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51210U - 用于紧凑系统的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紧凑系统的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251210U CN216251210U CN202122314591.8U CN202122314591U CN216251210U CN 216251210 U CN216251210 U CN 216251210U CN 202122314591 U CN202122314591 U CN 202122314591U CN 216251210 U CN216251210 U CN 21625121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ical connector
- slot
- groove
- compact system
- lu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紧凑系统的电连接器。用于紧凑系统的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绝缘壳体的对接面上设置有沿着第一方向凹陷的插槽,插槽用于接收电元件;弹性锁合件,弹性锁合件构造为与电元件上的适配锁合部配合以将电元件保持在插槽内,且在外力的作用下与适配锁合部脱离配合。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中,弹性锁合件设置在插槽内。因此无需在电连接器的外周侧为弹性锁合件预留足够的操作空间,因此,可以减小该电连接器与印刷电路板上的相邻器件之间的间隙,从而为电子系统的小型化提供了可能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紧凑系统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用于许多电子系统中。将系统制造在通过电连接器彼此连接的若干印刷电路板(PCB)上通常比将系统制造为单个组件更容易并且更节省成本。用于使若干PCB互连的传统的布置通常将一个PCB用作底板。然后,称为子板或子卡的其他PCB由电连接器连接至底板,以实现这些PCB的互连。
电子系统总体上趋向于小型化设计。这意味着留给电连接器占用的空间更加狭小。现有设计中,电子卡可以保持在电连接器的插槽内。当需要取出电子卡时,需要朝向插槽的延伸方向向外扳动解锁件,电子卡才可以取出。因此,电连接器的外周侧需要一定的空间,以供解锁件可以向外扳动。如何降低电连接器所需的空间为本申请探讨的一大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紧凑系统的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所述绝缘壳体的对接面上设置有沿着第一方向凹陷的插槽,所述插槽用于接收电元件;以及弹性锁合件,所述弹性锁合件设置在所述插槽内,所述弹性锁合件构造为与所述电元件上的适配锁合部配合以将所述电元件保持在所述插槽内,且在外力的作用下与所述适配锁合部脱离配合。
示例性地,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解锁组件,所述解锁组件设置在所述绝缘壳体上且具有可操作部,所述可操作部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第二方向可移动,所述解锁组件构造为借助所述可操作部的移动而举升所述电元件使得所述适配锁合部与所述弹性锁合件脱离配合。
示例性地,所述解锁组件包括推进件和举升件,所述推进件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可往复移动,所述可操作部设置在所述推进件的露出到所述绝缘壳体之外的外端部上,所述推进件的内端部接合所述举升件,所述举升件用于将所述推进件的移动传递至所述电元件,以举升所述电元件。
示例性地,所述举升件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绝缘壳体内。
示例性地,所述举升件的枢转轴位于其中部,所述推进件接合至所述举升件的第一端,所述举升件的第二端用于举升所述电元件。
示例性地,所述举升件包括接合臂和举升臂,所述接合臂和所述举升臂彼此连接成V形,所述枢转轴位于所述接合臂和所述举升臂的连接处,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接合臂上,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举升臂上,所述V形的开口朝向所述对接面,且所述接合臂和所述举升臂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示例性地,所述第一端到所述枢转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端到所述枢转轴的距离。
示例性地,所述绝缘壳体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包括轨道槽、贯通槽以及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所述轨道槽和所述贯通槽从所述对接面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轨道槽设置在所述绝缘壳体的侧壁内,所述贯通槽连通所述轨道槽的中部和所述侧壁的外侧面,所述贯通槽的宽度小于所述轨道槽的宽度,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分别从所述贯通槽向两侧延伸并且连通所述轨道槽和所述侧壁的外侧面;所述推进件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外端部和所述内端部之间的杆部以及从所述杆部分别向两侧凸出的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在所述推进件经由所述贯通槽安装到所述轨道槽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凸耳和所述第二凸耳分别经由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进入所述轨道槽内,所述推进件沿着所述轨道槽可移动;且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封堵件,所述封堵件用于将所述推进件限制在所述安装槽内。
示例性地,所述推进件的所述内端部延伸到所述贯通槽内。
示例性地,所述轨道槽的远离所述对接面的端部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贯通槽相对设置,所述推进件的所述内端部朝向所述限位槽隆起,所述隆起的部分在所述推进件往复移动期间容纳在所述限位槽内,所述隆起的部分与所述第一凸耳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限位槽与所述第一缺口之间的距离。
示例性地,所述限位槽的与所述贯通槽相对的面为斜面,所述斜面沿着远离所述对接面的方向朝向所述插槽倾斜。
示例性地,所述杆部上还设置有分别向两侧凸出的第三凸耳和第四凸耳。
示例性地,所述第三凸耳位于所述第一凸耳和所述外端部之间,所述第四凸耳位于所述第二凸耳与所述外端部之间。
示例性地,所述安装槽还包括内凹槽,所述内凹槽从所述轨道槽的与贯通槽相对的侧面向所述插槽凹陷,所述内凹槽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内凹槽与所述杆部对准。
示例性地,所述封堵件包括插入到所述第一缺口内的第一封堵件和插入到所述第二缺口内的第二封堵件。
示例性地,所述推进件的所述内端部呈钩状,所述内端部包括内起始段、内尾段以及连接在所述内起始段和所述内尾段之间的内弯折段,所述内起始段从所述杆部朝向所述插槽延伸,所述内尾段从所述内弯折段朝向所述贯通槽延伸。
示例性地,所述内尾段通过抵靠所述举升件而与所述举升件接合。
示例性地,所述推进件的所述外端部包括外起始段、外尾段以及连接在所述外起始段和所述外尾段之间的外弯折段,所述外起始段从所述杆部朝向所述插槽延伸,所述外尾段从所述外弯折段沿着远离所述插槽的方向延伸。
示例性地,所述推进件的所述内端部具有接触面,所述接触面抵靠所述举升件。
示例性地,所述举升件位于所述插槽的底部,所述举升件用于举升所述电元件的插入端。
示例性地,所述推进件为一体件。
示例性地,所述弹性锁合件和所述解锁组件均成对设置,每对所述弹性锁合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插槽的两侧,每对所述解锁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插槽的两侧。
示例性地,所述弹性锁合件包括固定座和弹性片,所述固定座设置在所述插槽内,所述弹性片从所述固定座悬臂式地延伸,且所述弹性片的中部朝向所述插槽内隆起。
示例性地,所述弹性片的悬臂端相比于所述弹性片的连接至所述固定座的连接端位于所述插槽的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中,弹性锁合件设置在插槽内。因此无需在电连接器的外周侧为弹性锁合件预留足够的操作空间,因此,可以减小该电连接器与印刷电路板上的相邻器件之间的间隙,从而为电子系统的小型化提供了可能性。
在实用新型内容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紧凑系统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示出的电连接器的使用状态图;
图3为图1中示出的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示出的电连接器的局部放大图,其中解锁组件位于锁合位置;
图5为图3中示出的电连接器的局部放大图,其中添加了电子卡;
图6为图3中示出的电连接器的局部放大图,其中解锁组件位于解锁位置;
图7为图6中示出的电连接器的使用状态图,其中添加了电子卡;
图8为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爆炸图;
图9为图8中示出的解锁组件的爆炸图;
图10为图1所示的绝缘壳体的立体图;
图11为图10中示出的绝缘壳体的局部放大图;以及
图12为图11中示出的绝缘壳体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提供了大量的细节以便能够彻底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如下描述仅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样的细节而得以实施。此外,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详细描述。
发明人已经认识到,为实现电子系统的小型化,电连接器占用的空间需要进一步压缩。发明人已经认识且意识到能够降低占用空间的用于紧凑系统的电连接器(以下简称电连接器)的设计。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电连接器可以包括弹性锁合件。在传统的电连接器中,解锁件需要朝向插槽的延伸方向向外扳动,因此需要在电连接器的周围预留一定的空间。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弹性锁合件可以设置在插槽内。弹性锁合件可以将电子卡保持在插槽内。而当弹性锁合件受到外力时,其可以解锁电子卡,从而可以将电子卡从插槽内取出。因此,电连接器的周围无需预留空间,电连接器占用的空间减少。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一些实施例的电连接器进行详细介绍。
如图1-12所示,电连接器可以包括绝缘壳体100、弹性锁合件200。
绝缘壳体100可以具有对接面101和安装面102。对接面101上可以设置有沿着第一方向凹陷的插槽110。插槽110可以用于接收诸如电子卡、插头电连接器等电元件。下文中的电元件以电子卡900为例来进行描述。
插槽110大体上呈狭长的条状。安装面102可以面向印刷电路板等元件。具体地说,电子卡可以插接至对接面101的插槽110内,安装面102可以连接至印刷电路板,从而通过电连接器将电子卡和印刷电路板电连接,从而实现电子卡上的电路与印刷电路板上的电路的互连。示例性地,绝缘壳体100上可以设置有多个导体800。导体800的一端延伸到插槽110内,导体800的另一端延伸到安装面102之外,以便与印刷电路板电连接。导体800可以通过焊接等任意合适的方式电连接至印刷电路板。导体8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信号导体和接地导体等中的一种或多种。不同种类的导体800可以在绝缘壳体100上排布成任何样式。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点并非在于导体800本身,为了避免引起混淆,本文将不再对它们进行赘述。
弹性锁合件200可以设置在插槽110内。在图中示出的实施例中,参见图8,弹性锁合件200可以插接至插槽110。在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弹性锁合件200可以通过焊接或者粘合等任意合适的方式设置在插槽110内。电子卡900上可以设置有适配锁合部910。弹性锁合件200可以构造为与适配锁合部910配合,从而可以将电元件900保持在插槽110内;并且弹性锁合件200还可以构造为在外力的作用下与适配锁合部910脱离配合。所述外力是指操作者对电连接器和/或电子卡900施加的外力,例如按压弹性锁合件200的力、推压电子卡900的力、拉拔电子卡900的力等。
在图中示出的实施例中,参见图5,适配锁合部910可以包括凹槽,弹性锁合件200可以具有弹性的凸出部。在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适配锁合部910可以包括凸出部,弹性锁合件200可以包括弹性的凹槽。弹性锁合件200和适配锁合部910还可以采用其他任意合适的结构,只要实现上述功能即可。
以图中示出的实施例进行具体地描述,当需要安装电子卡900时,可以施加外力,将电子卡900沿着第一方向插入插槽110内。在插入的过程中,电子卡900的适配锁合部910可以挤压弹性锁合部200,从而使弹性锁合件200发生弹性形变,进而使得电子卡900可以进一步插入。当电子卡900插入到预设位置时,弹性锁合件200可以恢复自然形态,适配锁合部910与弹性锁合件200配合,然后可以将电子卡900保持在插槽110内。当需要取出电子卡900时,可以施加与插入方向相反的外力,例如拉拔电子卡900。在拉拔的过程中,电子卡900的适配锁合部910可以挤压弹性锁合件200,从而使弹性锁合件200发生弹性变形,进而使得适配锁合部910与弹性锁合件200脱离配合,然后可以将电子卡900取出。当电子卡900取出后,弹性锁合件200可以恢复自然形态。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中,弹性锁合件200设置在插槽110内。因此无需在电连接器的外周侧为弹性锁合件200预留足够的操作空间,因此,可以减小该电连接器与印刷电路板上的相邻器件之间的间隙,从而为电子系统的小型化提供了可能性。
优选地,如图1-12所示,电连接器还可以包括解锁组件300。解锁组件300可以设置在绝缘壳体100上。解锁组件300可以具有可操作部301。可操作部301可以沿着第二方向可移动。第二方向可以平行于第一方向。解锁组件300可以构造为借助可操作部301的移动而举升电子卡900,从而使得适配锁合部910与弹性锁合件200脱离配合。
具体地,当需要取出电子卡900时,可以沿着第二方向操作(例如按压或者提拉)可操作部301。此时可操作部301可以带动移动解锁组件300移动,进而可以举升电子卡900。解锁组件300可以包括各种类型的传动件,传动件将可操作部301的沿第二方向的移动转变为对电子卡900的举升。在举升的过程中,电子卡900的适配锁合部910可以使弹性锁合件200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使得适配锁合部910与弹性锁合件200脱离配合,然后可以将电子卡900取出。当电子卡900取出后,弹性锁合件200可以恢复自然形态。当需要安装电子卡900时,可以直接将电子卡900沿着第一方向插入插槽110内。在插入的过程中,电子卡900的适配锁合部910可以使弹性锁合件200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使得电子卡900可以进一步插入,直到电子卡900插入到预设位置时,弹性锁合件200可以恢复自然形态,适配锁合部910与弹性锁合件200配合,然后可以将电子卡900保持在插槽110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中,解锁组件300的可操作部301能够在用户的操作下沿着与电元件(例如电子卡900)的插入方向平行的方向被操作,在插入电元件的方向通常具有足够的操作空间,而无需在电连接器的外周侧为解锁组件300预留足够的操作空间,因此,可以减小该电连接器与印刷电路板上的相邻器件之间的间隙,从而为电子系统的小型化提供了可能性。
可操作部301的结构可以任意。示例性地,可操作部301可以具有较大的接触面。这样可以轻易找到可操作部301,以及减小用户施加在可操作部301上的压强,提高使用体验。可操作部301上可以具有防滑层,例如磨砂层、橡胶层等。这样可以防止可操作部301过于光滑而导致操作对象(例如用户的手)从可操作部301上滑脱。可操作部301可以采用绝缘材质制成,例如可以与绝缘壳体100相同的材质。这样可以防止在操作的过程中产生静电,从而造成电连接器和电子卡900受损。
弹性锁合件200和解锁组件300可以设置在插槽110的同一侧。可选地,在插槽110的其他侧上也可以设置有弹性锁合件200和解锁组件300。当然,弹性锁合件200和解锁组件300也可以设置在插槽110的不同侧。优选地,如图所示,弹性锁合件200和解锁组件300均成对设置。每对弹性锁合件200可以分别设置在插槽110的两侧,例如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每对解锁组件300可以分别设置在插槽110的两侧,例如相对的第三侧和第四侧。第一侧和第二侧可以分别与第三侧和第四侧为相同的侧,也可以与第三侧和第四侧为完全不同的侧。可以理解地,电子卡900两侧的相应位置上同样可以设置有适配锁合部910。这样,电子卡900的两侧的适配锁合部910均分别可以与对应的弹性锁合件200配合,以使电子卡900受到均匀的力保持在插槽110内。电子卡900与插槽110的连接强度更高。当同时操作两侧的解锁组件300时,可以借助其自身的可操作部301的移动对电子卡900实施举升,从而使得适配锁合部910与弹性锁合件200脱离配合。电子卡900的两侧受力均匀,防止因单侧受力导致电子卡900受损。对于图中所示的卡缘连接器而言,弹性锁合件200和解锁组件300更可能设置在卡缘连接器的塔部中,其原因在于,这里有足够的空间可以设置它们。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弹性锁合件200可以包括固定座210和弹性片220。固定座210可以通过插接、焊接或者粘合等任意合适的方式设置在插槽110内。弹性片220可以从固定座210悬臂式地延伸。弹性片220的中部可以朝向插槽110内隆起。弹性片220的中部可以形成与电子卡900的适配锁合部910配合的凸出部。一端悬空的弹性片220在外力的作用下更容易发生弹性变形。具体地,当弹性片220的中部处于自然形态时,其可以卡持在电子卡900的适配锁合部910内,从而可以使电子卡900保持在插槽110内。在举升和插入的过程中,电子卡900的适配锁合部910可以挤压弹性片220的中部,以使其可以被挤压变形,从而可以使电子卡900的适配锁合部910通过,进而可以取出和插入电子卡900。因此,弹性锁合件200的结构简洁、制造成本低廉、性能可靠。
弹性片220可以具有连接至固定座210的连接端221和远离连接端221的悬臂端222。进一步地,弹性片220的悬臂端222相比于弹性片220的连接端221位于插槽110的内部。这样,电子卡900插入过程中,悬臂端222更容易向下伸展,使得插入过程更加顺畅。当取出电子卡900时,悬臂端222具有跟随电子卡900的适配锁合部910向上移动的趋势,因此可能需要施加相对大的外力才能够使适配锁合部910与弹性片220脱离锁合,这样可以防止电子卡900意外脱离电连接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9所示,解锁组件300可以包括推进件310和举升件320。推进件310沿着第二方向可往复移动。推进件310可以包括外端部340和内端部330。外端部340可以露出到绝缘壳体100之外。可操作部301可以设置在推进件310的外端部340上。推进件310的内端部可以通过抵靠、焊接或者粘合等任意合适的方式接合举升件320。优选地,推进件310可以为一体件。一体件的形成方式不做限定,包括但不限于一体成型、焊接和粘合等中的一种或者多种。这样,推进件310的结构更加简洁,且机械强度较高。
举升件320可以用于将推进件310的移动传递至电子卡900,从而可以举升电子卡900。具体地,操作可操作部301,以使推进件310沿着第二方向移动,推进件310通过举升件320将电子卡900举升起来,从而可以取出电子卡900。推进件310的移动方向仅沿第二方向,而举升件320用于将该第二方向上的移动转换成对电子卡900的举升。可以使解锁组件300的结构简洁、制造成本低廉、性能可靠。
如图9所示,推进件310的内端部330可以具有接触面360。接触面360可以抵靠举升件320。通过设置接触面360,可以增大内端部330与举升件320的接合面积,从而减少压强,防止造成二者的损坏。
如图4-5所示,举升件320可以位于所述插槽110的底部。举升件320可以用于举升电子卡900的插入端(在图中为电子卡900的下端)。如果举升件320作用在电子卡900的侧面,可能需要在电子卡900的侧面设置对应的结构,例如凸起或者凹槽,以方便举升件320卡持。这样,可能需要对电子卡900进行改造。举升件320作用在电子卡900的插入端,可以无需对电子卡900的结构进行改动。因此,电连接器的实用性较高。而且举升件320作用在电子卡900的底部,相比于前述额外设置的凸起或者凹槽,此处的机械强度较大,举升件320作用在其上也不容易损坏电子卡900。
如图4-8所示,举升件320可枢转地设置在绝缘壳体100内。在图中示出的实施例中,举升件320可以设置有举升轴孔326,绝缘壳体100可以设置有壳体轴孔140,电连接器还可以包括枢轴160。枢轴160可以穿过举升轴孔326和壳体轴孔140,从而使举升件320可枢转地设置在绝缘壳体100内。在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举升件320可以设置有枢轴,而绝缘壳体100可以设置有轴孔;或者绝缘壳体100可以设置有枢轴,而举升件320可以设置有轴孔等。推进件310和电子卡900可以分别接合到举升件320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上。可枢转的举升件320可以同方向地传递推进件310沿第二方向的移动,具体地,当推进件310向上移动时,可以拉动第二位置也向上移动,从而使举升件320可以举升电子卡900。可选地,举升件320也可以反方向地传递推进件310沿第二方向的移动,具体地,当推进件310向下移动时,可以推动第二位置向上移动,从而达到举升电子卡900的目的。
更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举升件320的枢转轴P-P可以位于其中部。推进件310可以接合至举升件320的第一端321。举升件320的第二端322可以用于举升电子卡900。即前述的第一位置位于第一端321上,第二位置位于第二端322上。也就是说,推进件310和电子卡900分别作用在枢转轴P-P的两侧。当推进件310和电子卡900均在枢转轴P-P的同侧作用在举升件320上时,推进件310和电子卡900具有相同的运动趋势。在图中示出的实施例中,举升件320的第二端322可以抵靠电子卡900的插入端,从而举升电子卡900。在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举升件320的第二端322也可以抵靠电子卡900其他部位,例如侧部上设置有凹槽,从而举升电子卡900。
通过这种设置,通过按压可操作部301,可以使推进件310按压举升件320的第一端321。举升件320的第二端322可以向上翘起,从而可以举升电子卡900。相较于其他操作方式,按压的方式更加舒适,使用体验更好。
再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举升件320可以包括接合臂324和举升臂325。接合臂324和举升臂325可以彼此连接成V形。枢转轴P-P可以位于接合臂324和举升臂325的连接处。第一端321可以位于接合臂324上。第二端322可以位于举升臂325上。V形的开口可以朝向对接面101。接合臂324和举升臂325之间的夹角可以为钝角。这样,举升臂325可以贴合电子卡900的插入端,而接合臂324可以向上翘起,从而为第一端321的移动留出足够的空间。
优选地,第一端321到枢转轴P-P的距离可以小于第二端322到枢转轴P-P的距离。这样,按压可操作部301的距离可以缩短,从而进一步减少解锁电连接器上的电子卡900所需的空间。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0-12所示,绝缘壳体100上可以设置有安装槽120。安装槽120可以包括轨道槽123、贯通槽124以及第一缺口121和第二缺口122。轨道槽123和贯通槽124可以从对接面101沿着第二方向延伸。轨道槽123可以设置在绝缘壳体100的侧壁内。贯通槽124可以连通轨道槽123的中部和侧壁的外侧面。贯通槽124可以将轨道槽123与外部连通。贯通槽124的宽度可以小于轨道槽的宽度。第一缺口121和第二缺口122可以分别从贯通槽124向两侧延伸并且可以连通轨道槽123和侧壁的外侧面。第一缺口121和第二缺口122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在非第一缺口121和第二缺口122处垂直于第一方向剖切该绝缘壳体100,安装槽120大体呈T形。在第一缺口121和第二缺口122处垂直于第一方向剖切该绝缘壳体100,安装槽120大体呈矩形。
如图8-9所示,推进件310还可以包括杆部350、第一凸耳361和第二凸耳362。杆部350可以连接在外端部340和内端部330之间。第一凸耳361和第二凸耳362可以从杆部350分别向两侧凸出。在推进件310经由贯通槽124安装到轨道槽123的过程中,第一凸耳361和第二凸耳362可以分别经由第一缺口121和第二缺口122进入轨道槽123内。具体地,杆部350可以对准贯通槽124,第一凸耳361和第二凸耳362可以分别对准第一缺口121和第二缺口122,然后杆部350可以穿过贯通槽124,第一凸耳361和第二凸耳362可以分别穿过第一缺口121和第二缺口122,从而可以使杆部350、第一凸耳361和第二凸耳362进入轨道槽123内。安装后的推进件310可以沿着轨道槽123可移动。电连接器还可以包括封堵件400,如图8所示。封堵件400可以用于将推进件310限制在安装槽120内。通过这种设置,推进件310的结构较为简洁,并且安装工艺的难度较低,便于制造。
封堵件400可以包括多种结构,例如封堵件400可以为封堵贯通槽124的全部或者局部的结构,封堵贯通槽124、第一缺口121和第二缺口122的结构等。优选地,如图8所示,封堵件400可以包括第一封堵件410和第二封堵件420。第一封堵件410可以插入到第一缺口121内。第二封堵件420可以插入第二缺口122内。如此设置,封堵件400的用料较少,从而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优选地,如图8-9所示,杆部350上还可以设置有分别向两侧凸出的第三凸耳363和第四凸耳364。这样,当推进件310沿着轨道槽123移动时,沿着水平面内与插槽110延伸方向的垂直的方向,第一凸耳361、第二凸耳362、第三凸耳363和第四凸耳364可以与轨道槽123的槽壁接触,而杆部350可以与轨道槽123间隔开。因此,推进件310与轨道槽123的摩擦减小,使得推进件310沿安装槽120的移动更加顺畅,而且还可以降低推进件310与安装槽120的磨损速度,提高二者的使用寿命。此外,接触面积减小还可以提高加工容差。
进一步地,如图8-9所示,第三凸耳363可以位于第一凸耳361和外端部340之间。第四凸耳364可以位于第二凸耳362与外端部340之间。这样,在安装推进件310时,第三凸耳363和第四凸耳364可以从绝缘壳体100的上方沿着轨道槽123插入,从而可以免于在绝缘壳体100上设置与之适配的缺口。因此,电连接器的结构更加简洁,制造成本更加低廉。
优选地,如图10-12所示,安装槽120还可以包括内凹槽125。内凹槽125可以从轨道槽123的与贯通槽124相对的侧面向插槽110凹陷。内凹槽125可以沿着第二方向延伸。内凹槽125可以与杆部350对准。通过设置内凹槽125,可以使安装槽120与杆部350间隔开,从而进一步减少两者之间的摩擦,使得推进件310沿安装槽120的移动更加顺畅,而且还可以降低推进件310与安装槽120的磨损速度,提高二者的使用寿命。此外,接触面积减小还可以提高加工容差。
优选地,推进件310的内端部330可以延伸到贯通槽124内。这样,可以利用贯通槽124的空间,从而尽可能增大内端部330的尺寸,进而可以增大与举升件320的接合面积,从而减少压强,防止造成二者损坏。
优选地,结合参见图4-7、9和12,轨道槽123的远离对接面101的端部(即图中的下端部)上可以设置有限位槽130。限位槽130可以与贯通槽124相对设置。推进件310的内端部330可以朝向限位槽130隆起。隆起的部分可以在推进件310往复移动期间容纳在限位槽130内。隆起的部分与第一凸耳361之间的距离可以大于限位槽130与第一缺口121之间的距离。当安装推进件310的过程中,第一凸耳361对准第一缺口121时,隆起的部分可以插入在限位槽130。安装完成后,封堵件400封堵住第一缺口121后,由于隆起的部分无法进入到轨道槽123的上部,因此推进件310无法脱离绝缘壳体100。
进一步地,结合参见图4-7、9和12,限位槽130的与贯通槽124相对的面可以为斜面150。斜面150可以沿着远离对接面101的方向朝向插槽110倾斜。限位槽130沿着向上的方向逐渐变窄。当推进件310向上移动时,斜面150对推进件310的内端部330具有一定的缓冲,使用时手感较好。
优选地,如图9所示,推进件310的内端部330可以呈钩状。内端部330可以包括内起始段331、内尾段332以及内弯折段333。内弯折段333可以连接在内起始段331和内尾段332之间。内起始段331可以从杆部350朝向插槽110延伸。内尾段332可以从内弯折段333朝向贯通槽124延伸。这样,可以增大内端部330与举升件320的接触面积,从而使二者的接合更加稳定。进一步地,内尾段332可以通过抵靠举升件320而与举升件320接合。这样使得生产工艺更加简洁,从而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优选地,如图9所示,推进件310的外端部340可以包括外起始段341、外尾段342以及外弯折段343。外弯折段343可以连接在外起始段341和外尾段342之间。外起始段341可以从外端部340和内端部330之间的杆部350朝向插槽110延伸。外尾段342可以从外弯折段343沿着远离插槽110的方向延伸。由此,可以形成大体上钩状的外端部340。可操作部301可以位于外弯折段343的顶面上。使用时,用户可以按压外弯折段343的顶面,此处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操作可操作部301的使用体验。
由此,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若干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修改和改进,这些变型、修改和改进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
可以对本文图示和描述的结构进行各种改变。例如,上文描述的电连接器可以为任何合适的电连接器,例如卡缘连接器、背板连接器、子卡连接器、堆叠连接器(stackingconnector)、夹层连接器(mezzanine connector)、I/O连接器、芯片插座(chip socket)、Gen Z连接器等。当这些连接器传输信号时,都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而且,尽管上文参照卡缘连接器描述了很多创造性方面,但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方面不限于此。正如,创造性特征中的任何一个无论是单独还是与一个或多个其它创造性特征相结合,还可以用于其它类型的电连接器,诸如直角连接器和共面电连接器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或多个部件或特征与其他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不但包含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还包括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部件被整体倒置,则部件“在其他部件或特征上方”或“在其他部件或特征之上”的将包括部件“在其他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部件或构造之下”的情况。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此外,这些部件或特征也可以其他不同角度来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其他角度),本文意在包含所有这些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并且/或者“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并且/或者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Claims (24)
1.一种用于紧凑系统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紧凑系统的电连接器包括:
绝缘壳体,所述绝缘壳体的对接面上设置有沿着第一方向凹陷的插槽,所述插槽用于接收电元件;以及
弹性锁合件,所述弹性锁合件设置在所述插槽内,所述弹性锁合件构造为与所述电元件上的适配锁合部配合以将所述电元件保持在所述插槽内,且在外力的作用下与所述适配锁合部脱离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紧凑系统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紧凑系统的电连接器还包括解锁组件,所述解锁组件设置在所述绝缘壳体上且具有可操作部,所述可操作部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第二方向可移动,所述解锁组件构造为借助所述可操作部的移动而举升所述电元件使得所述适配锁合部与所述弹性锁合件脱离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紧凑系统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组件包括推进件和举升件,所述推进件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可往复移动,所述可操作部设置在所述推进件的露出到所述绝缘壳体之外的外端部上,所述推进件的内端部接合所述举升件,所述举升件用于将所述推进件的移动传递至所述电元件,以举升所述电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紧凑系统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件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绝缘壳体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紧凑系统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件的枢转轴位于其中部,所述推进件接合至所述举升件的第一端,所述举升件的第二端用于举升所述电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紧凑系统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件包括接合臂和举升臂,所述接合臂和所述举升臂彼此连接成V形,所述枢转轴位于所述接合臂和所述举升臂的连接处,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接合臂上,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举升臂上,所述V形的开口朝向所述对接面,且所述接合臂和所述举升臂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紧凑系统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到所述枢转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端到所述枢转轴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紧凑系统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包括轨道槽、贯通槽以及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所述轨道槽和所述贯通槽从所述对接面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轨道槽设置在所述绝缘壳体的侧壁内,所述贯通槽连通所述轨道槽的中部和所述侧壁的外侧面,所述贯通槽的宽度小于所述轨道槽的宽度,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分别从所述贯通槽向两侧延伸并且连通所述轨道槽和所述侧壁的外侧面;
所述推进件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外端部和所述内端部之间的杆部以及从所述杆部分别向两侧凸出的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在所述推进件经由所述贯通槽安装到所述轨道槽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凸耳和所述第二凸耳分别经由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进入所述轨道槽内,所述推进件沿着所述轨道槽可移动;且
所述用于紧凑系统的电连接器还包括封堵件,所述封堵件用于将所述推进件限制在所述安装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紧凑系统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件的所述内端部延伸到所述贯通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紧凑系统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槽的远离所述对接面的端部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贯通槽相对设置,所述推进件的所述内端部朝向所述限位槽隆起,所述隆起的部分在所述推进件往复移动期间容纳在所述限位槽内,所述隆起的部分与所述第一凸耳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限位槽与所述第一缺口之间的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紧凑系统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的与所述贯通槽相对的面为斜面,所述斜面沿着远离所述对接面的方向朝向所述插槽倾斜。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紧凑系统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杆部上还设置有分别向两侧凸出的第三凸耳和第四凸耳。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紧凑系统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凸耳位于所述第一凸耳和所述外端部之间,所述第四凸耳位于所述第二凸耳与所述外端部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紧凑系统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还包括内凹槽,所述内凹槽从所述轨道槽的与贯通槽相对的侧面向所述插槽凹陷,所述内凹槽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内凹槽与所述杆部对准。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紧凑系统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件包括插入到所述第一缺口内的第一封堵件和插入到所述第二缺口内的第二封堵件。
16.根据权利要求8-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紧凑系统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件的所述内端部呈钩状,所述内端部包括内起始段、内尾段以及连接在所述内起始段和所述内尾段之间的内弯折段,所述内起始段从所述杆部朝向所述插槽延伸,所述内尾段从所述内弯折段朝向所述贯通槽延伸。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于紧凑系统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尾段通过抵靠所述举升件而与所述举升件接合。
18.根据权利要求8-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紧凑系统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件的所述外端部包括外起始段、外尾段以及连接在所述外起始段和所述外尾段之间的外弯折段,所述外起始段从所述杆部朝向所述插槽延伸,所述外尾段从所述外弯折段沿着远离所述插槽的方向延伸。
1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紧凑系统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件的所述内端部具有接触面,所述接触面抵靠所述举升件。
2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紧凑系统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件位于所述插槽的底部,所述举升件用于举升所述电元件的插入端。
2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紧凑系统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件为一体件。
2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紧凑系统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锁合件和所述解锁组件均成对设置,每对所述弹性锁合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插槽的两侧,每对所述解锁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插槽的两侧。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紧凑系统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锁合件包括固定座和弹性片,所述固定座设置在所述插槽内,所述弹性片从所述固定座悬臂式地延伸,且所述弹性片的中部朝向所述插槽内隆起。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用于紧凑系统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片的悬臂端相比于所述弹性片的连接至所述固定座的连接端位于所述插槽的内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314591.8U CN216251210U (zh) | 2021-09-24 | 2021-09-24 | 用于紧凑系统的电连接器 |
TW111210329U TWM642746U (zh) | 2021-09-24 | 2022-09-22 | 緊密型系統的電連接器 |
US17/950,364 US20230096092A1 (en) | 2021-09-24 | 2022-09-22 |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ompact system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314591.8U CN216251210U (zh) | 2021-09-24 | 2021-09-24 | 用于紧凑系统的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251210U true CN216251210U (zh) | 2022-04-08 |
Family
ID=80984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314591.8U Active CN216251210U (zh) | 2021-09-24 | 2021-09-24 | 用于紧凑系统的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251210U (zh) |
TW (1) | TWM642746U (zh) |
-
2021
- 2021-09-24 CN CN202122314591.8U patent/CN216251210U/zh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9-22 TW TW111210329U patent/TWM642746U/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642746U (zh) | 2023-06-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869301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KR100795104B1 (ko) | 전기커넥터 및 소켓커넥터 | |
US6129572A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latch to retain IC card | |
CN102171893B (zh) | 连接单元、电子装置、连接单元拔脱方法 | |
EP0580133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TWM625360U (zh) | 電連接器 | |
US20110306229A1 (en) | Connector assembly | |
EP1063730A1 (en) | Circuit board mounted connecto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same | |
US6149450A (en) | Smart card adapter latch | |
CN212392437U (zh) | 连接器 | |
WO2014198928A1 (en) | Plug and connector arrangement | |
JP3269029B2 (ja) | コネクタのロック構造 | |
US5639270A (en) | Self-locking mating terminal structure | |
TW202224284A (zh) | 拉帶連接器及其組件 | |
US20230096092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ompact system | |
EP1619761A1 (en) | Connector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 |
TWM627362U (zh) | 拉帶連接器及其組件 | |
CN216251210U (zh) | 用于紧凑系统的电连接器 | |
CN212542840U (zh) | 插头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 |
CN115911914A (zh) | 用于紧凑系统的电连接器 | |
US20020016103A1 (en) | Unlocking aid | |
US6655980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locks | |
CN109193266B (zh) | 具有解锁功能的插头连接器 | |
CN113193412B (zh) | 一种连接器外壳体 | |
WO2005099046A1 (ja) | コネク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