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44871U - 一种起落架以及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起落架以及无人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944871U CN215944871U CN202121773475.6U CN202121773475U CN215944871U CN 215944871 U CN215944871 U CN 215944871U CN 202121773475 U CN202121773475 U CN 202121773475U CN 215944871 U CN215944871 U CN 21594487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mission shaft
- drive
- bearing
- undercarriage
- landing ge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一种起落架以及无人机,起落架包括驱动装置;第一传动轴,与驱动装置连接;第一支撑脚,与第一传动轴连接,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传动轴环绕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转动,第一传动轴带动第一支撑脚环绕第二方向转动,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通过上述方式,当驱动装置驱动第一传动轴转动时,起落架可收起或者打开,起落架应用在无人机,当起落架收起时可减少对拍摄视野的遮挡,当起落架打开时,可支撑无人机停落在地面上等。由于本申请的起落架的第一传动轴可环绕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转动,相对于第一传动轴环绕一个方向转动的情况,本申请起落架的第一支撑脚的转动灵活性高,从而起落架的应用范围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起落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名称为Unmanned Aerial Vehicle,英文缩写为“UAV”。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性地自主操作的不载人飞机。无人机目前在航拍、农业、植保、微型自拍、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救灾、影视拍摄等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无人机设置起落架,在无人机停落在地面或者其他物体上时,起落架支撑无人机。
本申请的申请人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现:目前,无人机的起落架是固定式的,无法将起落架收起来,无人机在执行任务时有诸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起落架以及无人机,克服了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了上述起落架是固定式的,无法收起来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起落架,包括:驱动装置;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第一支撑脚,与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传动轴环绕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转动,所述第一传动轴带动所述第一支撑脚环绕所述第二方向转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组件和同步轮,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同步轮连接,所述同步轮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同步轮转动,所述同步轮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轴环绕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转动。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起落架还包括第二传动轴和第二支撑脚,所述第二传动轴和第一传动轴相对设置于所述同步轮的两侧,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同步轮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同步轮转动时,所述同步轮带动所述第二传动轴环绕第三方向和第四方向转动,所述第二传动轴带动所述第二支撑脚环绕所述第四方向转动,其中,所述第三方向和第四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三方向和第一方向重合。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支架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轴承安装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二支架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轴承安装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轴承后与所述同步轮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轴承后与所述同步轮的另一端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三支架和第三轴承,所述第三支架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轴承安装于第三通孔内,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轴承套接后与所述第一支撑脚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第四支架和第四轴承,所述第四支架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轴承安装于第四通孔内,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轴承套接后与所述第二支撑脚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单元、主动轮和同步带,所述主动轮与所述驱动单元转动连接,所述同步带套设于所述主动轮和同步轮,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轮转动。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脚包括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臂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二连接臂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脚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一端连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人机,包括所述的起落架。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起落架,包括驱动装置、第一传动轴和第一支撑脚。通过驱动装置驱动第一传动轴转动,起落架的第一支撑脚环绕第二方向转动,起落架的第一支撑脚可收起或者打开,起落架应用在无人机,当起落架的第一支撑脚收起时可减少对拍摄视野的遮挡并减小飞行空气阻力,当起落架的第一支撑脚打开时,可辅助无人机停落在地面上等。另外,由于本申请的起落架的第一传动轴可环绕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转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相对于第一传动轴环绕一个方向转动的情况,本申请起落架的第一支撑脚在转动时,其灵活性高,从而起落架的应用范围广。再者,由于第一传动轴有两个转动方向,第一传动轴带动第一支撑脚转动时,第一支撑脚相对于驱动装置的运动轨迹是一种空间三维的运动,与第一传动轴环绕一个方向转动的情况以实现单一收起或者单一下放的情况不同,进而起落架的适用场景不同。
另外,当起落架包括第二支撑脚时,可实现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的同步收起和下放,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同步收起时可减少对拍摄时也的遮挡并减小无人机飞行的空气阻力,当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同步下放时,可辅助无人机稳固的停落在地面上。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起落架的一种实现方式的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起落架的一种实现方式的另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装置的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装置的另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起落架的另一种实现方式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脚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申请。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和图2,起落架1包括驱动装置10、第一传动轴20、第一支撑脚30、第二传动轴40和第二支撑脚50。所述驱动装置10与所述第一传动轴2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脚30与所述第一传动轴2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驱动装置10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传动轴20,所述第一传动轴20带动所述第一支撑脚30转动。所述驱动装置10与所述第二传动轴4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脚50与所述第二传动轴4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驱动装置10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传动轴40,所述第二传动轴40带动所述第二支撑脚50转动。通过上述方式,当驱动装置10驱动第一传动轴20转动时,起落架1的第一支撑脚30转动,当驱动装置10驱动第二传动轴40转动时,起落架1的第二支撑脚50转动,起落架1的第一支撑脚30或者第二支撑脚50可收起或者打开,起落架1应用在无人机,当起落架1的第一支撑脚30收起时可减少对拍摄视野的遮挡并减小飞行时的空气阻力,当起落架1的第一支撑脚30打开时,可辅助无人机停落在地面上等,当起落架1的第二支撑脚50收起时可减少对拍摄视野的遮挡并减小飞行时的空气阻力,当起落架1的第二支撑脚50打开时,可辅助无人机停落在地面上等。当起落架1的第一支撑脚30和第二支撑脚50同时收起时可减少对拍摄视野的遮挡并减小飞行时的空气阻力,当起落架1的第一支撑脚30和第二支撑脚50同时下放打开时,可辅助无人机稳固的停落在地面上。
对于上述驱动装置10,请参阅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装置10包括驱动组件101和同步轮102,所述驱动组件101用于设置于外部物体,所述驱动组件101与所述同步轮102连接,所述驱动组件101用于驱动所述同步轮102转动。所述同步轮10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轴20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组件101驱动所述同步轮102转动时,所述同步轮102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轴20转动。所述同步轮10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动轴40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组件101驱动所述同步轮102转动时,所述同步轮102带动所述第二传动轴40转动。
对于上述驱动组件101,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01包括驱动单元1011、主动轮1012和同步带1013。所述驱动单元1011用于设置于外部物体。所述主动轮1012与所述驱动单元1011转动连接,所述同步带1013套设于所述主动轮1012和同步轮102,所述驱动单元1011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轮1012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同步轮102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轴20、第二传动轴40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10还包括第一支架103、第二支架104、第一轴承105、第二轴承106、第三支架107、第三轴承108、第四支架109和第四轴承110。所述第一支架103设置有第一通孔1031,所述第一轴承105安装于所述第一通孔1031内,所述第二支架104设置有第二通孔1041,所述第二轴承106安装于所述第二通孔1041内,所述第一轴承105用于所述第一传动轴20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二轴承106用于所述第二传动轴40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三支架107设置有第三通孔1071,所述第三轴承108安装于第三通孔1071内,所述第三轴承108用于所述第一传动轴20的另一端设置。所述第四支架109设置有第四通孔1091,所述第四轴承110安装于第四通孔1091内,所述第四轴承110用于所述第二传动轴40的另一端设置。即所述第一支架103和第三支架107用于将所述第一传动轴20设置于外部物体。所述第二支架104和第四支架109用于将所述第二传动轴40设置于外部物体。
值得说明的是,也可不设置上述第一支架103、第二支架104、第一轴承105、第二轴承106、第三支架107、第三轴承108、第四支架109和第四轴承110,也可实现驱动装置10驱动第一传动轴20和第二传动轴40的功能。
值得说明的是,所述驱动装置10不限于上述结构,还可以有其他的实现方式,例如,请参阅图5,驱动装置10包括两个驱动单体101a,两个所述驱动单体101a均用于设置于外部物体,一所述驱动单体101a与所述第一传动轴20的一端连接,另一所述驱动单体101a与所述第二传动轴40的一端连接,一所述驱动单体101a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传动轴20,另一所述驱动单体101a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传动轴40。
对于上述第一传动轴20和第一支撑脚30,请参阅图2,第一传动轴20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10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2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脚30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20带动所述第一支撑脚30转动。
请参阅图2,所述第一传动轴20可环绕第一方向O1和第二方向O2转动,所述第一传动轴20带动所述第一支撑脚30环绕所述第二方向O2转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O1和第二方向O2之间的夹角b1为锐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锐角的角度范围在30至60度之间。
值得说明的是,第一支撑脚20的一端至另一端的连线与所述第二方向O2之间的夹角a1大于零,即第一支撑脚20的一端至另一端的连线与所述第二方向O2不重合。
所述驱动装置10包括所述驱动组件101和同步轮102时,所述同步轮102的一端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轴20环绕所述第一方向O1和第二方向O2转动。
所述驱动装置10包括一所述驱动单体101a时,一所述驱动单体101a驱动所述第一传动轴20环绕所述第一方向O1和第二方向O2转动。
值得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轴20为万向轴。
当第一传动轴20环绕第一方向O1和第二方向O2转动,从而驱动装置10驱动第一传动轴20转动,第一传动轴20带动第一支撑脚30环绕第二方向O2转动时,从而第一支撑脚30的转动灵活性好,起落架1的应用范围广。由于第一传动轴30有两个转动方向,第一传动轴30带动第一支撑脚40转动时,第一支撑脚40相对于驱动装置10的运动轨迹是一种空间三维的运动,与第一传动轴30环绕一个方向转动的情况以实现单一收起或者单一下放打开的情况不同,进而起落架1的适用场景不同。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传动轴20环绕第一方向O1和第二方向O2转动,与第一传动轴30环绕一个方向转动的情况给用户带来的观感是不同的。
对于上述第一支撑脚30,请参阅图6,第一支撑脚30包括第一连接臂301、第二连接臂302和第一连接件303,所述第一连接臂30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轴2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30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臂30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30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轴2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30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臂30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301与所述第二连接臂302之间的夹角m1为钝角。所述第二连接臂302的另一端用于与外部物体抵接。第一支撑脚30在转动以使第二连接臂302的另一端远离所述第一传动轴20时,由于所述第一连接臂301与所述第二连接臂302之间的夹角m1为钝角,所述第二连接臂302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臂301的一端的距离近,起落架1的结构紧凑。
所述第一连接件303设置于第一传动轴20与第一连接臂301之间,则可通过合理的选择第一连接件303的尺寸,从而调整第一传动轴20与第一连接臂301之间的距离,进而提高起落架1中驱动装置10与第一支撑脚30的可匹配性。
值得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不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303。
对于上述第二传动轴40和第二支撑脚50,请参阅图2,第二传动轴40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10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4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脚50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40带动所述第二支撑脚50转动。
请参阅图2,所述第二传动轴40可环绕第三方向O3和第四方向O4转动,所述第二传动轴40带动所述第二支撑脚50环绕所述第四方向O4转动,其中,所述第三方向O3和第四方向O4之间的夹角b2为锐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锐角的角度范围在30至60度之间。
值得说明的是,第二支撑脚50的一端至另一端的连线与所述第四方向O4之间的夹角a3大于零,即第二支撑脚50的一端至另一端的连线与所述第四方向O4不重合。
所述驱动装置10包括另一所述驱动单体101a时,另一所述驱动单体101a驱动所述第二传动轴40环绕所述第三方向O3和第四方向O4转动。
所述驱动装置10包括所述驱动组件101和同步轮102时,所述同步轮102的另一端带动所述第二传动轴40环绕所述第三方向O3和第四方向O4转动。由于同步轮102的一端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轴20环绕所述第一方向O1和第二方向O2转动,同步轮102的另一端带动所述第二传动轴40环绕所述第三方向O3和第四方向O4转动,即驱动装置10同时驱动第一支撑脚30和第二支撑脚50,从而起落架1的结构紧凑。
值得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方向O1和第三方向O3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方向O2和第四方向O4对称,从而驱动装置10同时驱动第一支撑脚30和第二支撑脚50同步运动,第一支撑脚30和第二支撑脚50的运动方向一致,从而第一支撑脚30和第二支撑脚50同步下放打开时,可辅助无人机稳固的停落在地面上等。
值得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动轴40为万向轴。
当第二传动轴40环绕第三方向O3和第四方向O4转动,从而驱动装置10驱动第二传动轴40转动,第二传动轴40带动第二支撑脚50环绕第四方向O4转动,从而第二支撑脚50的转动灵活性好,起落架1的应用范围广。由于第二传动轴40有两个转动方向,第二传动轴40带动第二支撑脚50转动时,第二支撑脚50相对于驱动装置10的运动轨迹为空间三维运动,与第二传动轴40环绕一个方向转动以实现单一收起或者单一下放打开的情况不同,进而起落架1的适用场景不同。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传动轴40环绕第三方向O3和第四方向O4转动,与第二传动轴40环绕一个方向转动的情况给用户带来的观感是不同的。
可以理解的是,请一并参阅图1、图3和图4,所述驱动装置10包括第一支架103、第二支架104、第一轴承105和第二轴承106时,所述第一支架103、第二支架104用于设置于外部物体,所述第一传动轴20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轴承105后与所述同步轮10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40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轴承106后与所述同步轮102的另一端连接。换而言之,所述第一传动轴20可通过所述第一支架103设置于外部物体,所述第二传动轴40可通过所述第二支架104设置于外部物体。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驱动装置10包括第三支架107和第三轴承108时,所述第一传动轴2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轴承108套接后与所述第一支撑脚30连接,换而言之,所述第一传动轴20还可通过所述第三支架107设置于外部物体。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驱动装置10包括第四支架109和第四轴承110时,所述第二传动轴4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轴承110套接后与所述第二支撑脚50连接,换而言之,所述第二传动轴40还可通过所述第四支架109设置于外部物体。
对于上述第二支撑脚50,第二支撑脚50包括第三连接臂(未标示)、第四连接臂(未标示)和第二连接件(未标示),所述第三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动轴4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臂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动轴4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臂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接臂与所述第四连接臂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四连接臂的另一端用于与外部物体抵接。第二支撑脚50在转动以使第四连接臂的另一端远离所述第二传动轴40时,由于所述第三连接臂与所述第四连接臂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四连接臂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接臂的一端的距离近,起落架1的结构紧凑。
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于第二传动轴40与第三连接臂之间,则可通过合理的选择第二连接件的尺寸,从而调整第二传动轴40与第三连接臂之间的距离,进而提高起落架1中驱动装置10与第一支撑脚30的可匹配性。
值得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不设置所述第二连接件。
值得说明的是,起落架1还设置控制器(图未示),控制器与所述驱动装置10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驱动装置10驱动所述第一传动轴20,控制器还用于控制驱动装置10驱动所述第二传动轴40。所述控制器所涉及的程序步骤是采用现有程序步骤,控制器也是采用现有的处理器,例如:英特尔的I 3处理器、AMD锐龙处理器等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起落架1包括驱动装置10、第一传动轴20和第一支撑脚30。所述第一传动轴20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10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2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脚30连接。所述驱动装置10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传动轴20环绕第一方向O1和第二方向O2转动,所述第一传动轴20带动所述第一支撑脚30环绕所述第二方向O2转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O1和第二方向O2之间的夹角b1为锐角。通过上述方式,当驱动装置10驱动第一传动轴20转动时,起落架1的第一支撑脚30环绕第二方向O2转动时,起落架1的第一支撑脚30可收起或者打开,起落架1应用在无人机,当起落架1的第一支撑脚30收起时可减少对拍摄视野的遮挡并减小飞行空气阻力,当起落架1的第一支撑脚30打开时,可辅助无人机停落在地面上等。另外,由于本申请的起落架1的第一传动轴20可环绕第一方向O1和第二方向O2转动,第一方向O1和第二方向O2之间的夹角b1为锐角,相对于第一传动轴20环绕一个方向转动的情况,本申请起落架1的第一支撑脚30在转动时,其灵活性高,从而起落架1的应用范围广。再者,由于第一传动轴20有两个转动方向,第一传动轴20带动第一支撑脚30转动时,第一支撑脚30相对于驱动装置10的运动轨迹为空间三维运动,与第一传动轴20环绕一个方向转动以实现单一收起或者单一下放打开的情况不同,进而起落架1的适用场景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人机的实施例,如图7所示,无人机100包括所述起落架。对于起落架的具体结构和功能可参阅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申请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申请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起落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装置;
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
第一支撑脚,与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传动轴环绕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转动,所述第一传动轴带动所述第一支撑脚环绕所述第二方向转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组件和同步轮,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同步轮连接,所述同步轮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同步轮转动,所述同步轮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轴环绕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落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起落架还包括第二传动轴和第二支撑脚,所述第二传动轴和第一传动轴相对设置于所述同步轮的两侧,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同步轮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脚连接;
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同步轮转动时,所述同步轮带动所述第二传动轴环绕第三方向和第四方向转动,所述第二传动轴带动所述第二支撑脚环绕所述第四方向转动,其中,所述第三方向和第四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方向和第一方向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落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
所述第一支架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轴承安装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二支架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轴承安装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轴承后与所述同步轮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轴承后与所述同步轮的另一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三支架和第三轴承,所述第三支架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轴承安装于第三通孔内,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轴承套接后与所述第一支撑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第四支架和第四轴承,所述第四支架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轴承安装于第四通孔内,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轴承套接后与所述第二支撑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单元、主动轮和同步带,所述主动轮与所述驱动单元转动连接,所述同步带套设于所述主动轮和同步轮,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轮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脚包括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臂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二连接臂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脚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一端连接。
11.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起落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773475.6U CN215944871U (zh) | 2021-07-30 | 2021-07-30 | 一种起落架以及无人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773475.6U CN215944871U (zh) | 2021-07-30 | 2021-07-30 | 一种起落架以及无人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944871U true CN215944871U (zh) | 2022-03-04 |
Family
ID=80434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773475.6U Active CN215944871U (zh) | 2021-07-30 | 2021-07-30 | 一种起落架以及无人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94487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25671A (zh) * | 2021-07-30 | 2021-10-22 | 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起落架以及无人机 |
-
2021
- 2021-07-30 CN CN202121773475.6U patent/CN21594487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25671A (zh) * | 2021-07-30 | 2021-10-22 | 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起落架以及无人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20001982A1 (en) | Foldable uav | |
US10745119B2 (en) | Self-tightening rotor | |
JP6367232B2 (ja) | 変形可能な航空機 | |
KR101564380B1 (ko) | 무인비행체 | |
CN109426298B (zh) | 控制杆组件及遥控器 | |
CN107985564B (zh) | 起落架及具有该起落架的无人飞行器 | |
CN113525671A (zh) | 一种起落架以及无人机 | |
CN108216593A (zh) | 起落架及具有此起落架的无人飞行器 | |
US20170313400A1 (en) | Collapsible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 | |
CN107505953A (zh) | 一种无人机自动跟踪天线系统及其跟踪方法 | |
CN215944871U (zh) | 一种起落架以及无人机 | |
US20240351714A1 (en) |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 |
CN206679256U (zh) | 飞行机械臂及无人机系统 | |
CN215944872U (zh) | 一种无人机 | |
CN208102365U (zh) | 一种无人机倾斜摄像拍照装置 | |
CN209454997U (zh) | 用于航空摄影测量的无人机 | |
CN207352473U (zh) | 一种无人机自动跟踪天线系统 | |
CN210852910U (zh) | 一种无人机电动折叠飞行桨 | |
CN206087345U (zh) | 一种用于全景拍摄的无人机 | |
CN110053758B (zh) | 一种无人机机臂折叠机构及其无人机 | |
CN109204856B (zh) | 云台及具有此云台的无人机 | |
CN218839806U (zh) | 一种危房勘探用无人机 | |
CN212448086U (zh) | 一种带有反无人机装置的无人机 | |
CN214824127U (zh) | 一种垂直起降式抓捕无人机 | |
US20200140083A1 (en) | Rotational expansion of propulsion systems of a movable vehicl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