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21607U - 一种取异物辅助气囊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取异物辅助气囊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221607U CN216221607U CN202122628516.9U CN202122628516U CN216221607U CN 216221607 U CN216221607 U CN 216221607U CN 202122628516 U CN202122628516 U CN 202122628516U CN 216221607 U CN216221607 U CN 21622160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xpansion
- air bag
- protection
- endoscope
- foreign mat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取异物辅助气囊,当内镜上的钳夹在夹取异物时进行扩张包裹,包括套设在内镜外壁上的扩张气囊和保护气囊,所述扩张气囊和保护气囊通过管道由外部供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两种不同方向扩张的气囊,从而在内镜端部的区域内形成一个扩张区域和保护区域,扩张气囊能够将内镜拖曳行进路线上的消化道撑开,避免被钳夹夹持的异物与消化道内壁接触;同时保护气囊能够将异物外部罩住,进一步阻隔异物直接与消化道接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取异物辅助气囊。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原本无法直接获取病因和病灶情况的病情,都可以通过现有的医疗设备实现低影响或无影响地对患者进行检查并准确获取到患者体内对应部位的实际情况。其中,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是一种现代医学介入治疗手段,具体是指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找到十二指肠乳头,由活检管道内插入造影导管至乳头开口部,注入造影剂后x线摄片,以显示胰胆管的技术。由于ERCP不用开刀,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较外科手术少,住院时间也大大缩短,深受患者欢迎。在短短几十年中ERCP在临床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已经成为当今胰胆疾病重要的治疗手段。
其中,ERCP中常用到的则是内镜设备,该设备集中了传统光学、人体工程学、精密机械、现代电子、数学、软件等于一体的检测仪器。一个具有图像传感器、光学镜头、光源照明、机械装置等的管状结构,它可以经口腔进入胃内或经其他天然孔道进入体内。而内镜端部还具有一个可外部操作的钳夹,可在一定范围内伸长和转动,并通过控制端部夹持从而进行活检取样或异物取出。其中,对于一些体积较大的异物堵塞处理时,直接通过现有的内镜钳夹夹持拖拽,很容易导致其尖锐部位划伤消化道内壁,从而造成更严重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保护气囊结构,通过设置在内镜外部的不同的气囊结构来对消化道进行扩张,同时也对异物进行包裹使其在拖拽过程中尽可能不与消化道内壁接触,从而达到保护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取异物辅助气囊,当内镜上的钳夹在夹取异物时进行扩张包裹,包括套设在内镜外壁上的扩张气囊和保护气囊,所述扩张气囊和保护气囊通过管道由外部供气(或排气)。
值得说明的是,内镜是现有结构,其外部具有一层胶质的套层。本实用新型的气囊是独立结构,可直接套设在内镜端部,并通过独立的管道与外部设备连通。同时也可以针对现有的内镜进行改进,直接优化其外部的胶质套层,在套层内集成有可扩展的气囊层,将供气/排气用的管道内置在内镜的管道内,从而具有加好的一体性。
其中的扩张气囊与保护气囊具有不同作用,现有的异物取出手术中,会遇到异物截面尺寸大于消化道截面尺寸的情况,且这种异物可能具有较为尖锐的凸出部,若强行夹取拖曳必然导致消化道内壁受伤。则扩张气囊设置在内镜端部,能够在尽可能靠近被夹持固定的异物的同时,又能够将消化道撑开。撑开后的消化道截面宽度大于或远大于异物的最大尺寸,此时直接夹住异物并拖拽,扩张气囊始终能够保持在前对消化道进行扩张。同时,为了进一步保护和隔离,其中的保护气囊能够朝向异物处扩散,并形成将其包裹的结构,与扩张气囊配合保护消化道。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扩张气囊与保护气囊均具有固定部和扩张部,所述保护气囊的扩张部具有朝向钳夹的伸出方向相同的扩张方向,并在扩张后形成尺寸大于钳夹最大宽度的膨大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所述扩张气囊与保护气囊具有同一个固定部和不同延展方向的扩张部,且扩张气囊与保护气囊内部连通。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所述扩张气囊与保护气囊的内部连通处设有气压阀,其中扩张气囊上设有与外部连通的管道。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所述扩张气囊与保护气囊分别为独立供气/排气结构,并固定在同一套管上,通过套管套设在内镜外表面。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至四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所述扩张气囊为柱状扩张结构,所述保护气囊为多瓣式圆锥扩张结构。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所述扩张气囊的最大扩张直径大于保护气囊的膨大端最大尺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两种不同方向扩张的气囊,从而在内镜端部的区域内形成一个扩张区域和保护区域,扩张气囊能够将内镜拖曳行进路线上的消化道撑开,避免被钳夹夹持的异物与消化道内壁接触;同时保护气囊能够将异物外部罩住,进一步阻隔异物直接与消化道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部分内镜的所有气囊处于未扩张状态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部分内镜的所有气囊处于未扩张状态的轴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部分内镜的所有气囊处于扩张状态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部分内镜的所有气囊处于扩张状态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部分内镜的所有气囊处于扩张状态的正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部分内镜的所有气囊处于扩张状态的轴侧图。
图中:1-内镜,2-扩张气囊,3-保护气囊,4-钳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释。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取异物辅助气囊,该设备使用在消化道的内镜1检查和手术中,通过在特定位置扩张实现对消化道的保护。本实施例中的异物对象主要是滞留在消化道中或消化腺中的结石,也可以针对一些骨头被意外吞噎的物体。这种物体一般都具有较为尖锐的突出部,由于这类对象是由材料沉积或管道狭窄卡住从而滞留在某一位置无法继续移动,通过外部透视检测或内镜1直接查看的方式确定滞留位置和其他信息,然后再通过内镜1进行处置。
本实施例中涉及到的内径主要为管状结构,其端部至少具有一个摄像头、钳夹4伸出口和灯头,通过灯头和摄像头获取实时画面,而钳夹4为线拉控制方式,其端部在伸出后始终保持张开状态,当外部操作端动作后可使其夹持,从而能达到拖拽异物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气囊是一种独立结构,如图1-5所示,为一体式结构,具有两个独立的气囊:扩张气囊2和保护气囊3。两个气囊均具有一个固定部,该固定部不具有延展性,并通过粘胶固定在一个套管上。套管为软质的可延展材料,内部具有多条弹性环体,在未受到外力的作用下的内径小于内镜1的外部尺寸。且套管内壁会设有粘胶,虽然是一次性气囊结构,但需要与内镜1端部稳定连接,则可在套设时通过内部涂覆粘胶来提高稳定性。
进一步的,扩张气囊2与保护气囊3具有独立的腔室,但通过同一根气管进行供气。该管道是独立设置在内镜1外部,可通过缠绕或粘胶的方式进行固定。气管外部连接有气泵,当内镜1达到对应位置后控制气泵进行扩张。
值得说明的是,气管本身连通两个气囊,而通过设置不同的气囊位置、扩张材料朝向以及扩张材料的厚度等条件,使得在同样气压下扩张气囊2的最大外径大于保护气囊3的最大外径。
本实施例中的保护气囊3为圆锥形结构,图中可以看到,该气囊分为两个部分,在未扩张时完全贴合在内镜1表面,除其底部具有一个不能延伸的固定部外,还在顶部具有一个环形部,具有低延展性。而环形部与固定部之间存在两个较大的扇形面,其中内外侧扇形面的材料延展性相同,而内侧扇形面的面料量少于外侧扇形面的面料量,导致保护气囊3在气体注入后会出现斜向扩张的情况。
则原本是贴合在内镜1表面的软质材料具有较好的收纳效果,而扩张后又能够向指定方向运动,避免在扩张时先接触到消化道内壁而出现阻挡影响其朝向预定方向扩张。但在实际操作中,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若伸入的消化道本身较为狭窄,即使是扩张气囊2已经先于保护气囊3与消化道接触,但随着保护气囊3的不断伸长,也可能存在接触消化道表面的情况。此时若保护气囊3发生折叠,则可适当拖动内镜1往复移动,将其折叠的部分拉出,然后再继续供气,也能解决相应问题。
还值得说明的是,图中展示的两个气囊在未充气状态下均贴合在内镜1表面,上述内容中限定了两个气囊具有相同的固定部,且固定部的朝向相同,则为了使保护气囊3的扩张朝向能够斜向钳夹4伸出的方向,则通过材料延展长度的不同来实现内外扩张不一致的情况。
此外,图中并未示出异物和实际的消化道情况,且图中的钳夹4属于过度伸长状态,一般再夹持有异物时,异物会进入保护气囊3内。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同样公开一种取异物辅助气囊,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所包含的两部分气囊结构具有不同的设置方式,具体如下:
本实施例中包括两个独立的气囊结构:扩张气囊2和保护气囊3。每个气囊均具有独立的固定部和扩张部,其中两个气囊的固定部均为环形的硬质板体结构,且相互之间具有夹角,夹角范围在30-60°之间。而两种的固定部均固定在同一固定环上,且与固定环形成一体式结构。
固定环内部具有软质防滑材料,且该结构的内径小于内镜1端部的外径尺寸,使其套设在内镜1端部时能够具有一定的表面压力,与软质防滑材料配合实现稳定固定效果。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两种气垫无需设置特殊材料和结构,由于固定部的朝向不同,则充气时扩张方向也不同,扩张气囊2直接以垂直于内镜1轴线方向向外扩张,而保护气囊3能够朝向钳夹4一侧扩张并将对应异物包裹。
进一步地,两个气囊具有独立的腔室,分别由两根管道连通进行供气。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分别充气控制能够更好的起效,通过控制充气量,使得扩张气囊2能够完全将对应区域内的消化道扩张至一定宽度,然后再使保护气囊3再进行扩张,充气量只需满足将异物前进方向的部分包裹即可。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应理解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中界定的为准,并且说明书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书。
Claims (7)
1.一种取异物辅助气囊,当内镜(1)上的钳夹(4)在夹取异物时进行扩张包裹,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设在内镜(1)外壁上的扩张气囊(2)和保护气囊(3),所述扩张气囊(2)和保护气囊(3)通过管道由外部供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取异物辅助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气囊(2)与保护气囊(3)均具有固定部和扩张部,所述保护气囊(3)的扩张部具有朝向钳夹(4)的伸出方向相同的扩张方向,并在扩张后形成尺寸大于钳夹(4)最大宽度的膨大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取异物辅助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气囊(2)与保护气囊(3)具有同一个固定部和不同延展方向的扩张部,且扩张气囊(2)与保护气囊(3)内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取异物辅助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气囊(2)与保护气囊(3)的内部连通处设有气压阀,其中扩张气囊(2)上设有与外部连通的管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取异物辅助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气囊(2)与保护气囊(3)分别为独立供气/排气结构,并固定在同一套管上,通过套管套设在内镜(1)外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一种取异物辅助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气囊(2)为柱状扩张结构,所述保护气囊(3)为多瓣式圆锥扩张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取异物辅助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气囊(2)的最大扩张直径大于保护气囊的膨大端最大尺寸。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628516.9U CN216221607U (zh) | 2021-10-29 | 2021-10-29 | 一种取异物辅助气囊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628516.9U CN216221607U (zh) | 2021-10-29 | 2021-10-29 | 一种取异物辅助气囊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221607U true CN216221607U (zh) | 2022-04-08 |
Family
ID=80990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628516.9U Active CN216221607U (zh) | 2021-10-29 | 2021-10-29 | 一种取异物辅助气囊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221607U (zh) |
-
2021
- 2021-10-29 CN CN202122628516.9U patent/CN21622160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541559B2 (ja) | 可撓性スリーブを使用する結腸内プローブの推進 | |
US7056283B2 (en) | Double sleeve endoscope | |
JP2003527900A5 (zh) | ||
US11779196B2 (en) |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with attachable intestine pleating structures | |
JP2003527900A (ja) | 患者の体腔に沿って位置決めされるための中空エレメントを組み込んだ器具、および、前記中空エレメントを位置決めする方法 | |
US20080249356A1 (en) | Therapeutic method and endoscopic system that use overtube | |
CN216221607U (zh) | 一种取异物辅助气囊 | |
JP2011083487A (ja) | 内視鏡カバーおよび内視鏡カバーセット | |
CN209032433U (zh) | 一种内镜下检查辅助双囊套管 | |
CN216823384U (zh) | 一种胶囊内窥镜系统 | |
JP7033157B2 (ja) | 取付治具付きバルーンの包装体及びバルーン取付方法 | |
CN209450576U (zh) | 用于v-notes手术的单孔腹腔镜器械系统 | |
CN216167366U (zh) | 一种用于肠镜检查的双气囊辅助装置 | |
CN205849427U (zh) | 一种具有额外器械通道的内镜 | |
CN215383917U (zh) | 内窥镜辅助器 | |
JP3088240B2 (ja) | 径可変の内視鏡 | |
CN218922517U (zh) | 一种内窥镜镜端部稳定气囊 | |
CN222549181U (zh) | 一种内镜用先端气囊装置 | |
CN115245309A (zh) | 内窥镜辅助器 | |
WO2015089414A1 (en) | Balloon access device with features for engaging an endoscope | |
CN119586962A (zh) | 一种消化道内镜 | |
CN114159009A (zh) | 一种胶囊内窥镜系统及操作方法 | |
JP2020121058A (ja) | ミラーカテーテル | |
AU2001246745A1 (en) | A hollow element for being positioned along a body cavity of a patient | |
WO2016137417A1 (en) | A medical device for colonoscopy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