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79787U - 一种充气泵的散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气泵的散热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979787U CN215979787U CN202121823587.8U CN202121823587U CN215979787U CN 215979787 U CN215979787 U CN 215979787U CN 202121823587 U CN202121823587 U CN 202121823587U CN 215979787 U CN215979787 U CN 21597978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dissipation
- air
- cavity
- heat
- dissipation 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充气泵的散热系统,充气泵包括壳体以及充气机构,壳体具有容纳腔,壳体的外侧上设置有与容纳腔连通的通气口,充气机构以及散热系统位于容纳腔内;散热系统包括架体、散热件、驱动件以及聚风部;架体与壳体连接;驱动件的传动轴的第一端与散热件连接,驱动件的传动轴的第二端与充气机构连接;聚风部设置于散热件的周侧。当驱动件驱动充气机构进行充气时,驱动件也驱动散热件旋转,使得容纳腔内的空气运动,加快充气机构周侧的空气的流速,更重要的是,利用设置于在散热件周侧的聚风部,使得散热件形成的气流更集中向充气机构运动,进一步加快充气机构外壁的空气流速,提高散热效率,提高充气泵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充气装置的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充气泵的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在相关的技术领域中,人类日常出行方式趋于多样化,越来越多的户外骑行爱好者与自驾出行者需要携带打气筒以应对日常的充气需求,进而出现多功能自动充气泵。但由于充气泵在工作时,充气机构的不间断工作会使得充气泵内的温度急剧升高,内部温度过高会影响充气泵的正常使用,进而降低充气泵的充气效率,缩短充气泵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气泵的散热系统,充气泵包括壳体以及充气机构,壳体具有容纳腔,壳体的外侧上设置有与容纳腔连通的通气口,充气机构以及散热系统位于容纳腔内;散热系统包括架体、散热件、驱动件以及聚风部;架体与壳体连接;驱动件用于驱动散热件转动,驱动件的传动轴的第一端与散热件连接,驱动件的传动轴的第二端与充气机构连接;聚风部设置于散热件的周侧,用于集中散热件形成的气流。
基于上述实施例,当充气泵进行充气工作时,驱动件驱动充气机构进行充气,同时驱动件也驱动散热件旋转,从通气口进入容纳腔的空气,散热件旋转使得容纳腔内的空气运动,加快充气机构周侧的空气的流速,提高充气机构的散热效率,然后携带热量的空气从通气口排出,防止充气泵的内部温度过高,更重要的是,利用设置于在散热件周侧的聚风部,使得散热件形成的气流更集中向充气机构运动,进一步加快充气机构外壁的空气流速,提高散热效率,减少因为充气泵温度过高需要停机等待的时间,提高充气效率,同时充气泵内部的良好通风散热,可以提高充气泵内部零件的使用寿命,即提高充气泵的使用寿命。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散热件包括多个子散热件,子散热件相对于驱动件的传动轴倾斜设置,使得子散热件旋转形成的气流流向充气机构。
基于上述实施例,倾斜设置的散热件在旋转时带动周围的空气向充气机构流动,进而加快充气机构附近的空气流速,提高充气机构的散热效率。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聚风部包括聚风环,聚风环与多个子散热件固定连接,聚风环的轴线与传动轴的轴线共线。
基于上述实施例,聚风环设置于子散热件周侧,使得子散热件形成的气流更集中于充气机构,进而加快充气机构附近的空气流速,提高充气机构的散热效率。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架体包括电池仓以及内散热腔,内散热腔设置于架体内,内散热腔与电池仓相邻,且内散热腔与电池仓连通,内散热腔与容纳腔连通。
基于上述实施例,充气机构在工作过程中,电池仓内的电池也会产生热量,此时利用与电池仓相邻的内散热腔对电池仓进行散热,由于内散热腔与容纳腔也连通,散热件带动容纳腔内的空气流动时,内散热腔的空气也会随之流动,加快电池仓的散热,进而提高电池的散热效率,延长充气泵的使用寿命。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散热系统包括散热部,散热部设置于架体靠近电池仓的侧面。
基于上述实施例,利用散热部增加电池仓外仓壁的面积,进而提高电池仓的散热效率,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散热部设置有多个,多个散热部于架体靠近电池仓的侧面上均匀间隔排布。
基于上述实施例,均匀间隔设置的散热部,使得电池向壳体散发的热量均匀的传递至散热部,然后散布至相邻两个散热部之间,进而均匀提高电池仓的散热效率,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即延长充气泵的使用寿命。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散热系统还包括外散热腔,外散热腔位于架体与壳体之间,且外散热腔与内散热腔、容纳腔以及电池仓均连通。
基于上述实施例,利用外散热腔将内散热腔、容纳腔以及电池仓连通,当散热件使容纳腔内的空气流速加快时,内散热腔、外散热腔以及电池仓内的空气流速均加快,进而提高充气泵的散热效率。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通气口设置有四个,其中两个通气口设置于壳体靠近散热件的周侧且相对设置,另外两个通气口相对设置于壳体远离散热件的周侧且相对设置。
基于上述实施例,当充气机构进行充气工作时,散热件旋转,此时外界空气从通气口进入外散热腔,然后经过散热件加速,形成气流吹向充气机构,对充气机构进行散热,一部分空气经远离散热件的通气口排出充气泵,另一部分空气,进入内散热腔以及电池仓内进行循环,然后从相近的通气口排出,进而提高充气泵的散热效率,提高充气泵的使用寿命。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每一通气口均包括多个间隔排布的气孔。
基于上述实施例,多个气孔增加通气口的进气量以及排气量,提高充气泵内部空气与外界空气的交换效率,进而提高充气泵的散热效率,提高充气泵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气泵,包括充气泵的散热系统、壳体、充气机构以及配件箱,充气机构以及散热体统均设置于壳体内,配件箱设置于充气泵的底部。
基于上述实施例,利用配件箱可对充气泵进行支撑,散热系统对充气泵进行散热,进而延长充气泵的使用寿命。
基于本申请的一种充气泵的散热系统,充气泵包括壳体以及充气机构,壳体具有容纳腔,壳体的外侧上设置有与容纳腔连通的通气口,充气机构以及散热系统位于容纳腔内;散热系统包括架体、散热件、驱动件以及聚风部;架体与壳体连接;驱动件用于驱动散热件转动,驱动件的传动轴的第一端与散热件连接,驱动件的传动轴的第二端与充气机构连接;聚风部设置于散热件的周侧,用于集中散热件形成的气流。当充气泵进行充气工作时,驱动件驱动充气机构进行充气,同时驱动件也驱动散热件旋转,从通气口进入容纳腔的空气,散热件旋转使得容纳腔内的空气运动,加快充气机构周侧的空气的流速,提高充气机构的散热效率,然后携带热量的空气从通气口排出,防止充气泵的内部温度过高,更重要的是,利用设置于在散热件周侧的聚风部,使得散热件形成的气流更集中向充气机构运动,进一步加快充气机构外壁的空气流速,提高散热效率,减少因为充气泵温度过高需要停机等待的时间,提高充气效率,同时充气泵内部的良好通风散热,可以提高充气泵内部零件的使用寿命,即提高充气泵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充气泵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充气泵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充气泵;11、壳体;12、架体;121、容纳腔;122、电池仓;123、内散热腔;124、散热部;125、外散热腔;126、通气口;1261、气孔;13、充气机构;14、驱动件;15、散热件;151、子散热件;16、聚风部;161、聚风环;17、配件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请参照图1与图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充气泵的散热系统,充气泵1包括壳体11以及充气机构13,壳体11具有容纳腔121,壳体11的外侧上设置有与容纳腔121连通的通气口126,充气机构13以及散热系统位于容纳腔121内;散热系统包括架体12、散热件15、驱动件14以及聚风部16;架体12与壳体11连接;驱动件14用于驱动散热件15转动,驱动件14的传动轴的第一端与散热件15连接,驱动件14的传动轴的第二端与充气机构13连接;聚风部16设置于散热件15的周侧,用于集中散热件15形成的气流。
当充气泵1进行充气工作时,驱动件14驱动充气机构13进行充气,同时驱动件14也驱动散热件15旋转,从通气口126进入容纳腔121的空气,散热件15旋转使得容纳腔121内的空气运动,加快充气机构13周侧的空气的流速,提高充气机构13的散热效率,然后携带热量的空气从通气口126排出,防止充气泵1的内部温度过高,更重要的是,利用设置于在散热件15周侧的聚风部16,使得散热件15形成的气流更集中向充气机构13运动,进一步加快充气机构13外壁的空气流速,提高散热效率,减少因为充气泵1温度过高需要停机等待的时间,提高充气效率,同时充气泵1内部的良好通风散热,可以提高充气泵1内部零件的使用寿命,即提高充气泵1的使用寿命。
壳体11的材质可以但不限于为塑料或金属,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壳体11的材质可以为塑料,以减轻充气泵1的重量,壳体11一体式注塑成型可以增加结构强度,延长充气泵1的使用寿命。
架体12的材质可以但不限于为塑料或金属,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架体12的材质可以为塑料,以减轻充气泵1整体的重量,同时利用塑料材质的绝缘属性,可以降低架体12漏电的概率,以保障用户的使用安全,提高用户体验。
散热件15的材质可以但不限于为塑料或金属,散热件15旋转时用于为壳体11内的空气流动提供额外动力,进而提高散热效率。
聚风件的材质可以但不限于为塑料或金属,当散热件15旋转时,聚风件随散热件15旋转,汇聚散热件15形成的气流,提升局部区域的空气流速,以提高散热效率。
请参照图2与图3,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散热件15包括多个子散热件151,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子散热件151可以设置为扇叶,子散热件151沿传动轴的轴线环设有五个,且五个子散热件151均匀间隔排布,子散热件151相对于驱动件14的传动轴倾斜设置,当充气机构13工作时,驱动件14同时带动散热件15旋转,散热件15带动周围的空气向充气机构13流动,进而加快充气机构13附近的空气流速,提高充气机构13的散热效率。
请参照图2与图3,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子散热件151可以呈流线型设计,且子散热件151的表面面积向远离轴向的方向变大,增加子散热件151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以增加子散热件151对于空气的驱动力,提高散热效率,延长充气泵1的使用寿命。
请参照图2与图3,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聚风部16包括聚风环161,聚风环161与多个子散热件151固定连接,聚风环161与子散热件151周侧的连接方式可以但不限于为粘接或焊接,且聚风环161的轴线与传动轴的轴线共线,便于子散热件151带动聚风环161旋转,使得子散热件151形成的气流更集中于充气机构13,进而加快充气机构13附近的空气流速,提高充气机构13的散热效率,延长充气泵1的使用寿命,提升用户体验。
请参照图2与图3,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架体12包括电池仓122以及内散热腔123,内散热腔123设置于架体12内,内散热腔123与电池仓122相邻,且内散热腔123与电池仓122连通,内散热腔123与容纳腔121连通;充气机构13在工作过程中,电池仓122内的电池也会产生热量,此时利用与电池仓122相邻的内散热腔123对电池仓122进行散热,由于内散热腔123与容纳腔121也连通,散热件15带动容纳腔121内的空气流动时,内散热腔123的空气也会随之流动,加快电池仓122的散热,进而提高电池的散热效率,延长充气泵1的使用寿命。
请参照图2与图3,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散热系统包括散热部124,散热部124设置于架体12靠近电池仓122的侧面,散热部124与架体12的侧面的连接方式可以但不限于通过螺接、卡接或胶接,散热部124的材质可以为导热性能好的导热塑料或金属,利用散热部124增加电池仓122外仓壁的面积,进而提高电池仓122的散热效率,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请参照图2与图3,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散热部124可与架体12一体注塑成型,此时为了提高散热效率,架体12与散热部124的材质均可选用导热性能好的导热塑料,提高电池仓122与充气机构13的散热效率,延长充气泵1的使用寿命。
请参照图2与图3,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散热部124于架体12靠近电池仓122的侧面上沿电池仓122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使得电池向壳体11散发的热量均匀的传递至散热部124,然后散布至相邻两个散热部124之间,进而均匀提高电池仓122的散热效率,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即延长充气泵1的使用寿命。
请参照图2与图3,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散热部124设置于架体12的侧面,并沿架体12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散热部124远离架体12的表面与壳体11的内壁抵接,此时散热部124在对架体12均匀散热的基础上,还对壳体11进行支撑,提高壳体11与架体12的连接结构强度,以提升充气泵1的结构稳定性。
请参照图2与图3,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散热系统还包括外散热腔125,外散热腔125位于架体12与壳体11之间,且外散热腔125与内散热腔123、容纳腔121以及电池仓122均连通,利用外散热腔125将内散热腔123、容纳腔121以及电池仓122连通,当散热件15使容纳腔121内的空气流速加快时,内散热腔123、外散热腔125以及电池仓122内的空气流速均加快,进而提高充气泵1的散热效率。
请参照图2与图3,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通气口126可以于壳体11表面设置多个,且以提高外散热腔125与外接的气体交换效率,提高散热效率,进而延长充气泵1的使用寿命。
请参照图2与图3,在又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通气口126可以设置有四个,其中两个通气口126相对设置于壳体11靠近散热件15的周侧,另外两个通气口126相对设置于壳体11远离散热件15的周侧;当充气机构13进行充气工作时,散热件15旋转,此时外界空气从通气口126进入外散热腔125,然后经过散热件15加速,形成气流流向充气机构13,对充气机构13进行散热,一部分空气经远离散热件15的通气口126排出充气泵1,另一部分空气,进入内散热腔123以及电池仓122内进行循环,然后从相近的通气口126排出,进而提高充气泵1的散热效率,提高充气泵1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每一通气口126均包括多个间隔排布的气孔1261,增加通气口126的进气量以及排气量,提高充气泵1内部空气与外界空气的交换效率,进而提高充气泵1的散热效率,提高充气泵1的使用寿命。
请参照图1与图3,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充气泵,包括充气泵1的散热系统、配件箱17、壳体11以及充气机构13,充气机构13以及散热系统均设置于壳体11内,配件箱17设置于充气泵1的底部,利用配件箱17可对充气泵1进行支撑,散热系统对充气泵1进行散热,进而延长充气泵1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件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充气泵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泵包括壳体以及充气机构,所述壳体具有容纳腔,所述壳体的外侧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通气口,所述充气机构以及所述散热系统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散热系统包括:
架体,与所述壳体连接;
散热件;
用于驱动所述散热件转动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传动轴的第一端与所述散热件连接,所述驱动件的传动轴的第二端与所述充气机构连接;
用于集中所述散热件形成的气流的聚风部,所述聚风部设置于所述散热件的周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泵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包括:
多个子散热件,所述子散热件相对于所述驱动件的传动轴倾斜设置,使得所述子散热件旋转形成的气流流向所述充气机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泵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风部包括聚风环,所述聚风环与多个所述子散热件固定连接,所述聚风环的轴线与所述传动轴的轴线共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泵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包括:
电池仓;
内散热腔,所述内散热腔设置于所述架体内,所述内散热腔与所述电池仓相邻,且所述内散热腔与所述电池仓连通,所述内散热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泵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系统包括:
散热部,所述散热部设置于所述架体靠近所述电池仓的侧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泵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散热部于所述架体靠近所述电池仓的侧面上均匀间隔排布。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泵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系统还包括:
外散热腔,所述外散热腔位于所述架体与所述壳体之间,且所述外散热腔与所述内散热腔、所述容纳腔以及所述电池仓均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气泵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口设置有四个,其中两个所述通气口设置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散热件的周侧且相对设置,另外两个所述通气口设置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散热件的周侧且相对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气泵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通气口均包括多个间隔排布的气孔。
10.一种充气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充气泵的散热系统;
壳体;
充气机构,所述充气机构以及所述散热系统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配件箱,所述配件箱设置于所述充气泵的底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823587.8U CN215979787U (zh) | 2021-08-05 | 2021-08-05 | 一种充气泵的散热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823587.8U CN215979787U (zh) | 2021-08-05 | 2021-08-05 | 一种充气泵的散热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979787U true CN215979787U (zh) | 2022-03-08 |
Family
ID=80575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823587.8U Active CN215979787U (zh) | 2021-08-05 | 2021-08-05 | 一种充气泵的散热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979787U (zh) |
-
2021
- 2021-08-05 CN CN202121823587.8U patent/CN21597978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000531B1 (en) | Heat sink | |
CN207968158U (zh) | 一种具有均布通风式防护罩结构的电机 | |
JP2000012751A (ja) | 冷却ファン装置 | |
CN109831053A (zh) | 外转子电机驱动器的散热结构、电机和离心风机 | |
CN215979787U (zh) | 一种充气泵的散热系统 | |
CN220915064U (zh) | 用于磁悬浮风机的散热结构 | |
CN217720962U (zh) | 一种高效散热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 | |
CN218644373U (zh) | 一种双叶轮静音发电机组 | |
CN213687047U (zh) | 散热器、电控盒及空调室外机 | |
CN212360075U (zh) | 一种具有新型散热结构的水泵一体机 | |
CN211296413U (zh) | 一种电动机快速散热装置 | |
CN217282576U (zh) | 磁悬浮风机的冷却结构 | |
CN208820619U (zh) | 一种散热性能好的电机 | |
CN107394969B (zh) | 一种用于洗涤机的新型电机 | |
CN219600912U (zh) | 一种机器人腿部散热结构以及足式机器人 | |
JP3175871U (ja) | 放熱装置 | |
CN213661406U (zh) |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铝壳开启式电机 | |
CN218633558U (zh) | 外转子风机用散热结构 | |
JP4258797B2 (ja) | ファンモータの冷却装置 | |
CN112161327A (zh) | 空调器及其电机散热结构 | |
CN218001447U (zh) | 具有快速散热光学结构的led灯具 | |
CN215009866U (zh) | 散热伺服电机 | |
CN221263578U (zh) | 一种变频器电机一体机 | |
CN222263430U (zh) | 一种散热风扇 | |
CN214480132U (zh) | 一种风冷电机的散热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