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33878U - 一种插套和插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插套和插座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933878U CN215933878U CN202122391225.2U CN202122391225U CN215933878U CN 215933878 U CN215933878 U CN 215933878U CN 202122391225 U CN202122391225 U CN 202122391225U CN 215933878 U CN215933878 U CN 21593387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le
- plug bush
- socket
- contact piece
- inse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插套和插座。其中插套包括:插套主体;若干个插套本体,每个所述插套本体包括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所述第一接触片的底部连接于所述插套主体,所述第二接触片的侧部通过圆弧形结构连接于所述插套主体。此结构的一种插套,通过设置有圆弧形结构,圆弧形结构相较于平面直边结构而言,在经过国标规定插座使用寿命为五千次的插拔后,仍能提供更充足的弹力给第二接触片而避免第二接触片发生变形,插套与插销之间接触良好而使得插座可继续使用,以实现使用寿命远远长于国标规定插座使用寿命为五千次,例如经过试验可达二万次以上,从而进一步地提升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插套和插座。
背景技术
插座是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电路接线可插入的座,通过它可插入各种接线。这样便于与其他电路接通。通过线路与铜件之间的连接与断开,来达到最终达到该部分电路的接通与断开。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插座的插套,其包括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第一接触片连接于插套主体,第二接触片通过平面直边结构连接于插套主体。但是,上述的插套在经过国标规定插座使用寿命为五千次的插拔后,平面直边结构无法提供足够的弹力给第二接触片而导致第二接触片发生变形,插套与插销之间接触不良而导致插座无法继续使用,从而无法进一步地提升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插套在经过国标规定插座使用寿命为五千次的插拔后,平面直边结构无法提供足够的弹力给第二接触片,无法进一步地提升使用寿命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插套和插座。
一种插套,包括:
插套主体;
若干个插套本体,每个所述插套本体包括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所述第一接触片的底部连接于所述插套主体,所述第二接触片的侧部通过圆弧形结构连接于所述插套主体。
进一步地,所述插套的表面设有镀层。
进一步地,所述镀层的导电性能优于或等于所述插套的导电性能,和/ 或,所述镀层的耐磨性能优于或等于所述插套的耐磨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镀层为石墨烯镀层和/或银镀层和/或镍镀层和/或铜镀层。
进一步地,所述插套主体上设有挂镀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触片和/或所述第二接触片的侧部设有压筋,所述压筋用于和压板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插套包括L极插套、N极插套和E极插套,一个所述L 极插套的L极插套主体上设有一个两极L极插套本体和一个三极L极插套本体,一个所述N极插套的N极插套主体上设有一个两极N极插套本体和一个三极N极插套本体,一个所述E极插套的E极插套主体设有一个三极E 极插套本体。
进一步地,所述插套主体靠近两极插套的部分通过高度折弯结构连接于所述插套主体靠近三极插套的部分,其中所述两极插套包括所述两极L 极插套本体、所述两极N极插套本体,所述三极插套包括所述三极L极插套本体、所述三极N极插套本体和所述三极E极插套本体。
进一步地,所述插套主体沿垂直于高度方向的截面为矩形。
一种插座,包括上述的插套。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插套,包括:插套主体;若干个插套本体,每个所述插套本体包括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所述第一接触片的底部连接于所述插套主体,所述第二接触片的侧部通过圆弧形结构连接于所述插套主体。此结构的一种插套,通过设置有圆弧形结构,圆弧形结构相较于平面直边结构而言,在经过国标规定插座使用寿命为五千次的插拔后,仍能提供更充足的弹力给第二接触片而避免第二接触片发生变形,插套与插销之间接触良好而使得插座可继续使用,以实现使用寿命远远长于国标规定插座使用寿命为五千次,例如经过试验可达二万次以上,从而进一步地提升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插套,所述插套的表面设有镀层。此结构的一种插套,通过设置有镀层,可均匀地形成于插套的表面,使得插套在使用过程中电火花烧蚀少,从而提升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插套,所述插套主体上设有挂镀孔。此结构的一种插套,通过设置有挂镀孔,使得插套可牢靠地挂在电镀夹具上,不易脱落。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插套,所述插套主体靠近两极插套的部分通过高度折弯结构连接于所述插套主体靠近三极插套的部分,其中所述两极插套包括所述两极L极插套本体、所述两极N极插套本体,所述三极插套包括所述三极L极插套本体、所述三极N极插套本体和所述三极E极插套本体。此结构的一种插套,通过设置有高度折弯结构,以适配于不同长度的两极插销、三极插销。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插座,包括上述的插套。此结构的一种插座,由于包括上述的插套,为此自然而然地具有因包括上述的插套所带来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提供的插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插套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插套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提供的插座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L极插套,11-L极插套主体,12-两极L极插套本体,13-三极L极插套本体,141-第一接触片,142-第二接触片,143-圆弧形结构,15-挂镀孔,16-压筋,17-接线连接体,18-高度折弯结构,2-N极插套,3-E极插套,4-面板,5-盖板,6-保护门,7-弹簧,8-压板,9-安装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插套,包括插套主体和若干个插套本体。其中每个插套本体包括第一接触片141和第二接触片142,第一接触片141的底部连接于插套主体,第二接触片142的侧部通过圆弧形结构143连接于插套主体。
本实施例中的插套的表面设有镀层。其中,镀层的导电性能优于或等于插套的导电性能,和/或,镀层的耐磨性能优于或等于插套的耐磨性能。具体地,镀层为石墨烯镀层和/或银镀层和/或镍镀层和/或铜镀层。其中镀层可为电镀层。通过设置有镀层,可均匀地形成于插套的表面,使得插套在使用过程中电火花烧蚀少,从而提升使用寿命。
如图1和图3所示,插套主体上设有挂镀孔15,通过设置有挂镀孔15,使得插套可牢靠地挂在电镀夹具上,不易脱落;第一接触片141的侧部设有压筋16,压筋16用于和插座的压板8配合,用于插套安装时,插座的压板8压在压筋16以固定插套;插套主体的底部设有接线连接体17,接线连接体17用于与电源连接,通常用于与接线端子配合接线,插入接线端子的接线座内。作为可替换的一种实施方式,也可以第二接触片142的侧部设有压筋16,或者,第一接触片141和第二接触片142的侧部设有压筋16。本实施例中的插套包括L极插套1、N极插套2和E极插套3,其中E极插套3位于L极插套1和N极插套2之间,L极插套1的结构和N极插套2以 E极插套3所在的位置的轴线轴对称。一个L极插套1的L极插套主体11 上设有一个两极L极插套本体12和一个三极L极插套本体13,一个N极插套2的N极插套主体上设有一个两极N极插套本体和一个三极N极插套本体,一个E极插套3的E极插套主体设有一个三极E极插套本体。即插套主体包括L极插套主体11、N极插套主体和E极插套主体,插套本体包括两极L极插套本体12、三极L极插套本体13、两极N极插套本体、三极N 极插套本体和三极E极插套本体。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附图在说明插套的具体结构时是以L极插套1为例来进行说明的。
如图1和图3所示,L极插套主体11靠近两极插套的部分通过高度折弯结构18连接于L极插套主体11靠近三极插套的部分;N极插套主体靠近两极插套的部分通过高度折弯结构18连接于N极插套主体靠近三极插套的部分。其中两极插套包括两极L极插套本体12、两极N极插套本体,三极插套包括三极L极插套本体13、三极N极插套本体和三极E极插套本体,两极插套用于和两极插销配合,三极插套用于三极插销配合。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L极插套主体11靠近两极插套的部分远离插座的安装基座9设置,L极插套主体11靠近三极插套的部分靠近插座的安装基座9设置;N极插套主体靠近两极插套的部分远离插座的安装基座9 设置,N极插套主体靠近三极插套的部分靠近插座的安装基座9设置。通过设置有高度折弯结构18,以适配于不同长度的两极插销、三极插销。以及如图1和图2所示,插套主体沿垂直于高度方向的截面为矩形,这样设置可节省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插套,通过设置有圆弧形结构143,圆弧形结构143 相较于平面直边结构而言,在经过国标规定插座使用寿命为五千次的插拔后,仍能提供更充足的弹力给第二接触片142而避免第二接触片142发生变形,插套与插销之间接触良好而使得插座可继续使用,以实现使用寿命远远长于国标规定插座使用寿命为五千次,例如经过试验可达二万次以上,从而进一步地提升使用寿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如图4所示的一种插座,包括面板4、盖板5、保护门6、弹簧7、压板8、实施例1的插套和安装基座9,安装基座9内设有L极插套1、N极插套2和E极插套3,压板8压设于插套,弹簧7用于和保护门 6配合且设于压板8和盖板5之间,面板4设于盖板5上。需要说明的是,除了插套的其他部件的结构可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赘述。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插套,其特征在于,包括:
插套主体;
若干个插套本体,每个所述插套本体包括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所述第一接触片的底部连接于所述插套主体,所述第二接触片的侧部通过圆弧形结构连接于所述插套主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套的表面设有镀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插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镀层的导电性能优于或等于所述插套的导电性能,和/或,所述镀层的耐磨性能优于或等于所述插套的耐磨性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插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镀层为石墨烯镀层和/或银镀层和/或镍镀层和/或铜镀层。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插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套主体上设有挂镀孔。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插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片和/或所述第二接触片的侧部设有压筋,所述压筋用于和压板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插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套包括L极插套、N极插套和E极插套,一个所述L极插套的L极插套主体上设有一个两极L极插套本体和一个三极L极插套本体,一个所述N极插套的N极插套主体上设有一个两极N极插套本体和一个三极N极插套本体,一个所述E极插套的E极插套主体设有一个三极E极插套本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插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套主体靠近两极插套的部分通过高度折弯结构连接于所述插套主体靠近三极插套的部分,其中所述两极插套包括所述两极L极插套本体、所述两极N极插套本体,所述三极插套包括所述三极L极插套本体、所述三极N极插套本体和所述三极E极插套本体。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插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套主体沿垂直于高度方向的截面为矩形。
10.一种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插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391225.2U CN215933878U (zh) | 2021-09-29 | 2021-09-29 | 一种插套和插座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391225.2U CN215933878U (zh) | 2021-09-29 | 2021-09-29 | 一种插套和插座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933878U true CN215933878U (zh) | 2022-03-01 |
Family
ID=80407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391225.2U Active CN215933878U (zh) | 2021-09-29 | 2021-09-29 | 一种插套和插座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933878U (zh) |
-
2021
- 2021-09-29 CN CN202122391225.2U patent/CN21593387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3636363U (zh) | 连接器公端子及连接器 | |
CN215933878U (zh) | 一种插套和插座 | |
CN215933877U (zh) | 一种插套和插座 | |
CN113783007B (zh) | 接触端子、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
CN111128614A (zh) | 一种转接模块 | |
CN201927764U (zh) | 一种英规插头转换器 | |
CN211719787U (zh) | 一种接线结构及配电电器 | |
CN213484030U (zh) | 一种多芯电源连接座 | |
CN211828655U (zh) | 一种转接模块 | |
CN210245791U (zh) | 一种排插 | |
CN213278476U (zh) | 扁插端子及电连接器 | |
CN220492254U (zh) | 一种双触点连接器端子 | |
CN220233558U (zh) | 带面板的连接器 | |
CN211605441U (zh) | 导线连接器 | |
CN219163720U (zh) | 一种新型主线接电端子 | |
CN216818801U (zh) | 一种多功能浮动电连接器 | |
CN221176793U (zh) | 带有斜边槽的稳固型连接器 | |
CN221353177U (zh) | 一种导线连接结构及连接器 | |
CN220368242U (zh) | 端座连接器 | |
CN217158712U (zh) | 一体式导电片及多面插座 | |
CN218448715U (zh) | 一种led灯带的贴片连接器结构 | |
CN215221117U (zh) | 4pin充电type-c公头 | |
CN218300323U (zh) | 一种电连接器 | |
CN213278475U (zh) | 扁插端子及电连接器 | |
CN217507728U (zh) | 一种片式双层结构端子及其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