构2与主缆5的连接时,解除第一索夹21、第二索夹25与主缆5的连接,第一索夹21与提升千斤顶22作为整体进行荡移,第二索夹25在从主缆5上拆下后备用,待提升机构2移动到下一施工位置后再进行安装;
S43、通过起重装置34下放所述荡移绳一,使所述提升机构2逐渐向所述天车二35的一侧倾斜下移,直至所述提升机构2移动至所述天车二35的正下方且所述荡移绳二转换为竖直绷紧状态;此时,荡移绳一转换为倾斜放松状态,提升机构2的吊重从天车一32转换至天车二35;
S44、所述天车二35保持不动,移动所述天车一32使其与所述天车二35靠拢,然后通过起重装置34收紧所述荡移绳一,使所述荡移绳一回到竖直绷紧的状态且所述提升机构2上移至原安装高度,此时,荡移绳二处于竖直放松的状态,提升机构2的吊重从天车二35转换至天车一32;再将所述天车二35向施工方向移动,使所述荡移绳二回到倾斜绷紧状态,此时,提升机构2与荡移绳一、荡移绳二的状态均回到初始状态(S42的状态);
S45、重复S43-S44的步骤,直至所述提升机构2移动至下一梁段架设位置。
另外,S4中,当任一天车在移动过程中到达所述吊杆6所在的长度区域时,先解除对应的荡移绳33与所述提升机构2间的连接,然后驱动所述天车越过所述吊杆6所在的长度区域,再次连接所述荡移绳33与所述提升机构2,再按照对应步骤的内容进行后续荡移施工。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荡移绳33从主缆5上方的天车处连接至主缆5下方的提升机构2上,当荡移装置和提升机构2作为整体进行横向移动时,位于主缆5上的吊杆6会与上述整体移动机构发生干涉,为避免吊杆6等吊装结构阻挡荡移装置的顺利横移,或吊杆6与荡移绳33发生缠绕,在天车的移动即将经过吊杆6所在的长度区域时,先接触天车上的荡移绳33与提升机构2间的连接,此时仅靠另一天车对提升机构2进行承重,在当前天车越过吊杆6区域后,再重新连接对应的荡移绳33与提升机构2的牛腿26,回到正常的荡移施工状态,通过上述方式保证荡移施工的顺利进行,且由于主缆5下方设有施工猫道7,能够方便的对荡移绳33与牛腿26的连接进行重复拆装,不会影响施工效率。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6)
1.一种分体式缆载吊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提升支架,其分别设置在两侧的主缆的正下方,任一提升支架沿桥梁的长度方向设置并支撑待架设梁段;
两组提升装置,其分别设置在两侧的主缆上,任一组提升装置包括多个提升机构,其沿主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任一提升机构的顶部与同侧的主缆固定连接,底部与同侧的提升支架连接,所述提升机构设置为用于调节所述提升支架与主缆间的竖向距离;
两组荡移装置,其分别设置在两侧的主缆的正上方,任一组荡移装置包括牵引索,其沿主缆的长度方向设置并锚固在桥梁两岸;两个天车,其间隔设置在所述牵引索上,任一天车沿所述牵引索行走;两个荡移绳,其分别与所述两个天车对应,任一荡移绳的顶部通过起重装置与对应的天车连接,底部与同侧的提升机构可拆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缆载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支架包括贝雷架;多个连接座,其沿桥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贝雷架的底部横梁上并与所述多个提升机构一一对应,任一连接座与对应的提升机构的底部连接;多个支撑座,其间隔设置在贝所述贝雷架的顶部横梁上,任一支撑座支撑在待架设梁段的底部并与其可拆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缆载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构包括第一索夹,其顶端固定在主缆上;提升千斤顶,其竖直设置且顶端与所述第一索夹的底端固定连接;收绳器,其固定在所述提升千斤顶的一侧;钢绞线,其一端固定在所述收绳器上,另一端竖直向下穿过所述提升千斤顶;提升座,其位于所述提升千斤顶的正下方,所述提升座的顶端与所述钢绞线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提升座的底端与对应的连接座可拆卸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体式缆载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构还包括第二索夹,其固定在主缆上,所述第二索夹位于所述第一索夹存在下滑倾向的一端并与其抵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体式缆载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构还包括两个牛腿,其对称设置在所述提升千斤顶的两侧并不与所述收绳器干涉;
所述荡移绳包括两根荡移索,其分别位于所述天车的两侧并与所述两个牛腿对应,任一荡移索的一端通过所述起重装置与所述天车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牛腿可拆卸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缆载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装置为手拉葫芦,其设置为用于调节所述荡移绳的下放长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209402.7U CN216403632U (zh) | 2021-12-20 | 2021-12-20 | 一种分体式缆载吊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209402.7U CN216403632U (zh) | 2021-12-20 | 2021-12-20 | 一种分体式缆载吊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403632U true CN216403632U (zh) | 2022-04-29 |
Family
ID=81284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209402.7U Active CN216403632U (zh) | 2021-12-20 | 2021-12-20 | 一种分体式缆载吊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403632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057115A (zh) * | 2021-12-20 | 2022-02-18 |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分体式缆载吊机及施工方法 |
CN115450120A (zh) * | 2022-09-01 | 2022-12-09 |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江苏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大跨度步履式钢箱梁顶推施工设备 |
-
2021
- 2021-12-20 CN CN202123209402.7U patent/CN21640363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057115A (zh) * | 2021-12-20 | 2022-02-18 |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分体式缆载吊机及施工方法 |
CN114057115B (zh) * | 2021-12-20 | 2025-02-28 |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分体式缆载吊机及施工方法 |
CN115450120A (zh) * | 2022-09-01 | 2022-12-09 |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江苏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大跨度步履式钢箱梁顶推施工设备 |
CN115450120B (zh) * | 2022-09-01 | 2023-09-01 |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江苏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大跨度步履式钢箱梁顶推施工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057115A (zh) | 一种分体式缆载吊机及施工方法 | |
CN216403632U (zh) | 一种分体式缆载吊机 | |
CN220283391U (zh) | 一种缆索吊系统 | |
CN201106155Y (zh) | 斜拉索辅助全悬臂架设钢桁梁装置 | |
CN112064662A (zh) | 一种海上风电吸力筒导管架安装方法及装置 | |
CN107476195B (zh) | 一种悬索桥运送加劲梁的运梁滑车系统 | |
CN114232488B (zh) | 一种大跨径斜拉桥主梁架设方法 | |
CN211113627U (zh) | 一种悬空自支撑式打桩机 | |
CN110040638B (zh) | 一种安装悬索桥劲性梁的缆载吊机装置及安装方法 | |
CN110886188A (zh) | 大跨悬索桥加劲梁架设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9778102U (zh) | 一种安装悬索桥劲性梁的缆载吊机装置 | |
CN213925880U (zh) | 一种钢箱叠合梁桥梁节段及桥面板架设装置 | |
CN115162184A (zh) | 一种悬索桥钢桁梁的架设系统及架设方法 | |
CN212559207U (zh) | 桥面吊机 | |
CN211395311U (zh) | 大跨悬索桥加劲梁架设系统 | |
CN107245957B (zh) | 一种空中无轨架设悬索桥加劲梁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4655830A (zh) | 一种桥梁施工用吊装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CN217323160U (zh) | 一种斜拉桥桥面吊机辅助挂索装置 | |
CN2682048Y (zh) | 自升节、自升节提升装置及自升式加节装置 | |
CN219280505U (zh) | 一种桥面吊机的辅助挂索结构 | |
CN114232487B (zh) | 一种大跨径斜拉桥主梁架设施工系统 | |
CN118441574A (zh) | 适用于空间缆悬索桥的自适应缆载吊机及架设方法 | |
CN114197329B (zh) | 一种主梁架设方法 | |
CN216663862U (zh) | 一种大跨径斜拉桥主梁架设施工系统 | |
CN220223315U (zh) | 一种自爬升式桥梁拱架提升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