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02460U - 一种重型商用车四点全浮驾驶室悬置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重型商用车四点全浮驾驶室悬置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102460U CN216102460U CN202122360503.8U CN202122360503U CN216102460U CN 216102460 U CN216102460 U CN 216102460U CN 202122360503 U CN202122360503 U CN 202122360503U CN 216102460 U CN216102460 U CN 2161024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ont suspension
- assembly
- suspension
- upper bracket
- a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0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9000003381 stabiliz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2 pos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重型商用车四点全浮驾驶室悬置装置,包括前悬置总成和后悬置总成,前悬置总成包括前悬稳定杆带翻转臂总成,前悬稳定杆带翻转臂总成包括一体成型的前悬稳定杆和前悬左翻转臂以及前悬右翻转臂,前悬左翻转臂和前悬右翻转臂远离前悬稳定杆的外侧与对应设置于前悬左上支架合件和前悬右上支架合件上的减振器总成的下端连接,前悬左翻转臂和前悬右翻转臂的顶部与对应设置于前悬左上支架合件和前悬右上支架合件上的气囊总成的下端连接,前悬高度阀固设于前悬稳定杆上。该装置连接驾驶室与车架更稳定可靠,制造和装配成本较低的集成为一体的驾驶室前悬装置和既能提供较好的抗侧倾性能又能满足运动特性适用于拓展化的后悬总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型商用车四点全浮驾驶室悬置装置。
背景技术
驾驶室悬置是整车的重要组成部件之一,其包含四点橡胶减振悬置、四点全浮减振、前悬橡胶减振后悬浮动三种主体结构,其中四点全浮减振包含四螺簧减振器全浮驾驶室悬置、四气囊减振器驾驶室悬置、前螺簧后气囊、前气囊后螺簧四种结构。四点橡胶减振普遍用于轻卡、微卡;前悬橡胶减振后悬浮动式驾驶室悬置普遍用于中型卡车或路况较好的港口车型;四点全浮悬置普遍用于高端中卡、重卡。
驾驶室悬置连接驾驶室和车架,用以隔离和衰减来自底盘的振动激励,提升驾乘人员的驾乘舒适性。同时抵抗整车转弯过程产生的侧倾及横摆,提高整车的操控性和安全性。
目前,重型商用车驾驶室悬置包含前悬置总成和后悬置总成。其中,前悬置总成又分为前浮动后固定和前固定后浮动两种结构形式(浮动和固定分别指翻转臂前后两个铰接点的约束形式)。
针对前固定后浮动式前悬置总成,其适用于整车Y向空间紧凑,X向水箱及转向机附近环境复杂的布置环境。此种前悬置总成包含前悬左/右上支架合件、前悬左/右下支架合件、前悬稳定杆5大合件,前悬左/右上支架合件与驾驶室通过螺栓连接;前悬左/右下支架合件用过翻转销轴及螺母与前悬左/右上支架合件连接,同时与车架通过螺栓螺母连接;前悬稳定杆与前悬左/右上支架合件通过螺栓螺母连接。螺簧减振器或气囊减振器布置在前悬左/右上支架合件上;而限位装置的上、下限位块在X/Y向分散布置在前悬左/右下合件或车架上、前悬左/右上支架合件上。其总成结构分散,对X/Y/Z三向空间需求较大,不能满足配置大中冷器、大水箱的重型商用车的配装。前悬稳定杆采用装配式结构,容易因振动扭转造成螺栓松脱,进而降低悬置的整车平顺性,且易引起异响。此结构的驾驶室前悬装置与整车装配工艺相对复杂,其制造和装配成本较高。
后悬置总成包含后悬下合件、后悬左/右上支架合件,后悬下合件通过螺栓、螺母与车架相连,后悬左/右上支架合件通过螺栓与驾驶室相连,且在驾驶室落锁时通过锁栓与后悬下合件相连。后悬下合件普遍包含后悬左/右下支架合件、后悬置横梁合件(存在固定梁和浮动梁双横梁的结构)、减振器、左/右液压锁等6大主体结构件,而且根据减振器型式(螺簧或气囊),增减高度阀、高度阀支架、气管组件、高度阀连杆、高度阀连杆支架等元件。针对后悬下合件,普遍采用大摆臂液液压锁或者横向减振器进行驾驶室运动过程中的Y向导向。单独的大摆臂液压锁结构有较好的侧倾刚度能有效克服整车转弯横摆的缺陷,但是因结构限制无法提供较大的侧倾或横摆时的运动行程,易产生运动干涉或需要特殊的硬点布置,不适合悬置的拓展应用,且对驾驶室本体强度和后悬上支架强度要求较高。而单独的横向减振器因减振器特性,能提供较大的变化行程,但是无法克服因整车转弯时的侧倾和横摆。目前重型商用车后悬置横梁普遍采用槽型梁或者管梁,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普遍较重。
基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重型商用车四点全浮驾驶室悬置装置,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更紧凑,连接驾驶室与车架更稳定可靠,制造和装配成本较低的集成为一体的驾驶室前悬装置和既能提供较好的抗侧倾性能又能满足运动特性适用于拓展化的后悬总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重型商用车四点全浮驾驶室悬置装置,包括前悬置总成和后悬置总成,前悬置总成包括前悬高度阀、气囊总成、减振器总成、前悬左上支架合件、前悬右上支架合件和前悬稳定杆带翻转臂总成,前悬稳定杆带翻转臂总成包括前悬稳定杆以及一体成型于前悬稳定杆两端的前悬左翻转臂和前悬右翻转臂,前悬左翻转臂和前悬右翻转臂远离前悬稳定杆的外侧与对应设置于前悬左上支架合件和前悬右上支架合件上的减振器总成的下端连接,前悬左翻转臂和前悬右翻转臂的前端顶面与对应设置于前悬左上支架合件和前悬右上支架合件上的气囊总成的下端连接,前悬高度阀固设于前悬稳定杆上;前悬置总成还包括用于限制前悬左上支架合件和前悬右上支架合件分别相对于前悬左翻转臂和前悬右翻转臂旋转角度的两个限位组件。
优选的是,前悬左上支架合件和前悬右上支架合件的下端分别与前悬左翻转臂和前悬右翻转臂末端铰接,前悬左上支架合件和前悬右上支架合件的上端分别向前延伸形成若干供安装气囊总成和减振器总成上端的安装部,两个限位组件上端的安装部分别位于前悬左上支架合件的上端和下端之间以及前悬右上支架合件的上端和下端之间。
优选的是,前悬高度阀通过设置于前悬稳定杆上的高度阀支架与前悬稳定杆固定连接,前悬高度阀通过前悬高度阀连杆组件与前悬左上支架合件和前悬右上支架合件固定连接。
优选的是,前悬左翻转臂和前悬右翻转臂远离前悬稳定杆的外侧均具有与减振器总成下端连接的减振器下销轴,前悬左翻转臂和前悬右翻转臂的顶面均具有与气囊总成下端连接的安装平台。
进一步优选的是,任意一个限位组件包括形成于前悬左翻转臂或前悬右翻转臂上的过孔和穿出该过孔的限位拉杆,该过孔上下两侧的限位拉杆上均套设有限位块,该过孔上方的限位块顶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定位限位块的限位螺母,限位螺母顶部设有锁紧螺母,限位拉杆上端通过另一锁紧螺母与前悬左上支架合件或前悬右上支架合件固定连接。
优选的是,后悬置总成的后悬下合件包括后悬左下支架合件和后悬右下支架合件,后悬左下支架合件和后悬右下支架合件的上端分别与冲压成型的人字型片梁的两个下端连接,片梁的上端连接有V字型后悬摆臂合件,后悬摆臂合件的两个上端分别与左液压锁总成和右液压锁总成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是,后悬摆臂合件上设有后悬横向减震器。
进一步优选的是,后悬摆臂合件两端与后悬左下支架合件和后悬右下支架合件之间均设有后悬气囊减振器。
进一步优选的是,片梁上设有后悬高度阀。
进一步优选的是,右液压锁总成上配备有两位两通阀。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前悬稳定杆与左/右翻转臂焊接成一体。相对于分体式,因前悬置稳定杆前移,为整车热交换装置提供更多的装配空间,适合整车配置大中冷器、大水箱及加装中冷散热器,同时保证了驾驶保险杠不更改,有利于整车家族化设计。而且焊接成一体,可以有效消除因装配误差造成的悬置一致性差的问题。同时实心直杆相对于装配式稳定杆和空心杆,有着更好的制造工艺性,成本更低。
将减振器总成与气囊总成分体设计,减振器总成布置于车架外侧,减小对前悬置整车Z向空间或车架内侧空间需求,且因减振器总成布置于车架外侧,左右两减振器总成间距加大,能提高驾驶室的平顺性。前悬高度阀分别布置在稳定杆两端,与其余件避让开,简化其装调工艺,便于高度阀的维护。
相对传统的限位组件上、下限位块在X/Y向分散布置在前悬左/右下合件或车架上、前悬左/右上支架合件上,集成后的限位组件结构简洁、占用空间小,简化装配工艺,对车辆行驶时驾驶室的上、下限位更稳定、可靠。
采用短行程的横向减振器加冲焊件型式的后悬摆臂形成组合件。如此组合可以通过改变后悬摆臂的长度,实现后悬下合件中的后悬左/右下支架合件的通用性,适合后悬下合件的拓展化应用。克服了单纯大摆臂液压锁或类似结构容易出现的摆臂铰接点处衬套压缩量不足,且衬套耐久性差,而单纯的减振器结构驾驶室抗侧倾和横摆能力差的缺点。
后悬置横梁采用两片冲压式人字型片梁,相对于传统的槽型梁或者管梁,相等结构强度下,重量减轻约1/4-1/3,且人字形梁的引入与摆臂、横向减振器、左/右液压锁形成两个对置的三角形,可以使整个后悬结构更稳定,受力更均匀。
为防止驾驶室翻转过程中,因质心变化引起的驾驶室颠簸,在右液压锁上引入两位两通阀,防止翻转过程中气囊内气压降低或升高,从而简化前悬总成的结构,减少翻转引导组件等元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悬置装置装车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前悬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前悬置稳定杆带翻转臂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限位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后悬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重型商用车四点全浮驾驶室悬置装置,包括前悬置总成100和后悬置总成,前悬置总成100通过螺栓与车身骨架003连接,通过翻转销轴与前悬左下支座总成600和前悬右下支座总成700连接,前悬左下支座总成600和前悬右下支座总成700通过螺栓螺母与车架002连接。后悬置总成的后悬下合价200通过螺栓螺母与车架002连接,通过液压锁栓与后悬左上支架400和后悬右左上支架500连接,后悬左上支架400和后悬右左上支架500通过螺栓与车身骨架003连接。
如图2所示,前悬置总成100包括前悬高度阀102、气囊总成103、减振器总成104、前悬左上支架合件106、前悬右上支架合件107和前悬稳定杆带翻转臂总成101,前悬稳定杆带翻转臂总成101包括前悬稳定杆101-01以及一体成型于前悬稳定杆101-01两端的前悬左翻转臂101-03和前悬右翻转臂101-06,前悬左翻转臂101-03和前悬右翻转臂101-06上与前悬左上支架合件106、前悬右上支架合件107的转动连接处设置有翻转臂橡胶衬套101-05,该转动连接处通过销轴及六角开槽螺母连接。前悬左上支架合件106和前悬右上支架合件107的下端分别与前悬左翻转臂101-03和前悬右翻转臂101-06末端铰接,前悬左上支架合件106和前悬右上支架合件107的上端分别向前延伸形成若干供安装气囊总成103和减振器总成104上端的安装部,两个限位组件105上端的安装部分别位于前悬左上支架合件106的上端和下端之间以及前悬右上支架合件107的上端和下端之间。前悬左翻转臂101-03和前悬右翻转臂101-06远离前悬稳定杆101-01的外侧与对应设置于前悬左上支架合件106和前悬右上支架合件107上的减振器总成104的下端连接,前悬左翻转臂101-03和前悬右翻转臂101-06的顶部与对应设置于前悬左上支架合件106和前悬右上支架合件107上的气囊总成103的下端连接,气囊总成103、减振器总成104通过螺栓螺母与前悬左/右上支架合件及左/右翻转臂连接。前悬高度阀102固设于前悬稳定杆101-01上,前悬稳定杆101-01采用实心直杆。前悬气管组件108通过扎带捆扎于前悬稳定杆101-01上。
具体的,前悬高度阀102通过设置于前悬稳定杆101-01上的高度阀支架101-02与前悬稳定杆101-01固定连接,前悬高度阀102通过前悬高度阀连杆组件109与前悬左上支架合件106和前悬右上支架合件107固定连接。
如图3所示,前悬左翻转臂101-03和前悬右翻转臂101-06远离前悬稳定杆101-01的外侧均具有与减振器总成104下端连接的减振器下销轴101-04,前悬左翻转臂101-03和前悬右翻转臂101-06的顶面均具有与气囊总成103下端连接的安装平台101-07。
如图4所示,前悬置总成100还包括用于限制前悬左上支架合件106相对于前悬左翻转臂101-03旋转角度的限位组件105,进一步地,限位组件105包括形成于前悬左翻转臂101-03上的过孔和穿出过孔的限位拉杆105-01,过孔上下两侧的限位拉杆105-01上均套设有限位块105-02,过孔上方的限位块105-02顶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定位该限位块的限位螺母105-03,限位螺母105-03顶部设有锁紧螺母105-04,限位螺母105-03和锁紧螺母105-04均与形成于限位拉杆105-01上的外螺纹进行螺纹连接,限位拉杆105-01上端通过另一锁紧螺母105-04与前悬左上支架合件106固定连接。相应地,前悬右上支架合件107和前悬右翻转臂101-06之间的设有一个与上述限位组件105结构相同、位置相同的限位组件。
具体的,本实施中限位螺母105-03采用六角法兰面螺母,锁紧螺母105-04采用六角薄螺母,安装时将一个限位块105-02穿在限位拉杆105-01上,然后将限位拉杆105-01穿过翻转臂上的过孔,再将另一个限位块105-02穿过限位,再装配六角法兰面螺母进行定位,装配六角薄螺母进行锁紧防松,最后将此限位组件与前悬左/右上支架合件通过螺纹连接形成一体。
如图5所示,后悬置总成的后悬下合件200包括后悬左下支架合件201和后悬右下支架合件214,后悬左下支架合件201和后悬右下支架合件214的上端分别与冲压成型的人字型片梁213的两个下端连接,片梁213的上端连接有V字型后悬摆臂合件207,后悬摆臂合件的两个上端分别与左液压锁总成206和右液压锁总成209连接,后悬摆臂合件207上设有后悬横向减震器208,后悬摆臂合件207两端与后悬左下支架合件201和后悬右下支架合件214之间均设有后悬气囊减振器202,片梁213上设有后悬高度阀203。右液压锁总成209上配备有两位两通阀210,通过增加两位两通阀解决驾驶室翻转过程中因质心位置变化造成的驾驶室点头、抬头问题。驾驶室翻转时,锁钩打开顶住两位两通阀顶杆,使前悬置中的气路断开,从而前悬置气囊减振器中存有气体,不出现排气充气,固定驾驶室位置。
安装时,后悬左下支架合件201、后悬右下支架合件214、片梁213通过螺栓螺母连接成主体结构,然后装配两个后悬气囊减振器202,再分别松装后悬横向减振器208、后悬摆臂合件207、左液压锁208、右液压锁209,松装完上述组件后打紧螺栓螺母。其次装配后悬气管组件211、油管组件212,为避免因摩擦造成的管路磨损,通过扎带将气管组件、油管组件捆扎与人字型片梁上。两位两通阀210通过铆接型式固定于右液压锁总成上209。
此外,本实用新型所包含的前悬左/右下合件及后悬左/右上支架合件采用常规选择即可,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及附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制造或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重型商用车四点全浮驾驶室悬置装置,并且能够产生本实用新型所记载的积极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重型商用车四点全浮驾驶室悬置装置,包括前悬置总成(100)和后悬置总成,前悬置总成(100)包括前悬高度阀(102)、气囊总成(103)、减振器总成(104)、前悬左上支架合件(106)、前悬右上支架合件(107)和前悬稳定杆带翻转臂总成(101),其特征在于:前悬稳定杆带翻转臂总成(101)包括前悬稳定杆(101-01)以及一体成型于前悬稳定杆(101-01)两端的前悬左翻转臂(101-03)和前悬右翻转臂(101-06);前悬左翻转臂(101-03)和前悬右翻转臂(101-06)远离前悬稳定杆(101-01)的外侧与对应设置于前悬左上支架合件(106)和前悬右上支架合件(107)上的减振器总成(104)的下端连接,前悬左翻转臂(101-03)和前悬右翻转臂(101-06)的前端顶面与对应设置于前悬左上支架合件(106)和前悬右上支架合件(107)上的气囊总成(103)的下端连接,前悬高度阀(102)固设于前悬稳定杆(101-01)上;前悬置总成还包括用于限制前悬左上支架合件(106)和前悬右上支架合件(107)分别相对于前悬左翻转臂(101-03)和前悬右翻转臂(101-06)旋转角度的两个限位组件(1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型商用车四点全浮驾驶室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前悬左上支架合件(106)和前悬右上支架合件(107)的下端分别与前悬左翻转臂(101-03)和前悬右翻转臂(101-06)末端铰接,前悬左上支架合件(106)和前悬右上支架合件(107)的上端分别向前延伸形成若干供安装气囊总成(103)和减振器总成(104)上端的安装部,两个限位组件(105)上端的安装部分别位于前悬左上支架合件(106)的上端和下端之间以及前悬右上支架合件(107)的上端和下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型商用车四点全浮驾驶室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前悬高度阀(102)通过设置于前悬稳定杆(101-01)上的高度阀支架(101-02)与前悬稳定杆(101-01)固定连接,前悬高度阀(102)通过前悬高度阀连杆组件(109)与前悬左上支架合件(106)和前悬右上支架合件(107)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型商用车四点全浮驾驶室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前悬左翻转臂(101-03)和前悬右翻转臂(101-06)远离前悬稳定杆(101-01)的外侧均具有与减振器总成(104)下端连接的减振器下销轴(101-04),前悬左翻转臂(101-03)和前悬右翻转臂(101-06)的顶面均具有与气囊总成(103)下端连接的安装平台(101-0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型商用车四点全浮驾驶室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任意一个限位组件(105)包括形成于前悬左翻转臂(101-03)或前悬右翻转臂(101-06)上的过孔和穿出该过孔的限位拉杆(105-01),该过孔上下两侧的限位拉杆(105-01)上均套设有限位块(105-02),该过孔上方的限位块(105-02)顶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定位限位块(105-02)的限位螺母(105-03),限位螺母(105-03)顶部设有锁紧螺母(105-04),限位拉杆(105-01)上端通过另一锁紧螺母(105-04)与前悬左上支架合件(106)或前悬右上支架合件(107)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型商用车四点全浮驾驶室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后悬置总成的后悬下合件(200)包括后悬左下支架合件(201)和后悬右下支架合件(214),后悬左下支架合件(201)和后悬右下支架合件(214)的上端分别与冲压成型的人字型片梁(213)的两个下端连接,片梁(213)的上端连接有V字型后悬摆臂合件(207),后悬摆臂合件的两个上端分别与左液压锁总成(206)和右液压锁总成(209)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重型商用车四点全浮驾驶室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后悬摆臂合件(207)上设有后悬横向减震器(208)。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重型商用车四点全浮驾驶室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后悬摆臂合件(207)两端与后悬左下支架合件(201)和后悬右下支架合件(214)之间均设有后悬气囊减振器(202)。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重型商用车四点全浮驾驶室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片梁(213)上设有后悬高度阀(203)。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重型商用车四点全浮驾驶室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右液压锁总成(209)上配备有两位两通阀(21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360503.8U CN216102460U (zh) | 2021-09-28 | 2021-09-28 | 一种重型商用车四点全浮驾驶室悬置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360503.8U CN216102460U (zh) | 2021-09-28 | 2021-09-28 | 一种重型商用车四点全浮驾驶室悬置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102460U true CN216102460U (zh) | 2022-03-22 |
Family
ID=80689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360503.8U Active CN216102460U (zh) | 2021-09-28 | 2021-09-28 | 一种重型商用车四点全浮驾驶室悬置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10246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50559A (zh) * | 2022-05-17 | 2022-07-15 |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商用车全浮驾驶室前悬结构 |
-
2021
- 2021-09-28 CN CN202122360503.8U patent/CN21610246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50559A (zh) * | 2022-05-17 | 2022-07-15 |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商用车全浮驾驶室前悬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538206U (zh) | 前独立悬架系统以及具有该前独立悬架系统的汽车 | |
CN1592696A (zh) | 车辆副车架安装 | |
CN113232469B (zh) | 一种前悬架系统及车辆 | |
CN212637655U (zh) | 一种边梁式越野车车架 | |
CN216102460U (zh) | 一种重型商用车四点全浮驾驶室悬置装置 | |
CN106739895A (zh) | 一种下摆臂 | |
CN201254064Y (zh) | 经济型乘用车两驱后悬架 | |
CN208277780U (zh) | 一种空气悬架 | |
CN209240807U (zh) | 汽车后悬架系统及汽车 | |
CN218536244U (zh) | 一种双横臂悬架结构 | |
US6206391B1 (en) | Rear suspension using a torsional spring integral with trailing arm | |
CN212604341U (zh) | 一种汽车后悬架系统及汽车 | |
CN212423310U (zh) | 一种驾驶室前后悬置总成 | |
CN108482052A (zh) | 一种空气悬架 | |
CN112895806B (zh) | 匹配复合式空气悬架的转向桥总成 | |
CN212447818U (zh) | 一种重型卡车驾驶室前悬置 | |
BR122021026254B1 (pt) | Estrutura de quadro de suporte para um veículo utilitário | |
CN220349815U (zh) | 一种半承载式车身结构 | |
CN216994597U (zh) | 商用车全浮式驾驶室悬置结构 | |
JPH08119141A (ja) | 自動車のサスペンション支持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気自動車 | |
CN222610860U (zh) | 一种采用扭杆弹簧的独立悬架以及车辆 | |
CN219600849U (zh) | 一种半挂车用轻量化空气悬架系统 | |
CN219600848U (zh) | 前独立悬架系统 | |
CN220562502U (zh) | 气囊上置式前空气独立悬架系统 | |
CN221315701U (zh) | 滑柱总成、悬架系统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four point fully floating cab suspension device for heavy-duty commercial vehicles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322 Pledgee: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Limited Shiyan Yunyang Branch Pledgor: DONGFENG SPECIAL PARTS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980005588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