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23835U - 一种可抑尘的岩土工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抑尘的岩土工程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023835U CN216023835U CN202122136477.0U CN202122136477U CN216023835U CN 216023835 U CN216023835 U CN 216023835U CN 202122136477 U CN202122136477 U CN 202122136477U CN 216023835 U CN216023835 U CN 21602383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ed
- sprayer
- block
- fixed plate
-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 Special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抑尘的岩土工程装置,涉及岩土工程领域。其技术要点是:包括喷雾器,喷雾器两侧分别设有固定板,固定板上均贯穿设有连接轴,连接轴与固定板滑动连接,喷雾器上开设有与固定板相匹配的贯穿孔,连接轴上套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固定连接于固定板,复位弹簧固定连接有压块,压块固定连接于连接轴,压块连接有锁紧组件,固定板固定连接有连接箱,连接箱连接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连接有固定轴,固定轴套设有连接板,且两者转动连接,连接板固定连接于喷雾器。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能够实现对喷雾器的快速安装以及拆卸,便于后期喷雾器维护操作的进行,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抑尘的岩土工程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市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以及个人对职业健康的要求逐步提高,对岩土工程作业现场的粉尘浓度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各类岩土工程企业的生产现场必须安装有抑尘设备或采取有效的抑尘措施。
上述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抑尘设备的连接方式复杂,不便于后期抑尘设备的拆卸检修以及转运。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抑尘的岩土工程装置,其具有的优点:设置的连接轴与喷雾器上贯穿孔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便于在锁紧组件的带动下,实现对喷雾器的连接与拆卸,设置的复位弹簧能够便于带动连接轴自动复位,设置的调节组件能够对喷雾器的喷雾角度进行调节,扩大喷雾器的喷雾范围;设置的连接板以及固定轴之间相互配合,能够便于调节组件与喷雾器之间的连接以及拆卸;整体装置结构简单,能够满足对喷雾器的快速拆卸与安装,便于后期维护操作的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可抑尘的岩土工程装置,包括喷雾器,所述喷雾器两侧分别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均贯穿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所述固定板滑动连接,所述喷雾器上开设有与所述固定板相匹配的贯穿孔,所述连接轴可贴合至所述贯穿孔内壁,所述连接轴上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板外侧,所述复位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压块,所述压块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轴端部,所述压块连接有锁紧组件,所述固定板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箱,所述连接箱上侧连接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连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套设有连接板,且两者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喷雾器尾部的下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连接轴与喷雾器上贯穿孔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便于在锁紧组件的带动下,实现对喷雾器的连接与拆卸,设置的复位弹簧能够便于带动连接轴自动复位,设置的调节组件能够对喷雾器的喷雾角度进行调节,扩大喷雾器的喷雾范围;设置的连接板以及固定轴之间相互配合,能够便于调节组件与喷雾器之间的连接以及拆卸;整体装置结构简单,能够满足对喷雾器的快速拆卸与安装,便于后期维护操作的进行。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锁紧组件包括凸轮,所述凸轮周侧抵接于所述压块,所述凸轮贯穿设有传动轴,且两者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两端均套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所述传动轴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板外侧,所述凸轮周侧固定连接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凸轮、传动轴、固定块以及把手进行相互配合,能够在手动扳动把手带动凸轮转动后,利用凸轮周侧的半径不同,实现对压块的挤压或者松开,便于将连接轴插入或抽出喷雾器,从而通过简单扳动即可实现对喷雾器的安装,操作简便,便于喷雾器的安装与拆卸。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双头螺柱,所述双头螺柱两端均套设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与所述双头螺柱转动连接,所述双头螺柱套设有两个第一连接块,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块均与所述双头螺柱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上侧铰接有调节杆一端,所述调节杆另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固定轴贯穿于所述第二连接块,且两者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双头螺柱、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调节杆以及支撑块之间相互配合,能够在转动双头螺柱后,带动其上连接的两个第一连接块相互远离或相互靠近,从而带动调节杆发生位置变化,从而实现第二连接块的上升或者下降,进而可以通过固定轴与连接板之间的相对转动来对喷雾器的喷雾角度进行调节,调节方式简单,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轴周侧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连接板置于所述环形凹槽内,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固定轴一端套设有止动螺母,且两者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环形凹槽能够为连接板提供安装卡接位置,提升连接板与固定轴相对转动时的稳定性,设置的止动螺母能够对固定轴进行进一步地限位,减小固定轴由于与连接板发生相对转动而松动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喷雾器本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若干喷雾管,若干所述喷雾管均匀布设于所述壳体内壁,另设有连接管,所述壳体下侧开设有与所述连接管相匹配的贯穿槽,所述连接管上端与若干所述喷雾管连接,所述连接管下端连接有水泵输出端,所述水泵输入端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置于所述连接箱内部,所述壳体内部设有风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若干喷雾管可以产生水汽,设置的风机能够将水汽进一步雾化,并将水汽吹出壳体之外,达到抑尘效果,结构简单,易于制造。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箱周侧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箱门,所述连接箱底部设有若干万向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开口以及箱门可以便于将连接箱打开,便于后期维修工作的进行,设置的万向轮可以便于对本装置进行移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的连接轴与喷雾器上贯穿孔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便于在锁紧组件的带动下,实现对喷雾器的连接与拆卸,设置的复位弹簧能够便于带动连接轴自动复位,设置的调节组件能够对喷雾器的喷雾角度进行调节,扩大喷雾器的喷雾范围;设置的连接板以及固定轴之间相互配合,能够便于调节组件与喷雾器之间的连接以及拆卸;整体装置结构简单,能够满足对喷雾器的快速拆卸与安装,便于后期维护操作的进行;
2.通过设置的凸轮、传动轴、固定块以及把手进行相互配合,能够在手动扳动把手带动凸轮转动后,利用凸轮周侧的半径不同,实现对压块的挤压或者松开,便于将连接轴插入或抽出喷雾器,从而通过简单扳动即可实现对喷雾器的安装,操作简便,便于喷雾器的安装与拆卸;
3.通过设置的双头螺柱、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调节杆以及支撑块之间相互配合,能够在转动双头螺柱后,带动其上连接的两个第一连接块相互远离或相互靠近,从而带动调节杆发生位置变化,从而实现第二连接块的上升或者下降,进而可以通过固定轴与连接板之间的相对转动来对喷雾器的喷雾角度进行调节,调节方式简单,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视角下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视角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调节组件的结构图;
图4是喷雾器的剖视图;
图5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6是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7是连接板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1、喷雾器;101、壳体;102、喷雾管;103、连接管;104、水泵;105、水箱;106、风机;2、固定板;3、连接轴;4、贯穿孔;5、复位弹簧;6、压块;7、锁紧组件;71、凸轮;72、传动轴;73、固定块;74、把手;8、连接箱;9、调节组件;91、双头螺柱;92、支撑块;93、第一连接块;94、调节杆;95、第二连接块;10、固定轴; 11、连接板;12、环形凹槽;13、开口;14、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一种可抑尘的岩土工程装置,包括喷雾器 1,喷雾器1两侧分别设有固定板2,固定板2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喷雾器1两侧,固定板2上均贯穿设有连接轴3,连接轴3轴线方向沿水平方向,连接轴3与固定板2滑动连接,喷雾器1上开设有与固定板2相匹配的贯穿孔4,连接轴3可贴合至贯穿孔4内壁,连接轴3上套设有复位弹簧5,复位弹簧5能够便于带动连接轴3自动复位,复位弹簧5 处于压缩状态,复位弹簧5一端固定连接于固定板2外侧,复位弹簧5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压块6,压块6固定连接于连接轴3端部,压块6连接有锁紧组件7,锁紧组件7能够带动连接轴3进行滑动,从而将连接轴3带动至贯穿孔4内,完成连接轴3与贯穿孔4的配合,固定板2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箱8,连接箱8上侧连接有调节组件9,调节组件9能够对喷雾器1的喷雾角度进行调节,扩大喷雾器1的喷雾范围,调节组件9连接有固定轴 10,固定轴10套设有连接板11,且两者转动连接,连接板11固定连接于喷雾器1尾部的下侧,连接板11以及固定轴10之间相互配合,能够便于调节组件9与喷雾器1之间的连接以及拆卸,整体装置结构简单,能够满足对喷雾器1的快速拆卸与安装,便于后期维护操作的进行。
如图1和图2所示,锁紧组件7包括凸轮71,凸轮71的最大半径满足将连接轴3插入贯穿孔4内部,达到对喷雾器1的支撑作用,凸轮71周侧抵接于压块6,凸轮71贯穿设有传动轴72,且两者固定连接,传动轴72两端均套设有固定块73,如图5所示,固定块73与传动轴72转动连接,固定块73固定连接于固定板2外侧,凸轮71周侧固定连接有把手74,能够在手动扳动把手74带动凸轮71转动后,利用凸轮71周侧的半径不同,实现对压块6的挤压或者松开,便于将连接轴3插入或抽出喷雾器1,从而通过简单扳动即可实现对喷雾器1的安装,操作简便,便于喷雾器1的安装与拆卸。
如图1和图3所示,调节组件9包括双头螺柱91,双头螺柱91两端均套设有支撑块92,支撑块92与双头螺柱91转动连接,双头螺柱91套设有两个第一连接块93,两个第一连接块93均与双头螺柱91螺纹连接,第一连接块93上侧铰接有调节杆94一端,如图 6所示,调节杆94另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接块95,固定轴10贯穿于第二连接块95,且两者螺纹连接,能够在转动双头螺柱91后,带动其上连接的两个第一连接块93相互远离或相互靠近,从而带动调节杆94发生位置变化,从而实现第二连接块95的上升或者下降,进而可以通过固定轴10与连接板11之间的相对转动来对喷雾器1的喷雾角度进行调节,调节方式简单,实用性强。
如图3和图7所示,固定轴10周侧开设有环形凹槽12,连接板11置于环形凹槽12内,环形凹槽12能够为连接板11提供安装卡接位置,提升连接板11与固定轴10相对转动时的稳定性,连接板11上开设有弧形槽,弧形槽能够在对喷雾器1进行角度调节时,使得固定轴10能够与连接板11发生相对转动地同时,能够发生相对滑动,从而为调节组件9的调节作用实现提供可行性,固定轴10一端套设有止动螺母,且两者螺纹连接,止动螺母能够对固定轴10进行进一步地限位,减小固定轴10由于与连接板11发生相对转动而松动的可能性。
如图1和图4所示,喷雾器1本体包括壳体101,壳体101内设有若干喷雾管102,若干喷雾管102可以产生水汽,若干喷雾管102均匀布设于壳体101内壁,另设有连接管 103,壳体101下侧开设有与连接管103相匹配的贯穿槽,连接管103上端与若干喷雾管 102连接,连接管103下端连接有水泵104输出端,水泵104能够将水箱105内的水输送至喷雾管102内部,水泵104输入端连接有水箱105,水箱105置于连接箱8内部,壳体 101内部设有风机106,风机106能够将水汽进一步雾化,并将水汽吹出壳体101之外,达到抑尘效果,结构简单,易于制造。
如图1所示,连接箱8周侧设有开口13,开口13处设有箱门,开口13以及箱门可以便于将连接箱8打开,便于后期维修工作的进行,连接箱8底部设有若干万向轮14,万向轮14数量为四个,分别布设于连接箱8底部的边角处,设置的万向轮14可以便于对本装置进行移动。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安装时,首先将喷雾器1抬起至其上的贯穿孔4与连接轴3轴线重合的位置,再手动扳动把手74,带动凸轮71转动,从而利用凸轮71半径较大的周侧对压块6进行挤压,利用凸轮71的挤压将连接轴3插入贯穿孔4内部,完成两个连接轴3与喷雾器1的连接后,再将将喷雾器1尾部的连接板11带动至靠近第二连接块95的位置,通过转动固定轴10,将固定轴10上的环形凹槽12部分与连接板11进行连接,再将止动螺母旋上固定轴10之上,再将连接管103与喷雾器1的喷雾管102进行连接;此时,启动水泵104以及电机,即可将水箱105中的水输送至喷雾管102内,并有风机106 吹出形成水雾,达到抑尘目的;在使用过程中,主动双头螺柱91,带动两个第一连接块 93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从而带动调节位置变化,从而带动第二连接块95上升或下降,从而带动固定轴10与连接板11发生相对转动以及滑动,即可将喷雾器1调节的喷雾出口调节至合适角度;使用完毕后,需要对喷雾器1进行维修时,取下连接管103,再将止动螺母旋下,将固定轴10与连接板11分离,再反向扳动把手74,在复位弹簧5的带动下,自动将连接轴3带动贯穿孔4之外,即可完成喷雾器1的拆除。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可抑尘的岩土工程装置,包括喷雾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器(1)两侧分别设有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上均贯穿设有连接轴(3),所述连接轴(3)与所述固定板(2)滑动连接,所述喷雾器(1)上开设有与所述固定板(2)相匹配的贯穿孔(4),所述连接轴(3)可贴合至所述贯穿孔(4)内壁,所述连接轴(3)上套设有复位弹簧(5),所述复位弹簧(5)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板(2)外侧,所述复位弹簧(5)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压块(6),所述压块(6)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轴(3)端部,所述压块(6)连接有锁紧组件(7),所述固定板(2)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箱(8),所述连接箱(8)上侧连接有调节组件(9),所述调节组件(9)连接有固定轴(10),所述固定轴(10)套设有连接板(11),且两者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11)固定连接于所述喷雾器(1)尾部的下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抑尘的岩土工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组件(7)包括凸轮(71),所述凸轮(71)周侧抵接于所述压块(6),所述凸轮(71)贯穿设有传动轴(72),且两者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72)两端均套设有固定块(73),所述固定块(73)与所述传动轴(72)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块(73)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板(2)外侧,所述凸轮(71)周侧固定连接有把手(7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抑尘的岩土工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9)包括双头螺柱(91),所述双头螺柱(91)两端均套设有支撑块(92),所述支撑块(92)与所述双头螺柱(91)转动连接,所述双头螺柱(91)套设有两个第一连接块(93),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块(93)均与所述双头螺柱(91)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93)上侧铰接有调节杆(94)一端,所述调节杆(94)另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接块(95),所述固定轴(10)贯穿于所述第二连接块(95),且两者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抑尘的岩土工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10)周侧开设有环形凹槽(12),所述连接板(11)置于所述环形凹槽(12)内,所述连接板(11)上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固定轴(10)一端套设有止动螺母,且两者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抑尘的岩土工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器(1)本体包括壳体(101),所述壳体(101)内设有若干喷雾管(102),若干所述喷雾管(102)均匀布设于所述壳体(101)内壁,另设有连接管(103),所述壳体(101)下侧开设有与所述连接管(103)相匹配的贯穿槽,所述连接管(103)上端与若干所述喷雾管(102)连接,所述连接管(103)下端连接有水泵(104)输出端,所述水泵(104)输入端连接有水箱(105),所述水箱(105)置于所述连接箱(8)内部,所述壳体(101)内部设有风机(1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抑尘的岩土工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箱(8)周侧设有开口(13),所述开口(13)处设有箱门,所述连接箱(8)底部设有若干万向轮(14)。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136477.0U CN216023835U (zh) | 2021-09-06 | 2021-09-06 | 一种可抑尘的岩土工程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136477.0U CN216023835U (zh) | 2021-09-06 | 2021-09-06 | 一种可抑尘的岩土工程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023835U true CN216023835U (zh) | 2022-03-15 |
Family
ID=80535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136477.0U Active CN216023835U (zh) | 2021-09-06 | 2021-09-06 | 一种可抑尘的岩土工程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023835U (zh) |
-
2021
- 2021-09-06 CN CN202122136477.0U patent/CN21602383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101993Y (zh) | 一种车载式喷雾机 | |
CN107670892A (zh) | 一种具有快速干燥效果的汽车零部件喷漆装置 | |
CN215996068U (zh) | 一种旋转喷雾机 | |
CN107042178A (zh) | 一种高效的喷漆装置 | |
CN216023835U (zh) | 一种可抑尘的岩土工程装置 | |
CN106086758B (zh) | 一种多功能超音速喷涂装置 | |
CN210434207U (zh) | 一种建筑施工现场用喷水降尘装置 | |
CN217925973U (zh) | 一种煤矿安全用除尘装置 | |
CN210544049U (zh) | 高度可调节的降尘装置 | |
CN210845686U (zh) | 一种应用于工地降尘的雾炮机 | |
CN105831054A (zh) | 一种强力风送远程施药装备 | |
CN217664109U (zh) | 一种园林植物养护用树干涂白装置 | |
CN218281118U (zh) | 一种房屋建设施工用降尘装置 | |
CN217043076U (zh) | 一种装修工程用墙面洒水加湿设备 | |
CN217511465U (zh) | 一种房建施工喷雾降尘设备 | |
CN216367195U (zh) | 一种建筑施工用喷水除尘装置 | |
CN212467350U (zh) | 一种用于筑水性涂料生产的高效污水收集处理站 | |
CN104148225B (zh) | 球墨铸铁管承口外壁喷涂用自动旋转装置 | |
CN210797408U (zh) | 一种建筑智能化工程用降尘装置 | |
CN212237932U (zh) | 一种建筑施工用板材喷漆装置 | |
CN113404258A (zh) | 一种高层建筑外墙喷涂装置 | |
CN215692726U (zh) | 一种建筑施工用洒水除尘装置 | |
CN219702360U (zh) | 一种防水防腐涂料施工装置 | |
CN220558786U (zh) | 一种建筑施工用抑尘器 | |
CN217909585U (zh) | 一种施工现场降尘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