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6040039U - 高热防护消防灭火服外层面料和组合面料及消防灭火服 - Google Patents

高热防护消防灭火服外层面料和组合面料及消防灭火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40039U
CN216040039U CN202122224036.6U CN202122224036U CN216040039U CN 216040039 U CN216040039 U CN 216040039U CN 202122224036 U CN202122224036 U CN 202122224036U CN 216040039 U CN216040039 U CN 2160400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s
fabric
surface layer
layer
we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2403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希文
林娜
赵雷
李丽
马新安
权国明
罗金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YUANFENG TEXTILE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YUANFENG TEXTILE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YUANFENG TEXTILE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YUANFENG TEXTILE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2403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400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400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400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热防护消防灭火服外层面料和组合面料及消防灭火服,其中该外层面料包括由表层经纱和表层纬纱相互交织形成的表层面料和由里层经纱和里层纬纱相互交织形成的里层面料;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通过多根经向接结纱和多根纬向接结纱进行接结形成空气层;其中,表层经纱和表层纬纱的热收缩率高于里层经纱和里层纬纱的热收缩率;里层经纱和里层纬纱为由质量百分比为70~85%的低热导率纤维、13~28%的芳纶纤维和2%的有机导电纤维制成的纱线。本发明不仅显著提高了隔热效果,还减轻了面料的整体重量,降低了生产成本,非常适合制作高热防护消防灭火服。

Description

高热防护消防灭火服外层面料和组合面料及消防灭火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面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热防护消防灭火服外层面料和组合面料及消防灭火服。
背景技术
在消防救援过程中,火场的热传递主要以传导、对流和辐射为主,高温高热条件下,会对消防员的生命造成危害,而防护服是保障消防员生命的安全装备,而热防护性能越好则保护等级越高,因此高热防护消防灭火服将更有效的保障消防员生命。防护服面料不仅要有优异的本质阻燃性能,同时还需要有较高的断裂强力,且面料的克重不能过大,这样可以大大的减轻消防员在工作中的体能消耗,还能增加面料的舒适性。对于消防灭火服轻薄化的发展将是市场的趋势。
然而,现有消防灭火服面料通常由外层面料、防水透气隔热层和舒适层三层组合而成,面料热防护值达到标准要求在28cal/cm2以上,对于达到 35cal/cm2以上的组合面料克重普遍在600g/m2以上,很难在550g/m2以内实现实。而对于热防护值达到35cal/cm2以上的面料起外层面料所起到的作用将尤为重要。由于外层面料直接接触火焰,面料表面形成完成的炭膜以及空气鼓泡将是增加热防护值的关键。为此,在提高热防护值的同时来减轻组合面料的整体重量将是防护服研究的重点。
需要注意的是,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高热防护消防灭火服外层面料和组合面料及消防灭火服,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高热防护消防灭火服的外层面料热防护性能低、重量较重、生产成本高等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高热防护消防灭火服外层面料,包括由表层经纱和表层纬纱相互交织形成的表层面料和由里层经纱和里层纬纱相互交织形成的里层面料;所述表层面料和所述里层面料通过多根经向接结纱和多根纬向接结纱进行接结,以使所述表层面料和所述里层面料在非接结位置处形成空气层;
其中,所述表层经纱和所述表层纬纱的热收缩率和热传导率高于所述里层经纱和所述里层纬纱的热收缩率和热传导率;所述表层经纱、所述表层纬纱、所述经向接结纱和所述纬向接结纱为由芳纶纤维、腈氯纶纤维、阻燃粘胶纤维、玄武岩纤维和有机导电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的纱线,所述里层经纱和所述里层纬纱为由质量百分比为70~85%的低热导率纤维、13~28%的芳纶纤维和2%的有机导电纤维制成的纱线,所述低热导率纤维为聚酰亚胺纤维、羊毛纤维、芳纶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优选方式,所述表层面料上设置有连续的格子结构,所述格子结构的纵条纹由所述表层纬纱交织在一起的两根表层经纱形成,所述格子结构的横条纹由所述表层经纱交织在一起的两根表层纬纱形成;
所述经向接结纱在所述纵条纹处接结所述表层面料和所述里层面料,所述纬向接结纱在所述横条纹处接结所述表层面料和所述里层面料。
作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优选方式,所述表层经纱和所述表层纬纱的热收缩率为3~5%,所述里层经纱和所述里层纬纱的热收缩率为0.5~2%。
作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优选方式,所述表层经纱与所述里层经纱的排列配置为1.2~1.5:1,所述表层纬纱与所述里层纬纱的排列配置为1.6~2:1。
作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优选方式,相邻的各所述经向接结纱之间的距离为1~3cm,相邻的各所述纬向接结纱之间的距离为1~3cm。
作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优选方式,所述表层经纱和所述表层纬纱的断裂强度为25~28cN/tex,所述里层经纱和所述里层纬纱的断裂强度为23~25cN/tex,所述经向接结纱和所述纬向接结纱的断裂强度为26~27cN/tex;
所述表层经纱、所述表层纬纱、所述里层经纱和所述里层纬纱的纱支为 40s/2~50s/2,且其纱线捻系数为400~430。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高热防护消防灭火服组合面料,包括防水透气隔热层、舒适层以及如上述第一方面及其优选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层面料;
所述防水透气隔热层设置在所述外层面料和所述舒适层之间。
作为本发明第二方面的优选方式,所述防水透气层隔热层采用芳纶毡子或者聚酰亚胺毡子覆PTFE膜制成,所述舒适层采用芳粘里料制成。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高热防护消防灭火服,其采用如上述第二方面及其优选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高热防护消防灭火服组合面料制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热防护消防灭火服外层面料和组合面料及消防灭火服,在该外层面料中设计了双层结构,采用多根经向接结纱和多根纬向接结纱将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进行接结,使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在非接结位置处形成空气层;由于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的热收缩率不一致,且里层面料优选采用低热传导率的纱线制成,在受热形成空气层的同时利用材料低热传导率来提升外层面料及组合面料整体的热防护值,组合面料的热防护值可达到35cal/cm2,隔热效果显著提高。
同时,外层面料中的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优选了合适的组分及配比,在提高了面料的隔热性能后,还减轻了面料的整体重量,降低了生产成本,非常适合制作高热防护消防灭火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热防护消防灭火服外层面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热防护消防灭火服外层面料的侧视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热防护消防灭火服组合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热防护消防灭火服外层面料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10、表层面料,11、表层经纱,12、表层纬纱,13、经向接结纱;
20、里层面料,21、里层经纱,22、里层纬纱,23、纬向接结纱;
31、外层面料,32、防水透气隔热层,33、舒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热防护消防灭火服外层面料,该外层面料主要包括:包括由表层经纱11和表层纬纱12相互交织形成的表层面料10和由里层经纱21和里层纬纱22相互交织形成的里层面料 20;表层面料10和里层面料20通过多根经向接结纱13和多根纬向接结纱 23进行接结,以使表层面料10和里层面料20在非接结位置处形成空气层;
其中,表层经纱11和表层纬纱12的热收缩率和热传导率高于里层经纱 21和里层纬纱22的热收缩率和热传导率;表层经纱11、表层纬纱12、经向接结纱13和纬向接结纱23为由芳纶纤维、腈氯纶纤维、阻燃粘胶纤维、玄武岩纤维和有机导电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的纱线,里层经纱21和里层纬纱22为由质量百分比为70~85%的低热导率纤维、13~28%的芳纶纤维和2%的有机导电纤维制成的纱线,低热导率纤维为聚酰亚胺纤维、羊毛纤维、芳纶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热防护消防灭火服外层面料为双层结构,其主要包括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其中,表层面料由表层经纱和表层纬纱相互交织形成,而里层面料由里层经纱和里层纬纱相互交织形成,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可以是平纹、斜纹或者变化组织。
进一步地,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通过多根经向接结纱和多根纬向接结纱进行接结,从而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会在非接结位置处形成多个空气层。由于表层经纱和表层纬纱的热收缩率和热传导率高于里层经纱和里层纬纱的热收缩率和热传导率,二者的热收缩不一致会使外层面料在受热时收缩形成空气鼓包,这种结构能够有效阻隔热量,提升外层面料的隔热性能。
此外,现有的外层面料通常采用进口纤维,虽然能达到一定的隔热效果,然而进口纤维的价格昂贵,生产成本高,同时面料克重较重,很难做到轻质化。本实施例中外层面料优选采用较低热传导率材料来达到高隔热性能的目的,还在利用材料的低热传导率时充分考虑了所用材料在总面料克重中所占的比重,同时还要考虑产生的空气层大小以及采用低热传导率材料后外层面料表层不会因长时间接触火焰而裂开,因此在材料的选用上要合理搭配,从而发挥纤维之间的协同作用,在增加外层面料的隔热性能时还能降低生产成本并实现轻质化,以使外层面料能供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从而,在本实施例中,表层经纱、表层纬纱、经向接结纱和纬向接结纱为由芳纶纤维、腈氯纶纤维、阻燃粘胶纤维、玄武岩纤维和有机导电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的纱线,里层经纱和里层纬纱为由质量百分比为70~85%的低热导率纤维、13~28%的芳纶纤维和2%的有机导电纤维制成的纱线,其中低热导率纤维为聚酰亚胺纤维、羊毛纤维、芳纶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在制备表层经纱、表层纬纱、经向接结纱和纬向接结纱中的芳纶纤维优选采用芳纶1313纤维和芳纶1414纤维,在制备里层经纱和里层纬纱中的芳纶纤维优选采用芳纶1313纤维。
因此,通过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的非接结位置处形成的多个空气层以及采用上述组分及配比的材料制作,外层面料实现了较高的隔热性能,还有效减轻了面料的整体重量,降低了生产成本,非常适合制作高热防护消防灭火服。
经测试,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外层面料,其单位面积质量仅为220~245g/m2,实现了轻质化。
优选地,表层经纱11和表层纬纱12的热收缩率为3~5%,里层经纱21 和里层纬纱22的热收缩率为0.5~2%。
具体地,将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的热收缩率不一致会使外层面料在受热时收缩形成空气鼓包,从而本实施例优选将表层经纱和表层纬纱的热收缩率为3~5%,而优选将里层经纱和里层纬纱的热收缩率为0.5~2%,使表层面料的热收缩率高于里层面料的热收缩率,更易使外层面料在受热时收缩形成空气鼓包,能有效阻隔热量,从而有效提升了外层面料的隔热性能。
优选地,表层面料10上设置有连续的格子结构,格子结构的纵条纹由表层纬纱12交织在一起的两根表层经纱11形成,格子结构的横条纹由表层经纱11交织在一起的两根表层纬纱12形成;经向接结纱13在纵条纹处接结表层面料10和里层面料20,纬向接结纱23在横条纹处接结表层面料10和里层面料20。
具体地,在表层面料上还设置了连续的格子结构,该格子结构也称为二厘格,可以使表层面料具有防撕裂、耐磨等特殊功能。即使表层面料经纬向相邻的两个组织点相同,这样组织点相同处就会起格,撕裂面料时,起格处不易撕裂,从而具有防撕裂功能。
织造时,由表层纬纱交织在一起的两根表层经纱形成该格子结构的纵条纹,而由表层经纱交织在一起的两根表层纬纱形成格子结构的横条纹。在本实施中,该格子结构的尺寸优选设置为0.5×0.5cm,防撕裂效果较佳。
进一步地,在通过多根经向接结纱和多根纬向接结纱对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进行接结时,优选使经向接结纱在某一格子结构的纵条纹处接结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同时使纬向接结纱在某一格子结构的横条纹处接结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这样设置,可使相邻两根表层经纱充分地挤压经向接结纱,也使相邻两根表层纬纱充分地挤压纬向接结纱,从而使得经向接结纱或纬向接结纱不外露,纱线在表层裸露较少,能够避免形成凸起而造成面料表面不平整。
优选地,表层经纱11与里层经纱21的排列配置为1.2~1.5:1,表层纬纱 12与里层纬纱22的排列配置为1.6~2:1。
具体地,外层面料的隔热性能还有赖于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的经纬密度的配置,因此本实施例中优选将表层经纱与里层经纱的排列配置为1.2~1.5:1,表层纬纱与里层纬纱的排列配置为1.6~2:1,这样使纬向表层面料中纱线的排列密度大于里层面料中纱线的排列密度,使得表层面料的致密性更好,可有效地阻挡热量,从而进一步提高外层面料的隔热性能。
采用上述的排列配置,可使表层面料的重量占整个外层面料总重量的50%~58%,而里层面料的重量占整个外层面料总重量的42%~50%。
优选地,相邻的各经向接结纱13之间的距离为1~3cm,相邻的各纬向接结纱23之间的距离为1~3cm。
具体地,在通过多根经向接结纱和多根纬向接结纱对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进行接结时,应使相邻的两根经向接结纱或相邻的两根纬向接结纱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以充分地增加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之间的空气层,从而在受热时能够产生较明显的空气鼓包,从而增加隔热性能。
通过在经向和纬向分别接结,从而使形成的空气层为四边形结构,在每个空气层中都有一根经向接结纱和纬向接结纱,这样可避免表层面料收缩严重,使表层面料的结构更加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各经向接结纱之间的距离优选设置为1~3cm,相邻的各纬向接结纱之间的距离优选设置为1~3cm,从而形成的空气层的边长为1~3cm。
另外,纬向接结纱要在表层面料的纬向形成格子结构后进行表层面料与里层面料的接结,此时表层面料与里层面料在纬向的接结点要多,纬向接结点与表层面料接结后再与里层面料进行交织,这样形成的纬向接结纱可起到骨架作用,使得外层面料在受热情况下,可以形成较好的空气鼓包,同时使整个外层面料的结构稳定,产生的收缩小。
优选地,表层经纱11和表层纬纱12的断裂强度为25~28cN/tex,里层经纱21和里层纬纱22的断裂强度为23~25cN/tex,经向接结纱和纬向接结纱的断裂强度为26~27cN/tex;表层经纱11、表层纬纱12、里层经纱21和里层纬纱22的纱支为40s/2~50s/2,且其纱线捻系数为400~430。
具体地,为使外层面料具有较好的抗断裂性能,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断裂强度为25~28cN/tex的表层经和表层纬纱来织造表层面料,同时优选采用断裂强度为23~25cN/tex的里层经纱和里层纬纱来织造里层面料,还优选采用断裂强度为26~27cN/tex的经向接结纱和纬向接结纱来对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进行接结。
另外,为保证外层面料的致密性,以便更好地阻挡热量,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纱支为40s/2~50s/2且纱线捻系数为400~430的表层经纱、表层纬纱、里层经纱和里层纬纱。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热防护消防灭火服外层面料,在该外层面料中设计了双层结构,采用多根经向接结纱和多根纬向接结纱将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进行接结,使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在非接结位置处形成空气层;由于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的热收缩率不一致,且里层面料优选采用低热传导率的纱线制成,在受热形成空气层的同时利用材料低热传导率来提升外层面料及组合面料整体的热防护值,组合面料的热防护值可达到35cal/cm2,隔热效果显著提高。
同时,外层面料中的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优选了合适的组分及配比,在提高了面料的隔热性能后,还减轻了面料的整体重量,降低了生产成本,非常适合制作高热防护消防灭火服。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参照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高热防护消防灭火服组合面料,包括防水透气隔热层32、舒适层33以及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层面料31;防水透气隔热层32设置在外层面料31和舒适层33之间。
本实施例中,该高热防护消防灭火服组合面料为三层组合结构,具体包括防水透气隔热层、舒适层以及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层面料。
其中,防水透气隔热层设置在外层面料和舒适层之间,且防水透气隔热层的正面与外层面料的里层面料复合,而防水透气隔热层的反面则与舒适层的正面复合,从而形成高热防护消防灭火服组合面料。
该高热防护消防灭火服组合面料的热防护值可达到35cal/cm2,达到了较高的防护等级,满足了消防使用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外层面料的具体结构等如前述实施例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地,防水透气层隔热层32采用芳纶毡子或者聚酰亚胺毡子覆PTFE 膜制成,舒适层33采用芳粘里料制成。
具体地,防水透气层隔热层优选采用芳纶毡子或者聚酰亚胺毡子覆PTFE 膜制成,而舒适层优选采用芳粘里料制成,既满足了防水透气的需要,穿着还较为舒适,还具有较好的抑菌功能。
此外,采用上述材料,也使防水透气层隔热层和舒适层更加轻便。其中,防水透气层隔热层的单位面积质量为160~170g/m2,舒适层采用芳粘里料的单位面积质量为120~130g/m2,而外层面料的单位面积质量为220~245g/m2,从而整个高热防护消防灭火服组合面料的单位面积质量在540g/m2以内,实现了轻质化,穿着更加方便。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热防护消防灭火服组合面料,包括防水透气隔热层、舒适层以及外层面料,在该外层面料中设计了双层结构,采用多根经向接结纱和多根纬向接结纱将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进行接结,使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在非接结位置处形成空气层;由于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的热收缩率不一致,且里层面料优选采用低热传导率的纱线制成,在受热形成空气层的同时利用材料低热传导率来提升外层面料及组合面料整体的热防护值,组合面料的热防护值可达到35cal/cm2,隔热效果显著提高。
同时,外层面料中的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优选了合适的组分及配比,在提高了面料的隔热性能后,还减轻了面料的整体重量,降低了生产成本,非常适合制作高热防护消防灭火服。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高热防护消防灭火服,其采用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高热防护消防灭火服组合面料制成。
本实施例中,该高热防护消防灭火服采用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高热防护消防灭火服组合面料制成,其隔热效果显著提高,还实现了轻质化,便于穿着,不会影响消防员的工作效率和自身身体。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参照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高热防护消防灭火服外层面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1、制备表层经纱、表层纬纱、里层经纱、里层纬纱、经向接结纱和纬向接结纱;其中,表层经纱、表层纬纱、经向接结纱和纬向接结纱由芳纶纤维、腈氯纶纤维、阻燃粘胶纤维、玄武岩纤维和有机导电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里层经纱和里层纬纱由质量百分比为70~85%的低热导率纤维、 13~28%的芳纶纤维和2%的有机导电纤维制成,低热导率纤维为聚酰亚胺纤维、羊毛纤维、芳纶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步骤402、采用双织轴织机,将表层经纱和表层纬纱织造成具有连续的格子结构的表层面料,并将里层经纱和里层纬纱织造成里层面料;同时,先在形成表层面料的格子结构的纵条纹时通过一根经向接结纱将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进行接结,再在形成表层面料的格子结构的横条纹时通过一根纬向接结纱将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进行接结,以使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在非接结位置处形成空气层,得到坯布;
步骤403、将坯布的表面采用含氟防水整理剂进行松式整理,再依次进行烧毛处理、毛羽处理及防水处理后,通过定型机定型得到外层面料,其单位面积质量为220~245g/m2
在步骤401中,先按要求分别制备出表层经纱、表层纬纱、里层经纱、里层纬纱、经向接结纱和纬向接结纱。
其中,表层经纱、表层纬纱、经向接结纱和纬向接结纱的制作材料相同,均由芳纶纤维、腈氯纶纤维、阻燃粘胶纤维、玄武岩纤维和有机导电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而里层经纱和里层纬纱则由质量百分比为70~85%的低热导率纤维、13~28%的芳纶纤维和2%的有机导电纤维制成,低热导率纤维为聚酰亚胺纤维、羊毛纤维、芳纶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在制备表层经纱、表层纬纱、经向接结纱和纬向接结纱中的芳纶纤维优选采用芳纶1313 纤维和芳纶1414纤维,在制备里层经纱和里层纬纱中的芳纶纤维优选采用芳纶1313纤维。
制作外层面料的各纱线,优选采用上述材料及对应的配比,不仅能达到高隔热性能的目的,还在利用材料的低热传导率时充分考虑了所用材料在总面料克重中所占的比重,充分发挥纤维之间的协同作用,在增加外层面料的隔热性能时还能降低生产成本并实现轻质化,以使外层面料能供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在制作各纱线时,采用本技术领域中的常规方式即可。例如,表层经纱、表层纬纱、经向接结纱和纬向接结纱通过赛络纺纱制备而成,里层经纱和里层纬纱通过混纺制备而成。
优选地,表层经纱和表层纬纱的热收缩率为3~5%,里层经纱和里层纬纱的热收缩率为0.5~2%。
优选地,表层经纱11和表层纬纱12的断裂强度为25~28cN/tex,里层经纱21和里层纬纱22的断裂强度为23~25cN/tex,经向接结纱和纬向接结纱的断裂强度为26~27cN/tex;表层经纱11、表层纬纱12、里层经纱21和里层纬纱22的纱支为40s/2~50s/2,且其纱线捻系数为400~430。
在步骤402中,采用双织轴织机,将上述步骤得到的表层经纱和表层纬纱织造成具有连续的格子结构的表层面料,并将上述步骤得到的里层经纱和里层纬纱织造成里层面料。在织表层纬纱时,里层经纱下沉;而在织里层纬纱时,表层经纱在上。
在织造时,采用双后梁,其中高后梁的高度优选设置为990~1000mm,张力控制优选设置为600~700Mv,低后梁的高度优选设置为960~965mm,张力控制优选设置为300-340Mv。
在表层面料上还设置了0.5×0.5cm的格子结构,可以使表层面料具有防撕裂、耐磨等特殊功能。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均采用平纹、斜纹或者变化组织。
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的基本组织确定后,需要通过经向接结纱和纬向接结纱将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进行接结。在对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进行接结时,首先,经向接结纱要在表层面料的经向形成格子结构后进行接结,即在形成表层面料的格子结构的纵条纹时通过一根经向接结纱将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进行接结;然后,纬向接结纱要在表层面料的纬向形成格子结构后进行接结,即在形成表层面料的格子结构的横条纹时通过一根纬向接结纱将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进行接结,使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在非接结位置处形成多个空气层,从而得到坯布。
优选地,表层经纱与里层经纱的排列配置为1.2~1.5:1,表层纬纱与里层纬纱的排列配置为1.6~2:1。
优选地,相邻的各经向接结纱之间的距离为1~3cm,相邻的各纬向接结纱之间的距离为1~3cm。
在步骤403中,将上述步骤得到的坯布进行松式整理,表面采用含氟防水整理剂进行整理,然后进行烧毛处理,再将裸露出来的毛羽进行处理后进行防水处理,使坯布具有较好的防水功能,最后通过定型机定型得到外层面料,其单位面积质量为220g/m2~245g/m2,隔热性能较好。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热防护消防灭火服外层面料的制备方法,在该外层面料中设计了双层结构,采用多根经向接结纱和多根纬向接结纱将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进行接结,使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在非接结位置处形成空气层;由于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的热收缩率不一致,且里层面料优选采用低热传导率的纱线制成,在受热形成空气层的同时利用材料低热传导率来提升外层面料的热防护值,隔热效果显著提高。
同时,外层面料中的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优选了合适的组分及配比,在提高了面料的隔热性能后,还减轻了面料的整体重量,降低了生产成本,非常适合制作高热防护消防灭火服。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述方法的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高热防护消防灭火服外层面料的制备方法进行具体描述。
实施例一
(1)分别制备表层经纱、表层纬纱、里层经纱、里层纬纱、经向接结纱和纬向接结纱。其中,表层经纱、表层纬纱、经向接结纱和纬向接结纱由芳纶纤维、玄武岩纤维和有机导电纤维按照质量比为90:8:2的比例通过赛络纺纱制备成纱线,表层经纱和表层纬纱的断裂强度为26cN/tex,纱支为45s/2,捻系数为430;里层经纱和里层纬纱均由质量百分比为75%的低热导率纤维、 23%的芳纶纤维和2%的有机导电纤维混纺制备成纱线,其中芳纶纤维为芳纶 1313纤维,里层经纱和里层纬纱的的断裂强度为24cN/tex,纱支为45s/2,捻系数为420。
(2)采用双织轴织机,将表层经纱和表层纬纱织造成具有连续的格子结构的表层面料,并将里层经纱和里层纬纱织造成里层面料;其中,表层经纱与里层经纱的排列配置为1.25:1,表层纬纱与里层纬纱的排列配置为1.67:1,表层面料上设置的格子结构的大小为0.5×0.5cm。
同时,先在形成表层面料的格子结构的纵条纹时通过一根经向接结纱将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进行接结,再在形成表层面料的格子结构的横条纹时通过一根纬向接结纱将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进行接结,以使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在非接结位置处形成空气层,得到坯布;其中,相邻的各经向接结纱之间的距离为1.2cm,相邻的各纬向接结纱之间的距离为1.5cm。
(3)将坯布的表面采用含氟防水整理剂进行松式整理,再依次进行烧毛处理、毛羽处理及防水处理后,通过定型机定型得到外层面料,其单位面积质量为242g/m2
实施例二
(1)分别制备表层经纱、表层纬纱、里层经纱、里层纬纱、经向接结纱和纬向接结纱。其中,表层经纱、表层纬纱、经向接结纱和纬向接结纱由芳纶纤维和有机导电纤维按照质量比为98:2的比例通过赛络纺纱制备成纱线,其中芳纶纤维包括芳纶1313纤维和芳纶1414纤维,其质量比为92:6,表层经纱和表层纬纱的断裂强度为26cN/tex,纱支为50s/2,捻系数为430;里层经纱和里层纬纱均由质量百分比为70%的聚酰亚胺纤维、28%的芳纶纤维和 2%的有机导电纤维混纺制备成纱线,其中芳纶纤维为芳纶1313纤维,里层经纱和里层纬纱的的断裂强度为24cN/tex,纱支为50s/2,捻系数为415。
(2)采用双织轴织机,将表层经纱和表层纬纱织造成具有连续的格子结构的表层面料,并将里层经纱和里层纬纱织造成里层面料;其中,表层经纱与里层经纱的排列配置为1.22:1,表层纬纱与里层纬纱的排列配置为1.8:1,表层面料上设置的格子结构的大小为0.5×0.5cm。
同时,先在形成表层面料的格子结构的纵条纹时通过一根经向接结纱将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进行接结,再在形成表层面料的格子结构的横条纹时通过一根纬向接结纱将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进行接结,以使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在非接结位置处形成空气层,得到坯布;其中,相邻的各经向接结纱之间的距离为1.2cm,相邻的各纬向接结纱之间的距离为1.2cm。
(3)将坯布的表面采用含氟防水整理剂进行松式整理,再依次进行烧毛处理、毛羽处理及防水处理后,通过定型机定型得到外层面料,其单位面积质量为235g/m2
实施例三
(1)分别制备表层经纱、表层纬纱、里层经纱、里层纬纱、经向接结纱和纬向接结纱。其中,表层经纱、表层纬纱、经向接结纱和纬向接结纱由芳纶纤维和有机导电纤维按照质量比为98:2的比例通过赛络纺纱制备成纱线,其中芳纶纤维包括芳纶1313纤维和芳纶1414纤维,其质量比为85:13,表层经纱和表层纬纱的断裂强度为26.4cN/tex,纱支为50s/2,捻系数为425;里层经纱和里层纬纱由质量百分比为80%的聚酰亚胺纤维、18%的芳纶纤维和 2%的有机导电纤维混纺制备成纱线,其中芳纶纤维为芳纶1313纤维,里层经纱和里层纬纱的的断裂强度为24cN/tex,纱支为50s/2,捻系数为410。
(2)采用双织轴织机,将表层经纱和表层纬纱织造成具有连续的格子结构的表层面料,并将里层经纱和里层纬纱织造成里层面料;其中,表层经纱与里层经纱的排列配置为1.28:1,表层纬纱与里层纬纱的排列配置为1.75:1,表层面料上设置的格子结构的大小为0.5×0.5cm。
同时,先在形成表层面料的格子结构的纵条纹时通过一根经向接结纱将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进行接结,再在形成表层面料的格子结构的横条纹时通过一根纬向接结纱将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进行接结,以使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在非接结位置处形成空气层,得到坯布;其中,相邻的各经向接结纱之间的距离为1.2cm,相邻的各纬向接结纱之间的距离为2.2cm。
(3)将坯布的表面采用含氟防水整理剂进行松式整理,再依次进行烧毛处理、毛羽处理及防水处理后,通过定型机定型得到外层面料,其单位面积质量为228g/m2
实施例四
(1)分别制备表层经纱、表层纬纱、里层经纱、里层纬纱、经向接结纱和纬向接结纱。其中,表层经纱、表层纬纱、经向接结纱和纬向接结纱由芳纶纤维和有机导电纤维(芳纶纤维、腈氯纶纤维、阻燃粘胶纤维和玄武岩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质量比为98:2的比例通过赛络纺纱制备成纱线,其中芳纶纤维包括芳纶1313纤维和芳纶1414纤维,其质量比为75:23,表层经纱和表层纬纱的断裂强度为28cN/tex,纱支为50s/2,捻系数为425;里层经纱和里层纬纱由质量百分比为85%的聚酰亚胺纤维、13%的芳纶纤维和2%的有机导电纤维混纺制备成纱线,其中芳纶纤维为芳纶1313纤维,里层经纱和里层纬纱的的断裂强度为24.5cN/tex,纱支为50s/2,捻系数为410。
(2)采用双织轴织机,将表层经纱和表层纬纱织造成具有连续的格子结构的表层面料,并将里层经纱和里层纬纱织造成里层面料;其中,表层经纱与里层经纱的排列配置为1.47:1,表层纬纱与里层纬纱的排列配置为1.7:1,表层面料上设置的格子结构的大小为0.5×0.5cm。
同时,先在形成表层面料的格子结构的纵条纹时通过一根经向接结纱将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进行接结,再在形成表层面料的格子结构的横条纹时通过一根纬向接结纱将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进行接结,以使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在非接结位置处形成空气层,得到坯布;其中,相邻的各经向接结纱之间的距离为1.2cm,相邻的各纬向接结纱之间的距离为1.8cm。
(3)将坯布的表面采用含氟防水整理剂进行松式整理,再依次进行烧毛处理、毛羽处理及防水处理后,通过定型机定型得到外层面料,其单位面积质量为230g/m2
实施例五
(1)分别制备表层经纱、表层纬纱、里层经纱、里层纬纱、经向接结纱和纬向接结纱。其中,表层经纱、表层纬纱、经向接结纱和纬向接结纱由芳纶纤维、阻燃粘胶纤维和有机导电纤维按照质量比为88:10:2的比例通过赛络纺纱制备成纱线,表层经纱和表层纬纱的断裂强度为27.2cN/tex,纱支为50s/2,捻系数为430;里层经纱和里层纬纱均由质量百分比为45%的聚酰亚胺纤维、30%羊毛纤维、23%的芳纶纤维和2%的有机导电纤维混纺制备成纱线,其中芳纶纤维为芳纶1313纤维,里层经纱和里层纬纱的的断裂强度为 24.5cN/tex,纱支为50s/2,捻系数为420。
(2)采用双织轴织机,将表层经纱和表层纬纱织造成具有连续的格子结构的表层面料,并将里层经纱和里层纬纱织造成里层面料;其中,表层经纱与里层经纱的排列配置为1.33:1,表层纬纱与里层纬纱的排列配置为1.85:1,表层面料上设置的格子结构的大小为0.5×0.5cm。
同时,先在形成表层面料的格子结构的纵条纹时通过一根经向接结纱将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进行接结,再在形成表层面料的格子结构的横条纹时通过一根纬向接结纱将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进行接结,以使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在非接结位置处形成空气层,得到坯布;其中,相邻的各经向接结纱之间的距离为1.2cm,相邻的各纬向接结纱之间的距离为2.4cm。
(3)将坯布的表面采用含氟防水整理剂进行松式整理,再依次进行烧毛处理、毛羽处理及防水处理后,通过定型机定型得到外层面料,其单位面积质量为232g/m2
为验证制备出的高热防护消防灭火服外层面料的性能,将实施例二制备出的高热防护消防灭火服外层面料制作成高热防护消防灭火服组合面料,对该组合面料的各项理化性能及热防护值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组合面料性能测试结果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437840310000191
由表1测试结果可知,该高热防护消防灭火服组合面料的各项理化性能均达到了相应要求,热防护值较高。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高热防护消防灭火服外层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由表层经纱和表层纬纱相互交织形成的表层面料和由里层经纱和里层纬纱相互交织形成的里层面料;所述表层面料和所述里层面料通过多根经向接结纱和多根纬向接结纱进行接结,以使所述表层面料和所述里层面料在非接结位置处形成空气层;
其中,所述表层经纱和所述表层纬纱的热收缩率和热传导率高于所述里层经纱和所述里层纬纱的热收缩率和热传导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层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面料上设置有连续的格子结构,所述格子结构的纵条纹由所述表层纬纱交织在一起的两根表层经纱形成,所述格子结构的横条纹由所述表层经纱交织在一起的两根表层纬纱形成;
所述经向接结纱在所述纵条纹处接结所述表层面料和所述里层面料,所述纬向接结纱在所述横条纹处接结所述表层面料和所述里层面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层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经纱和所述表层纬纱的热收缩率为3~5%,所述里层经纱和所述里层纬纱的热收缩率为0.5~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层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经纱与所述里层经纱的排列配置为1.2~1.5:1,所述表层纬纱与所述里层纬纱的排列配置为1.6~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层面料,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各所述经向接结纱之间的距离为1~3cm,相邻的各所述纬向接结纱之间的距离为1~3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层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经纱和所述表层纬纱的断裂强度为25~28cN/tex,所述里层经纱和所述里层纬纱的断裂强度为23~25cN/tex,所述经向接结纱和所述纬向接结纱的断裂强度为26~27cN/tex;
所述表层经纱、所述表层纬纱、所述里层经纱和所述里层纬纱的纱支为40s/2~50s/2,且其纱线捻系数为400~430。
7.一种高热防护消防灭火服组合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水透气隔热层、舒适层以及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层面料;
所述防水透气隔热层设置在所述外层面料和所述舒适层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透气层隔热层采用芳纶毡子或者聚酰亚胺毡子覆PTFE膜制成,所述舒适层采用芳粘里料制成。
9.一种高热防护消防灭火服,其特征在于,其采用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高热防护消防灭火服组合面料制成。
CN202122224036.6U 2021-09-13 2021-09-13 高热防护消防灭火服外层面料和组合面料及消防灭火服 Active CN2160400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24036.6U CN216040039U (zh) 2021-09-13 2021-09-13 高热防护消防灭火服外层面料和组合面料及消防灭火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24036.6U CN216040039U (zh) 2021-09-13 2021-09-13 高热防护消防灭火服外层面料和组合面料及消防灭火服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40039U true CN216040039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598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24036.6U Active CN216040039U (zh) 2021-09-13 2021-09-13 高热防护消防灭火服外层面料和组合面料及消防灭火服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4003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38107A (zh) * 2021-09-13 2021-11-12 陕西元丰纺织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高热防护消防灭火服外层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组合面料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38107A (zh) * 2021-09-13 2021-11-12 陕西元丰纺织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高热防护消防灭火服外层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组合面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32194B2 (en) Fabric for protective garments
KR101215713B1 (ko) 내열성 및 난연성 홑겹 직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열 및 화염에 대한 보호 의류
JP4567738B2 (ja) 二層構造織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耐熱防護衣料
CN113638107A (zh) 高热防护消防灭火服外层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组合面料
US6974785B1 (en) Outer shell fabric for fire protective garments for firefighters and for workers exposed to risk of flash fire or electric arc
GB2516134A (en) Improved fire resistant textile material
US11421380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flame-resistant textile material for protective clothing, flame-resistant textile material, and protective clothing made thereof
JP4344697B2 (ja) 多層通気性編織布
CN112030307A (zh) 一种消防服面料
CN216040039U (zh) 高热防护消防灭火服外层面料和组合面料及消防灭火服
EP3997264B1 (en) Fire resistant textile material
CN208533026U (zh) 一种3d阻燃织物及其热防护服
AU2014291849A1 (en) Fire resistant textile material
CN116423938B (zh) 一种多维复合结构的热防护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CN214188716U (zh) 一种具有耐高温功能的纺织面料
CN215040895U (zh) 一种具有阻燃功能的涤塔夫面料
CN215882914U (zh) 一种吸湿排汗的复合面料
JP2020084347A (ja) 耐熱防護服
CN112680855A (zh) 一种防火服面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