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21553U - 一种胸腰椎前路锁定加压融合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胸腰椎前路锁定加压融合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021553U CN216021553U CN202121685182.2U CN202121685182U CN216021553U CN 216021553 U CN216021553 U CN 216021553U CN 202121685182 U CN202121685182 U CN 202121685182U CN 216021553 U CN216021553 U CN 21602155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usion
- wing
- fixed wing
- locking
- compres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胸腰椎前路锁定加压融合器,包括固定翼、融合翼以及螺钉,且所述的固定翼与融合翼呈垂直结构设置;所述的固定翼为上下两块有限接触的锁定加压钢板,其整体呈“8”字型结构,所述固定翼的上端上设置有倒三角分布的三个复合孔,所述固定翼的下端面也设置有倒三角分布的复合孔,且固定翼下端面上的复合孔与固定翼上端面上的复合孔呈对称结构设置,所述固定翼的中间位置还设置有置入手柄的连接螺孔;所述融合翼的上下表面上均设置有倒刺,内置中空;其优点表现在:本实用新型操作简便,实用性强,固定效果牢固,能够实现力学的稳定固定,彻底避免融合翼的沉降、滑移等问题,确保了固定节段的绝对稳定,利于促进椎间融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医疗器械及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胸腰椎前路锁定加压融合器。
背景技术
脊柱融合内固定技术自产生以来,因为其可靠的内固定稳定与较高的融合率迅速在临床推广应用,很好地解决了脊柱退变性或手术治疗等造成的脊柱节段不稳。脊柱融合内固定技术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实现方式也不相同,最初的融合内固定为腰椎后外侧融合内固定 (PLF),因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广泛应用,但是对于盘源性疼痛治疗效果不佳。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是在椎间隙植入融合器,通过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三柱固定,椎间融合器与钉棒系统互相促进,最终达到稳定固定,但是后路手术对肌肉组织剥离多、脊柱后柱结构尤其是后纵韧带复合体的破坏大,尽管钉棒系统可以重建脊柱的稳定,但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时间长,术后恢复时间长,对硬膜囊和神经根干扰大,而且脊柱后部肌肉功能的损伤都对术后功能的恢复产生不良影响。为了减小创伤的程度而发明的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在一定程度上减少PLIF技术造成的损伤,只对一侧硬膜囊和神经根造成干扰,保留一侧关节突,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但仍然难免对肌肉功能造成较大的损伤。
于是,腰椎经腹腹腔前入路(ALIF)、胸腰椎前胸膜入路、腰骶椎手术经腹膜前入路、腰椎经腹膜后腰大肌入路(OLIF)等创伤相对较小的手术方式被发明出来,在合适的手术适应症下如椎间隙没有严重变窄,轻度滑脱等患者,通过前路置入融合器恢复椎间隙高度,间接减压,最终融合稳定脊柱,相对微创。但是后期融合器滑移、沉降、脱出等并发症时有发生,为此前路钢板或融合器结合固定螺钉被应用,然而,目前使用的钢板与融合器是分离的,不是一个整体,所以即使单独辅助前路钢板加压也不能完全预防融合器滑移与沉降。使用固定螺钉可以防止融合器移动、沉降,但是头尾两端反方向把持力存在降低融合率的风险,而且螺钉从融合器拧入头尾两端椎体,一定程度上破坏植骨床并减少了植骨床面积,也可能降低融合率。
而对于目前的胸腰椎前路手术是一种适用于胸腰椎骨折、肿瘤及退变性疾病的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ALIF、OLIF、),通过前路可以植入较大的融合器,直接恢复前柱高度与凸度,增加椎间隙高度,在去除椎间盘直接减压的基础上达到间接椎管、神经根孔减压的目的。与传统的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PLF、PLIF)、椎间孔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TLIF)相比,前路手术不经过椎管后方,具有硬膜囊、神经根无损伤、后路结构无破坏的优势。
中国专利申请:CN211066972U公开了一种颈椎前路锁定加压钢板,包括长宽比大于1 的钢板本体,钢板本体在其长度方向上设有多组平行的锁定加压构件,锁定加压构件包括有四个投影呈椭圆形的锁定加压孔和一个融合窗口,四个锁定加压孔以融合窗口为中心分别沿钢板本体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呈两对称设置,锁定加压孔靠近融合窗口的一端定义为近心端,远离融合窗口的一端定义为远心端,锁定加压孔近心端处的侧壁相对于钢板本体表面具有斜向上的倾斜角度,锁定加压孔远心端处的侧壁相对于钢板本体表面垂直设置。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颈椎前路钢板不能对手术节段进行加压,容易发生融合器移位脱出、椎间隙过大、椎间假关节形成、椎间融合失败等并发症的问题,但该装置固定效果不佳,容易对融合器造成滑移等问题,因此在使用方面还有一定的弊端。
所以综上所述,现亟需要一种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固定效果牢固,能够彻底避免融合翼的沉降、滑移,确保固定节段绝对稳定,利于促进椎间融合的新型胸腰椎前路锁定加压融合器,但是关于这种新型的胸腰椎前路锁定加压融合器,目前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中所存在的问题,对此特提供一种胸腰椎前路锁定加压融合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胸腰椎前路锁定加压融合器,包括固定翼、融合翼以及螺钉,所述的固定翼与融合翼为一体式结构制成,且所述的固定翼与融合翼呈垂直结构设置;所述的固定翼为上下两块有限接触的锁定加压钢板,其整体材质由钛镁合金制成,所述固定翼整体呈“8”字型结构,所述固定翼的上端上设置有倒三角分布的三个复合孔,且所述的复合孔分为锁定螺孔和加压螺孔,且所述的锁定螺孔与加压螺孔为一体式结构设置,且位于同一孔洞内,所述的加压螺孔设置在靠近固定融合翼的位置,其远离融合翼的两个孔为锁定螺孔;所述固定翼的下端面也设置有倒三角分布的复合孔,且固定翼下端面上的复合孔与固定翼上端面上的复合孔呈对称结构设置,所述固定翼的中间位置还设置有置入手柄的连接螺孔;所述的融合翼为钛镁合金融合器,其上下表面上均设置有倒刺,内置中空。
在上述所述的胸腰椎前路锁定加压融合器中,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复合孔呈倾斜角度放置,其所述的倾斜角度为15-30°。
在上述所述的胸腰椎前路锁定加压融合器中,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的螺钉可分为松质骨螺钉以及普通螺钉,且所述的松质骨螺钉位于锁定螺孔中,所述的普通螺钉位于所述的加压螺孔中。
在上述所述的胸腰椎前路锁定加压融合器中,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固定翼与融合翼的连接处为钛镁合金连接材质,其长度为适宜确保融合翼位于椎体前2/3。
在上述所述的胸腰椎前路锁定加压融合器中,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融合翼的高度设置为8mm,10mm,12mm,14mm;对应长度设置为22mm,16mm,32mm,36mm。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操作简便,实用性强,固定效果牢固,实现了力学的稳定固定,彻底避免融合翼的沉降、滑移等问题;同时本装置还能够进行加压,其三孔固定翼倒三角分布,以及锁钉与钢板的角稳定性,确保固定节段绝对稳定,利于促进椎间融合。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胸腰椎前路锁定加压融合器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胸腰椎前路锁定加压融合器的剖面局部结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固定翼 2.融合翼 3.螺钉
4.复合孔 5.锁定螺孔 6.加压螺孔
7.连接螺孔 8.倒刺 9.松质骨螺钉
10.普通螺钉
实施例1一种胸腰椎前路锁定加压融合器
请参见附图1,附图2所示,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胸腰椎前路锁定加压融合器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胸腰椎前路锁定加压融合器的剖面局部结构结构示意图。
本装置主要涉及一种一体的锁定加压融合器使其能够达到力学稳定,彻底避免融合翼的沉降、滑移等问题,进而可以确保固定节段的绝对稳定,利于融合;其具体为一种胸腰椎前路锁定加压融合器,该加压融合器主要包括固定翼1、融合翼2以及螺钉3,所述的固定翼1与融合翼2为一体式结构制成,且所述的固定翼1与融合翼3呈垂直结构设置,由于锁定加压融合器的融合翼与固定翼是一个整体,进而可以配合螺钉(锁定螺钉、加压螺钉)使用实现角度固定和加压固定;所述的固定翼1为上下两块有限接触的锁定加压钢板,其整体材质由钛镁合金制成,所述固定翼1整体呈“8”字型结构,且所述的固定翼1用作固定上下椎体,连接并加压融合翼,所述固定翼1的上端上设置有倒三角分布的三个复合孔4,且所述的复合孔4分为锁定螺孔5和加压螺孔6,且所述的锁定螺孔5与加压螺孔6为一体式结构设置,且位于同一孔洞内,所述的加压螺孔6设置在靠近固定融合翼2的位置,其远离融合翼2的两个孔为锁定螺孔5;所述固定翼1的下端面也设置有倒三角分布的复合孔 4,且固定翼下端面上的复合孔与固定翼上端面上的复合孔呈对称结构设置,且所述“倒三角”分布的复合孔4,可使位于融合翼上的三个孔处于不同的位置,进而确保螺钉置入后在椎体内发散分布,增强把持力,避免融合翼出现沉降、滑移等不良情况的发生,所述固定翼1的中间位置还设置有置入手柄的连接螺孔7;所述的融合翼2为钛镁合金融合器,其上下表面上均设置有倒刺8,内置中空,所述的融合翼2可植入椎间隙,支撑脊柱前柱,融合上下椎体,实现稳定,其表面上的倒刺8方向朝前,可进一步加强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复合孔4呈倾斜角度放置,其所述的倾斜角度为15-30°,该设置可确保螺钉置入后在椎体内发散分布,增强把持力和牢固力。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的螺钉3可分为直径4.5mm松质骨螺钉9以及普通螺钉10,且所述的松质骨螺钉9位于锁定螺孔5中,所述的普通螺钉10位于所述的加压螺孔6中,其所述的松质骨螺钉以及自钻自攻普通螺钉的长度可选择25mm,30mm,35mm,40mm, 45mm,50mm,以满足临床患者的需要。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固定翼1与融合翼2的连接处为钛镁合金连接材质,其长度为适宜确保融合翼位于椎体前2/3,该设置能够将固定翼与融合翼连为一体,其长度适宜,可确保融合翼在椎间隙合适位置,进而在固定翼有限接触表面内减少对固定翼与上下椎体的接触面积,利于局部血供,促进融合。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融合翼2的高度设置为8mm,10mm,12mm,14mm;对应长度设置为22mm,16mm,32mm,36mm,该设置可针对不同患者进行选择使用,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椎间隙植骨床准备好后,用试模选择合适大小的锁定加压融合器,适当塑形,融合翼打压植骨,通过置入手柄将融合器植入椎间隙,接着选取任意一侧固定翼加压孔拧入合适长度自钻自攻普通螺钉,拧紧,在另一侧加压孔偏心拧入第2枚自钻自攻普通螺钉,拧紧加压,最后将头尾两侧固定翼锁定孔拧入合适长度的自钻自攻松质骨螺钉,透视螺钉位置、长短是否合适,则置入完毕。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操作简便,实用性强,固定效果牢固,实现了力学的稳定固定,彻底避免融合翼的沉降、滑移等问题;同时本装置还能够进行加压,其三孔固定翼倒三角分布,以及锁钉与钢板的角稳定性,确保固定节段绝对稳定,利于促进椎间融合;其本装置通过有限元分析、尸体标本生物力学分析及尸体解剖确定所需解剖数据,确定各组成部件合适尺寸,经过医用器械严格抗疲劳等一系列检测、临床试验,逐步推广到临床应用,其可适应于胸腰椎退变性病变、轻度滑脱、后路手术翻修、肿瘤手术等,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利于广泛推广和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胸腰椎前路锁定加压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翼、融合翼以及螺钉,所述的固定翼与融合翼为一体式结构制成,且所述的固定翼与融合翼呈垂直结构设置;所述的固定翼为上下两块有限接触的锁定加压钢板,其整体材质由钛镁合金制成,所述固定翼整体呈“8”字型结构,所述固定翼的上端上设置有倒三角分布的三个复合孔,且所述的复合孔分为锁定螺孔和加压螺孔,且所述的锁定螺孔与加压螺孔为一体式结构设置,且位于同一孔洞内,所述的加压螺孔设置在靠近固定融合翼的位置,其远离融合翼的两个孔为锁定螺孔;所述固定翼的下端面也设置有倒三角分布的复合孔,且固定翼下端面上的复合孔与固定翼上端面上的复合孔呈对称结构设置,所述固定翼的中间位置还设置有置入手柄的连接螺孔;所述的融合翼为钛镁合金融合器,其上下表面上均设置有倒刺,内置中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腰椎前路锁定加压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孔呈倾斜角度放置,其所述的倾斜角度为15-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腰椎前路锁定加压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钉可分为松质骨螺钉以及普通螺钉,且所述的松质骨螺钉位于锁定螺孔中,所述的普通螺钉位于所述的加压螺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腰椎前路锁定加压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翼与融合翼的连接处为钛镁合金连接材质,其长度为适宜确保融合翼位于椎体前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腰椎前路锁定加压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翼的高度设置为8mm,10mm,12mm,14mm;对应长度设置为22mm,16mm,32mm,36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685182.2U CN216021553U (zh) | 2021-07-23 | 2021-07-23 | 一种胸腰椎前路锁定加压融合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685182.2U CN216021553U (zh) | 2021-07-23 | 2021-07-23 | 一种胸腰椎前路锁定加压融合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021553U true CN216021553U (zh) | 2022-03-15 |
Family
ID=80556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685182.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6021553U (zh) | 2021-07-23 | 2021-07-23 | 一种胸腰椎前路锁定加压融合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021553U (zh) |
-
2021
- 2021-07-23 CN CN202121685182.2U patent/CN21602155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517449B2 (en) | Spinal fix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of use | |
US9925064B2 (en) | Intervertebral fusion implant | |
US10575960B2 (en) | Intervertebral fusion implant | |
US8771355B2 (en) | Inter-vertebral disc mo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of use | |
US20090171394A1 (en) |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he Treatment Of Facet Joint Disease | |
US11179248B2 (en) |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spinal implantation | |
US20030171812A1 (en) | Minimally invasive modular support implant device and method | |
US11752008B1 (en) |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vertebral bone realignment | |
AU2011360240A1 (en) | Expandable interbody fusion implant | |
WO2021158571A1 (en) |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vertebral bone realignment | |
CN107157627A (zh) | 榫卯式胸腰椎椎间固定器 | |
CN105943203B (zh) | 全方位可调节椎间固定融合器 | |
CN216021553U (zh) | 一种胸腰椎前路锁定加压融合器 | |
CN219439567U (zh) | 一种腰椎关节突融合器 | |
CN217908092U (zh) | 粘弹性腰椎后路三关节重建假体 | |
CN218636158U (zh) | 一种旋进式一体化可动人工颈椎 | |
CN219323547U (zh) | 一种olif入路腰椎一体化椎间融合系统 | |
CN218961042U (zh) | 一种olif腰椎融合器 | |
CN211131545U (zh) | 计算机辅助设计个性化腰椎椎间融合器 | |
CN110384572B (zh) | 计算机辅助设计个性化腰椎椎间融合器及其设计制作方法 | |
CN206183439U (zh) | 一种全方位可调节椎间固定融合器 | |
CN117045400A (zh) | 一种旋进式一体化可动人工颈椎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31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