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6137016U - 催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催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37016U
CN216137016U CN202090000473.0U CN202090000473U CN216137016U CN 216137016 U CN216137016 U CN 216137016U CN 202090000473 U CN202090000473 U CN 202090000473U CN 216137016 U CN216137016 U CN 2161370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alyst carrier
downstream
exhaust pipe
outer cylinder
upstr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9000047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前田和寿
堀村弘幸
川口大二
仓泽侑史
木村聪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370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370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 F01N3/08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rendering innocuous
    • F01N3/1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rendering innocuous by thermal or catalytic conversion of noxious components of exhaust
    • F01N3/24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rendering innocuous by thermal or catalytic conversion of noxious components of exhaust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converting apparatus
    • F01N3/28Construction of catalytic reactors
    • F01N3/2803Construction of catalytic reactor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e, by material or by manufacturing of catalyst support
    • F01N3/2807Metal other than sintered metal
    • F01N3/281Metallic honeycomb monoliths made of stacked or rolled sheets, foils or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2330/00Structure of catalyst support or particle filter
    • F01N2330/02Metallic plates or honeycombs, e.g. superposed or rolled-up corrugated or otherwise deformed sheet met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2330/00Structure of catalyst support or particle filter
    • F01N2330/30Honeycomb suppo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al 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2450/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fitting, inserting or repairing different elements
    • F01N2450/2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fitting, inserting or repairing different elements by welding or braz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2590/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adapted to particular use, e.g. for military applications, airplanes, submarines
    • F01N2590/04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adapted to particular use, e.g. for military applications, airplanes, submarines for motorcy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Abstract

催化装置(8)具备:催化剂载体(30),其担载对从内燃机排出的废气进行净化的催化剂;外筒(40),其在内侧支承催化剂载体(30);以及下游排气管(20),其是供通过了催化剂载体(30)的废气流通的排气管,在外筒(40)的外侧与外筒(40)连接,并且在与催化剂载体(30)之间设置有供通过了催化剂载体(30)的废气流入的间隙(G)。

Description

催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催化装置(catalyst device)。
本申请基于2019年4月11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9-075577号而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背景技术
在内燃机的排气装置设置有催化装置以净化废气。在跨骑型车辆等小型车辆,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搭载有将卷绕波纹板和平板而成的金属催化剂载体收容于外筒内的催化装置(金属催化剂转换器)。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催化装置中,仅将金属催化剂载体的废气的流出侧的外周同接于筒状的支承构件的内周,并将支承构件的前部插入固定于外筒的废气的流出侧。在外筒与金属催化剂载体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成为担负金属催化剂载体的保温的作用的空气隔热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平7-91239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为了应对今后的新排气规定,希望更进一步提升净化性能。
于是,本实用新型提供实现了净化性能的提升的催化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1)本实用新型的一方案的催化装置具备:催化剂载体30,其担载对从内燃机4排出的废气进行净化的催化剂;外筒40,其与所述催化剂载体30接合,且在内侧支承所述催化剂载体30;下游排气管20,其是供通过了所述催化剂载体30的所述废气流通的排气管,所述下游排气管20在内侧紧密地插入所述外筒40而与所述外筒40接合,并在与所述催化剂载体30之间设置有供通过了所述催化剂载体30的所述废气流入的间隙G;上游排气管10,其供向所述催化剂载体30导入的所述废气流通;套管构件50,其配置于所述外筒40的上游侧端部40u的内侧至所述上游排气管 10的下游侧端部10d的内侧,且具有在与所述催化剂载体30的上游侧端部30u之间隔开间隔地配置的下游侧端部50d;以及焊接部60,其设置于所述套管构件50的外侧,且将所述外筒40与所述上游排气管10接合。
(2)本实用新型的一方案的催化装置具备:催化剂载体30,其担载对从内燃机4排出的废气进行净化的催化剂;外筒40,其与所述催化剂载体30钎焊接合或者扩散接合,且在内侧支承所述催化剂载体30;下游排气管20,其是供通过了所述催化剂载体30的所述废气流通的排气管,所述下游排气管20在所述外筒40的外侧与所述外筒40连接,并且在与所述催化剂载体30之间设置有供通过了所述催化剂载体30的所述废气流入的间隙G;上游排气管10,其供向所述催化剂载体30导入的所述废气流通;套管构件50,其配置于所述外筒40的上游侧端部40u的内侧至所述上游排气管10的下游侧端部10d的内侧,且具有在与所述催化剂载体30 的上游侧端部30u之间隔开间隔地配置的下游侧端部50d;以及焊接部60,其设置于所述套管构件50的外侧,将所述外筒40与所述上游排气管10 接合,并且将所述外筒40与所述下游排气管20接合。
根据上述(1)或(2)的方案,在下游排气管与催化剂载体之间、即催化剂载体的周围设置有空气层,因此能够缓和经由下游排气管传到催化剂载体的外部气体的影响而提升催化剂载体的保温性能。并且,通过催化剂载体而被加热了的废气流入下游排气管与催化剂载体之间的间隙,因此与供未通过催化剂载体的废气流入的结构相比,能够利用更高温的空气层包围催化剂载体。因而,能够可靠地提升催化剂载体的保温性能。因此,能够实现催化剂的早期活性化,并提升净化性能。
另外,由于催化剂载体的保温性能提升,因此能够使隔热结构较薄而使催化装置小型化。
并且,通过在下游排气管与催化剂载体之间设置间隙,从而在内侧支承催化剂载体的外筒小型化。因此,在催化剂载体的升温时传到外筒的热量减少,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实现催化剂载体的早期活性化。另外,通过外筒的小型化,能够使催化装置轻型化。
另外,能够利用单一的焊接部将外筒与上游排气管接合,因此与分别分开进行将外筒与套管构件接合、以及将上游排气管与套管构件接合的情况相比,能够将制造工序简化。
(3)在上述(1)或(2)的方案的催化装置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催化剂载体30的下游侧端部30d位于比所述外筒40的下游侧端部 40d靠下游侧的位置,所述间隙G设置于所述外筒40的所述下游侧端部 40d的下游侧,并且设置于所述催化剂载体30的外侧且所述下游排气管 20的内侧。
根据上述(3)的方案,在催化剂载体的下游侧端部与下游排气管的内周面之间,间隙向下游侧开口。因而,下游排气管与催化剂载体之间的间隙与从催化剂载体排出废气的空间连通,因此能够使通过了催化剂载体的废气流入下游排气管与催化剂载体之间的间隙。
(4)在上述(1)至(3)中任一方案的催化装置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下游排气管20在比所述催化剂载体30靠上游侧的位置与所述外筒40接合。
根据上述(4)的方案,外筒的与下游排气管接合的接合部从支承催化剂载体的部位分离,因此能够抑制外筒以及下游排气管的接合部受到催化剂的发热的影响的情况。
(5)在上述(1)至(4)中任一方案的催化装置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催化装置具备所述催化剂载体30与所述外筒40的接合部B1,所述接合部B1的下游侧端部设置于与所述外筒40的下游侧端部40d相同的位置。
根据上述(5)的方案,与外筒的下游侧端部位于比催化剂载体与外筒的接合部靠下游侧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外筒。因此,通过外筒的小型化,能够使催化装置轻型化。
(6)在上述(1)至(5)中任一方案的催化装置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外筒40的上游侧端部40u与所述上游排气管10的下游侧端部10d 隔开间隔地配置。
根据上述(6)的方案,在套管构件的外侧设置有被外筒的上游侧端部与上游排气管的下游侧端部夹着的沟槽。因此,能够以利用焊道填充沟槽的方式稳定地形成焊接部。
(7)在上述(1)至(6)中任一方案的催化装置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下游排气管20的上游侧端部20u位于比所述外筒40的上游侧端部40u靠下游侧的位置,且通过所述焊接部60而与所述外筒40接合。
根据上述(7)的方案,能够将接合下游排气管与外筒的工序集中到接合外筒与上游排气管的工序。因而,能够将制造工序简化。
并且,在下游排气管的上游侧端部与外筒的上游侧端部之间形成有高低差,因此能够以利用焊道填充高低差的方式稳定地形成焊接部。
(8)在上述(1)至(7)中任一方案的催化装置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间隙G的外径与所述外筒40的外径一致。
根据上述(8)的方案,下游排气管中的位于外筒的外侧的部分以及位于催化剂载体的外侧的部分的内径一致。因此,能够不使下游排气管的内径变化地在下游排气管与催化剂载体之间设置间隙,因此无需用于使下游排气管的内径变化的工序。因此,能够抑制制造工序变得复杂的情况。
(9)在上述(1)至(8)中任一方案的催化装置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催化剂载体30具备重叠卷绕的平板31以及波纹板32,所述平板 31与所述波纹板32仅在所述催化剂载体30的上游侧端部30u处相互接合。
根据上述(9)的方案,在比上游侧端部靠下游侧的位置允许催化剂载体的伴随着温度变化而产生的变形,因此能够减少在催化剂载体产生的热应力。
(10)在上述(1)至(9)中任一方案的催化装置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下游排气管20在比所述催化剂载体30靠下游侧的位置一体地具有随着从上游侧趋向下游侧而逐渐缩径的缩径部22。
根据上述(10)的方案,能够将下游排气管的在内侧配置催化剂载体的部分与朝向下游排气管的下游侧端部缩径的部分设为单一的部件。因而,能够削减部件数量。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上述的催化装置,能够实现净化性能的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搭载有实施方式的排气装置的机动二轮车的主要部分的右侧视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排气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催化剂载体的说明图,且是示出形成中途的催化剂载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所使用的图中,箭头UP表示上方,箭头FR表示前方。
图1是示出搭载有实施方式的排气装置的机动二轮车的主要部分的右侧视图。
如图1所示,机动二轮车1在前轮2与后轮3之间的车辆中央下部具备内燃机4(发动机)。内燃机4具备曲柄箱5、以及从曲柄箱5的上部朝向上方立起设置的工作缸部6。曲柄箱5支承于车架7。在工作缸部6的前部连接有排气装置8(催化装置)。排气装置8对从内燃机4排出的废气进行净化。净化了的废气经由消音器(muffler)9而排出。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上游侧”是指从内燃机4排出的废气的流动的上游侧,“下游侧”是指从内燃机4排出的废气的流动的下游侧。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排气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排气装置8作为整体形成为长条的圆筒状。排气装置8主要具备:上游排气管10,其与内燃机4的工作缸部6连接;下游排气管20,其设置于上游排气管10的下游侧;催化剂载体30,其配置于下游排气管20内;以及外筒40,其在下游排气管20的内侧与下游排气管20连接,并且在下游排气管20内支承催化剂载体30。
上游排气管10以及下游排气管20构成排气装置8的主要的配管,且相互连结。上游排气管10供向催化剂载体30导入的废气流通。下游排气管20供通过了催化剂载体30的废气流通。上游排气管10的包括下游侧端部10d的下游部随着从上游侧趋向下游侧而逐渐扩径。下游排气管20 的上游侧端部20u在废气的流动的方向上与上游排气管10的下游侧端部10d对置。下游排气管20的上游侧端部20u的内径大于上游排气管10的下游侧端部10d的内径。下游排气管20一体地具备:上游部21,其包括上游侧端部20u,且以恒定的内径以及外径延伸;以及缩径部22,其与上游部21在下游侧相连,且随着从上游侧趋向下游侧而逐渐缩径。在上游部21的内侧配置有催化剂载体30。缩径部22设置于比催化剂载体30靠下游侧的位置。在下游排气管20的下游侧端部连接有消音器9。
如图2所示,外筒40形成为圆筒状。外筒40的外径与下游排气管20 的上游部21的内径一致。外筒40紧密地插入下游排气管20的上游侧端部20u。在外筒40,在外筒40的外侧连接下游排气管20的上游部21。外筒40的上游侧端部40u位于比下游排气管20的上游侧端部20u靠上游侧的位置。即,外筒40从下游排气管20向上游侧突出。由此,在外筒40 的上游侧端部40u与下游排气管20的上游侧端部20u之间形成有高低差。外筒40的上游侧端部40u在比上游排气管10的下游侧端部10d靠下游侧的位置隔开间隔地配置。外筒40的下游侧端部40d在内侧支承催化剂载体30。
催化剂载体30配置于下游排气管20的上游部21的内侧。催化剂载体30形成为圆柱状,且沿废气流动的方向延伸。催化剂载体30的上游侧端部30u位于比外筒40的上游侧端部40u、以及下游排气管20的上游侧端部20u靠下游侧的位置。催化剂载体30的中央部位于比外筒40的下游侧端部40d靠下游侧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中央部”是位于距对象的构件的两端部等距离的位置的部分。催化剂载体30的下游侧端部30d位于比外筒40的下游侧端部40d靠下游侧并且比下游排气管20的上游部21的下游侧端部靠上游侧的位置。催化剂载体30相对于外筒40接合。具体而言,催化剂载体30的包括上游侧端部30u的上游部的外周面钎焊于外筒40的内周面。催化剂载体30与外筒40的接合部B1 在废气所流动的方向上同催化剂载体30与外筒40重叠的范围一致。即,催化剂载体30与外筒40的接合部B1的下游侧端部设置于与外筒40的下游侧端部40d相同的位置。
图3是实施方式的催化剂载体的说明图,且是示出形成中途的催化剂载体的立体图。
如图3所示,催化剂载体30具备重叠卷绕的平板31以及波纹板32,且形成为具有蜂窝结构的圆柱状。平板31以及波纹板32担载有废气用的催化剂。催化剂载体30使废气通过最外周的平板31的内侧,从而将所导入的废气净化并排出。形成催化剂载体30的平板31以及波纹板32在重叠卷绕的状态下相互接合。需要说明的是,催化剂载体30的卷绕方法并不限定于图3所示的方法。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平板31以及波纹板32在比催化剂载体30的中央部靠上游侧的位置相互接合。平板31以及波纹板32仅在催化剂载体 30的上游侧端部30u处通过钎焊而相互接合。平板31与波纹板32接合的接合范围B2在废气所流动的方向上设置得比催化剂载体30与外筒40的接合部B1窄。即,平板31与波纹板32接合的接合范围B2的下游侧端部位于比外筒40的下游侧端部40d靠上游侧的位置。
如图2所示,在催化剂载体30与下游排气管20的上游部21之间设置有供通过了催化剂载体30的废气流入的间隙G。间隙G设置于外筒40 的下游侧端部40d的下游侧,并且设置于催化剂载体30的外侧且下游排气管20的上游部21的内侧。间隙G的外径与外筒40的外径一致。间隙 G向下游侧开口,且与从催化剂载体30排出废气的空间连通。间隙G在催化剂载体30的周围整周的范围内连续设置。
排气装置8还具备用于将上游排气管10、下游排气管20以及外筒40 连结的套管构件50以及焊接部60。
套管构件50形成为圆筒状。套管构件50在外筒40的上游侧端部40u 的内侧至上游排气管10的下游侧端部10d的内侧的范围内配置。套管构件50的外径与外筒40的内径一致。套管构件50插入外筒40的上游侧端部40u。套管构件50的下游侧端部50d位于比催化剂载体30的上游侧端部30u靠上游侧的位置。套管构件50设置为从外筒40向上游侧突出。由此,在套管构件50的上游侧端部50u与外筒40的上游侧端部40u之间形成有高低差。套管构件50的上游侧端部50u插入上游排气管10的下游侧端部10d。由此,在套管构件50的外侧呈环状地形成有被上游排气管10 的下游侧端部10d与外筒40的上游侧端部40u夹着的沟槽V。
焊接部60设置于套管构件50的外侧。焊接部60是设置为将套管构件50的外侧的沟槽V填充的焊道。焊接部60设置于比催化剂载体30靠上游侧的位置。焊接部60设置为将上游排气管10的下游侧端部10d、外筒40的上游侧端部40u以及下游排气管20的上游侧端部20u覆盖。焊接部60将上游排气管10的下游侧端部10d、套管构件50、外筒40的上游侧端部40u以及下游排气管20的上游侧端部20u接合。焊接部60将上游排气管10与套管构件50气密地接合。焊接部60将套管构件50与外筒40 接合,并且将外筒40与下游排气管20接合。焊接部60从上游侧堵塞套管构件50的外周面与外筒40的内周面之间。焊接部60从上游侧堵塞外筒40的外周面与下游排气管20的内周面之间。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排气装置8具备:外筒40,其在内侧支承催化剂载体30;以及下游排气管20,其在外筒40的外侧与外筒40 连接,并且在与催化剂载体30之间设置有供通过了催化剂载体30的废气流入的间隙G。
根据该结构,在下游排气管20与催化剂载体30之间、即催化剂载体 30的周围设置有空气层,因此能够缓和经由下游排气管20传到催化剂载体30的外部气体的影响而提升催化剂载体30的保温性能。并且,通过催化剂载体30而被加热了的废气流入下游排气管20与催化剂载体30之间的间隙G,因此与供未通过催化剂载体的废气流入的结构相比,能够利用更高温的空气层包围催化剂载体30。因而,能够可靠地提升催化剂载体 30的保温性能。因此,能够实现催化剂的早期活性化并提升净化性能。
另外,由于催化剂载体30的保温性能提升,因此能够使隔热结构较薄而使排气装置8小型化。
并且,通过在下游排气管20与催化剂载体30之间设置间隙G,从而在内侧支承催化剂载体30的外筒40小型化。因此,在催化剂载体30的升温时传到外筒40的热量减少,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实现催化剂载体30的早期活性化。另外,通过外筒40的小型化,能够使排气装置8轻型化。
另外,催化剂载体30的下游侧端部30d位于比外筒40的下游侧端部 40d靠下游侧的位置。间隙G设置于外筒40的下游侧端部40d的下游侧,并且设置于催化剂载体30的外侧且下游排气管20的内侧。
根据该结构,在催化剂载体30的下游侧端部30d与下游排气管20的内周面之间,间隙G向下游侧开口。因而,下游排气管20与催化剂载体 30之间的间隙G与从催化剂载体30排出废气的空间连通,因此能够使通过了催化剂载体30的废气流入下游排气管20与催化剂载体30之间的间隙G。
另外,下游排气管20在比催化剂载体30靠上游侧的位置与外筒40 接合。
根据该结构,外筒40的与下游排气管20接合的接合部(即焊接部60) 从支承催化剂载体30的部位分离。因而,能够抑制外筒40与下游排气管 20接合的接合部受到催化剂的发热的影响的情况。
另外,催化剂载体30与外筒40的接合部B1的下游侧端部设置于与外筒40的下游侧端部40d相同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与外筒的下游侧端部位于比催化剂载体与外筒接合的接合部靠下游侧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外筒40。因此,通过外筒40 的小型化,能够使排气装置8轻型化。
另外,排气装置8具备:套管构件50,其配置于外筒40的上游侧端部40u的内侧至上游排气管10的下游侧端部10d的内侧;以及焊接部60,其设置于套管构件50的外侧,且将外筒40与上游排气管10接合。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单一的焊接部60将外筒40与上游排气管10 接合,因此同分别分开进行将外筒40与套管构件50接合、以及将上游排气管10与套管构件50接合的情况相比,能够将制造工序简化。
并且,外筒40的上游侧端部40u与上游排气管10的下游侧端部10d 隔开间隔地配置,因此在套管构件50的外侧设置有被外筒40的上游侧端部40u和上游排气管10的下游侧端部10d夹着的沟槽V。因而,能够以利用焊道填充沟槽V的方式稳定地形成焊接部60。
并且,下游排气管20的上游侧端部20u位于比外筒40的上游侧端部 40u靠下游侧的位置,且通过焊接部60而与外筒40接合。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接合下游排气管20与外筒40的工序集中到接合外筒40与上游排气管10的工序。因而,能够将制造工序简化。
并且,下游排气管20的上游侧端部20u与外筒40的上游侧端部40u 之间形成有高低差,因此,能够以利用焊道填充高低差的方式稳定地形成焊接部60。
另外,间隙G的外径与外筒40的外径一致。
根据该结构,下游排气管20中的位于外筒40的外侧的部分以及位于催化剂载体30的外侧的部分的内径一致。因此,能够不使下游排气管20 的内径变化地在下游排气管20与催化剂载体30之间设置间隙G,因此无需用于使下游排气管20的内径变化的工序。因此,能够抑制制造工序变得复杂的情况。
另外,催化剂载体30通过重叠卷绕平板31以及波纹板32而形成,平板31与波纹板32仅在催化剂载体30的上游侧端部30u处相互接合。
根据该结构,在比上游侧端部30u靠下游侧的位置允许催化剂载体30 的伴随着温度变化而产生的变形,因此能够减少在催化剂载体30产生的热应力。
另外,下游排气管20在比催化剂载体30靠下游侧的位置一体地具有随着从上游侧趋向下游侧而逐渐缩径的缩径部22。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下游排气管20的在内侧配置催化剂载体30的部分(上游部21)与下游排气管的20的朝向下游侧端部缩径的部分(缩径部22)设为单一的部件。因而,能够削减部件数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参照附图而说明了的上述的实施方式,在其技术的范围内可以考虑各种变形例。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本实用新型的催化装置应用于机动二轮车的排气装置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本实用新型的催化装置能够搭载于具有内燃机的各种车辆,例如也可以应用于机动三轮车或者机动四轮车的排气装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催化剂载体30的平板31与波纹板32通过钎焊而相互接合,但并不限定于此。平板31与波纹板32也可以通过扩散接合而相互接合。关于催化剂载体30与外筒40的接合,也是同样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套管构件50的上游侧端部50u插入上游排气管10的下游侧端部10d,但并不限定于此。套管构件与上游排气管相互气密地接合即可,例如,套管构件的上游侧端部也可以在废气的流动的方向上配置于与上游排气管的下游侧端部相同的位置。另外,套管构件与上游排气管也可以是一体形成的单一的构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催化剂载体30配置于内燃机4的前方,但催化剂载体30的位置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催化剂载体 30也可以配置于比内燃机4靠下方的位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排气装置8的整体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催化装置,但并不限定于此。催化装置也可以是排气装置的一部分。另外,也可以是,排气装置还具备设置为在催化剂载体30的周围将下游排气管 20的上游部21覆盖的、相对于外部的隔热管。
此外,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将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置换为公知的构成要素。
附图标记说明:
4 内燃机
8 排气装置(催化装置)
10 上游排气管
10d 上游排气管的下游侧端部
20 下游排气管
20u 下游排气管的上游侧端部
22 缩径部
30 催化剂载体
30d 催化剂载体的下游侧端部
30u 催化剂载体的上游侧端部
31 平板
32 波纹板
40 外筒
40d 外筒的下游侧端部
40u 外筒的上游侧端部
50 套管构件
60 焊接部
B1 接合部
G 间隙。

Claims (10)

1.一种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催化装置具备:
催化剂载体(30),其担载对从内燃机(4)排出的废气进行净化的催化剂;
外筒(40),其与所述催化剂载体(30)接合,且在内侧支承所述催化剂载体(30);
下游排气管(20),其是供通过了所述催化剂载体(30)的所述废气流通的排气管,所述下游排气管(20)在内侧紧密地插入所述外筒(40)而与所述外筒(40)接合,并在与所述催化剂载体(30)之间设置有供通过了所述催化剂载体(30)的所述废气流入的间隙(G);
上游排气管(10),其供向所述催化剂载体(30)导入的所述废气流通;
套管构件(50),其配置于所述外筒(40)的上游侧端部(40u)的内侧至所述上游排气管(10)的下游侧端部(10d)的内侧,且具有在与所述催化剂载体(30)的上游侧端部(30u)之间隔开间隔地配置的下游侧端部(50d);以及
焊接部(60),其设置于所述套管构件(50)的外侧,且将所述外筒(40)与所述上游排气管(10)接合。
2.一种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催化装置具备:
催化剂载体(30),其担载对从内燃机(4)排出的废气进行净化的催化剂;
外筒(40),其与所述催化剂载体(30)钎焊接合或者扩散接合,且在内侧支承所述催化剂载体(30);
下游排气管(20),其是供通过了所述催化剂载体(30)的所述废气流通的排气管,所述下游排气管(20)在所述外筒(40)的外侧与所述外筒(40)连接,并且在与所述催化剂载体(30)之间设置有供通过了所述催化剂载体(30)的所述废气流入的间隙(G);
上游排气管(10),其供向所述催化剂载体(30)导入的所述废气流通;
套管构件(50),其配置于所述外筒(40)的上游侧端部(40u)的内侧至所述上游排气管(10)的下游侧端部(10d)的内侧,且具有在与所述催化剂载体(30)的上游侧端部(30u)之间隔开间隔地配置的下游侧端部(50d);以及
焊接部(60),其设置于所述套管构件(50)的外侧,将所述外筒(40)与所述上游排气管(10)接合,并且将所述外筒(40)与所述下游排气管(20)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催化剂载体(30)的下游侧端部(30d)位于比所述外筒(40)的下游侧端部(40d)靠下游侧的位置,
所述间隙(G)设置于所述外筒(40)的所述下游侧端部(40d)的下游侧,并且设置于所述催化剂载体(30)的外侧且所述下游排气管(20)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游排气管(20)在比所述催化剂载体(30)靠上游侧的位置与所述外筒(40)接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催化装置具备所述催化剂载体(30)与所述外筒(40)的接合部(B1),
所述接合部(B1)的下游侧端部设置于与所述外筒(40)的下游侧端部(40d)相同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筒(40)的上游侧端部(40u)与所述上游排气管(10)的下游侧端部(10d)隔开间隔地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游排气管(20)的上游侧端部(20u)位于比所述外筒(40)的上游侧端部(40u)靠下游侧的位置,且通过所述焊接部(60)而与所述外筒(40)接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隙(G)的外径与所述外筒(40)的外径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催化剂载体(30)具备重叠卷绕的平板(31)以及波纹板(32),
所述平板(31)与所述波纹板(32)仅在所述催化剂载体(30)的所述上游侧端部(30u)处相互接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游排气管(20)在比所述催化剂载体(30)靠下游侧的位置一体地具有随着从上游侧趋向下游侧而逐渐缩径的缩径部(22)。
CN202090000473.0U 2019-04-11 2020-04-06 催化装置 Active CN21613701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75577 2019-04-11
JP2019075577 2019-04-11
PCT/JP2020/015543 WO2020209225A1 (ja) 2019-04-11 2020-04-06 触媒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37016U true CN216137016U (zh) 2022-03-29

Family

ID=72751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90000473.0U Active CN216137016U (zh) 2019-04-11 2020-04-06 催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138784B2 (zh)
CN (1) CN216137016U (zh)
DE (1) DE112020001841T5 (zh)
WO (1) WO202020922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82215U (zh) * 1977-11-21 1979-06-11
JPH01162017U (zh) * 1988-04-30 1989-11-10
JP3271716B2 (ja) * 1992-09-04 2002-04-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排気ガス浄化触媒用メタル担体
JPH0791239A (ja) 1993-09-20 1995-04-04 Calsonic Corp 金属触媒コンバータ
JPH10337A (ja) * 1996-06-19 1998-01-06 Nippon Steel Corp 金属製触媒コンバー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300466B2 (ja) * 2008-12-26 2013-09-25 フタバ産業株式会社 排気浄化装置
JP5482215B2 (ja) 2010-01-19 2014-05-0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879290B2 (ja) 2018-12-26 2021-06-02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0209225A1 (zh) 2020-10-15
JP7138784B2 (ja) 2022-09-16
DE112020001841T5 (de) 2021-12-30
WO2020209225A1 (ja) 2020-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44243B (zh) 排气消音装置
EP2287453B1 (en) Exhaust treatment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8091349B2 (en) Motorcycle
US8881512B2 (en) Catalyst converter device for purifying exhaust gas and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US7484361B2 (en) Exhaust gas purifying apparatus of motorcycle
JP2020133477A (ja) 排気マフラー構造
JP4538380B2 (ja) 自動二輪車の排気装置
JPH1113463A (ja) 排気ガスシステム
US10526043B2 (en) Motorcycle exhaust with catalytic converter
US10428718B2 (en) Compact inline inlet with integrated cast ring
JP3795651B2 (ja) 触媒コンバータ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排気ガスシステム
CN216137016U (zh) 催化装置
CN103244244B (zh) 排气消音器装置
US5314665A (en) Catalytic converter
US7762063B2 (en) Housing for an exhaust gas purification component for forming a joined connection with an exhaust line section, exhaust system having the housing and motor vehicle having the exhaust system
WO1996037691A1 (fr) Dispositif de regulation de l'emission des gaz d'echappement pour moteurs a combustion interne
JP6126564B2 (ja) 車両に搭載される触媒付き排気管
KR101101933B1 (ko) 차량용 머플러
JP2010156320A (ja) 触媒坦持体のための自立した保持部
US11927123B2 (en) Vehicle exhaust system
JP4721458B2 (ja) 溶接による遮熱板の取付構造
JP2002235537A (ja) 車両の排気マフラー装置
JP5219064B2 (ja) 内燃機関の排気ガス浄化用の触媒ユニット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排気系システム
WO2022138273A1 (ja) メタル触媒装置
KR20030006078A (ko) 자동차용 촉매 컨버터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