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设计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设计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设计装置。
背景技术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建筑信息模型)作为建筑学的新工具,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是用协调一致的信息对建筑全周期进行管理,对建筑物进行分析、模拟、可视化、统计、计算等工作,因此可以很好的降低生产成本,大幅的缩短建设周期,并减少对资源的浪费。
BIM需要的建筑模型数据起初需要设计人员进行草绘,对三维模型草绘时需要用到绘图板,相关技术中的装配式建筑设计装置包括绘图板、底板以及连接在绘图板和底板之间的支撑杆,通过支撑杆对绘图板进行支撑。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该装配式建筑设计装置中的支撑杆无法根据绘图板使用需要进行高度调整,给设计人员的绘图工作带来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装配式建筑设计装置中的支撑杆无法根据绘图板使用需要进行高度调整,不便于设计人员进行绘图工作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设计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设计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设计装置,包括绘图板、底板以及连接在绘图板和底板之间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包括固定杆和滑动杆,所述固定杆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滑动杆与所述绘图板连接,所述滑动杆滑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杆内,且所述滑动杆与所述固定杆之间通过升降机构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由相互滑动设置的滑动杆和固定杆构成,使得支撑杆具备高度可调的功能,且滑动杆和固定杆之间通过升降机构进行连接;使用过程中,设计人员可根据绘图板使用需要调节支撑杆的高度,并通过升降机构将滑动杆和固定杆连接,使支撑杆对绘图板形成稳定支撑,从而便于设计人员进行绘图工作。
可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螺杆和升降块,所述螺杆同轴设置于所述固定杆内,且所述螺杆的底部转动连接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升降块也位于所述固定杆内,所述升降块螺纹套接在所述螺杆上,所述升降块的周侧壁上设有导向块,所述固定杆的内壁上沿自身长度方向具有供导向块配合滑移的导向槽;所述滑动杆的底部搭接在所述升降块上,所述固定杆上设有驱使螺杆转动的驱动组件;以及所述固定杆上还设有对滑动杆进行固定的固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组件驱使螺杆转动,螺杆转动驱使升降块带动滑动杆升降,从而可实现支撑杆高度可调的目的;当支撑杆高度调整好后,再通过固定组件对滑动杆进行固定,以降低滑动杆从固定杆内脱离的可能性,使滑动杆与固定杆的连接稳定性得以提高;另外,通过导向块与导向槽滑动配合,起到对升降块进行导向的作用,可以降低升降块随着螺杆同步转动的可能性,从而使升降块可以平稳地沿着螺杆升降。
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和所述从动锥齿轮均位于所述升降块的下方,所述主动锥齿轮转动安装在固定杆的内壁上,所述从动锥齿轮同轴连接在螺杆上,且所述主动锥齿轮与所述从动锥齿轮相互啮合;所述固定杆的侧壁上贯穿设有摇杆,所述摇杆与所述主动锥齿轮同轴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摇杆转动可带动主动锥齿轮转动,主动锥齿轮转动带动从动锥齿轮转动,从动锥齿轮转动便可带动螺杆转动,螺杆转动驱使升降块带动滑动杆升降,从而使得设计人员只需转动摇杆便可调整支撑杆的高度,具有较好的操作便捷性。
可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螺纹连接在固定杆侧壁上的抵紧杆,所述滑动杆的外壁上沿自身长度方向具有抵紧槽,所述抵紧槽与所述抵紧杆对应设置,所述抵紧杆抵紧在所述抵紧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支撑杆高度调整好后,将抵紧杆抵紧抵紧槽内,可以提高滑动杆与固定杆的连接稳定性,使支撑杆可以更稳定地支撑绘图板。
可选的,所述抵紧槽内设有橡胶垫,所述抵紧杆抵紧在所述橡胶垫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垫增加了抵紧杆在抵紧槽内的摩擦力,从而提高了抵紧杆对滑动杆的固定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升降块上对应于所述滑动杆的位置设置有沉槽,所述滑动杆的下端抵紧在所述沉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杆的下端抵紧在沉槽内,可以增加升降块与滑动杆的连接效果,使滑动杆能更好的随着升降块同步升降。
可选的,所述沉槽内设有支撑板,所述滑动杆的下端抵紧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沉槽的槽底之间连接有若干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在升降块和支撑板之间起到缓冲的作用,降低滑动杆升降过程中对升降块的影响。
可选的,所述支撑板上沿周缘设有限位块,所述沉槽的槽壁上具有与所述限位块配合滑移的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块与限位槽滑动配合,起到对支撑板限位的作用,以限制支撑板从沉槽内滑离,使滑动杆的下端始终在沉槽内。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支撑杆由相互滑动设置的滑动杆和固定杆构成,使得支撑杆具备高度可调的功能,设计人员可根据绘图板使用需要调节支撑杆的高度,并通过升降机构将滑动杆和固定杆连接,使支撑杆对绘图板形成稳定支撑,从而便于设计人员进行绘图工作;
2、摇杆转动可带动主动锥齿轮转动,主动锥齿轮转动带动从动锥齿轮转动,从动锥齿轮转动便可带动螺杆转动,螺杆转动驱使升降块带动滑动杆升降,从而可实现支撑杆高度可调的目的;
3、当支撑杆高度调整好后,将抵紧杆抵紧在橡胶垫上,可以提高滑动杆与固定杆的连接稳定性,使支撑杆可以更稳定地支撑绘图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装配式建筑设计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升降机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杆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绘图板;2、底板;3、支撑杆;31、固定杆;311、导向槽;32、滑动杆;321、抵紧槽;4、升降机构;41、螺杆;42、升降块;421、沉槽;422、限位槽;5、导向块;6、驱动组件;61、主动锥齿轮;62、从动锥齿轮;63、摇杆;7、固定组件;71、抵紧杆;8、橡胶垫;9、支撑板;10、弹簧;11、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设计装置。参照图1和图2,装配式建筑设计装置包括绘图板1、底板2以及连接在绘图板1和底板2之间的支撑杆3,支撑杆3由固定杆31和滑动杆32构成,固定杆31与底板2固定连接,滑动杆32与绘图板1固定连接,且绘画板保持倾斜设置,以方便设计人员进行绘图工作,滑动杆32滑动设置在固定杆31内,使得支撑杆3具备高度可调的功能,滑动杆32与固定杆31之间通过升降机构4相连接。使用过程中,设计人员可根据绘图板1使用需要调节支撑杆3的高度,并通过升降机构4将滑动杆32和固定杆31连接,使支撑杆3对绘图板1形成稳定支撑,从而便于设计人员进行绘图工作。
参照图2和图3,升降机构4包括位于固定杆31内的螺杆41和升降块42,螺杆41与固定杆31同轴设置,且螺杆41的底部转动连接在底板2上,升降块42螺纹套接在螺杆41上且升降块42的周侧与固定杆31的内壁相贴合,升降块42两侧一体成型设有导向块5,固定杆31的内壁上沿自身长度方向具有供导向块5配合滑移的导向槽311。滑动杆32的底部搭接在升降块42上,固定杆31上设有驱使螺杆41转动的驱动组件6。
驱动组件6包括主动锥齿轮61、从动锥齿轮62以及摇杆63,且主动锥齿轮61和从动锥齿轮62均位于升降块42的下方,主动锥齿轮61和从动锥齿轮62也位于导向槽311的下方,从而使升降块42不会影响到驱动组件6工作。主动锥齿轮61转动安装在固定杆31的内壁上,从动锥齿轮62同轴连接在螺杆41上,且主动锥齿轮61与从动锥齿轮62相互啮合,摇杆63贯穿固定杆31的侧壁并与主动锥齿轮61同轴连接。
通过转动摇杆63可驱使主动锥齿轮61转动,主动锥齿轮61转动带动从动锥齿轮62转动,从动锥齿轮62转动便可带动螺杆41转动,螺杆41转动驱使升降块42带动滑动杆32升降,从而可实现支撑杆3高度可调的目的。另外,通过导向块5与导向槽311滑动配合,具有对升降块42进行导向的作用,可以降低升降块42随着螺杆41同步转动的可能性,从而使升降块42可以平稳地沿着螺杆41升降。
参照图1,固定杆31上还设有对滑动杆32进行固定的固定组件7,固定组件7包括螺纹连接在固定杆31侧壁上的抵紧杆71,本实施例中,抵紧杆71采用蝶形螺栓。滑动杆32的外壁上沿自身长度方向具有与抵紧杆71对应设置的抵紧槽321,抵紧槽321内粘接有橡胶垫8。当支撑杆3高度调整好后,拧紧抵紧杆71使抵紧杆71抵紧在橡胶垫8上,可以提高抵紧杆71对滑动杆32的固定稳定性,从而提高滑动杆32与固定杆31的连接稳定性,使支撑杆3可以更稳定地支撑绘图板1。
参照图4,升降块42对应于滑动杆32的位置开设有沉槽421,沉槽421内设有支撑板9,滑动杆32的下端抵紧在支撑板9上,支撑板9与沉槽421的槽底之间连接有若干弹簧10,弹簧10在升降块42和支撑板9之间起到缓冲的作用,可以降低滑动杆32升降过程中对升降块42的影响。
另外,支撑板9靠近螺杆41的一侧沿周缘一体成型设有限位块11,沉槽421的槽壁上具有与限位块11配合滑移的限位槽422。通过限位块11与限位槽422滑动配合,起到对支撑板9限位的作用,以限制支撑板9从沉槽421内滑离,使滑动杆32的下端始终在沉槽421内,从而可以增加升降块42与滑动杆32的连接效果,使滑动杆32能更好的随着升降块42同步升降。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设计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调整支撑杆3高度时,设计人员转动摇杆63,使摇杆63带动主动锥齿轮61转动,主动锥齿轮61转动带动从动锥齿轮62转动,从动锥齿轮62转动带动螺杆41转动,螺杆41转动驱使升降块42带动滑动杆32升降,从而可实现支撑杆3高度可调的目的,以满足绘图板1使用需要,方便设计人员进行绘图工作。当支撑杆3高度调整好后,拧紧抵紧杆71使抵紧杆71抵紧在橡胶垫8上,可以提高抵紧杆71对滑动杆32的固定稳定性,从而提高滑动杆32与固定杆31的连接稳定性,使支撑杆3可以更稳定地支撑绘图板1。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