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82125U - 一种模具可转动可升降的下模机构及其成型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具可转动可升降的下模机构及其成型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182125U CN216182125U CN202122726855.0U CN202122726855U CN216182125U CN 216182125 U CN216182125 U CN 216182125U CN 202122726855 U CN202122726855 U CN 202122726855U CN 216182125 U CN216182125 U CN 21618212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wer die
- die
- platform
- lifting
- guide po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nting, Exchange, And Manufacturing Of 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具可转动可升降的下模机构及其成型机。其中,下模机构包括下模台、升降台以及模具。其中,下模台上设置有两个模具,并连接有转动机构,使得下模台在转动机构的驱动下转动,从而使得两个模具通过下模台的转动交换位置。升降台设置在下模台的下方,并连接有升降机构,使得升降台通过升降机构的驱动能够穿过下模台进行升降,进而带动下模台上的其中一个模具进行升降。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台和升降台分离的方式实现上下料工位和成型工位的分离,从而使得上下料和成型作业同步进行,提高生产效率,并使得工作人员远离成型工位,从而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皮料成型机的下模机构。
背景技术
皮料成型机一般分成上模和下模。通过上模和下模的相互压型或吸附成型,将加热软化后的皮料制成所需要的形状,再冷却后制成成品。由于皮料放置在上模和下模之间,因此,上模和下模通常都需要升降作业。现有技术下的皮料成型机,比如汽车内饰成型机,通常需要人工将皮料铺设在下模上,然后,下模升至指定高度与上模进行合模成型作业,成型作业完成后,下模再下降至工作台上,由工作人员人工取出成型后的皮料,再将待成型的皮料铺设在下模上,由此重复作业。这种方式下,成型和上下料都在同一工位上,使得上下料的过程占用了成型的时间,效率较低。另一方面铺设皮料和取出皮料时,位于下模下方,由于机器的高温使得工作人员工作环境差,并且若上模掉落就会出现安全生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1、提高皮料成型机生产效率;
2、改善工作人员铺设皮料和取出皮料的工作环境并避免出现上模掉落砸伤工作人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方案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模具可转动可升降的下模机构,包括下模台、升降台以及模具;其中,所述下模台上设置有两个所述模具,并连接有转动机构,使得所述下模台在所述转动机构的驱动下转动,从而使得两个模具通过所述下模台的转动交换位置;升降台设置在下模台的下方,并连接有升降机构,使得升降台通过所述升降机构的驱动能够穿过所述下模台进行升降,进而带动所述下模台上的其中一个模具进行升降。
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下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电机、齿轮箱、齿柱;所述升降台设置在所述齿柱的顶端;所述升降电机连接齿轮箱内的齿轮;所述齿轮箱通过箱内设置的齿轮与齿柱啮合。
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下模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柱机构;所述导柱机构至少包括导柱和导套;所述导柱的顶端连接所述升降台;所述导套套在所述导柱上,并设置于成型机机架上。
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下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机构还包括所述导套底部还连接有导柱护管;所述导柱设置在所述导柱护管内。
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下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护管底部末端封口;
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下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护管顶端连接有侧向孔。
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下模机构,所述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和模具架;所述模具本体设置在所述模具架上;所述模具架四角设置有定位孔;所述下模台相应的设置有定位销;当所述模具设置在所述下模台上时,所述定位销插入所述定位孔。
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下模机构,所述下模台上设置有便于所述模具平移的滚珠;所述滚珠成直线排列;所述模具架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滚珠相匹配的滚珠槽;当所述模具设置在所述下模台上时,所述滚珠卡在所述滚珠槽内;所述定位销可升降。
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下模机构,所述定位销连接由气缸并通过气缸驱动升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成型机,包括上模机构和下模机构,所述下模机构为上述的下模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台和升降台分离的方式实现上下料工位和成型工位的分离,从而使得上下料和成型作业同步进行,提高生产效率,并使得工作人员远离成型工位,从而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模机构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模机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升降机构和升降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升降机构和升降台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5和图6分别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模台和模具的不同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隐藏一个模具后的下模台和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虚线框R部分的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成型机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上述各图中,
1是下模台,11是模具位,12是侧边梁,13是滚珠,14是定位销,15是气缸;
2是模具,21是模具本体,22是模具架,23是定位孔,24是滚珠槽,29是边底板;
3是转动机构,31是转动电机,32是齿盘驱动台,33是转动盘;
4是升降台;5是升降机构,51是升降电机,52是齿轮箱,521是齿轮,53是齿柱,54是导柱机构,541是导柱,542是导套,543是导柱护管,55是传动轴;
900是成型机机架,901是机架底座,902是机架顶台,910是下模机构,920是上模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是一种汽车内饰成型机,参照图10,该成型机是一种皮料成型机,尤其是汽车内饰成型机,包括成型机机架900、下模机构910和上模机构920。其中下模机构901设置在成型机机架的机架底座901上,上模机构902设置在成型机架的机架顶台902上。
其中,下模机构910即为前述的模具可转动可升降的下模机构,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包括下模台1、模具2和升降台4。参照图5、图6、图7,下模台1由两根侧边梁12和连接两根侧边梁12的横梁所构建。下模台1上设置有两个用于设置模具2的模具位11,每个模具位11分别各设有模具2。下模台1连接有转动机构3,使得下模台1能够在转动机构3的驱动下转动,两个模具位11以下模台1的转动的轴心为中心呈中心对称。由此两个模具位11上的两个模具2能够通过下模台1的转动交换位置。
具体来说,两个模具位11分别对应两个工位:一个是成型工位,一个是上下料工位。成型工位位于成型机机架900内,上下料工位位于成型机机架900之外。当一个模具2在成型机机架900内的成型工位上时,另一个模具2在成型机机架900外的上下料工位上。当成型工位上的模具2通过下模台9转动至上下料工位2上时,另一个模具2则从上下料工位转动至成型工位。由此,当一个模具2在成型工位上进行成型作业时,另一个模具2在上下料工位上,由人工作业进行上下皮料,从而实现成型作业和上下料的同步进行,提高生产效率。
参照图5,本实施例中转动机构3包括转动电机31、齿盘驱动台32和转动盘33。转动盘33设置在齿盘驱动台32上。转动电机31连接齿盘驱动台32,用于通过齿盘驱动台32驱动转动盘33转动。下模台1设置在转动盘33上。本实施例中,转动机构3是一个外购件,其具体结构无需赘述。
升降台4设置在机架底座901上,并位于下模台1的下方,并连接有升降机构5。升降台4通过升降机构5的驱动能够穿过下模台1进行升降,进而带动下模台1上的其中一个模具2进行升降。升降台4和升降机构5对应设置在成型工位上,也就是说,升降台4和升降机构5用于驱动成型工位上的模具2升降。本实施例中,升降台4为板体,升降台4和模具2底部之间具有卡位机构。由此,升降台4带动模具2升降时,通过卡位机构的卡位固定模具2在升降台4的位置。升降台4和模具2底部之间的卡位机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悉,本说明书不再赘述。
升降机构5包括升降电机51、齿轮箱52和齿柱53。升降电机51、齿轮箱52和齿柱53设置在机架底座901上。齿柱53竖直设置,升降台4设置在齿柱53的顶端。升降电机51连接齿轮箱52内的齿轮521。齿轮箱52通过箱内设置的齿轮521与齿柱53啮合。本实施例中,齿柱53总共有四根,分别连接升降台5的四角。齿轮箱52有两个。每个齿轮箱52分别连接两根齿柱53。两个齿轮箱52之间通过传动轴55连接。升降电机51则通过减速器和传动轴55连接两个齿轮箱52。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升降台4还连接有导柱机构54。参照图4,本实施例中,导柱机构54包括导柱541和导套542。导柱541竖直设置,顶端连接升降台4,并能够随升降台4的升降而升降。导套542竖直设置设置在机架底座901上,并套在导柱541上。
本实施例的成型机在安装时,机架底座901固定在地面上,由此,齿柱53和导柱541均需要伸入地面。为此,齿柱53和导柱541外均设置有保护套。本实施例中导柱541外的保护套为导柱护管543,也就是,导柱541设置在导柱护管543内。导柱护管543为竖直设置的管体,与机架底座901相固定。导柱护管543的顶端连接导套541的底部。导柱护管543底部末端封口。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导柱护管543顶端还连接有侧向孔544。本实施中,侧向孔544设置在导套542上,并通过导柱护管543顶端开口与侧向孔544连通。侧向孔544用于向导柱护管543内注入润滑油和用于排气。由此,导柱541随着升降台4的升降而升降时,导柱541能够被导柱护管543内的润滑油所浸润。
进一步地,模具2设置在下模台1的模具位11上时,下模台1模具位11和模具2之间设置有相互定位结构,以避免模具2在下模台1上时平移。具体来说,参照图7、图8和图9,模具2包括模具本体21和模具架22。模具本体21设置在模具架22上。模具架22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边底板29。通过边底板29两端设置定位孔23,使得模具架22的四角分别设置有定位孔23。相应地,下模台1的模具位11上设置有定位销14。定位销14设置在下模台1的侧边梁12上。模具2设置在下模台1上时,边底板29紧贴于侧边梁12的顶面,定位销14则插入定位孔23,由此通过定位销14插入定位孔23实现下模台1和模具2之间的平移限位。显而易见地,定位销14和定位孔23无法对模具2实现竖直方向上的移动限位,因为模具2是可以通过升降台4和升降机构5驱动下升降的。另一方面,模具2升降时,定位销14或者插入定位孔23或者从定位孔23内拔出。
此外,进一步地,为了便于更换下模台1上的模具2以使得成型机生产不同规格的产品,本实施例中,下模台1的模具位11上设置有便于模具2平移的滚珠13。滚珠13设置在侧边梁12上,每根侧边梁12上分别设置有一组排列成直线的滚珠13。与此匹配地,模具架22的底部,具体来说,边底板29的底部设置有与滚珠13相匹配的滚珠槽24。滚珠槽24是一个截面呈弧形的槽体。当模具2设置在下模台1上时,滚珠13卡在滚珠槽24内。由此,在滚珠13的辅助下,更换模具2时,只需要直线推动模具2即可。此外,为避免模具2更换平移时定位销14的限位,定位销14为可升降设置。具体来说,本实施例中,定位销14连接有气缸15。通过气缸15的驱动实现定位销14的升降。
Claims (10)
1.一种模具可转动可升降的下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台、升降台以及模具;其中,所述下模台上设置有两个所述模具,并连接有转动机构,使得所述下模台在所述转动机构的驱动下转动,从而使得两个模具通过所述下模台的转动交换位置;升降台设置在下模台的下方,并连接有升降机构,使得升降台通过所述升降机构的驱动能够穿过所述下模台进行升降,进而带动所述下模台上的其中一个模具进行升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电机、齿轮箱、齿柱;所述升降台设置在所述齿柱的顶端;所述升降电机连接齿轮箱内的齿轮;所述齿轮箱通过箱内设置的齿轮与齿柱啮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模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柱机构;所述导柱机构至少包括导柱和导套;所述导柱的顶端连接所述升降台;所述导套套在所述导柱上,并设置于成型机机架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机构还包括所述导套底部还连接有导柱护管;所述导柱设置在所述导柱护管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护管底部末端封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下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护管顶端连接有侧向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和模具架;所述模具本体设置在所述模具架上;所述模具架四角设置有定位孔;所述下模台相应的设置有定位销;当所述模具设置在所述下模台上时,所述定位销插入所述定位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台上设置有便于所述模具平移的滚珠;所述滚珠成直线排列;所述模具架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滚珠相匹配的滚珠槽;当所述模具设置在所述下模台上时,所述滚珠卡在所述滚珠槽内;所述定位销可升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下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销连接由气缸并通过气缸驱动升降。
10.一种成型机,包括上模机构和下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机构为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下模机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726855.0U CN216182125U (zh) | 2021-11-09 | 2021-11-09 | 一种模具可转动可升降的下模机构及其成型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726855.0U CN216182125U (zh) | 2021-11-09 | 2021-11-09 | 一种模具可转动可升降的下模机构及其成型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182125U true CN216182125U (zh) | 2022-04-05 |
Family
ID=80906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726855.0U Active CN216182125U (zh) | 2021-11-09 | 2021-11-09 | 一种模具可转动可升降的下模机构及其成型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182125U (zh) |
-
2021
- 2021-11-09 CN CN202122726855.0U patent/CN21618212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317884B (zh) | 自动合包焊接机 | |
CN102632604B (zh) | 热成型机 | |
CN112059034A (zh) | 一种管件双端缩管装置 | |
CN111842678A (zh) | 保温杯缩口机 | |
CN212888756U (zh) | 一种带有快速脱模机构的弯头模具 | |
CN218227657U (zh) | 一种高效成型医疗设备外壳注塑模具 | |
CN216182125U (zh) | 一种模具可转动可升降的下模机构及其成型机 | |
CN118046093B (zh) | 一种模具激光焊接装置及焊接方法 | |
CN114535515A (zh) | 一种汽车发动机外壳铸造模具及其铸造方法 | |
CN220782006U (zh) | 一种冲压加工辅助机构 | |
CN112828183A (zh) | 一种集料装置 | |
CN212238948U (zh) | 保温杯缩口机 | |
CN207828105U (zh) | 一种高硼硅玻璃壶自动化生产系统 | |
CN216181988U (zh) | 一种中模机构及其皮料成型机 | |
CN210210052U (zh) | 一种砂轮生产的磨料摊平装置 | |
CN215431207U (zh) | 保温杯缩口压坯装置及双工位保温杯缩口机 | |
CN215703603U (zh) | 一种具有导向定位功能的注塑模具 | |
CN215143745U (zh) | 一种汽车角板支撑件加工用冲压装置 | |
CN215315008U (zh) | 一种半固态压铸用内部斜孔冲切装置 | |
CN215237223U (zh) | 一种新型汽车配件模具 | |
CN213988446U (zh) | 一种用于制造盘式绝缘子的修内坯装置 | |
CN213260654U (zh) | 一种手模座导向装置 | |
CN115846443A (zh) | 一种铝壳生产用快速成型装置 | |
CN104874697B (zh) | 一种封头自动下料设备及下料方法 | |
CN217456592U (zh) | 一种全自动液压成型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