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727Y - 双腔引流器 - Google Patents
双腔引流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8727Y CN2158727Y CN 93225745 CN93225745U CN2158727Y CN 2158727 Y CN2158727 Y CN 2158727Y CN 93225745 CN93225745 CN 93225745 CN 93225745 U CN93225745 U CN 93225745U CN 2158727 Y CN2158727 Y CN 2158727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 credit
- drainage
- main pipe
- wou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食管—胃或食管—肠颈部吻合术后创
口引流的双腔引流管,包括一根适于插入创口内的主
导管,主导管中有多孔的内管,主导管和内管的一端
完全密着,另一端两者作间隔的点状密着固定,形成
与大气相通的内腔,两管完全密着的一端分叉地延伸
出两根与内管相通的短支管和长支管,两支管上有引
流孔,两支管分叉处有开口。这种引流管具有操作管
理方便,引流持续通畅,不易发生切口感染和继发吻
合口瘘等优点。
Description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科手术后用于创面引流的器械。
食管癌切除后,如需在颈部施行食管-胃或食管-肠吻合术,本实用新型特别适用于在施行该类手术后创面的引流。
为叙述方便计,这儿先对附图作一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通常采用的引流方法示意图,图3是采用多孔引流管接负压吸引的示意图,图4是采用本实用新型引流时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为:1-主导管;2-内管;3-内腔;4-纵向沟槽;5-引流孔;6-短支管;7-分叉处开口;8-长支管;9-橡皮引流片;10-锁骨;11-胃;12-纱布烟卷引流条;13-食管;14-颈部切口;15-多孔引流管;16-负压吸引装置。
首先如图2所示,食管癌切除后,如需施行食管-胃或食管-肠吻合术,通常是选用左(或右)颈部胸锁乳突肌前缘斜行切口,切口创面如图中斜线阴影部分所示,近似三角形。由于食管与胃吻合的切口是污染切口,因此术后切口创面的满意引流是极为重要的。通常是吻合后在切口下端放置一条橡皮引流片[9],为了提高引流效果,有的还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下方再作一戳创口,放置由纱布绕卷而成的烟卷引流条[12]。临床观察表明,上述方法存在如下几点不足之处:(1)引流不够通畅。橡皮引流片和烟卷引流条系放置在胸锁乳突肌前缘斜切口三角形创面的二底角部位附近,因此对切口上部渗血、渗液的引流功能不足。其次,橡皮引流片易折叠或被挤压成团,这时它的引流能力就明显削弱。另行放置的烟卷引流条一般较粗,与创面的引流间隙不相称,纱布吸收了渗出物后易干结或被渗出物的凝块将纱布间隙堵塞,从而丧失其原有的引流作用。(2)如再放置烟卷引流条,需在胸锁乳突肌后缘额外多作一小戳创口。运用这种引流方法时,除每天需换敷料外,手术后第一天需拔除橡皮引流片,并转动和少许拉出烟卷引流条,再行插入,同时剪去烟卷引流条的多余部分,不但操作繁锁,而且易招致逆行感染。
为克服上述缺点,也有如图3所示那样,采用多孔管进行持续负压引流的。这时颈部切口引流成为闭式负压吸引。但这种方法也存在如下一些缺点:(1)在负压吸引作用下引流量偏多,以致不能在术后第二天拔除引流管。(2)负压值不稳定。随着引流装置内引流量的增多,负压作用减弱。(3)负压引流管易被吸瘪或折叠扭曲而失去引流作用。(4)持续负压会把邻近引流管的组织吸住而不能把负压传至创面,丧失引流作用。
由于所述种种弊病,采用上述两种方法难免会发生因引流不畅造成切口感染或继发吻合口瘘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缺点,为施行食管-胃或食管-肠部吻合术后的创面提供一种引流原理合理,操作简单和管理方便的引流装置,它不用另作一戳创口,也不接负压吸引装置,但却能保证满意而持续通畅的引流。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由医用高分子弹性体材料制成的Y型多孔双腔管来完成的,也就是说,它包括一根适合于插入创口内的主导管,其特征是,主导管中有多孔的内管,内管一端的外管壁与主导管的一个端边内缘密着,内管的另一端外管壁与主导管另一端的内管壁作间隔的点状密着固定,形成一个与大气相通的内腔,在主导管的管壁上有与内腔相通的纵向沟槽,内管与主导管密着的一端分叉地延伸出两根与内管相通的短支管和长支管,在短支管和长支管的管壁上开有引流孔。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医生在给病人完成经胸锁乳突肌前缘切口的食管-胃或食管-肠吻合术后,将本实用新型置于食管前方胸锁乳突肌切口创面进行引流。这时,短支管横置于切口创面底缘,使它的顶端在创面底部底角最深处,长支管沿食管床纵行放于胸锁乳突肌前缘切口下,同时按病人体型和切口长度修剪长、短支管的长度,使主导管能位于胸锁乳突肌切口的下端,并使长支管和主导管外露于切口上、下端皮肤外各1+cm,然后逐层缝合切口肌层。
本实用新型的独特结构保证了它具有如下功能:
(1)主导管与多孔的内管组成双腔结构,整个装置呈Y型构型,有三个分支,因此它的引流范围能复盖整个三角形创面区,同时由于主导管管壁上有纵向沟槽,整个产品没有引流死腔,创面渗液不论流入长、短支管或沿长、短支管外壁流下,都能从由主导管和多孔的内管组成的双腔流出。
(2)主导管和长支管分别外露在胸锁乳突肌前缘切口下端和上端皮肤之外,形成一个与大气相通的开放引流腔,故创面的渗血、渗液都能按流体动力学原理得到持续引流。
(3)病人咳嗽和颈部活动时,颈部肌群有力收缩,会对本实用新型引流管产生有效的挤压作用,创面引流液会从长支管和具有双腔结构的主导管处涌出,从而获得满意而通畅的引流。
由于引流通畅,一般手术后第二天(48小时内)即可拔去本实用新型引流管。这时应先剪去长支管外露于切口皮肤的部分,再牵拉主导管,即能拔出整个引流管。为使拔管时两支管易于合拢和防止在两支管分叉处形成引流死角,在两支管分叉处设有与内管相通的开口。当然,为了使短支管能位于三角形创面一底角深处,而长支管能延伸到切口上端皮肤之外,长支管应比短支管长4cm以上。
由于本实用新型要放置在病人创口内起引流作用,所以它必须既柔软而又有一定挺性,不会被扭曲和挤瘪,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医用高分子弹性体材料制成,尤以对人体组织反应小,适合于消毒灭菌处理的以硅橡胶和聚氨基甲酸酯为基础的弹性体材料为适用。
曾对84例作了经胸锁乳突肌前缘切口切除食管癌后作食管-胃颈部吻合术的病人作了如下三种创面引流方法的对照比较:(1)采用传统的橡皮引流片结合烟卷引流条的54例;(2)采用多孔引流管接负压吸引瓶的10例;(3)采用本实用新型的20例。
临床观察结果如下:
(1)采用传统的橡皮片和烟卷引流条的54例,有3例发生原发吻合口瘘,2例发生继发吻合口瘘,4例虽无吻合口瘘,但有颈部切口感染化脓。
(2)使用多孔管负压引流的10例,术后48小时引流量仍超过30ml,故拔除引流管需推迟到术后第3天或第4天,其中1例发生继发吻合口瘘,2例切口感染化脓。有1例感染者需切开原切口引流,另1例经处理,切口部形成炎性肿块。
(3)采用本实用新型引流的20例,创面渗液,渗血都能得到重力引流,引流通畅持续。当病人咳嗽或用力呼吸时可见到创面渗血、渗液从外露于胸锁乳突肌前缘切口皮肤上、下端的长支管和主导管处溢出,在颈部伸屈或头部转动时也可见引流液溢出。由于引流通畅,手术当天往往需换敷料两次,术后第二天几乎不再有引流液流出,仅在挤压颈部时才有稍许浆状渗液流出。20例病员均在48小时内拔去本实用新型双腔引流管。
拔去引流管后,创面无积液体征,切口部创面紧密相贴。20例病员无一例切口感染和创面区炎性硬结,因而也无一例因创面区感染所致继发吻合口瘘。拆线后切口对合良好,切口上、下端外露长支管和主导管处的皮肤也对合良好。总之,三种引流方法的比较可简单归纳于下表,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引流方法 | 引流原理 | 操作及管理 | 引流效果 | 临床观察 | |
切口感染 | 继发吻合口瘘 | ||||
本实用新型双腔引流管(20例) | 开放通腔的流体动力学原理 | 方便 | 持续通畅 | 无 | 无 |
橡皮片及烟卷引流条(54例) | 以虹吸原理为主 | 欠方便 | 欠通畅 | 4例 | 2例 |
多孔管接负压吸引(10例) | 负压作用 | 较方便 | 难以保持持续通畅 | 3例 | 1例 |
下面结合附图,用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参见图1,用挤出成型和RTV硅橡胶胶粘剂粘接法制成如该图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腔引流管,其中主导管[1]和多孔的内管[2]各长5cm,主导管外径为8mm,内管外径为5mm,主导管与内管之间形成的内腔[3]间隙为约1mm,内管一端的外管壁与主导管一端的内缘用RTV硅橡胶胶粘剂粘接密着,内管另一端的外管壁与主导管另一端的内管壁用RTV硅橡胶胶粘剂作间隔的点状密着固定,使内腔[3]与大气相通。主导管以均匀的间隔开有四条1mm宽,约15mm长的与内腔[3]相通的纵向沟槽[4]。内管与主导管完全密着的一端分叉地延伸出两根与内管[2]相通的短支管[6]的长支管[8],它们的长度分别为4cm和9cm,外径各4mm,在长支管管壁上开有均隔的四个椭圆形引流孔[5],在短支管管壁上开有三个均隔的引流孔[5],在长支管与短支管的分叉处有与内管[2]相通的开口[7],它一半开口于长支管管壁上,另一半开口于短支管管壁上,因此开叉处较为柔顺,两支管既易分开而使本实用新型呈Y型,也易于合拢,使之便于从切口拔出。
实施例二
除主导管[1]用聚氨基甲酸酯材料制造外,内管[2]和长、短支管[8]和[6]仍用实施例一所述的硅橡胶制造,其他方面也与实施例一相同,其效果是主导管挺性好,插管和拔管更为方便。
Claims (5)
1、一种用于食管-胃或食管-肠吻合术后创口引流的双腔引流管,包括一根适合于插入创口内的主导管[1],其特征是,主导管[1]中有多孔的内管[2],内管[2]的一端的外管壁与主导管[1]的一个端边内缘密着,内管[2]的另一端外管壁与主导管[1]另一端的内管壁作间隔的点状密着固定,形成一个与大气相通的开口内腔,在主导管壁上有与内腔[3]相通的纵向沟槽[4],内管与主导管密着的一端分叉地延伸出两根与内管相通的短支管[6]和长支管[8],在短支管[6]和长支管[8]的管壁上开有引流孔[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腔引流管,其特征是,在短支管[6]和长支管[8]的分叉处设有与内管相通的开口[7]。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腔引流管,其特征是,长支管[8]比短支管[6]长4cm以上。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腔引流管,其特征是主导管[1]、内管[2]、短支管[6]和长支管[8]都由医用高分子弹性体材料制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腔引流管,其特征是,所述的医用高分子弹性体材料是以硅橡胶和聚氨基甲酸酯为基础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93225745 CN2158727Y (zh) | 1993-05-22 | 1993-05-22 | 双腔引流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93225745 CN2158727Y (zh) | 1993-05-22 | 1993-05-22 | 双腔引流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8727Y true CN2158727Y (zh) | 1994-03-16 |
Family
ID=33803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9322574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8727Y (zh) | 1993-05-22 | 1993-05-22 | 双腔引流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8727Y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91484A (zh) * | 2010-11-04 | 2011-03-30 | 龙丹 | 一种创伤疼痛快速康复敷贴仪 |
CN102058929A (zh) * | 2011-01-06 | 2011-05-18 | 赵林 | 双头蛇头端导管 |
CN111317871A (zh) * | 2020-02-25 | 2020-06-23 |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河北省肿瘤医院) | 一种消化道吻合术后外引流器械 |
-
1993
- 1993-05-22 CN CN 93225745 patent/CN2158727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91484A (zh) * | 2010-11-04 | 2011-03-30 | 龙丹 | 一种创伤疼痛快速康复敷贴仪 |
CN102058929A (zh) * | 2011-01-06 | 2011-05-18 | 赵林 | 双头蛇头端导管 |
CN111317871A (zh) * | 2020-02-25 | 2020-06-23 |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河北省肿瘤医院) | 一种消化道吻合术后外引流器械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1116691A1 (zh) | 医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 | |
CN2158727Y (zh) | 双腔引流器 | |
CN108378988A (zh) | 内埋式全面冲洗负压封闭引流装置 | |
CN206910577U (zh) | 引流冲洗双腔一体管 | |
CN114177372A (zh) | 一种切口封闭负压引流装置 | |
CN212235451U (zh) | 一种乳腺癌术后专用引流管 | |
CN116115839A (zh) | 一种兼顾牵拉皮肤和负压封闭引流的伤口处理装置 | |
CN1094749C (zh) | 多功能医用吸取器 | |
CN209967168U (zh) | 引流片 | |
CN103768703B (zh) | 三叶草形可拔出的体内植入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 | |
CN221654828U (zh) | 宫颈病变术后止血引流装置 | |
CN218739842U (zh) | 一种可持续负压冲洗的腹腔引流管 | |
CN217448566U (zh) | 一种带注药冲洗、挤压装置的胸腔闭式引流管 | |
CN221083975U (zh) | 一种内置导管的手术贴膜 | |
CN221384534U (zh) | 一种多功能引流组件 | |
CN218010152U (zh) | 一种带负压吸引结构的医用手术薄膜 | |
CN222693818U (zh) | 一种负压引流装置 | |
CN221384533U (zh) | 一种引流管 | |
CN213347071U (zh) | 前庭大腺囊肿造口引流贴 | |
CN216653001U (zh) | 一种负压吸引管 | |
CN221635904U (zh) | 一种一次性藻酸盐止血结构 | |
CN213191674U (zh) | 一种感染创口的负压吸引装置 | |
CN211245082U (zh) | 一次性防滑肛门排气管 | |
CN217119004U (zh) | 一种易拔出防残留组织积液引流系统 | |
CN222517122U (zh) | 一种腹腔引流管置管口渗液收集造口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