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6291383U - 一种蓝牙耳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蓝牙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91383U
CN216291383U CN202122329419.XU CN202122329419U CN216291383U CN 216291383 U CN216291383 U CN 216291383U CN 202122329419 U CN202122329419 U CN 202122329419U CN 216291383 U CN216291383 U CN 2162913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portion
section
bluetooth headset
ear
parasitic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2941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傅以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uiqiang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uiqiang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uiqiang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uiqiang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2941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913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913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913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27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movable bodies
    • H01Q1/273Adaptation for carrying or wearing by persons or anim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29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used in bluetooth or WI-FI devices of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WLA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30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operation on different wavebands
    • H01Q5/378Combination of fed elements with parasitic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蓝牙耳机,蓝牙耳机包括壳体、主天线及寄生天线。壳体包括耳柄壳体部及耳塞壳体部。主天线包括第一段及第二段,第一段设于耳柄壳体部的外表面,第二段设于耳塞壳体部的外表面,第一段沿耳柄壳体部的长度方向延伸。寄生天线设于耳柄壳体部的设有第一段的一面,寄生天线从耳柄壳体部的远离耳塞壳体部的一端沿耳柄壳体部的长度方向延伸,寄生天线与第一段间隔设置并耦合,寄生天线与第一段在沿着从寄生天线到第一段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本申请提供的蓝牙耳机,通过在耳柄壳体部设置与主天线耦合的寄生天线,使得蓝牙耳机的辐射强度较大的信号的辐射方向为从耳塞壳体部到耳柄壳体部的方向,有利于蓝牙耳机与手机的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蓝牙耳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蓝牙耳机。
背景技术
蓝牙耳机因其便捷和小巧等优点,深受用户的喜爱,使用非常普遍。
目前,蓝牙耳机发出的电磁波信号向蓝牙耳机的周围空间辐射,而在大多数使用蓝牙耳机的情况下,与蓝牙耳机无线连接的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等,都是放在衣服口袋、裤子的口袋或者手上,即位于蓝牙耳机的下方,手机与蓝牙耳机的连接可能不稳定,而影响蓝牙耳机的使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蓝牙耳机,通过在所述蓝牙耳机的耳柄壳体部设置寄生天线,并且设置所述寄生天线与主天线耦合,使得所述蓝牙耳机的辐射强度较大的信号的辐射方向为从耳塞壳体部到耳柄壳体部的方向,而使得所述蓝牙耳机在佩戴时,所述主天线和所述寄生天线的最大增益方向图朝下,从而,所述蓝牙耳机与手机的连接更可靠及更稳定。
本申请提供一种蓝牙耳机,所述蓝牙耳机包括:壳体、主天线及寄生天线。所述壳体包括耳柄壳体部及耳塞壳体部。所述主天线包括第一段及与所述第一段连接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设置于所述耳柄壳体部的外表面,所述第二段设置于所述耳塞壳体部的外表面,所述第一段沿所述耳柄壳体部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寄生天线设置于所述耳柄壳体部的设置有所述第一段的一面,所述寄生天线从所述耳柄壳体部的远离所述耳塞壳体部的一端沿所述耳柄壳体部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寄生天线与所述第一段间隔设置,所述寄生天线与所述第一段在沿着从所述寄生天线到所述第一段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所述寄生天线与所述第一段耦合。
本申请提供的蓝牙耳机,通过在所述蓝牙耳机的耳柄壳体部设置寄生天线,并且设置所述寄生天线与所述主天线耦合,使得所述蓝牙耳机在佩戴时,辐射强度较大的信号的辐射方向为从耳塞壳体部到耳柄壳体部的方向,此外,通过设置耦合的主天线和寄生天线,使得所述蓝牙耳机的信号辐射强度增加,从而,所述蓝牙耳机与手机的连接更可靠及更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天线馈电部、寄生天线馈电部以及触摸电路馈电部在第一壳体部的内表面上的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天线、寄生天线与主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佩戴于左耳时在第一平面上的辐射方向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佩戴于左耳时在第二平面上的辐射方向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佩戴于右耳时在第三平面上的辐射方向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佩戴于右耳时在第四平面上的辐射方向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蓝牙耳机;10-壳体;11-耳柄壳体部;12-耳塞壳体部;20-主天线;21-第一段;22-第二段;30-寄生天线;111-第一耳柄壳体部;112-第二耳柄壳体部;121-第一耳塞壳体部;122-第二耳塞壳体部;13-第一壳体部;14-第二壳体部;23-连接段;24-主天线馈电部;31-寄生天线馈电部;40-触摸电路;41-触摸电路馈电部;60-主板60;61-第一馈源;62-第二馈源;70-第一虚线;80-第二虚线;90-箭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另外,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清楚起见,本申请的各个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此外,在图中可能未示出某些公知的部分。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100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蓝牙耳机100包括:壳体10、主天线20以及寄生天线30。所述壳体10包括耳柄壳体部11及耳塞壳体部12。所述主天线20包括第一段21及与所述第一段21连接的第二段22,所述第一段21设置于所述耳柄壳体部11的外表面,所述第二段22设置于所述耳塞壳体部12的外表面,所述第一段21沿所述耳柄壳体部1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寄生天线30设置于所述耳柄壳体部11的设置有所述第一段21的一面,所述寄生天线30从所述耳柄壳体部11的远离所述耳塞壳体部12的一端沿所述耳柄壳体部1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寄生天线30与所述第一段21间隔设置,所述寄生天线30与所述第一段21在沿着从所述寄生天线30到所述第一段21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所述寄生天线30与所述第一段21耦合。
其中,所述主天线20、寄生天线30均可为金属片状天线,例如,镁合金片、铜片等片状天线。所述主天线20和所述寄生天线30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以实现所述蓝牙耳机100与其它电子设备的通信,例如,实现所述蓝牙耳机100与手机的通信。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寄生天线30与所述第一段21的间距的范围为0.5mm至2mm,将所述第一段21与所述寄生天线30邻近设置,有利于所述第一段21与所述寄生天线30耦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蓝牙耳机100,通过设置所述寄生天线30与所述主天线20耦合,使得不仅所述主天线20可向周围辐射电磁波信号,而且所述寄生天线30也可向周围辐射电磁波信号,以及所述第一段21与所述寄生天线30之间的间隔区域也可向周围辐射天线信号,可以理解为,所述主天线20、所述寄生天线30以及所述第一段21与所述寄生天线30之间的间隔区域组成一个辐射整体,所述辐射整体向周围辐射电磁波信号,由此可增强所述蓝牙耳机100的信号辐射强度,并且通过在所述耳柄壳体部11设置所述寄生天线30,所述蓝牙耳机100的辐射强度较大的信号的辐射方向将调整为从所述耳塞壳体部12到所述耳柄壳体部11的方向。由于在佩戴所述蓝牙耳机100时,所述耳塞壳体部12位于耳道内,所述耳柄壳体部11则位于所述耳塞壳体部12的下方,使得在佩戴所述蓝牙耳机100时,所述蓝牙耳机100的辐射强度较大的信号的辐射方向朝向下方,也即,所述主天线20和所述寄生天线30的最大增益方向图朝下,从而,使得所述蓝牙耳机100与位于所述蓝牙耳机100下方的电子设备的通信连接更可靠及更稳定。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寄生天线30以及所述第一段21均呈直条状,所述寄生天线30可与所述第一段21平行,或者,所述寄生天线30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一段21的延长线相交。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寄生天线30与所述第一段21也可呈圆弧形,或者,所述寄生天线30与所述第一段21中,一个呈圆弧形,另一个呈线型。此处不作限定。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耳柄壳体部11包括第一耳柄壳体部111及第二耳柄壳体部112,所述耳塞壳体部12包括第一耳塞壳体部121及第二耳塞壳体部122,所述第一耳柄壳体部111与所述第一耳塞壳体部121一体成型而形成第一壳体部13,所述第二耳柄壳体部112与所述第二耳塞壳体部122一体成型而形成第二壳体部14,所述第一壳体部13与所述第二壳体部14相互配合形成所述壳体10。
其中,所述第一段21设置于所述第一耳柄壳体部111的外表面,所述第二段22设置于所述第一耳塞壳体部121的外表面,所述第一段21沿所述第一耳柄壳体部11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寄生天线30设置于所述第一耳柄壳体部111的外表面,所述寄生天线30从所述第一耳柄壳体部111的远离所述第一耳塞壳体部121的一端沿所述第一耳柄壳体部11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寄生天线30与所述第一段21间隔设置,所述寄生天线30与所述第一段21在沿着从所述寄生天线30到所述第一段21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所述寄生天线30与所述第一段21耦合。
显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段21可设置于所述第二耳柄壳体部112的外表面,所述第二段22可设置于所述第二耳塞壳体部122的外表面,所述第一段21沿所述第二耳柄壳体部112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寄生天线30设置于所述第二耳柄壳体部112的外表面,所述寄生天线30从所述第二耳柄壳体部112的远离所述第二耳塞壳体部122的一端沿所述第二耳柄壳体部112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寄生天线30与所述第一段21间隔设置,所述寄生天线30与所述第一段21在沿着从所述寄生天线30到所述第一段21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所述寄生天线30与所述第一段21耦合。
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也可一体成型,前述的第一壳体部13以及第二壳体部14可以是逻辑意义上的划分,例如,可将所述壳体10的某一侧同时观察到所述第一段21与所述寄生天线30时的该侧壳体部分作为前述的第一壳体部13,将另一侧部分作为前述的第二壳体部1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段21位于所述第一壳体部13的第一侧,所述寄生天线30位于所述第一壳体部13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为垂直于所述耳柄壳体部11的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
其中,所述第二段22位于所述第一壳体部13的第二侧,所述主天线20还包括连接段23,所述连接段2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段21靠近所述第二段22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段22靠近所述第一段21的一端连接而形成呈Z字型的所述主天线20,如图1所示。其中,所述连接段23可设置于所述第一耳柄壳体部111的外表面,或者,设置于所述第一耳塞壳体部121的外表面。
其中,所述连接段23可为金属片,例如,镁合金片、铜片等金属片。
其中,所述第二段22也可位于所述第一壳体部13的第一侧,此时,所述第二段22可为所述第一段21的靠近所述第一耳塞壳体部121的一端沿所述第一耳柄壳体部111的长度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耳塞壳体部121而形成。
显然,当所述第一段21、第二段22以及寄生天线30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部14的外表面时,所述第一段21位于所述第二壳体部14的第三侧,所述寄生天线30位于所述第二壳体部14的第四侧,所述第三侧与所述第四侧为垂直于所述第二耳柄壳体部112的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段22位于所述第二壳体部14的第四侧或第三侧。在所述第二段22位于所述第四侧时,所述连接段23设置于所述第二耳柄壳体部112的外表面,或者,设置于所述第二耳塞壳体部122的外表面。在所述第二段22位于所述第三侧时,所述第二段22可为所述第一段21的靠近所述第二耳塞壳体部122的一端沿所述第二耳柄壳体部112的长度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耳塞壳体部122而形成。
请参阅图2与图3,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壳体部13的内表面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主天线20、所述寄生天线30与主板60的连接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蓝牙耳机1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10内的主板60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耳塞壳体部121内表面的主天线馈电部24,所述主天线馈电部24分别与所述第二段22及所述主板60连接。其中,所述主板60主要设置于所述耳塞壳体部12内。所述主板60上设置有第一馈源61,所述第一馈源61用于产生第一馈电信号,所述第一馈源61与所述主天线馈电部24连接,所述主天线馈电部24用于将所述第一馈源61产生的第一馈电信号馈入至所述主天线20。当所述主天线馈电部24馈入所述第一馈电信号至所述主天线20后,所述主天线20可向外辐射电磁波信号,且所述第一段21的远离所述耳塞壳体部12的一端为辐射端,因此,所述主天线20向外辐射的电磁波信号主要是从所述第一段21的远离所述第二段22的一端向外辐射。
如图2与图3所示,所述蓝牙耳机1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耳柄壳体部111内表面的寄生天线馈电部31,所述寄生天线馈电部31分别与所述寄生天线30及所述主板60连接。所述主板60上设置有第二馈源62,所述第二馈源62用于产生第二馈电信号,所述第二馈源62与所述寄生天线馈电部31连接,所述寄生天线馈电部31用于将所述第二馈源62产生的第二馈电信号馈入至所述寄生天线30。当所述寄生天线馈电部31馈入所述第二馈电信号至所述寄生天线30后,所述寄生天线30可向外辐射电磁波信号。其中,所述寄生天线30的远离所述耳塞壳体部12的一端也为辐射端,因此,所述寄生天线30向外辐射的电磁波信号主要是朝着所述寄生天线30的远离所述耳塞壳体部12的一端辐射出来。
其中,所述寄生天线30与所述主天线20的第一段21之间通过间隙耦合,形成耦合能量,而通过所述寄生天线30与所述第一段21之间的间隙进一步朝着远离所述耳塞壳体部12的方向向外辐射电磁波能量。从而,通过本申请的结构,最终使得电磁波信号的辐射方向主要是从所述耳塞壳体部12到所述耳柄壳体部11的方向(如图3中箭头90所示)。从而使得在佩戴所述蓝牙耳机100时,所述蓝牙耳机100的大部分电磁波信号的辐射方向朝向下方,也即,所述主天线20和所述寄生天线30的最大增益方向图朝下。
其中,所述第一馈电信号与所述第二馈电信号均可为电流信号。
其中,所述主天线馈电部24可为所述第二段22远离所述第一段21的一端从所述第一耳塞壳体部121的外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一耳塞壳体部121的内表面而形成。所述主天线馈电部24可为金属片,例如,镁合金片、铜片等金属片。
其中,所述寄生天线馈电部31可为所述寄生天线30的远离所述第一耳塞壳体部121的一端从所述第一耳柄壳体部111的外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一耳柄壳体部111的内表面而形成。所述寄生天线馈电部31可为金属片状天线,例如,镁合金片、铜片等片状天线。
其中,所述第一馈源61和所述第二馈源62可分别通过馈线与所述主天线馈电部24和所述寄生天线馈电部31连接。所述馈线可为微带线、柔性电路板、同轴线缆等。
其中,所述主板60上还设置有第一接地部和第二接地部,所述主天线20与所述第一接地部连接而实现所述主天线20的接地,使得所述主天线20在馈入所述第一馈电信号后形成闭合回路,所述寄生天线30与所述第二接地部连接而实现所述寄生天线30的接地,使得所述寄生天线30在馈入所述第二馈电信号后形成闭合回路。
显然,当所述主天线20位于所述第二耳塞壳体部122的外表面时,所述主天线馈电部24设置于所述第二耳塞壳体部122的内表面。当所述寄生天线30位于所述第二耳柄壳体部112的外表面时,所述寄生天线馈电部31设置于所述第二耳柄壳体部112的内表面。
其中,所述主板60上还设置有第二接地部,所述寄生天线30与所述第二接地部连接而实现所述寄生天线30的接地,使得所述寄生天线30在馈入所述第二馈电信号后形成闭合回路。
本申请中,如图3中第一虚线70所示,所述第一馈源61产生的所述第一电流通过所述主天线馈电部24依次馈入所述第二段22、连接段23以及第一段21,如图3中第二虚线80所示,所述第二馈源62产生的所述第二电流,通过所述寄生天线馈电部31馈入所述寄生天线30,由于所述寄生天线30与所述第一段21耦合,使得所述第一电流可通过耦合馈电方式,从所述主天线20耦合馈入至所述寄生天线30,使得所述寄生天线30与所述第一段21之间的间隔区域也可向周围辐射电磁波信号,即,使得所述主天线20、所述寄生天线30以及所述间隔区域组成一个辐射整体,所述辐射整体向周围辐射电磁波,由此可增加所述蓝牙耳机100辐射的电磁波的强度,并且使得所述主天线20、所述寄生天线30以及所述间隔区域的电磁波信号的主要辐射方向均调整为从所述耳塞壳体部12到所述耳柄壳体部11的方向(如图3中箭头90的指向所示),而使得在佩戴所述蓝牙耳机100时,所述蓝牙耳机100的辐射强度较大的电磁波的辐射方向朝向下方,从而,所述蓝牙耳机100与位于所述蓝牙耳机100下方的电子设备的通信连接更可靠及更稳定。
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馈电信号及所述第一馈电信号均可为电压信号。
请再次参阅图1及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蓝牙耳机100还包括触摸电路40以及触摸电路馈电部41,所述触摸电路40设置于所述第一耳塞壳体部121的外表面,所述触摸电路馈电部41设置于所述第一耳塞壳体部121的内表面,所述触摸电路馈电部41分别与所述触摸电路40及所述主板60连接,所述触摸电路馈电部41与所述主天线馈电部24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耳塞壳体部121的内表面的相对两侧。
所述触摸电路40用于响应佩戴者对所述蓝牙耳机100的操作而产生触发信号并将所述触发信号发送至所述主板60,所述主板60在接收到所述触发信号后控制所述蓝牙耳机100的其它组件实现相应的功能,例如接/挂电话、显示电量、调节音量、歌曲播放等。所述其它组件可为麦克风、扬声器、显示屏等。
显然,所述触摸电路40也可设置于所述第二耳塞壳体部122的外表面,所述触摸电路馈电部41设置于所述第二耳塞壳体部122的内表面。
其中,所述蓝牙耳机100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覆盖所述主天线20、所述寄生天线30以及所述触摸电路40,或者,覆盖整个所述壳体10,以保护所述主天线20、寄生天线30及触摸电路40不受外界损伤。
请一并参阅图4与图5,图4与图5为所述蓝牙耳机100佩戴在左耳时的OTA(On theAir,空中接口)测试的辐射方向图,图4示意出了所述蓝牙耳机100佩戴在左耳时,所述蓝牙耳机100在第一平面的各个方向上的辐射强度,所述第一平面与佩戴者的正面平行,图5示意出了所述蓝牙耳机100佩戴在左耳时,所述蓝牙耳机100在所述球形的第二平面的各个方向上的辐射强度,所述第二平面与佩戴者的正面垂直,其中,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均与地面垂直。所述蓝牙耳机100在佩戴时,从所述耳塞壳体部12到所述耳柄壳体部11的方向为所述蓝牙耳机100朝向地面的方向。
如图4所示,在所述第一平面上选择第一圆形区域,所述第一圆形区域以所述蓝牙耳机100的中心为中心,设定所述第一圆形区域边缘的远离地面的端点和中心的连线与过中心且垂直于地面的延伸线的夹角为0°,并设定所述第一圆形区域边缘的其它端点和中心的连线与过中心且垂直于地面的延伸线的夹角沿逆时针逐渐增加至360°。从图4可看出,在所述第一圆形区域上,辐射方向在225°至270°范围内的信号的辐射强度相较于其它方向的信号的辐射强度更大,其中,辐射强度最大的信号的辐射方向为240°,由此,在所述第一平面上辐射强度较大的信号的辐射方向朝向地面。
如图5所示,在所述第二平面上选择第二圆形区域,所述第二圆形区域以所述蓝牙耳机100的中心为中心,设定所述第二圆形区域边缘的远离地面的端点和中心的连线与过中心且垂直于地面的延伸线的夹角为0°,并设定所述第二圆形区域边缘的其它端点和中心的连线与过中心且垂直于地面的延伸线的夹角沿逆时针逐渐增加至360°。从图5可看出,在所述第二圆形区域上,辐射方向在195°至270°范围内的信号的辐射强度相较于其它方向的信号的辐射强度更大,由此,在所述第二平面上,辐射强度较大的信号的辐射方向也朝向地面。
请一并参阅图6与图7,图6与图7为所述蓝牙耳机100佩戴在右耳时的OTA测试的辐射方向图,图6示意出了所述蓝牙耳机100佩戴在右耳时,所述蓝牙耳机100在第一平面的各方向上的辐射强度,图7示意出了所述蓝牙耳机100佩戴在右耳时,所述蓝牙耳机100在第二平面的各方向上的辐射强度。
如图6所示,当所述蓝牙耳机100佩戴在右耳时,在所述第一平面上,辐射强度最大的信号的辐射方向为120°,即,辐射强度最大的信号的辐射方向朝向地面。
如图7所示,当所述蓝牙耳机100佩戴在右耳时,在所述第二平面上,辐射强度最大的信号的辐射方向为150°,即,辐射强度最大的信号的辐射方向朝向地面。
如上所述,OTA测试的辐射方向图验证了所述蓝牙耳机100无论佩戴在左耳或者右耳,所述蓝牙耳机100的辐射强度较大的信号的辐射方向均为从所述耳塞壳体部12到所述耳柄壳体部11的方向,有利于所述蓝牙耳机100在佩戴时与位于所述蓝牙耳机100下方的电子设备的无线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100,通过在所述耳柄壳体部11设置所述寄生天线30,并设置所述寄生天线30与所述主天线20耦合,使得所述蓝牙耳机100的辐射强度较大的信号的辐射方向为从所述耳塞壳体部12到所述耳柄壳体部11的方向,而使得在佩戴所述蓝牙耳机100时,所述蓝牙耳机100的辐射强度较大的信号的辐射方向朝向地面,也即,所述主天线20和所述寄生天线30的最大增益方向图朝下,从而,所述蓝牙耳机100与位于所述蓝牙耳机100下方的电子设备的连接更稳定,并且,通过设置耦合的主天线20和寄生天线30,能够提升所述蓝牙耳机100的信号的辐射强度,也会增加所述蓝牙耳机100与电子设备连接的稳定性。
以上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耳机包括:
壳体,包括耳柄壳体部及耳塞壳体部;
主天线,包括第一段及与所述第一段连接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设置于所述耳柄壳体部的外表面,所述第二段设置于所述耳塞壳体部的外表面,所述第一段沿所述耳柄壳体部的长度方向延伸;以及
寄生天线,设置于所述耳柄壳体部的设置有所述第一段的一面,所述寄生天线从所述耳柄壳体部的远离所述耳塞壳体部的一端沿所述耳柄壳体部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寄生天线与所述第一段间隔设置,所述寄生天线与所述第一段在沿着从所述寄生天线到所述第一段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所述寄生天线与所述第一段耦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柄壳体部包括第一耳柄壳体部及第二耳柄壳体部,所述耳塞壳体部包括第一耳塞壳体部及第二耳塞壳体部,所述第一耳柄壳体部与所述第一耳塞壳体部一体成型而形成第一壳体部,所述第二耳柄壳体部与所述第二耳塞壳体部一体成型而形成第二壳体部,所述第一壳体部与所述第二壳体部相互配合形成所述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设置于所述第一耳柄壳体部的外表面,所述第二段设置于所述第一耳塞壳体部的外表面,所述第一段沿所述第一耳柄壳体部的长度方向延伸;
所述寄生天线设置于所述第一耳柄壳体部的外表面,所述寄生天线从所述第一耳柄壳体部的远离所述第一耳塞壳体部的一端沿所述第一耳柄壳体部的长度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位于所述第一壳体部的第一侧,所述寄生天线位于所述第一壳体部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为垂直于所述耳柄壳体部的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位于所述第一壳体部的第二侧,所述主天线还包括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连接;或者,所述第二段位于所述第一壳体部的第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耳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主板(60)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耳塞壳体部内表面的主天线馈电部,所述主天线馈电部分别与所述第二段及所述主板(60)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耳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主板(60)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耳柄壳体部内表面的寄生天线馈电部,所述寄生天线馈电部分别与所述寄生天线及所述主板(60)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耳机还包括触摸电路,所述触摸电路设置于所述第一耳塞壳体部的外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耳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主板(60)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耳塞壳体部内表面的触摸电路馈电部,所述触摸电路馈电部分别与所述触摸电路及所述主板(60)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寄生天线与所述第一段的间距的范围为0.5mm至2mm。
CN202122329419.XU 2021-09-24 2021-09-24 一种蓝牙耳机 Active CN2162913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29419.XU CN216291383U (zh) 2021-09-24 2021-09-24 一种蓝牙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29419.XU CN216291383U (zh) 2021-09-24 2021-09-24 一种蓝牙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91383U true CN216291383U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64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29419.XU Active CN216291383U (zh) 2021-09-24 2021-09-24 一种蓝牙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9138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37047A1 (zh) * 2022-08-17 2024-02-2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无线耳机
EP4518347A4 (en) * 2022-05-02 2025-06-18 LG Electronics Inc. Wireless earbud comprising antenna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518347A4 (en) * 2022-05-02 2025-06-18 LG Electronics Inc. Wireless earbud comprising antenna
WO2024037047A1 (zh) * 2022-08-17 2024-02-2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无线耳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69905B2 (en)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prising an antenna
CN105792049B (zh) 采用最佳单极天线的纯正无线耳机
AU2017101122B4 (en) Wireless headset antennas
CN112534640B (zh) 用于可穿戴装置的天线
US11546683B2 (en) Acoustic output device
CN102570000B (zh) 用于助听器的天线系统
JP5795421B2 (ja) アンテナを有する補聴器
CN206379458U (zh) 耳机天线及蓝牙耳机
CN216291383U (zh) 一种蓝牙耳机
EP3726854A2 (en) Hearing device with two-half loop antenna
JP2008092138A (ja) アンテナ構造及びヘッドセット
CN115442714B9 (zh) 无线耳机
CN105449358B (zh) 一种蓝牙耳机的天线系统和一种蓝牙耳机
CN205282650U (zh) 一种蓝牙耳机的天线系统和一种蓝牙耳机
CN115377663B (zh) 无线耳机
CN110048213B (zh) 导电平面天线
TWI847388B (zh) 無線耳機及雙耳真無線耳機
CN218734840U (zh) 无线耳机及双耳真无线耳机
CN222802983U (zh) 蓝牙耳机
CN222785458U (zh) 蓝牙天线组件和耳机
CN217011144U (zh) 无线耳机
CN118870245A (zh) 无线耳机
CN205726239U (zh) 采用最佳单极天线的纯正无线耳机
CN117477209A (zh)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7177123A (zh) 耳机和耳机套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