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51176U - 一种多角度出光的线性灯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角度出光的线性灯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951176U CN215951176U CN202122593986.6U CN202122593986U CN215951176U CN 215951176 U CN215951176 U CN 215951176U CN 202122593986 U CN202122593986 U CN 202122593986U CN 215951176 U CN215951176 U CN 21595117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nit
- linear
- linear lamp
- lamp unit
- conn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角度出光的线性灯具,包括线性灯单元、连接单元、罩面单元以及若干穿孔单元。其中,连接单元的第一端与线性灯单元连接;罩面单元的纵截面呈弧线形,并位于线性灯单元的上方,且与连接单元的第二端连接;若干穿孔单元沿罩面单元的长度方向开设于罩面单元的顶端中部;其中,线性灯单元发出的光线能够通过若干穿孔单元传播到线性灯单元的正面,也能够通过罩面单元的两侧反射到线性灯单元的背面。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灯具无法多角度调整灯具的出光方向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角度出光的线性灯具。
背景技术
LED线条灯是一种线条形的灯具,在建筑外立面亮化施工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灯具类型。灯具的灯体由铝型材构成,灯具的光源由若干LED灯珠排列在灯体的内部组成,灯具的出光面通常覆盖有钢化玻璃或亚力克罩,且能够满足室外防水、防紫外线的防护需求。
如图1所示,常见的LED线性灯通常由灯体顶面的圆形透镜出光,灯具的配光曲线由透镜设定的角度决定;另外,也有一些线性灯对眩光进行改进,如图2所示,在灯具的一侧增加挡板以对灯具的眩光进行调整,如图3所示,在灯具上增加方形的防眩光格栅,在一定范围内避免人眼直视光源,起到防眩光作用。
现有的线性灯灯具如果要调节灯具的出光方向,一般是调整灯具底部支架,且灯具的灯光照射方向只有一个,同一灯具也无法满足多个角度的照射。例如,在需要灯具的灯光效果是灯具正面发光的同时也需要照亮灯具所固定的墙面的情况下,就需要安装多条灯具,一条灯具照亮灯具正面,另一条灯具照亮灯具所在墙面。
目前,针对现有的灯具无法多角度调整灯具的出光方向的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多角度出光的线性灯具,以至少解决现有的灯具无法多角度调整灯具的出光方向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角度出光的线性灯具,包括:
线性灯单元;
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线性灯单元连接;
罩面单元,所述罩面单元的纵截面呈弧形,并位于所述线性灯单元的上方,且与所述连接单元的第二端连接;
若干穿孔单元,若干所述穿孔单元沿所述罩面单元的长度方向开设于所述罩面单元的顶端中部;
其中,所述线性灯单元发出的光线能够通过若干所述穿孔单元传播到所述线性灯单元的正面,也能够通过所述罩面单元的两侧反射到所述线性灯单元的背面。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单元包括:
两第一连接元件,两所述第一连接元件对称地设置于所述线性灯单元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线性灯单元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罩面单元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单元还包括:
两密封元件,两密封元件对称地设置于所述线性灯单元的两侧,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元件、所述线性灯单元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单元还包括;
若干第二连接元件,若干所述第二连接元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元件、对应的所述密封元件以及所述线性灯单元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元件包括: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线性灯单元连接;
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呈弧形,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顶端与罩面单元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元件的底端中部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单元还包括:
若干第二连接元件,若干所述第二连接元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线性灯单元、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罩面单元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单元还包括:
第三连接元件,所述第三连接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线性灯单元的顶端中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罩面单元的底端中部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罩面单元还包括:
颜料层,所述颜料层覆设于所述罩面单元的外表面。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元件位于所述线性灯单元的壳体的侧壁的内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罩面单元的两侧边分别位于所述线性灯单元的两侧的外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性灯单元为LED线性灯。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角度出光的线性灯具,线性灯单元的光线能够通过罩面单元向线性灯单元的背面反射以及通过若干孔单元向线性灯单元的正面传播,解决了现有的灯具无法多角度调整灯具的出光方向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多角度出光的线性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多角度出光的线性灯具的前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多角度出光的线性灯具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多角度出光的线性灯具的左视图;
其中,各附图标记为:
100、线性灯单元;
200、连接单元;210、第一连接元件;211、第一连接件;212、第二连接件;220、密封元件;230、第二连接元件;240、第三连接元件;
300、罩面单元;
400、穿孔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垂直的”、“水平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多角度出光的线性灯具,如图4~5所示,包括线性灯单元100、连接单元200、罩面单元300以及若干穿孔单元400。其中,线性灯单元100用于提供照明功能;连接单元200的第一端与线性灯单元100连接;罩面单元300的纵截面呈弧线形,并位于线性灯单元100的上方,且与连接单元200的第二端连接,用于改变线性灯单元100的光线传播方向;若干穿孔单元400沿罩面单元300的长度方向贯穿开设于罩面单元300的顶端中部,用于使线性灯单元100发出的光线通过穿孔单元400传播到线性灯单元100的正面。
其中,线性灯单元100发出的光线能够通过若干穿孔单元400传播到线性灯单元100的正面,也能够通过罩面单元300的两侧反射到线性灯单元100的背面。
其中,线性灯单元100包括但不限于LED线性灯、LCD线性灯。
具体地,连接单元200用于连接线性灯单元100和罩面单元300,以避免罩面单元300无法固定于线性灯单元100的上方。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罩面单元300的表面可以设置为光滑面,以对光线进行全反射,也可以设置为粗糙面,对光线进行漫反射。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罩面单元300的纵截面的弧线的角度为60~180°。
优选地,罩面单元300的纵截面的弧线的角度为60~120°。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罩面单元300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如不锈钢;罩面单元300还可以由非金属材料制成,如塑料。
优选地,罩面单元300由塑料制成,且罩面单元300的表面设置为光滑面。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罩面单元300的纵截面还可以设置为折线形,以增加罩面单元300的种类和美观性。
进一步地,罩面单元300的两侧边分别位于线性灯单元100的两侧的外上方,避免罩面单元300的两侧边位于线性灯单元100的两侧的内上方,而无法将线性灯单元100发出的光线反射到线性灯单元100的背面。
进一步地,罩面单元300的两侧边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90°,避免罩面单元300的两侧边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夹角过大而无法反射线性灯单元100发出的光线。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若干穿孔单元400阵列设置于罩面单元300的顶端中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若干穿孔单元400可以按照指定的图案设置。
例如,若干穿孔单元400在罩面单元300的顶端中部形成花蕊形,以增加线性灯具的美观性。
如图5所示,连接单元200包括两第一连接元件210,两第一连接元件210对称设置于线性灯单元100的两端,第一连接元件210的第一端与线性灯单元100连接,第一连接元件210的第二端与罩面单元300连接,第一连接元件210用于使线性灯单元100和罩面单元300固定连接,避免罩面单元300从线性灯单元100上脱离。
具体地,第一连接元件210的第一端与线性灯单元100的上端壳体连接,第一连接元件210的第二端与罩面单元300的下端中部连接。
其中,第一连接元件210与线性灯单元100、罩面单元300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嵌套连接、螺丝连接、卡扣连接。
优选地,第一连接元件210与线性灯单元100、罩面单元300的连接方式为螺丝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元件210为扣件。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元件210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如不锈钢;第一连接元件210还可以由非金属材料制成,如塑料。
连接单元200还包括两密封元件220,两密封元件220对称设置于线性灯单元100的两侧,并分别与线性灯单元100、对应的第一连接元件210连接。其中,两密封元件220用于保护线性灯单元100,并避免外界物质从线性灯单元100的两侧进入到线性灯单元100的上端面,影响线性灯单元100的照明功能。
例如,密封元件220能够减少灰尘进入到线性灯单元100的上端面,从而降低灰尘对线性灯单元100的影响。
其中,密封元件220的横截面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直线形、弧线形。
其中,密封元件220与线性灯单元100、第一连接元件210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嵌套连接、螺丝连接、卡扣连接。
优选地,密封元件220与线性灯单元100、第一连接元件210的连接方式为螺丝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密封元件220为扣盖。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密封元件220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如不锈钢;密封元件220还可以由非金属材料制成,如塑料。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单元200还包括若干第二连接元件230,若干第二连接元件230分别与线性灯单元100、对应的第一连接元件210、对应的密封元件220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元件230为螺丝。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第二连接元件230损坏线性灯单元100的防水性能,第二连接元件230均未贯穿线性灯单元100的壳体设置,也即第二连接元件230位于线性灯单元100的壳体的侧壁的内部,避免水从第二连接元件230与线性灯单元100的壳体的连接处进入到线性灯单元100的内部。
具体地,第二连接元件230进入线性灯单元100的壳体的长度小于线性灯单元100的壳体的长度。
进一步地,为了增强罩面单元300的美观性,或使罩面单元300与所在安装立面保持相同颜色,罩面单元300还包括颜料层,颜料层覆设于罩面单元300的外表面。
其中,颜料层包括但不限于红颜料层、白颜料层、黄颜料层。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单元200的外表面和线性灯单元100的外表面也覆设有颜料层。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线性灯单元100开启的情况下,线性灯单元100发出的一部分光线通过若干穿孔单元400传播到线性灯单元100的正面,线性灯单元100照射到罩面单元300底端两侧的光线能够反射到线性灯单元100的背面,从而实现线性灯单元100的多角度出光。
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个灯具实现多个灯具的泛光效果,提升了灯具的使用效率,且在建筑幕墙结构无法隐藏灯具的情况下,能够将灯具隐藏起来,做到见光不见灯的效果。此外,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安装空间有限无法安装多跟线性灯的情况下,实现正面发光、侧面洗墙的灯光效果,实现了在有限的空间条件下多角度出光的效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一个变形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连接单元200的结构不同。
本实施例的一种多角度出光的线性灯具包括线性灯单元100、连接单元200、罩面单元300、以及若干穿孔单元400。
其中,线性灯单元100、罩面单元300以及若干穿孔单元400的结构和连接关系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在赘述。
如图6~7所示,连接单元200包括第一连接元件210和若干第二连接元件230(图6~7中未示出)。其中,第一连接元件210的连接关系同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在赘述。
第一连接元件210包括第一连接件211和第二连接件212。其中,第一连接件211的第一端与线性灯单元100连接;第二连接件212呈弧形,第二连接件212的顶端与罩面单元300的端部连接,第二连接件212的底端中部与第一连接件211的第二端连接,用于配合第一连接件211将罩面单元300固定于线性灯单元100的上方。
具体的,第一连接件211呈柱形,第二连接件212的纵截面呈弧形,且第二连接件212的顶端与罩面单元300的底端相配合。
第二连接元件230分别与所述线性灯单元100、对应的第一连接件211、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件212以及罩面单元300连接,用于使第一连接件211与线性灯单元100连接,第二连接件212和罩面单元300连接。
其中,第二连接元件230为螺丝。
其中,与线性灯单元100的壳体连接的第二连接元件230未贯穿线性灯单元100的壳体设置,也即第二连接元件230位于线性灯单元100的壳体的侧壁的内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线性灯具还包括若干第三连接元件240,第三连接元件240的第一端与线性灯单元100的顶端中部连接,第三连接元件240的第二端与罩面单元300的底端中部连接,第三连接元件240用于支撑罩面单元300。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多角度出光的线性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线性灯单元;
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线性灯单元连接;
罩面单元,所述罩面单元的纵截面呈弧线形,并位于所述线性灯单元的上方,且与所述连接单元的第二端连接;
若干穿孔单元,若干所述穿孔单元沿所述罩面单元的长度方向开设于所述罩面单元的顶端中部;
其中,所述线性灯单元发出的光线能够通过若干所述穿孔单元传播到所述线性灯单元的正面,也能够通过所述罩面单元的两侧反射到所述线性灯单元的背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包括:
两第一连接元件,两所述第一连接元件对称地设置于所述线性灯单元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线性灯单元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罩面单元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性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还包括:
两密封元件,两所述密封元件对称地设置于所述线性灯单元的两侧,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元件、所述线性灯单元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性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还包括;
若干第二连接元件,若干所述第二连接元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元件、对应的所述密封元件以及所述线性灯单元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性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包括: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线性灯单元连接;
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呈弧形,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顶端与所述罩面单元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底端中部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性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还包括:
若干第二连接元件,若干所述第二连接元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线性灯单元、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罩面单元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还包括:
第三连接元件,所述第三连接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线性灯单元的顶端中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罩面单元的底端中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罩面单元还包括:
颜料层,所述颜料层覆设于所述罩面单元的外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线性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元件位于所述线性灯单元的壳体的侧壁的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罩面单元的两侧边分别位于所述线性灯单元的两侧的外上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593986.6U CN215951176U (zh) | 2021-10-27 | 2021-10-27 | 一种多角度出光的线性灯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593986.6U CN215951176U (zh) | 2021-10-27 | 2021-10-27 | 一种多角度出光的线性灯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951176U true CN215951176U (zh) | 2022-03-04 |
Family
ID=80410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593986.6U Active CN215951176U (zh) | 2021-10-27 | 2021-10-27 | 一种多角度出光的线性灯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951176U (zh) |
-
2021
- 2021-10-27 CN CN202122593986.6U patent/CN21595117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481552B2 (en) | Light fixture having a reflector assembly and a lens assembly for same | |
EP2650599A1 (en) | Light source strip, lighting module and luminaire | |
US20080019126A1 (en) | Air-handling light fixture and lens assembly for same | |
EP1843084B1 (en) | Semi-recessed luminaire | |
US6273592B1 (en) | Luminaire having baffles with observable visual accent | |
US20070177389A1 (en) | Volumetric downlight light fixture | |
KR102117794B1 (ko) | Led조명등 | |
CN102022688A (zh) | 一种led灯及灯罩 | |
CN215951176U (zh) | 一种多角度出光的线性灯具 | |
CN213656440U (zh) | 一种led教室灯 | |
JP2019519876A (ja) | 灯具 | |
US3094285A (en) | Ceiling illuminating system | |
CN214038045U (zh) | 一种多灯板led照明灯具 | |
CN214038047U (zh) | 一种双灯板led照明灯具 | |
KR101836327B1 (ko) | 발광 건축용 패널 조립체 | |
KR20150094267A (ko) | 간접조사 방식을 적용한 led 등기구 | |
CN216789927U (zh) | 一种可多角度出光的透光结构和点灯 | |
EP3026326A1 (en) | Led lamp | |
CN219080712U (zh) | 一种灯槽型材及其应用的吊顶系统 | |
CN221222519U (zh) | 一种可发光的墙体结构件 | |
CN217635169U (zh) | 防眩照明可视化光学组件及射灯 | |
CN215001188U (zh) | 反光杯式型材灯 | |
CN221444084U (zh) | 防眩格栅件和格栅灯 | |
CN218178746U (zh) | 一种多功能壁灯装置 | |
JP3622223B2 (ja) | 照明器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718 Address after: 200435 room 1618, No. 968, No. 128 Memorial Road, Baoshan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UA ARCHITECTURAL DESIGN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00439 8th floor, building 1, No. 1, Yingao Road, Baoshan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Taitai lighting engineering design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