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6098583U - 一种新型真空吸盘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真空吸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98583U
CN216098583U CN202122845614.8U CN202122845614U CN216098583U CN 216098583 U CN216098583 U CN 216098583U CN 202122845614 U CN202122845614 U CN 202122845614U CN 216098583 U CN216098583 U CN 2160985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pressure
suction
plate
pressure chamber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4561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符文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284561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985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985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985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新型真空吸盘,包括:吸板、膜片、膜片固定板;吸板设有吸附通道,膜片固定板设有与吸附通道对应的抽气通道;膜片固定板用于将膜片固定在吸附通道与抽气通道之间;膜片开设有将吸附通道、抽气通道连通的通气孔;通气孔与抽气通道错位设置;所述吸附通道一端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吸附口;膜片固定板邻近通气孔处设有与所述抽气通道端口连通的避位槽;所述抽气通道接通负压:当所述吸附口未有工件覆盖时,所述膜片在所述吸附通道内气压大于所述抽气通道内气压的状态下发生使所述膜片封堵所述抽气通道的形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高吸盘吸附口自动启闭的灵敏度,避免负压损失,提高工作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真空吸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定位工装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真空吸盘。
背景技术
为了解决无磁性的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加工快速固定的问题,现在市场上具有两种类型的真空吸盘,一种在吸盘工作面垂直分散钻一至四个气孔,这些气孔在吸盘内部连通形成一个气压通道接口,在吸盘工作面开有许多互相垂直交叉的密封槽,用以安装密封胶条,外接真空源,依靠真空源抽成负压,对工件生成吸附力,这种吸盘为密封条负压吸盘;另一种为多负压孔吸盘,吸盘上有一两百个负压小阀门,所有小阀门在吸盘内部连通在一起组成一个负压接口,外接真空源,工作时依靠外接真空源通过小阀门对工件产生吸附力,工件没有覆盖到的地方,小阀门自动关闭密封。
密封条负压吸盘不能吸附带通孔的工件,也不能吸附工件进行通孔加工,一旦工件穿孔就会漏气,使吸盘不能有效吸附工件。多负压孔吸盘虽然也能吸附多孔和加工穿孔工件,但是当穿孔较小,漏气慢,则对应的吸附孔就会难以关闭,如果在同一工件加工时发生多处穿孔漏慢气,总漏气量就会变大,造成工件吸附不稳。以及这种多负压孔吸盘要使成百上千个气孔同时关闭,瞬间就必须提供强大的负压气流进入吸盘,这样就要求外接负压管以及负压开关内径足够大,或者增加负压接管和负压开关的数量来增大负压流量,使用操作不便,所以这种吸盘的制作面积就受到了很多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真空吸盘,旨在提高吸盘吸附口自动启闭的灵敏度,避免负压损失,提高工作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真空吸盘,包括:吸板、膜片、膜片固定板;所述吸板设有吸附通道,所述膜片固定板设有与所述吸附通道对应的抽气通道;所述膜片固定板用于将所述膜片固定在所述吸附通道与所述抽气通道之间;所述膜片开设有将所述吸附通道、抽气通道连通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与所述抽气通道错位设置;所述吸附通道一端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吸附口;所述膜片固定板邻近所述通气孔处设有与所述抽气通道端口连通的避位槽;所述抽气通道接通负压:
当所述吸附口未有工件覆盖时,所述膜片在所述吸附通道内气压大于所述抽气通道内气压的状态下发生使所述膜片封堵所述抽气通道的形变;
当所述吸附口具有工件覆盖时,所述膜片产生使所述吸附通道、抽气通道气压大致均衡的形变,使所述吸附口、吸附通道、通气孔、抽气通道保持连通;
当所述吸附口具有部分工件覆盖时,所述膜片在所述吸附通道气压略大于所述抽气通道气压的状态下发生使所述膜片趋向封堵所述抽气通道的形变。
进一步地,所述吸板设有第一对位部、所述膜片固定板设有与所述第一对位部对应插合的第二对位部;所述吸板和/或所述膜片固定板设有用于抵持所述膜片的凸齿;所述抽气通道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用于所述抽气通道未接通负压时,支撑所述膜片防止堵塞所述抽气通道。
进一步地,包括增厚板,所述增厚板用于覆盖所述吸板封堵所述吸附口;所述增厚板、吸板、膜片固定板设有贯通的直吸通孔,所述直吸通孔内设有可拆卸的堵头,所述堵头用于封堵所述直吸通孔;
还包括定位连接件,所述吸板、增厚板均设有定位孔,所述增厚板、吸板通过所述定位连接件穿设所述定位孔使所述增厚板、吸板连接;所述定位连接件用于抵持定位工件;夹具通过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增厚板或所述吸板连接。
进一步地,包括增厚板,所述增厚板设有与所述吸附口对应的避位孔;所述增厚板、吸板、膜片固定板设有贯通的直吸通孔,所述直吸通孔内设有可拆卸的堵头,所述堵头用于封堵所述直吸通孔;
还包括定位连接件,所述吸板、增厚板均设有定位孔,所述增厚板、吸板通过所述定位连接件穿设所述定位孔使所述增厚板、吸板连接;所述定位连接件用于抵持定位工件;夹具通过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增厚板或所述吸板连接。
进一步地,包括设于所述吸板或所述增厚板端面的防滑垫,所述防滑垫设有透气孔;所述吸板、增厚板均设有用于安装密封条和/或所述防滑垫的安装槽。
进一步地,包括壳体、所述吸板与所述壳体围合而成的负压室;所述壳体上安装有与所述负压室连通的负压接入开关,所述抽气通道与所述负压室连通;还包括铁磁板,所述铁磁板安装于所述壳体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负压室包括:
隔板;所述隔板设于所述负压室内将所述负压室分隔为第一负压室、第二负压室;
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控制阀;所述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均设于所述壳体外壁;所述第一管路一端与所述第二负压室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控制阀与所述第二管路连通;所述第三管路一端穿设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一负压室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路连通;所述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将所述第一负压室、第二负压室连通或控制所述第二管路、第三管路将所述第一负压室与外界连通;
其中,所述负压接入开关与所述第二负压室连通,所述负压接入开关用于控制外接真空源与所述第二负压室的通断。
进一步地,所述负压室包括:
隔板,所述隔板设于所述负压室内将所述负压室分隔为第一负压室、第二负压室;所述第一负压室内设有栅格,所述栅格将所述第一负压室分隔为至少两个独立气室,所述抽气通道与所述独立气室连通;
通气控制组件,所述通气控制组件与所述独立气室对应设置,所述通气控制组件包括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控制阀,所述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均设于所述壳体外壁;所述第一管路一端与所述第二负压室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控制阀与所述第二管路连通;所述第三管路一端穿设所述隔板与所述独立气室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路连通;所述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将所述独立气室、第二负压室连通或控制所述第二管路、第三管路将所述独立气室与外界连通;
其中,所述负压接入开关与所述第二负压室连通,所述负压接入开关用于控制外接真空源与所述第二负压室的通断。
进一步地,所述负压室包括:隔板、负压卸压阀、连通开关;
所述隔板设于所述负压室内将负压室分隔为第一负压室、第二负压室;所述连通开关用于将所述第一负压室、第二负压室连通或断开;所述负压接入开关与所述第二负压室连接,用于控制外接真空源与所述第二负压室的通断;所述抽气通道、直吸通孔、负压卸压阀分别与第一负压室连通。
一种新型真空吸盘,包括吸附板、弹性涨缩件、固定件;所述吸附板设有吸附通孔、直吸通道;所述弹性涨缩件设于所述吸附通孔内,将所述吸附通孔分隔为第一腔体、第二腔体;所述弹性涨缩件开设有将所述第一腔体、第二腔体连通的导气孔;所述直吸通道内设有可拆卸的堵塞,所述堵塞用于封堵所述直吸通道;所述固定件用于固定所述弹性涨缩件;所述吸附通孔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吸口、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的抽真空口;所述导气孔与所述抽真空口错位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真空吸盘,能够在采用弹性膜片形变式启闭开关,特别是用本真空吸盘吸夹工件,没有工件覆盖的吸附口自动关闭非常及时,灵敏度极高,避免了负压泄露损失,影响其它吸附口正常工作,稳定性高,节能环保。同时,由于弹性膜片形变式启闭开关非常灵敏,要瞬间关闭成百上千个与抽气通道通过通气孔连通的吸附口无需大功率真空源提供强劲的负压气流,所以这种真空吸盘的尺寸面积可以做得更大,也能够牢固吸夹更大的工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直吸通道的孔径相比弹性涨缩件的导气孔更大,相比吸口有较佳的吸附固定效果,先将位于工件轮廓范围内的直吸通道中的密封塞拆出,直吸通道、抽真空口接通负压,吸附通孔内的弹性涨缩件根据吸口是否有工件覆盖,自动不封堵或封堵抽真空口,由此吸口与直吸通道一起进行吸附工件,对工件的固定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种新型真空吸盘剖视图。
图2为图2的A处放大图。
图3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处放大图。
图5为本申请一种新型真空吸盘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一种新型真空吸盘剖视图。
图7为本申请一种新型真空吸盘剖视图。
图8为本申请一种新型真空吸盘剖视图。
图9为本申请一种新型真空吸盘剖视图。
图10为本申请一种新型真空吸盘分解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种新型真空吸盘分解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种新型真空吸盘的吸板上的第一对位部与膜片固定板的第二对位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一种新型真空吸盘的吸板上的第一对位部与膜片固定板的第二对位部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一种新型真空吸盘的吸板上的第一对位部与膜片固定板的第二对位部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一种新型真空吸盘剖视图。
图16为图15的分解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一种新型真空吸盘分解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一种新型真空吸盘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一种新型真空吸盘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一种新型真空吸盘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21为图20的C处放大图。
图22为本申请一种新型真空吸盘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23为图22的D处放大图。
图24为图22的E处放大图。
图中所示的附图标记:1、吸板;110、吸附通道;111、扩口部;112、吸附口; 120、第一对位部;130、安装槽;131、密封条;2、膜片;210、通气孔;3、膜片固定板;310、抽气通道;311、弹簧;320、避位槽;321、环形凸起;330、第二对位部; 340、凸齿;4、增厚板;410、定位孔;420、避位孔;5、直吸通孔;510、堵头;6、防滑垫;610、透气孔;7、壳体;710、负压室;711、隔板;712、第一负压室;7121、栅格;7122、独立气室;713、第二负压室;720、负压接入开关;730、通气控制组件; 731、第一管路;732、第二管路;733、第三管路;734、控制阀;740、负压卸压阀; 751、蝶阀;752、导气管路;753、两通阀;760、负压表;8、铁磁板;9、吸附板; 910、吸附通孔;911、第一腔体;912、第二腔体;913、吸口;914、抽真空口;920、直吸通道;921、密封塞;10、弹性涨缩件;101、导气孔;1101、通孔螺塞;1102、压板;1103、压装柱;1104、导气通道;12、过滤网;13、三通阀;14、手滑阀。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图14,图18-图2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真空吸盘,包括吸板1、膜片2、膜片固定板3;吸板1设有吸附通道110,膜片固定板3设有与吸附通道110 对应的抽气通道310;膜片固定板3用于将膜片2固定在吸附通道110与抽气通道310 之间;膜片2开设有将吸附通道110、抽气通道310连通的通气孔210;通气孔210与抽气通道310错位设置;吸附通道110一端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吸附口112;膜片固定板 3邻近通气孔210处设有与抽气通道310端口连通的避位槽320;抽气通道310接通负压:
当吸附口112未有工件覆盖时,膜片2在吸附通道110内气压大于抽气通道310 内气压的状态下发生使膜片2封堵抽气通道310的形变;
当吸附口112具有工件覆盖时,膜片2产生使吸附通道110、抽气通道310气压大致均衡的形变,使吸附口112、吸附通道110、通气孔210、抽气通道310保持连通;
当吸附口112具有部分工件覆盖时,膜片2在吸附通道110气压略大于抽气通道310气压的状态下发生使膜片2趋向封堵抽气通道310的形变。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2,形状不规则的工件或者正在被加工的工件,工件未覆盖吸附口112 或者随着工件被加工,原本覆盖吸附口112的部位被钻头钻通穿孔、切削掉等情况,使吸附口112没有工件轮廓覆盖时,膜片2在吸附通道110内气压大于抽气通道310 内气压的状态下发生使膜片2封堵抽气通道310的形变;具体地,膜片2具有受到外力发生弹性及柔性的伸涨、撤销外力复原形变的特性,当吸附口112没有工件覆盖密封,强大气流由吸附口112进入吸附通道110,由于通气孔210较小,气流无法经由通气孔210快速进入抽气通道310来消除压强的不平衡,于是膜片2通过瞬间的变形伸涨,紧贴抽气通道310端口,封堵抽气通道310。吸附通道110不再通过通气孔210 连通抽气通道310,负压无法泄漏,保证具有工件轮廓覆盖的其它吸附口112仍然能够对工件产生吸附,节约负压能源,节能环保。当卸去抽气通道310所接通的负压,吸附通道110内气压与于抽气通道310内气压恢复平衡,不再有强大气流迫使膜片2发生形变,膜片2恢复原状。由此,本真空吸盘的吸附口112,无需额外操作,能够产生高灵敏度的自动启闭的效果。
请参照图2,对抽气通道310接通负压,当吸附口112具有工件覆盖时,外界空气不能进入吸附通孔910内,吸附通孔910内原有的少量空气由膜片2的通气孔210为吸附通道110、抽气通道310提供连通状态下从抽气通道310排出,如此吸附通道110 内气压与抽气通道310内气压大致无差别,膜片2不会发生形变,通气孔210保持开放状态;在吸附通孔910外侧的工件气压大于整个吸附通孔910内气压,因此工件能够被吸板1上的多个吸附口112牢牢吸住。
请参照图2,形状不规则的异形工件,其部分覆盖吸附通孔910的吸附口112,外界空气会由异形工件与吸附口112间的间隙缓慢经由吸附口112、吸附通道110、通气孔210、抽气通道310漏入抽气通道310接通的负压,及时将空气从吸附通孔910内的吸附通道110、抽气通道310中排出;由于通气孔210较小,以及膜片2受到气流流动的带动下微变形,具有贴靠抽气通道310端口,封堵抽气通道310,减缓负压损失的效果,使通过吸附通孔910的气量大小自动控制,所以具有工件轮廓覆盖密封的其它吸附口112仍然能够对工件产生牢牢吸附效果。
请参照图1和图3、图4,膜片固定板3是为了将膜片2固定在吸板1、膜片固定板3之间,以使膜片2将对应连通的吸附通道110、抽气通道310分隔,在膜片固定板 3邻近通气孔210处设有与抽气通道310端口连通的避位槽320,避位槽320实现通气孔210与抽气通道310错位设置的同时,通气孔210不因膜片2贴附膜片固定板3被封堵。所以在抽气通道310未接通负压时,在避位槽320提供空间的条件下,通气孔 210、抽气通道310能够连通;当抽气通道310接通负压,吸附口112具有工件覆盖时,随着抽气通道310的空气首先被抽空,吸附通道110的气压大于抽气通道310,迫使膜片2发生形变,使膜片2不再贴附在吸板1的壁面,吸附口112、吸附通道110、通气孔210、避位槽320、抽气通道310连通,吸附通道110、抽气通道310气压大致恢复均衡后,膜片2大致不继续形变,从而使吸附口112吸牢工件。
优选的,在吸附通道110邻近膜片2的一端设有扩口部111。扩口部111与避位槽320实现通气孔210与抽气通道310错位设置的同时,通气孔210不因膜片2贴附吸板 1、膜片固定板3被封堵。所以在抽气通道310未接通负压时,或抽气通道310接通负压,吸附口112具有工件覆盖时,在避位槽320、扩口部111提供空间的条件下,吸附口112、吸附通道110、通气孔210、抽气通道310能够连通,反应更迅速。
膜片固定板3的避位槽320设于邻近通气孔210处,与抽气通道310的端口连通。为了加工制造方便,避位槽320可以为环形凹槽设于膜片固定板3端面上。优选的,避位槽320内还设有朝膜片2方向延伸的环形凸起321,环形凸起321的高度不超出膜片固定板3的端面,这样符合相应条件时,膜片2可以更迅速的靠近距离更近的环形凸起321,以封堵抽气通道310。
请参照图3,图20和图22,本实施例的膜片2可以是一大整张的膜片2,铺放在吸板1上,膜片2上有诸多的通气孔210数量吸板1的吸附通道110数量对应,然后用膜片固定板3将膜片2固定在吸板1与膜片固定板3之间,这种形式组装制造更加便捷。
由此,本真空吸盘的吸附口112,无需额外操作,能够产生高灵敏度的自动启闭的效果。避免了负压泄露损失,稳定性高,节能环保。同时,由于弹性膜片2形变式启闭开关非常灵敏,要瞬间关闭成百上千个与抽气通道310通过通气孔210连通的吸附口112无需大功率真空源提供强劲的负压气流,所以这种真空吸盘的尺寸面积可以做得更大,也能够牢固吸夹更大的工件。
请参照图3和图4,图10-图14,吸板1设有第一对位部120、膜片固定板3设有与第一对位部120对应插合的第二对位部330;吸板1和/或膜片固定板3设有用于抵持膜片2的凸齿340。
实施例二:
请参照图3和图4,图10-图11,为了使膜片固定板3将膜片2压装固定在吸板1 与膜片固定板3之间,安装后吸板1的吸附通道110与膜片固定板3的抽气通道310 更加对应,提高精密度,安装便捷性,在吸板1、膜片固定板3分别设置对应插合的第一对位部120、第二对位部330,在膜片固定板3将膜片2压装固定在吸板1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导向对位作用,而且第一对位部120、第二对位部330可以为对应插合的凸起、凹槽,膜片2在这种凸起、凹槽的限制下,大大减少了本吸盘在反复使用过程中,膜片2因为活动偏移,提高使用稳定性。凸齿340抵持膜片2,进一步对膜片2进行固定,限制膜片2的活动偏移。
实施例三:
请参照图10-图14,与实施例一、二所不同的是,为了节省膜片2的材料,节能环保,吸附通道110与吸附通道110之间具有间距,这些间距的地方可以不设置膜片2,不用采用将一整张膜片2铺放在吸板1上的形式,而是将一个个膜片2制作成略大于扩口部111、避位槽320的大小,第一对位部120或第二对位部330与膜片2外轮廓大致拟合,将单独的一个个膜片2进行围合;这样第一对位部120、第二对位部330依然能够起到导向对位作用,以及限制膜片2活动偏移,提高使用稳定性。而且在吸盘使用过程中,如果部分膜片2出现疲劳性损坏,或其它形式的损坏,只需更换对应的膜片2,无需更换如实施例一中那种一大整张的膜片2,从而便于维护,节省材料,节省成本。
请参照图1和图2,抽气通道310内设有弹簧311,弹簧311用于抽气通道310未接通负压时,支撑膜片2防止堵塞抽气通道310。膜片2本身具有没有外力作用下,弹性保持原状的特性,弹簧311从一定程度上辅助膜片2复位,提高吸盘工作稳定性。
请参照图19,包括增厚板4,增厚板4用于覆盖吸板1封堵吸附口112;增厚板4、吸板1、膜片固定板3设有贯通的直吸通孔5,直吸通孔5内设有可拆卸的堵头510,堵头510用于封堵直吸通孔5;还包括定位连接件,吸板1、增厚板4均设有定位孔410,增厚板4、吸板1通过定位连接件穿设定位孔410使增厚板4、吸板1连接;定位连接件用于抵持定位工件;夹具通过定位孔410与增厚板4或吸板1连接。
实施例四:
本吸盘的吸附口112吸附固定工件,工件被切削、钻孔等形式的加工,当原本覆盖在吸板1上的工件被移除,加工刀具因为惯性、加工路线等原因,继续向吸板1方向运行,吸板1容易被加工刀具切削钻孔损坏;设置增厚板4覆盖在吸板1上就能有效的保护吸板1的工作表面,避免加工刀具加工到工件底部或加工通孔工件时,对吸板1造成损坏。
同时,增厚板4覆盖吸板1,封堵了吸附口112,依靠贯通的直吸通孔5一端接通负压,直吸通孔5的另一端用于吸夹固定工件,直吸通孔5的孔径相比膜片2的通气孔210更大,有较佳的吸附固定效果。工件的轮廓没有覆盖的直吸通孔5,可以用堵头 510对其封堵,防止负压源泄漏。
吸板1、增厚板4的定位孔410为螺纹孔或销钉孔,定位连接件为螺钉或销钉,将吸板1、增厚板4通过定位孔410连接的螺钉(未图示)可以是沉头螺钉或普通螺钉,当选用普通螺钉时,普通螺钉的螺帽突出增厚板4的表面,因为螺帽的位置与定位孔 410对应,所以被本吸盘吸持的工件可以抵持在螺帽的侧壁,依靠螺帽进行定位;用销钉同理。当选用沉头螺钉螺钉时,沉头螺钉的螺帽不突出,既能将吸板1、增厚板4 进行连接,也避免了吸板1或增厚板4上放置大型工件时,螺钉造成干涉。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板1或增厚板4上的定位孔410还可以用来连接安装压板夹具(未图示)、台钳等卡具,在不接通外接真空源的情况下吸板1、增厚板4做普通夹具的底座,实现多种用途,节省用户需要购置相关设备费用,减少占用安置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板1也可以不安装增厚板4;直接在吸板1上放置工件,依靠吸附口112、直吸通孔5、堵头510对工件进行吸附,利用普通螺钉装入吸板1的定位孔410,螺钉的螺帽或销钉突出吸板1的表面,对工件进行定位。
可以容易想到的是,当膜片2选用一大整张形态的时候,位于吸板1、膜片固定板 3之间的膜片2也需被直吸通孔5对应贯通,使直吸通孔5能够通气。当膜片2选用略大于扩口部111、避位槽320的大小形态的时候,膜片2不会对直吸通孔5造成干涉,因此膜片2不用开设被直吸通孔5贯通的对应孔。
请参照图1-图3,图18、图20和图21,包括增厚板4,增厚板4设有与吸附口 112对应的避位孔420;增厚板4、吸板1、膜片固定板3设有贯通的直吸通孔5,直吸通孔5内设有可拆卸的堵头510,堵头510用于封堵直吸通孔5;还包括定位连接件,吸板1、增厚板4均设有定位孔410,增厚板4、吸板1通过定位连接件穿设定位孔410 使增厚板4、吸板1连接;定位连接件用于抵持定位工件;夹具通过定位孔410与增厚板4或吸板1连接。
实施例五:
与实施例四所不同的是,增厚板4设有与吸附口112对应的避位孔420,使得工件放置在增厚板4上,既能被自动启闭的吸附口112所对应的避位孔420吸附固定,也能被直吸通孔5吸附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盘可以不设置膜片2、膜片固定板3,吸板1不设置吸附通道110;吸板1与增厚板4设有贯通的直吸通孔5,直吸通孔5内设有可拆卸的堵头510,堵头510用于封堵直吸通孔5;吸板1、增厚板4均设有定位孔410,增厚板4、吸板1 通过定位连接件穿设定位孔410连接。
请参照图20-图23,包括设于吸板1或增厚板4端面的防滑垫6,防滑垫6设有透气孔610;吸板1、增厚板4均设有用于安装密封条和/或防滑垫6的安装槽130。
实施例六:
请参照图22、图23,防滑垫6通过安装槽130与增厚板4或吸板1连接,对放置在吸板1或增厚板4的工件起到防滑作用。防滑垫6上的透气孔610可以与吸附口112、直吸通孔5、避位孔420对应设置,避免对这些吸孔遮盖影响通气。通过设置防滑垫6,防滑垫6对吸板1也起到防护作用,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薄增厚板4,减轻吸盘整体重量。
请参照图19,在一些实施例中,实施例四中的增厚板4的安装槽130内安装密封条131时,通过调整密封条131的位置,使直吸通孔5的出口端与安装密封条131区域内的安装槽130连通,间接的扩大了直吸通孔5吸附面积,使吸附工件的效果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板1、增厚板4上的安装槽130为纵横交错的通槽,将吸附口112两两分隔、直吸通孔5的出口与吸附口112分隔;通槽与直吸通孔5的出口连通;可以用密封条131封堵吸板1上的直吸通孔5的出口处的安装槽130,这样使用实施例四中的增厚板4时,避免负压泄露。在另一实施例中,吸板1上的直吸通孔5的出口处的安装槽130直接制造成不与直吸通孔5的出口连通的形态,避免负压泄露。
实施例七:
请参照图20和图21,防滑垫6上的透气孔610可以设计为密集的诸多小透气孔610,相比较实施例六的防滑垫6的透气孔610需与吸附口112、直吸通孔5、避位孔 420对应设置,对多种大小不同规格的吸盘适配,需要开设相应的模具生产制造,成本高;当防滑垫6上的透气孔610设计为密集的诸多小孔时,通用性更好,生产制造简单,安装便捷。可以想象的是,防滑垫6密集的诸多小透气孔610使得防滑垫6如同一块可以透气的布料,既能够不影响与吸附口112、直吸通孔5、避位孔420通气,又起到防滑的作用,而且透气孔610与直吸通孔5和/或吸附口112和/或避位孔420对应的部分保持通气;不对应的部分,透气孔610的端口贴在吸板1或增厚板4表面上,不会造成漏气。
优选的,增厚板4设有与被加工工件外轮廓拟形的定位凹槽(未图示)。定位凹槽可以将被加工工件装入,起到定位限位作用,进一步加强本吸盘固定工件效果。
请参照图1和图9,包括壳体7、吸板1与壳体7围合而成的负压室710;壳体7 上安装有与负压室710连通的负压接入开关720,抽气通道310与负压室710连通;还包括铁磁板8,铁磁板8安装于壳体7外侧。
实施例八:
负压室710为多个抽气通道310提供负压,无需每个抽气通道310均各自接入真空源管道,造成管路杂多现象。负压接入开关720用于控制外接真空源与负压室710 的通断,以及具有清洁负压室710内部排污作用。负压接入开关720可以选用两通阀 753、手滑阀14、三通阀13;当负压接入开关720为手滑阀14或三通阀13时,通过控制切换,不必将负压接入开关720与壳体7相拆除,负压接入开关720既能控制外接真空源与负压室710的通断,又能在直吸通孔5和/或吸附口112和/或避位孔420 取消对工件吸持时,对负压室710内起到卸压的作用,以及清洁负压室710时排污。
铁磁板8用于将本吸盘放置在磁台上,能够被磁台吸附固定。优选的,铁磁板8 的材料为铁板、导磁不锈钢、硅钢板中的任一种。
请参照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负压室710内设有栅格7121,栅格7121将负压室 710分隔为至少两个分气室,每个分气室均设有对应的负压接入开关720,每个分气室均与膜片固定板3对应区域的抽气通道310连通。
请参照图1和图5,负压室710包括:
隔板711;隔板711设于负压室710内将负压室710分隔为第一负压室712、第二负压室713;
第一管路731、第二管路732、第三管路733、控制阀734;第一管路731、第二管路732均设于壳体7外壁;第一管路731一端与第二负压室713连通,另一端通过控制阀734与第二管路732连通;第三管路733一端穿设隔板711与第一负压室712连通,另一端与第二管路732连通;控制阀734用于控制第一管路731、第二管路732、第三管路733将第一负压室712、第二负压室713连通或控制第二管路732、第三管路 733将第一负压室712与外界连通;
其中,负压接入开关720与第二负压室713连通,负压接入开关720用于控制外接真空源与第二负压室713的通断。
实施例九:
请参照图1和图5,需要吸附工件时,调整控制阀734,控制第一管路731、第二管路732、第三管路733将第一负压室712、第二负压室713连通,通过负压接入开关 720控制外接真空源与第二负压室713的通断,打开负压接入开关720后将负压室710 内的空气抽出,改变第一负压室712与第二负压室713内的气体体积从而改变第一负压室712与第二负压室713内部与外界的大气压的压强差,在与第一负压室712、第二负压室713连通的吸附口112和/或避位孔420和/或直吸通孔5形成负压压强差从而牢牢吸住工件。
当需要解除对工件的吸附时,调整控制阀734,控制第二管路732、第三管路733 将第一负压室712与外界连通,利用控制阀734同时阻断第一负压室712与第二负压室713的连通,由于第一负压室712与吸附口112和/或避位孔420和/或直吸通孔5 连通,吸附口112和/或避位孔420和/或直吸通孔5不再获取来自第二负压室713的真空源设备的负压,从而使吸附口112和/或避位孔420和/或直吸通孔5对工件失去负压吸力,被吸附工件脱离吸夹状态。第一负压室712内残存部分负压,因为通过控制阀734将第一负压室712与外界连通,第一负压室712则与外界大气连通,恢复大气压平衡,从而使吸附口112和/或避位孔420和/或直吸通孔5对工件失去吸力,被吸附工件脱离吸夹状态,能够更快速地卸载工件。
由于真空源设备通过负压接入开关720与第二负压室713连通,真空源设备可以不关停,此时调整控制阀734,控制第一管路731、第二管路732、第三管路733将第一负压室712、第二负压室713连通,第一负压室712与第二负压室713再次连通,吸附口112和/或避位孔420和/或直吸通孔5可以迅速获得负压吸力,再次吸夹工件,这种设计极大地提高了真空负压吸盘设备对换工件时,快速吸夹的效率,无需反复启闭真空源,提高使用体验。
请参照图1、图3和图5,控制阀734可以选用为手滑阀14或三通阀13,与第一管路731、第二管路732、第三管路733配合,来实现第一负压室712、第二负压室713 连通使吸附口112和/或避位孔420和/或直吸通孔5吸附工件;以及,阻断第一负压室712与第二负压室713的连通,同时控制第一负压室712与外界连通,进行卸压取消吸附口112和/或避位孔420和/或直吸通孔5吸附工件。与手滑阀14相比,三通阀 13的气流量更大,更适用于尺寸规格大的吸盘。
请参照图1、图3和图5,负压室710包括:
隔板711,隔板711设于负压室710内将负压室710分隔为第一负压室712、第二负压室713;第一负压室712内设有栅格7121,栅格7121将第一负压室712分隔为至少两个独立气室7122,抽气通道310与独立气室7122连通;
通气控制组件730,通气控制组件730与独立气室7122对应设置,通气控制组件730包括第一管路731、第二管路732、第三管路733、控制阀734,第一管路731、第二管路732均设于壳体7外壁;第一管路731一端与第二负压室713连通,另一端通过控制阀734与第二管路732连通;第三管路733一端穿设隔板711与独立气室7122 连通,另一端与第二管路732连通;控制阀734用于控制第一管路731、第二管路732、第三管路733将独立气室7122、第二负压室713连通或控制第二管路732、第三管路 733将独立气室7122与外界连通;
其中,负压接入开关720与第二负压室713连通,负压接入开关720用于控制外接真空源与第二负压室713的通断。
实施例十:
请参照图1、图3和图5,通过栅格7121将第一负压室712分隔为至少两个独立气室7122,或者栅格7121将第一负压室712分隔为多个独立气室7122,每个独立气室7122互不相通,每个独立气室7122均与吸板1上相应区域的吸附口112和/或避位孔420和/或直吸通孔5连通;每个独立气室7122均包含一个通气控制组件730,每个通气控制组件730控制相应的独立气室7122单独与第二负压室713连通或将独立气室 7122与外界连通。具体地:调整控制阀734,控制第一管路731、第二管路732、第三管路733将独立气室7122、第二负压室713连通,通过负压接入开关720控制外接真空源与第二负压室713的通断,打开负压接入开关720后将负压室710内的空气抽出,改变独立气室7122、第二负压室713内的气体体积从而改变独立气室7122与第二负压室713内部与外界的大气压的压强差,在与独立气室7122、第二负压室713连通的吸附口112和/或避位孔420和/或直吸通孔5形成负压压强差,使独立气室7122对应区域的吸附口112和/或避位孔420和/或直吸通孔5牢牢吸住工件。
当需要独立气室7122对应区域的吸附口112和/或避位孔420和/或直吸通孔5解除对工件的吸附时,调整控制阀734,控制第二管路732、第三管路733将独立气室7122 与外界连通,利用控制阀734,同时阻断独立气室7122与第二负压室713的连通,由于独立气室7122与吸附口112和/或避位孔420和/或直吸通孔5连通,吸附口112和 /或避位孔420和/或直吸通孔5不再获取来自第二负压室713的真空源设备的负压,从而使吸附口112和/或避位孔420和/或直吸通孔5对工件失去真空吸力,独立气室 7122内残存部分负压,因为通过控制阀734将独立气室7122与外界连通,独立气室 7122则与外界大气连通,恢复大气压平衡,从而使吸附口112和/或避位孔420和/或直吸通孔5对工件失去吸力,被吸附工件脱离吸夹状态,能够更快速地卸载工件。
这种方式在加工小工件时就只需控制工件轮廓相应区域的独立气室7122与通气控制组件730,使独立气室7122接通第二负压室713的负压工作,其它区域独立气室7122 不与第二负压室713连通,从而节约了负压能源。如果同时加工多个小工件,需要吸附口112和/或避位孔420和/或直吸通孔5吸附每个小工件,可单独使用对应区域的独立气室7122接通第二负压室713,那么加工完该小工件后也可以提前将加工好的小工件单独卸下,而不影响其它区域工件吸附,从而使本吸盘吸夹取放被加工工件具有优秀的灵活性。
在一些方案中,第二负压室713也可以通过栅格7121将第二负压室713分隔成至少两个独立气室7122;第一负压室712的独立气室7122与第二负压室713的独立气室 7122位置对应,也设置相应的负压接入开关720、通气控制组件730进行负压接入控制。
实施例十一:
请参照图6、图7,负压室710包括:隔板711、负压卸压阀740、连通开关;隔板711设于负压室710内将负压室710分隔为第一负压室712、第二负压室713,连通开关用于将第一负压室712、第二负压室713连通或断开;负压接入开关720与第二负压室713连接,负压接入开关720用于控制外接真空源与第二负压室713的通断;抽气通道310、直吸通孔5、负压卸压阀740分别与第一负压室712连通。
需要吸附口112和/或避位孔420和/或直吸通孔5吸附工件时,控制隔板711上的连通开关打开,将第一负压室712、第二负压室713连通,通过负压接入开关720 控制外接真空源与第二负压室713的通断,打开负压接入开关720后将负压室710内的空气抽出,改变第一负压室712与第二负压室713内的气体体积从而改变第一负压室712与第二负压室713内部与外界的大气压的压强差,在与第一负压室712与第二负压室713连通的吸附口112和/或避位孔420和/或直吸通孔5形成负压压强差从而牢牢吸住工件。
当需要解除对工件的吸附时,控制连通开关关闭,阻断第一负压室712与第二负压室713的连通,由于第一负压室712与抽气通道310、直吸通孔5连通,吸附口112 和/或避位孔420和/或直吸通孔5不再获取具有负压接入开关720,来自第二负压室 713的真空源设备的负压,从而使吸附口112和/或避位孔420和/或直吸通孔5对工件失去真空吸力,被吸附工件脱离吸夹状态。进一步的,此时第一负压室712内残存部分负压,打开负压卸压阀740,第一负压室712则与外界大气连通,恢复大气压平衡,从而使吸附口112和/或避位孔420和/或直吸通孔5对工件失去吸力,被吸附工件脱离吸夹状态,能够更快速地卸载工件。
由于与真空源设备通过负压接入开关720与第二负压室713连通,产生负压未被关停,此时将负压卸压阀740关闭、控制连通开关打开,第一负压室712与第二负压室713再次连通,吸附通孔910的吸附口112可以迅速获得负压吸力,再次吸夹工件,这种设计极大地提高了真空负压吸盘设备对换工件时,快速吸夹的效率,无需反复启闭真空源,提高使用体验。
连通开关可以选用为蝶阀751或与导气管路752相配合的两通阀753,来实现第一负压室712与第二负压室713连通使吸附口112和/或避位孔420和/或直吸通孔5吸附工件;以及,阻断第一负压室712与第二负压室713的连通,取消吸附口112和/或避位孔420和/或直吸通孔5吸附工件。
优选的,连通开关数量根据本吸盘的规格大小可定制设置一个或多个,当吸板1的尺寸越大,连通开关对应数量设计越多。
请参照图1和图5、图7,优选的,实施例八至十一中的吸盘还设有与安置于壳体 7上的负压表760,负压表760用于指示负压室710内的气压参数,方便辅助调控真空源,进行安全生产。
请参照图15-图17,一种新型真空吸盘,包括吸附板9、弹性涨缩件10、固定件;吸附板9设有吸附通孔910、直吸通道920;弹性涨缩件10设于吸附通孔910内,将吸附通孔910分隔为第一腔体911、第二腔体912;弹性涨缩件10开设有将第一腔体 911、第二腔体912连通的导气孔101;直吸通道920内设有可拆卸的密封塞921,密封塞921用于封堵直吸通道920;固定件用于固定弹性涨缩件10;吸附通孔910一端设有与第一腔体911连通的吸口913、另一端设有与第二腔体912连通的抽真空口914;导气孔101与抽真空口914错位设置。
实施例十二
请参照图15-图17,将密封塞921装入直吸通道920内,封堵直吸通道920。抽真空口914接通负压:
当吸口913未有工件覆盖时,弹性涨缩件10在第一腔体911内气压大于第二腔体912内气压的状态下发生使弹性涨缩件10封堵抽真空口914的形变;
当吸口913具有工件覆盖时,第一腔体911、第二腔体912气压大致均衡,弹性涨缩件10大致不产生形变,吸口913、第一腔体911、导气孔101、第二腔体912、抽真空口914保持连通;
当吸口913具有部分工件覆盖时,弹性涨缩件10在第一腔体911气压略大于第二腔体912气压的状态下发生使弹性涨缩件10趋向封堵抽真空口914的形变。
具体的,对抽真空口914接通负压,当吸口913具有工件覆盖时,外界空气不能进入吸附通孔910内,吸附通孔910内原有的少量空气由弹性涨缩件10的导气孔101 为第一腔体911、第二腔体912提供连通状态下从抽真空口914排出,如此第一腔体 911内气压与第二腔体912内气压大致无差别,弹性涨缩件10不会发生形变,导气孔 101保持开放状态;在吸附通孔910外侧的工件气压大于整个吸附通孔910内气压,因此工件能够被吸附板9上的多个吸附通孔910牢牢吸住。
形状不规则的异形工件,其部分覆盖吸附通孔910的吸口913,外界空气会由异形工件与吸口913间的间隙缓慢经由吸口913、第一腔体911、导气孔101、第二腔体912 漏入抽真空口914接通的负压,及时将空气从吸附通孔910内的第一腔体911、第二腔体912中排出;由于导气孔101较小,以及弹性涨缩件10受到气流流动的带动下微变形,具有贴靠吸附通孔910内壁,减缓负压损失的效果,使通过吸附通孔910的气量大小自动控制,所以具有工件轮廓覆盖密封的其它吸口913仍然能够对工件产生牢牢吸附效果。
形状不规则的工件或者正在被加工的工件,工件未覆盖吸口913或者随着工件被加工,原本覆盖吸口913的部位被钻头钻通穿孔、切削掉等情况,使吸口913没有工件轮廓覆盖密封时,弹性涨缩件10在第一腔体911内气压大于第二腔体912内气压的状态下发生使抽真空口914闭合的形变;值得说明的是,弹性涨缩件10具有受到外力发生弹性及柔性的伸缩的特性,当吸口913没有工件覆盖,强大气流进入第一腔体911,由于导气孔101较小,气流无法经由导气孔101快速进入第二腔体912来消除压强的不平衡,于是弹性涨缩件10通过瞬间的变形扩张,紧贴吸附通孔910的内壁以及抽真空口914,导气孔101也因为弹性涨缩件10的涨伸紧贴吸附通孔910的内壁被同时封闭,第一腔体911不再连通第二腔体912,负压无法泄露,保证具有工件轮廓覆盖密封的其它吸口913仍然能够对工件产生吸附。当卸去抽真空口914所接通的负压,第一腔体911内气压与于第二腔体912内气压恢复平衡,不再有强大气流迫使弹性涨缩件 10发生形变,弹性涨缩件10恢复原状。由此,本真空吸盘的吸口913,无需额外操作,能够产生高灵敏度的自动启闭的效果。
固定件可以为安装于抽真空口914内的套环(未图示),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将弹性涨缩件10固定在吸附通孔910内。套环具有通孔,起到原先抽真空口914接通负压的作用。优选的,套环的通孔内设有弹簧311,弹簧311用于套环的通孔未接通负压时,支撑弹性涨缩件10防止堵塞套环的通孔。
请参照图15和图16,固定件可以为安装于抽真空口914内的通孔螺塞1101、将弹性涨缩件10固定在吸附通孔910内,通孔螺塞1101的通孔起到原先抽真空口914 接通负压的作用。优选的,通孔螺塞1101的通孔内设有弹簧311,弹簧311用于通孔螺塞1101的通孔未接通负压时,支撑弹性涨缩件10防止堵塞通孔螺塞1101的通孔。通孔螺塞1101相比普通螺塞具有贯通的通孔,通孔螺塞1101的通孔用于与导气孔101、第一腔体911连通;
请参照图17,固定件可以为压板1102,以及压板1102上设有压装柱1103,压板1102与压装柱1103具有贯穿的导气通道1104,压装柱1103伸入第二腔体912内压装固定弹性涨缩件10;导气通道1104起到原先抽真空口914接通负压的作用;压板1102 上压装柱1103的数量、位置与吸附通孔910对应,压装柱1103在伸入第二腔体912压装固定弹性涨缩件10时,第二腔体912对压装柱1103具有一定的对位作用,而且相比较套环、通孔螺塞1101需要一个一个安装到抽真空口914内,压板1102与压装柱 1103固定多个弹性涨缩件10效率更高,速度更快。优选的,导气通道1104内设有弹簧311,弹簧311用于导气通道1104未接通负压时,支撑弹性涨缩件10防止堵塞导气通道1104。优选的,弹性涨缩件10为弹性膜片。
实施例十三
直吸通道920的孔径相比弹性涨缩件10的导气孔101更大,相比吸口913有较佳的吸附固定效果,先将位于工件轮廓范围内的直吸通道920中的密封塞921拆出,将工件放置在吸附板9端面上,吸附板9另一端面的直吸通道920、抽真空口914接通负压,吸附通孔910内的弹性涨缩件10根据吸口913是否有工件覆盖,自动不封堵或封堵抽真空口914,由此吸口913与直吸通道920一起进行吸附工件。
优选的,吸附通道110内邻近吸附口112设有过滤网12;吸附通孔910内邻近吸口913设有过滤网12。过滤网12在不影响吸附通道110或吸附通孔910通气的作用下,防止杂物吸入造成污染堵塞。
优选的,为了进一步提升密封效果、防止负压泄漏,吸板1端面外边缘与增厚板4端面外边缘之间、膜片固定板3端面外边缘与吸板1之间、隔板711端面外边缘与吸板1之间、隔板711端面外边缘与壳体7之间设有密封垫(未图示)。
优选的,为了进一步提升密封效果、防止负压泄漏,吸板1与增厚板4、隔板711 贴合的端面邻近外边缘处设有密封槽;增厚板4与吸板1贴合的端面邻近外边缘处设有密封槽;膜片固定板3吸板1贴合的端面邻近外边缘处设有密封槽;隔板711与吸板1、壳体7贴合的端面邻近外边缘处设有密封槽;壳体7与隔板711贴合的端面邻近外边缘处设有密封槽,上述密封槽内均设有密封条(未图示)。

Claims (10)

1.一种新型真空吸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板、膜片、膜片固定板;所述吸板设有吸附通道,所述膜片固定板设有与所述吸附通道对应的抽气通道;所述膜片固定板用于将所述膜片固定在所述吸附通道与所述抽气通道之间;所述膜片开设有将所述吸附通道、抽气通道连通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与所述抽气通道错位设置;所述吸附通道一端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吸附口;所述膜片固定板邻近所述通气孔处设有与所述抽气通道端口连通的避位槽;所述抽气通道接通负压:
当所述吸附口未有工件覆盖时,所述膜片在所述吸附通道内气压大于所述抽气通道内气压的状态下发生使所述膜片封堵所述抽气通道的形变;
当所述吸附口具有工件覆盖时,所述膜片产生使所述吸附通道、抽气通道气压大致均衡的形变,使所述吸附口、吸附通道、通气孔、抽气通道保持连通;
当所述吸附口具有部分工件覆盖时,所述膜片在所述吸附通道气压略大于所述抽气通道气压的状态下发生使所述膜片趋向封堵所述抽气通道的形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真空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板设有第一对位部、所述膜片固定板设有与所述第一对位部对应插合的第二对位部;所述吸板和/或所述膜片固定板设有用于抵持所述膜片的凸齿;所述抽气通道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用于所述抽气通道未接通负压时,支撑所述膜片防止堵塞所述抽气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真空吸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增厚板,所述增厚板用于覆盖所述吸板封堵所述吸附口;所述增厚板、吸板、膜片固定板设有贯通的直吸通孔,所述直吸通孔内设有可拆卸的堵头,所述堵头用于封堵所述直吸通孔;
还包括定位连接件,所述吸板、增厚板均设有定位孔,所述增厚板、吸板通过所述定位连接件穿设所述定位孔使所述增厚板、吸板连接;所述定位连接件用于抵持定位工件;夹具通过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增厚板或所述吸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真空吸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增厚板,所述增厚板设有与所述吸附口对应的避位孔;所述增厚板、吸板、膜片固定板设有贯通的直吸通孔,所述直吸通孔内设有可拆卸的堵头,所述堵头用于封堵所述直吸通孔;
还包括定位连接件,所述吸板、增厚板均设有定位孔,所述增厚板、吸板通过所述定位连接件穿设所述定位孔使所述增厚板、吸板连接;所述定位连接件用于抵持定位工件;夹具通过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增厚板或所述吸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真空吸盘,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所述吸板或所述增厚板端面的防滑垫,所述防滑垫设有透气孔;所述吸板、增厚板均设有用于安装密封条和/或所述防滑垫的安装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真空吸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吸板与所述壳体围合而成的负压室;所述壳体上安装有与所述负压室连通的负压接入开关,所述抽气通道与所述负压室连通;还包括铁磁板,所述铁磁板安装于所述壳体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真空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室包括:
隔板;所述隔板设于所述负压室内将所述负压室分隔为第一负压室、第二负压室;
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控制阀;所述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均设于所述壳体外壁;所述第一管路一端与所述第二负压室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控制阀与所述第二管路连通;所述第三管路一端穿设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一负压室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路连通;所述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将所述第一负压室、第二负压室连通或控制所述第二管路、第三管路将所述第一负压室与外界连通;
其中,所述负压接入开关与所述第二负压室连通,所述负压接入开关用于控制外接真空源与所述第二负压室的通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真空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室包括:
隔板,所述隔板设于所述负压室内将所述负压室分隔为第一负压室、第二负压室;所述第一负压室内设有栅格,所述栅格将所述第一负压室分隔为至少两个独立气室,所述抽气通道与所述独立气室连通;
通气控制组件,所述通气控制组件与所述独立气室对应设置,所述通气控制组件包括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控制阀,所述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均设于所述壳体外壁;所述第一管路一端与所述第二负压室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控制阀与所述第二管路连通;所述第三管路一端穿设所述隔板与所述独立气室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路连通;所述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将所述独立气室、第二负压室连通或控制所述第二管路、第三管路将所述独立气室与外界连通;
其中,所述负压接入开关与所述第二负压室连通,所述负压接入开关用于控制外接真空源与所述第二负压室的通断。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真空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室包括:隔板、负压卸压阀、连通开关;
所述隔板设于所述负压室内将负压室分隔为第一负压室、第二负压室;所述连通开关用于将所述第一负压室、第二负压室连通或断开;所述负压接入开关与所述第二负压室连接,用于控制外接真空源与所述第二负压室的通断;所述抽气通道、直吸通孔、负压卸压阀分别与第一负压室连通。
10.一种新型真空吸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附板、弹性涨缩件、固定件;所述吸附板设有吸附通孔、直吸通道;所述弹性涨缩件设于所述吸附通孔内,将所述吸附通孔分隔为第一腔体、第二腔体;所述弹性涨缩件开设有将所述第一腔体、第二腔体连通的导气孔;所述直吸通道内设有可拆卸的堵塞,所述堵塞用于封堵所述直吸通道;所述固定件用于固定所述弹性涨缩件;所述吸附通孔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吸口、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的抽真空口;所述导气孔与所述抽真空口错位设置。
CN202122845614.8U 2021-11-19 2021-11-19 一种新型真空吸盘 Active CN2160985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45614.8U CN216098583U (zh) 2021-11-19 2021-11-19 一种新型真空吸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45614.8U CN216098583U (zh) 2021-11-19 2021-11-19 一种新型真空吸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98583U true CN216098583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718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45614.8U Active CN216098583U (zh) 2021-11-19 2021-11-19 一种新型真空吸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9858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47151A (zh) * 2022-12-06 2023-03-28 深圳市忠盛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孔式真空吸盘
CN119369329A (zh) * 2024-12-31 2025-01-28 成都思越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吸附区域大小形状可任意自动调整的真空吸附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47151A (zh) * 2022-12-06 2023-03-28 深圳市忠盛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孔式真空吸盘
CN115847151B (zh) * 2022-12-06 2023-10-31 深圳市忠盛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孔式真空吸盘
CN119369329A (zh) * 2024-12-31 2025-01-28 成都思越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吸附区域大小形状可任意自动调整的真空吸附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098583U (zh) 一种新型真空吸盘
CN211644294U (zh) 一种真空吸盘
CN215101411U (zh) 一种真空吸盘
CN113387264A (zh) 一种真空吸附装置
CN103072079A (zh) 内置真空发生器的新型工装吸附治具
CN208788072U (zh) 一种机械制造加工用薄板工件嵌入夹紧装置
CN108098412A (zh) 一种免密封模块化真空夹具
JP2001520125A (ja) 真空固定保持装置
CN105328746B (zh) 一种带气锁型独立移动式的真空吸盘和板材吸附装置
CN211496000U (zh) 一种新型吸盘组件
CN113814768A (zh) 吸盘装置
CN211249260U (zh) 一种cnc加工真空吸盘夹具
CN208231357U (zh) 一种高效储气式真空定位吸附装置
CN212763525U (zh) 一种无阀免堵吸盘
CN215471155U (zh) 一种真空吸附系统
CN216542086U (zh) 真空吸附装置及其数控加工设备
CN209986836U (zh) 一种真空吸盘
CN215148437U (zh) 一种多点式平面真空吸盘
CN215920266U (zh) 一种吸附口自动启闭的真空吸盘
CN203003672U (zh) 内置真空发生器的新型工装吸附治具
CN110860171A (zh) 机床吸附设备及抽气除净方法
CN205130055U (zh) 一种带气锁型独立移动式的真空吸盘和板材吸附装置
CN212608059U (zh) 一种免堵吸盘
CN214292747U (zh) 一种可微调式真空吸盘
CN214122682U (zh) 一种等压式分区吸附工作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