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45257U - 小六挡带内置双差速变速箱 - Google Patents
小六挡带内置双差速变速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045257U CN216045257U CN202122746912.1U CN202122746912U CN216045257U CN 216045257 U CN216045257 U CN 216045257U CN 202122746912 U CN202122746912 U CN 202122746912U CN 216045257 U CN216045257 U CN 21604525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ear
- shaft
- differential
- transition
- spe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六挡带内置双差速变速箱,其属于农用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统变速箱存在的挡位少且机械转向困难的缺陷。其主体结构包括减速箱体,所述减速箱体上设有主轴、过渡齿轮轴、倒挡齿轮轴、副轴、驱动轴、选挡拨叉轴、高低速拨叉轴和差速机构,所述主轴上设有长离合器齿轮和短离合器齿轮,过渡齿轮轴上设有过渡轴齿轮,倒挡齿轮轴上设有倒挡齿轮,副轴上设有副轴过桥齿轮一和副轴双联齿轮一,驱动轴上设有一挡齿轮和二挡齿轮,选挡拨叉轴上的选挡拨叉与长离合器齿轮配合,高低速拨叉轴上的高低速拨叉与副轴双联齿轮一配合。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农用机械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用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小六挡带内置双差速变速箱。
背景技术:
现有的农用机械用变速箱包括箱体,箱体里设有一个输入轴和从动轴,其在结构设计上造成了挡位很少,只有一个倒挡和两个前进挡,挡位少则造成变速箱功能过少;再者现有技术中有些变速箱设有两个前进挡,倒挡速度过快,耕地功能少的缺点,使得很多耕地需求不能得到满足,这种少挡位的变速箱使用时将导致行驶过程中工作效率低,耗油量大;另外在农用机械中,如大蒜播种机、大蒜收获机、玉米收获机、覆膜机等,在地块较小时,需要频繁掉头,在掉头时由于两侧转速相同,很难转向,若人工转向,则需耗费大量的体力,给繁重的农活增加了不少负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小六挡带内置双差速变速箱,其配套全面,实现了一机多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小六挡带内置双差速变速箱,包括减速箱体,所述减速箱体上设有主轴、过渡齿轮轴、倒挡齿轮轴、副轴、驱动轴、选挡拨叉轴、高低速拨叉轴和差速机构,所述主轴上设有长离合器齿轮和短离合器齿轮,过渡齿轮轴上设有过渡轴齿轮,倒挡齿轮轴上设有倒挡齿轮,副轴上设有副轴过桥齿轮一和副轴双联齿轮一,驱动轴上设有慢挡齿轮和快挡齿轮,选挡拨叉轴上的选挡拨叉与长离合器齿轮配合,高低速拨叉轴上的高低速拨叉与副轴双联齿轮一配合。
优选地,所述驱动轴上还设有驱动轴齿轮,驱动轴齿轮通过过渡机构与差速机构连接。
优选地,所述差速机构包括轴二、第一差速半轴、差速齿轮芯轴和第二差速半轴,轴二上设有第一差速小齿轮、差速主动齿轮和第二差速小齿轮,差速齿轮芯轴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差速半轴和第二差速半轴连接,且差速齿轮芯轴上设有第一差速大齿轮和第二差速大齿轮。
优选地,所述减速箱体上设有第一转向曲柄和第二转向曲柄,所述第一转向曲柄上的第一轴向拨叉与第一差速小齿轮配合,第二转向曲柄上的第二轴向拨叉与第二差速小齿轮配合,减速箱体与第一差速小齿轮之间设有第一复位弹簧,减速箱体与第二差速小齿轮之间设有第二复位弹簧。
优选地,所述过渡机构包括过渡轮花键轴和轴一,过渡轮花键轴上设有过渡齿轮,轴一上设有轴一齿轮,轴一齿轮分别与过渡齿轮和差速主动齿轮啮合传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过渡轮花键轴和轴一的外侧均设有隔套。
优选地,所述倒挡齿轮轴、副轴、驱动轴和过渡轮花键轴的两端均设有油封盖。
优选地,所述第一转向曲柄和第二转向曲柄通过转向拨叉座安装在减速箱体上。
优选地,所述减速箱体的两侧分别设有轴承压盖和减速箱端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具有多挡位选择,每个挡位都有高低速,分别为慢一挡、慢二挡、快一挡、快二挡、快倒挡和慢倒挡,可提供六个挡位进行搭配,广泛应用于微耕机、田园管理机、大蒜播种机、大蒜收获机、玉米收获机、覆膜机、培土机、播种机、碎草机、割草机、拖斗耕锄、履带机等,配套全面,实现一机多用;
2、倒挡有慢倒挡,使用更安全;
3、由于整机比较重,本实用新型在设有差速功能的情况下,扭矩大,既实现了差速,又实现了减速功能,可以在动力带动下轻松实现向左或向右转向,减少人员体力消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3为图1中A-A的剖视图后的各轴展开图;
图4为图1中B-B的剖视图;
图5为图1中C-C的剖视图;
图6为图2中D-D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一挡的结构原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二挡的结构原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倒挡的结构原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切换快挡和慢挡的结构原理图。
图中:1、倒挡齿轮;2、倒挡齿轮轴;3、过渡轴齿轮;4、主轴;5、长离合器齿轮;6、短离合器齿轮;7、过渡齿轮轴;8、油封盖;9、副轴过桥齿轮一;10、副轴双联齿轮一;11、副轴;12、慢挡齿轮;13、驱动轴;14、驱动轴齿轮;15、隔套;16、过渡轮花键轴;17、过渡齿轮;18、轴一;19、轴一齿轮;20、第一差速小齿轮;21、第一轴向拨叉;22、第一复位弹簧;23、轴承压盖;24、减速箱端盖;25、第一差速半轴;26、第一差速大齿轮;27、差速齿轮芯轴;28、第二差速大齿轮;29、第二差速半轴;30、减速箱体;31、第二差速小齿轮;32、第二复位弹簧;33、第二轴向拨叉;34、差速主动齿轮;35、快挡齿轮;37、第一转向曲柄;38、第二转向曲柄;39、轴二;40、选挡拨叉;41、高低速拨叉轴;42、高低速拨叉;44、转向拨叉座;45、选挡拨叉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一种小六挡带内置双差速变速箱,包括减速箱体30,所述减速箱体30 上设有主轴4、过渡齿轮轴7、倒挡齿轮轴2、副轴11、驱动轴13、选挡拨叉轴45、高低速拨叉轴41和差速机构,所述主轴4上设有长离合器齿轮5和短离合器齿轮6,过渡齿轮轴7 上设有过渡轴齿轮3,倒挡齿轮轴2上设有倒挡齿轮1,副轴11上设有副轴过桥齿轮一9和副轴双联齿轮一10,驱动轴13上设有慢挡齿轮12和快挡齿轮35,选挡拨叉轴45上的选挡拨叉40与长离合器齿轮5配合,高低速拨叉轴41上的高低速拨叉42与副轴双联齿轮一10 配合。
实施例2:
一种小六挡带内置双差速变速箱,所述驱动轴13上还设有驱动轴齿轮14,驱动轴齿轮 14通过过渡机构与差速机构连接。
所述差速机构包括轴二39、第一差速半轴25、差速齿轮芯轴27和第二差速半轴29,轴二39上设有第一差速小齿轮20、差速主动齿轮34和第二差速小齿轮31,差速齿轮芯轴2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差速半轴25和第二差速半轴29连接,且差速齿轮芯轴27上设有第一差速大齿轮26和第二差速大齿轮28。
所述减速箱体30上设有第一转向曲柄37和第二转向曲柄38,所述第一转向曲柄37上的第一轴向拨叉21与第一差速小齿轮20配合,第二转向曲柄38上的第二轴向拨叉33与第二差速小齿轮31配合,减速箱体30与第一差速小齿轮20之间设有第一复位弹簧22,减速箱体30与第二差速小齿轮31之间设有第二复位弹簧32。
所述过渡机构包括过渡轮花键轴16和轴一18,过渡轮花键轴16上设有过渡齿轮17,轴一18上设有轴一齿轮19,轴一齿轮19分别与过渡齿轮17和差速主动齿轮34啮合传动连接。
所述过渡轮花键轴16和轴一18的外侧均设有隔套15。
所述倒挡齿轮轴2、副轴11、驱动轴13和过渡轮花键轴16的两端均设有油封盖8。
所述第一转向曲柄37和第二转向曲柄38通过转向拨叉座44安装在减速箱体30上。
所述减速箱体30的两侧分别设有轴承压盖23和减速箱端盖24。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用新型共设有六个挡位,分别为慢一挡、慢二挡、快一挡、快二挡、快倒挡和慢倒挡,挡位细化,可应用于多种农用机械上,且倒挡有慢速,使用更安全。
如图7和图10所示为一挡的结构原理图,拨动选挡拨叉40使主轴4上的长离合器齿轮 5的右侧齿轮与过渡齿轮轴7上的过渡轴齿轮3的左侧齿轮啮合传动,过渡轴齿轮3的右侧齿轮与倒挡齿轮轴2上的倒挡齿轮1啮合传动,倒挡齿轮轴2上的齿轮与副轴11上的副轴过桥齿轮一9啮合传动,当拨动高低速拨叉42,使副轴双联齿轮一10的左侧齿轮与慢挡齿轮12啮合时,通过慢挡齿轮12输出慢一挡,最后通过驱动轴13将动力输出;当拨动高低速拨叉42,使副轴双联齿轮一10的右侧齿轮与快挡齿轮35啮合时,通过快挡齿轮35输出慢二挡,最后通过驱动轴13将动力输出。
如图8和图10所示为二挡的结构原理图,拨动选挡拨叉40使主轴4上的长离合器齿轮 5与短离合器齿轮6结合固定在一起,则短离合器齿轮6与副轴11上的副轴过桥齿轮一9啮合传动,当拨动高低速拨叉42,使副轴双联齿轮一10的左侧齿轮与慢挡齿轮12啮合时,通过慢挡齿轮12输出慢二挡,最后通过驱动轴13将动力输出;当拨动高低速拨叉42,使副轴双联齿轮一10的右侧齿轮与快挡齿轮35啮合时,通过快挡齿轮35输出快二挡,最后通过驱动轴13将动力输出。
如图9和图10所示为倒挡的结构原理图,拨动选挡拨叉40使主轴4上的长离合器齿轮 5的右侧齿轮与倒挡齿轮轴2上的倒挡齿轮1啮合传动,倒挡齿轮轴2上的轴齿轮与副轴11 上的副轴过桥齿轮一9啮合传动,当拨动高低速拨叉42,使副轴双联齿轮一10的左侧齿轮与慢挡齿轮12啮合时,通过慢挡齿轮12输出慢倒挡,最后通过驱动轴13将动力输出;当拨动高低速拨叉42,使副轴双联齿轮一10的右侧齿轮与快挡齿轮35啮合时,通过快挡齿轮35输出快倒挡,最后通过驱动轴13将动力输出。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差速功能,通过驱动轴13,动力依次传递到驱动轴齿轮14、过渡轮花键轴16、轴一齿轮19、差速主动齿轮34和轴二39上,轴二39上的第一差速小齿轮20和第二差速小齿轮31在第一轴向拨叉21和第二轴向拨叉33的带动下分别向两侧移动,在第一轴向拨叉21和第二轴向拨叉33都不动的情况下,在第一复位弹簧22和第二复位弹簧32的作用下,第一差速小齿轮20和第一差速大齿轮26啮合传动,第二差速小齿轮31和第二差速大齿轮28啮合传动,将动力传入到第一差速半轴25和第二差速半轴29上,实现正常的行走。
当需要向一侧转向时,通过第一转向曲柄37拨动第一轴向拨叉21,则第一轴向拨叉21 带动第一差速小齿轮20向一侧移动,第一差速小齿轮20与第一差速大齿轮26不再啮合传动,动力则不会输入到第一差速半轴25上,而第二差速半轴29的一侧则正常行走,实现轻松转向;当需要向另一侧转向时,则拨动第二转向曲柄38,动力则不会输入到第二差速半轴29 上,第一差速半轴25上有正常的动力输入,实现另一侧轻松转向。
Claims (9)
1.一种小六挡带内置双差速变速箱,包括减速箱体(30),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箱体(30)上设有主轴(4)、过渡齿轮轴(7)、倒挡齿轮轴(2)、副轴(11)、驱动轴(13)、选挡拨叉轴(45)、高低速拨叉轴(41)和差速机构,所述主轴(4)上设有长离合器齿轮(5)和短离合器齿轮(6),过渡齿轮轴(7)上设有过渡轴齿轮(3),倒挡齿轮轴(2)上设有倒挡齿轮(1),副轴(11)上设有副轴过桥齿轮一(9)和副轴双联齿轮一(10),驱动轴(13)上设有慢挡齿轮(12)和快挡齿轮(35),选挡拨叉轴(45)上的选挡拨叉(40)与长离合器齿轮(5)配合,高低速拨叉轴(41)上的高低速拨叉(42)与副轴双联齿轮一(10)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六挡带内置双差速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13)上还设有驱动轴齿轮(14),驱动轴齿轮(14)通过过渡机构与差速机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六挡带内置双差速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机构包括轴二(39)、第一差速半轴(25)、差速齿轮芯轴(27)和第二差速半轴(29),轴二(39)上设有第一差速小齿轮(20)、差速主动齿轮(34)和第二差速小齿轮(31),差速齿轮芯轴(2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差速半轴(25)和第二差速半轴(29)连接,且差速齿轮芯轴(27)上设有第一差速大齿轮(26)和第二差速大齿轮(2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六挡带内置双差速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箱体(30)上设有第一转向曲柄(37)和第二转向曲柄(38),所述第一转向曲柄(37)上的第一轴向拨叉(21)与第一差速小齿轮(20)配合,第二转向曲柄(38)上的第二轴向拨叉(33)与第二差速小齿轮(31)配合,减速箱体(30)与第一差速小齿轮(20)之间设有第一复位弹簧(22),减速箱体(30)与第二差速小齿轮(31)之间设有第二复位弹簧(3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小六挡带内置双差速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机构包括过渡轮花键轴(16)和轴一(18),过渡轮花键轴(16)上设有过渡齿轮(17),轴一(18)上设有轴一齿轮(19),轴一齿轮(19)分别与过渡齿轮(17)和差速主动齿轮(34)啮合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小六挡带内置双差速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轮花键轴(16)和轴一(18)的外侧均设有隔套(1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小六挡带内置双差速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挡齿轮轴(2)、副轴(11)、驱动轴(13)和过渡轮花键轴(16)的两端均设有油封盖(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小六挡带内置双差速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向曲柄(37)和第二转向曲柄(38)通过转向拨叉座(44)安装在减速箱体(30)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小六挡带内置双差速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箱体(30)的两侧分别设有轴承压盖(23)和减速箱端盖(24)。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746912.1U CN216045257U (zh) | 2021-11-10 | 2021-11-10 | 小六挡带内置双差速变速箱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746912.1U CN216045257U (zh) | 2021-11-10 | 2021-11-10 | 小六挡带内置双差速变速箱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045257U true CN216045257U (zh) | 2022-03-15 |
Family
ID=80552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746912.1U Active CN216045257U (zh) | 2021-11-10 | 2021-11-10 | 小六挡带内置双差速变速箱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045257U (zh) |
-
2021
- 2021-11-10 CN CN202122746912.1U patent/CN21604525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291853B (zh) | 发动机变速箱体的动力结构 | |
CN107165990A (zh) | 用于拖拉机的具有动力高低挡及动力换向的变速箱总成 | |
CN105179609B (zh) | 小型双动力输出式四档变速驱动桥 | |
CN216045257U (zh) | 小六挡带内置双差速变速箱 | |
CN201393411Y (zh) | 一种收割机变速箱总成 | |
CN211693393U (zh) | 微耕机主副变速箱总成 | |
CN211574195U (zh) | 一种田园管理机的传动机构 | |
CN216078186U (zh) | 农用机械用行走减速箱 | |
CN217234285U (zh) | 玉米收获机行走驱动变速箱装置 | |
CN207145545U (zh) | 用于拖拉机的具有动力高低挡及动力换向的变速箱总成 | |
CN212344383U (zh) | 一种多功能农用耕作机 | |
CN201736804U (zh) | 8+8梭式换挡的直联式小四轮拖拉机传动装置 | |
CN212377221U (zh) | 应用于园林机械的具有改进结构的多进多退档位齿轮箱 | |
CN216009442U (zh) | 农用机械用双差速行走减速箱 | |
CN103244614A (zh) | 双动力输出轴的小型旋耕机变速器 | |
CN211009760U (zh) | 一种微耕机专用变速箱 | |
CN214465905U (zh) | 一种变速箱及农业机械 | |
CN102937177A (zh) | 双动力输出的农机变速箱 | |
CN211501510U (zh) | 紧凑型多挡田园管理机行走箱 | |
CN105340404B (zh) | 微耕机两挡倒挡换挡结构 | |
CN112449768A (zh) | 手扶拖拉机配套的旋耕机 | |
CN218818014U (zh) | 一种履带拖拉机履带旋耕机专用变速箱 | |
CN202026574U (zh) | 旋耕机双速变速箱 | |
CN112413080A (zh) | 一种变速箱及农业机械 | |
CN213907351U (zh) | 手扶拖拉机配套的旋耕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02 Address after: 276525 Sang Yuan Zhen Tan Zi She Qu Zhang Jia Si Shan Zi Cun, Ju County, Rizhao,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Rizhao Changyua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276525 Dachang village, xiatuan community, sangyuan Town, Ju county, Rizh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Xundi Machinery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