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05406U - 一种电线敷设平板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线敷设平板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105406U CN216105406U CN202122384742.7U CN202122384742U CN216105406U CN 216105406 U CN216105406 U CN 216105406U CN 202122384742 U CN202122384742 U CN 202122384742U CN 216105406 U CN216105406 U CN 21610540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e
- flat car
- laying flat
- framework
- unwin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Unwinding Of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线敷设平板车,包括骨架和设于所述骨架上的多套线卷收放组件,所述线卷收放组件包括固定轴、套设于所述固定轴外且与所述固定轴转动相连的套管,所述线卷收放组件还包括固定环绕于套管的底部且用于支撑线卷的托盘;其中:所述套管包括两端开口的管主体和固定于所述管主体一端的封板,所述管主体套设于所述固定轴外,所述固定轴的上端面支撑所述封板的下部,且所述托盘与所述骨架之间具有间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适用性强,适用范围广,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电线铺设,能大大提高电线铺设的效率,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线铺设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线敷设平板车。
背景技术
在地下车站等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电线铺设。
现有技术中,电线敷设的方案为:先通过人工在宽阔空间把整盘电线拉直,然后利用人工按敷设需求搭配各种颜色电线绑扎在一起,编好回路,再将绑扎好的电线再盘起,再利用运输工具将其运至施工区域,根据要求将电线放置在桥架或线管中。
现有技术的不足在于,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铺设电线方案施工效率低、且要求具有较宽阔的作业空间。现有技术的方案不适用于施工面积狭长或作业空间有限等复杂的工程中,也不适用于工程量较大的工程中,不能满足现场施工要求。
具体说明如下:比如,当作业对象为地下车站时,其施工空间为狭长状,且分为站厅、站台两层,另有区间、风井等结构,存在有限空间内作业、高空作业等复杂环境,一般标准车站有近10万米电线需要敷设,其中某些地下车站为多条线路换乘站,其工程量更是远大于标准站,工程量极其巨大。针对这种环境复杂且工程量巨大的地下车站线缆铺设项目,必须安排大量电工,甚至需要长期加班才能满足现场施工进度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线敷设平板车,该电线敷设平板车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铺设电线方案施工效率低且难以适应复杂的施工环境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线敷设平板车,包括骨架和设于所述骨架上的多套线卷收放组件,所述线卷收放组件包括固定轴、套设于所述固定轴外且与所述固定轴转动相连的套管,所述线卷收放组件还包括固定环绕于套管的底部且用于支撑线卷的托盘;其中:所述套管包括两端开口的管主体和固定于所述管主体一端的封板,所述管主体套设于所述固定轴外,所述固定轴的上端面支撑所述封板的下部,且所述托盘与所述骨架之间具有间隙。
优选的,所述骨架整体为长方形,所述线卷收放组件的数量为三套,三套所述线卷收放组件沿所述骨架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布。
优选的,所述固定轴的底部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骨架上。
优选的,所述骨架包括共同围成框架状的主龙骨、横梁和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的数量为三根且三根所述支撑梁沿所述主龙骨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三套所述线卷收放组件分别一一对应设于三根所述支撑梁上。
优选的,所述主龙骨长度方向的两端的上部分别设有一个扶手,所述扶手整体为长方形框架状。
优选的,所述主龙骨的下部设有滚轮。
优选的,所述主龙骨由角钢焊接而成,所述支撑梁由角钢制成。
优选的,所述滚轮上设有制动装置。
优选的,所述固定轴为圆柱轴,所述管主体为圆柱管状,所述封板为圆环板状。
优选的,所述电线敷设平板车还包括备卷收放组件,所述主龙骨上焊接有用于支撑所述备卷收放组件的备梁,所述备卷收放组件的结构与线卷收放组件的结构相同,所述备梁的结构与所述支撑梁的结构相同;所述备卷收放组件的数量为1-2套。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电线敷设平板车的有益效果主要包括: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电线敷设平板车,即使在复杂、空间有限的作业场地作业,仍能够高效且便捷地实现放线作业,能对实现电线地快速铺设。且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电线敷设平板车,进行电线铺设时,一人即可操作,免除了人工拉线、绑扎、盘捆的步骤,大大节省了人工。且可避免需要将整盘电线拉直所需的超长场地,而且能高效搭配各种色号电线,满足敷设要求。即: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适用性强,适用范围广,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电线铺设,能大大提高电线铺设的效率,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会更加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附图是示意性的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任何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电线敷设平板车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电线敷设平板车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电线敷设平板车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电线敷设平板车的左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电线敷设平板车中的线卷收放组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骨架,2.线卷收放组件,3.扶手,4.主龙骨,5.横梁,6.固定轴,7.套管,8.托盘,9.滚轮,10.支撑梁,71.管主体,72.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也可以是“传动连接”,即通过带传动、齿轮传动或链轮传动等各种合适的方式进行动力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线敷设平板车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线敷设平板车,包括骨架1和设于骨架1上的多套线卷收放组件2,线卷收放组件2包括固定轴6、套设于固定轴6外且与固定轴6转动相连的套管7,线卷收放组件2还包括固定环绕于套管7的底部且用于支撑线卷的托盘8;其中:套管7包括两端开口的管主体71和固定于管主体71一端的封板72,管主体71套设于固定轴6外,固定轴6的上端面支撑封板72的下部,且托盘8与骨架1之间具有间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骨架1整体为长方形,线卷收放组件2的数量为三套,三套线卷收放组件2沿骨架1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固定轴6的底部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骨架1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骨架1包括共同围成框架状的主龙骨4、横梁5和支撑梁10,支撑梁10的数量为三根且三根支撑梁10沿主龙骨4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三套线卷收放组件2分别一一对应设于三根支撑梁10上。
更具体地,主龙骨4由角钢焊接而成,支撑梁10由角钢制成。
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两条平行的角钢作为主龙骨4,再垂直焊接两根横梁5和三根支撑梁10,以此作为骨架1。其中:横梁5和支撑梁10均为角钢制成。支撑梁10用于支撑线卷收放组件2。采用该结构的骨架1,受力性能好,且整体重量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主龙骨4长度方向的两端的上部分别设有一个扶手3,扶手3整体为长方形框架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主龙骨4的下部设有滚轮9。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滚轮9,利于本装置轻便地转移位置,进一步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更具体地,滚轮9上设有制动装置。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制动装置,便于实现滚轮9的制动,避免滚轮9随意移动,提高装置的安全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固定轴6为圆柱轴,管主体71为圆柱管状,封板72为圆环板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电线敷设平板车还包括备卷收放组件,主龙骨4上焊接有用于支撑备卷收放组件的备梁,备卷收放组件的结构与线卷收放组件2的结构相同,备梁的结构与支撑梁10的结构相同;备卷收放组件的数量为1-2套。本实施方式中,可根据现场需求增设备卷收放组件,备卷收放组件用于放置备用线卷。利用该结构,便于及时补充线卷,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
上述实施方式中,骨架1由角钢切割、焊接而成。骨架1的上部等距设置多套线卷收放组件2,成型时,先在骨架1的上方等距焊接三个固定轴6,再将套管7套设于固定轴6上,套管7可绕固定轴6旋转,套管7的下部设有托盘8,使用时,将线卷套设于套管7外,线卷的下部由托盘8支撑。套管7旋转时,带动托盘8连同线卷一同旋转,可实现线卷的收放,用于线卷的铺设。
三套线卷收放组件2上分别安放三种不同颜色的线卷,按电气标准,三种线卷为红黄绿三种。
下面具体阐述利于本实用新型的电线敷设平板车进行电线铺设作业的过程。
(1)先按敷设需求准备各色电线,挨个套上线卷时即可将同色电线对接。将线卷套至套管7上,托盘8支撑线卷,套管7和托盘8的尺寸需满足线卷刚好套入的需求。每个托盘8上可放置3-4盘电线,将每个套管7上的同色线卷的端头对接,包上电胶布,使同一套管7上的同色线卷连接成一条线,铺设线路时,可根据回路需求裁剪所需长度,敷设时可一次性敷设整根套管7上的线卷。
(2)再将本实用新型的电线敷设平板车推拉至相应施工位置,将回路所需颜色搭配绑扎好。
(3)拉动线头进行放线,单人即可进行放线作业,敷设完一条回路后,裁断电线,进行下个回路的敷设。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电线敷设平板车,只需一名工人,即可完成拉线、裁线。可轻松、高效地完成复杂环境下放线作业。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电线敷设平板车具有适用范围广,效率高,实用性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节约环保,安全实用,成本低廉的优点,具体如下:
(1)适用范围广:可推拉本实用新型的电线敷设平板车至任意作业区域,即使地形复杂,平板车无法推到,也能远距离敷设电线,可在区间等有限空间、风井等高处作业内。
(2)效率高:一人即可做好施工准备、放线工作,将每个套管上的同色电线对接好,缠上电胶布,推至施工部位,即可开始放线。正常情况下,一人一天即可完成整车电线敷设,工程量达1500米至2000米左右。
(3)实用性强:制作本实用新型的电线敷设平板车所需材料简单,制作简单,搬运起来方便快捷。不仅用于放线,而且集运输、接线、敷设一体,即节省了操作,也能节省工人体力。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线敷设平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架和设于所述骨架上的多套线卷收放组件,所述线卷收放组件包括固定轴、套设于所述固定轴外且与所述固定轴转动相连的套管,所述线卷收放组件还包括固定环绕于套管的底部且用于支撑线卷的托盘;其中:所述套管包括两端开口的管主体和固定于所述管主体一端的封板,所述管主体套设于所述固定轴外,所述固定轴的上端面支撑所述封板的下部,且所述托盘与所述骨架之间具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敷设平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整体为长方形,所述线卷收放组件的数量为三套,三套所述线卷收放组件沿所述骨架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线敷设平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的底部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骨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线敷设平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包括共同围成框架状的主龙骨、横梁和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的数量为三根且三根所述支撑梁沿所述主龙骨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三套所述线卷收放组件分别一一对应设于三根所述支撑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线敷设平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龙骨长度方向的两端的上部分别设有一个扶手,所述扶手整体为长方形框架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线敷设平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龙骨的下部设有滚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线敷设平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龙骨由角钢焊接而成,所述支撑梁由角钢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线敷设平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上设有制动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线敷设平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为圆柱轴,所述管主体为圆柱管状,所述封板为圆环板状。
10.根据权利要求4-9任一项所述的电线敷设平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线敷设平板车还包括备卷收放组件,所述主龙骨上焊接有用于支撑所述备卷收放组件的备梁,所述备卷收放组件的结构与线卷收放组件的结构相同,所述备梁的结构与所述支撑梁的结构相同;所述备卷收放组件的数量为1-2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384742.7U CN216105406U (zh) | 2021-09-30 | 2021-09-30 | 一种电线敷设平板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384742.7U CN216105406U (zh) | 2021-09-30 | 2021-09-30 | 一种电线敷设平板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105406U true CN216105406U (zh) | 2022-03-22 |
Family
ID=80690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384742.7U Active CN216105406U (zh) | 2021-09-30 | 2021-09-30 | 一种电线敷设平板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105406U (zh) |
-
2021
- 2021-09-30 CN CN202122384742.7U patent/CN21610540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439497B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mounting a winding | |
US5167399A (en)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overhead electrical power transmission line, and equipment for implementing the method | |
PL166623B1 (pl) | Sposób i przyrzad do wytwarzania zwoju ciaglego, gietkiego wyrobu®Pierwszenstwo:@Uprawniony z patentu:12.04.1990,SE,9001334-3Ulvator Aktiebolag, Eukóping, SE PL | |
WO2022062512A1 (zh) | 一种多联体储缆系统 | |
CN215797542U (zh) | 一种升降式旁路电缆施放装置及旁路作业车 | |
CN216105406U (zh) | 一种电线敷设平板车 | |
CN112582938A (zh) | 架空地线更换方法 | |
US5217207A (en) | Apparatus for aerial installation of cable in interduct | |
CN102709849B (zh) | 手动多功能紧线装置及一种导线紧线方法 | |
CN211225890U (zh) | 一种通讯电缆收卷装置 | |
CN114834953B (zh) | 一种线缆收放装置 | |
CN115494090A (zh) | 一种输电线路x光探伤用无人机挂载设备及其挂载平台 | |
CN215047548U (zh) | 一种可现场制作用于电线放线的装置 | |
CN210326718U (zh) | 一种配电网跨公路放线结构 | |
CN207918192U (zh) | 缆线同步收卷器 | |
JP2612631B2 (ja) |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の簡易布設用具および布設方法 | |
CN107015333B (zh) | 一种光缆成缆护套连续生产装置 | |
CN211351501U (zh) | 一种移动折叠式的放线辊装置 | |
CN218619690U (zh) | 一种电缆生产用转运小车 | |
CN219859929U (zh) | 一种施工电缆运输装置 | |
CN219620606U (zh) | 一种电缆盘临时收放线装置 | |
CN215055897U (zh) | 架设桅杆 | |
US20230119529A1 (en) | Conduit guide and spacer system | |
CN117961852B (zh) | 一种电力巡检无人机检修平台 | |
CN116654813A (zh) | 一种适用于管线收放装置的运输单元及机动式装备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