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6280014U - 一种管材卡扣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材卡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80014U
CN216280014U CN202122215804.1U CN202122215804U CN216280014U CN 216280014 U CN216280014 U CN 216280014U CN 202122215804 U CN202122215804 U CN 202122215804U CN 216280014 U CN216280014 U CN 2162800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cket
groove
sealing ring
protrusion
bellmou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1580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伟权
王振华
张文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shan Liansu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shan Liansu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shan Liansu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shan Liansu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1580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800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800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800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anged Joints, Insulating Joints, And Other Joints (AREA)

Abstract

一种管材卡扣,包括承口和用于插入所述承口的插口,所述插口的外侧壁上从入口端到另一端依次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一凸起,所述承口的内侧壁上从入口端到另一端依次设有第二凹槽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凸起在所述插口和承口插合时卡扣配合,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凹槽在所述插口和承口插合时卡扣配合。本实用新型结构可靠,同时不需要多次扣合才能插接到位,不降低卡扣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管材卡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管材卡扣。
背景技术
HDPE实壁顶拉管是以聚乙烯(PE)为主,并且加入提高管材加工性能或其他性能所必须的添加剂,通过挤出或缠绕等方式而成型的一种实壁管材,管材强度韧性好,是雨污分离、小区改造、非开挖施工等项目的重点应用产品。管材成型后承口和插口通过专用设备加工成型,承口和插口精度高,互换性好,强度高,是非开挖施工方便的新型管材,市场潜力大、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公开号为CN206234515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使用密封圈连接的克拉管,包括管身、插口和承口,所述插口设有密封圈。本实用新型直接在克拉管插口上切削沟槽,再在沟槽上套入密封圈,连接时只需施加压力使插口插入承口。
但上述方案在承口和插口插接的过程中,靠近入口端的沟槽与靠近入口端的密封圈要多进行一次扣合再分开,这个过程容易对沟槽或密封套造成损伤,甚至出现断扣的情况,导致承口和插口的配合间隙增大,降低密封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多齿形卡扣配合容易造成插口和承口配合间隙增大影响密封性的不足,提供一种管材卡扣,本实用新型结构可靠,同时不需要多次扣合才能插接到位,不降低卡扣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达到:
一种管材卡扣,包括承口和用于插入所述承口的插口,所述插口的外侧壁上从入口端到另一端依次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一凸起,所述承口的内侧壁上从入口端到另一端依次设有第二凹槽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凸起在所述插口和承口插合时卡扣配合,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凹槽在所述插口和承口插合时卡扣配合。当所述承口和插口插接过程中,所述承口的入口端和插口的入口端相互靠近,然后所述插口插入所述承口内,所述插口的第一凹槽与所述承口的第二凹槽先相遇,由于两者都是凹状结构互不干扰。所述插口再继续插入承口,所述插口的第一凹槽与所述承口的第二凸起、所述插口的第一凸起与所述承口的第二凹槽分别相遇,并扣合。这样,两对卡扣结构保证了整个管材卡扣的可靠性,同时,避免了普通卡扣中多齿形配合时,每多一个齿合都要多装配一次,容易出现断扣的情况,并影响卡扣的扣合性能及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起为设于所述插口周向外侧壁上的环形凸起,所述第二凹槽为设于所述承口内侧壁上的与所述第一凸起配合的环形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为设于所述插口周向外侧壁上的环形凹槽,所述第二凸起为设于所述承口内侧壁上与所述第一凹槽配合的环形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插口周向外壁上至少设有一个与所述承口周向内壁配合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保证管材卡扣处的密封性,避免管材使用的时候里面通过的流体从卡扣处泄露。
进一步的,所述插口的周向外侧壁上在所述密封圈处设有用于放置所述密封圈的密封圈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一凸起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密封圈紧靠所述第一凸起的一侧。所述密封圈可以设于所述第一凸起靠近入口端的一侧或者另一侧。当所述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一凸起靠近入口端的一侧时,所述第一凸起对所述密封圈有强制定位的作用,由于所述第一凸起的阻挡,所述插口和承口扣合时密封圈不容易脱出,可以采用更高压缩量密封圈厚度,密封性能更高。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一凸起与管材本体之间。所述密封圈设于所述插口的周向外侧壁上且设于远离插口入口端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凸起之间,所述插口一端为入口端,另一端与管材本体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插口入口端的外侧壁上设有使所述插口和承口更容易插接的第一导向面,所述承口入口端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一导向面和第二导向面分别为位于所述插口入口端外侧壁和承口入口端内侧壁上的斜面,所述插口从所述第一凹槽到入口端之间的外径逐渐减小,所述承口从所述第二凹槽到入口端之间的内径逐渐增大。由于所述第一导向面和第二导向面的存在,使得所述插口入口端的外径变小,所述承口入口端的内径变大,这样当所述插口和承口插接时,所述插口更容易插入所述承口内。
进一步的,所述插口与承口间隙配合。所述插口和承口配合到位后,为间隙配合,允许管材有一定的摆动,可以适应地质沉降的使用环境,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特殊双卡扣设计,可以有效的解决承插摆动时的脱出问题,在摆动时,一卡扣松,另一卡扣紧,可以有效的提高承插口的防脱性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插口和承口特殊的凹凸式结构,使得每一对卡扣结构只在同一对卡扣结构之间配合,不用多次扣合才能插接到位,避免多次扣合影响卡扣的扣合性能甚至出现断扣的情况。
(2)采用间隙配合,允许管材有一定的摆动,并且在摆动的时候,一对卡扣结构松,另一对卡扣结构紧,始终有一对卡扣结构处于扣合状态,可以有效提本实用新型的防脱性能,适用于复杂的使用环境。
(3)密封圈设于第一凸起靠近入口端的一侧时,由于第一凸起的阻挡密封圈的不容易脱出。并且密封圈设于承口中部时,密封圈作为管材摆动的中间支点,密封圈周围的间隙比较均匀,进一步提升管材卡扣的密封性。
(4)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插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承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管材摆动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插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插口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插口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插口结构示意图。
图示标记说明如下:
1-插口,11-第一凹槽,12-第一凸起,13-密封圈,131-第一密封圈,132-第二密封圈,14-密封圈凹槽,141-第一密封圈凹槽,142-第二密封圈凹槽,15-第一导向面,2-承口,21-第二凹槽,22-第二凸起,23-第二导向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管材卡扣,包括承口2和用于插入所述承口2的插口1,所述插口1的外侧壁上从入口端到另一端依次设有第一凹槽11和第一凸起12,所述承口2的内侧壁上从入口端到另一端依次设有第二凹槽21和第二凸起22,所述第一凹槽11与所述第二凸起22在所述插口1和承口2插合时卡扣配合,为一对卡扣结构;所述第一凸起12与所述第二凹槽21在所述插口1和承口2插合时卡扣配合,为一对卡扣结构。当所述承口2和插口1插接过程中,所述承口2的入口端和插口1的入口端相互靠近,然后所述插口1插入所述承口2内,所述插口1的第一凹槽11与所述承口2的第二凹槽21先相遇,由于两者都是凹状结构互不干扰。所述插口1再继续插入承口2,所述插口1的第一凹槽11与所述承口2的第二凸起22、所述插口1的第一凸起12与所述承口2的第二凹槽21分别相遇,并扣合。这样,两对卡扣结构保证了整个管材卡扣的可靠性,同时,避免了普通卡扣中多齿形配合时,每多一个齿合都要多装配一次,容易出现断扣的情况,并影响卡扣的扣合性能及效果。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第一凸起12为设于所述插口1周向外侧壁上的环形凸起,所述第二凹槽21为设于所述承口2内侧壁上的与所述第一凸起12配合的环形凹槽。所述第一凹槽11为设于所述插口1周向外侧壁上的环形凹槽,所述第二凸起22为设于所述承口2内侧壁上与所述第一凹槽11配合的环形凸起。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插口1周向外壁上设有一个与所述承口2周向内壁配合的密封圈13,所述密封圈13设于所述第一凹槽11和第一凸起12之间紧靠所述第一凸起12的一侧,所述插口1的周向外侧壁上在所述密封圈13处设有用于放置所述密封圈13的密封圈凹槽14。所述密封圈13保证管材卡扣处的密封性,避免管材使用的时候里面通过的流体从卡扣处泄露。所述第一凸起12对所述密封圈13有强制定位的作用,由于所述第一凸起12的阻挡,所述插口1和承口2扣合时密封圈13不容易脱出,可以采用更高压缩量密封圈13厚度,密封性能更高。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插口1入口端的外侧壁上设有使所述插口1和承口2更容易插接的第一导向面15,所述承口2入口端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二导向面23。所述第一导向面15和第二导向面23分别为位于所述插口1入口端外侧壁和承口2入口端内侧壁上的斜面,所述插口1从所述第一凹槽11到入口端之间的外径逐渐减小,所述承口2从所述第二凹槽21到入口端之间的内径逐渐增大。由于所述第一导向面15和第二导向面23的存在,使得所述插口1入口端的外径变小,所述承口2入口端的内径变大,这样当所述插口1和承口2插接时,所述插口1更容易插入所述承口2内。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插口1与承口2间隙配合。所述插口1和承口2配合到位后,为间隙配合,允许管材有一定的摆动,可以适应地质沉降的使用环境,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特殊双卡扣设计,可以有效的解决承插摆动时的脱出问题。在摆动的时候,一对卡扣结构松,另一对卡扣结构紧,始终有一对卡扣结构处于扣合状态,可以有效提升本实用新型的防脱性能,适用于复杂的使用环境。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密封圈13位于所述插口1轴向方向上的中点位置处,这样当管材摆动时所述密封圈13形成一个中间的支点B,当管材沿A和C方向摆动时,密封圈13周围的间隙就算是在管材摆动的时候也可以保持比较均匀,这样卡扣可以保持比较好的密封性能。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类似,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13个数为两个,包括第一密封圈131和第二密封圈132,所述密封圈凹槽14包括分别用于放置所述第一密封圈131和第二密封圈132的第一密封圈凹槽141和第二密封圈凹槽142,所述第一密封圈131和第二密封圈132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11和第一凸起12之间。
实施例3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类似,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13位于所述第一凸起12远离入口端的一侧紧靠所述第一凸起12。
实施例4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类似,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13的个数为两个,包括第一密封圈131和第二密封圈132,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凸起12与管材本体之间,所述密封圈凹槽14包括分别用于放置所述第一密封圈131和第二密封圈132的第一密封圈凹槽141和第二密封圈凹槽142。
实施例5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类似,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13以及所述密封圈凹槽14可以位于所述第一凹槽11和第一凸起12之间的任意一处均可。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管材卡扣,包括承口(2)和用于插入所述承口(2)的插口(1),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口(1)的外侧壁上从入口端到另一端依次设有第一凹槽(11)和第一凸起(12),所述承口(2)的内侧壁上从入口端到另一端依次设有第二凹槽(21)和第二凸起(22),所述第一凹槽(11)与所述第二凸起(22)在所述插口(1)和承口(2)插合时卡扣配合,所述第一凸起(12)与所述第二凹槽(21)在所述插口(1)和承口(2)插合时卡扣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材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12)为设于所述插口(1)周向外侧壁上的环形凸起,所述第二凹槽(21)为设于所述承口(2)内侧壁上的与所述第一凸起(12)配合的环形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材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1)为设于所述插口(1)周向外侧壁上的环形凹槽,所述第二凸起(22)为设于所述承口(2)内侧壁上与所述第一凹槽(11)配合的环形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材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口(1)周向外壁上至少设有一个与所述承口(2)周向内壁配合的密封圈(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材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口(1)的周向外侧壁上在所述密封圈(13)处设有用于放置所述密封圈(13)的密封圈凹槽(14)。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管材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13)设于所述第一凹槽(11)和第一凸起(12)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材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13)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密封圈(13)紧靠所述第一凸起(12)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管材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13)设于所述第一凸起(12)与管材本体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管材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口(1)入口端的外侧壁上设有使所述插口(1)和承口(2)更容易插接的第一导向面(15),所述承口(2)入口端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二导向面(2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材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口(1)与承口(2)间隙配合。
CN202122215804.1U 2021-09-13 2021-09-13 一种管材卡扣 Active CN2162800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15804.1U CN216280014U (zh) 2021-09-13 2021-09-13 一种管材卡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15804.1U CN216280014U (zh) 2021-09-13 2021-09-13 一种管材卡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80014U true CN216280014U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65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15804.1U Active CN216280014U (zh) 2021-09-13 2021-09-13 一种管材卡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800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03530A (en) Grab rings
US5791698A (en) Plastic pipe coupler with internal sealer
US3544119A (en) Pipe couplings
RU2472057C2 (ru) Зажимное кольцо для фиттинга
US6334634B1 (en) Push-to-connect tubing fitting
JPH06193786A (ja) 管継手装置
US6877777B1 (en) Insertion sleeve and stiffener for a pipe coupling
JP4939826B2 (ja) 管継手の組立て方法
JP2008164090A (ja) 樹脂管用継手
US20050179258A1 (en) Plug-in coupling for fluid systems
SA522432279B1 (ar) وصلة أنبوبية
JP5269178B2 (ja) 管継手の組立て方法
KR940013439A (ko) 진공청소기에 있어서 흡입관의 접속기구
CN216280014U (zh) 一种管材卡扣
US5180195A (en) Joint locking system for pipe
US20210324987A1 (en) Pipe fittings
JP3553713B2 (ja) 流体管のシール構造
JP3386406B2 (ja) 管継手
US20080061554A1 (en) Connector Part
GB2047832A (en) An improvement in compression joints
JP3278563B2 (ja) 離脱防止管継手
ITBS20000058A1 (it) Raccordo a compressione per tubi
JPH0632880U (ja) 離脱防止管継手用ゴム輪
JP2561694B2 (ja) 管継手
JP2002188768A (ja) 管継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