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67420U - 支撑调节组件及具有其的磁共振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支撑调节组件及具有其的磁共振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167420U CN216167420U CN202122400247.0U CN202122400247U CN216167420U CN 216167420 U CN216167420 U CN 216167420U CN 202122400247 U CN202122400247 U CN 202122400247U CN 216167420 U CN216167420 U CN 21616742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djusting
- support
- transmitting coil
- support frame
- shaped h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撑调节组件及具有其的磁共振装置,该支撑调节组件包括:支撑架,支撑架的上端与发射线圈筒体连接;旋转调节结构,设置在支撑架的上端与发射线圈筒体之间,以使发射线圈筒体能够通过旋转调节结构相对支撑架转动。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发射线圈筒体安装调节不便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共振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支撑调节组件及具有其的磁共振装置。
背景技术
磁共振装置是基于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成像设备,其中,磁共振成像技术是利用人体组织中的氢原子核(质子)在磁场中受到射频脉冲的激励而发生核磁共振现象,产生磁共振信号,经过电子计算机处理重建人体某一层面的图像的成像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磁共振装置包括发射线圈筒体和磁体,发射线圈筒体固定设置在磁体上。具体地,发射线圈筒体通过支撑件和螺柱固定在磁体上,存在安装调节不便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撑调节组件及具有其的磁共振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发射线圈筒体安装调节不便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支撑调节组件,支撑调节组件包括:支撑架,支撑架的上端与发射线圈筒体连接;旋转调节结构,设置在支撑架的上端与发射线圈筒体之间,以使发射线圈筒体能够通过旋转调节结构相对支撑架转动。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该支撑调节组件包括支撑架和旋转调节结构,通过将旋转调节结构设置在支撑架与发射线圈筒体之间,在将发射线圈筒体通过支撑调节组件进行装配时,能够利用旋转调节结构调节发射线圈筒体相对支撑架的角度,便于进行安装调节。
进一步地,旋转调节结构包括第一条形孔和第一连接件,第一条形孔设置在支撑架的上端,第一条形孔沿发射线圈筒体的周向延伸,第一连接件可移动地穿设在第一条形孔内。由于第一条形孔沿发射线圈筒体的周向延伸,在发射线圈筒体相对支撑架转动时,第一条形孔能够为第一连接件提供移动空间,便于调节发射线圈筒体的角度。
进一步地,支撑架包括架体和两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板分别设置在架体的两端,两个支撑板均与发射线圈筒体的外壁相贴合,每个支撑板上均设置有第一条形孔。采用上述结构,利用两个支撑板分别与发射线圈筒体连接,能够提升支撑架与发射线圈筒体的连接稳固性。并且,根据发射线圈筒体的外壁的弧度,以及发射线圈筒体的直径,针对性地对架体的形状以及支撑板的倾斜角进行设计,便于实现支撑板与发射线圈筒体的外壁相贴合。
进一步地,支撑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一调节件,第一调节件能够上下移动地设置在磁体上,第一调节件的上端与支撑架的下端连接;第二调节件,设置在磁体上,第二调节件能够驱动第一调节件上下移动,支撑架的下端与第一调节件的上端之间设置有平移结构,支撑架能够通过平移结构相对第一调节件平移。具体地,第二调节件能够驱动第一调节件上下移动,利用第一调节件驱动支撑架上下移动,进而调节发射线圈筒体相对磁体的上下位置。支撑架的上端与发射线圈筒体之间设置有旋转调节结构,发射线圈筒体能够通过旋转调节结构相对支撑架转动,进而调节发射线圈筒体相对磁体的角度。支撑架的下端与第一调节件的上端之间设置有平移结构,支撑架能够通过平移结构相对第一调节件平移,进而调节发射线圈筒体相对磁体的水平位置。采用上述结构,由于第二调节件能够驱动第一调节件上下移动,支撑架的上端与发射线圈筒体之间设置有旋转调节结构,支撑架的下端与第一调节件的上端之间设置有平移结构,能够在三个不同维度上对发射线圈筒体的位置进行调节,便于完成发射线圈筒体的安装调节。
进一步地,平移结构包括第二条形孔和第二连接件,第二条形孔设置在支撑架的下端,第二条形孔在垂直发射线圈筒体的轴线的方向上延伸,第二连接件设置在第一调节件的上端,第二连接件可移动地穿设在第二条形孔内,支撑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一紧固件,第二连接件通过第一紧固件与支撑架的下端连接。由于第二条形孔在垂直发射线圈筒体的轴线的方向上延伸,在支撑架相对第一调节件平移时,第二条形孔能够为第二连接件提供移动空间,便于调节发射线圈筒体的水平位置。
进一步地,第一调节件具有沿上下方向设置的第三条形孔,支撑调节组件还包括穿设于第三条形孔的第二紧固件,第一调节件通过第二紧固件与磁体连接。在利用第二调节件将第一调节件调节至合适的高度之后,利用第二紧固件将第一调节件固定在磁体上,即可完成第一调节件的装配。在第一调节件上下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利用第三条形孔为第二紧固件提供移动空间。
进一步地,第二调节件包括固定块和移动块,固定块固定设置在磁体上,固定块上设置有第一斜面,移动块具有对应第一斜面设置的第二斜面,移动块通过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相对固定块上下移动,移动块的上端与第一调节件的下端驱动连接,以驱动第一调节件上下移动。当移动块在水平方向上相对固定块移动时,由于移动块通过第二斜面与固定块的第一斜面相接触,且固定块固定设置在磁体上,因此移动块会在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驱动下相对固定块上下移动,进而能够利用移动块驱动第一调节件上下移动,最终实现调节发射线圈筒体相对磁体的上下位置。采用两个斜面的配合实现移动块的上下移动,具有结构简单及成本低的优点。
进一步地,第二调节件还包括第三紧固件,移动块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四条形孔,第三紧固件可移动地穿设于第四条形孔,第三紧固件与固定块螺纹连接。通过转动第三紧固件,能够调节第三紧固件旋入固定块内的深度,在第三紧固件转动的过程中,第三紧固件会带动移动块在水平方向上相对固定块移动,进而利用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相配合实现移动块的升降。并且,由于第四条形孔沿上下方向延伸,在移动块的升降的过程中,能够利用第四条形孔对第三紧固件提供移动空间。
进一步地,第一斜面上设置有导向槽,第二斜面上设置有导向凸台,导向凸台可移动地插设在导向槽内,导向槽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斜面的延伸方向相同;和/或,移动块的上端与第一调节件的下端均为平面,移动块能够相对第一调节件平移。通过设置导向槽和导向凸台,一方面,在转动第三紧固件的过程中,能够利用导向槽和导向凸台相配合对移动块进行限位,避免移动块出现翻转的问题,另一方面,在移动块升降的过程中,能够利用导向槽和导向凸台相配合对移动块进行移动导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磁共振装置,磁共振装置包括发射线圈筒体、磁体以及支撑调节组件,支撑调节组件为上述提供的支撑调节组件。因此,该磁共振装置在将发射线圈筒体通过支撑调节组件进行装配时,能够利用旋转调节结构调节发射线圈筒体相对支撑架的角度,便于进行安装调节。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磁共振装置的局部结构的第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磁共振装置的局部结构的第二视角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磁共振装置的局部结构的第三视角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磁共振装置的局部爆炸图;
图5示出了图1中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1中的第一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1中的移动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1中的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发射线圈筒体;10、支撑架;11、架体;111、第一段;112、第二段;113、第三段;114、第四段;115、加强筋;12、支撑板;20、第一调节件;21、调节主体;22、连接柱;23、第三条形孔;30、第二调节件;31、固定块;311、第一斜面;312、导向槽;32、移动块;321、第二斜面;322、第四条形孔;323、导向凸台;33、第三紧固件;40、旋转调节结构;41、第一条形孔;50、平移结构;51、第二条形孔;61、第一紧固件;62、第二紧固件;70、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调节组件,该支撑调节组件包括支撑架10和旋转调节结构40,支撑架10的上端与发射线圈筒体1连接,旋转调节结构40设置在支撑架10的上端与发射线圈筒体1之间,发射线圈筒体1能够通过旋转调节结构40相对支撑架10转动。
应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调节组件,通过将旋转调节结构40设置在支撑架10与发射线圈筒体1之间,在将发射线圈筒体1通过支撑调节组件进行装配时,能够利用旋转调节结构40调节发射线圈筒体1相对支撑架10的角度,便于进行安装调节。
如图2所示,旋转调节结构40包括第一条形孔41和第一连接件,第一条形孔41设置在支撑架10的上端,第一条形孔41沿发射线圈筒体1的周向延伸,第一连接件可移动地穿设在第一条形孔41内。将第一连接件(例如螺钉)穿设于第一条形孔41,利用第一连接件将支撑架10和发射线圈筒体1连接。由于第一条形孔41沿发射线圈筒体1的周向延伸,在发射线圈筒体1相对支撑架10转动时,第一条形孔41能够为第一连接件提供移动空间,便于调节发射线圈筒体1的角度。
如图5所示,支撑架10包括架体11和两个支撑板12,两个支撑板12分别设置在架体11的两端,两个支撑板12均与发射线圈筒体1的外壁相贴合,每个支撑板12上均设置有第一条形孔41。采用上述结构,利用两个支撑板12分别与发射线圈筒体1连接,能够提升支撑架10与发射线圈筒体1的连接稳固性。
并且,根据发射线圈筒体1的外壁的弧度,以及发射线圈筒体1的直径,针对性地对架体11的形状以及支撑板12的倾斜角进行设计,便于实现支撑板12与发射线圈筒体1的外壁相贴合。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支撑板12上设置有一个第一条形孔41,另一个支撑板12上设置有两个第一条形孔41,上述三个第一条形孔41形成一个面(三点形成一个面),能够提升支撑架10与发射线圈筒体1的连接稳固性。
具体地,架体1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111、第二段112、第三段113以及第四段114,其中一个支撑板12与第一段111连接,另一个支撑板12与第四段114连接,第二段112与第一调节件20的上端之间设置有平移结构5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段111的高度低于第四段114的高度,便于支撑架10与发射线圈筒体1相贴合。
如图5所示,架体11还包括加强筋115,第一段111和第二段112的连接处以及第二段112与第三段113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加强筋115,如此能够提升架体11的结构强度,进一步提升支撑架10与发射线圈筒体1的连接稳固性。
其中,支撑架10可以采用不锈钢折弯制成,或者将支撑架10采用焊接件制成,只要保证支撑架10不影响梯度线圈上匀场条的拆装即可。
如图1至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支撑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一调节件20和第二调节件30,第一调节件20能够上下移动地设置在磁体上,第一调节件20的上端与支撑架10的下端连接,第二调节件30设置在磁体上,第二调节件30能够驱动第一调节件20上下移动,支撑架10的下端与第一调节件20的上端之间设置有平移结构50,支撑架10能够通过平移结构50相对第一调节件20平移。
采用上述结构,第二调节件30能够驱动第一调节件20上下移动,利用第一调节件20驱动支撑架10上下移动,进而调节发射线圈筒体1相对磁体的上下位置。支撑架10的上端与发射线圈筒体1之间设置有旋转调节结构40,发射线圈筒体1能够通过旋转调节结构40相对支撑架10转动,进而调节发射线圈筒体1相对磁体的角度。支撑架10的下端与第一调节件20的上端之间设置有平移结构50,支撑架10能够通过平移结构50相对第一调节件20平移,进而调节发射线圈筒体1相对磁体的水平位置。采用上述结构,由于第二调节件30能够驱动第一调节件20上下移动,支撑架10的上端与发射线圈筒体1之间设置有旋转调节结构40,支撑架10的下端与第一调节件20的上端之间设置有平移结构50,能够在三个不同维度上对发射线圈筒体1的位置进行调节,便于完成发射线圈筒体1的安装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调节发射线圈筒体1相对磁体的上下位置,即发射线圈筒体1在Y方向上相对磁体移动,调节发射线圈筒体1相对磁体的角度,即发射线圈筒体1在Z方向上相对磁体旋转,调节发射线圈筒体1相对磁体的水平位置,即发射线圈筒体1在X方向上相对磁体移动。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Y方向为竖直方向(上下方向)。X方向为水平方向,且X方向与发射线圈筒体1的轴线相垂直。Z方向与发射线圈筒体1的轴线的延伸方向相同。在其它实施例中,Y方向也可以与竖直方向呈一定夹角,例如±5°,X方向也可以与水平方向呈一定夹角,例如±5°。
如图3和图5所示,平移结构50包括第二条形孔51和第二连接件,第二条形孔51设置在支撑架10的下端,第二条形孔51在垂直发射线圈筒体1的轴线的方向上延伸,第二连接件设置在第一调节件20的上端,第二连接件可移动地穿设在第二条形孔51内,支撑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一紧固件61,第二连接件通过第一紧固件61与支撑架10的下端连接。将第二连接件穿设于第二条形孔51,利用第二连接件将支撑架10和第一调节件20连接。由于第二条形孔51在垂直发射线圈筒体1的轴线的方向上延伸,在支撑架10相对第一调节件20平移时,第二条形孔51能够为第二连接件提供移动空间,便于调节发射线圈筒体1的水平位置。
如图1、图3以及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调节件20包括调节主体21,第二连接件为设置在调节主体21的上端的连接柱22,连接柱22可移动地穿设于第二条形孔51。通过在调节主体21上设置连接柱22,利用连接柱22和第一紧固件61实现支撑架10和第一调节件20的连接,具有结构简单,便于装配的优点。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紧固件61为螺帽,连接柱22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螺帽与连接柱22螺纹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柱22与调节主体21为一体成型结构,能够简化装置的结构,具有便于加工的优点。
具体地,在支撑架10的下端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二条形孔51,即第二段112上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二条形孔51。
如图1和图6所示,第一调节件20具有沿上下方向设置的第三条形孔23,支撑调节组件还包括穿设于第三条形孔23的第二紧固件62,第一调节件20通过第二紧固件62与磁体连接。在利用第二调节件30将第一调节件20调节至合适的高度之后,利用第二紧固件62将第一调节件20固定在磁体上,即可完成第一调节件20的装配。在第一调节件20上下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利用第三条形孔23为第二紧固件62提供移动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紧固件62为螺钉。
如图1、图7以及图8所示,第二调节件30包括固定块31和移动块32,固定块31固定设置在磁体上,固定块31上设置有第一斜面311,移动块32具有对应第一斜面311设置的第二斜面321,移动块32通过第一斜面311和第二斜面321相对固定块31上下移动,移动块32的上端与第一调节件20的下端驱动连接,以驱动第一调节件20上下移动。
当移动块32在水平方向上相对固定块31移动时,由于移动块32通过第二斜面321与固定块31的第一斜面311相接触,且固定块31固定设置在磁体上,因此移动块32会在第一斜面311和第二斜面321的驱动下相对固定块31上下移动,进而能够利用移动块32驱动第一调节件20上下移动,最终实现调节发射线圈筒体1相对磁体的上下位置。采用两个斜面的配合实现移动块32的上下移动,具有结构简单及成本低的优点。
如图1和图4所示,第二调节件30还包括第三紧固件33,移动块32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四条形孔322,第三紧固件33可移动地穿设于第四条形孔322,第三紧固件33与固定块31螺纹连接。通过转动第三紧固件33,能够调节第三紧固件33旋入固定块31内的深度,在第三紧固件33转动的过程中,第三紧固件33会带动移动块32在水平方向上相对固定块31移动,进而利用第一斜面311和第二斜面321相配合实现移动块32的升降。
并且,由于第四条形孔322沿上下方向延伸,在移动块32的升降的过程中,能够利用第四条形孔322对第三紧固件33提供移动空间。
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斜面311上设置有导向槽312,第二斜面321上设置有导向凸台323,导向凸台323可移动地插设在导向槽312内,导向槽31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斜面311的延伸方向相同。通过设置导向槽312和导向凸台323,一方面,在转动第三紧固件33的过程中,能够利用导向槽312和导向凸台323相配合对移动块32进行限位,避免移动块32出现翻转的问题,另一方面,在移动块32升降的过程中,能够利用导向槽312和导向凸台323相配合对移动块32进行移动导向。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块32的上端与第一调节件20的下端均为平面,移动块32能够相对第一调节件20平移。采用上述结构,便于实现移动块32相对第一调节件20平移。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磁共振装置,该磁共振装置包括发射线圈筒体1、磁体以及支撑调节组件,支撑调节组件为上述提供的支撑调节组件。因此,该磁共振装置在将发射线圈筒体1通过支撑调节组件进行装配时,能够利用旋转调节结构40调节发射线圈筒体1相对支撑架10的角度,便于进行安装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磁共振装置包括四个支撑调节组件,两个支撑调节组件间隔设置在发射线圈筒体1的前端,另外两个支撑调节组件间隔设置在发射线圈筒体1的后端。
如图4所示,磁共振装置还包括固定板70,固定板70固定设置在磁体上,支撑调节组件的第一调节件20和第二调节件30均设置在固定板70上。具体地,第二调节件30的固定块31可以通过螺钉连接或者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固定板70上。其中,固定板70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不锈钢或者铝合金。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下面结合装配步骤进行说明:
(1)发射线圈筒体1穿过梯度线圈后,将支撑架10固定到发射线圈筒体1上(此时螺钉不拧紧);
(2)将第一调节件20利用螺母固定在支撑架10上(螺钉不锁紧),并将第一调节件20用第二紧固件62固定到磁体上(不锁紧);
(3)将固定块31固定到磁体上(紧固),将移动块32用第三紧固件33锁到固定块31上;
(4)通过调节第三紧固件33的旋入深度调整移动块32的位置,由移动块32顶起第一调节件20并带动发射线圈筒体1在Y方向上移动,当发射线圈筒体1到所需位置后用第二紧固件62将第一调节件20锁紧固定住;
(5)推动支撑架10在X轴方向移动,带动发射线圈筒体1在X轴方向上移动,当发射线圈筒体1到所需位置后固定住支撑架10(锁紧螺母);
(6)旋转发射线圈筒体1到所需角度,将支撑架10与发射线圈筒体1固定住(锁紧),完成装置的装配。
通过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在通过激光定好Z轴方向位置后,更方便地调节发射线圈筒体1在X、Y轴上方向的位置,以及便于调节发射线圈筒体1在Z轴上的旋转,具有方便安装的优点,能够节省人力且结构更稳固,可以降低梯度振动对发射线圈筒体1和磁体的振动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支撑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调节组件包括:
支撑架(10),所述支撑架(10)的上端与发射线圈筒体(1)连接;
旋转调节结构(40),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0)的上端与所述发射线圈筒体(1)之间,以使所述发射线圈筒体(1)能够通过所述旋转调节结构(40)相对所述支撑架(10)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调节结构(40)包括第一条形孔(41)和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条形孔(41)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0)的上端,所述第一条形孔(41)沿所述发射线圈筒体(1)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件可移动地穿设在所述第一条形孔(4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0)包括架体(11)和两个支撑板(12),两个所述支撑板(12)分别设置在所述架体(11)的两端,两个所述支撑板(12)均与所述发射线圈筒体(1)的外壁相贴合,每个所述支撑板(12)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一条形孔(41)。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调节组件还包括:
第一调节件(20),所述第一调节件(20)能够上下移动地设置在磁体上,所述第一调节件(20)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架(10)的下端连接;
第二调节件(30),设置在所述磁体上,所述第二调节件(30)能够驱动所述第一调节件(20)上下移动,所述支撑架(10)的下端与所述第一调节件(20)的上端之间设置有平移结构(50),所述支撑架(10)能够通过所述平移结构(50)相对所述第一调节件(20)平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结构(50)包括第二条形孔(51)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条形孔(51)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0)的下端,所述第二条形孔(51)在垂直所述发射线圈筒体(1)的轴线的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调节件(20)的上端,所述第二连接件可移动地穿设在所述第二条形孔(51)内,所述支撑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一紧固件(61),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61)与所述支撑架(10)的下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件(20)具有沿上下方向设置的第三条形孔(23),所述支撑调节组件还包括穿设于所述第三条形孔(23)的第二紧固件(62),所述第一调节件(20)通过所述第二紧固件(62)与所述磁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件(30)包括固定块(31)和移动块(32),所述固定块(31)固定设置在所述磁体上,所述固定块(31)上设置有第一斜面(311),所述移动块(32)具有对应所述第一斜面(311)设置的第二斜面(321),所述移动块(32)通过所述第一斜面(311)和所述第二斜面(321)相对所述固定块(31)上下移动,所述移动块(32)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调节件(20)的下端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调节件(20)上下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件(30)还包括第三紧固件(33),所述移动块(32)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四条形孔(322),所述第三紧固件(33)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第四条形孔(322),所述第三紧固件(33)与所述固定块(31)螺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斜面(311)上设置有导向槽(312),所述第二斜面(321)上设置有导向凸台(323),所述导向凸台(323)可移动地插设在所述导向槽(312)内,所述导向槽(31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斜面(311)的延伸方向相同;和/或,
所述移动块(32)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调节件(20)的下端均为平面,所述移动块(32)能够相对所述第一调节件(20)平移。
10.一种磁共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共振装置包括发射线圈筒体(1)、磁体以及支撑调节组件,所述支撑调节组件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调节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400247.0U CN216167420U (zh) | 2021-09-30 | 2021-09-30 | 支撑调节组件及具有其的磁共振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400247.0U CN216167420U (zh) | 2021-09-30 | 2021-09-30 | 支撑调节组件及具有其的磁共振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167420U true CN216167420U (zh) | 2022-04-05 |
Family
ID=80860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400247.0U Active CN216167420U (zh) | 2021-09-30 | 2021-09-30 | 支撑调节组件及具有其的磁共振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16742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317146A (zh) * | 2022-09-14 | 2022-11-11 | 杭州佳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磁共振成像的线圈装置和基于磁共振成像的系统 |
-
2021
- 2021-09-30 CN CN202122400247.0U patent/CN21616742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317146A (zh) * | 2022-09-14 | 2022-11-11 | 杭州佳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磁共振成像的线圈装置和基于磁共振成像的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06148C (zh) | 磁共振成象系统 | |
CN216167420U (zh) | 支撑调节组件及具有其的磁共振装置 | |
KR100319923B1 (ko) | 자기공명영상장치용 자기장 발생 장치 | |
CN1246320A (zh) | 磁共振成像用磁场发生装置 | |
JPH03191504A (ja) | 磁石の遮へい装置 | |
CN202794554U (zh) | 具有实心面板和扫描磁头的永磁体设备 | |
US4591790A (en) | Diagnostic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apparatus | |
CN214369138U (zh) | 一种多功能工业集成显示设备安装装置 | |
KR102635222B1 (ko) | 측지측량용 표척을 멀티로 고정시킬 수 있는 측지측량장치 | |
EP1612575A1 (en) | Shim tray for MRI | |
CN117469543A (zh) | 便于调平的测绘仪及其调平方法 | |
CN114199294B (zh) | 一种滑块式磁力座及其测量连接结构 | |
CN211551018U (zh) | 一种调平结构及显示屏 | |
CN209808339U (zh) | 磁共振设备 | |
CN210475852U (zh) | 一种用于vcm马达的阵镜焊接机 | |
CN111706764A (zh) | 一种适用于3d建筑建模比对的辅助装置 | |
CN215258866U (zh) | 一种辅助标定设备及标定系统 | |
US10827947B2 (en)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 |
CN220105855U (zh) | 一种红外线标杆 | |
CN109887695A (zh) | 定位装置及划线设备 | |
CN218268110U (zh) | 一种地面支撑装置 | |
EP4130412A1 (en) | A brace mount | |
CN110531290A (zh) | 核磁共振设备 | |
CN115139259B (zh) | 一种计量电流互感器安装拆除辅助装置 | |
CN220575692U (zh) | 一种可调节的轴承座加工用锁紧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