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5978135U - 隔热的节能型楼宇屋面 - Google Patents

隔热的节能型楼宇屋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78135U
CN215978135U CN202122341145.6U CN202122341145U CN215978135U CN 215978135 U CN215978135 U CN 215978135U CN 202122341145 U CN202122341145 U CN 202122341145U CN 215978135 U CN215978135 U CN 2159781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insulation
insulated
energy
building roof
squar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4114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惠用
朱宏辉
张晓仪
刘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Hongji Municipal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Hongji Municipal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Hongji Municipal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Hongji Municipal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4114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781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781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781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隔热的节能型楼宇屋面。本申请所述的隔热的节能型楼宇屋面包括:隔热组件和砌砖垛,两个所述砌砖垛间隔放置,所述隔热组件放置在两个所述砌砖垛的上方;所述隔热组件包括隔热方框、分隔板、圆管、上延伸条以及下延伸条,所述隔热方框上形成有贯通的透风通道,多个所述分隔板竖向设置并均布在所述透风通道内,且分隔板将所述透风通道分隔为多个分隔通道,每个所述分隔通道内沿长度方向设置有所述圆管。本申请所述的隔热的节能型楼宇屋面具有隔热和散热效果更好的优点。

Description

隔热的节能型楼宇屋面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屋面,特别是涉及隔热的节能型楼宇屋面。
背景技术
现有的屋面,尤其是在炎热地区的屋面,常常会存在高温的困扰,如果采用实砌屋面,则屋顶表面的温度较高,且散热不容易。因此,为了降低屋面的整体温度,将屋面设置为通风结构,通风屋顶的整体温度较实砌的温度降低了,且散热能力也有所提高。但是,现有技术的通风屋面的结构形式单一,往往是设置隔热层和砌墩,将隔热层铺设在砌墩上即可,隔热层的形式可以是直板,也可以是弧形的瓦片等,现有的这种通风屋面,虽然实现了隔热和一定能力的散热,但是这种结构往往存在散热不够充分,同时,连续无间断安装时,只能从其两端的开口排气,散热效果对风力的要求较高,尤其是最热的时候,此时风力小,则通风屋面的散热能力也受到很大影响。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隔热的节能型楼宇屋面,其具有隔热和散热效果更好的优点。
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一种隔热的节能型楼宇屋面,包括隔热组件和砌砖垛,两个所述砌砖垛间隔放置,所述隔热组件放置在两个所述砌砖垛的上方;
所述隔热组件包括隔热方框、分隔板、圆管、上延伸条以及下延伸条,所述隔热方框上形成有贯通的透风通道,多个所述分隔板竖向设置并均布在所述透风通道内,且分隔板将所述透风通道分隔为多个分隔通道,每个所述分隔通道内沿长度方向设置有所述圆管;
所述隔热方框的一侧的顶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所述上延伸条,所述隔热方框的另一侧的底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所述下延伸条;
所述隔热方框的底面放置在两个所述砌砖垛上;
多个所述隔热组件呈多行多列设置,且同一列的所述隔热组件的通风通道连通。
本申请所述的隔热的节能型楼宇屋面,通过设置分隔板,将隔热方框的透风通道分隔成多个小的腔室,并分别形成分隔通道,这样,砌砖垛之间形成有贯通风的通风道,气流和风通常可以通过砌砖垛之间的通风道流通,从而可以将屋顶上的热空气迅速带走,使得屋顶的降温速度加快,而且通过设置隔热方框,使得屋面不会直接受热,将阳光的直接热辐射进行阻挡。进而,通过隔热方框的热隔离,以及砌砖垛的透风和散热,使得屋面的温度降低,进而使得整个楼宇对散热和降温的能耗降低,通过物理结构实现节能的作用。另外,分隔通道内设置的圆管,一方面起到了增加隔热结构提高隔热效果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起到了保证通风效果的作用,以及方便冲洗和防堵塞的作用。
进一步地,同一列的其一所述隔热组件的侧壁置于另一所述隔热组件的侧壁的一侧,且其一所述隔热组件的上延伸条与另一所述隔热组件的侧壁之间形成有透气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圆管为钢管、陶管或者混凝土管。
进一步地,同一列的所述隔热组件置于同一高度;同一行的所述隔热组件置于同一高度。
进一步地,同一列的所述隔热组件上下交错设置,同一行的所述隔热组件置于同一高度。
进一步地,还包括增高组件,该增高组件包括横板和竖板,多个所述竖板分别固定在所述横板的底面;
所述横板的宽度大于所述隔热方框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横板的顶面与相邻的所述隔热方框的顶面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砌砖垛上形成有多个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方框为混凝土框体。
进一步地,所述圆管内布设有水管。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种示例性的隔热的节能型楼宇屋面的一行两个的装配关系的主视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示例性的隔热的节能型楼宇屋面的一行三个的装配关系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种示例性的隔热的节能型楼宇屋面的一行两个的装配关系的主视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种示例性的隔热的节能型楼宇屋面的一行三个的装配关系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种示例性的隔热的节能型楼宇屋面的一行三个的装配关系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再一种示例性的隔热的节能型楼宇屋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图1为本申请一种示例性的隔热的节能型楼宇屋面的一行两个的装配关系的主视图;图2为本申请一种示例性的隔热的节能型楼宇屋面的一行三个的装配关系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另一种示例性的隔热的节能型楼宇屋面的一行两个的装配关系的主视图;图4为本申请另一种示例性的隔热的节能型楼宇屋面的一行三个的装配关系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另一种示例性的隔热的节能型楼宇屋面的一行三个的装配关系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再一种示例性的隔热的节能型楼宇屋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1-图6,本申请示例性的一种隔热的节能型楼宇屋面,包括隔热组件10和砌砖垛20,两个所述砌砖垛20间隔放置,所述隔热组件10放置在两个所述砌砖垛20的上方;
所述隔热组件10包括隔热方框11、分隔板12、圆管13、上延伸条14以及下延伸条15,所述隔热方框11上形成有贯通的透风通道,多个所述分隔板12竖向设置并均布在所述透风通道内,且分隔板12将所述透风通道分隔为多个分隔通道M,每个所述分隔通道M内沿长度方向设置有所述圆管13;
所述隔热方框11的一侧的顶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所述上延伸条14,所述隔热方框11的另一侧的底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所述下延伸条15;
所述隔热方框11的底面放置在两个所述砌砖垛20上;
多个所述隔热组件10呈多行多列设置,且同一列的所述隔热组件10的通风通道连通。
本申请所述的隔热的节能型楼宇屋面,通过设置分隔板12,将隔热方框11的透风通道分隔成多个小的腔室,并分别形成分隔通道M,这样,砌砖垛20之间形成有贯通风的通风道,气流和风通常可以通过砌砖垛20之间的通风道流通,从而可以将屋顶上的热空气迅速带走,使得屋顶的降温速度加快,而且通过设置隔热方框11,使得屋面不会直接受热,将阳光的直接热辐射进行阻挡。进而,通过隔热方框11的热隔离,以及砌砖垛20的透风和散热,使得屋面的温度降低,进而使得整个楼宇对散热和降温的能耗降低,通过物理结构实现节能的作用。另外,分隔通道M内设置的圆管13,一方面起到了增加隔热结构提高隔热效果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起到了保证通风效果的作用,以及方便冲洗和防堵塞的作用。
设置的圆管13,一方面,能够增加隔热组件10的整体厚度,结合隔热方框11形成多层隔热结构,提高了隔热的效果;另一方面,圆管13内具有通风的作用,圆管13外部同样提供了通风的通道,保证了通风的效果,进而保证了散热效果;再一方面,圆管13内阻力小,易冲洗和导通,从而即使圆管13内有堵塞,也便于疏通清洁,保证了通风和散热效果。
本申请中,主要通过砌砖垛20进行散热,隔热组件10主要起到多重隔热的效果和作用,并辅助提供散热。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同一列的其一所述隔热组件10的侧壁置于另一所述隔热组件10的侧壁的一侧,且其一所述隔热组件10的上延伸条14与另一所述隔热组件10的侧壁之间形成有透气间隙。在该优选示例中,多个隔热组件10之间间隔设置,一个隔热组件10的上延伸条14置于另一隔热组件10的侧壁旁,且它们间隔设置,同时另一隔热组件10的下延伸条15与该隔热组件10的侧壁间隔设置,使得两个隔热组件10之间形成有热空气上升的透气间隙,以便于排放热空气。两个隔热组件10之间的透气间隙呈闪电状,这样,太阳不能直射到屋面,而被上延伸条14或者下延伸条15遮挡,保证了透气的同时,具有了较好的隔热作用。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圆管13为钢管、陶管或者混凝土管。圆管13以耐高温耐腐蚀材料为主。
继续参阅图1-图2,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同一列的所述隔热组件10置于同一高度;同一行的所述隔热组件10置于同一高度。在该示例中,多个隔热组件10的顶面平齐。进一步的,任意相邻的两个隔热组件10之间,形成有间隙。也就是,两个隔热组件10之间不紧密相连,从而提供了热空气上升的通道,以加快散热。
继续参阅图3-图5,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同一列的所述隔热组件10上下交错设置,同一行的所述隔热组件10置于同一高度。在该示例中,同一列的相邻两个隔热组件10高低交错设置,其中一个隔热组件10较高,另一隔热组件10较低,安装的时候,设置不同高度的砌砖垛20来实现。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增高组件30,该增高组件30包括横板31和竖板32,多个所述竖板32分别固定在所述横板31的底面;所述横板31的宽度大于所述隔热方框11的宽度。设置增高组件30,是为了填补较低位置的隔热组件10的高度,使得屋面的顶面形成一个平面。为了提高增高组件30的隔热效果,设置了横板31和竖板32,竖板32之间形成的隔热空间,以通风和散热。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横板31的顶面与相邻的所述隔热方框11的顶面平齐。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砌砖垛20上形成有多个通孔N。该通孔N用于多个砌砖垛20之间的热空气的流通,以加速散热,并且放置局部过热。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隔热方框11为混凝土框体。
结合图6,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圆管13内布设有水管40。设置水管40,一方面能够通过水管40内的水的流动带走热量,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吸热对水管40内的水加热。该水管40内的水可以来自屋顶水箱内的水流出。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保护层51、保温层52、找平层53以及屋顶结构层54,保护层51、保温层52、找平层53以及屋顶结构层54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砌砖垛20码放在保护层51上。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最外侧的隔热组件10的边缘离屋顶围堰的距离大于250cm。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指长度方向是指圆管13的轴线方向,宽度是指
本申请示例性的隔热的节能型楼宇屋面的使用原理:
隔热组件10的分隔通道M内提供了风的流动的通道,圆管13内也提供了风的流动通道,多个砌砖垛20之间形成有风的流动通道,这些通道的方向一致。安装时,将通道的一端朝向上风向,另一端朝向下风向,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而定。这些风的通道提供了横向的散热作用,而形成的隔热组件10之间的间隙提供了竖向的散热作用,隔热组件10还形成了多重的隔热作用。多个方面的结合,实现了既有效隔热,又快速散热的良好作用,从而降低了楼宇的温度,尤其是楼顶的温度,减少了能耗,起到了节能的作用。另外,由于晚上风量较大,能够有效的加速降温,进而进一步的节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隔热的节能型楼宇屋面,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热组件和砌砖垛,两个所述砌砖垛间隔放置,所述隔热组件放置在两个所述砌砖垛的上方;
所述隔热组件包括隔热方框、分隔板、圆管、上延伸条以及下延伸条,所述隔热方框上形成有贯通的透风通道,多个所述分隔板竖向设置并均布在所述透风通道内,且分隔板将所述透风通道分隔为多个分隔通道,每个所述分隔通道内沿长度方向设置有所述圆管;
所述隔热方框的一侧的顶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所述上延伸条,所述隔热方框的另一侧的底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所述下延伸条;
所述隔热方框的底面放置在两个所述砌砖垛上;
多个所述隔热组件呈多行多列设置,且同一列的所述隔热组件的通风通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的节能型楼宇屋面,其特征在于:同一列的其一所述隔热组件的侧壁置于另一所述隔热组件的侧壁的一侧,且其一所述隔热组件的上延伸条与另一所述隔热组件的侧壁之间形成有透气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热的节能型楼宇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管为钢管、陶管或者混凝土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热的节能型楼宇屋面,其特征在于:同一列的所述隔热组件置于同一高度;同一行的所述隔热组件置于同一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热的节能型楼宇屋面,其特征在于:同一列的所述隔热组件上下交错设置,同一行的所述隔热组件置于同一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热的节能型楼宇屋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增高组件,该增高组件包括横板和竖板,多个所述竖板分别固定在所述横板的底面;
所述横板的宽度大于所述隔热方框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热的节能型楼宇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的顶面与相邻的所述隔热方框的顶面平齐。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隔热的节能型楼宇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砌砖垛上形成有多个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隔热的节能型楼宇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方框为混凝土框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的节能型楼宇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管内布设有水管。
CN202122341145.6U 2021-09-28 2021-09-28 隔热的节能型楼宇屋面 Active CN2159781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41145.6U CN215978135U (zh) 2021-09-28 2021-09-28 隔热的节能型楼宇屋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41145.6U CN215978135U (zh) 2021-09-28 2021-09-28 隔热的节能型楼宇屋面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78135U true CN215978135U (zh) 2022-03-08

Family

ID=805710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41145.6U Active CN215978135U (zh) 2021-09-28 2021-09-28 隔热的节能型楼宇屋面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781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49291A (zh) 一种毛细管网辐射换热吊顶板及其吊顶铺装结构
US8281522B1 (en) Ventilated roofing system
JP4785098B2 (ja) 地中熱交換器埋設構造
CN205387796U (zh) 毛细管网辐射换热吊顶板及其吊顶铺装结构
KR102226336B1 (ko) 옥상 스틸 방수 통풍시스템
CN215978135U (zh) 隔热的节能型楼宇屋面
CN101245928A (zh) 拼装式地面辐射供暖装置
CN219491876U (zh) 一种现浇坡屋顶高大粮食平房仓
CN118346099A (zh) 数据中心
TWM627100U (zh) 隔熱結構
CN201191056Y (zh) 太阳能热压通风屋面
CN216587086U (zh) 一种混凝土保温板
CN220827976U (zh) 一种倒置式屋面排水排气结构
CN102237646A (zh) 一种预装式变电箱散热通道结构
CN215926567U (zh) 室内楼层保温地板结构及地砖结构
KR200436602Y1 (ko) 태양열을 이용한 냉/난방용 지붕.
CN218821058U (zh) 建筑余热回收系统
JP2013245521A (ja) 太陽熱集熱ユニットを備えた窓構造
CN210195008U (zh) 屋面防水保温系统
CN206503267U (zh) 一种采用钢柱稳固结构的装配式轻型保温节能墙体
CN211229216U (zh) 一种具有防水结构的建筑蒸发降温节能结构
CN104218884B (zh) 一种太阳能发电电池合金瓦以及太阳能组件
CN219587065U (zh) 一种屋面结构
CN221219214U (zh) 一种高强度防变形挤塑板
CN201789217U (zh) 一种预装式变电箱散热通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