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26837U - 后悬置梁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后悬置梁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826837U CN215826837U CN202121930113.3U CN202121930113U CN215826837U CN 215826837 U CN215826837 U CN 215826837U CN 202121930113 U CN202121930113 U CN 202121930113U CN 215826837 U CN215826837 U CN 21582683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ar suspension
- bracket
- beam structure
- vehicle
- suspension bea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5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42 fo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悬置梁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后悬置支架及后悬置横梁。每个后悬置支架包括架体及设置于架体上的减振器支架,架体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液压锁的固定孔,后悬置横梁连接于两个后悬置支架之间。后悬置梁结构整体为拱形,后悬置横梁及后悬置支架上均开设有若干安装孔位。上述后悬置梁结构使用时,后悬置梁结构同时提供减振器及液压锁的固定支架与固定孔,液压锁与减振器固定在后悬置支架上,实现了整体承载以及减振等功能,并支持安装或连接车辆其它部件或附属零件,可实现与拓展更加丰富的功能,且组成部分少,结构简单,装配十分容易。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车架及安装于车架上的上述后悬置梁结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后悬置梁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车辆舒适性的追求,出现了连接于车架与驾驶室之间的车辆悬置系统,其允许车架与驾驶室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对运动,以作为缓冲。其中,后悬置梁则是车辆悬置系统中的重要部分之一。
然而,传统的后悬置梁虽然体积较大,但通常其功能十分单一,而能够实现复杂功能的后悬置梁又存在着结构复杂,装配困难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支持多功能拓展且结构简单的后悬置梁结构。
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安装有上述后悬置梁结构的车辆。
一种后悬置梁结构,包括:
相对设置的两个后悬置支架,每个后悬置支架包括架体及设置于所述架体上的减振器支架;所述架体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液压锁的固定孔;及
后悬置横梁,通过两端连接于两个所述后悬置支架之间;
其中,所述后悬置梁结构整体为拱形,所述后悬置横梁及所述后悬置支架上均开设有若干安装孔位。
上述后悬置梁结构安装使用时,液压锁通过螺栓与固定孔固定在后悬置支架上,减振器下吊耳安装于减振器支架固定在后悬置支架上,上吊耳与液压锁远离后悬置支架的一端连接。后悬置梁结构同时提供减振器及液压锁的固定支架与固定孔,实现了整体承载以及减振等功能,并支持安装或连接车辆其它部件或附属零件,可实现与拓展更加丰富的功能,且组成部分少,结构简单,装配十分容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悬置支架与所述后悬置横梁在连接处部分重叠搭接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悬置横梁及所述后悬置支架截面为凸面面向车架的“U”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若干安装孔位包括多个第一安装孔位与多个第二安装孔位,所述多个第一安装孔位开设于所述后悬置支架的底部和/或侧面,所述多个第二安装孔位等间距地开设于所述后悬置横梁的底部和/或侧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悬置梁结构包括高度阀支架,所述高度阀支架固定在所述后悬置支架侧面的所述安装孔位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悬置支架远离与所述后悬置横梁连接处的一端弯折并在所述弯折处形成水平安装面与竖直安装面,所述减振器支架通过至少两个固定点同时固定在所述水平安装面与所述竖直安装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悬置支架沿与所述后悬置横梁连接端指向另一端方向上渐宽,并开设有轴线互相重合且沿同一方向渐宽的缺口结构。
一种车辆,包括车架及安装于所述车架上的上述后悬置梁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辆还包括挂车线束总成及连接板,所述后悬置支架与所述后悬置横梁在连接处部分重叠搭接设置,所述挂车线束总成通过所述连接板安装在所述后悬置支架与所述后悬置横梁侧面重叠部分的所述安装孔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辆还包括管线束,所述后悬置支架及所述后悬置横梁面向车架的底面设置有管线安装位,所述管线束通过所述管线安装位安装固定在所述后悬置梁结构的底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后悬置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后悬置梁结构的部分结构与减振器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后悬置梁结构在车辆车架上安装完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后悬置梁结构与挂车线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后悬置梁结构与管线束结构示意图。
100、后悬置梁结构;10、后悬置横梁;20、后悬置支架;21、架体;211、固定孔;22、减振器支架;23、高度阀支架;24、扎带;30、安装孔位;31、第一安装孔位;32第二安装孔位;40、液压锁;50、减振器;60、挂车线束总成;61、连接板;70、管线束;80、车架;81、下支架;90、高度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后悬置梁结构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所示后悬置梁结构1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所示后悬置梁结构100在车辆车架80上安装完成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的后悬置梁结构10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后悬置支架20及后悬置横梁10。每个后悬置支架20包括架体21及设置于架体21上的减振器支架22,架体21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液压锁的固定孔211,后悬置横梁10连接于两个后悬置支架20之间。后悬置梁结构100整体为拱形,后悬置横梁10及后悬置支架20上均开设有若干安装孔位30,安装孔位30用于安装或连接车辆其它部件或附属零件。
上述后悬置梁结构100安装使用时,液压锁40通过螺栓与固定孔211固定在后悬置支架20上,减振器50下吊耳安装于减振器支架22固定在后悬置支架20上,上吊耳与液压锁40远离后悬置支架20的一端连接。后悬置梁结构100同时提供减振器50及液压锁40的固定支架与固定孔211,实现了整体承载以及减振等功能,并支持安装或连接车辆其它部件或附属零件,可实现与拓展更加丰富的功能,且组成部分少,结构简单,装配十分容易。
进一步地,后悬置支架20与后悬置横梁10在连接处部分重叠搭接设置,便于后悬置支架20与后悬置横梁10进行连接。这种重叠可以是一者位于上方,另一者位于下方的重叠关系,也可以是一者在连接端部设置有凹槽,另一者在连接端部插入凹槽或设置有凸起插入凹槽的重叠关系。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后悬置支架20与后悬置横梁10重叠处,后悬置横梁10位于上方,后悬置支架20位于下方,并在重叠处通过螺栓进行固定,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焊接等方式,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后悬置横梁10通过重叠搭接,再通过螺栓连接等方式即可稳定地连接在两个后悬置支架20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后悬置横梁10及后悬置支架20截面为凸面面向车架80的“U”型。截面呈“U”型的结构使后悬置梁结构100保持足够的机械强度的同时也十分轻量化。在本具体实施例中,“U”型结构的两侧边外翻,后悬置横梁10及后悬置支架20采用冲压工艺制成,生产效率高。可以理解地,也可以采用其它制造工艺,如铸造、锻造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后悬置横梁10也可以采用管梁结构,相应的后悬置支架20连接端的设计为可容纳管梁端部的形状。
具体地,后悬置支架20沿与后悬置横梁10连接端指向另一端方向上渐宽,并开设有轴线互相重合且沿同一方向渐宽的缺口结构。后悬置支架20渐宽的设计可以满足安装其他器件在空间上的要求,开有缺口结构可以在渐宽设计的同时保持一定的轻量化且具有一定的结构加强作用。
进一步地,后悬置支架20远离与后悬置横梁10连接处的一端弯折并在弯折处形成水平安装面与竖直安装面,减振器支架22通过至少两个固定点同时固定在水平安装面与竖直安装面上,可以确保减振器支架22稳定安装在后悬置支架20上,进而保证减振器50安装稳定。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减振器支架22主体呈现为“U”型并在“U”型两侧设置有左右两个固定片,“U”型内空间用于连接固定减振器50下吊耳,“U”型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在竖直安装面上,同时两个固定片通过螺栓固定在水平安装面,也就使减振器支架22同时固定在水平安装面与竖直安装面上。可以理解地,减振器支架22与水平安装面与竖直安装面也可以采用其它固定方式,例如焊接、螺纹连接等,只需实现减振器支架22与水平安装面与竖直安装面的稳定固定即可,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干安装孔位30包括多个第一安装孔位31与多个第二安装孔位32,多个第一安装孔位31开设于后悬置支架20的底部和/或侧面,多个第二安装孔位32等间距地开设于后悬置横梁10的底部和/或侧面。根据需要在底部与侧面开设安装孔位30,便于安装或连接适用于不同位置的车辆其它部件或附属零件。后悬置横梁10的空间相对更加有限,第二安装孔位32等间距开设,有利于对有限空间的充分利用,且对于部分需要多孔位安装的部件等间距开设的第二安装孔位32也能保证提供一个更加均匀的受力。
进一步地,后悬置支架20上设置有高度阀支架23,高度阀支架23固定在后悬置支架20侧面的安装孔位30上。高度阀90安装在高度阀支架23上,并保证高度阀90在正确的安装位置,以控制减振器50高度。在本具体实施例中,高度阀支架23通过其上开设的螺栓孔螺栓固定在后悬置支架20上。
请参阅图3至图5,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架80及安装于车架80上的上述后悬置梁结构100。后悬置支架20远离后悬置横梁10一侧的下底面和车架上的下支架81的上表面连接,后悬置梁结构100再和车架80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框架结构,增大了车架80刚度,提升了车架80抗扭转以及弯曲变形的能力,可靠性也得到了加强。
进一步地,车辆还包括挂车线束总成60及连接板61,后悬置支架20与后悬置横梁10在连接处部分重叠搭接设置。挂车线束总成60通过连接板61安装在后悬置支架20与后悬置横梁10侧面重叠部分的安装孔位30,在本具体实施例中通过螺栓将连接板61、后悬置支架20以及后悬置横梁10共同固定。使得挂车线束总成60布置美观,牢靠,可靠性能得到提升。这样的安装与固定方式不但能给挂车线束总成60提供一个良好的安装位置与稳定的安装连接,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后悬置支架20与后悬置横梁10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地,车辆还包括管线束70,后悬置支架20及后悬置横梁10面向车架80的底面设置有管线安装位,管线束70通过管线安装位安装固定在后悬置梁结构100的底部。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开有若干通孔作为安装位,若干个扎带24穿过通孔,并将管线束70固定住,优选地,通孔开设距离均匀,可以使固定的管线束70受力更加均匀,固定效果更加。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后悬置支架20及后悬置横梁10的底部设置有若干穿线孔,管线束70穿过穿线孔被固定。将管线束70固定在后悬置支架20及后悬置横梁10的底部,使得管线束70布置美观合理,牢靠,减少了管线束70的磨损,可靠性能得到提升。
上述后悬置梁结构100安装使用时,液压锁40通过螺栓与固定孔211固定在后悬置支架20上,减振器50下吊耳安装于减振器支架22固定在后悬置支架20上,上吊耳与液压锁40远离后悬置支架20的一端连接。后悬置梁结构100同时提供减振器50及液压锁40的固定支架与固定孔211,实现了整体承载以及减振等功能,并支持安装或连接车辆其它部件或附属零件,可实现与拓展更加丰富的功能,且组成部分少,结构简单,装配十分容易。上述车辆包括车架80、安装于车架80上的上述后悬置梁结构100、挂车线束总成60以及管线束70。后悬置支架20远离后悬置横梁10一侧的下底面和下支架81的上表面连接,后悬置梁结构100再和车架80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框架结构,增大了车架80刚度,提升了车架80抗扭转以及弯曲变形的能力,可靠性也得到了加强。后悬置梁结构100同时固定减振器50、液压锁40以及高度阀90并对管线束70与挂车线束总成60进行固定,实现了承载、减振、调节减振器50高度以及管线束70与挂车线束总成60固定等多重功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后悬置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置梁结构包括:
相对设置的两个后悬置支架,每个后悬置支架包括架体及设置于所述架体上的减振器支架;所述架体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液压锁的固定孔;及
后悬置横梁,通过两端连接于两个所述后悬置支架之间;
其中,所述后悬置梁结构整体为拱形,所述后悬置横梁及所述后悬置支架上均开设有若干安装孔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置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置支架与所述后悬置横梁在连接处部分重叠搭接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悬置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置横梁及所述后悬置支架截面为凸面面向车架的“U”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置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安装孔位包括多个第一安装孔位与多个第二安装孔位,所述多个第一安装孔位开设于所述后悬置支架的底部和/或侧面,所述多个第二安装孔位等间距地开设于所述后悬置横梁的底部和/或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悬置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置梁结构包括高度阀支架,所述高度阀支架固定在所述后悬置支架侧面的所述安装孔位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置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置支架远离与所述后悬置横梁连接处的一端弯折并在所述弯折处形成水平安装面与竖直安装面,所述减振器支架通过至少两个固定点同时固定在所述水平安装面与所述竖直安装面上。
7.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置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置支架沿与所述后悬置横梁连接端指向另一端方向上渐宽,并开设有轴线互相重合且沿同一方向渐宽的缺口结构。
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及安装于所述车架上的后悬置梁结构,所述后悬置梁结构为上述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挂车线束总成及连接板,所述后悬置支架与所述后悬置横梁在连接处部分重叠搭接设置,所述挂车线束总成通过所述连接板安装在所述后悬置支架与所述后悬置横梁侧面重叠部分的所述安装孔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管线束,所述后悬置支架及所述后悬置横梁面向车架的底面设置有管线安装位,所述管线束通过所述管线安装位安装固定在所述后悬置梁结构的底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930113.3U CN215826837U (zh) | 2021-08-17 | 2021-08-17 | 后悬置梁结构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930113.3U CN215826837U (zh) | 2021-08-17 | 2021-08-17 | 后悬置梁结构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826837U true CN215826837U (zh) | 2022-02-15 |
Family
ID=80195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930113.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826837U (zh) | 2021-08-17 | 2021-08-17 | 后悬置梁结构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826837U (zh) |
-
2021
- 2021-08-17 CN CN202121930113.3U patent/CN21582683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7804902U (zh) | 安装支架、车架前端总成及车辆 | |
EP3577349B1 (en) | A fastening element | |
US6354627B1 (en) | Construction for suspension system mounting portions of body of vehicle | |
US20210107354A1 (en) | Mounting system for powertrain of vehicle | |
CN215826837U (zh) | 后悬置梁结构及车辆 | |
CN101497347A (zh) | 公共汽车的构架结构 | |
CN113183739A (zh) | 动力电池支架、动力电池支架总成及车辆 | |
CN215322867U (zh) | 车架和全地形车 | |
WO2015194047A1 (ja) | スタビライザの取付構造 | |
US7243932B2 (en) | Mounting structure of stabilizer bar in vehicle | |
CN216734476U (zh) | 副车架组件、承载装置和工程车辆 | |
CN221251192U (zh) | 一种制动阀模块组装装置和车辆 | |
CN113895519B (zh) | 前加长梁组合支架 | |
CN222611233U (zh) | 车架横梁及车辆 | |
CN223001579U (zh) | 副车架及车辆 | |
CN219257597U (zh) | 摩托车及其车体框架 | |
CN106956558B (zh) | 减震弹簧安装座 | |
CN216331411U (zh) | 加油管安装结构及汽车 | |
CN220465176U (zh) | 安装组件以及车架总成 | |
CN215771349U (zh) | 动力电池的下壳体、动力电池以及车辆 | |
CN217864012U (zh) | 防撞梁安装板和具有其的防撞梁组件、车辆 | |
CN219606681U (zh) | 一种显示器安装总成及工程机械设备 | |
CN219618862U (zh) | 拖车钩组件、保险杠组件和车辆 | |
CN222973245U (zh) | 座椅安装结构以及车辆 | |
CN220243368U (zh) | 一种集成电机安装的新能源后副车架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215 |