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04808U - 一种用于显示模组的拾取机构及上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显示模组的拾取机构及上料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104808U CN216104808U CN202122070053.9U CN202122070053U CN216104808U CN 216104808 U CN216104808 U CN 216104808U CN 202122070053 U CN202122070053 U CN 202122070053U CN 216104808 U CN216104808 U CN 21610480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dsorption
- plate
- display module
- display
- pi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显示模组的拾取机构及上料装置,该拾取机构包括吸附结构;所述吸附结构包括吸附板;所述吸附板的底面对应于显示模组显示面以将显示模组拾取;所述吸附板包括:形成于所述吸附板上的腔体;以及形成于所述吸附板上的可使腔体内形成负压的真空通道;所述吸附板的底部表面形成有与腔体连通的吸附口,该吸附口所限定的区域覆盖显示模组显示面的显示区域;所述吸附口的边缘面被配置为与显示模组显示面的非显示区域对应贴合固定。该拾取机构能够避免对显示模组显示面产生损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模组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显示模组的拾取机构及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显示模组作为电子产品的显示部件已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显示模组是组成显示屏的主要部件,可穿戴产品一般都会配置高分辨率的显示模组,而高分辨率显示模组的显示区域通常比较脆弱,在组装测试过程中对搬运设备的要求会比较高。
现有技术中使用普通的吸盘吸附显示模组时,会对显示模组的显示面产生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显示模组的拾取机构,该拾取机构解决了现有的设备在吸附显示模组时会对显示模组显示面产生损伤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显示模组的拾取机构,包括:
吸附结构;
所述吸附结构包括吸附板;所述吸附板的底面对应于显示模组显示面以将显示模组拾取;
所述吸附板包括:
形成于所述吸附板上的腔体;以及
形成于所述吸附板上的可使腔体内形成负压的真空通道;
所述吸附板的底部表面形成有与腔体连通的吸附口,该吸附口所限定的区域覆盖显示模组显示面的显示区域;所述吸附口的边缘面被配置为与显示模组显示面的非显示区域对应贴合固定。
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拾取机构还包括有架体以及通过导向结构配置在所述架体上的连接板;所述吸附结构固定于连接板上,该吸附结构被配置为可相对于架体上下运动。
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连接板与架体之间包括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作用力方向沿吸附结构的重力反方向设置。
此外,优选地方案是,至少所述吸附口的边缘面的材质为钨钢,所述吸附口的边缘面为镜面抛光面。
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吸附板上包括有由吸附板的底壁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的凹槽;所述凹槽形成所述腔体;
凹槽开口形成所述吸附口;所述凹槽开口的边缘面形成所述吸附口的边缘面。
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吸附板底部表面上包括有凸出于所述吸附板的底部表面的且呈连续环状结构的围壁结构,该围壁结构与围壁结构内侧的吸附板底部表面形成所述腔体;
所述围壁结构的背离吸附板的一侧开口形成所述吸附口;
所述围壁结构的背离吸附板的一侧表面形成所述吸附口的边缘面。
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围壁结构的材质为钨钢,所述围壁结构的背离吸附板的一侧表面为镜面抛光面。
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吸附结构还包括有转接板;所述转接板上包括有用以对显示模组FPC连接端进行吸附的吸附件;
所述吸附件包括具有通气通道的连接管以及位于连接管一端的吸盘,所述吸盘由转接板的底面暴露出。
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吸附板通过转接板与连接板结合固定;所述转接板包括有位于吸附板外侧的延伸部,所述吸附件位于所述延伸部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料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拾取机构;具有上料工位以及下料工位的传送机构;翻转机构;以及用以驱动翻转机构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的升降机构;
所述传送机构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直线模组,以及配置于第一直线模组上的可沿第一直线模组的延伸方向往复运动的载台;
所述翻转机构处于上料工位且位于载台的上方位置;所述拾取机构处于下料工位且位于载台的上方位置;所述翻转机构被配置为用以翻转显示模组;所述载台被配置为在上料工位承载翻转后的显示模组并移动至下料工位;所述拾取机构被配置为用以拾取载台上的显示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利用吸附结构能够完成对显示模组的吸附拾取,并且吸附结构在吸附显示模组时,吸附结构与显示模组显示面中的显示区域不存在任何接触,具体地,吸附板与显示模组显示面的显示区域不存在任何接触,且吸附结构也不包括任何在吸附过程中与显示区域接触的部件,该拾取机构能够避让显示模组显示面的显示区域使显示面的显示区域位于腔体内,从而不会在模组显示面的显示区域上留下任何痕迹,同时避免对模组显示面的显示区域产生损伤,从而起到保护显示模组的作用,该拾取机构解决了现有的机构在拾取显示模组时会对显示模组显示面产生损伤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拾取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拾取机构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吸附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a-图4b是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料装置的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为了解决现有的设备在吸附显示模组时会对显示模组显示面产生损伤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显示模组的拾取机构,结合图1至图3、图4a、图4b所示,具体地所述拾取机构包括:吸附结构10;所述吸附结构10包括吸附板11;所述吸附板11的底面对应于显示模组30显示面以将显示模组30拾取;所述吸附板11包括:形成于所述吸附板11上的腔体;以及形成于所述吸附板11上的可使腔体内形成负压的真空通道;所述吸附板11的底部表面形成有与腔体连通的吸附口113,该吸附口113所限定的区域覆盖显示模组30显示面的显示区域311;所述吸附口113的边缘面被配置为与显示模组30显示面的非显示区域312对应贴合固定。
该拾取机构能够利用吸附板11上的吸附口113使显示模组30显示面的显示区域311位于腔体内,且显示模组30显示面的显示区域311与吸附板11不存在接触。可以理解的是,如图4a-图4b所示,显示模组30显示面包括位于中央位置的显示区域311以及围绕在显示区域311外侧的非显示区域312。另外,吸附口113的边缘面对应于显示模组30显示面边缘的非显示区域312,而贴合固定是指,当吸附板11对显示模组30进行吸附拾取时,吸附口113的边缘贴合固定于模组显示面的非显示区域312,从而保证腔体内的负压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拾取机构,其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固定于机械手手臂上,或者结合固定在包括有传送装置的机构上,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参照图2所示,所述拾取机构还包括有架体20以及通过导向结构配置在所述架体20上的连接板21;所述吸附结构10固定于连接板21上,该吸附结构10被配置为可相对于架体20上下运动。所述导向结构包括但不限于滑轨与滑块的配合结构,具体地,所述架体20包括平直部与竖直部,平直部可用以与外部设备连接实现搬运功能例如与机械手手臂结合固定,竖直部上包括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滑轨23,在连接板21上固定有一滑块25,通过滑轨23与滑块25的配合,即可实现吸附结构10的上下运动,所述滑轨23能够在吸附结构10升降时为吸附结构10提供导向,避免吸附结构10在升降过程中在其他方向上发生位移,确保了显示模组30的拾取精度。
连接板21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构件与吸附结构10固定,用于吸附结构10与架体20之间的连接配合,连接板21也可以与吸附结构10的吸附板11为一个整体构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21与架体20之间包括有弹性件22;所述弹性件22的作用力方向沿吸附结构10的重力反方向设置。所述弹性件22的一端与架体20结合固定,另一端与连接板21结合固定,通过上述设置,该拾取机构在取放显示模组30时不会过压显示模组30,具体地,该弹性件22为弹簧,在架体20的竖直部上包括有固定块24,弹簧的一端通过螺栓与固定块24固定,另一端通过螺栓与连接板21结合固定,该弹簧沿竖直方向设置。进一步地,当取放显示模组30时,吸附结构10可在弹簧的作用力下滑动配合于滑轨23上,弹簧能够起到导向以及缓冲的作用,防止硬性接触对显示模组30造成损坏。
更进一步地,拾取机构在取放显示模组30时,因吸附结构10以及连接板21的重力使弹簧一直处于拉伸的状态,当该拾取机构取放显示模组30时整体作用在显示模组30表面的力是吸附结构10以及连接板21的重力减去弹簧的拉力,从而不会对显示模组30的显示区域311表面产生过大压力。可以理解的是,取放显示模组30指的是吸附结构10吸附住显示模组30后拾取机构被抬起以及拾取机构被放下后吸附结构10不再吸附显示模组30这两种情况。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至少所述吸附口113的边缘面的材质为钨钢;且所述边缘面为镜面抛光面。其优势在于,采用钨钢等超硬类材料制作边缘面并对边缘面进行镜面处理,能使边缘面光滑且坚硬,当用于对硅晶显示材料进行吸附时,不会对此类产品造成划伤,而且对边缘面进行镜面抛光处理后在接触到显示模组30时不会在显示模组30表面留下痕迹。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高分辨率的显示模组的产品特性导致显示模组的显示面的显示区域是不能够被接触的,而非显示区域虽然可以被接触,但是使用现有的吸盘会在显示面非显示区域留下痕迹,所以边缘面应该进行镜面抛光处理,防止在显示模组上留下痕迹。
进一步地,吸附板11可以整体结构均为钨钢材质,由此工艺简单,但考虑到材料成本,吸附板11可采用多层结构,具体地,所述吸附板包括在吸附方向上上下设置的第一板体部以及形成在第一板体部底面的第二板体部,其中所述第二板体部的材质为钨钢,第二板体部中间镂空,第一板体部的与第二板体部镂空区域对应的位置开设真空通道。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参照图3所示,所述吸附板11底部表面上包括有凸出于所述吸附板11的底部表面的且呈连续环状结构的围壁结构114,该围壁结构114与围壁结构114内侧的吸附板11底部表面形成所述腔体;所述围壁结构114的背离吸附板11的一侧开口形成所述吸附口113;所述围壁结构114的背离吸附板11的一侧表面形成所述吸附口113的边缘面。真空通道的出口111位于围壁结构114内侧的吸附板11底部表面上,真空通道的入口112通过管路连接抽真空设备。
为了在取放过程中更好的保护显示模组30,所述围壁结构114的材质为钨钢,所述围壁结构114的背离吸附板11的一侧表面为镜面抛光面,围壁结构114可以整体采用钨钢材料制成,也可以部分采用钨钢材料,其中,至少所述围壁结构114的形成边缘面的部分的材质为钨钢,另外,与显示模组30的非显示区域312接触的边缘面需进行镜面抛光处理,能够避免接触后在显示模组30上留下痕迹。
对于腔体的具体结构,在另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吸附板上包括有由吸附板的底壁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的凹槽;所述凹槽形成所述腔体;凹槽开口形成所述吸附口;所述凹槽开口的边缘面形成所述吸附口的边缘面。形成在吸附板上的凹槽能够避免接触显示模组30的显示区域311。进一步地,吸附口边缘面的材质为钨钢,边缘面为镜面抛光面不会对显示面的非显示区域产生损伤,使得该拾取机构在取放显示模组30不会在显示面上留下痕迹。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吸附结构10还包括有转接板12;所述转接板12上包括有用以对显示模组30的FPC连接端32进行吸附的吸附件121;所述吸附件121包括具有通气通道的连接管以及位于连接管一端的吸盘,所述吸盘由转接板12的底面暴露出。为了使所述吸盘能够正常工作,所述连接管远离吸盘的一端通过管路连接抽真空设备;可以理解的是,待检测的显示模组30包括FPC连接端32以及显示端31;显示端31包括显示面,显示面包括显示区域311和非显示区域312;吸附口113边缘面对应于显示模组30显示面边缘的非显示区域312,该吸附口113可以避让显示区域311使显示区域311位于腔体内,吸附件121则是用以吸附显示模组30的FPC连接端32,从而提高拾取、抓取或搬运显示模组30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关于吸附板11与连接板21的配合方式,所述吸附板11通过转接板12与连接板21结合固定。更进一步地,连接板,转接板以及吸附板可以为一个整体构件或者连接板与转接板为一个整体构件或者转接板与吸附板为一个整体构件。当吸附板作为一个单独构件时,可根据不同尺寸型号的显示模组更换不同的吸附板,扩大适用范围。
关于转接板12的结构,参照图1所示,具体地,所述转接板12包括有位于吸附板11外侧的延伸部122,所述吸附件121位于所述延伸部122上。
另外,由于显示模组30的显示端31具有一定的厚度,所以吸附件121的吸盘所在的高度会略高于腔体的底部所处的高度,在另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吸附板11可以是异形板,在吸附板11上形成有一个向下凸出的台阶部;吸附件121可装配在吸附板11的板体上,腔体则形成在吸附板11的台阶部上。
在一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当拾取机构拾取显示模组30时,拾取机构由外部驱动带动下降;吸附板11上的吸附口113边缘面与显示模组30显示面边缘的非显示区域312接触,并吸住显示模组30的显示端31,此时显示模组30显示面的显示区域311位于腔体内,并与腔体之间无接触;吸附件121与显示模组30的FPC连接端32接触并吸附牢固;在上述操作过程中,吸附结构10完全不会接触到显示模组30显示面的显示区域311;然后外部驱动带动拾取机构以及显示模组30上升并移动至测试设备位置处,以放置显示模组30,放置过程为:拾取机构由外部驱动带动下降到测试设备的测试区域,吸附板11和吸附件121均停止吸附显示模组30,然后外部驱动带动拾取机构上升并返回初始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放置过程中,若拾取机构的高度过低或者下压力过大,所述吸附结构10会受力向上运动进而减轻显示模组30的受力,避免压伤显示模组30。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板21包括竖直板部以及水平板部;竖直板部与滑轨配合,水平板部与转接板12结合固定,吸附板11结合固定在转接板12的底面上,水平板部与转接板12之间包括有可用以调节吸附结构10的水平度的四个等高螺丝211,通过调整等高螺丝211保证转接板12以及吸附板11水平使该拾取机构能够将显示模组30平整取放。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上料装置,参照图5所示,该上料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拾取机构40;具有上料工位以及下料工位的传送机构50;翻转机构60;以及用以驱动翻转机构60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的升降机构70;所述传送机构50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直线模组51,以及配置于第一直线模组51上的可沿第一直线模组51的延伸方向往复运动的载台52;具体地,所述升降机构70为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二直线模组;翻转机构60通过装配板71结合固定于第二直线模组的移动部上;所述翻转机构60处于上料工位且位于载台52的上方位置;所述拾取机构40处于下料工位且位于载台52的上方位置;所述翻转机构60被配置为用以翻转显示模组;所述载台52被配置为在上料工位承载翻转后的显示模组并移动至下料工位;所述拾取机构40被配置为用以拾取载台52上的显示模组。该上料装置还包括龙门架80,该龙门架80架跨在第一直线模组51的延伸方向的两侧,该龙门架80的横梁的两对侧设置有第一扫码相机81以及第二扫码相机82。需要说明的是,图5中示出的是载台52分别处于上料工位以及下料工位时的两种工作状态。
进一步地,翻转机构60包括驱动电机61以及与驱动电机61的输出端结合固定的翻转板62;该翻转板62上包括有用以吸附显示模组显示面的吸附槽;位于吸附槽底壁上的与抽真空设备连通的开孔;以及用以吸附显示模组的连接端的吸嘴;该翻转板62的结构与拾取机构40的吸附板11的结构类似;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将显示模组吸附固定在翻转板62上;可以理解的是,翻转机构60以及拾取机构40均位于载台52的上方才能够完成翻转机构60以及拾取机构40与载台52之间的相互配合,显示模组的显示端包括显示面以及非显示面,在翻转板62未翻转时,吸附槽的槽口是朝上的,此时显示模组是非显示面朝上的;龙门架80上的第一扫码相机81对显示模组非显示面进行扫码并对显示模组进行位置识别;当翻转板62在驱动电机61的驱动下带着显示模组共同翻转180°后,吸附槽的槽口是朝下的,此时显示模组是非显示面朝下的;在第二直线模组的驱动下,翻转板62带动显示模组向下移动靠近处于上料工位的载台52,在载台52的下方设置有缓冲机构53,该缓冲机构53能防止翻转板62在向下移动时对载台52过压,而损坏显示模组,当翻转板62带动显示模组与载台52相接触,翻转板62上的吸附槽以及吸嘴不再吸附显示模组并在第二直线模组的带动下上升,使得显示模组被放置于载台52上,此时显示模组的显示面朝上并暴露出,载台52上包括有用以吸附显示模组的非显示面的吸附口通过载台52上的吸附口能将显示模组吸附固定在载台52上;载台52在第一直线模组51驱动下朝下料工位移动,期间穿过龙门架80,龙门架80上的第二扫码相机82对显示模组进行位置识别并对显示模组显示面进行扫码操作;当载台52到达下料工位,载台52上的吸附口不再吸附显示模组,拾取机构40拾取显示模组并吸附固定;该上料装置还包括检测相机90,用以检测拾取机构40上吸附固定的显示模组的位置以及姿态;具体地,机械手手臂会带动拾取机构40移动,并移动到检测相机90的检测区域内,对显示模组的位置以及姿态进行检测,若存在偏差及时通过机械手手臂进行调整校正。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利用吸附结构能够完成对显示模组的吸附拾取,并且吸附结构在吸附显示模组时,吸附结构与显示模组显示面中的显示区域不存在任何接触,具体地,吸附板与显示模组显示面的显示区域不存在任何接触,且吸附结构也不包括任何在吸附过程中与显示区域接触的部件,该拾取机构能够避让显示模组显示面的显示区域使显示面的显示区域位于腔体内,从而不会在模组显示面的显示区域上留下任何痕迹,同时避免对模组显示面的显示区域产生损伤,从而起到保护显示模组的作用,该拾取机构解决了现有的机构在拾取显示模组时会对显示模组显示面产生损伤的问题。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显示模组的拾取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吸附结构;
所述吸附结构包括吸附板;所述吸附板的底面对应于显示模组显示面以将显示模组拾取;
所述吸附板包括:
形成于所述吸附板上的腔体;以及
形成于所述吸附板上的可使腔体内形成负压的真空通道;
所述吸附板的底部表面形成有与腔体连通的吸附口,该吸附口所限定的区域覆盖显示模组显示面的显示区域;所述吸附口的边缘面被配置为与显示模组显示面的非显示区域对应贴合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拾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拾取机构还包括有架体以及通过导向结构配置在所述架体上的连接板;所述吸附结构固定于连接板上,该吸附结构被配置为可相对于架体上下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拾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与架体之间包括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作用力方向沿吸附结构的重力反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拾取机构,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吸附口的边缘面的材质为钨钢,所述吸附口的边缘面为镜面抛光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拾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板上包括有由吸附板的底壁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的凹槽;所述凹槽形成所述腔体;
凹槽开口形成所述吸附口;所述凹槽开口的边缘面形成所述吸附口的边缘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拾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板底部表面上包括有凸出于所述吸附板的底部表面的且呈连续环状结构的围壁结构,该围壁结构与围壁结构内侧的吸附板底部表面形成所述腔体;
所述围壁结构的背离吸附板的一侧开口形成所述吸附口;
所述围壁结构的背离吸附板的一侧表面形成所述吸附口的边缘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拾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壁结构的材质为钨钢,所述围壁结构的背离吸附板的一侧表面为镜面抛光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拾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结构还包括有转接板;所述转接板上包括有用以对显示模组FPC连接端进行吸附的吸附件;
所述吸附件包括具有通气通道的连接管以及位于连接管一端的吸盘,所述吸盘由转接板的底面暴露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拾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板通过转接板与连接板结合固定;
所述转接板包括有位于吸附板外侧的延伸部,所述吸附件位于所述延伸部上。
10.一种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拾取机构;具有上料工位以及下料工位的传送机构;翻转机构;以及用以驱动翻转机构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的升降机构;
所述传送机构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直线模组,以及配置于第一直线模组上的可沿第一直线模组的延伸方向往复运动的载台;
所述翻转机构处于上料工位且位于载台的上方位置;所述拾取机构处于下料工位且位于载台的上方位置;所述翻转机构被配置为用以翻转显示模组;所述载台被配置为在上料工位承载翻转后的显示模组并移动至下料工位;所述拾取机构被配置为用以拾取载台上的显示模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070053.9U CN216104808U (zh) | 2021-08-30 | 2021-08-30 | 一种用于显示模组的拾取机构及上料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070053.9U CN216104808U (zh) | 2021-08-30 | 2021-08-30 | 一种用于显示模组的拾取机构及上料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104808U true CN216104808U (zh) | 2022-03-22 |
Family
ID=80729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070053.9U Active CN216104808U (zh) | 2021-08-30 | 2021-08-30 | 一种用于显示模组的拾取机构及上料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104808U (zh) |
-
2021
- 2021-08-30 CN CN202122070053.9U patent/CN21610480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631028B1 (ko) | 디스플레이용 합착 장치 | |
US11685055B2 (en) | Robot gripper for moving wafer carriers and packing materials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 |
CN113725133A (zh) | 一种引线框架进料输送装置 | |
CN209008130U (zh) | 上料撕膜机构 | |
KR20010110984A (ko) | 다이 및 소형 부품의 이송 장치 | |
CN110308359B (zh) | 一种显示面板承载装置 | |
CN216104808U (zh) | 一种用于显示模组的拾取机构及上料装置 | |
KR102656718B1 (ko) | 다이 이젝팅 장치 | |
TWI430389B (zh) | The teaching method and processor of the processor | |
US20240308085A1 (en) | Robot gripper for moving wafer carriers and packing materials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 |
CN117607665B (zh) | 探针台 | |
KR102617784B1 (ko) | 다이 이젝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다이 본딩 장치 | |
CN210908818U (zh) | 翻转式带保压的笔记本组装设备 | |
KR102203395B1 (ko) | 진공 라미네이터 | |
CN112363087B (zh) | 一种测试装置 | |
JP2003118859A (ja) | 可撓性板状体の取出装置および取出方法 | |
CN112363088B (zh) | 一种定位结构及测试装置 | |
CN210943885U (zh) | 溅镀磁吸盘及溅镀下料装置 | |
CN212331072U (zh) | 一种袋包夹具 | |
CN211291831U (zh) | 拉压力检测装置 | |
CN221253188U (zh) | 取料机构、上料装置和加工设备 | |
CN222775276U (zh) | 键合晶圆解键合装置及解键合机 | |
CN113375867A (zh) | 一种上下料一体式气密性检测装置 | |
JP4613838B2 (ja) | チップ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およびチップピックアップ方法 | |
CN220844235U (zh) | 一种基于图像特征的翻转转移伺服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